弟子规 蔡老师讲故事

合集下载

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十集) 2005/2/21 台灣台南淨宗學會 檔名:52-116-0030 諸位朋友,大家好!我們剛剛講到: 【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 假如我們能夠在家庭經營一個很好的談話風氣,那家庭氣氛就會很好。

那我們假如是一個團體,一個企業的負責人也要常常口吐蓮花,讓所有的同仁在談話當中,都可以如沐春風,可以互相鼓勵、互相肯定。

我們要帶動這樣的談話風氣。

那假如是一個團體領導人,是一個政府領導人,他談話的時候都是對別人的漫罵,挖人家的隱私,都是這些攻訐的言詞,雖然逞了一時之快,那流弊、往後不好的影響確實很難估算。

因為小孩子沒有好壞判斷能力,看到領導人都這麼說話,那我也應該可以。

所以後面的後果就很難收拾。

俗話說「公門好修行」,因為處在公門影響的面都很大,一言可以興邦,一言會喪邦。

所以我們當領導者不得不在言語當中,要多加謹慎、多加考量。

只要我們有這個態度,相信也可以在言語當中,帶動社會的良好風氣。

『奸巧語』。

這個「奸」是欺騙、是機巧。

那為什麼要用奸跟巧?就是為了把自己的言語過錯,自己沒有守信用的過失掩蓋起來。

所以孩子他假如用奸巧語,他就有可能是在撒謊。

能撒謊的孩子聰不聰明?不聰明還撒不出謊。

有一個初中生,因為跟同學常常攀比,所以都喜歡買貴的東西,母親不讓他買。

有一天說要配名牌眼鏡,他媽媽不肯,說:你本來就有一副了,還配?媽媽不給他配,他就自己去,去了一會兒回來了,配好了,然後跟他媽媽說:去付錢!聰不聰明?他可以不用帶一兵一卒,不用帶什麼錢,就可以講得讓對方相信他媽媽會來付錢。

所以很多家長,小孩子反應很好,他都說:好聰明!我很怕聽到小孩子好聰明,小孩要的是樸實、是忠厚。

現在的小孩聰明都用到哪?用到撒謊,用到達到他的目的。

比方說,有個小女孩跟她父親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有好幾家冰店。

她走在第一家冰店就稍微腳步放緩,就跟她父親說:天氣怎麼這麼熱。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 (1)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 (1)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三十七集)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看下一句经文:【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道人善,即是善』。

当大家听到很多善人的行持,善人的风范,每个人心中都会生起这种效法之心,是绝对会这样,因为「人之初,性本善」。

我相信在这几天当中,一定有人已经做到『愈思勉』,已经学到了,一定有。

从诸位朋友的脸上就看得出来有法喜。

这个法喜绝对不是念经念出来,而是有落实在生活之中。

所以这个道人善很好,因为会让更多的人得利益。

所以现在卢叔叔的名字已经到全中国去了,这也是我落实《弟子规》的结果,叫「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所以我们也要非常用心去把这些好的风范记在脑子里,随时都可以告诉别人,让他们都可以得到一个效法的对象,甚至於从中找到一些很好的方法。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当我们去宣扬别人的过失,对方假如知道了,可能会非常难受,所谓「背后之议」,背后的议论,说他的是非;「受撼者,常若刻骨」,你批评他这一些不好的言语,在他的心中就好像刻入骨头里面去了,时时想著报复你。

这都是在意气用事,这样不可取。

所以不要去『扬人恶』,可能会树立敌人。

十个朋友不嫌多,一个敌人可以给你烦死了。

所以我们存心仁厚,不与人起冲突。

当假如别人有善我们都不称扬,别人一有一点小恶马上就到处传,这样不只折损了自己的福分,更大的罪过,它是影响了团体跟社会的风气。

你看假如每一个人都不讲人家的善,都只宣扬人家的恶,那将造成很大的社会问题,人与人将会纷争不断。

所以我们也要考虑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是在影响整体社会的风气,这个罪过不单是个人,还可能跟整个社会结罪。

所以言语不可不慎。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善相劝』。

我们之前课程也提到,「善」必须先分辨真善假善、是善非善,还有很多的判断在《了凡四训》这一本书。

当你判断正确才能够去劝,不然到时候是非都没分清楚,那就不见得是利益到他人。

那古代人面对别人善的劝告,或者是听到善的言语行为,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去接受?孔子赞叹颜渊「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共41集)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共41集)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共41集)
细讲弟子规01 细讲弟子规02
细讲弟子规03 细讲弟子规04
细讲弟子规05
细讲弟子规06 细讲弟子规07 细讲弟子规08 细讲弟子规09
细讲弟子规10
细讲弟子规11 细讲弟子规12 细讲弟子规13 细讲弟子规14
细讲弟子规15
细讲弟子规16 细讲弟子规17 细讲弟子规18 细讲弟子规19
细讲弟子规20
细讲弟子规21 细讲弟子规22 细讲弟子规23 细讲弟子规24
细讲弟子规25
细讲弟子规26 细讲弟子规27 细讲弟子规28 细讲弟子规29
细讲弟子规30
细讲弟子规31 细讲弟子规32 细讲弟子规33 细讲弟子规34
细讲弟子规35
细讲弟子规36 细讲弟子规37
细讲弟子规38 细讲弟子规39 细讲弟子规40
细讲弟子规41。

蔡礼旭老师详解弟子规 南山文孚国学书院 (21)

蔡礼旭老师详解弟子规 南山文孚国学书院 (21)

傲为何不可长傲不可长,人若是一骄傲,不只自己的学问上不去,无形中也断了自己贵人的因缘。

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喜欢交往什么样的人?谦虚的人!你只要傲慢,这些人就会自动离你而去。

我很幸运初中的时候,我的理化老师有一天在黑板上写了“人不可以有傲气,但是不能没有骨气”一行字,我从那天开始就不敢忘记。

他写完这句话,仿佛有一道光芒照入了我的心田,因为在升学主义之下,很少能听到做人的教诲,真是如此。

从此以后,“人不可以有傲气,但是不能没有骨气”的教诲,就深深地刻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并时时鞭策着自己做人不可以傲慢。

一个至诚的礼敬结识了一位令己终生受益的长者我在澳洲学习的时候,遇到很多长辈,我见到这些长辈,心里忽然体会到学了“事诸父,如事父”就要做,因为每一位为人父母者,不只对孩子有贡献,他每天也在为这个社会而贡献。

