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空气有质量吗》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空气有质量》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空气有质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课《空气有质量》,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质量概念,探究空气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有好奇心,愿意去探究。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现象方面还需要加强指导和训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探究空气的质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质量概念,知道空气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空气的质量概念,空气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对观察现象的分析和总结。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如吹气球、吹纸片等,引导学生关注空气的质量。
2.探究空气的质量: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讨论空气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3.分析与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空气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4.应用拓展:学生思考空气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空气质量指数等。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空气的质量概念和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空气的质量概念2.空气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3.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2.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学生对空气质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2《空气有质量吗》教案设计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2《空气有质量吗》教案设计2.空气有质量吗【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第2课,通过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都具有质量,从而意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对物质有一定的质量的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将是学生关于空气概念发展的一次提升。
本节课有三部分内容:一、用电子天平来证实空气是有质量的。
二、用电子天平称量皮球的质量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
三、了解人类认识空气有质量的历程。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对空气的特性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前一课的学习也了解到空气占据空间,学生对空气这种物质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潜意识中对空气是否有质量,认知可能存在误区,“重量和质量”等概念模糊。
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学科不久,新的课程标准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兴趣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用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空气有一定的质量。
2.了解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能用电子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科学探究目标1.基于已有经验,对空气是否有质量提出猜想。
2.能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利用电子天平证明空气有质量。
3.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能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并意识到运用合适的工具可以更好地满足我们的需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设计、操作实验和分析数据得出空气是否有质量的结论。
难点:能借助电子天平动手操作来验证空气有质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黑色塑料袋2个、打气筒一个、皮球一个、纸杯一个,电子天平一台、课件、视频等。
学生准备:透明的塑料袋、石头、1升的矿泉水、气球、绳子、铁架台、木棍、打气筒、皮球、记录表等。
三年级科学《空气有重量吗》说课稿
三年级科学《空气有重量吗》说课稿三年级科学《空气有重量吗》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科学《空气有重量吗》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一)教师用书把这节课的目标设定为:科学概念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过程与方法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师用书对活动的说明如下:活动一:空气有重量吗。
1.请学生对空气是否有重量展开讨论,以了解他们的原有想法。
要求学生在讨论中,要想办法来证明自己的想法,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想法。
2.教科书中采用小天平来测量空气是否有重量。
只要学生观察到充气后气球变得下沉,从而证实空气有重量就可以了。
教师在学生实验操作时,一定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小天平的初始状态,这样才容易观察到发生的变化。
活动二:改进小天平的测量效果。
1.学生在第一次实验时会出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
这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改进。
2.教科书列举了两种实验改进的方法,一是多挂几个气球,二是气球吹得更大一些。
对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也加以了说明,即三条线的位置在对比前后要保持一致。
活动三:天平称量皮球的重量1.用天平称皮球的重量,会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空气有重量,同时也会加深对天平这种工具的认识。
2.在两次称量中,第一次要将皮球充气到圆满,称一称其重量是多少。
第二次要使皮球充足气,再称其重量。
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保持两次称量皮球体积一致,实验公平)3.称量后,可以问问学生:测量的结果说明什么?(空气有重量,但很轻)用天平称和用自制小天平称,有何不同?(托盘天平不仅可以测出空气是否有重量,而且可以较准确地测出到底增重了多少)二.说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对测量物体的重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接触比较多的是弹簧秤,电子秤(在超市经常能看到)。
小学科学4《空气有质量吗》(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4《空气有质量吗》(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4《空气有质量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空气是有质量的,并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的科学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实验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空气是有质量的,并能够通过实验或观察加深对此概念的理解。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空气的特性。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子秤、一个气球、一个空瓶子、一张纸、一个透明杯子、一根吸管。
2. 图片或视频资料:空气动力学模型、气球充气后的变化等。
3.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有没有质量呢?为什么?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步骤二:示范实验(10分钟)1. 将一个气球和一个空瓶子分别称重并记录下来。
2. 将气球放在电子秤上并再次称重,记录下新的重量。
3. 从气球中放出气体,然后再次将气球放在电子秤上称重。
4.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钟气球的变化,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步骤三:讲授新知(15分钟)1. 将板书出空气有质量的概念。
2. 解释空气有质量的原因:空气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所以具有质量。
