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讲弟子规22

合集下载

弟子规第二十二讲-冠必正_纽必结_袜与履_俱紧切_置冠服_有定位_勿乱顿_致污秽_衣贵洁_不贵华_上循分_下称

弟子规第二十二讲-冠必正_纽必结_袜与履_俱紧切_置冠服_有定位_勿乱顿_致污秽_衣贵洁_不贵华_上循分_下称
学习和做到老师的教诲包括老师教导我们恭敬一切人谨慎重小心恭敬谨1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谨2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谨2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诵行弟子规
立志做圣贤,孝悌为德本; 惭愧问自己,恭敬待别人; 诵行弟子规,正己才化人。
恭敬
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 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
恭敬的含义: 1。外在:对师长有礼貌 2。内在:学习和做到老师的教诲,包括老师 教导我们恭敬一切人

慎重 – 小心 恭敬

谨-1
朝起早 老易至 晨必盥 便溺回 夜眠迟 惜此时 兼漱口 辄净手
谨-2
冠必正 置冠服 衣贵洁 对饮食 纽必结 有定位 不贵华 勿拣择 袜与履 勿乱顿 上循分 食适可 俱紧切 致污秽 下称家 勿过则
谨-2
冠必正 置冠服 衣贵洁 对饮食 纽必结 有定位 不贵华 勿拣择 袜与履 勿乱顿 上循分 食适可 俱紧切 致污秽 下称家 勿过则

弟子规全文精讲

弟子规全文精讲

弟子规全文精讲弟子规是孩子们学习礼仪和道德规范的经典读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弟子规,孩子们可以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文将全面解读弟子规全文,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其中的内容和意义。

弟子规的第一篇是“弟子规则”,共有十六条。

这些规则主要针对孩子们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和与父母、师长的关系进行规范。

第一条规定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条规则告诉我们,孩子们应该尊敬父母,听从他们的话,不应该有任何的怠慢和懒散。

紧接着,弟子规列举了一系列与父母的互动规则,如“父母教,须敬听”、“父母教,须敬问”、“父母教,勿违背”等。

这些规则都强调了孩子们应该尊重父母的教诲,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并且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接下来,弟子规详细规定了孩子们与师长相处的行为准则。

其中的规则主要包括“师道尊严”、“师之制,宜严”、“温敬以诚”等。

这些规定要求孩子们要尊重师长,遵守师长的教导,不得擅自违背师长的意见,在言行间要保持温和和诚实。

弟子规的第二篇是“弟子行”,主要规定了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的准则。

其中的规则涉及到如何对待兄弟姐妹、与朋友交往以及与他人相处等方面。

通过这些规定,弟子规教育孩子们要懂得友善待人,宽容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弟子规的第三篇是“弟子信”,主要强调了孩子们要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这一篇规定了一系列关于讲话和行为诚实守信的规则,譬如“见利思义,见害而作”,“说察而后信”,“事勉而后成”等。

这些规则要求孩子们要讲真话,不欺骗他人,履行承诺,言行一致。

总结起来,弟子规全文共分为三篇,分别涵盖了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行为规范。

这些规定都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他们从小学会尊重他人、团结交往、诚实守信。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出有品德、有责任心的未来人才。

弟子规全文注音讲解

弟子规全文注音讲解

弟子规全文注音讲解
《弟子规》全文注音讲解:
弟子规原名《弟子规范》,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之一,作者
是北魏孔颖达所著。

全文共有356句,内容包括人生观、处世哲学、
道德规范等诸多方面。

下面对《弟子规》的全文进行逐句注音讲解,
以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弟子规全文注音如下:
弟子规,圭璋专,类聚贤,资礼仪。

节义方,开前后,民有所,从
其子。

幼孝弟,少谨慎,顺辞让,有所不;人不敬,无所谓,便辞让,谨最。

使范勤,读文章,戒恐惧,有所饮,责无咎,廉未宁,五察勿,杀伐严,刑及怨,力业勤,耕读劳。

靡滥杀,靡盗窃,靡远小,靡近贱。

friends朋友,友犹犬,心不同,不如止。

唯!见次,起官贵,手
须潜,未可知。

君子礼,举中立,加以敬,委托接。

孝慈助,识分别,长幼序,友与疏。

贵贱位,慎圭组,女则女,男则夫。

以上就是《弟子规》全文的注音讲解,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些解释
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著作。

