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教学改革研究
丰 富 的成 果 。
一
二、 人才市场对高职 专科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导 向研究
3 需 求 结构 分 析 .
有关数据统计表 明, 具有初级职称 的人 数比中高级职称及其 他高证 书
受会计教材的影响 , 会计课 堂教学在 内容的组 织上一般 也是 以会计 法规 、 的 人 数 多 。 目前 在 人 才 市 场 上 。 会 计 人 才 已 相 对 饱 和 , 至 过 剩 , 高 初级 甚 中 会计理论的讲授为主, 以实务操作为辅 , 结合 案例讲 解较少 ; 或者 集中进行 级会计人员一直是企业人 力资源竞争 的对象 , 目前每 年的供需 比来 看, 就 会计理论的讲解 , 等理论讲 完后再集 中进行会计 的实 践教学 , 人为地 割裂 中级会计人才需求的缺 口很大 , 高级会计 人才如 注册会计 师 、 注册 税务 师 了会计理论 与实践 的统一 性。特 别是 由于我 国近 几年来 会计新 业务不 断 等紧缺就 更严重 了。另外 , 在企事业单位 中( 尤其是中小企业 ) 从事基层会 涌现 , 会计制度、 会计准则也发生 了较大的改变 , 然而所使 用的教材却 不能 计工作的人 员基本素质普遍不 高, 专科 以下的从业 人员 比例 接近 半数 , 他 及时更新 , 教学内容严重滞后 , 学校教学与会计 工作 岗位实务严重脱节。 们的知识难以迅速更新 , 不能 适应新 的经 济形式 对会计 工作提 出的要 求, 诸如会计电算化 、 基本 的会计 系统维 护等。 因此 , 在需要补 充高端 会计 专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
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会计专业是中国高职教育最具普遍性的专业,在校生人数庞大,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剧增。
如何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开展积极有效的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上各高职院校要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进行课程体系重建,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是创新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有着自身独特的培养目标。
准确定位好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高职会计专业进行特色化建设的基础和依据。
过去各校会计人才培养都围绕着面向市场需求、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大目标进行。
这样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严重忽视了高职教育的职业针对性和就业的适应性。
现在如湖南、广东、江西等大多数省份在每个地级市都有设置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和一所高职院校,目的就是希望高等教育能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高职教育又是以培养基层一线各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紧密与当地的工业园区、科技园区、高新区等产业背景和职业岗位背景相联系,并根据学校所在的区位优势、地缘优势、行业优势、资源优势、以及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将培养以服务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服务升级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为目标。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创新的切入点会计人才的培养只有以“工学结合、校企业合作”作为切入点,才能引导整个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课室与实训场地一体化、课堂教学与科研工作站一体化、工作与学习一体化。
首先,广泛深入区域内的企业调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才能有效推动会计人才的“订单式”培养。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印象中会计人才的“订单式”培养是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本专业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它不像理工科专业一样一个企业可以一次性吸收大量订单班人才。
但是会计专业只要与当地的工业园区、科技园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相结合不难发现,在同一个园区内行业性质相同的企业大量存在,学校可根据这些企业的要求为几个企业组建一个性质相同的会计订单班。
高职院校会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会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一、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1.知识够用。
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精选一些有用的、必需的、并有助于素质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的知识来讲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基础理论知识。
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学好专业课打好基础,这方面的知识包括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计算机应用基础、财经应用文写作、财经专业英语等。
(2)专业基础知识。
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培养职业基本素质,为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打好基础。
这方面的知识有:基础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
(3)专业知识。
是培养学生职业基本技能的关键,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它在整个知识与素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这方面知识有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财政与金融等。
2.技能过硬。
技能教育是高职教育的特点,是检验高职教育质量和成果的中心环节,也是区别于传统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会计教育来说,技能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保证,因为会计实务能力就是体现在会计实务的一系列操作技能上。
会计人才的培养就必须以提高实际动手操作技能作为重点。
会计人员职业技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
(2)财务核算技能。
(3)成本管理核算技能。
(4)财务管理和分析技能。
(5)纳税申报和审计技能。
3.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从课堂理论到技能实习,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个过程的反复运用,使学生的理论思维升华,培养社会需要所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具有多种知识的综合与融合能力。
4.获取职业资格。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面向企事业单位第一线的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会计人才。
而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技术资格等职业资格证书是检验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标准,与岗位或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相适应。
根据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资格证书,使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缩短适应期,大大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刍议
多年来 , 高职课程一直 沿用 大学课程体 系 , 在知识 编排上 学科 逻辑结构严 密, 系统完整 , 门课程 自成体系 , 每 这种课程对 培养学科 型人才是适用 的, 而对于培养满足某一财经职业岗位 需要 的高级应用 型人才则不适用 。另外 , 传统 的课程设置过分
人单位招不 到合适 的会计人员 , 用人单位抱怨毕业生动手能力 差, 必须要经过 一段时 间的历 炼才能达 到工作要 求 , 另一方面 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
2会 计 职 业道 德 教 育 重视 不足 .