3. 帮助学生理解空气是有质量的概念,并进行实际的例子解释。
步骤四:实验探究(25分钟)1. 将一张纸放在一个透明杯子上,然后用手严紧地压住杯子的口。
2. 因为纸弯曲了,所以为了使纸平整,让吸管通过纸的一端抽出一些空气。
3. 逐渐拉出吸管并观察纸变形的情况。
4. 引导学生思考并追问纸变形的原因,并总结出空气有质量的结论。
步骤五:巩固练习(20分钟)1.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为什么放气球时,气球的重量变轻了?为什么抽水彩笔时能将水吸出来?2. 挑选几组学生分享答案,并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空气有质量吗》说课稿
科学《空气有质量吗》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空气有质量吗》。
一、说教材《空气有质量》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主要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运用平衡尺测气球里的空气是否有质量,给一侧的气球充气,将充了气的气球挂在原来的位置,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第二个活动是用电子秤称皮球里空气的质量,比较充气前和充气后电子秤显示的数字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第三个活动是科学家伽利略的实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出发,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知新知识。
二、说学情学生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空气》一课中了解空气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上学习了“克”,知道了克的概念和1克有多重。
本课时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上设计的,着眼于学生发展最近区,设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到的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学生能够感知空气是有质量的,但是质量很轻。
2.能用电子秤测出皮球里空气的质量。
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比较简易平衡尺的变化,发现空气有质量。
2.通过测量得到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得知空气质量很轻。
科学态度:1.学生能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对空气是否有质量产生探究兴趣。
2.敢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3.能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工合作、彼此分享交流、接纳别人的意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通过阅读伽利略的相关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质量。
教学难点设计多种实验,重复验证知道空气有质量。
五、说教学法1、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上册《空气有质量吗》说课稿(含反思)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有质量吗》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空气有质量吗》。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第二课内容,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 的中年段要求,知道空气具有质量且很轻。
教材由三个活动构成:一、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二、学会使用电子天平测量空气的质量;三、阅读资料了解1L空气的质量。
三个活动环环相扣,不仅让学生知道空气有质量,而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了一定量空气的质量,最后通过资料让学生明白了空气的质量很轻以及科学家为我们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未知欲强,通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也有了一定的动手实验的能力,但对空气的认识却不多。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来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知道空气能够占据空间。
但对空气是否有质量却是模糊的,甚至是一无所知的,这是学习本课的障碍,又恰恰是我们教学的亮点所在。
三、说教学目标1.能用实验和测量的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
2.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额空气有质量的性质。
3.通过阅读伽利略的相关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所做出的贡献。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实验和测量的方法验证空气有质量。
【教学难点】借助小天平验证空气有质量,并借助熟悉的物体感知空气的质量。
五、说教学法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1、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最后归纳总结。
《空气有质量吗》说课稿、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2.4空气有质量吗》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课是在感知过空气,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之后对空气是否有质量进行探索和求证的一课。
要让学生用“质量”一词替换学生常说的“重量”一词,但不需要向学生解释什么是质量。
本课先提问学生“空气有质量吗?”暴露学生的前概念,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想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空气究竟有没有质量,学生一定能想到用一年级下册《谁轻谁重》一课中用过的天平,让学生思考论证空气有没有质量的具体的方法,并思考在操作过程中影响天平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因素,经历探究论证的过程。
也可以对工具有更深入的认识,体会到工具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好地观察和测量。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通过《认识一袋空气》一课观察过空气的基本特征,知道空气是无色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气体,对于空气有没有质量(学生常说重量)并没有认真思考过,但是根据生活经验会有他自己的想法,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在一年级下册《谁轻谁重》一课中,学生对天平这种测量工具已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天平的倾斜可以反映出轻重,这是本课主要实验的基础,基于轻重的判断学生才能论证空气究竟有没有质量。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思考并运用科学的方法、选用恰当的工具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2.学生通过经历称量过程,了解并思考某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应合理看待实验的数据。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空气有质量吗”这一活动,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2.学生通过探究“空气有质量吗”意识到应该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质量问题的活动了解到不同的测量方法影响测量物体轻重的准确程度。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2.空气有质量》优秀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2.空气有质量》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2.空气有质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空气的质量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空气,通过一系列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知空气的质量,并理解空气质量对健康和生活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充满好奇。
但学生对空气质量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有趣的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起空气质量的概念,并理解其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空气的质量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空气质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空气的质量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空气质量的概念,并掌握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空气质量。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科学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互动游戏,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存在,引出课题。