有了“事诸父,如事父”的念头,我回到寝室就开始找这些长辈,问您是何年生的?只要比我父亲大的,我就一边鞠躬一边说:“伯伯,您好!”诸位朋友,这个躬鞠下去,发生了什么化学变化?这位长者笑得合不拢嘴,他说飞了几万里还收了个侄子,他很高兴。

我又继续问,问到一位陈先生比我父亲小,我说:“陈叔叔,你好!”突然有位长者跑过来说:“我也要!”这位就是以后影响我一生很深的卢叔叔。

这位长辈真是非常爱护我们这些晚辈,他生怕我没叫他叔叔,还自己跑来制造机会给我们,所以我也毕恭毕敬给他鞠躬:“卢叔叔,你好!”这个躬鞠下去以后,我的人生就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天下午,卢叔叔就把我找过来,我们坐在客厅,他跟我说,他二十九岁就当上总经理。

这个总经理不是自己封的,而是股东坐两排,一一询问他企业出现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那都是要真实的功夫与经验,而他能对答如流。

所以,从二十九岁就当了专业总经理,专门帮人解决企业危机。

如此有能力的人,我们很难遇到!结果很幸运,就因为我们的礼貌而令长者觉得很欣慰,所以他坐下来就把他几十年人生的经验与智慧跟我分享。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弟子规》含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动画风格、深入浅出的儒家精髓,能够让我们提升道德修养。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这里这一次的讲座叫“幸福人生讲座”。

诸位朋友,幸福是每个人所追求的,每个人都希望幸福,如何让人生幸福?我们人生走了几十年,你觉得幸福吗?很多朋友笑了,笑是有幸福的感觉。

您常常在睡觉当中有没有睡到笑醒的?有。

有没有朋友说说看,你睡到笑醒是什么原因?能不能让这些欢喜在你的人生当中愈来愈多?我们假如这样去经营人生,就会愈来愈幸福。

哪些事情让你一想到就会觉得很欢喜、很快乐?有没有哪位朋友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幸福的感觉?怎么都没有了?好东西要让好朋友分享,当我们把好东西让好朋友分享,你有没有幸福的感觉?施比受更有福。

其实我们现在已经有朋友下午来听过课程,一定有人已经把你最好的朋友带过来,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当我们把最好的朋友带过来,让他在这一节课当中能够得到一生重要的观念,你的内心会觉得怎么样?很欢喜。

假如刚好这节课,他都知道如何把孩子教好,让孩子懂得孝道,他获得这个观念,然后他的孩子真正懂得孝,你这个朋友半夜睡觉都会笑醒。

你不只把自己的幸福自己享,还给别人享。

所以诸位朋友,我们去回想一下,你人生所有让你幸福的感觉,其实都是你下对了抉择,所谓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

诸位朋友,你的人生曾经下对哪些抉择?人生时时刻刻都在下抉择,现在有没有在下抉择?假如现在在底下说:今天好累,我打个瞌睡好了。

那抉择打瞌睡跟认真听课造成的效果截然不同。

俗话讲“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前面跟后面都是抉择。

“男怕入错行”,所以要抉择对什么?行业;“女怕嫁错郎”,要抉择对什么?择偶。

其实这两个有一个共同的关系,就是你要看人看得很准。

比方说你抉择这个行业,选对了行业,还要跟对了主管,他才会提拔你,他才会成就你。

所以,看人的能力重不重要?很重要!女怕嫁错郎,嫁错老公会不会幸福?很困难。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33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33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三十三集)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这几天课程都谈到谨言慎行,都是在很多与人相处的细节当中,我们也要格外谨慎、格外恭敬。

所以我们中国有一句格言提到「青天白日的气节,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干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这意思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有非常洁白的气节都是从哪里开始培养?从他独处的时候,从别人都没有看到的地方,他都能够言行一致,才能培养出这样的气节。

所以生活的细节也是大学问。

「旋干转坤」,能够扭转干坤的能力从哪里开始打根基?从「临深履薄」,从他面对人、面对每一件事物都能够恭敬,都能够谨慎对待,他才能够往后办很大的事。

因为他这一些谨慎的态度都已经在这点点滴滴当中积累上来。

《朱子治家格言》有提到「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所以往往是在这些小细节当中,都能够非常谨慎的人,他才能真正把重要的大事办好。

假如这一些小地方都不用心,很可能真正接一件重大的事就会有很多小状况出现,甚至於会乱了头绪都有可能。

所以我们为人父母在这一些小细节当中,也要从小多多提醒小孩,那我们自己也要多多观照自己在这些小事当中的起心动念,进而当下去改过、去修正。

我们昨天是提到:【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现在的社会风气是比较虚浮,比较崇尚物质享受,很多人可能都家里很穷,都快没饭吃了,但是衣服都要买得怎么样?很漂亮,因为要穿给别人看,可能老婆孩子在家都饿肚子了,还是要打肿脸充胖子,其实这样的人生态度太虚伪、太虚假了。

一个人他会打从心里真正尊重你,绝对不是因为你口袋里有很多钱,是不是这样?绝对不是。

当你口袋里有很多钱,他对你很有礼貌,那是对谁?对钱。

等你口袋的钱都给他了,那他对你可能态度马上就转了。

所以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

为什么小人之交会甜如蜜?因为他是有所目的,所以他就会竭尽所能的巴结你、谄媚你,很多人都在这种情境之下,还以为这些人对他如此的看重,如此的尊敬,到最后可能就中了小人的诡计。

弟子规——故事典故讲述讲解

弟子规——故事典故讲述讲解

总叙【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及朱熹《小学》中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这个《小学》是《三字经》中“唯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的《小学》,专门教导做人做事,洒扫应对,进退之礼和做人首要以“孝”为本。

但这本书距离我们有数百年,内容当中有些用词与现在社会状况差距较大,所以清朝李毓秀重新以《小学》中的重点为基础,编写出《训蒙文》,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编成1080个字的《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总叙: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弟子规》中的“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

人“活到老,学到老”,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

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圣贤人的学生。

“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用意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故事】孔子讲学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

相传,他最早创办私塾,招收学生。

孔子有三千学生,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教学生,以儒家典籍《诗》、《书》、《礼》、《易》等为教材;以文、行、忠、信(即历代的文献、社会经验、对待别人要忠、与人交往要信)四项为课目,开设了六门课程,分别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数学这六艺。

教学的次第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培养了许许多多人才。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文字版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文字版

