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散文阅读总复习

合集下载

2015年《南方新课堂》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22 散文阅读课时检测

2015年《南方新课堂》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22 散文阅读课时检测

专题二十二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棵葫芦爬过墙吴德欣①那还是我们家住在乡下的一段日子。

乡政府被叫作“人民公社”,几十个庄子上的男女老少一律叫“社员”,他们去供销社购物,到邻居家赊粮,手里用的工具是一只干瓢。

比如,买一瓢盐,用一瓢鸡蛋换回烟酒糖茶,或借一瓢玉米面。

这里实在有必要提一下,就是被借的那户人家,即便自己揭不开锅,只要罐底能刮出来多少就借给人家多少,是毫不含糊的。

而还粮的社员总要比先前多出来一个“牙印”儿。

细看那些出出入入的瓢儿,有的竟用细麻绳密密实实地补缀起来。

可见当时物资的匮乏、经济的拮据及贯穿其中的亲情。

②我家的水瓢有时候要被我拿出去装沙玩,在稻田里戽水捉泥鳅。

损坏了,我就会把它往家里一丢,再狼狈不堪地躲到外面,甚至一天都不敢露面。

坏了的水瓢也会被我妈用针线补起来。

可用它舀水,就会看见一道水流顺着裂缝滋滋地冒出。

这样坚持用了一个秋天和一个冬天,春暖花开的时节,母亲在墙根栽下了一棵秧苗,我们就经常给它浇水,上一点鸡粪,一心盼着它快快长大。

③一只葫芦能开两只瓢,用来舀水做饭,淘水浇地的叫水瓢,用来盛粮盛盐的叫干瓢,它们是孪生的姐妹,灶前灶后家里家外地忙活着,为老老少少理家过日子。

我们家的葫芦不负众望,藤秧沿着墙体越过了墙头,今天墙这边开花,后天就在墙那边结纽了。

隔几天,我就攀着青砖看见它在墙外一天大似一天。

我对妈说,要不要把藤秧扯过来?我妈说,强扭的瓜不甜,它愿那样随它去。

妈还号召我们勤浇水多施肥,我们不懂,发了一些怨言。

因为一墙之隔是公社的大院,那边也住了一户人家,况且他们顺着葫芦秧搭了一个凉棚,那只葫芦就吊在中央恣意地生长。

时隔多日,我又看见那只葫芦被草绳编织的网子揽底兜住。

他们是不是要占为己有?当我把这个想法当众说出,妈就用竹筷敲起我的头颅,说我的心眼只有针鼻儿那般大。

我心想,等着瞧吧,看咱一家瞎忙乎个啥劲儿?!④秋来了,霜降了,葫芦架也蔫了,墙那边的葫芦落到了咱家。

2015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精讲课件专题二十(二)散文阅读(55张PPT)

2015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精讲课件专题二十(二)散文阅读(55张PPT)

高考总复习•语文
构思篇章的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 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 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高考总复习•语文
2.行文线索 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 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复 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抓线索,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以物喻 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 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 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 往以感情为线索。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
(1)抓住散文的类别特点,了解物象出现的场合。
①写景散文。
高考总复习•语文
写景散文以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为描写对象,分析 物象就是分析这些景观。景观是写景散文的主角和灵魂,它 在使文章血肉丰富的同时,也承载着作者的情感。所以,分 析写景散文中的物象,要始终将其与作者的情感结合起来。
高考总复习•语文
1.整体构思(布局谋篇) 整体构思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 (1)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①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 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高考总复习•语文 ②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遍常有并列式、 对比式等。 ③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5.设题更强调综合性、整体性。一是对局部问题的考查
(如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句子表达技巧的分析)会强调从
高考总复习•语文
全篇着眼,思考的维度有所拓宽。二是对文体基本特征,
尤其是对主要表现手法的考查,将成为不容忽视的命题点。
6. 散文选材以当代抒情散文为主,特别要注意哲理散文、 叙事散文;也要特别重视新时期文学中那些紧扣时代脉搏, 有着丰厚文化底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具有厚 重的民族文化背景,闪烁着淳朴的人性光辉的散文作品。

