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CPU供电电路原理图

合集下载

电脑主板CPU供电电路的维修

电脑主板CPU供电电路的维修

电脑主板CPU供电电路的维修CPU供电电路是为CPU提供电能,保证CPU在高频、大电流工作状态下稳定地运行,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

CPU供电电路通常采用PWM(PtilseWidthMedulation脉冲带宽调制)开关电源,该部分电路主要是由PWM电源管理芯片、场效应管(MOSFET管)、储能线圈和滤波电容'等元器件完成。

CPU供电电路的电路框图如下图所示。

一、CPU 供电电路的工作原理不同的CPU需要的工作电流和工作电压是不同的,P3CPU有内核和外核两种供电电压,内核供电电压Vcore为1.2V-2V,外核供电电压为固定的2.5V(外核供电电压一般由三端稳压器得到):P4CPU的供电电压有内核供电电压Vcore(通常为1.O5V-1.5V)和AGTL总线终端电压VTT(针对不同型号的CPU有1.8V、1.5V、1.l25V,这个供电电压一般由北桥供电电路提供,电路比较简单)。

CPU的核心电压供电电路是最容易损坏的电路,因此在维修工作中所指的CPU供电电路一般都是指核心供电电路(Vcore电路)。

主板上所用的PWM电源管理芯片都有几个电压识别控制踹(通常为VIDO-VID4),这些引脚通常与CPU相连(如不接CPU,则这几个控制端默认为高电平),通过控制这些引脚的电平,就可以控制输出的直流电压值,即CPU的供电电压。

不同型号的CPU在出厂时已通过对相应的VIDO-VID引脚悬空和短按的方法设定了CPU的供电电压值,如不接CPU则VIDO-VID4引脚为默认高电平,电源PWM电源管理芯片停止工作。

接上CPU后,电源电路中的PWM电源管理芯片就会先判断CPU需要多高的供电电压,然后就会通过改变驱动脉冲输出端脉冲信号的占空比(即单位时间内场效应管的导通时间和总时间之比)来控制场效应管的导通,从而控制输出电压,如下右图所示。

由于单个MOSFET管的输出电流通常为20A左右,而对于一些耗电量大的CPU(如Pentium4、AthlonXP系列CPU)其需要电流通常高于45A,这时就需要将多个供电电路并联起来为CPU供电,有几路供电电路并联就称为“几相”供电。

(完整版)主板供电电路图解说明

(完整版)主板供电电路图解说明

主板供电电路图解说明主板的CPU供电电路最主要是为CPU提供电能,保证CPU在高频、大电流工作状态下稳定地运行,同时也是主板上信号强度最大的地方,处理得不好会产生串扰cross talk效应,而影响到较弱信号的数字电路部分,因此供电部分的电路设计制造要求通常都比较高。

简单地说,供电部分的最终目的就是在CPU 电源输入端达到CPU对电压和电流的要求,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

但是这样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考虑到元件特性、PCB板特性、铜箔厚度、CPU插座的触点材料、散热、稳定性、干扰等等多方面的问题,它基本上可以体现一个主板厂商的综合研发实力和经验。

主板上的供电电路原理图1图1是主板上CPU核心供电电路的简单示意图,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开关电源,主板上的供电电路原理核心即是如此。

+12V是来自A TX电源的输入,通过一个由电感线圈和电容组成的滤波电路,然后进入两个晶体管(开关管)组成的电路,此电路受到PMW Control(可以控制开关管导通的顺序和频率,从而可以在输出端达到电压要求)部分的控制输出所要求的电压和电流,图中箭头处的波形图可以看出输出随着时间变化的情况。

再经过L2和C2组成的滤波电路后,基本上可以得到平滑稳定的电压曲线(Vcore,现在的P4处理器Vcore=1.525V),这个稳定的电压就可以供CPU“享用”啦,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多相”供电中的“一相”。

单相供电一般可以提供最大25A的电流,而现今常用的处理器早已超过了这个数字,P4处理器功率可以达到70~80W,工作电流甚至达到50A,单相供电无法提供足够可靠的动力,所以现在主板的供电电路设计都采用了两相甚至多相的设计。

图2就是一个两相供电的示意图,很容易看懂,其实就是两个单相电路的并联,因此它可以提供双倍的电流,理论上可以绰绰有余地满足目前处理器的需要了。

图2但上述只是纯理论,实际情况还要添加很多因素,如开关元件性能、导体的电阻,都是影响Vcore的要素。

详细图解主板供电

详细图解主板供电

详细图解主板供电了解主板的结构对于主板维修人员来说是必须掌握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说主板供电部分。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CPU供电电路的器件,找一片X48做例子。

上图中我们圈出了一些关键部件,分别是PWM控制器芯片(PWM Controller)、MOSFET驱动芯片(MOSFET Driver)、每相的MOSFET、每相的扼流圈(Choke)、输出滤波的电解电容(Electrolytic Capacitors)、输入滤波的电解电容和起保护作用的扼流圈等。