于培养学生 的全 面素质与综合 职业 能力 , 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与
创业 。
二 、 养 目标 的 定 位 培
掌握 比较扎 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 取得 会计从业资格证 书、 助理 会计师职业资格证书 , 具有较强 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 的
职业扩展能力 , 并具 备良好 的职业道德 。另外在侧重就业 目标 的同时 , 还要注重学 生会计能力 目标 的培养 。会计能力 目标是
指 毕 业 生 从 事 会 计 工 作 应 具 有 的基 础 能力 ( 共 能力 或通 用 能 公
.
高职 院校会计专业人 才培养 目标必须充分 体现该专业 的
职业指 向,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目标首先是就业 目标。就业 目标
主要 是 就 业 方 向 、 就业 范 围 以及 就 业 岗位 或 就 业 岗 位 群 的基 本
定位 。 就业 目标要 和社会需要相一致 , 要反映社会对会计人才 、 规格与类型的要求 。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应该 是 中小型企 、 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岗位 。为达到就业 目标 , 要培 养学生具 有较强 的会计工作 基本技能 , 能实现 “ 零距离上 岗” ,
高职院校会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法 规 与职 业 道 德 、计 算机 应 用 基础 、 财 经 应用 文 写 作 、财 经专 业 英语 等 。
计 技 术 资格 等 职业 资 格证 书是 检验 知
定位 ,研究会计职业教育模式 ,改革 算 化 操 作技 能 。 ( )财 务 核 算 技 培 养 的针 对 性 和适 应 性 ,提升 就 业 质 2
传统 会 计 教育 ,培养 出适 应社 会 主 义 能 。 ( 3)成本 管 理 核算 技 能 。 ( 4)
量。
市 场经 济 发 展需 要 的 合格 会 计人 才 ,
、
基 本 要 求
起 来 ,这 个 过 程 的反 复运 用 ,使学 生 种类 的会计 专 业 教 育体 系 ,构建 针 对
1 识 够 用 。 本 着 “ 需 、够 的理 论 思维 升华 ,培 养社 会 需要 所 要 社会 职 业 岗位 群 的会 计 专 业 岗位 模 块 . 知 必 川 ” 的原 则 ,精选 一 些有 用 的 、必 需 求 的 创 新 型 人 才 ;培 养 学 生 创 新 思 群体 , 以满 足 市 场 的需 要 。针 对 现 有 的 、并有 助 于 素质 能 力 和创 新能 力 形 维 ,使学生具有 多种知识 的综合与融 会 计 职 业 岗位 群 的需 求 ,应设 置 前 后 成 的知识 来 讲授 ,达 到事 半 功倍 的效 合 能 力 。 果 。 ( )基 础 理 论 知 识 。 这方 面 的 1 关 联 、循序 渐 进 、理论 与 实践 并 行 的
有 助 于学 生培 养 职业 基 本素 质 ,为进 岗位 群 的 能力 要 求 ,选 择 与之 相适 应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效果探析
指 在 一 定 教 育 思 想 和 教 育 观 念 的指 导下 .为 实现 培养 目标 而采 取 的培 养 过 程 的构 造 样 式 和运 行 方 式 。
时 也 制 约 教 学 方 法 和教 学 手 段 的选
用。 人 才 培养模 式并 非 固定不 变 , 随着 经济 社 会的 发展 、 就 业环境 的 变化 , 人 才 培养 模式 也要进 行相 应 的调 整 。高
一
缩减 理论 课 时 。 增加 实 践课 时 , 授课 教
师设 计 实训 项 目,设 置工 作情 境 和任 务, 要 求学 生按 照 审核 原始 凭证 、 填制 记账 凭证 、 登记 账簿 、 编制 会计 报 告 的
会 计 核算 的典 型 差异 讲 解 不 透 , 学 生
难 以通 过 该 会 计 比较 的课 程 来解 决该 问题 . 但 会
面 临 一个 两 难 的局 面 : 授 课 教 师 若 为 专职教师 , 实践经验 缺乏 , 对 多行 业
诚 帮 助 和 指 导 ,使 得 顶 岗 实 习 变 成
一
种形式 。
3 . 缺乏有效反馈信息 . 顶 岗 实 习
收 效 不 大 。在 顶 岗实 习过 程 中 , 学 校
业 规模 小 、 会计 人员 数量 少 , 但 对会 计 人 员 的要求 是上 手快 、 知识技 能 全面 , 具备 较强 的实 际 岗位 操作 能 力 。这 要
求高 职 院校在 传统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基 础上 。进一 步探 索符 合 当今社 会需 求 的“ 工学 结 合 ” 的人 才 培养 模 式 。 培 养 出符 合用人 单位 需要 的具 备较 强实 践
1 1 8《 中文核心期刊要 目总览》 会计类核心 期刊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
传 统 会 计 专业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缺 陷
传 统高职会计专业一般 实行5 1 + 模式 ,即在 学校学习五个学 期, 第六学期去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半 年。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 比较容 易操作 , 但也存在缺陷。 ( ) 一 不利 于学生 学习兴趣 的提 高 兴趣 是最好 的老师 , 而兴
黼
图 1 “ 轨 制 中 期 实 习 、 向培 养 ” 才 培 养模 式 双 定 人
多都找非财会的工作 , 专业对 口就业率低。
( ) 三 企业与 学校达不到双赢 实习企业培养学生 , 都希望学生
能在企业实习服务3 个 月 , 到4 为企业完成一 些工作 , 带来一定的经
( ) 双轨 制 中期 实习, 向培 养” 式的 实施现状 具体安 一 “ 定 模 排 : 1三学期的校内学习 : () 第一 、 二学期侧重专业基础知识 和基础 能力培养 , 第三学期侧重专业 核心能力及职业素质培养 。2 根据 () 会计师事务所和税 务师事务所上半年业务 多,需要大量 实习生 的 特点 , 选择第 四学期安排专业 学生去事务所中期实 习。 因学生数量 较多 , 为保证实习效果 , 四期把学生分成两部分 , 第 一部分学生第
行顶 岗实习 , 这是学生 唯一 的企业实践教学环节。 最后一学期学生
广 东农工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经 系会计信息化专业作为广东 省高职教育示范性专业 ,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 , 提出会计 专业 的“ 双 轨 制中期实习 , 向培养 ” 定 的人才培养模式 。 双轨制中期实习 , “ 定 向培养 ” 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体实施情况 如图1 所示 :
研究与创新 lT D N N A I U YA D I OV TON S N
人工智能时代下高职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考
人工智能时代下高职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考摘要:财会领域近年来逐渐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使得财务管理理念在其实际应用过程中已由理念变革转变为模式创新。