愿我们都能够在学习道德规范的路上不断
前行,成为更好的人。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共41集)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共41集)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共41集)
细讲弟子规01 细讲弟子规02
细讲弟子规03 细讲弟子规04
细讲弟子规05
细讲弟子规06 细讲弟子规07 细讲弟子规08 细讲弟子规09
细讲弟子规10
细讲弟子规11 细讲弟子规12 细讲弟子规13 细讲弟子规14
细讲弟子规15
细讲弟子规16 细讲弟子规17 细讲弟子规18 细讲弟子规19
细讲弟子规20
细讲弟子规21 细讲弟子规22 细讲弟子规23 细讲弟子规24
细讲弟子规25
细讲弟子规26 细讲弟子规27 细讲弟子规28 细讲弟子规29
细讲弟子规30
细讲弟子规31 细讲弟子规32 细讲弟子规33 细讲弟子规34
细讲弟子规35
细讲弟子规36 细讲弟子规37
细讲弟子规38 细讲弟子规39 细讲弟子规40
细讲弟子规41。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共41集).doc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共41集).doc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共 41 集 )
细讲弟子规 01 细讲弟子规 02
细讲弟子规03 细讲弟子规 04
细讲弟子规05
细讲弟子规 06 细讲弟子规 07 细讲弟子规08 细讲弟子规 09
细讲弟子规10
细讲弟子规 11 细讲弟子规 12 细讲弟子规13 细讲弟子规 14
细讲弟子规15
细讲弟子规 16 细讲弟子规 17 细讲弟子规18 细讲弟子规 19
细讲弟子规20
细讲弟子规 21 细讲弟子规 22 细讲弟子规23 细讲弟子规 24
细讲弟子规25
细讲弟子规 26 细讲弟子规 27 细讲弟子规28 细讲弟子规 29
细讲弟子规30
细讲弟子规 31 细讲弟子规 32 细讲弟子规33 细讲弟子规 34
细讲弟子规35
细讲弟子规细讲弟子规38
讲弟子规 40 36 细讲弟子规
细讲弟子规39
37

细讲弟子规41。

(完整)《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完整)《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完整)《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是一本古代的儿童教育读物,也是儿童修身养性的重要手册。

它以简练的语言,直接明了的表述了儿童应该具备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下面是《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一、弟子规:听话、尊敬师长、行为得体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解释:作为弟子,首先要遵守孝悌之道,尊敬和顺从师长,举止得体。

同时,要保持谨慎和诚信的品格。

对待他人,要以广泛的爱心,亲近仁善的人。

在有余力的情况下,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二、孝悌: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亲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解释:当父母呼唤你时,要立即响应,当他们吩咐你时,要立刻行动,不要懒散。

孝敬父母,要虚心听取他们的教导,接受他们的责备。

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要照顾好父母的生活。

早晨要起床时节省时间,晚上要按时上床睡觉。

外出时必须告知,回来时要与父母见面。

在生活中要有规律,做事不可变卦。

哪怕是小事,也不要擅自行动,否则会失去做子女的道德准则。

三、言语:说话文明、不乱扔垃圾、尊重他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解释:在言语表达方面,要遵循良好的礼仪,不随便发脾气。

在家中教养,要遵循父母的期望和教导,以诚挚的心听从他们的责备。

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我们要对待父母像冬天温暖他们一样,给予关怀,对待他人要像夏天凉爽一样,让人感受到友善。

早晨起床要节省时间,晚上上床睡觉要按时,不要拖延。

外出时要告知,回来要与父母见面。

在家中要保持常规的生活,不要频繁改变,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

虽然是小事,也要承担责任,不要擅自行动,否则会影响做子女的道德准则。

《弟子规》全文和解释

《弟子规》全文和解释

《弟子规》全文和解释《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弟子的意思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之道,贵以专。

」,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

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

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如果在孩子在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

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

《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概述简介,以精练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一、《弟子规》全文第一章入则孝第二章出则悌第三章谨第四章信第五章泛爱众第六章亲仁第七章余力学文〈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悌〉原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原文: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臵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原文: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原文: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原文: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原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注:【首孝弟】‚弟‛为‚悌‛的古字,读tì。

弟子规简说二十二已有能勿自私勿厌故勿喜新

弟子规简说二十二已有能勿自私勿厌故勿喜新

弟子规简说二十二已有能勿自私勿厌故勿喜新弟子规简说(二十二)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自己有才能,不要自私自利,要肯为大众服务。

别人有才能,不可轻易批评,应该多加赞美肯定。

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

不厌恶不遗弃亲戚老友,也不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

「己有能,勿自私。

」每个人的际遇本来就不同,如果自己处在良好的环境中,学得许多才能,岂可傲视一切而自私自利?应该发挥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胸怀,帮助身处痛苦困难的同胞,让他们也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与和谐。