蔡礼旭老师讲《弟子规》开篇即提纲挈领地讲“有余力,则学文”,这便是做学问的态度和目标——当用有限的生命,在有生之年多学圣贤教诲。

《弟子规》第一篇“入则孝”中的“父母呼,应勿缓”,即讲在家中长辈叫唤时,应一听到就回答,不要过久。

“事虽小,勿擅为”,即讲任何事情,纵然很小,也不要自己擅自主张,而必须先向父母请教。

“亲所好,力为具”即讲对父母所喜好的东西,应尽力去准备。

蔡礼旭老师又从生活细节处举例说明如何落实“入则孝”。

《弟子规》第二篇“出则弟”中的“兄道友,弟道恭”,讲做兄长的要友爱弟妹,做弟妹的要恭敬兄长。

这里包含着古人对和睦兄弟关系的重视。

蔡礼旭老师又从日常的称呼和请教问题处,讲如何落实“出则弟”。

蔡礼旭老师在讲《弟子规》时特别重视实践,讲求落实。

例如他讲“事勿忙,忙多错”时便举出自己孩子的例子,说明在做事匆忙时便容易出错,因此做事情不能不假思索地匆忙完成。

蔡礼旭老师在讲《弟子规》时还特别重视礼仪教育。

例如他讲“步从容,立端正”时便举例说,一个人走路时步履从容,就会显得很有威仪;一个人站立时能保持端正的姿势,就会显得很有精神。

以上是蔡礼旭老师讲解《弟子规》的部分内容。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内容,可以阅读相关书籍或观看视频。

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认识《弟子规》2

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认识《弟子规》2

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认识《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集)2005/2/27台湾高雄六和净宗学会档名:52-117-02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今天看到这么多人来听课,确实非常欢喜。

孔老夫子告诉我们,求学问有三个法宝:第一个「好学近乎知」,第二个「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所以,我们能够好学来学习,离智慧就愈来愈近。

人生只要有智慧,你就可以处理非常多的事情,让它往圆满的方向去走。

「力行近乎仁」,学问你一定要拿来,比方说夫子教我们「凡是人,皆须爱」,而当你真正去关怀别人的时候,你才会了解到他有哪一些需要,你在做的当中,你的那种慈悲、仁慈的心就慢慢扩展开来。

所以学问要去力行的时候,你才能够提升你的心境,扩大你的心量。

因为我在大陆讲学的时候,刚好有一次在杭州讲学,刚好第三天讲完,中午吃完饭,我就刚好从餐厅走出来,有一位长者八十岁,他刚好是在他修学的地方听经,不是在我们上课的现场,而是透过转播看到。

他看了、听了以后,他觉得这些课程对现在的人很重要。

所以他就从他在修学的地方走到我们上课的地点,刚好看我走出来,突然长者双膝就跪下去了。

我在那个当下反应也很快,因为我在大学的时候是打羽球校队,羽毛球那个球速很快,我们马上要扑过去怎么样?救球,所以当下那个反射动作就出来,所以我双脚这么一滑,刚好把他扶住。

我说:「老人家我们站起来讲,不要这样子」。

结果老人家就说:「你要答应我两件事情,第一件事就是你一定要到我的故乡,新疆乌鲁木齐讲课」。

一位长者八十岁了,他的孩子在大学里面任教。

诸位朋友,他为什么要请我们这些老师去讲课?他的人生还缺什么?有没有?有没有缺?没有缺。

我们去新疆讲课讲给谁听?讲给当地的人听。

所以他那个祈求为谁?为大众。

他说新疆绝对听不到这些圣哲人的教诲,所以邀请我们一定要去讲。

所以其实这位长者的这样的行为已经深深的教育了我们这些老师,更感受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因为长者阅历这么多,他一定了解到,假如这些做人的道理没有真正让下一代来学习,那下一代的社会将是怎么样?很难去想象。

蔡礼旭讲弟子规

蔡礼旭讲弟子规

诸位领导、诸位老师、诸位家长:(一)从小有礼貌,一生遇贵人我先自我介绍,孔夫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在礼节当中首要的要介绍自己。

我姓蔡,礼貌的礼,旭日东升的旭,我叫蔡礼旭。

从小我有一个习惯,只要长辈到我们家里来,只要听到长辈的声音,不管我身在何处,我会马上快步,就像刚刚快步跑上来一样,走到长者的面前,跟这个叔叔问好:「叔叔好!」「阿姨好!」诸位朋友,这个动作重不重要?诸位朋友你们教了没有?回答的声音不太洪亮。

我们很多时候,人生觉得很重要的事,都记在脑子里,但是都还没有教给我们的孩子。

甚至我们自己觉得重要的事情,我们自己都没有开始做。

所以小时候养成的这个礼貌,所谓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

记得有一次我在乘电梯的时候,进来了一个女士,一进门的时候我就请教她:「请问上几楼?」诸位朋友,你上电梯的时候,会问别人上几楼的举手。

没有人举手?我终于体会到中国人的美德叫做谦虚,做到了都不敢叫人家看到,积阴德。

我问了她,相信她的心中会有一股暖流冒出来,居然会有年轻人这么客气。

我跟她自我介绍,我说:「你好,我叫蔡礼旭[(女婿)同音]。

」她说:「你好,我叫[丈母娘]。

」结果这么一讲我就跟她聊了起来,一聊才知道她的女儿和我是高中的同学。

所以,我的体会很深刻,就是有缘千里来相会。

我们老祖宗很多圣贤的教诲,要用你的人生去体会。

我在三百多场演讲当中,接触了非常多全国各地的朋友,确确实实每一个缘分都来之不易。

我从海口飞到深圳,再从深圳开车过来,加起来应该超过一千公里了,确实是千里来相会。

而知缘还要惜缘,我们珍惜这个因缘,而珍惜这个因缘之后,要再造更好的缘分。

诸位朋友,这个缘分遇到之后,要到哪里去造缘?当我们真正领受了圣贤学问的时候,要在我们的家庭当中,造圆满的因缘;在我们社会当中,造安定和谐的社会,在我们的国家当中,造中国人的强盛,造民族文化的复兴!那我们这个缘就是真正的往圆满的方向去发展了。

刚刚提到的:「不学礼,无以立。

」所以礼貌的态度,对孩子一辈子都很重要。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10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10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集)诸位朋友,我们接著上一堂的课程:【居有常。