人工智能逐渐取代原有简单且重复的交易业务模式,因此,在高职财会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当由传统基础核算转变为复合型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职;财会;人才培养前言: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力发展科技兴国战略,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培养财会人才,调整现有经济结构条件下,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效果以良好的专业技能拓宽财会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高职财会人才培养目标。
1人工智能时代对传统财会领域的挑战我国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下人工智能化已成为产业升级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
国务院在2017年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认证时明确指出,当前会计行业发展较为滞后。
而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完善,应用智能化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
在会计领域应用信息化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保证工作效率,还能够解放会计人员,改变原有繁重的手工簿记事等方式,以人工智能操作提高财务工作的便捷性[1]。
而会计行业应用人工智能在其具有较大便利性也迎来较为严格的挑战。
当前,财会就业形势在整各领域发展中不容乐观,而传统会计行业受财会机器人的影响陷入焦灼氛围,“账房先生”的传统模式在便捷人工智能的便捷性体现下已走入“暮年”。
传统会计人员的手工确认计量及记录等刻板核算方式,因财会机器人的出现已逐渐淘汰,成本核算作为会计处理的典型方式,其中折旧计提或纳税申报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下完全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
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发展中的两大分支,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通过智能机器人快速完成基本财会工作,大幅减少的财务会计人才需求。
在未来会计领域中管理会计已成为发展热点,而高职院校在财会人才培养模式上对于管理型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转变。
2人工智能时代下高职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式2.1重视职业道德提高人文素养国与国之间的对抗随着近60年的发展直接体现为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为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国际在抢占人工智能制高点上手段频出。
数字经济时代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应将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确保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
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 际需求和兴趣爱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 数字经济时代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 校企合作模式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背景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传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这一变革,高职院校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意义
探究数字经济时代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满足社会对新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推动会计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尽管许多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数字经济时代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但是在课程设置方面仍然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 的问题。这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缺乏实践操作能力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过于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 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在就业后难以快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
核心课程介绍
会计学基础
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帮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 的生成、核算、报告等 基本流程。
统计学
介绍统计学的理论和方 法,帮助学生掌握统计 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为后续大数据分析课 程打下基础。
大数据分析基 础
创新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 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人才