2.新课导入:介绍空气的质量及其对生活的影响,让学生理解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3.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究空气的质量。
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空气质量与健康、生活的关系。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空气质量的概念,并强调环保意识。
6.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空气质量,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1.概念:空气的质量是指空气的密度和成分。
小学科学12《空气有质量吗》(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12《空气有质量吗》(教案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是由物质组成的,具有质量。
2. 掌握通过实验验证空气有质量的方法。
3. 培养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课件、教学实验装置材料:两个空同样大小的气球、秤、各种物体(如铁块、纸杯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想曾经的经验,了解空气的存在,并出示图片。
2. 新知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空气由气体分子组成的原理,并引导学生思考是否由物质组成。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总结出结论。
3. 实验验证(15分钟)a. 实验1:用两个空气填充的气球,将一个气球放在秤上,称出质量。
然后将另一个气球钻破,再称重。
让学生比较两次称重结果并思考原因。
b. 实验2:安排两个实验小组,一个小组将纸杯放在秤上称重,另一个小组将放满空气的纸杯放在秤上称重。
比较两次称重结果,并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现象。
4. 实验解释与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展示实验结果,解释实验原理。
强调空气是由物质组成的,并具有一定的质量。
5. 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如在生活中的应用、环境保护等方面。
并与学生分享一些有关空气质量的知识,如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空气的方法等。
6.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复习空气有质量的概念和实验验证方法。
四、教学反思此次课堂通过实验的方式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并进一步了解到空气是由物质组成且具有质量。
课堂设计采用了导入、新知呈现、实验验证、实验解释与讨论、拓展延伸和小结等环节,使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和思考。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空气有质量的概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空气有质量吗》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空气有质量吗》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第2课《空气有质量吗》,主要介绍了空气的质量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空气是有质量的,并能够通过简单实验来验证这一观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特点和性质,理解空气是有质量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问题的探究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空气的质量问题,通过实验验证空气的质量。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简单实验,观察现象并推理,验证空气的质量。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他们对科学问题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通过实验来探究和发现。
然而,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推理能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欠缺。
因此,本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示范,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空气的一些知识,比如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那么,你们认为空气有质量吗?为什么?请思考一下。
-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知识讲解- 教师:空气是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虽然我们看不见、闻不到,但它确实有质量。
为了让你们更好地理解,我来给你们做一个简单的比喻。
- 教师拿出一个充气的气球和一个空气袋,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
- 教师: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个物体的质量。
你们猜猜看,哪个更重一些?- 学生猜测并回答问题。
- 教师将气球和空气袋放在天平上进行称重,结果显示气球比空气袋要重一些。
- 教师:你们看,虽然气球和空气袋都是由空气充填的,但气球比空气袋重一些。
这是因为空气有质量,它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并对物体施加压力,使得物体的质量增加。
3. 实验示范- 教师进行实验示范:教师拿出一个空的塑料袋,并称重记录下质量,然后将它充满空气,再次称重。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2《空气有质量吗》(表格式教案及反思)
在平衡棍两端分别挂一只充了气的气球,平衡棍保持平衡,说明两个充气的气球质量相等。将其中一只气球中的气放掉,平衡棍失去平衡,向充气气球的一端倾斜,说明充气的气球比没有充气的气球质量大。
实验结论:
因为空气有质量,但是很轻。所以平衡的细长棍会不平衡。
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4)把气针插入皮球的气孔中,挤压皮球,把里面的空气尽量排净,重复试验几次。
实验现象:充气前的皮球比充气后的皮球质量小。
实验分析:
第一次电子天平称量的数值是皮球自身的质量。
第二次电子天平称量的数值是皮球自身的质量和它里面空气的质量的和,所以第一次称量的数值要比第二次小。
实验结论:充气越多,皮球和空气的总质量越大,说明空气有质量。
学生交流。
拿出2瓶500ml水、2个带盖500ml空瓶。
解说:阅读材料中提到“1升”,1升是多大的空间呢?就是2个500ml矿泉水瓶子内的空间,2瓶空气空气有多重呢?材料盒里每人取3枚回形针,掂一掂,1升空气的重量就和3枚回形针的重量差不多。
学生感知3枚回形针(1升空气)的重量。
拿出2瓶水,要求:再掂一掂1升水的重量。
科学观念
1.空气的基本性质有:无色、透明、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
2.空气有一定的质量。
科学思维
通过交流、分析、概括等,总结出空气是有质量的,在实验过程中收集证据,培养学生根据证据得出结论。
探究实践
1.运用实验的方法知道空气是有质量的;
2.能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对象,详细的记录,得出结论。
态度责任
增强探究空气奥秘的兴趣,乐于参加探究活动。养成有计划严谨的科学态度。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愿意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
1.2《空气有质量吗》(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验法:通过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空气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2. 探究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最后,在总结环节,我简短地回顾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了空气质量的重要性。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空气质量的重要性还不够理解,因此我计划在未来教学中,在总结环节加入更多的生活实例,如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何保护空气质量等,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到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3. 分享实验结果(10分钟):
"请大家小组内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你们发现空气有没有质量呢?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呢?"