2015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散文要点概括精选教学PPT

2015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散文要点概括精选教学PPT
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甘于甜一条之小草鱼,而解已毒。之(5草)其中,我最喜欢
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 就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 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 百年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
是家门,同根而生之族
2、概括主旨的一般方法
1、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
最精炼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题旨,也往往是与中 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分析首尾法: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意思,
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 解文章的主旨。
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的主题:
主要表达对自然、社会、生活或人生的认识与感悟等。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 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 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考题呈现
(2012 浙江)
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1)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除了新华书店,就是母亲
巧凑在一起了就能成大事、出大景象。可是,这些好东西又很
难全凑在一起。有的人家有一头壮牛,车却破破烂烂,经常坏
在远路上。有的人家置了辆新车,能装几千斤东西,牛却体弱
得不行。还有的人家,车、马都配地道了,人却不行——死了,
或者老得干不动活。
柴垛是家力的象征
③我们刚到父亲的住处时,家里的牛、车还算齐备,只是牛稍
3、概括散文的主题的一般格式
把握、概括作品的主题,要把握好两个方面: 一是文章内容的概括, 二是作者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 在概括的表述上一般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文章 通过写什么(文章核心内容),表达了什么(作者思想观 点和写作意图)。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 散文阅读试题(二)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 散文阅读试题(二)

散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迟子建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

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

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

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

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

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

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

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

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

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

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

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

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

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

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

高考语文总复习散文阅读1-2词句理解、赏析题及概括归纳完美

高考语文总复习散文阅读1-2词句理解、赏析题及概括归纳完美

化肥和激素应运而生,改写了季节,改写了雨水,改写了大地和太阳的行期,改写了 生命的密码,通往食物的路变得简单快捷,变得容易。农药又恰好可以代表人类的 贪婪与凶恶在这个世界上出席,删改本属于上天的事情。人对于食物不再怀有敬意, 有的只是贪婪的占有,只是吞噬撕咬带来的快感。饥饿已经远去,食物因多而贱,没 有了饥饿,我们拿什么去尊敬食物呢?对食物的敬意没有了,我们拿什么去尊敬自己 呢? 小的时候,看到我的老祖父拾掇撒落的饭粒放进嘴里,一粒,两粒,缓缓地咀嚼,仿佛 在从事一项极其庄严、极其神圣的事业。是啊,这是我们一生都要从事的事业。我 们一生中的哪一天停了下来,生命也会随之停顿。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晚餐的情景:整个屋子只为这样一件事 情而存在,油灯因为它而照耀,地球为了它从白天转到了夜晚!那时候,我们吃得最 多的是红薯;那时候,我们讨厌红薯。但恰恰是这些红薯,还有少量稻米把我们喂养 成人。红薯、麦子和稻米,正是它们决定了我后来的人生。后来我们看事物想问题, 都带上它们的痕迹。 从一粒稻米身上,我听到一条江的流声,听到雪山在冬眠,又听到阳光在催它上路, 听到云在飘,风在吹,雨水和泥土在窃窃私语。由此我知道,世间万事,人心的重量, 全都可以用一颗麦子或是一粒稻米来称量。我知道,粮食不但进入血肉,也成了我 们的灵魂。
送猪用的独轮车已经备好,奶奶特意在上头垫了一只麻袋,这是她能够为她的猪 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独轮车转动起来,一路上的坎坷,全都通过那只上了辐条 的木轮来到猪身上,在它腹部和臀部的肥膘上颤动、晃荡。猪跟着颠簸一路哼哼 唧唧,起伏大叫得也响,叫得响肥膘也荡得汹涌一些。那不是一般的肥膘,那是春 荒时的粮食,一家人的命根。路的一端传来奶奶的呼唤: “猪娃子耶,回来哟!” 像是招魂,又像在呼喊着粮食。 大机器时代,人与食物,生命与他的源头被切断。来到人们面前的,只剩大米、面 粉和肉食。甚至连这些都不是,只是米饭、面包和精美的菜肴,或者干脆就是一 包包袋装的食品。一头接一头的猪或牛,被倒挂在流水线上,就那么嗞的一下,顷 刻被一分为二,分别流向两边的生产线,被切割被包装,成为食品流向市场。轰鸣 的机器对食物对生命不再怀有敬意,只有喧腾与暴力,再加上冷血与不可一世的 狂妄。机器颠覆了粮食,也在颠覆吃粮的人和吃本身。吃饭成了工作,成了闲暇, 成了友谊,成了角力场,成了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备考策略浅析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备考策略浅析