知道需要做什么 , 如何完成工作任 务, 完成任务需要获得 同工科成建制 、 大规模的在企业从事 实践教学 , 会计专业只 能 环境 , 最 在 从课程体 系设计上考虑 。而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 多从会 哪 些 与 工 作 岗位 和 工作 过 程 相 关 的知 识 。 后 , 课 程 设 计 中 技能的载体, 在典型工作情 境中借助载体 计管理 的宏观角度 设计 , 理论与实践脱节 , 使得教学对象 的专 合理选择传授 知识 、 工 边 。 业 技 能 、 业 思 维 得 不 到 有 效 训 练 , 成用 人 单 位 在 会 计 人 才 让 学 生 在 “ 作 中边 做 边 学 , 学 边做 ” 专 造 三、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 的构建 市 场 上 四 处 寻 觅 熟 悉会 计 操 作 实 务 的从 业 人 员 , 大 量 的 会 计 而 ( 工作过程为导向、 一) 企业 业务链为架构体系 的财务会计 专 业 学 生 因不 具 备 实 务操 作 技 能 , 以就 业 的六大会计要 素信息分解到 为主 的技 能型 、 用 型 会 计 人 才 , 为 各 企 事业 单位 培 养 第 一 计教学模式 , 应 是 零散的会计账户信息, 从而针对一个会计账户涉及 的所 线 会 计职 业 岗 位 需 要 的高 技 能会 计 人 才 。企 业 的管 理 与 运 作 单个、 这一教 学思 路, 要求授课对象 具有较强 需要 记 录 、 较 和 分 析 经 营 活 动 信 息 , 计 就 是 以货 币 为 主要 有经济业务归类讲 解。 比 会 而高职学生 由于缺少实践认知, 对企业经营管理 计量单位 ,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 的一项经济管理 工 的理解能力, 这 化 作 。 由于 不 同行 业 、 同 企 业 经 营 管 理业 务各 有 不 同 , 此 一 活 动 不 熟 悉 , 种 由抽 象 到 具 体 、 整 为 零 的 教 学 思 路不 易学 不 因
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模式的创新性转型
一
Hale Waihona Puke 结模式 ,使 学生学到和 职业 有关 的实践 课程 以及 获得 有关 的 工作经 验 。学 生毕业 时 , 就 已做 好进入 劳动 力市 场 的各种准 备 。职 业学校和 企业共 同制 定独立 的方 案 , 并保 证毕业 后有 工作机 会。 发达 国家高职教育多种 学制 并存 的经验为我们在高职教育 方面也提供 了借 鉴。实行 双元 制的德国,每一类职业学校都不 是一种 学制 , 同一专业 的学制有 2年、 3年、 3 年半 的, 教学安排 有全 日制、 半 日制 、 部分 时间制 。英 国、 美 国、 澳大利亚、 加拿大 等 国也是一样 , 往往按 实际情况和 实际需要而 定。灵活 的学制 为他们 的高职教育带来了很大 的活 力, 促进了人才培养, 适应 了 社会发展的需要 。 ‘ 三、 为了适应市场 需求 , 我 国离职 院校需要尽快实现会计人 才培养 目标 的转型 ‘ ( 一) 通 过师 资队伍 的创新 实现会计 专业 培养模式 的转型 教师是人才培养 目标模式 中的重要环节 , 教师是保证高职 教育培养 目标得 以实现的主体 , 为满足培养技能型、 应用 型人才 的需要 , 需要既有专业理论水平也具有专业实践 能力、 既能从事 理论教学也能从 事实 践教 学具 备“ 双师” 素质 的教师 。因此, 高 职院校 目前应该积极 引进具有 “ 双师” 素质 的教师, 同时职业 院 校 的财 务人 员可 以和 教学一线 的会 计教师定期轮 岗, 培养一批 双肩挑 的教 师。另一方面 , 还应 从企业聘请在一线工作 的财务 主管担任兼职教师。 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 提高技能水平 。 教师应 针对 不同地 区中小企业 需求 ,通过课程 设计探索新模式 创新课 本, 对本地的案例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讲解。 ( 二) 通过模拟课堂的设立实现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有效转型 目前在 高职 院校 资源有 限的情 况下 , 创建 实习工厂不是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界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以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1、实施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设置跨学科的课程,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增强综合素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识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2、推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实习、项目合作等方式,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实践教学也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需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3、开展合作教育合作教育是将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合作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资源,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1、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施通识教育、推行实践教学和开展合作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学生不仅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备了广阔的视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些改革措施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推动了学校的课程改革为了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学校需要不断进行课程改革。
通过实施通识教育、推行实践教学和开展合作教育,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从而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加符合社会实际需求。