为了炫耀才能,博得掌声而塑造出的耀眼英雄,真能减轻苦难者的创痛吗?「人所能,勿轻訾。

」能拆掉自私的樊篱,扩充人我一体的公心,则见到别人发挥才能,有所成就时,自然乐于敞开「见人之得,如己之得」的宽广胸襟,而加以赞美肯定。

如果一见他人有才能,就故意批评诋毁,则内心所增长的,恐怕只有损人不利己的嫉妒心吧?在东周战国时,李斯和韩非是同门师兄弟。

秦王看见韩非写的〈说难〉这篇文章,非常欣赏,恨不得早日相见。

直到韩王派遣韩非出使秦国时,才见到了韩非。

秦王和他谈过话后,更加欢喜。

李斯自知才能不及韩非,怕韩非得宠而影响自己的前途,于是故意诋毁韩非,陷他入狱,并假借王命,赐毒药要他自杀。

韩非想要陈述冤情,可惜没有机会表白,就这样枉死狱中。

后来李斯被赵高诬陷,也同样没有机会申冤,被腰斩而死。

常言「天道好还」,种恶因,岂能得善果呢?「勿谄富,勿骄贫。

」骄傲及谄媚,是不知不觉就会染上的毛病。

谄媚迎合富有的人,虽获得他人的钱财好处,却失去了固有的志向,贬低了人品。

甚至助纣为虐,作奸犯科,结下日后无穷的怨业。

富有的人一骄傲,就会养成奢侈浪费的恶习,为了满足欲望,更加贪取不义的名利,视损人利己为平常。

怎知天道忌盈,心生骄傲时,就埋下可怕的祸苗,一旦福报享尽,灾殃怎不降临呢?「勿厌故,勿喜新。

」物质、人情皆有新旧,喜新厌旧,就会造成浇薄寡恩的风气,所以古人曾说:「与其结新交,不如敦旧好」。

弟子规全文概述

弟子规全文概述

弟子规全文概述《弟子规》是一本中国古代教育经典,旨在教导儿童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全书共分为三十六个章节,每个章节都包含了一条道德原则。

以下是《弟子规》的全文概述。

第一章:父母本章主要强调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倡导孩子应该尊敬父母,听从他们的教诲。

第二章:兄道本章讲述了兄弟之间应该和睦相处的道理,包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不争吵等内容。

第三章:友道本章介绍了朋友之间应该互相信任、互相善待的原则,以及不背叛朋友的道德规范。

第四章:师道本章阐述了孩子应该尊敬师长、恭敬师长的观念,以及要遵守师长的教导。

第五章:尊长本章讲述了孩子应当尊重老人的道理,包括照顾老人、孝敬老人和不嘲笑老人等方面。

第六章:宾客本章介绍了孩子接待宾客应有的礼貌和待客之道,包括热情款待、尊重客人和懂得感恩等内容。

第七章:行止本章详细规定了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行为准则,包括不嬉笑打闹、不随地乱扔垃圾和不争吵等要求。

第八章:言语本章讲述了孩子在言谈举止上应该遵守的规范,包括不说脏话、不说谎话和不嘲笑他人等内容。

第九章:动静本章强调了孩子在活动和安静时的行为准则,包括不乱跑乱跳、不大声喧哗和不抢夺玩具等要求。

第十章:分别本章阐述了孩子要善于辨别是非,正确对待同学和朋友之间的琐事,培养正确的判断力。

第十一章:饮食本章规定了孩子在饮食上应该遵循的健康饮食规范,包括不挑食、不吃太多零食和不浪费食物等内容。

第十二章:起居本章讲述了孩子要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包括早睡早起、不赖床和保持个人卫生等要求。

第十三章:身体本章针对孩子的健康问题,强调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和饮食习惯,以及远离疾病的预防措施。

第十四章:财物本章教导孩子要珍惜财物,不浪费和不将别人的东西弄坏等内容,培养正确的物质观念和尊重他人财物的意识。

第十五章:学问本章规定了孩子在学习上的基本态度和行为准则,包括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偷懒和不抄袭等要求。

第十六章:问孔本章鼓励孩子虚心向老师请教问题,向前辈学习道德修养,提倡学习互相交流和分享。

弟子规及解释 全文

弟子规及解释 全文

弟子规及解释全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

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有恒。

【解释】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冬天寒冷时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为父母扇凉床枕。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傍晚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解释】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力所及。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解释】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当子女的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俗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解释】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弟子规精讲

弟子规精讲

弟子规精讲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经典教材,主要是对儿童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