高考散文阅读一轮复习备考策略浅析黄州区第一中学张爱玲2014年17套高考试卷题中有9套依然保持了文学作品阅读中考查散文阅读,所占分值在20分左右。

湖北卷自课改后三年试卷中仅有2014年一套涉及小说阅读考查,说明散文复习依然是一轮复习备考的重头戏之所在。

散文阅读考查包括感受形象、情节结构、品味语言、领悟主旨、分析技巧、探究人文精神几个方面。

下面我就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谈谈一轮复习备考的建议,供各位同行老师批评指正。

一.感受形象散文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人物形象多是在特定的场景中描写人物,透过人物寄托一定的意义和情感。

它可以是人物的神态、动作、微妙的心理变化,或是人物的语言、典型的细节等。

景物形象就是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景物或事物形象,它往往包含着作者或其他人物的思想感情。

高考对散文形象的考查,多从两方面设题,一是概括形象的特点及分析塑造形象的方法,二是分析形象的作用及典型意义,命题者往往又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其中,对景物形象的考查多关注形象特征、象征意义以及借助景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主旨态度。

1.“形象”的表现形式高考命题,主要考查散文形象中的人物形象(含自我形象)和景物形象(含植物)。

这些形象的特点有:(1)形象的具体可感性。

即生动地描绘出人物或事物的特征。

(2)形象的情感性。

文学形象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有其客观性,但它更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蕴含着个人的褒贬和爱憎,所以有浓烈的主观感情因素。

(3)形象的典型性。

任何文学形象都是作者根据生活素材经过集中、概括而创造出来的,因而它比生活更集中、更典型、更具有普遍性。

【设问方式】1.2014•北京卷第19题通读全文,用一句话简要表述作者所理解的“废墟”。

2.2014•山东卷第21题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

3.2014•福建卷第14题文中借“燕子窝”表达了“我”的什么情感?请简要说明。

【答题角度】1.搞清楚形象特征。

形象特征包括外在形象(如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和内在形象(性格、本质、精神等)以及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爱、憎、喜、恶等)。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总复习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总复习
鉴赏表达技能(艺术表现)重心放在判断运用了哪些手法上,兼 及表达效果的分析。而且,在“判断”手法上,要求多角度切入, 掌握多种表达技能的综合运用。鉴赏可以是整体(一般找表现手 法)的,也可以是局部(一般是找修辞手法)的。 (一)熟悉常用语
①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如:记叙,叙述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叙(使 事情来龙去脉清楚)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 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
(1)、引述,即择用原文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作为 试题的答案。
(2)、整合,即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 求,对相关语意重新组合。
(3)、概括,即不能用文中的现成的词句作答,必 须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另外,原因概括 题答案组织最好规范,可用:因为①②③……这 种情势回答。
第三节:体会含意题
2
(1)、思考方法:由果溯因、一果多
因。很多散文,作家总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
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就是命题人命题的“果”。这
些“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
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故这类题
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
罩全篇,尽量把这多“因”的数量找全。(2)、思考原
高考散文阅读
题型及解答指点
• 一、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 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 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 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一)“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 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 第一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 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 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可从 以下方面入手: 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线索”常有这样几种: 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 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能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文章中的照应、 对照、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能都 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 散文阅读试题(一)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 散文阅读试题(一)

散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三月关东黄文山关东三月,一个非常的季节。

尽管冬天即将过去,但春天并未到来。

这是季候中的一段耐人寻味的空白。

看不到鲜花,也听不到鸟啼,大自然显得冷清而平淡。

平淡得有些空荡,甚至有些无奈。

河面上依然结着冰,凝脂一般冻着一艘孑然无助的小船;树丫上光秃秃的,没有一点绿的动静。

虽说冰雪的生命很短,但三月还是它们的世界。

不仅背阴的山坡依然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就是路两旁的堆雪,也在发着耀眼的白光。