4. 讨论空气的质量(10分钟):
"空气的质量可能不像固体和液体那样直观,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感受和理解它的存在。空气的质量虽然很轻,但它确实存在,并且对我们的生活和地球的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 科学视频:关于空气质量和空气污染的科学视频,如《空气的质量》、《空气污染的影响》等。
- 互动游戏:关于空气质量和环境保护的互动游戏,如《空气污染治理游戏》、《环保英雄》等。
2. 拓展建议:
- 学生可以阅读关于空气质量和空气污染的科普图书,深入了解空气的质量概念和相关知识。
- 学生可以观看关于空气质量和空气污染的科学视频,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进一步理解空气的质量。
教学手段:
三年级新教科版科学上册《空气有质量吗》说课稿
科学《空气有质量吗》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空气有质量吗》。
一、说教材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空气中,但学生很少能直接感受到空气的质量。
学生根据飘在空中的气球,或者可以上升的氢气球,可能会认为空气没有质量或者无法判断。
上节课探讨了空气与水的异同,很多学生会提到两者的质量不一样,或者说空气没有质量。
并且学生还用小圆圈表征空气颗粒,那么质量作为物质的本质属性之一,对空气是否有质量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就势在必行了。
二、说学情在一年级下册《谁轻谁重》一课中,学生对天平这种测量工具已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本课,学生将认识到一些因素会影响天平的测量效果。
对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因为工具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好地进行观察和测量。
三、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
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测量空气的质量。
在称量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不同的测量方法影响测量物体质量的准确程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测量空气质量。
难点:测量空气质量,并根据实验现象证实自己的猜想。
五、说教学法1、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3)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
(4)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4空气有质量吗》优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空气有质量吗。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过程分析、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的第四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本课分为4个部分:聚焦部分、探索部分、研讨部分、拓展部分。
(1)聚焦部分:通过水和空气的比较,聚焦到本课的研究主题是空气有质量吗。
(2)探索部分:利用简易天平,在天平两端分别放皮球和绿豆,以增减绿豆数量的方法衡量皮球内的空气质量的变化来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
(3)研讨部分:围绕着实验中发生了什么和你猜想的结果一样吗等核心问题分析实验现象获得证据支持,得出科学结论。
(4)拓展部分:利用简易天平,将皮球里的空气放出一部分后天平还会平衡吗?反向验证空气是有质量的。
在本课之前学生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在充好气的皮球里还可以打入更多的空气,在本课之后学生将要学习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以及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在这节课中我将带领学生通过探究认识空气有一定的质量,并且空气的质量是可以测量的。
2.学情分析(1)学习状况:本课内容的学习对象为三年级学生,他已经在一二年级中接触过科学课,对生活中常见的科学学习也充满兴趣和探索意愿,对于空气有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学习中会对空气是否有质量这一研究主题的理解带有更多的个体感性的认识。
(2)学生情况:同样好奇、好问、好提问是三年级学生的特点。
(3)解决对策:在本课的教学中,要根据这些学生的年轻特点,从学生喜欢的学习开始活动,通过体验活动逐步用自己的理解,解释空气有质量这一科学概念。
为最终形成空气这个大概念找到更多的知识支撑。
3.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空气有一定质量,并且空气的质量是可以测量的。
(2)科学思维:能够应用科学的方法测量空气的质量。
(3)探究实践:不同的测量方法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1.2. 空气有质量吗 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科教案单元:第一单元《空气》课题: 2《空气有质量吗》课时:1一、教材分析《空气有质量吗》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第二课,属于内容标准中“物质科学”范畴,也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起始课。
本次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教学活动:第一,通过对有关空气的特点的前概念调查,从而帮助学生整理认识空气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等简单性质。
第二,探究空气有重量的性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收集空气有重量的证据,培养学生根据证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对空气的认识,知道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也知道了空杯子、空瓶子并不真正是空的,它们里面有空气等等的认知背景为基础,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方法,去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
在材料方面学生一想到判断物体是否有重量,最先想到的就是用秤来测量,这节课给学生用秤来判断的机会,当发现用秤测量不出空气重量的时候会想到用其它方法来研究(简易天平),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改进实验方法,思考是层层深入的,这样教给学生的就不单单是某一知识点,而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想出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充分挖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空气的基本性质有:无色、透明、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