下面我们分开来看。

(图)PWM控制器(PWM Controller IC)在CPU插座附近能找到控制CPU供电电路的中枢神经,就是这颗PWM主控芯片。

主控芯片受VID的控制,向每相的驱动芯片输送PWM的方波信号来控制最终核心电压Vcore的产生。

MOSFET驱动芯片(MOSFET Driver)MOSFET驱动芯片(MOSFET Driver)。

在CPU供电电路里常见的这个8根引脚的小芯片,通常是每相配备一颗。

每相中的驱动芯片受到PWM主控芯片的控制,轮流驱动上桥和下桥MOS管。

很多PWM 控制芯片里集成了三相的Driver,这时主板上就看不到独立的驱动芯片了。

早一点的主板常见到这种14根引脚的驱动芯片,它每一颗负责接收PWM控制芯片传来的两相驱动信号,并驱动两相的MOSFET的开关。

换句话说它相当于两个8脚驱动芯片,每两相电路用一个这样的驱动芯片。

MOSFET,中文名称是场效应管,一般被叫做MOS管。

这个黑色方块在供电电路里表现为受到栅极电压控制的开关。

每相的上桥和下桥轮番导通,对这一相的输出扼流圈进行充电和放电,就在输出端得到一个稳定的电压。

每相电路都要有上桥和下桥,所以每相至少有两颗MOSFET,而上桥和下桥都可以用并联两三颗代替一颗来提高导通能力,因而每相还可能看到总数为三颗、四颗甚至五颗的MOSFET。

下面这种有三个引脚的小方块是一种常见的MOSFET封装,称为D-PAK(TO-252)封装,也就是俗称的三脚封装。

CPU供电详细说明

CPU供电详细说明

一、识别CPU供电电路的元件CPU供电电路主要有 5种元件PWM芯片 MOSFET 电感电容1:PWM芯片(脉宽调制芯片)CPU供电电路指挥官ADP3228INTELCPU供电4相华硕P35/P45主板常用EPU=ADP3228华硕打磨标记改为EPUX58也用ISL6336AINTELCPU供电6相微星/技嘉P45/X58高端主板用ISL6334INTELCPU供电4相微星/技嘉P45主板常用STL6740LAMD CPU供电4相微星/华硕AM3/AM2+新主板用ISL6324AMDCPU供电4相微星/华硕/技嘉AM2+主板常用PWM芯片识别CPU核心电压,规定供电相数、调整电压和电流,指挥MOS工作 ISL6336/6334和ST L6740L支持供电相数变换(APS)2:驱动芯片(Driver-IC)驱动MOSFET工作PWM芯片通过驱动芯片驱动MOSFET工作驱动芯片型号由PWM芯片规定有的PWM芯片内部整合驱动芯片3:MOSFET大功率晶闸管(开关管/场效应管)MOSFET其实就是一个开关,开启时允许电流通过,关闭时不允许电流通过。

常用MOSFET是单颗的,封装形式有D型和Power型。

1相供电回路至少有2颗,1颗输入/1颗输出(1进1出),还有3颗(1进2出),4颗(2进2出)。

4:电感延迟电压/电流上升/下降电感的特性是当电流通过时,输出的电压缓慢上升,比如输入12V,输出是从0V慢慢上升到12V。

CPU供电就是利用电感的特性把12V降到1.xxV5:电容:滤波和蓄电池富士通固态电容日本化工固态电容电感输出的电流对电容充电,经过电容的电流被滤波,滤出一些交流成分,电流曲线更平滑。

电容可以充电/放电,就像一个大的蓄电池,存储电能。

经过电感的电流给电容充电。

当CPU负载瞬时增大,电容可以瞬时提供大电流(MOSFET和电感的反应时间较慢)。

供电电路的电容是电解电容。

以前常用的是液态铝电解电容(导电的电解液是液态的),当电容长期工作在高温状态下,电解液会热膨胀,发生爆裂。

电脑主板供电电路图分析

电脑主板供电电路图分析

1、结合msi-7144主板电路图分析主板四大供电的产生
一、四大供电的产生
1、CPU供电:
电源管理芯片:
场馆为6个N沟道的Mos管,型号为06N03LA,此管极性与一般N沟道Mos管不同,从左向右分别是S D G,两相供电,每相供电,一个上管,两个下管;
CPU供电核心电压在上管的S极或者电感上测量;
2、内存供电:
DDR400内存供电的测量点:
1、VCCDDR7脚位:VDD25SUS
MS-6 控制两个场管Q17 ,Q18产生 VDD25SUS 电压,如图:
VDD25SUS测量点在Q18的S极;
2、总线终结电压的产生
3参考电压的产生
VDD25SUS经电阻分压得到的;
3、总线供电:通过场管Q15产生 VDD_12_A.
4、桥供电:VCC2_5通过LT1087S 降压产生,LT1087S 1脚输入,2脚输出,3脚调整,与常见的1117稳压管功能相同;
5、其他供电
1AGP供电:A1脚 12V供电,A64脚:VDDQ
2、结合跑线分析intel865pcd主板电路
因找不到intel865pcd电路图,只能参考865pe电路图,结合跑线路完成分析主板的电路;
一、Cpu主供电Vcore
cpu主供电为2相供电,一个电源管理芯片控制连个驱动芯片,共8个场管,每相4个场管,上管、下管各两个,cpu 主供电在测量点在电感或者场管上管的S极测量;
二、内存供电
1、内存第7脚,场管Q6H1 S脚测量电压
参考电路图:
在这个电路图中,Q42 D极输出内存主供电,一个场管的分压基本上在,两个场管分压,、基准电压的产生:由分压产生,内存第一脚测量,。

图解主板的供电原理(电脑维修必备)

图解主板的供电原理(电脑维修必备)

现在的大多数主板的供电都使用PWM(Pulse Width Modul ati on 脉冲带宽调制)方法进行,主要是由MOSFET管、PWM芯片、扼流线圈和滤波电容等部分完成。

图1.浩鑫MN31主机板的电源部分,PWM芯片位于左边输入线圈的左部(见下图)图2.电源管理芯片RT9241,可以精确的平衡各相电流,以维持功率组件的热均衡PWM方法是通过开关和反馈控制环及滤波电路将输入电压调制为所设定之电压输出的,开关一般用MOSFET管,而滤波电路一般用LC电路,控制电路用的是PWM IC。