以下是对《弟子规》的精讲:
1. 规矩篇:
- 弟子应当遵守规矩,要尊重师长,尊重他人的意见。

- 行动要有纪律,不乱动,不背规。

- 言语要规范,不说脏话,不说坏话。

2. 未曾有心篇:
- 弟子应当言行一致,不要心里想着坏事而表现出好的样子。

- 不要偷偷摸摸地做坏事,要在公开场合时也能保持良好的
行为。

3. 责成篇:
- 儿童应当学会承担责任,自觉地做好他们的职责。

- 不要推卸责任,要尽力去做,尽量做到最好。

4. 无偷篇:
- 不要偷东西,即使其他人不在场,要有清白的内心。

- 不虚伪,不欺骗,不作弄别人。

5. 无尤篇:
- 不要嫉妒他人,应当心怀善意和宽容。

- 不要抱怨,要学会满足自己的现状,努力做到更好。

6. 林则徐说诗篇:
- 心里要有敬畏之心,要时刻记得孝敬祖父母和父母。

- 学习要虚心,不要自以为是。

- 学习要踏实,不要浮躁,要持之以恒。

《弟子规》的内容简练明快,深入浅出地对儿童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行为准则,有利于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蔡礼旭《弟子规》讲座第二十二集

蔡礼旭《弟子规》讲座第二十二集

蔡礼旭《弟子规》讲座第二十二集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中国纵使是学习艺术、艺能,都是不离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所以《论语》里面有一句话“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我们学习这些艺术、这些艺能是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时时处处依于仁,用一个仁慈之心与人相处,然后行事(做人处事)的规矩都以德行为规矩,慢慢的就能够契入我们说的伦常大道,我们就能够去经营圆满。

我们来看这个艺,六艺。

当一个人时时处处非常有礼貌,他也是处处替人着想,有仁厚之心。

我们学习音乐,音乐感人至深,所以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常常我们听到一些旋律非常优美的歌曲,本来心情很不好,突然会平和下来。

所以学习音乐不只陶冶自己,艺术的创作也是希望能够利益他人,所以也是依于一个仁心(仁慈的心),然后根据德行来创作音乐,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做一个道德之人。

所以古代制礼作乐,因为音乐感人至深。

那我们现在来看看“游于艺”,游于音乐的这一些创作者现在是什么存心?有没有依于仁,有没有?现在依于什么?依于钱、依于名、依于利。

所以本来可以产生最大教化力量的音乐,现在却成为让社会风气堕落最快的一把刽子手。

你看古代人学艺术的动机是要成就社会风气,是要成就他人的德行,结果现在目标不对了,所以结果就会截然不同。

我们看看很多歌曲里面的这些言词还有旋律,都会让人心非常浮动。

所以现在人说我假如有亲戚或者我的小孩去当演艺人员我就很光荣,其实这都有待商榷。

我们要看到的是做了这些事对往后的影响是什么?这才是做人应该去思惟的重点。

现在的音乐大部分是摇滚,大部分是西方的音乐,所以不是西方的东西你都照单全收,要理智!我们听听中国这些古筝、中国的这些古乐,心很容易静下来,因为是依于仁,据于德,还要至于道。

因为中国的音乐是五音,宫、商、角、徵、羽,而西方是七音,Do re mi fa so la si。

很多人说你看人家七个音,我们才五个,人家比我们好,是不是这样比?所以人没有判断力,你真的是非不分,好坏你也不会分。

《弟子规》第21课,22课内容概括

《弟子规》第21课,22课内容概括

《弟子规》第21课,22课内容概括
摘要:
一、《弟子规》第21 课内容概括
1.孝道的重要性
2.孝道的实践方法
3.孝道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二、《弟子规》第22 课内容概括
1.弟子的职责和义务
2.弟子应具备的品质
3.弟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弟子规》
正文:
二、《弟子规》第22 课内容概括
《弟子规》第22 课主要讲述了弟子应具备的品质以及弟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弟子规》。

作为一个弟子,首先要忠诚,对师长、对知识都要有敬畏之心。

其次要谦虚,虚心向别人学习,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

再者要有责任心,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对家庭、对社会也要有所担当。

第22 课还强调了弟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弟子规》。

弟子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弟子规》的要求。

在与人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关爱他人,助人为乐。

在学习上,要勤奋刻苦,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和才能。

在工作中,要尽职尽责,为公司、为社会创造价值。

总之,《弟子规》第22 课教导弟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弟子规》,做
一个具备忠诚、谦虚、责任心等品质的人。

弟子规解释全文

弟子规解释全文

弟子规解释全文
那可真是一部超棒的经典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就好比说,你妈喊你吃饭啦,你能磨磨蹭蹭半天不应声吗?那肯定不行呀,得赶紧答应着,麻溜去呀!“出必告,反必面”,这就像你要出去玩,是不是得跟家里人说一
声呀,回来的时候也得露个面,让家人知道你平平安安的,这多重要呀!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这不就是说兄弟姐妹之间要
友好相处嘛,就像你和你的兄弟姐妹,一起玩耍、互相帮助,这样家
庭多和睦呀,这不也是对父母孝顺的一种表现嘛!“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吃饭呀、坐下呀、走路呀,都得让长辈在先,咱们
晚辈在后,这是对长辈的尊重呀,想想看,要是你自顾自地先吃起来了,那多不合适呀!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早上早点起来,晚上晚点睡,可别浪费时间呀,时间过得超快的,一下子就老啦,得好好珍惜每一
刻呢!“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读书的时候呀,心到、
眼到、口到,一个都不能少,这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呀,就像建房子,根基得打牢呀!
里的这些道理,真的是太实用啦!它就像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
明灯,指引着我们怎么去做人、怎么去做事。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
去学习它、践行它,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呀!这就是我对全文的理解,大家难道不觉得它真的超有意义吗?。