阳光照在它们身上,就像照在被褥上,它们只是报以安详的一笑,根本不相信自己会在三月的阳光下融化。

冬睡的山,此时大约醒来了吧。

那是一场太过漫长的浓睡,慵懒的阳光从它们身上拂过,反而让它们睁不开眼睛,它们似醒非醒的样子,就像稚童般憨态可掬。

不过,脱去了繁盛的绿装,山反而现出它们真实的面貌。

它们裸露的筋骨肌肉,让人想到关东汉子敦实的身躯;它们不用修饰的神态,也像关东汉子般爽朗。

穿过了辽河平原一路向南,便有一列列大山迎面驰来,这是天山山脉南行的步伐,雄壮、威严。

看这一重又一重的山脊在山边勾勒出一幅天然的关山行路图,总不禁让人想到宋琬的一首《关山道中》:“拔地千盘深黑,插天一线青冥。

行旅远从鱼贯入,樵牧深穿虎穴行,高高秋月明。

半紫半红山树,如歌如哭泉声。

六月阴崖残雪在,千骑宵征画角清,丹青似李成。

”在少数写北地风情的诗人中,宋琬最见功力。

从车窗望去,山连绵起伏,层层叠叠。

尽管时届冬残,山坡上却看不到树叶凋零的景象。

映入眼帘的则是满山遍野的柞树,织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它们从来都是顶着满头黄叶,经受着寒冬的考验,无论厉风冻雨乃至严霜重雪,在新芽吐翠之前,决不肯轻易落下。

那树叶的颜色,不是华丽的金黄,也不是灿烂的红艳,而是土地那样厚重的赭黄,透着坚忍和从容。

于是,它们在关东漫漫的长冬里,坚持着,等待着。

等待也是一种美丽。

孤零零地看一棵棵柞树,实在不起眼。

它既没有挺拔伟岸的树干,也没有婆娑秀逸的枝叶,普通得就像一个个质朴的庄稼汉。

2015届高考总复习导学案:散文阅读(12份)文学类文本阅读 学案51

2015届高考总复习导学案:散文阅读(12份)文学类文本阅读 学案51

学案51 分析表现手法(二)——训练反馈一、(201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灯 火萧 萧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

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朝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我们叫它“番仔油灯”。

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

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显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

①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夜深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过去。

2015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课件7

2015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课件7

在阳光下,西湖是明媚的,但更多的时候显得清幽。 这次因 为就住在湖岸上,朝朝夕夕散步湖畔,总算把湖的各种面容看 了一个真切。清晨薄雾下,黄昏夕照里,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 沉夜色下则只见远岸的灯火荡漾在黑黑的湖水里。千变万化 , 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抹淡妆,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 在湖岸散步的时候,抬起头来,看到了环湖的群山在天边 耸起,也是淡淡的几抹青色。然而它们都引人遐想,给了西湖以 厚度和重量。没有人能把西湖看得轻飘飘的。它是有性格的。 从而我也看到了浙江的另一面:水固然使它灵秀,山却给予它 骨气。 (取材于王佐良的同名散文)
回到杭州,又是另一番景色。 1981 年我第一次来,忙于 浏览名胜,但也抽时间陪一位老友去追寻他少年时代的踪 迹,走了一个旧的市区。像是有一家过去很有名的布鞋店 , 那里依然卖着素净而又雅致的黑面白底的舒服鞋。接着进 入一家咸肉店。面前是一条长长的洗得白白的木柜台 ,上 面摆着十几块干干净净的咸肉,随你挑选。这铺子的旧式 建筑有高高的屋顶,店堂里空空荡荡的,没有现代肉店那 种血淋淋的屠场味道,人们从容选肉,大刀切下去,一股醇 厚的咸肉香随之而起。
课案 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 文章主旨
学习目标
分类点拨 对点精练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散文阅读归纳要点、概括主 旨的命题特点。 2.学习归纳散文内容要点、概括主旨的 方法。
考点分析
归纳内容要点的考查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对具体内容 的概括,二是对抽象内容的概括,三是对抽象语句的解释。 作品主题概括的考查,多采用下面两种方式:一是对 作品情感的归纳与概括,二是以文中一个重要问题(或作 者的一个重要观点)领起对文章较大区域乃至全文的信息 筛选、提取和概括的形式出现,即“原因概括题”。 命题率:★★★★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散文阅读专题二 潜在题型五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散文阅读专题二  潜在题型五