3、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通过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学校可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这些改革措施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该校,进一步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和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对于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进三出,角色转换的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一、高职教育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某些高职院校难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场环境。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都仅仅以校内仿真实训的方式来实施实践教学环节,而在开发校外实训基地和引进真实的工作任务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困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难以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职场环境。
但是,会计属于管理活动,管理需要实践,企业等用人单位在录用新员工时,都希望并要求求职者在特定的岗位上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有的企业还将是否具备实际工作经历作为是否录用的重要标准。
根据笔者对广东省2009~2011届财会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的结果,财会专业的学生在从业初期都存在一个较长的就业适应期,毕业生普遍反映虽然学校提供了高度仿真的校内实训环境,但是这与真实的职场环境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学生踏出校门立即走进职场,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型期较短,学生难以迅速将财会信息与真实的经营环境联系在一起,难以适应高强度、高精度的从业要求。
2.财会类专业工学结合难以开展,大规模的中期实训更难以落实。
公司的财会信息属于商业秘密,大部分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都不愿意接收实习实训学生,因此,与理工类专业相比,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的工学结合工作难以开展,在开发能满足较大规模中期实训的校外实训基地工作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此外,即使有部分公司愿意接收中期实训的学生,实习的企业单位所需人数规模太小,无法提供大量的实训岗位,而且实习的具体工作内容单一,顶岗实习的专业岗位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不对口,使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无法完成实训计划的内容,实训过程难以控制,实训效果难以保证。
二、“四进三出,角色转换”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目前,会计与审计专业在认真总结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整合与挖掘各项校内校外资源,探索出一种能够体现校企深度融合、能实现学生到员工角色循序转换的人才培养模式———“四进三出,角色转换”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包头职大学报2009年第1期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潍坊职业学院杨桂洁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各类高素质技能制专门人才,要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E I标。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在构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七,作r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形成了职业特色鲜明、体系独立完整.学,扛主体地位突出的“四环节阶梯式”人/I’培养模式。
一、“四环节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背景近年来.会计职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手段由手-T:操作逐步转向会汁电算化,会计管理由简单的手I:报表信息管理转向ER P管理系统,会计职业岗位由食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岗位扩大为中介机构审汁鉴证,会计咨询、纳税申报等岗位。
,职业环境的变化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产生了许多矛盾:1.实训项目单一,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全面技能的要求多数高职院校实训项目单一。
只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企业会计核箅流程,没有对学牛应掌握的职业技能进行全面实训,如不重视出纳、审计和纳税申报等岗位的职业技能实训;缺乏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等。
2.实训设施简陋,小能满足高质馈技能培训的要求多数高职院校实训室设施较为简单,『_般仪配胃一些手【模拟的实训资料,缺乏现代化的实训设备.仿真职业环境布置欠佳,难以营造职业氛囤。
3.实训教学的随意性和主观性,4i能满足技能堵养规范标准的要求多数高职院校对实训内容与过程的安排随意性大,不能使学生得到应有的技能训练.也模糊了学生对会计职业岗位的认识。
对实训结果的考核没有规范标准的设计.一般采用教师主观给分的方法.不利于检验实践教学成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4.“理论型”师资队伍不能满足“实践型”教学的要求多数高职院校原有的师资队伍以理论教学为主,大部分教师大学毕业后直接担任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更难以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实现路径
、
传 统 高 职 会 计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缺 陷
尽管 多 年 来 高职 会 计 专 业人 才培 养 一 直 强 调理 论 联 系实际, 强 调能 力 培 养 , 但 由于 受 传 统 办 学模 式 的影 响较 深 , 跟 着 感 觉走 的现 象较 为 严 重 , 有 沿袭 普 通 高 等 教育 的 模 式 或 完 全按 照 岗位 技 能 的要 求 定 位 的倾 向 ,进 而存 在 理 论 教 学 与实 践 教 学 脱节 、专 业 教育 与 职业 资 格教 育 脱 节 、 缺 乏 实践 基 地 、 教学方法与手段急待更新 、 对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 培养 不 足 、对学 生 合 作 意识 和合 作 能 力及 价 值 观 的培 养不 足 等诸 多 问题 。正 如一 些 人所 形 容 的那样 , 这