精讲《弟子规》第二十二讲

精讲《弟子规》第二十二讲

精讲《弟子规》第二十二讲(2012-08-14 19:48:52)转载▼标签:分类:东魁著作文化我们今天还是接着“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讲,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

不光是爱人,还要爱物,动植物都要去怜爱。

人在大自然之中,只是一个环节,我们不可以,也不该去掌握别的生物的性命。

我经常说,若干年以后,会出现一个景象,什么样的景象呢?我们会看到天上只剩下飞机,地球上只剩下我们人类自己。

当您的孩子问你,妈妈,鸟是什么东西?我们怎么办?难道我们要张开翅膀天上给孩子学飞吗?我们想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所有动物灭绝以后,剩下我们人能否长生?近期联合国一直在说全球变暖,以后我们就会感觉到夏天非常热,个别国家还可能出现58度的高温,如此高温来的前提下我们怎么办?我们身为万物之灵,我们要具备仁慈、博爱,才真正具备了做人的资格。

你要仁慈、博爱都没有的话,真的是没有用处。

他说他很爱你,你要注意,他肯定不是爱你。

我最近有个朋友很有意思,跟我说她找了一个男朋友,两个人感觉非常好。

她是独生子女,她的男朋友想买一辆40万元人民币的车,她觉得给母亲添负担太重,就选了20万块钱的一辆车,两个人不结婚了,分手了。

当时她问我,这叫爱情吗?我就说了,你们两个人有感情吗?没感情。

你们的感情是用40万买的啊,没有40万怎么办?分手啊,这种感情给你都不能要,垃圾一堆。

那今天40万买了结婚了,明天他要60万呢,没有怎么办?又离婚啊。

你还认为是爱情,这真像常人讲的走进婚姻的坟墓,过去不懂这个意思,那真是走进婚姻的坟墓。

我们对自己的兄弟姐妹、父母、亲人都不能如此仁慈博爱,请问,《弟子规》讲的“凡是人,皆须爱”,这个博爱精神我们怎么推广?你看许哲女士,真的是博爱的模范老师。

一生没有积蓄,一生没有买过衣服,别人给她布施的东西,她全部捐赠了。

100多岁了,天天照顾的老人,都比她小几十岁。

许哲女士的博爱精神得到全世界多个机构的奖励与表彰,被邀请在多次研讨会上发言。

弟子规22|声音和态度

弟子规22|声音和态度

弟子规22|声音和态度今天讲两句:“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常常要和各类学生打交道,有时候要和一些“问题学生”谈话。

“问题学生”的“问题”类型很多,不过我一直认为所谓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与现有的一些规矩和要求不相符合。

可是有一些“问题学生”主要是他不愿意和你沟通,不愿意开口。

无论你讲什么,无论你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和他好好交流,可他就是不吭声。

学生不愿意和教师或班主任谈心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信任、敏感等。

这里背后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原因。

其实在孩子的早期,家庭或者学校很有必要把训练孩子胆量和口才这两方面内容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在长辈面前,当然不能大呼大叫,因为声音体现敬意。

尊敬长辈是理所当然的,我们要做好晚辈应该做的事情,俗话也说“有理不在声音高”。

声音高、大呼大叫当然不是礼貌的表现;但声音太小,也不符合礼仪。

其实,一个人讲话的声音有学问,通过声音,可以判断说话人的某些性格。

说话细声细气的人,为人处世方面一般比较小心谨慎。

这类人的性格大部分是内向、腼腆、优柔寡断、缺乏自信等,所以他们从不轻易透露自己内心的想法。

说话随时变化声音的人,这类人一般属于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人。

因为他们通常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面对不如他们的人,说话趾高气扬、不可一世;面对上司低声下气,显得十分顺从,其实这类人性格中必有自卑的一面。

声音沙哑的人,如果是女性,我们地方称为“鸭公声”,一般比较粗狂;如果是男性,一般都富有冒险精神,不怕挫折。

声音温和的人,这类人做事一般有条理。

说话代表一个人的思路,他们做事能够按部就班,确立目标后一般都可以坚持到底;如果是女性,性格相对内敛,富有爱心。

声音浑厚的人,给人感觉胸怀坦荡,做事光明磊落,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往往是做领导的材料。