业无变。

】所以我们的学业,我们的事业、家业要好好经营,让父母能够安心。

刚刚也提到,行业应该要选择自己适合的,然后尽心尽力去发展,绝对不能好高骛远。

很多人在这个时代当中常常都要想快速致富,其实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

当有这种很想要快速致富的念头,所谓「欲速则不达」,往往在他换工作当中,其实他的心非常的躁动。

一个人心躁动的时候,会不会选对抉择?很困难。

当他换了工作,很可能会让父母又开始担心了。

再来,他每换一个工作,事实上对他的社会信用都是一种影响。

本来经营好了一些人脉,他这么一动,比方说开医院,他是这个医院很有名的医师。

虽然来给他看的病人很多,可是我们要想一想,不只是因为我们医术好,而是医院有很好的长官在带领,有这些董事会才成就了我们这个工作机会。

我们也要念著在这个医院已经这么长的时间,这段时间之内都是这么多人成就了我们工作的稳定。

所以不能只想到自己很不错,要有大发展,然后马上就在本来的医院对面又开一家,自己来做老板,这样的做法很有可能会失去什么?人和。

又有可能还带了其他的同事一起出去开。

我们做人要稳扎稳打,不可躁动。

而且好聚更重要的要好散,假如没有好散,这些怨气都将阻碍你往后事业的发展。

当我们稳扎稳打,让这些机会水到渠成。

而生命当中的财富,绝对不是你去争可以争得到的,俗话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要怎么收获,最重要要先怎么栽。

我们在前几天课里面也有提到,真正财富的真因是要多行布施,多为这个社会付出,自然财布施就能够得到财富。

像香港的首富李嘉诚,他每年捐的款项都是非常的大,我曾经到汕头去演讲,他是汕头人,他们都是捐很多公共设施回馈乡里。

所以,我们面对工作也要稳扎稳打去经营,不可好高骛远,不可太躁动。

因为我们一动,就会牵动整个你身旁的亲友,我们做事愈稳健就是让他们愈安心。

我们来看下一句,我们一起把它念一遍:【事虽小。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13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13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三集)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讲到的是:【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昨天也有提到,人要避免很多坏的习性的养成,昨天也提到赌的问题、好色的问题,还有古书当中说的四个习性不能长,叫「骄、奢、淫、逸」。

在这个「逸」当中,最重要的是要从小让孩子养成勤劳的态度,做家事的习惯。

昨天也讲到做家事有哪些好处?第一个,习劳知感恩,懂得感恩;第二个,养成勤劳的态度,做事能力也会一点一滴的积累。

所以,做事能力绝对不是长大才学,从小在家里就可以训练;再来,锻炼他的意志力;最后,他的人际关系会特别好。

我在教书的过程曾经教过自然科,每一次上完课就有很多的器材要收拾。

有几位学生他都很自然的,你都没有叫他,他都留下来帮忙你整理,帮忙你打扫。

诸位朋友,您看到这样的学生,你的内心怎么样?心生欢喜。

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一定会多加照顾,所以孩子勤奋很容易得到长辈的提携跟关怀、爱护。

在跟平辈相处,假如他很勤奋,对他的人缘也是有直接的影响。

比方说他到大学去念书,假如刚好跟几位同学一起住在一个寝室,他一进去看到别人在打扫客厅,他马上就动手去跟他一起做,留给同学是什么印象?是懂得处处帮忙,处处体谅别人辛劳的这一分态度。

虽然还没有相处,这个动作已经赢得同学对他非常好的印象,很容易就融入团体之中。

但是,假如他在家里都不帮忙,到了团体里面,比方说在寝室当中,别人在打扫,他依然看著他的电视,那其他同学对他的观感就不大好。

不帮忙还不打紧,因为在家里不帮忙就不知道做事人的辛苦,有时候拿了东西乱放,忘东忘西的。

到时候很多的公物人家要用的时候找不到,这个时候他在团体当中的信用跟印象就会愈来愈差,人家的怨言慢慢积累,到最后就会爆发出来。

我们在「谨」这个部分有提到,「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这些好的生活习惯都会影响孩子往后的团体生活;不然不只帮不上人的忙,还会给人家添乱子。

所以,勤劳的习惯、劳动的习惯,对他人际关系也是直接相关。

蔡礼旭《弟子规》与佛法修学(文稿)(15)

蔡礼旭《弟子规》与佛法修学(文稿)(15)

《弟子规》与佛法的修学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五集)2005/3/9澳洲净宗学院档名:52-118-15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昨天我们从中国的文字,也了解到如何把瞋恨、把愤怒化解掉,用什么方法?用宽恕的方法。

《格言联璧》里面有句话提到「谦卦,六爻皆吉」,谦虚走到哪里都会得到很好的利益,无往不利,所以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曾经学生问孔子,有哪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就是这个「恕」字。

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会他的难处,甚至於去体会他为什么会做出这些不好的行为的因在哪里。

不要在果上生气,我们从因上去了解;往往当你了解到他的原因,你的怒气就消一半以上,所谓「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昨天也有提到,我一个学生他常常打人、骂人,所以人际关系不好,很多老师看到他也会觉得很难管教。

我们去了解到他的家庭状况,整个怒气都不见了。

父亲根本都不回家,妈妈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后来父亲又娶了个泰国人,她根本无法教导孩子。

确确实实,我们要用一分宽恕、包容,甚至於是去帮助、去成就的心,就能够转怒为恕。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先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我们的慈悲心现前就没有困难。

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要先伏得住情绪,愤怒。

昨天我们也了解到,一句万德洪名是最好的方法,但是一句万德洪名,绝对不是要跟人有言语冲突的时候才拿起来念。

什么时候就要念?我们要遵印光大师的教诲,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这个方法不得了,很重要。

很多朋友说:蔡老师,你讲课怎么比较不紧张?我说就是因为念佛,当要紧张的时候,赶快念阿弥陀佛,把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

我在海口前年十月份要讲第一场演讲,结果是对三百多个老师,我也很紧张,又怕睡不著觉。

因为我大学联考吃了两颗镇定剂也没睡著,结果隔天药效发作,考得一塌糊涂,「一饮一啄」。

我怕这个情况再度发生,我就到孔老夫子面前跟他顶礼三拜,孔夫子你要保佑我今天睡得好。

弟子规问答 蔡礼旭

弟子规问答 蔡礼旭

弟子规答问蔡礼旭老师主讲(共一集)2007/3/7 澳洲净宗学院档名:52-203-01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阿弥陀佛。

今天藉由这个机会跟诸位同修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在《弟子规》方面的一些修学体会。