潜在题型五散文形象欣赏题——穷形尽相,察情悟理认识并分析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和物象一、认识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掌握其分析方法1.基本概念散文中的人物与小说中的有所不同。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反映社会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原型加工提炼而成的,是艺术的真实,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也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是为表达散文主旨服务的,它并非塑造人物,而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某种思想感情,所以散文中可以没有中心人物,也可以有多位中心人物,而人物本身往往是真实的。

当然,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同样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艺术性体现在其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方法上,而思想性则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社会意义两个方面。

2.分析方法(1)掌握人物形象分类,准确把握作者情感散文写人,重在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如写历史之人,写功成名就之人,写作者敬仰之人,作者的思想感情除了敬仰之外,更重要的是对这一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的推崇。

所以,掌握人物形象的分类,在分析作者思想感情上就可以事半功倍。

①从时间上分,有历史之人、追忆之人、现实之人等。

②从身份上分,有功成名就之人、对作者产生重要影响之人、生活中平凡之人等。

③从作者态度上分,有作者敬仰之人、批判之人、同情之人、褒贬不一之人等。

④从写作目的上分,有追念亡人、激励后人、引人深思、博人同情等。

(2)掌握分析人物的手法,理解、概括人物性格、品质、精神等特点散文分析人物的方法同小说一样,即要抓住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等)和侧面描写(正衬、反衬等)。

所不同的两点是:①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不像小说中的那样丰满、完整,而是集中突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因此,在分析概括时,要根据散文中重点描写人物的段落,用几个词语集中概括;②散文中作者经常会有议论、抒情,而这些议论、抒情句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对人物的分析、概括。

边练边悟(2013·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江苏省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章 散文阅读 题点训练2

江苏省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章 散文阅读 题点训练2

题点训练二概括文意和主旨[复习方略]概括能力是阅读的重要能力,也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必考内容。

高考考查有对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对主旨的概括两种。

考生在做概括题时存在文意不准、不全两个突出问题。

二轮复习,就要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训练。

如何审准题、答好题?题型一:概括内容要点自主练习(2014·北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废墟之美“废墟”的词义变化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始的。

早在15世纪,人们从偶然的废墟挖掘中发现了古代希腊、罗马时代那些生机勃勃的壁画、雕塑等绝妙艺术品,受到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于是决心以古代为榜样来复兴文学和艺术。

古代那些巍峨的神庙和宫殿,尽管多半都在战火和天灾中沦为废墟了,但它们依然令人肃然起敬,不仅引起人们思古的幽情,更激发人们对艺术创造的热情。

从那时起,欧洲人就渐渐养成了对所谓“残缺美”的欣赏习惯。

于是各地残破的古建筑遗址越来越成为文学艺术家描写和表现的对象,“文物”的意识也在人们心中萌发了。

废墟的美学价值及品位的提升,另一个重要进程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运动。

这一历史时期,欧洲工业化运动的弊端已开始显现出来,加上启蒙运动中提出的“返归自然”的主张,这些都在浪漫主义运动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一些浪漫派作家厌恶工业化的喧嚣,缅怀中世纪的田园生活和情调,创作中喜好远古的题材,追求神奇和神秘,爱好废墟的景象。

欧洲常见的古堡遗址很符合他们的审美理想。

第三股推动力量是1820年爱琴海米罗岛上的女性雕塑阿弗洛狄忒,即“断臂维纳斯”的发现。

这尊被认为世界上最美的女性雕塑,多少人想复原她的双臂姿势都以失败告终,“断臂维纳斯”也由此作为残缺美的经典永远定格,为废墟的残缺美进入美学殿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使保护废墟遗址成为一种文化行为。