模 式只有摆 脱传统教 学模式 的束缚 , 彰 显个性 , 对人 才培 养模式进行 重构 , 才能 实现传 统教 学模 式的飞跃 和创新 。
关 键 词 :高 职 会 计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实现 路 径
当前 严峻 的招生 与就业 形势对 高职 会计 专业人 才培 养 模 式 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不 仅 要 求 会 计 专 业在 重 视理 论 教学 、 调整核心课程体系 、 改革教学方法 的同时 , 更 要 重 视 学生 创 新 能 力 和实 践 能 力 的培 养 ,要 求会 计 专 业在 实 践 中培养 和 锻 炼 学生 独 立 观察 和思 考 问题 的 能力 .以及 发 现 问题 、 解决 问题 的 能 力 。但 多 年 来 , 由 于会 计 专业 传 统 教 学存 在 惯性 作用 , 普遍采用5 + 1 的教 学 模 式 , 难 以达 到 预期 的 效 果 。 因此 , 如何 针 对 存 在 的 问题 , 创 新 高职 会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2012.No22132摘 要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会计人才 培养模式0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企业环境和会计专业快速变化, 新的会计制度日趋完善,会计的服务范围更加广泛和专业, 业务创新层出不穷,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素质越来越全面。
如何培养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已经成为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为切入口,围绕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目标定位、教学体系、管理制度等方面、探讨如何创新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具有竞争力和优势,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真正适合社会的需求。
1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方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受到长期以来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在会计人才培养上主要存在于学生理论与实践差距大,教学状况与行业发展要求脱节等方面的问题。
1.1 以应试教育为主,理论脱离实际情况严重据统计,全国1100多所高职院校中,90%以上的院校开设有会计专业,但是对学生的培养质量却差强人意。
毕业前学生能够通过资格考试的比例并不高,即便拿到资格证书的佼佼者,对知识的掌握也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知识结构单一,很难达到优秀会计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
目前,社会对高职院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刘 蓉1 罗 宇2(1、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01120;2、重庆邮电大学 400065)校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普遍反映是:综合素质低,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无法胜任工作。
1.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合理,教学方式单一现在的许多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方向的学生的教学还是多采用课堂讲授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习惯于记笔记,缺乏主动思考与探索问题的能力,忽视了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
1 准 确定位培 养 目标是创新 的基础
高等职业教 育作为 高等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应 当有着 自身独特 的培养 目 标。 准确定位好人才培养 的目标是高职会计专业进行特色化 建设 的基 础和依据 。过去各校会计人才培养都 围绕着面 向市场需 求、 服务社会 、 服务行业 的大 目标进行 。这样 的会计人才培养 目标严重 忽 视 了高 职教育 的职业针对性和就业 的适应性 。 现在如湖南、 广东 、 江西 等大多数省份在 每个 地级市都有设 置一所普通本科 院校和一所 高职 院校 。 目的就是希望 高等教育能服务于 当地经济 的发展 高职教育又 是以培养 基层一线各类 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 目标 。因此 . 高 职院校会 计 专业人才的培养应 紧密与 当地 的工业 园区 、 科技 园区 、 高新 区等 产 专 业 的执 业 资 格 证 业 背景和职业 岗位背 景相 联系 , 并根据 学校所在 的区位 优势 、 地缘 优 4 .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 创新 的关键 势、 行业优势 、 资源优 势 、 以及经 济发 展的趋势进行 深入 的调查研 究。 专业竞争 的核心力是专业教师 教师是办学思想的实践 者也是专 将 培养 以服务 于区域经济结构调 整和产业服务 升级的高素质会计 人 业特色 的传承者和缔造者 。 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师德高 才为 目标 尚、 业务精通 、 爱岗敬业 . 具有较 高实践教学能力 、 社会服务能力 、 持续 2 .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是创新的切入点 创新能力 的师资队伍 。“ 双师” 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 的特色 . 也是每所高 会 计人才的培养 只有 以“ 工学结合 、 校企业合作 ” 作为切人 点 。 才 职院校期望达到 的目标 但 是众多 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很少 比例经过 能 引 导 整 个 会 计 专业 课 程 体 系 的重 构 、教 学 方 法 和 教 学 内 容 的 改 革 . 了长时间在企业中工作的磨砺 。这使得有效的会计方法 、 先进 的会计工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 教学一体化 、 课 室与实训场 地一体化 、 课 堂教学 作经验、 灵活 的会计管理技巧很难系统地走上课堂。 一方面要增加专业 与科研 工作站一体化 、 工作 与学 习一体化 教师 的实际工作经历 . 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 . 强化职业技 能 . 首先 , 广泛深 入区域 内的企业调研 .