刚好有同修写了问题,我们做一下交流。

问:第一个问题,男众想邀请女众照相,《弟子规》有何规范?答:这跟往生好像没什么关系。

《弟子规》从头到尾讲一个孝字,《弟子规》从头到尾也讲一个敬字,对人的恭敬。

我们所有处世待人能圆融,父母不担心,《弟子规》从头到尾也讲一个孝字。

所以有孝心、有恭敬的心,要落实弟子规就不难,而且孝敬的心是我们本有,对自己要有信心。

我们修行人不能讲我的个性怎么样,我的个性怎么样,个性不是真正的我们,我们的本善里面跟圣贤、跟佛菩萨是无二无别。

我们从心境上去学《弟子规》,落实起来就不困难。

是一个孝字、是一个恭敬,也是一个忍字,忍住烦恼,伏住烦恼,放下过去错误的个性。

修道人没有个性可言,个性就是贪瞋痴慢,叫个性,修道人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我记得二00五年一月一号到新加坡跟新加坡的同修交流中国文化,师长见到我们第一句话跟我们提到,「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学儒就要学孔子」。

我们是学佛、学儒,我们不是佛学、儒学,学佛、学儒最重要的就是从存心上去契入。

存心上一定是不断的息灭我们自己的贪瞋痴,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一切言行,跟佛菩萨、跟圣贤人相不相应。

佛菩萨的行持是一切皆是孝敬的心,所以是礼敬诸佛。

我们今天去邀请别人照相,要有礼敬的态度,但是我们想想,做任何事情有没有意义要先想。

我们每天念著无常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精进就是跟了脱生死、跟往生无关的事就别干了。

男众去邀女众照相,这个意义好像不大,真的照完相之后,照片怎么处理还真麻烦!到时候照完洗出来,又被太太看到问「这个人是谁?」那有什么意思?所以很多事情我们先想想有没有意义?烦恼就不见了,有意义的事再做。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12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12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二集)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蔡顺他去采桑椹,因为他知道母亲喜欢吃甜的,所以就用一个篮子专门装甜的,他自己吃酸的。

这样的孝心感动了这些盗贼,就把他放回去;不只放了他,还把山寨里面的一些食物都送给他。

诸位朋友,假如你是蔡顺要不要拿?不要!人家诚心诚意,怎么办?他说:拜托你了,拿去孝敬你的母亲。

要不要收?要!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变了,要不要?要!好,蔡顺听了你们的意见,把送的东西拿回去。

拿到家里才刚坐下,突然官府的人来了:「张三家的米怎么在你们家?李四家的菜怎么在你们家?来,把他抓起来!」那怎么办?这个时候你就百口莫辩。

所以,孔夫子说「君子有九思」,九思就是你遇到很多情况如何反省,如何观照?其中有一个叫「见得思义」。

当你要获得任何东西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它的来路是否是清白、是正常的。

这些山寨里面的东西都是怎么来的?抢来的!所以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拿。

诸位朋友,你听了这个蔡顺的故事,印象深不深刻?所以我们讲故事当中很重要一点,要把其中的道理讲给孩子听,这样才能理事圆融去搭配。

假如你只是讲事情,讲完了,你的孩子只会说:我听过了!假如你不讲故事,只给他讲道理,他听没有五分钟说:妈,我想睡觉了。

所以理跟事搭配好,听话的人就觉得格外的有收获。

不管你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可以运用这个讲故事当中融入一些道理,一些生活的提醒跟启发。

我们告诉孩子这些故事,就说你看以前的孝子,第一个念头都是想到给父母,诸位小朋友,你知不知道妈妈喜欢吃什么?一问,他们都想半天,有几个比较有良心的,比较想得起来,很多都想不起来。

我看他们那种窘况,我就说那妈妈知不知道你喜欢吃什么?他们马上露出灿烂的微笑,「当然知道」!还可以讲好几样。

接著我就跟他们说,我说:你看,妈妈都知道你喜欢吃什么,你却不知道妈妈喜欢吃什么,这样公不公平?你看妈妈这么爱你,你居然都不爱护妈妈,所以今天回去有什么作业?要清楚妈妈喜欢吃什么,这样你才能做到「亲所好,力为具」。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九集)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九集)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九集)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九集)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早上讲到了:【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这个动作很重要,它可以广泛来运用,就是接待的礼仪,接待客人的礼仪。

我们现在在家庭当中来看一下,孩子现在会不会接待客人?比方说刚好阿姨来了,小孩在那里打计算机,他会怎么做?他会把他的大嗓门打开:妈,阿姨来了!这样好不好?习惯了,他就很怠慢、很随便,因为尊敬长辈排在次要,哪一个最重要?我的玩乐最重要。

久而久之,恭敬心就不见了。

所以要教。

您有教过孩子接待客人的举手?好。

这个影响他很深远,孩子假如这个礼貌没学好,可能在学校、在他往后的公司都会有尴尬出现。

我们就曾经教孩子,一个一个来练习,如何接待客人。

所以,这一条经文不只要讲解,还要实际带孩子操作;而且还不是操作一次、两次,要让他重复练习,他就熟能生巧。

刚好一天早上,这些孩子都学会了,也是巧妙的安排,中午吃饭时候就来了一位阿姨。

结果她要走进教室门以前,所有的孩子本来在吃饭,统统停止,放下他的碗盘筷子,要干嘛?争先恐后要接待客人。

所以其实当他能学以致用,他会学的欢喜。

这位阿姨走到门口,六个孩子排成一排,同一时间鞠躬说:客人好!这个阿姨不敢走进来,她说:受宠若惊!从来没有被这么隆重的礼仪接待过。

接着她又说:假如下一代的孩子都这样,那我们就很欣慰了。

我们接着,客人要走进来,教他们要放拖鞋。

拖鞋怎么放?要放在客人走进来马上可以穿进去。

所以诸位朋友,每一个礼仪的动作,其实都是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他的仁厚之心也在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在落实。

所以,放拖鞋也要让人家可以顺势穿上。

阿姨进来,他们就说:阿姨,你请坐,我去帮你倒杯水。

就请阿姨先坐,然后说:阿姨请喝茶,我去叫我妈妈过来。

这就是接待客人的礼仪,在家庭当中要学习。

再来,在学校的时候,我们看到隔壁班老师走进来了,孩子看到了,他会怎么做?他也可能站在原地就开始放大嗓门:老师,隔壁班老师找你。

蔡礼旭《弟子规》与佛法修学(文稿)(09)

蔡礼旭《弟子规》与佛法修学(文稿)(09)

《弟子规》与佛法修学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九集)2005/3/8澳洲净宗学院档名:52-118-09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了天堂跟地狱只在一念之间。