那么电源控制IC是如何控制CPU工作电压的?在主板启动时,主板BIOS将CPU所提供的VID0-VID3信号送到PWM芯片的D0-D3端,如果主板BIOS具有可设定CPU 电压的功能,主板会按时设定的电压与VID的对应关系产生新的VID信号并送到PWM芯片,PWM根据VID的设定并通过DAC电压将其转换为基准电压,再经过场效应管轮流导通和关闭,将能量通过电感线圈送到CPU,最后再经过调节电路使用输出电压与设定电压值相当。

目前绝大多数主板将5V或12V电压降到1.05~1.825V或1.30/1.80~3.5V都使用PWM方法,PWM方法是通过开关和反馈控制环及滤波电路将输入电压调制为所设定之电压输出的,开关一般用MOSFET管,而滤波电路一般用LC电路,控制电路都用PWM IC,下面对组成元件作一说明:1.MOSFET管(Metallic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 sis tor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简称为MOSFET管)目前应用的较多的是以二氧化硅为绝缘层的栅型场效应管。

MOSFET有增强型和耗尽型两种,每一种又有N沟道和P沟道之分。

以N沟道增强型MOSFET为例,它是以P行硅为衬底,在衬底一侧(称为衬底表面)上用杂质扩散的方法形成两个高掺杂的N+区,分别作为源极(S)和漏极(D)。

计算机主板各供电电路图解

计算机主板各供电电路图解

计算机主板各供电电路图解主板上的供电电路常见有CPU供电电路,内存供电电路,AGP、PCI、ISA供电电路以及I/O供电电路等,这些电源电路一种是开关电源,由双场效应管(MOSFT管)和电感线圈、电解电容组成;另一种是低压差线性调压芯片组成的调压电路。

这两种电路都能够为主板上不同的芯片和组件提供精密的电源电压。

1、CPU供电电路为了降低CPU制造成本,CPU核心电压变得越来越低,于是把ATX电源供给主板的12V、5V和3.3V直流电通过CPU的供电电路来进行高直流电压到低直流电压转换。

(1)CPU供电电路组成由于CPU工作在高频、大电流状态,它的功耗非常大。

因此,CPU供电电路要求具有非常快速的大电流响应能力,同时干扰少。

CPU供电电路使用开关电源,该电源由控制(电源管理)芯片、场效应管、电感线圈和电解电容等元件组成,其中控制芯片主要负责识别CPU供电幅值,振荡产生相应的矩形波,推动后级电路进行功率输出(控制芯片的型号常见有:HIP630l、CS5301、TL494、FAN5056等),场效应管起开关控制作用,电感线圈和电解电容起滤波作用。

主板的CPU供电电路框图如图1所示。

主板的CPU供电电路框:图1 CPU供电电路框图开机后,当控制芯片获得ATX电源输出的+5V或+12V供电后,为CPU提供电压,接着CPU电压自动识别引脚发出电压识别信号VID 给控制芯片,控制芯片通过控制两个场效应管导通的顺序和频率,使其输出的电压与电流达到CPU核心供电要求,为CPU提供工作需要的供电。

CPU的供电方式又分为许多种,有单相供电电路、两相供电电路、多相供供电电路。

(2)CPU供电电路原理图2是主板上CPU核心供电电路的简单示意图,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开关电源。

+12V是来自ATX电源的输入,通过一个由电感线圈L1和电容C1组成的滤波电路,然后进入两个开关管(场效应管)组成的电路,此电路受到PMW控制芯片控制(可以控制开关管导通的顺序和频率,从而可以在输出端达到电压要求)部分的输出所要求的电压和电流,再经过L2和C2组成的滤波电路后,基本上可以得到平滑稳定的电压曲线,这就是“多相”供电中的“一相”,即单相。

主板CPU供电电路原理图

主板CPU供电电路原理图

CPU供电电路原理图相信大家看主板导购文章的时候经常听到说这块主板是三相供电,那块是两相供电的说法,而且一般总是推荐三相供电的主板。

那么两相三相到底代表什么,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应该怎么选择呢?本文将就这个问题展开,尽量让大家能够自己分辨出主板到底几相供电,并且提供一点购买建议。

● CPU供电电路原理图我们知道CPU核心电压有着越来越低的趋势,我们用的ATX电源供给主板的12V,5V 直流电不可能直接给CPU供电,所以我们要一定的电路来进行高直流电压到低直流电压的转换,这种电路不仅仅用在CPU的供电上,但是今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这里。

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供电电路的原理,以便大家理解。

一般而言,有两种供电方式。

1. 线性电源供电方式:通过改变晶体管的导通程度来实现,晶体管相当于一个可变电阻,串接在供电回路中。

上图只要是学过初中物理的都懂,通过电阻分压使得负载(这里想像为CPU)上的电压降低。

虽然方法简单,但由于可变电阻与负载流过相同的电流,要消耗掉大量的能量并导致升温,电压转换效率非常低,一般主板不可能用这种方法。

2. 开关电源供电方式:我们平时用的主板基本都用这种方式,原理图如下。

其工作原理比刚刚的电路复杂很多,笔者只能简单说说:ATX供给的12V电通过第一级LC电路滤波(图上L1,C1组成),送到两个场效应管和PWM控制芯片组成的电路,两个场效应管在PWM控制芯片的控制下轮流导通,提供如图所示的波形,然后经过第二级LC电路滤波形成所需要的Vcore。

上图中的电路就是我们说的“单相”供电电路,使用到的元器件有输入部分的一个电感线圈、一个电容,控制部分的一个PWM控制芯片、两个场效应管,还有输出部分的一个线圈、一个电容。