声音娇滴的人,这类多是女孩子,性格温和,体格瘦小;如果是男性,多半是独生子或在百般呵护下长大的孩子。

小学国学经典《弟子规》第22课-凡道字,重且舒(PPT课件)

小学国学经典《弟子规》第22课-凡道字,重且舒(PPT课件)
急疾:快而急躁。
~~~~~~~~~~~~~~~~~~~~
重:声音清楚。
~~~~~~~~~~~~~~~~~~
舒:缓慢,从容。
~~~~~~~~~~~~~~~~~~~~
译文: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
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课堂上,经常回答老师问 题吗?回答问题的时候,你有注意过什么吗?
此:这,这个。
~~~~~~~~~~~~~~~~~~
莫:不要。
~~~~~~~~~~~~
译文:有些事情,这个人这样说,那个人又那样说,我们 不要轻易听信别人的议论。跟自己没有关系的事情,不必多管。
亲爱的同学们,看看下面这幅漫画,你得到什么启示呢?
精彩小故事
婉转曲折 说服太后
公元前265年,秦军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要求赵国 用长安君当作人质方肯出兵。长安君是赵太后的小儿子,太后说什么 也不答应。大臣们再三劝说,太后也不听。这时,左师触詟(zhé) 去见太后,太后气呼呼地接见他。他先从太后的身体和饮食说起,使 太后的气渐渐消了。接着又请求给自己的小儿子安排职务,说明了父 母爱护子女,要为他做长远的打算,不要只顾眼前。最后,他才劝太 后疼爱长安君,就要让他为国家建功立业,不然的话,一旦太后去世 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足呢?他这委婉曲折的一席话说服了太后, 使太后终于答应让长安君去当人质。齐国这才出了兵,解了赵国之围。
回答老师问题的时候,要吐字清楚,慢慢地讲,不要太 快,更不要模糊不清。除此之外,我们在和别人说话的时 候,也应该吐字清楚,慢慢讲,要思维清晰。
bǐ shuō cháng
彼说长
cǐ shuō duǎn
此说短
bù guān jǐ
不关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讲弟子规第二十二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5年02月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刚刚谈到:【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所以这是一个人仪容的端庄相当重要。

当你重视自己的仪容,人家就会进一步尊敬你。

而当我们的仪容非常奇装异服,这样不只会让别人对你轻慢,更有可能会造成社会不良的风气。

所以很多公众人物的衣着就特别重要,假如她穿得很暴露,那可能就带动整个社会不良的风气。

所以公众人物必须慎思他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应该要多谨慎自己的行为才是。

而我们父母的衣着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所以当母亲的假如衣着也太暴露,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她以后穿衣服也会比较暴露,这样子对她很不好,会造成很多人对她的什么?轻浮,甚至于还会造成危险,所以穿衣服也不可不谨慎。

一个人的衣着确实会影响你的内在状态。

比方说在国外,甚至于在我们一些重要的场合,都有规定一定要穿正式的服装,才能进到国际的这些场合之中,有些比较慎重的表演都会要求。

比方说我们到文化中心去都应该怎么样?穿得端庄。

我们去看这个节目态度也会比较专注。

假如你穿个拖鞋、穿个短裤去看,那就很不恰当。

所以当我们穿得整齐,内心也会恭敬。

像我们去爬山的时候,可不可以穿得像我现在这个样子?那就又不恰当。

因为爬山的时候要放松,这个时候就要穿适合的衣着去。

在行销界有一个销售高手叫乔其拉德,他很会卖车子。

他有一次在家里睡觉,突然就惊醒起来,赶快跑到镜子前面就开始穿西装打领带。

都打好了,然后开始恭恭敬敬拿起电话,打电话给他的客户。

然后跟客户谈完以后,把电话放下,马上领带解开,西装脱下来,又钻到被窝里面去睡觉。

他太太看了说:你疯了吗?乔其拉德就跟他太太说:客户虽然没有看到我的样子,但是假如我穿得很随便,我在言谈当中也会随便,他可以感受到。

假如我非常的慎重,穿得这样西装笔挺,这样的态度也会从言语当中传递给他。