(有删节)文章勾勒了欧洲自近代以来理解“废墟”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历史节点。

请分别概括三个节点中人们对“废墟”的不同审美感悟。

答:答案(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从废墟中引发了思古的幽情和创造的热情,生成了残缺美意识。

2015届高考总复习:散文阅读(7份)专题一

2015届高考总复习:散文阅读(7份)专题一

第二节散文阅读专题一散文整体阅读训练——快速阅读,整体把握一、认识散文文体特征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

近年来高考中的散文,主要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与哲理散文四类。

散文的主要特征有: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的。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应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2)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远,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二、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点拨(一)读懂,才能做题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

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总结专题突破——-高效精炼(四)散文阅读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总结专题突破——-高效精炼(四)散文阅读

专项突破四现代文阅读(一)(散文阅读)高效精练(四)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黄叶孙犁①又届深秋,黄叶在飘落。

我坐在门前有阳光的地方。

邻居老李下班回来,望了望我。

想说什么,又走过去。

但终于转回来,告诉我:一位老朋友,死在马路上了。

很久才有人认出来,送到医院,已经没法抢救了。

②我听了很难过。

这位朋友,是老熟人,老同事。

1946年,我在河间认识他。

③他原是一个乡村教师,爱好文学,在《大公报》文艺版发表过小说。

抗战后,先在冀中七分区办油印小报,负责通讯工作。

敌人“五一”大扫荡以后,转入地下。

白天钻进地道里,点着小油灯,给通讯员写信,夜晚,背上稿件转移。

④在河间,我们常到野外散步。

进城后,在一家报社共事多年。

他喜欢散步。

当乡村教师时,黄昏放学以后,他好到田野里散步。

抗日期间,夜晚行军,也算是散步吧。

现在年老退休,他好到马路上散步,终于跌了一跤,死在马路上。

⑤马路上车水马龙,行人熙熙攘攘,但没有人认识他。

不知他来自何方,家在何处?躺了很久,才有一个认识他的人。

那条马路上树木很多,黄叶也在飘落,落在他的身边,落在他的脸上。

⑥他走的路,可以说是很多很长了,他终于死在走路上。

这里的路好走呢,还是夜晚行军时的路好走呢?当然是前者。

这里既平坦又光明,但他终于跌了一跌。

如果他是一个舞场名花,或是时装模特,早就被人认出来了。

可惜他只是一个离休老人,已经很少有人认识他了。

⑦我很难过。

除去悼念他的死,我对他还有一点遗憾。

他当过报社的总编,当过市委的宣传部长,但到老来,他愿意出一本小书——文艺作品。

老年人,总是愿意留下一本书。

一天黄昏,他带着稿子到我家里,从纸袋里取出一封原已写好的,给我的信。

然后慢慢地说:“我看,还是亲自来一趟。

”⑧这是表示郑重。

他要我给他的书,写一篇序言。

⑨我拒绝了。

这很出乎他的意料,他的脸沉了下来。

⑩我向他解释说:我正在为写序的事苦恼,也可以说是正在生气。

前不久,给一位交情也很深的诗人,写了一篇序。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散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散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散文阅读1.(北京)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⑴—⑹题。

(24分)说起梅花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

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

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

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

那人就说“是玫瑰花”。

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

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

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

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

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

2015年高考分类整理:散文

2015年高考分类整理:散文

2015年高考分类整理:散文一、(2015年,福建省)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15分)纸上故乡邓琴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

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

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

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

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不去的是故乡的景象。

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

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

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

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籍,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

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

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

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

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

一到周末,我们就跑到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

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

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

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

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

2015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16 散文阅读

2015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16  散文阅读

考点16 散文阅读一、(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四堡雕版冯骥才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

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

我喜欢建安[注]图书的民间感。

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

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

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

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

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化石”。

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

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

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

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

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

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⑤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

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

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

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

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坊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