强调这些元器件是为了后文辨认几相供电做准备。

由于场效应管工作在开关状态,导通时的内阻和截止时的漏电流都较小,所以自身耗电量很小,避免了线性电源串接在电路中的电阻部分消耗大量能量的问题。

主板上CPU核心供电电路的简单示意图

主板上CPU核心供电电路的简单示意图

主板上CPU核心供电电路的简单示意图说明电脑主板供电电路原理(维修系列二)下图(1)下图(2)主板的CPU供电电路最主要是为CPU提供电能,保证CPU在高频、大电流工作状态下稳定地运行,同时也是主板上信号强度最大的地方,处理得不好会产生串扰cross talk 效应,而影响到较弱信号的数字电路部分,因此供电部分的电路设计制造要求通常都比较高。

简单地说,供电部分的最终目的就是在CPU电源输入端达到CPU对电压和电流的要求,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

但是这样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考虑到元件特性、PCB板特性、铜箔厚度、CPU插座的触点材料、散热、稳定性、干扰等等多方面的问题,它基本上可以体现一个主板厂商的综合研发实力和经验。

图1是主板上CPU核心供电电路的简单示意图,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开关电源,主板上的供电电路原理核心即是如此。

+12V是来自ATX电源的输入,通过一个由电感线圈和电容组成的滤波电路,然后进入两个晶体管(开关管)组成的电路,此电路受到PMW Control(可以控制开关管导通的顺序和频率,从而可以在输出端达到电压要求)部分的控制输出所要求的电压和电流,图中箭头处的波形图可以看出输出随着时间变化的情况。

再经过L2和C2组成的滤波电路后,基本上可以得到平滑稳定的电压曲线(Vcore,现在的P4处理器Vcore=1.525V),这个稳定的电压就可以供CPU“享用”啦,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多相”供电中的“一相”。

单相供电一般可以提供最大25A的电流,而现今常用的处理器早已超过了这个数字,P4处理器功率可以达到70~80W,工作电流甚至达到50A,单相供电无法提供足够可靠的动力,所以现在主板的供电电路设计都采用了两相甚至多相的设计。

图2就是一个两相供电的示意图,很容易看懂,其实就是两个单相电路的并联,因此它可以提供双倍的电流,理论上可以绰绰有余地满足目前处理器的需要了。

但上述只是纯理论,实际情况还要添加很多因素,如开关元件性能、导体的电阻,都是影响Vcore的要素。

电脑主板CPU供电电路原理图解

电脑主板CPU供电电路原理图解

电脑主板CPI 供电电路原理图解.多相供电模块的优点1. 可以提供更大的电流,单相供电最大能提供25A 的电流,相对现在主流的处 理器来说,单相供电无法提供足够可靠的动力, 所以现在主板的供电电路设计都 采用了两相甚至多相的设计,比如 K7、K8多采用三相供电系统,而LGA755的 Pentium 系列多采用四相供电系统。

2. 可以降低供电电路的温度。

因为多了一路分流,每个器件的发热量就减少了。

3. 利用多相供电获得的核心电压信号也比两相的来得稳定。

一般多相供电的控 制芯片(PWM 芯片)总是优于两相供电的控制芯片,这样一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 了日后升级新处理器的时候的优势。

.完整的单相供电模块的相关知识该模块是由输入、输出和控制三部分组成。

输入部分由一个电感线圈和一个电容 组成;输出部分同样也由一个电感线圈和一个组成; 控制部分则由一个PW 控制 芯片和两个场效应管(MOS-FE )组成(如图1)。

0丁1艸 ------ 1 中国旭日电器輸入气分I::控制部分中国旭日电器符栋梁CPU 供电外,还要给其它设备的供电,如果做成 单相电路,需要采用大功率的管,发热量很大,成本也比较高。

所以各大主板厂商都采用多相供电回路。

多相供电是将多个单相电路XX 而成的,它可以提供N 倍的电流。

小知识 场效应管:是一种单极性的晶体管,最基本的作用是开关,控制电流,输出部分 i« IVcor^其应用比较广泛,可以放大、恒流,也可以用作可变电阻。

PWM^片:PWM 卩 Pulse Width Modulation (脉冲宽度调制),该芯 片是供电电路的主控芯片,其作用为提供脉宽调制,并发出脉冲信号,使得两个场效应管轮流导通。

图2主板上的电感线圈和场效应管 了解了以上知识后,我们就可以轻松判断主板的采用了几相供电了。

三.判断方法1. 一个电感线圈、两个场效应管和一个电容构成一相电路。

这是最标准的供电系统,很多人认为:判定供电回路的相数与电容的 个数无关。

主板CPU的PWM供电电路路图

主板CPU的PWM供电电路路图

主板CPU的PWM供电电路路图这是一个三相供电图,Q1和Q2组成一相,Q3和Q4组成一相,Q5和Q6组成一相。

每一相都是在PWM控制IC(CS5301)的控制下,轮流导流的,而不是同时导通。

CS5301通过Gate1(H)脚输出控制Q1导通与截止,通过Gate2(L)输出控制Q2的导通与截止。

当Gate1(H)输出时,Q1导通,此时Q2截止(Gate1(L)无输出),+12V端L4及滤波电容C15和C16的储能,通过Q1释放并向L1及其后并联的滤波电容充电,L1储能。

当Q1截止Q2导通时,L1上的储能通过Q2向滤波电容充电。

一相完成一个导通截止期后,下一相再工作。

多相轮流工作的好处是,功率管有更多的休息时间,减小了发热。

有的主板为减小发热,每一相上还并联一个MOS管,或预留有并联的位置。

(发给媒体评测的板子就焊上并联管,零售的就取消了变成了预留并联位)因为CPU的供电电压为低电压(1.1-1.8V),而电源为CPU供电的电压比较高(P4为+12V,AMD大部分是+5V现在AMD也越来越多的用+12V供电了),所以Q1通过的电流比Q2要小,Q1可以取指标小点。