有个朋友他刚好有机缘遇到小天使,小天使就跟他说,我带你去看天堂跟地狱,你首先要看什么?这位朋友就说,那我先看地狱。

到了地狱,刚好在用午餐,有一排长长的桌子,两排的人对坐在桌子前,筷子都是一公尺长,桌上也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

当喊开动,所有的人拿起一公尺的长筷子,拼命夹食物,一夹就要往自己的嘴巴塞。

结果因为筷子太长,还没有夹回来,就已经在中途打起架来,筷子撞在一起,食物掉满地。

掉了以后,还互相谩骂对方:都是你害的!都是你害的!结果那个气氛非常的不好,他看不下去了,说:算了算了!我去看天堂!小天使带他去天堂,一看,桌子还是那张长桌子,还是坐了两排的人,还是那些菜,筷子还是一样一公尺长,他就很纳闷。

结果一喊开动,所有的人菜夹起来,先给对方吃,一夹起来:来,给你!来,给你!结果有一个人人缘不错,一下子三、四个人同时夹给他,他说:等一下,等一下,我快要噎著了!所以人缘很重要。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当人念念都为对方著想,我们就生活在天堂之中;当每个人都自私自利,互相竞争,互相计较,那就生活在地狱之中。

有一次我到海口的乡下去演讲,刚好也讲到这个故事,后来因为晚上还有一堂要对他们当地的老师上课。

吃晚饭的时候,镇长跟副镇长就接待我们一起吃,在吃饭的过程,镇长跟副镇长就拼命给我们这些老师夹菜。

我们中心的老师就说:我们来到天堂了!也是很好的一个回忆。

所以,我们要把家庭经营成天堂的气氛,这样家庭里面的人才能长命百岁;假如家里面的气氛是像地狱,会怎么样?那就变成癌症的高危险群。

所以,家庭气氛有赖每个分子去经营、去付出。

我在杨老师家住了七个月,在这段时间之内,虽然我没有结婚,但是也从他们夫妻相处,学到了一些很好的经验。

杨老师一进门,或者她先生一进门,绝对会向屋里面的人先打招呼:我回来了!屋里面的人不管在忙些什么,一定会先放下手边的工作,然后出来迎接:欢迎你回来!你们家有这样做的举手?你今天回去说:我回来了!你先生正在看报纸,看看你,你可不能气馁,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蔡礼旭《弟子规》与佛法修学(文稿)(10)

蔡礼旭《弟子规》与佛法修学(文稿)(10)

《弟子规》与佛法的修学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集)2005/3/8澳洲净宗学院档名:52-118-10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亲所恶。

谨为去。

】坏的习惯要赶快剔除掉,孩子也不要让他形成坏习惯,不然就很难改。

有三个犯人同一天被关入监狱当中,这个典狱长很仁慈,就对他们说:你们这三年都要在这里度过,你们有什么愿望,假如我做得到我可以帮你们。

第一个是美国人,他马上,连想都没有想,他就说:给我一包烟。

第二个是义大利人,义大利人给人的感觉怎么样?很浪漫,讲得这么好听,是很好色;我们要求其实质,不要被这些言语蒙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第三个是犹太人,他已经犯错了,他深深给这个典狱长一鞠躬,他说:我已经错了,不能一错再错,可不可以给我一支通往外面的电话?典狱长也答应他了。

三年以后,监狱的门打开了,美国人冲了出来,他口里喊著:火柴呢?火柴呢?我的火柴呢?他三年来在想什么?因为他只要了烟,没有要到火柴,所以他三年就在那里发愁,没有火柴怎么办?三年的时光耗掉了。

所以诸位同修,一个人的坏习惯会耗掉多少金钱,耗掉多少时光,还有耗掉父母、还有爱我们的人对我们的期许跟爱护,都会浪费掉。

第二个是义大利人,门打开了,人还没有走出来,突然听到几个小孩的声音。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三年他又生了一、二个孩子出来。

我们就问学生,美国人比较惨,还是义大利人比较惨?诸位同修,谁比较惨?义大利人。

学生虽然才小学,他也很清楚,他说义大利人惨,因为义大利人出来之后,除了要照顾自己的生计,还要照顾小孩。

请问他有没有能力照顾?因为他在做任何事以前,没有责任心,不知道做了以后的后果。

所以我们藉这个机会也跟这些学生讲,你找对象一定要找有责任感的,不能找那个做了不负责任的。

我就点了一个男同学起来,这个男同学平常做事不负责,作业也没写,我马上跟他说:你不可以结婚!他就愣在那里。

我说:你连自己都负责不了、都照顾不了,你假如再去结婚,又会害了对方,还会害了下一代,所以你一定要能够自己负责任才可以结婚,有没有听到?我这段话他会记多久?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虽然我是讲给他听,事实上讲给谁听?讲给全班,给女同学了解到,找对象第一个要件是什么?要有责任心。

蔡礼旭《弟子规》讲座第十五集

蔡礼旭《弟子规》讲座第十五集

蔡礼旭《弟子规》讲座第十五集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我们刚刚提到了“长幼有序”,就是“兄友弟恭”,举了一些我们古代圣贤人的例子,可以感受到圣贤人的兄弟之情非常的深厚,可以为了兄弟舍掉生命,更何况是其它的财物、其它的东西,都能够为了兄弟之情而懂得谦让,懂得放下的功夫,所以这值得我们好好来效法。

有一首提到叙述兄弟之情的诗词,我们可以来看一看,这一段诗词很有味道,这一段提到了“兄弟连枝各自荣”,我们看第一句,“兄弟连枝各自荣”,兄弟是同气连枝,都是同一对父母所生,所以就好像一棵大树一样长出来很多的枝干,各自发展,各自能够延伸出来,能够枝繁叶茂。

“些些言语莫伤情”,就是兄弟之间的言语应该和睦一点,不要太冲,不要因为言语的不当而起了冲突。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当中最容易起冲突的是什么?就是言语,所以忍耐的功夫要从哪里开始忍?慎言,谨言开始做到,所以“些些言语莫伤情”。

当兄弟之间有很冲的言语出来的时候,只要有一方能够退一步,能忍一时,就会风平浪静。

当你能忍得下来,等对方情绪比较缓和下来的时候,他会想到我的态度不恰当,所以转而会生起一个愧疚之心,这样整个关系就不会破裂,甚至于他会因为你时时能忍能让,兄弟之间会对你产生一种佩服恭敬之心,所以要以德服人,要以德来服我们的兄弟姐妹,所以“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我们三、四十岁以后,这个感觉就会很强烈了,每次相见可能一年见不到两、三次,每一次一见好像皱纹多一条,或者白头发多几根出来,所以岁月催人老,所以要珍惜兄弟相处有爱的机会。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从这句话我们感受到古代的人对于兄弟之情特别珍惜。