2、空气有一定的重量。
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的方法知道空气是有重量的。
2、能在实验中认真观察现象,详细的记录,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探究空气奥秘的兴趣,乐于参加探究活动。
2、养成有计划严谨的科学态度。
3、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讨论。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空气有一定的重量。
2、能在实验中认真观察现象,详细的记录,得出结论。
难点:在实验中收集证据,证实空气是有重量的。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2.《空气有质量吗》第1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2.《空气有质量吗》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空气有质量吗》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是有质量的。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空气的质量与物体浮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设备,以及详细的教学指导,有助于教师进行有效教学。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也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在实验设计和操作上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于质量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是有质量的。
2.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质量与物体浮力的关系。
2.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空气的质量。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讲授法: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和设备:气球、烧杯、水、泡沫板等。
2.教学课件:实验步骤、原理讲解等。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有什么?空气有没有质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和设备,并向学生介绍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同时,让学生观察气球在空气中的状态,引发学生对空气质量的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质量与物体浮力有什么关系?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是有质量的,并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空气有质量吗》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空气有质量备课时间:2020.9.8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第二课,通过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都具有质量,从而意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对物质有一定的质量的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将是学生关于空气概念发展的一次提升。
本节课有三部分内容:一、用平衡尺来证实空气是有质量的。
二、用电子天平称量皮球的质量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
三、了解人类认识空气有质量的历程。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对空气的特性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前一课的学习也了解到空气占据空间,学生对空气这种物质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潜意识中对空气是否有质量,认知可能存在误区,“重量和质量”等概念模糊。
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学科不久,新的课程标准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兴趣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用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空气有一定的质量。
2.了解电子秤的使用方法,能用电子秤测量物体的质量。
科学探究:1.基于已有经验,对空气是否有质量提出猜想。
2.能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利用平衡尺证明空气有质量。
3.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
科学态度:1.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能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并意识到运用合适的工具可以更好的满足我们的需求。
教学重点通过设计、操作实验和分析数据得出空气是否有质量的结论。
教学难点能借助平衡尺动手操作来验证空气有质量。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黑色塑料袋2个,打气筒一个,皮球一个,纸杯一个,电子秤一台,课件。
学生材料:透明的塑料袋,石头、1升的矿泉水、气球,绳子,铁架台,木棍,打气筒、皮球、电子秤、记录表。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2空气有质量吗教案(新版)苏教版
2空气有质量吗◆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有质量,但是质量很小。
2.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设计简单实验,并能够通过实验获取证据,对现象进行解释。
3.形成尊重客观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4.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空气有一定质量,但是质量很小。
【教学难点】能设计实验来验证空气有质量。
◆课前准备两个气球,自制天平。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教师活动】准备两个矿泉水瓶,一瓶装满水,一瓶装满空气。
提问学生,瓶子分别装的是什么。
回答好这个问题后请一个学生上来,左右手各拿一个矿泉水瓶。
【教师提问】你的左手和右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一只手感觉比较重,另一只手感觉比较轻。
【教师提问】为什们同学会出现这种感觉呢?【学生回答】一只手感觉比较重是因为瓶子里装了水,水比较重。
【教师提问】轻的瓶子里的空气难道就没有重量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出空气和空气有重量吗?黑板上板书今天的课题。