所以确实衣着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当然,当他这个习惯养成了,每当他面对客户的时候,绝对都是恭恭敬敬,因为连客户看不到的地方他都是一样恭敬,这叫言行一致。

很多大学生去应征,常常都没有录取。

杨老师也曾经遇到很多在才华当中还有学历都不错的大学毕业生,甚至研究生,都找不到工作。

后来杨老师在他的衣着当中给他指点指点,往往就怎么样?就上了。

所以纵使有好的才华,假如去应征的时候衣着不当,很可能就已经把这个机会挡在外头了。

我们看下一句:【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所以就是衣服、帽子,甚至于所有日常生活用的东西,都应该让它放在固定的位置,不要到处乱放,『勿乱顿,致污秽』,这些东西很快就会脏掉。

你不爱惜它,这些东西的寿命也会变得很短。

所以万物,这些物品虽然没有生命,但是你善待它,它也会用得愈久。

所以爱人者人恒爱之,爱物者物恒爱之。

假如你每天都暴饮暴食,你的胃可以用多久?可能它三、四十年就给你罢工了。

你假如很尊重它,三餐时间都很固定,不会吃得太多,也不会把它饿着了,这个胃也会好好报答你,可以用很久。

所以我们也要爱惜一切东西。

当东西都有固定的位置,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就能够有条不紊。

我们观察看看现在的孩子,甚至于不要说现在的孩子,像我还有这些同学、兄弟姊妹都会有一个场景,比方说要找一个作业簿找不到,开始整个家翻来翻去,翻得自己也暴跳如雷,跟谁生气?跟自己生气。

这个生气还把全家的气氛都搞得很糟。

所以一个小小的不注意,我们可能要耗掉的时间跟精神那就不成正比了。

当这个好习惯没有养成,改天去工作,公司有一个很重要的合同放在你那里,因为你已经习惯了,下意识就把它随手一放,过了三天怎么样?忘了。

很有可能到时候你找不到,你这一份工作也就保不住了。

所以这一些生活的习惯确实会影响一个人一辈子。

曾经有一个小孩他在家里都不扫地,有一位长者进了他家,就跟他说:这个地这么脏,怎么不扫一扫?他就说:我这个手是拿来扫天下的。

口气大不大?你看很多小孩他也说以后要当大官,要当大企业家,结果看他的房间乱七八糟。

结果这一位长辈就跟他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个屋子都扫不好了,还可以扫天下?相同的,连个屋子都整理不好了,怎么去当企业家?有没有可能?那不可能。

所以《弟子规》也是管理学,是基础管理学。

这种有条不紊的习惯从哪里开始扎根?从小。

你不要脑子里只想着以后让他念企管他就会了,现在要先打底。

所以当一个企管硕士要来应征,然后他连家里、他连房间都很乱,这样的人你敢不敢用?敢不敢?那一些学到的管理学都是什么?纸上谈兵。

卢叔叔曾经就跟我讲过,他说他到分公司去巡视,一定会去看这些分公司主管他的桌子有没有整理好,他的档案有没有归档好。

假如连这一些小事都没有处理得有条不紊,公司的一些工作那就很难能够循规蹈矩。

所以小地方大学问,都可以从小地方看到一个人的心是定的、是不乱的,还是很杂乱、很躁动,都可以从这些小动作看出来。

所以诸位朋友,你的孩子这些做人做事的能力一定要从小扎。

因为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他都有火眼金睛,一看就可以看得出来你孩子这些做人做事的火候到哪里,骗不了他。

所以很多人觉得:我用大学、用硕士就可以让我找到很好的工作。

假如他做人做事不好,铁定不会被这些很优秀的企业家录用。

假如有录用,那也是没有功夫的企业家,所以这个企业也怎么样?也不会很长久。

所以为孩子往后能够到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企业,现在就要把他这些根基打好。

我为什么有这样深刻的体会?因为我到澳洲去的时候,刚好我们要安排差不多几个礼拜就要洗碗,就把六、七十个人吃的碗都要洗一洗,还有一些煮饭的用具。

比方说那个桶子这么深、这么宽,因为都快上百人吃,所以要用这么大的桶子。

我这一辈子到那里去才真正洗过碗。

我在那里洗碗的时候,突然体会一个人生的哲学,就是一辈子该干的,你逃都逃不掉。

所以诸位朋友,该干的事啥时候干?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该干的时候要趁年轻。

年轻的时候多劳动、多付出,老年福报就现前,才能享福;假如年轻的时候不勤劳,常常还挥霍,老年一定会很凄惨。

所以,该干的跑不掉,我们就趁年轻好好的干,所以我在那里洗碗也洗得很欢喜。

刚好有一天,卢叔叔就到厨房里面来,本来要走过去了,突然停下来对我说:看你洗碗就知道你太好命了。

你看,我一个洗碗的动作,就已经把我的底细怎么样?对,因为一看笨手笨脚。

所以诸位朋友,我从这里就体会到,真正有智慧的长者,你是瞒不过他的眼睛。