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 才能有效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另一方面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校外兼职教师作为 推动会 计人才的“ 订单式 ” 培养 在大多数高职 院校 的印象 中会计人才 师资队伍的补充 。从教育部对高职 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 的“ 订单式” 培养是几乎 是不可能 的 . 由于本专业 的职 业特性 决定了它 来看 .校外兼职教师 占全部校内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 师的合计数 比重 不像理工科专业一样一个企业 可以一次性 吸收大量订单班人才 但是 达到 2 0 % 时. 则对应的评估项 目等级标 准为“ 优秀” . 但这个 比例对 以培 会计专业只要与当地的工业 园区 、 科技 园区、 高新 区、 经济开发区相结 育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而言这个 比重实在太低 了.个人认 合不难发现 , 在 同一个园 区内行 业性质相 同的企 业大量存在 . 学校可 为应 当在 4 0 %为好 。 像这样经验丰富 , 技术精湛的兼职老师与校 内的专 根据这些企业的要求为几个企业组建一个性质相 同的会计订单班 这 职教师同等重要 , 甚至更重要。 此外 , 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 团队应集 “ 职 职业知识传授师、 职业技能训练师” 三项功能于一体 , 校 样学校会计专业 的方 向设置也不 再围绕着广 泛的社会需求设 置成注 业素质培养师 、 册会计师 、 电算会计 、 税务会计 、 财务管理等 方向 . 而是 配合 区域企业 内专职教师承担职业 知识传授师和职业素质培养师的角色 。 校外兼职 所处的主流行业 、 性质需要设置成工业会计订单 班、 涉外会计订单班 、 教师承担职业技能训练师 的角色 学校要激励教师关注专业 、 不断开展 专业研究、 教学研究与改革 , 努力提高师资队伍 的水平 。 物流会计订单班等具备行业 特色方 向的订单班 其次 , 根据企 业签订 的特 色方向订单班 . 开展专业方 向课程体系 5 . 实 施 会 计 人格 教 育是 创 新 的质 量 保 障 的构建 , 围绕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进行专业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肩负着为生产 、 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 高技 能人才的使 再次 , 以签订订单班的企业 为依托 , 选 择在行业中规模较大 、 机构 命 . 也更加注重诚 信品质 、 敬业精 神和责任意识 等职业道德 水准的要 健全 、 制度完善 、 技术先进 的典型企业建 立学校 的会计 专业 科研工作 求。如果说 培养 出来 的学生有高技能高技术而没有 良好 的职业品质 , 站。 让工作站成为老师提高实践技能的平台 . 更是 老师们进行科研 、 并 那么这样 的“ 产 品” 只能算个危险 品 会计人才培养 的过程 中技术技能 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企业产品的研创 中心, 的教育是重 点 , 会计专业人格教育是核心 。 只有把心理素质教育 、 人文 素质教育 、 职业道德 教育有机结合 贯穿于人才培 养的全过程 . 才能培 3 . 重构 、 优化课证融合的课程体 系是核心 诚 信品质、 团队精神 、 敬业精神 和职业责任的会计 会计人才的培养要立足于用人单位的需 求 .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 养出 良好职 业素养 、 坚持诚信育人 . 把诚信作为健全会计人格 的灵魂 。 传 统的会计 人 开发课程 , 根据职业 岗位 的要求 , 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 , 重构 以工作 人才 会计 职业 道德》 课 程和相关讲座 , 这 只是一 岗位为基础 . 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创新人才培养 的 格教育只是在教学中增加《 起不了实质性的效果。因为会计人格 ( 下转第 3 8 8页 ) 专业课程体系 . 实现课证融合 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 的课程体 系应 当 种手段和形式 ,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摘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现状的概述和问题分析,提出了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结合成功案例,探讨了可能的发展方向。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完善中,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建议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会计人才。
展望未来,希望高职院校能与企业合作,借助先进技术,不断改进培养模式,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问题解决,发展趋势,成功案例,建议,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探讨,离不开对其研究背景的深入了解。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会计职业的不断壮大,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适应实际职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如何更好地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会计人才成为了当前重要的课题。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这一需求。