同样,储能电感L4的指标也比后面的L1(L2、L3)小,我们在主板实物中看到:如果是环形的L4(和L1、L2、L3外形相同),但它上面绕的线也比L1等要稀。

这也是我们在一些主板上看到MOS管大小不一样的情景。

大多数主板为了采购生产方便,Q1和Q2型号相同。

以上实质上就是一个DC-DC变换,L4及C15-16组成前级DC。

L1(L2、L3及并联的滤波电容)构成后级DC通过上面介绍,我们知道PWM供电电路必须包含前DC-DC的前级电路和DC -DC后级各相组成的电路。

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就比较好分辨出主板是几相供电了。

主板供电电路图解说明

主板供电电路图解说明

主板供电电路图解说明主板的CPU供电电路最主要是为CPU提供电能,保证CPU在高频、大电流工作状态下稳定地运行,同时也是主板上信号强度最大的地方,处理得不好会产cross talk效应,而影响到较弱信号的数字电路部分,因此供电部分的电路设计制造要求通常都比较高。

简单地说,供电部分的最终目的就是在C P U电源输入端达到CPU对电压和电流的要求,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

但是这样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考虑到元件特性、PCB板特性、铜箔厚度、C P U插座的触点材料、散热、稳定性、干扰等等多方面的问题,它基本上可以体现一个主板厂商的综合发实力和经主板上的供电电路原理图1是主板上C P U核心供电电路的简单示意图,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开关电源,主板上的供电电路原理核心即是如此。

+12V是来自AT X电源的输入,通过一个由电感线圈和电容组成的滤波电路,然后进入两个晶体管(开关管)组成的电路,此电路受到PMW Control(可以控制开关管导通的顺序和频率,从而可以在输出端达到电压要求)部分的控制输出所要求的电压和电流,图中箭头处的波形图可以看出输出随着时间变化的情况。

再经过L2和C2组成的滤波电路后,基本上可以得到平滑稳定的电压曲线(Vcore现在的P4处理器Vcore=1.525V)这个稳定的电压就可以供CPU“享用”啦,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多相”供电中的“一相”。

单相供电一般可以提供最大25A的电流,而现今常用的处理器早已超过了这个数字,P4处理器功率可以达到70~80W,工作电流甚至达到50A,单相供电无法提供足够可靠的动力,所以现在主板的供电电路设计都采用了两相甚至多相的设计。

图2就是一个两相供电的示意图,很容易看懂,其实就是两个单相电路的并联,因此它可以提供双倍的电流,理论上可以绰绰有余地满足目前处理器的需要了。

但上述只是纯理论,实际情况还要添加很多因素,如开关元件性能、导体的电阻,都是影响Vcore的要素。

电脑主板CPU供电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电脑主板CPU供电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电脑主板CPU供电电路工作原理分析CPU的供电主要是由电源控制芯片控制场效应管,以得到符合要求的电压和电流供CPU使用,它的原理如图4-1所示。

开机时,电源控制芯片通过CPU的VID0~VID4五个引脚,识别CPU所需要的核心电压。

然后电源控制芯片输出控制脉冲,控制场效应管的导通和截止,这其实就是一个开关电路。

场效应管将这个脉冲放大,经过电感和电容的滤波后,得到平稳的电压、电流供CPU使用。

在场效应管输出处有电流反馈,在CPU核心电压输入处有电压反馈,均反馈至电源控制芯片。

电源管理芯片通过反馈回来的电流和电压调整控制脉冲的占空比,控制场效应管的导通顺序和频率,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电压和电流。

还有一个问题是:电源控制芯片是如何通过CPU的VID0~VID4五个引脚识别CPU所需电压的呢?这就涉及VRM(电压调整组件)的定义。

为了减少人工干预的复杂性,简化稳压电路的电压控制设计,Intel专门为自家CPU制定了电压标准。

根据VRM标准制定的电源电路能够满足不同CPU的要求,CPU管脚定义也属于VRM标准的范围。

VRM电源规范基本上是随着Intel处理器的发展而发展的。

早期的PII、PLL l 遵循VRM8.1-8.4电源规范,Tualatin核心的PIII及赛扬则开始遵循VRM8.5标准,Intel在推出willamette、NorthWood核心的P4 CPU时引入了VRM9.O标准,而到了Prescott处理器则需要VRM10标准来支持。

现在,英特尔又为最新的Conroe系列处理器制定了VR M11规范。

VRM各个版本所支持的CPU及其电压调节范围如表4-1所示。

表4-1 VRM各个版本所支持的CPU及其电压调节范围CPU 要求的电压调节最小电压版本为例来说明。

表4-2所示为VRM9.0的电压识别码,VIDO~VID4是CPU的5个电压识别引脚,“1”表示该引脚接高电平(通常为3.3V),“0”表示该引脚接低电平(通常接地)。