所以当你的孩子对人恭谦,做事又很勤奋,你不要担心他往后没有人提拔,你大可放心。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而当一个人的生活能够有条不紊,定中就常常能生智慧。

因为定就好像这个湖面很清净,没有波澜,它就能够把周遭的东西都照得清清楚楚。

所以在澳洲那段时间,有一次我刚好到卢叔叔的房间去,刚好卢叔叔要拿衣服。

因为那个床它里面是空心的,里面可以摆衣服,就把床拉起来,突然我看到里面的衣服摆得跟Giordano(佐丹奴)一样,跟商店里面卖衣服折得整整齐齐。

所以当所有的东西都摆得如此整齐,都有定位,一想用什么马上就可以拿得到,那心随时都是很平静,就常常能够不乱,处理事情都能有条不紊。

所以这个习惯相当重要,一定要从自己做起,进而也引导孩子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我们接下来看下一句经文,一起把它念一遍:【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我曾经听过一个长辈他说,他还没有结婚以前,觉得养一个老婆很轻松,因为都吃那么一点点,他觉得应该很轻松。

后来娶了以后,觉得很困难,因为东西、食物很便宜,但是衣服很贵。

所以他就说,他跟他的太太去买衣服的时候,他太太一看上说:买了、买了。

他在旁边说:唛啦、唛啦!所以他后来才了解一个真相,女人的衣柜里面永远少一件衣服。

其实我们衣服最重要的目的是保暖、是遮羞,衣服绝对不是拿来炫耀、拿来虚荣。

人往往会忘记一个事物本来的本质。

比方说,有一位教授他就拿了几十个杯子。

刚好上了两节课,他知道学生一定会口渴,他就把这些杯子拿出来,他说:诸位同学,你们去喝水。

口渴了,所以喝水是最重要的目的,对不对?结果,他们一走过来,在那里迟迟不去装水,都在干什么?挑哪一个杯子比较漂亮。

都把时间耗在哪儿?挑杯子上。

就好像衣服它的目的是来保暖、来遮羞用的,可是我们在买的当中,已经忘记它本来的目的,反而沾上虚荣的习性。

还曾经听说有一群女人都很有钱,然后她们一起看巴黎时装(在电视上看到时装秀),看完觉得那一件很想要,隔天就坐着飞机飞过去买。

人假如这样花钱,钱会怎么样?跑光光,再有金山、银山也不够她花。

因为她这样的榜样一出来,谁学得很彻底?子女一定学得彻底。

所以,铁定富不过几代?你们现在判断正确,富不过一代。

所以我们穿衣服,「上循分,下称家」,依据我们的经济状况去买衣服,绝对不要打肿脸充胖子,这样就不好。

接下来。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对饮食要追求均衡,绝对不可偏食。

当然吃的过程,也要吃个七分饱、八分饱就好,不要吃撑了,这样胃会伤到。

所以在饮食当中,我们也是要有所节度,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

「病从口入」,我们吃东西也要有判断力,要把营养吃下去,不要把毒素吃下来。

很多人吃东西都是骗肚子,反正饱了就好。

很多的食物它含有很多毒素、很多致癌物,可能我们都不知道。

所以我们常常也听到「垃圾食物」,你有没有在吃垃圾食物?现在有统计出来叫十大垃圾食物,哪十大?我们来看一看,不过你们心里要有准备,不要我讲完之后,你说:我活不下去了,都是我最爱吃的。

第一个油炸类。

现在医院里面一位难求的就是心血管疾病,油炸类的东西吃多了,容易让血管阻塞,中风、动脉硬化都跟这个有关,所以油炸类的东西少吃(你假如说不吃,他会很有压力)。

第二个腌制类的东西。

腌得很咸的,它会造成、会导致鼻咽癌的可能性,或者导致溃疡,所以这方面的东西也少吃。

有一些腌制的它比较天然,那就比较没关系,你还是要了解一下它的制作过程。

再来第三个肉制品。

诸位朋友,一个新鲜的肉放在空气中,多久就臭了?差不多三个小时左右。

结果这些肉制品居然可以放多久?有的放三年,有的放五年。

什么力量造成的?放了很多防腐剂。

所以听说现在制造木乃伊也不需要放防腐剂了,很多人死了以后就不烂,长期吃这些防腐剂。

这肉制品里面还含有亚硝酸盐,这是三大致癌物之一。

因为我们现在也可以了解到癌症的比率有多高?四分之一。

有没有最新数字?已经往三分之一迈进了。

对。

癌症是不是抽签的?是不是?「真衰,我得了癌症」。

有果必有因,所以当你饮食很注意,然后心情又很好,常常读诵《弟子规》,不看别人的缺点,就看自己的,这样就不会心情那么不好。

因为看到自己缺点就努力去改,你就会有成长的喜悦。

因为癌症的病因,除了饮食之外,还有一个比饮食更厉害的,情绪,所以要管好我们这颗心。

心又好,吃的又注意,保证你跟癌症是绝缘体。

所以诸位朋友,你有没有信心不得癌症?有,掌声鼓励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