研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关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总结成功案例,对于完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会计专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问题,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案,促进会计专业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1.2 研究意义会计专业是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之一,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完善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针对当前会计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高职院校应当不断调整和改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研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挑战,为未来提供改进和发展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教育 的双重性 ,高等教育是从教育体 系中的层 次而言 的 ,职业教育是从教育体 系中的类 型而言 的 ,它 主 要 是 表 明属 于 哪 一 层 次 的教 育 和 培养 哪 类 型 的人 才 ,并 不 能 简 单 地 以此 来 定 位 所 培养 人才 的级别等次 ,而且高级会计人才 ,是从会计 专 业 技 术 人 才 的结 构 体 系 而 言 的 ,一 般 是 指 专 业 知 识 深 厚 、实 践 经 验 丰 富 ,且 具 有 高 级 会 计 专 业 技术资格 的会计从业人员。 ( )课 程 设 置 的特 色不 明 显 ,知 能 结 构 不 二
一
尽 合理
高 等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作 为 我 国高 等 教 育 发 展 中的 一 个 类 型 ,肩 负 着 培 养 面 向生 产 、建 设 、服 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 的高技能人才 的使命 。随着 近年来的蓬勃发展 ,已形成 了高等职业教育体 系 基 本 框 架 ,而 把 发 展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的丁 作 重 点 转 移 到 内涵 建 设 上 来 ,创 新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的人 才培 养 模 式 ,是 当前 及 今 后 一个 时 期 高 职 院校 建 设 和 发 展 的 重 要 内容 。根 据 高 职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目标 要 求 ,构 建 会 计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是 高 职 院 校 会 汁专 业 建设 和改 革 的重要 课 题 。 高职 院 校会 计人 才 培养 模式 的 主要缺 陷 ( ) 养 目标 定位 不 够清 晰和 准确 一 培 目前 ,高 职 院 校 会 计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目标 的 定 位不 够 清 晰 和 准 确 ,如 “ 养 掌 握 本 专 业 必 需 培 理论 ,又 有 较 强操 作 能 力 ,能 够 运 用 所 学 的会 计 理论 和 技 能 解决 会 计 和 财 务 管 理 等 实 际 问 题 的高 等应用性 会计 人才” 、 “ 培养德 、智 、体全面发 展 ,具有创新 意识 的高级会计 专门人才” 、 “ 培 养 具 有 坚 实 的理 论 基 础 和熟 练 的 实 务 操 作 能 力 的 高级 会 计 人 才 ”等 ,尽 管各 高 职 院 校 对 会 计 人 才 培 养 目标 的表 述 不 尽 相 同 ,但 实 质 上 都 是从 理论 知 识 、操 作 技 能 、人 才 规格 三个 方 面来 定 位 的 。 以上 所 述 的人 才 培 养 目标 定 位 至 少 还存 在 两 点 不 足 :一 是 人 才 的就 业 面 向 和 岗位 群 不 清 晰 ,即所 培 养 的会 计 专 业 人 才 的 主要 就 业 去 向 在 哪里 ,可 就 业 的 岗位 有 哪 些 ;二 是 人 才 规 格 定 位 不 准确 , “ 等会计人才 ” 、 “ 高 高级 会 计 人 才 ”所 突 出 的 都是一个 “ ” ,而高 职教育兼有 高等教育 和职 高
N
。 ……
创
聩
念钎 霜曙 镶
悄 和 平
3 11 20 7)
( 华职业技 术学院 经管学 院 ,浙江 金华 金
பைடு நூலகம்
文摘 编 号: 0- 1X( 0)1 04 一 A 1 5 9 3 2 81- 10 C 0 0
摘要: 高等职业教 育以培 养高素质的技 能型人 才为 目 标 ,创新人才培养模 式是 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 的重要 内容。准确定位人才培养 目 、构建 “ 标 二三三”人 才 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建立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教 育 相结合的理论课程体 系、单项技能与综合技 能相结合 的 实训课程体 系和校 企共 同合作参与的顸 岗实习评价 体 系是培养会计人才新模 式。 关键词: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思路 ; 途径
一
、
目前 高 职 院 校 会 计 人 才 培 养 的 课 程 设 置 , 还没有真正形成体现高职特色 的课程结构及教学 内容 体 系 ,一 定 程 度 上 偏 离 专 业 知 识 必 需 、操 作 技 能 较 强 的 应 用 型 人 才 的培 养 目标 ,主 要 表 现 为 “ 四多 四少” :一是一般经济理论课程偏多 ,训 练操作技能的实验 、实训及培养应用能力 的课程 偏 少 ;二 是 沿 用 会 计 专 业 传 统 模 式 的课 程 偏 多 , 紧 密 结 合 我 同经 济 改 革 和 发 展 或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特 色 等 新 开 发 的 课 程 偏 少 ;j 是 课 程 教 学 内容 体 系 基 本 上 是普 通 本 科 教 育 的 “ 缩 饼 干 ” ,强 调 知 压 识 系统性 和完整性 的偏多 ,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 色 的 理论 适 度 、针 对 性 和 应 用 性 强 的知 识 偏 少 ; 四是课 程设 置 门数 偏 多 ,学 时 过 于 分 散 导 致 专 业 主 干课 程 学 时 偏 少 ,学 生 专 业 知 识 和 技 能 的基 础 不够扎实 。 ( )实践教 学环节薄弱,考评体 系不完善 三 目前 高 职 院校 的会 计 实 践 教 学 形 式 主 要 有 实 验 、实训 、专 业 实 习 、顶 岗实 习及 毕 业 论 文 等 , 近几年 ,高职院校在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方面虽 取 得 了一 些 阶 段 性 的 成 效 ,但 从 总 体 上 看 还 存 在 诸 多 问题 ,如 开设 实 验 、实 训 的课 程 广 度 不 够 , 仅 局 限在 几 门 专业 主 干课 程 上 ;校 内实 训 的 岗位 情景 和职业 氛罔欠 缺 ,仿 真程度高的实训教材建 设 或 实 训软 件 开 发滞 后 ,实 训 的 设 施 和 条 件 不 能 满 足教学需要 ;校企共 同合作参与的深度和成效 尚未 充 分 显 现 ,顶 岗 实 习 的 评 价 方 法 仍 然 没 有摆 脱 传 统 的实 习 考 核方 法 ,仅 以学 生 在 实 习 结 束 时 上交 的总结报告 、考 勤记 录及实习企业 的寥寥几 句评语作为评价 的依据 ,过程管理和考核薄弱 , 考 核 内容 不够 全面 和 细化 ,评 价体 系不 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