一、空气有重量吗【教师活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一块石头,一瓶水都是有重量的,那我们周围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到底有没有重量呢?现在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空气到底有没有重量。
如果有,你的依据是什么。
如果没有,你的理由又是什么。
【学生活动】每个小组两分钟左右的时间讨论,建立自己的猜想。
学生七嘴八舌来回答【教师活动】大家说的都有道理,老师觉得空气就像水、石头一样是有重量的。
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是有重量的呢有的。
当学生说出可以用秤称一下后,教师提出疑问,我们身边现在没有秤,可不可以利用桌上的材料做一杆秤。
教师演示如何用桌上的细绳、木棍做一杆秤。
通过课前的准备快速的组装好简易小天平,两端用细绳系好,将小夹子拴在细绳上。
现在老师请两个同学把气球打上气(注意不要打爆)。
把气球夹到小夹子上,调节,使小天平平衡。
(现在小天平是平衡的。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小天平,现在平衡了,说明天平两端重量相等。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2课《空气有质量》说课稿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2课《空气有质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空气有质量》这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第二课。
在本课中,学生将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质量及其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教材以实验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空气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对于空气的质量这一概念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引导学生理解空气的质量,并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空气质量对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质量及其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探究空气的质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意识到保护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空气的质量及其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2.原因:空气质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观察、讨论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的质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空气质量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质量。
3.讨论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空气的质量及其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5.拓展延伸:学生进行课后小实验,进一步探究空气的质量。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观察与记录•保护空气质量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提高。
2.学生对空气的质量及其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的理解。
3.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实验和观察的环节,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空气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师:为什么挂了充了气的气球一端的平衡尺向下倾斜? 14.师:我们知道这就像座跷跷板一样,重的那一端就向下 倾斜。现在说明这端的质量增加了,为什么会增加?(因为 加入了空气,增加的质量就是空气的质量。) 15.师:也就是说空气有质量。第二种:2 个都装。 16.师:有小朋友希望两个气球都装空气,我们也做了这个 实验,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右边的气球被刺破,里面的空气慢慢释放出来,它就变轻 了。平衡尺由平衡变为倾斜) 17.师:这也说明空气有质量。(将板书中的问号取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让 学生直观感知空气有质量。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空气有 质量。] (三)、称出皮球里空气的质量 出示皮球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有质量,那你猜猜,这个皮球 中的空气有多重呢?(学生猜) 2.师:到底有多重呢?现在我们将皮球中的空气称出来。 先向大家介绍一个好朋友——电子秤。我们要正确使用这个 好朋友,请认真看它的使用方法。 播放使用电子秤的使用方法。(录制视频插入) 在使用电子秤时我们应该注意哪几点? (在录制电子称的使用方法时,称量的物体选择约 1 克的) 3.师:现在我们要用电子秤称出皮球里空气的质量。
七、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 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把黑板分为三部分,中间,实例应用写在右 边。
以上是我对《空气有质量吗》这节课的说课。
科学《空气有质量吗》说课稿
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 《空气有质量吗》。
一、说教材 《空气有质量》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 课,本课主要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运用平衡尺测气 球里的空气是否有质量,给一侧的气球充气,将充了气的气 球挂在原来的位置,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会 发生这样的变化?第二个活动是用电子秤称皮球里空气的 质量,比较充气前和充气后电子秤显示的数字变化,为什么 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第三个活动是科学家伽利略的实验证 明空气是有质量的。教材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出发, 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知新 知识。 二、说学情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空气》一课中了解空气颜色、 状态、气味等特征的相关知识。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上 学习了“克”,知道了克的概念和 1 克有多重。本课时是在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上设计的,着眼于学生发展最近 区,设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到的知 识。 三、 说教学目标