2015年高考散文阅读

2015年高考散文阅读

分析词语含义的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轨迹图
词语本义+语境义+在情感、主旨、修辞等方面的作用
基本答题模式
①手法+临时义(象征义、比喻义、语境义); ②本义+临时义(象征义、比喻义、语境义)。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理解句子含义包括三层意义: 1、表层意义:语句字面意义 2、句内意义:语境意义 3、句外之义:言外之意
设题方式
[考题感悟]
[2013· 安徽卷T11] ②③两段写了“近两三年”桐庐 当地的变化,请概括这些变化。 【参考答案】(1)新建筑陆续出现;(2)人们的精神 面貌转变;(3)文化娱乐圣火更为丰富;(4)旅游业 快速发展。
答题思路
1、读原文,切分层次,知大意 情感概括)
2、审题干,明要求,知答题方向(主题概括、原因概括、
分析作品结构
分析文章思路
段内的结构层次、全文的结构层次、文章材料的 组织方式、材料与材料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 文章主旨形成的过程等。
设题方式 (1)文章是围绕××逐步展开写作思路的? 请简析。 (2)本文结构严谨,请概括本文的行文思 路。 (3)作者围绕××写了哪些事? (4)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5、联系文章写作背景及写作意图。 对有些语句的理解不能只看文章语句的表面含意,还必须结 合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写作文章的 基本意图,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把握语句。 6、准确把握语句的感情因素。 准确把握语句的感情因素是理解文学作品中有关语句的关键 。文学作品往往以情动人,有很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 些必须借助于感情的线索去深刻领会。
答题套路
(1)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2)××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一次次出现,一层 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

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16 散文阅读

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16  散文阅读

考点16 散文阅读一、(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四堡雕版冯骥才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

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

我喜欢建安[注]图书的民间感。

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

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

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

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

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化石”。

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

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

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

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

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

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⑤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

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

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

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

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坊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原因概括题”虽说难度不大,但答案组织要求高:既 要关注显性要点,又要注意挖掘隐性要点,答案各点组 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且不要遗漏要点。 原因概括题型建模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关注提问模式(常见提问模式见前面“命题特色”
2 (1)、思考方法:由果溯因、一果多 因。很多散文,作家总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 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就是命题人命题的“果”。这 些“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 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故这类题 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 罩全篇,尽量把这多“因”的数量找全。(2)、思考原 则: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 方,其上下文,往往是答案要点最密集的地方。所以, 一定要“就近”思考答案。尚存一两点分散在离题干句 较远的上下文。这时,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原因概括 题满分答案是显性要点和隐性要点的结合,隐性要点易 疏漏,作答时要有挖掘隐性要点的意识和原则。
②对全文的作用; ③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等。 ④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视文体和功能而定, 不要完全罗列)。
• (三)艺术技巧作用题 包括人称、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行文段落及篇章结构等。 (具体见学生用书《优化方案》P.103)
(四)、人称作用题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 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 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 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 ① 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 接对话和沟通交流; 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 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 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 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 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五)、标题作用 1、线索作用。 2、突出叙述的对象(人、物)。 3、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 4、象征意味、寓意深刻。 5、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及效果)。 6、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六)、景物描写作用题 景物描写——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 景色、场面等。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 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 ②渲染气氛,为下文铺垫;奠定情感基调。 ③烘托叙述对象(人或物)某种特征。 ④象征、暗示作用。
② 表现手法: 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分明, 主次分明 对比:特点鲜明,反差强烈 抑扬: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突出特点; 强调语意,行文跌宕,曲折含蓄 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 象征: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 强 反讽: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明地表 达主题 反复:强调作用和情感,有气势,感染力强 类比:以浅寓深,以此类彼,生动形象,通俗易 懂

第四节:鉴赏表达特色题
1、列出技巧题 2、鉴赏技巧题3、技巧作用题4、语言特色题 鉴赏表达特色题命题特色鉴赏表达特色题主要是针对“分析作品 的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而设的一种题型。 鉴赏表达技巧(艺术表现)重心放在判断运用了哪些手法上,兼 及表达效果的分析。而且,在“判断”手法上,要求多角度切入, 掌握多种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鉴赏可以是整体(一般找表现手 法)的,也可以是局部(一般是找修辞手法)的。 (一)熟悉常用语 ①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如:记叙,叙述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叙(使 事情来龙去脉清晰)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 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
•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第一节:作用(意图、好处)分析