有一三兄弟,每次兄弟一聚会一定要三个兄弟睡一张床,哪个亲得可能连他老婆都很嫉妒,所以这种兄弟之情很令我们羡慕。

“弟兄同居忍便安”,能够忍得住。

我们在《弟子规》里面有提到“财物轻,怨何生”,对于财物都懂得礼让的时候就不容易起冲突。

我们看中国这个“财”字,财物的财,它又通另外一个含义,是木材的“材”,木材够用的话,烧起来就够了,当你木材堆了很多的时候,很可能太阳照太久了会烧起来,所以你财太多了,很可能会引火自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到立志,周总理少年读书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回答得五花八门,周总理回答的却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少年之时就有这样的志向,所以他的成就相当不凡。
我们要让孩子有高远志向。我问过很多家长:“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后能经营出什么样的人生?”父母一般会回答说:“其实我也没有什么要求,只要他健康快乐就好了。”孩子从小你引导他不立志向,那他能有快乐人生吗?不行。所以我们说「取乎其善,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不了,了无所得。」你给孩子“你不用发展,你能吃饱就好。”的引导,那他怎么可能会有大的追求,大的成就。孩子的价值观直接受父母价值观念的影响,这个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蔡老师讲故事
幸福人生篇 - 道义重于功利
蔡礼旭老师主讲
诸位学友,一个人做任何事情,他必须坚守道义,而不是功利。现代人做事他的机动很多是从利字出发,所以他无法遵循正法正道,最终也无法得到大利。现在的年轻人,你叫他帮忙他一定先问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功利的思想对社会影响非常深,连家庭里面都有功利色彩。一个孩子从小把所有的事情都功利化的时候,他对谁的危害最大?他会对谁斤斤计较?人算不如天算。有一本畅销书《穷爸爸·富爸爸》,很多家长看完之后觉得书里的方法好,马上就要拿来用。李老师在讲课当中曾经说过:「见未真勿轻言,知未必勿轻传。」他去参加一场有关的中国教育的讨论会,演讲者讲完后每个人都赞叹,结果李老师一问他有没有长德性,有没有长孝道?根本都没有的,没有根的东西是不是真的?你看人有没有吸引力?判断力?所以唯有受过圣贤教育的人才有下对决策的人。现在有人不懂,一看到西方畅销书马上就拿来用。有个家长回去之后就和孩子说了,你只要帮我洗碗给你二块钱,你帮我洗衣服给你一块钱,干什么家务活儿得多少钱通通都列出来。这个孩子以前很懒惰,一下子就变得很勤快,帮她做了很多家务事情,他觉得书上的办法真有效。可是有一天她很累了,叫她女儿帮她晾一下衣服,那孩子却说:“我今天不想赚了。”拒绝了她。书上的方法看起来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还贻害无穷。一个家庭难道是谈钱的地方吗?家庭是谈爱,谈付出,谈责任的地方,怎么能来谈功利。对功利的追求一定会激起人的贪心!一有贪心,欲望升起来,理智就不见了,绝对会干出损人利已的事情。当他干出这些坏事时,他的福份就折掉了。他的下一代又能学到什么?他就成了一个坏榜样。
中国古代德育故事篇 - 左忠毅公忠贞的故事
蔡礼旭老师主讲
古代为人师表的人,时时刻刻都想着成就学生。他成就学生更长远的目的在哪里?是希望他的学生每天给他送好吃的吗?为什么?是为了后继有人。真正深入学习圣贤学问的人,真正感受到圣贤学问对他一生的意义的人,他时刻想着要让更多的人得到这么大的利益。而人生数十寒暑,他必然要有承传的人才能够把这个法脉,把圣贤学问往后传。所以一个有道德的人不怕他没有自己的儿子,就怕圣贤学问断在他自己的手上,自己没有子嗣只是断了一个家族,一个家庭,自己没有好学生是断了什么?断了一个民族的法脉啊!
有二块颇具灵性的大石头,被挑选到一个新建的佛寺中雕刻释迦牟尼像。雕刻师发现第一块石头的材质比较好,决定先雕这块石头。雕刻过程中,这块石头一直感觉很痛,就对雕刻师说:“我撑不下去了,你别雕了!”雕刻师回答它:“你撑过二个星期就好了,那时候你就会成为万人膜拜的佛像,你只要再坚持一下你就有好的成就。”这块石头忍受着疼痛过了两天,它发脾气:“我不干了!”这块石头不配合,雕刻师就没有办法雕琢,只好把它先放在一旁。
玉不琢不成器。中国文章里面很善用比喻。比喻对孩子的教育有很重要的作用。孩子的思维是形象思维,他还不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尽量具体形象地让孩子去感觉,他就容易理解,并且牢牢记住。把学习比喻为逆水行舟,孩子能够感觉到——在水里划船,你不努力往前划,船就会往后走。还可以用斜坡骑自行车的比喻:你不蹬车,车子就会从斜坡上掉下去。璞玉再好,没有经过雕琢也还是一块石头。人假如不学习就没有办法了解圣贤人的这些大道理。而且人不仅仅要接受教育,还要接受磨炼才能有大成就。但现在的孩子怕吃苦,不能承受挫折和压力,这是小时候磨炼太少。
中国古代德育故事篇 - 尧帝感天/康熙祈雨
蔡礼旭老师主讲
历史书上记载着尧帝的故事。尧帝是一国之长,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了两个人。这两个人因为偷窃被抓住了,五花大绑起来要送到监狱去服刑。尧帝看到这个情况非常紧张,马上跑过去问这两个犯人:“你为什么会犯罪?”犯人说:“因为年年天灾,我们饿得受不了,不得已才去偷人家的东西。”听完这番话,尧帝很惭愧,就对押送犯人的士兵说:“你把他们两个放了,把我抓起来。”犯人和士兵都不知所措,尧帝解释:“我有两个很大的过失,第一是我没有把我的人民教育好,所以他会去偷别人的东西;第二是我无德,上天才久旱不雨。有这两大过失,被关进监狱服刑的人应该是我。”尧帝的真诚忏悔,感动了上天,话一说完天上就降下了甘雨。
蔡老师讲故事