电脑主板cpu供电

电脑主板cpu供电
电脑的耗电量不固定。 电脑功率(耗电量)主要取决于cpu、硬盘
cpu供电组成(识别):
场效应管、储能电感、电容、控制芯片
Cpu供电原理:
辅助供 电插座
D 上管 Q1
单相供电
芯片
Q2 下管
续流 S
CPU电压
如何分辨上下管?
1.看大小:上管比较小,下管比较大 2.看数量:上管一个,下管两个 3.看型号:70N03, 90N05 上管型号小 4.测量:上管D极接四脚电源插座,下管S极》cpu电压
Cpu供电维修:
Cpu供电损坏后现象? 1.开机风扇转、灯亮、屏不显示 2.插上诊断卡,不跑码,诊断卡显示00、FF 3.开机风扇转下即停。拔下cpu辅助供电线,开机风扇一
直转。
如何检测cpu供电是否正常? 万用表20v电压档,测量电感、上mos管s极、下mos管d
分析:cpu供电电路短路引起保护停机
短路位置:1.atx电源坏 2.cpu供电短路
1)mos管损坏--------测量储能电感对地短路,拆下下管 不短路则为mos管坏。
2)北桥坏--------测量储能电感对地短路,拆下下管还短 路则为北桥损坏
3)控制芯片------测量电感未短路,一通电就短路,芯片 坏。
极 电压是否正常。 478—1.7v 775---1.3v
Cpu维修步骤:
1.装上cpu或cpu假负载测电压 2.最易损坏------电容(电容鼓包、漏液) 3.Mos管-------任意两脚不直通(显示<10)则好 4.控制芯片分驱动芯片、主芯片
补焊芯片 5.更换芯片
典型故障:开机风扇转一下即停、灯闪
地。
Cpu供电工作原理:
1.12v经过小电感、电容(耐压16v)滤波送到上管D极, 芯片根据cpu类型控制上管导通的时间,12v电压经上 管D极到s极经过储能电感给cpu滤波电容充电。

台式机主板维修电路图

台式机主板维修电路图
USB
-6-
主板维修电路图
并口无芯片
-7-
主板维修电路图
并口有芯片
串口电路
-8-
主板维修电路图
复位电路
-9-
主板维修电路图
键盘鼠标电路图
IO控制的开机电路
-10-
主板维修电路图
门电路控制的开机电路
-11-
主板维修电路图Leabharlann 南桥控制的开机电路主时钟电路
-12-
主板维修电路图
电脑主板上常用的电子原件电路符号
主板维修电路图
BIOS芯片
CMO电路1
-1-
主板维修电路图
CMO.电路2
CPU单项供电电路
-2-
主板维修电路图
供电电压波形图
CPU2项供电
-3-
主板维修电路图
CPU2项供电电压波形图
CPU供电原理图
CPU双列直插供电
-4-
主板维修电路图
ddr2.5v内存供电电路原理
1.25伏内存供电电路
-5-
主板维修电路图
-13-

电脑主板CPU供电电路原理图解

电脑主板CPU供电电路原理图解

电脑主板CPU供电电路原理图解一.多相供电模块的优点1.可以提供更大的电流,单相供电最大能提供25A的电流,相对现在主流的处理器来说,单相供电无法提供足够可靠的动力,所以现在主板的供电电路设计都采用了两相甚至多相的设计,比如K7、K8多采用三相供电系统,而LGA755的Pentium系列多采用四相供电系统。

2.可以降低供电电路的温度。

因为多了一路分流,每个器件的发热量就减少了。

3.利用多相供电获得的核心电压信号也比两相的来得稳定。

一般多相供电的控制芯片(PWM芯片)总是优于两相供电的控制芯片,这样一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日后升级新处理器的时候的优势。

二.完整的单相供电模块的相关知识该模块是由输入、输出和控制三部分组成。

输入部分由一个电感线圈和一个电容组成;输出部分同样也由一个电感线圈和一个组成;控制部分则由一个PWM控制芯片和两个场效应管(MOS-FET)组成(如图1)。

图1单相供电电路图主板除了给大功率的CPU供电外,还要给其它设备的供电,如果做成单相电路,需要采用大功率的管,发热量很大,成本也比较高。

所以各大主板厂商都采用多相供电回路。

多相供电是将多个单相电路并联而成的,它可以提供N倍的电流。

小知识场效应管:是一种单极性的晶体管,最基本的作用是开关,控制电流,其应用比较广泛,可以放大、恒流,也可以用作可变电阻。

PWM芯片:PWM即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该芯片是供电电路的主控芯片,其作用为提供脉宽调制,并发出脉冲信号,使得两个场效应管轮流导通。

实际电感线圈、电容和场效应管位于CPU插槽的周围(如图2)。

图2 主板上的电感线圈和场效应管了解了以上知识后,我们就可以轻松判断主板的采用了几相供电了。

三.判断方法1.一个电感线圈、两个场效应管和一个电容构成一相电路。

这是最标准的供电系统,很多人认为:判定供电回路的相数与电容的个数无关。

这是因为在主板供电电路中电容很富裕,所以,一个电感加上两个场效应管就是一相;两相供电回路则是两个电感加上四个场效应管;三相供电回路则是三个电感加上六个场效应管。

从CPU供电电路设计看主板选购

从CPU供电电路设计看主板选购

CPU供电电路分析及故障检修相信大家看主板导购文章的时候经常听到说这块主板是三相供电,那块是两相供电的说法,而且一般总是推荐三相供电的主板。

那么两相三相到底代表什么,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应该怎么选择呢?本文将就这个问题展开,尽量让大家能够自己分辨出主板到底几相供电,并且提供一点购买建议。

CPU供电电路原理图我们知道CPU核心电压有着越来越低的趋势,我们用的ATX电源供给主板的12V,5V直流电不可能直接给CPU供电,所以我们要一定的电路来进行高直流电压到低直流电压的转换,这种电路不仅仅用在CPU的供电上,但是今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这里。