1、语句作用题 ;2、段落结构作用题 ;3、艺 术技巧作用题 ;4、人称作用题 ;5、标题作用 题 ;6、景物描写的作语句作用题 分析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内容或表达效果 和在文句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去分析。 看语句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 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 文章中的地位。
• 要做好这种题型,须从三个方面建立模式: 1.知识模式(储备) (1)、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 为后文铺垫、埋伏笔。 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 应,言有尽而意无穷。 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 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 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2)、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 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 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 主旨。
第三节:体会含意题
1、语句的理解题 2、语句意蕴 对这种题型一般要注意: 一、关注提问模式体会句子含意题提问直接而明显,主要有以下提问方式。 思想情感。 所谓“六看”,指句内三看,句外三看。句内三看,一看句子关键词语;二 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三看句子。本身表达特点。句外三看,看该句位置特 (或在段首、开头,或在段尾、文末等);二看相邻句;三看段、章的中心。 规范答题模式体会含意题没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但不同句子还是有各自的答 题特点。 ①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 ③表达有特点的句子突出其特点。如有些句子用了象征手法,有些用了比喻、 拟人、反语、双关的手法。 ⑤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切分之,即把这些句子切分成几块,逐层体会。
• (三)局部把握,抓住关键。 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 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 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 文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这些语句,或者是作者 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 或者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因而,我们在阅读时 要特别留心,必须重视这些语句的作用。把握住 这些语句,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 和作者的情感脉络。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另外,我们更不能忽略文章的开头、结尾,文 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 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 4、常见提问方式 (1)、句、段作用分析:画线句子(或开头、结 尾)有什么作用(好处)?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变式提问:开头为什 么从×××× 用意是什么? (2)、文中材料作用分析:文章写××××内容 5、无论哪种命题指向或提问角度,答题时必须 联系文章整体,答案要具体、周全。语句、段落 作用分析题总结:作用分析题主要是针对分析综 合考点而设置的常见题型。
(七)、写作内容作用题 1、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如使内容丰富、充 实,具体、生动等,更富有文化性、文学性,诗 情画意。 2、情感寄托或象征、寓意等。 3、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贯穿全文的线索。 5、照应(呼应) 6、突出主旨,升华(深化)主旨等。

第二节:原因概括题
1、分条列出依据题 2、由果溯因 题 3、简述概括题 这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 ① 作者这样说(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② 综观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 ③概括文意,说说××××为什么闻名遐迩。 其他提问方式:①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 走方式。 ②简述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托尔斯 泰的一生是“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
3.规范答题模式:它无固定的答题模式,但根据 题目要求不同,一般有几种具体的答题方法: (1)、引述,即择用原文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作为 试题的答案。 (2)、整合,即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 求,对相关语意重新组合。 (3)、概括,即不能用文中的现成的词句作答,必 须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另外,原因概括 题答案组织最好规范,可用:因为①②③……这 种形式回答。
• (二)、段落作用题 语句、段落命题特色 1、作用分析题是指题干带有“作用”或“好 (妙)处”等词语,命题指向于分析综合的一种 常见题型。 2、这种题型具体的命题指向有二:一是某处句 子(位置或在开头或在结尾)的作用;二是文中 所用材料,如详写的内容、引用的材料或其他穿 3、这种题型考查角度分单向和多向两种。单向 考查为只考内容或结构或表达技巧。多向考查为 同时考查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用,或结构表达和 表达技巧两方面作用。单向考查题干中直接出现 “结构(内容)作用”,双向考查题干只笼统地 问“有什么作用”或“对文章的表达作用”。
2015年关于高考散文阅读
李清
• 一、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 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 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 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一)“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 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 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 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 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可从 以下方面入手: 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线索”常有这样几种: 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 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文章中的照应、 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巧都 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3 (1)结构上:常见的表现手法 1..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 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由……转而写到…… 2.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 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3.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 步……,卒章显志,表达了…… 4.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X次出现,层层递进,逐 层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 内容上: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 抒发了作者……情感,表现手法、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及其表达 效果 (2)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