(一)、导入新课 (出示分别装有石头、1 升的矿泉水和空气的塑料袋,每个
塑料袋贴上标签) 1.教师:孩子们,老师准备了 3 个塑料袋,里面都装了什 么?1 号石头、2 号矿泉水、3 号空气(将石头和矿泉水拿出 来让学生掂一掂) 2.师:掂一掂,你有什么感受?他们的什么不一样? 3.师:科学上称为质量。 4.师:你们能将 3 号袋里的空气拿出来掂一掂吗?(不能) 5.师: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想
四、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质量。 教学难点 设计多种实验,重复验证知道空气有质量。 五、 说教学法
1、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 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 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 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 下教学法:
要求:(1)每个小组先称出皮球的质量,填写好记录。 (2)给皮球加气。称出加气后皮球的质量,填写好记
录。 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表上的数据进行汇报 4.师:质量是否增加了? 5.师:质量增加说明了什么? 我们还发现质量增加的非常少,说明空气非常轻。 6.师:孩子们你们通过自己探究证明了空气有质量,并能 测出皮球里空气的质量,你们太棒了。古代,人们一度认为 空气是没有质量的。17 世纪,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做 了一个实验证明了空气是有质量的。他是怎样证明的呢?请 看科学书第 6 页。 7.师: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 升空气 的质量约为 1.29 克,相当于 3 枚回形针的质量。(出示 1 升 的矿泉水瓶和 3 枚回形针)空气有质量,但很轻。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测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让学生 知道空气有质量,而且很轻。介绍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明 白科学研究是很严谨的。] (四)、收获 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梳理这节课的知识点及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要抓住空气需要借助容器。 6.师:石头和矿泉水有质量,那空气有质量吗?师:猜一 猜,说出你的理由。 7.师:谁的猜测是正确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空 气是否有质量。(板书课题,在旁边贴一个问号) [设计意图:利用实物,让学生感知物体有质量,引出课题, 激发学生探究空气有质量的欲望。] (二)、感知空气有质量 1.师:现在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空气有没有质量? 师:这里有一些材料,请同学来介绍一下。(介绍材料)学 生介绍,师重点介绍简易平衡尺。 2.师:这个装置叫简易平衡尺。主干是铁架台,上面有一 根木棍,木棍的两端可以挂物体。和跷跷板的原理一样,重 一端向下倾斜,轻的一端向上翘起。在使用前要使平衡尺保 持水平,没有保持平衡,可以使用调节螺帽。 3.师:孩子们,猜一猜这 2 个气球是用来干嘛的?(装空
2、学法: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 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 物,然后小组活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和"亲身体验"相结 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 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 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科学知识: 1.学生能够感知空气是有质量的,但是质量很轻。 2.能用电子秤测出皮球里空气的质量。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比较简易平衡尺的变化,发现空气有质量。 2.通过测量得到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得知空气质量很 轻。 科学态度: 1.学生能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对空气是否有质量产生探究 兴趣。 2.敢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3.能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工合作、彼此分享交流、 接纳别人的意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通过阅读伽利略的相关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做出的贡 献。
(1) 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 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 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 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3) 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 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
(4) 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 更好的去体验。
气) 4.师:你们怎样把空气装进去?(将气球充大) 5.师:我们要用打气筒给气球充大自然中的空气,不要用嘴 吹。而且不要把气充得太足,以免气球爆炸。我们做实验, 一定要注意安全。 6.师:你们是想 2 个都装,还是只装一个,为什么? 第一种:只装一个,装了空气的气球比没有装空气的气球重 7.师:怎样来验证装了空气的气球比没有装空气的气球重, 你们有好方法吗?(学生思考) 8.师:现在我们将这两个气球挂在平衡尺的两端。再仔细 观察老师带来的 2 个气球,它们有什么特点? 9.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相同型号的气球? 10.师:所以我们要挑选型号相同的气球。但是型号相同的 气球质量也可能有差别,我们可以先将 2 个没有装空气的气 球,挂在平衡尺的两端,进行调整,使平衡尺保持水平。然 后再给其中一个气球充气。这个气球充了气后,我们又做什 么? (挂在原来的位置,观察现象) 11.师:我们来回忆一下,用这些器材探究空气有没有质量。 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生复述) 12.师:现在我们就根据大家讨论的方案,动手实验。(演 示实验) (师逐步引出完整的方案,然后让学生复述就行,注意事项 要简明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