成长历程篇 - 玉不琢不成器
蔡礼旭老师主讲
读书人应该立大志。求学问第一重要的就是立定志向。志向就好象人生的大海当中的一个目标。假如为学没有目标,努力半天有可能你刚好往反方向走。当你发现走错了再拉回来,人生已过了数十年年头了。应该让孩子从小就立定正确的人生志向,他的学习才会扎实。范仲淹读书时立志要造福与民。一个孩子以造福与民来读圣贤书,他的深入度,他能体会出来的道理比仅仅为了要有工作有收入读圣贤书的要多得多。当孩子有志向时,他的学习效果会非常好,一个人在这世间要有大成就,都是因为立对了志。
雕刻师把目光转向第二块石头,他问石头:“我现在要雕刻你,会很痛,你能不能忍受?”第二块石头说:“我绝对可以忍受,你就尽你的能力去雕刻好了。”雕刻师得到这样的允诺,就放心大胆地工作起来。果然,在整个雕刻过程中,第二块石头都没有发出一声抱怨,它被雕刻师雕刻成了一座完美的释迦牟尼的佛像。佛像开光以后,来寺院里膜拜的人太多了,踏得寺院里尘土飞扬。寺院里的人看到这种情况,就把第一块没有完工被废弃的石头打碎铺在地上。那块因为怕痛而拒绝被雕刻的石头,就这样变成万人践踏的铺地石。
成长历程篇 - 挽回先生的心
蔡礼旭老师主讲
Hale Waihona Puke 杨淑芬老师教中国文化,还教书法,常常跟很多家长接触。老师常讲女人不容易,女人很辛苦。很多女人都会跑去跟他诉苦,他会引导她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一位女士的先生有外遇,她就来找杨老师请教。老师对她说:“我告诉你一个方法,你要真能做我才跟你讲。”她说:“好,我决心力挽狂澜。” 杨老师就说:“你一定要拿出女人最强的魅力,叫做温柔,你要沉得住气,用最强的魅力——温柔去感化他。”那天回家去后,这位女士就穿得很漂亮。注意哦,假如你先生开门吓了一跳退出去那是你的责任,说在家里随便一点,也不能随便到吓到人,所以在家里衣服还是要整齐,不然啊,你就会给孩子很不好的榜样。所以要深谋远虑,杨老师让她一定要打扮得漂漂亮亮坐着等先生回来,而且要把家务各方面应该做的事做得非常妥当。那女士第一天等到半夜一点多,先生回来了。她马上迎上去说:“哎呀,你辛苦了。”赶快把他的手提包接过来,“哎呀,你一定饿了,我去煮宵夜给你吃。”就跑到厨房煮宵夜。她的先生神魂未定,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她端出一碗面来,请先生赶快坐下来慢慢吃,吃不够再煮。她先生那一碗面吃得莫名其妙。这女人就这样坚持着,每天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等她先生回家,殷勤相待。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有天她先生回家得特别早,一进门看到她马上双脚跪下去,说:“你不要再折磨我啦,我跟你招了啦,我这一段时间受到良心的遣责,我已经快要崩溃了。”外面那些东西都是虚幻的逢场作戏,迟早都会消失,他迟早都会认识到一点,会浪子回头,这个时候更应该做好,让他更懂得来珍惜这个家庭,珍惜他的妻子。
不愿意吃苦接受磨炼的孩子,可以通过这个故事引以为戒。
蔡老师讲故事
成长历程篇 - 鸭子学飞
蔡礼旭老师主讲
有一群鸭子看到老鹰在天空飞翔,非常地崇敬和羡慕。于是,他们就结伴去跟老鹰学飞。这群鸭子很勤奋,跟着老鹰从早上三点钟练习到下午六点钟,学了十多个小时。最后,鸭子中的大部分都可以飞起来。但也有一些鸭子虽然学得很努力,却没有能够飞起来。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能遭遇学到东西却没有使用出来的情况。很多同学听完课之后觉得很忏悔,觉得有很多地方以前做得不够。知耻而后勇,这种情绪感受可以转化成为强大的行动动力。
蔡老师讲故事
成长历程篇 - 子女的教育方法
蔡礼旭老师主讲
我的姐姐怀孕以后决定把工作辞掉,然后到我家来待产。她临产前的两三个月里,我常常跟她讨论教育问题,讨论圣贤学问。结果我外甥一生出来,只要听到我的声音眼球马上转过来,觉得我的声音很熟悉,胎教确实很灵验。我姐姐生产后就在我家坐月子,诸位知不知道谁帮她坐月子?你们猜猜看,你们对我这么没有信心啊?知识就是力量,我懂得养生之道,是我帮他坐月子。外甥出生第一天抱回家,我第一次看到他就很严肃,因为我这个小外甥眼睛刚出生就会转。我一看不得了,这个孩子太聪明,太会察言观色,所以我对他都是不苟也不笑,对他都特别严肃,他从小就特别怕我。他奶奶把他的这个生辰八字拿去给人家算,算命的说这孩子取这个名字往后连他父母的话都不听。我姐姐问我该怎么办。我说这个算命的只在结果下手,不在原因下手,只要这个孩子从小就接受圣贤教育,能够对父母产生孝心,对长者能产生恭敬心,他这个性格就会转。很多算命的不说还好,越说让人越担心,每天在那边想:我快被车撞了,我快被车撞了!这个算命的讲话也会造业啊!
中国古代德育故事篇 - 糟糠之妻不下堂
蔡礼旭老师主讲
一个人啊,一定是不尊重自己,自我侮辱,人家才会轻慢你。一个家一定是自己内部不和,内部有一些问题,人家才会毁了你的家。一个国家一定是内部争权夺利,人家觉得你们有机可乘才会发兵打你,所以根本问题在自己而不在外部的环境。很多人一遇到事情就责怪别人;有的国家遇到别人侵犯,并没有反省自己的过失。圣贤人所教诲的这些道理你只要能够随时放在心上,你会用理智应对这些事情,而不是感情用事。
2004年奥运会,我打开电视看到中国人在田径赛场上的镜头。刘翔获得了110米栏决赛的金牌,他不仅仅打破了奥运会纪录,还平了世界纪录。这个成绩让所有黄种人都感到骄傲,因为刘翔他是第一个获得奥运田径短跑项目世界冠军的黄种人,他创造了中国乃至亚洲的历史。刘翔获得金牌时第一个感谢的是谁?还有邢慧娜在田径女子10000米比赛中也拿到了金牌,她拿着国旗,一边绕运动场跑一边喊:“爸爸,我做到了!”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一个人能有巅峰的成就,他背后的动力在报恩:报父母恩,报师长恩,报国家恩!所以志向很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