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供电电路的原理,以便大家理解。

一般而言,有两种供电方式。

T&U~1.线性电源供电方式:通过改变晶体管的导通程度来实现,晶体管相当于一个可变电阻串接在供电回路中。

雷傲上图只要是学过初中物理的都懂,通过电阻分压使得负载(这里想像为CPU)上的电压降低。

虽然方法简单,但由于可变电阻与负载流过相同的电流,要消耗掉大量的能量并导致升温,电压转换效率非常低,一般主板不可能用这种方法。

2.开关电源供电方式:我们平时用的主板基本都用这种方式,原理图如下。

其工作原理比刚刚的电路复杂很多,笔者只能简单说说:ATX供给的12V电通过第一级LC 电路滤波(图上L1,C1组成),送到两个场效应管和PWM控制芯片组成的电路,两个场效应管在PWM控制芯片的控制下轮流导通,提供如图所示的波形,然后经过第二级LC电路滤波形成所需要的电压了。

上图中的电路就是我们说的“单相”供电电路,使用到的元器件有输入部分的一个电感线圈、一个电容,控制部分的一个PWM控制芯片、两个场效应管,还有输出部分的一个线圈、一个电容。

强调这些元器件是为了后文辨认几相供电做准备。

由于场效应管工作在开关状态,导通时的内阻和截止时的漏电流都较小,所以自身耗电量很小,避免了线性电源串接在电路中的电阻部分消耗大量能量的问题。

电脑主板CPU供电电路原理图解

电脑主板CPU供电电路原理图解

电脑主板C P U供电电路原理图解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电脑主板CPU供电电路原理图解一.多相供电模块的优点1.可以提供更大的电流,单相供电最大能提供25A的电流,相对现在主流的处理器来说,单相供电无法提供足够可靠的动力,所以现在主板的供电电路设计都采用了两相甚至多相的设计,比如K7、K8多采用三相供电系统,而LGA755的Pentium系列多采用四相供电系统。

2.可以降低供电电路的温度。

因为多了一路分流,每个器件的发热量就减少了。

3.利用多相供电获得的核心电压信号也比两相的来得稳定。

一般多相供电的控制芯片(PWM芯片)总是优于两相供电的控制芯片,这样一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日后升级新处理器的时候的优势。

二.完整的单相供电模块的相关知识该模块是由输入、输出和控制三部分组成。

输入部分由一个电感线圈和一个电容组成;输出部分同样也由一个电感线圈和一个组成;控制部分则由一个PWM控制芯片和两个场效应管(MOS-FET)组成(如图1)。

图1单相供电电路图主板除了给大功率的CPU供电外,还要给其它设备的供电,如果做成单相电路,需要采用大功率的管,发热量很大,成本也比较高。

所以各大主板厂商都采用多相供电回路。

多相供电是将多个单相电路并联而成的,它可以提供N倍的电流。

小知识场效应管:是一种单极性的晶体管,最基本的作用是开关,控制电流,其应用比较广泛,可以放大、恒流,也可以用作可变电阻。

PWM芯片:PWM即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该芯片是供电电路的主控芯片,其作用为提供脉宽调制,并发出脉冲信号,使得两个场效应管轮流导通。

实际电感线圈、电容和场效应管位于CPU插槽的周围(如图2)。

图2 主板上的电感线圈和场效应管了解了以上知识后,我们就可以轻松判断主板的采用了几相供电了。

三.判断方法1.一个电感线圈、两个场效应管和一个电容构成一相电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PU供电电路原理图
相信大家看主板导购文章的时候经常听到说这块主板是三相供电,那块是两相供电的说法,而且一般总是推荐三相供电的主板。

那么两相三相到底代表什么,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应该怎么选择呢?本文将就这个问题展开,尽量让大家能够自己分辨出主板到底几相供电,并且提供一点购买建议。

● CPU供电电路原理图
我们知道CPU核心电压有着越来越低的趋势,我们用的ATX电源供给主板的12V,5V直流电不可能直接给CPU供电,所以我们要一定的电路来进行高直流电压到低直流电压的转换,这种电路不仅仅用在CPU的供电上,但是今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这里。

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供电电路的原理,以便大家理解。

一般而言,有两种供电方式。

1. 线性电源供电方式:通过改变晶体管的导通程度来实现,晶体管相当于一个可变电阻,串接在供电回路中。

上图只要是学过初中物理的都懂,通过电阻分压使得负载(这里想像为CPU)上的电压降低。

虽然方法简单,但由于可变电阻与负载流过相同的电流,要消耗掉大量的能量并导致升温,电压转换效率非常低,
一般主板不可能用这种方法。

2. 开关电源供电方式:我们平时用的主板基本都用这种方式,原理图如下。

其工作原理比刚刚的电路复杂很多,笔者只能简单说说:ATX供给的12V电通过第一级LC电路滤波(图上L1,C1组成),送到两个场效应管和PWM控制芯片组成的电路,两个场效应管在PWM控制芯片的控制下轮流导通,提供如图所示的波形,然后经过第二级LC电路滤波形成所需要的Vcore。

上图中的电路就是我们说的“单相”供电电路,使用到的元器件有输入部分的一个电感线圈、一个电容,控制部分的一个PWM控制芯片、两个场效应管,还有输出部分的一个线圈、一个电容。

强调这些元器件是为了后文辨认几相供电做准备。

由于场效应管工作在开关状态,导通时的内阻和截止时的漏电流都较小,所以自身耗电量很小,避免了线性电源串接在电路中的电阻部分消耗大量能量的问题。

多相供电的引入
单相供电一般能提供最大25A的电流,而现今常用的处理器早已超过了这个数字,单相供电无法提供足够可靠的动力,所以现在主板的供电电路设计都采用了两相甚至多相的设计。

上图就是一个两相供电的示意图,其实就是两个单相电路的并联,因此它可以提供双倍的电流。

三相供电当然就是三个单相电路并联而成的,因此可以提供三倍的电流。

上图是一个典型的三相供电电路,读者抓住本质的话,就可以看到此图和上面图片的一致。

● 三相VS两相
首先要强调除去设计导致的不稳定因素,三相供电总是好过两相供
电的。

三相的好处很多:
1.可以提供更大的电流,当然笔者认为不能简单认为可以提供的电流成倍增长,因为电感,场效应管本身的选择也对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产生重要影响,选择承载电流强度大的元器件同样可以提高电流的承载能力,但是三相供电能够提供更大电流毋庸置疑。

2.可以降低供电电路的温度,因为电流多了一路分流,每个器件的发热量自然减少了。

其实供电电路是主板上温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甚至比处理器本身还热,有很多厂家已经对这部分电路增加散热措施,如果长时间工作在高温下,显然对器件不利,对主板的稳定不利。

三相电路可以非常精确地平衡各相供电电路输出的电流,以维持各功率组件的热平衡,在器件发热这项上三相供电具有优势。

3.利用三相供电获得的核心电压信号也比两相的来得稳定。

上图反映了三相供电滤波之后的电压比两相更加平滑,更加稳定。

三相供电也有缺点:
在成本上,三相总是大一些。

对设计的要求也更高一些。

而且一般说来元器件越多越不利散热,出现故障的概率越大,相互之间的干扰也较高,而且笔者已经说了,元器件的选择同样重要,如果因为三相供电
对元器件的要求降低的话,效果到底是怎样就不一定了。

● 两相和三相的区分
有些用户很关心怎么从主板上看出到底是两相还是三相供电。

一般的读者可能会说通过在CPU插槽附近的供电电路有多少电感线圈来判断。

这种说法有它的道理,但不太全面。

笔者这里提供更加合理的方法供大家借鉴。

根据元器件的数量来分辨
首先我们要找到主板CPU插槽附近的供电电路,下图是一个典型的三相供电电路。

一般来说,判断标准是一个线圈、两个场效应管和一个电容构成一相电路。

下图中上面三个是电容(右边那个不算),中间被散热片覆盖的是场效应管,下面三个是线圈,大家要认准了。

再看一个两相供电电路,可以看到有两个电容(中间有一个竖的线圈,这个是一级电感),四个场效应管。

总结来说,电容的个数并不一定。

看到一个电感加上两个场效应管就认为是一相。

但是近来也有并联多个电感或者多个场效应管的情况发生,这个时候就要综合考虑,挑数目少的那种元器件来判断。

顺便说一句,因为很多情况第一级电感线圈也做在附近,所以一般也有线圈数目-1=相数的说法。

上面两个例子里面我们都看到多出一个电感。

2I/4我们再看一个例子,下图中有三个电感,六个场效应管,但它不是三相供电的,而是两相,因为左边的电感是一级电感,所以这里用两个电感和六个场效应管构成的是两相供电电路。

这是另一个例子,上图中有三个电感,六个场效应管,但它不是三相供电的,而是两相,因为左边的电感是一级电感,所以这里用两个电感和六个场效应管构成的是两相供电电路。

根据PWM控制芯片的型号分辨
因为PWM芯片的功能在出厂的时候都已经确定,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主板使用的PWM控制芯片的型号来分辨。

比如下图中的这块主板使用了常见的Richtek RT9241芯片。

这块PWM芯片就用在笔者上面最后一个例子里面的主板上面,下面笔者说说从这块芯片上怎么看出是两相供电的,我们上Richtek的查询产品页面,我们看到RT9241是一个两相的控制芯片,当然不可能用这块芯片做出三相的供电电路来的。

笔者刚刚用的第一个例子里三相供电用的芯片入下图所示,也来自Richtek,型号是RT9237,这就是一个2-4相的控制芯片,再通过观察元器件数量,可以判断是三相供电。

下图是另外一个常见品牌的芯片,Intersil的HIP6301芯片,使用在著名的NF7主板上。

在Intersil网站上可以查到它是一块支持4相供电的控制芯片。

所以很多三相甚至四相供电的主板都使用它。

顺便说一句,通过查询这块芯片,我们还可以知道主板支持Intel 的VRM(VRD)版本,比如上面的RT9241和RT9237都支持VRM9.0/9.2规范,而要支持最新的VRD 10.X规范就要用比如RT9243或者RT9245这样的控制芯片了,在支持Prescott的主板上这是很重要的。

那么为什么市场上Intel架构的主板大多使用三相以上的供电,而AMD 的板子使用两相的不少呢?我们选择不同处理器的时候对供电部分的关注是否也有区别呢?笔者特意找来一些处理器电流的参考值。

首先是奔腾4的数据
上图中是800MHz的P4的最大电流,可以看到3G的已经达到65A左右。

上图是Prescott核心的数据,最大竟然达到91A,实在惊人。

再看看AMD的数据
这是毒龙的电流数据,最大38A,比Intel的数据低不少。

T-BRED核心的Athlon XP的数据,最大也就41.4A。

我们看到BARTON核心的最大电流也就在45A左右,笔者告诉大家3200+的最大电流是46.5A。

另外,Athlon 64的最大电流在57.8A。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AMD的BARTON处理器最大的电流不到50A,如果我们认为单相电流能够达到25A,那么设计得当的两相供电完全可以适用于所有的Athlon XP处理器。

所以我们看到最新的芯片组也有很多使用两相供电,因为这就足够了。

我们为Athlon XP选择搭配的主板时可以放心使用两相供电的主板。

反观奔腾4处理器,超过70A的最大电流没有三相供电是不能保证的,所以最新支持800MHz的主板一般总是三相供电,甚至四相供电的。

而如果你想以后升级到3.2G以上的Prescott处理器,那么还是选用四相供电的主板吧,91A的最大电流太可怕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