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回故乡与童年朋友相聚
《临江仙》原文和翻译译文

《临江仙》原文和翻译译文《《临江仙》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临江仙》原文和翻译译文《临江仙》原文和翻译原文: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译文:梦醒时觉得人去楼空为孤寂困锁,酒醉醒来但见门帘低低下垂。
去年春天离别的愁恨滋生恰巧又在此时。
她想起凋残的百花中独自凝立,霏霏细雨里燕子双双翱飞。
记得与歌女小蘋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
通过琵琶的弹奏诉说出自己的相思。
当初想见时的明月如今犹在,它曾照着象彩云一样的小蘋回归。
2、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王安石原文: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
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②,箕子之说③,徐氏录为得焉。
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
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
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
”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
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
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④。
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
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杀忠臣之罪。
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观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
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
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
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
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何以知其然?吾以情得之。
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
吾闻铉与佑皆李氏臣,而俱称有文学,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
《临江仙》原文及译文

《临江仙》原文及译文《临江仙》原文及译文《临江仙》原文及译文1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
天涯海角信音稀。
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
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释】①直自:自从。
②凤凰城:因汉长安城中有凤凰阙,故汉唐时长安又称凤凰城;或曰,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曾吹箫引凤降于京城,故后称京城为凤凰城。
此处指北宋都城汴京。
③擘钗:钗为古代妇女头饰,常充当定情信物,又或在分离时各执一半,以为将来复合之凭证,谓之擘钗,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④破镜:据孟棨《本事诗o情感》载,南朝陈将亡时,驸马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破一铜镜各执一半,为重聚之凭,后果据此团圆。
擘钗、破镜后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分离。
⑤杜鹃:据《成都志》载,蜀中有望帝,名杜宇,身死之后魂化为鸟,是为杜鹃。
⑥塞雁:雁为候鸟,每年春季由北自南迁徙,古时相传有雁足传书之事。
[1]⑦一十四番:一十四年。
【译文】自从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开。
天涯海角信音稀。
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为什么不看见人归来?今年的春天还听杜鹃啼。
年年看塞雁,一十四年回。
【创作背景】该词大约是在公元1141年(绍兴11年)朱敦儒避乱南方时写的,当时正好凤凰城破,词人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慨,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写下了该词。
【赏析】首句“直自”即“自从”的意思。
凤凰城又称凤城、丹凤城。
杜甫《夜》诗:“步蟾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赵次公《杜诗注》:“秦穆公女弄玉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丹凤城,其后号京都之城曰凤城。
”《三辅黄图载》“汉长安城中有丹凤阙,后因称长安为凤凰城、凤城。
”不管从哪一说,凤凰城是代指京城。
这里是指北宋京城汴京。
金兵攻陷汴京,残酷的侵略战争给北宋朝野上下都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当时,无论官吏、士绅、庶民都纷纷逃难,不知多少家庭被毁灭,亲人失散,骨肉分离,这就为第二句提供了历史背景。
“擘钗破镜分飞”,就是指的夫妻离散。
临江仙-忆旧(张宏范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临江仙·忆旧
元代:张宏范
千古武陵溪上路,桃源流水潺潺。
可怜仙侣剩浓欢。
黄鹂惊梦破,青鸟唤春还。
回首旧游浑不见,苍烟一片荒山。
玉人何处倚栏干。
紫箫明月底,翠袖暮云寒。
标签
婉约、感伤、忆旧
译文
注释
武陵溪:泛指清静幽美,避世隐居之地。
桃源:陶渊明《桃花源记》称晋太元中武陵渔人进入桃花源。
青鸟:《山海经》中西王母所使之青鸟。
后来借指使者。
紫箫:紫色箫。
戴叔伦《相思曲》有“紫箫横笛寂无声”。
赏析
此词抒情气氛极浓。
武陵路上,依然桃源流水。
仙侣去后,留下绵绵相思。
虽然黄鹂惊梦,青鸟唤春,而旧游安在!回首往事,感慨万千。
眼前唯有苍烟一片,荒山横目,玉人何处!结尾两句,情思缠绵,余意无限。
通篇情深意挚,曲折婉转,柔和含蓄,意境幽美。
关于作者
张弘范(1238年—1280年),字仲畴,易州定兴人,元朝初期重要将领,名将张柔第九子,曾参加过襄阳之战,后跟随元帅伯颜南下攻打南宋,是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曾击败南宋将领文天祥与张世杰,官居江东道宣慰使,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
至元十七年(1280年)正月十日病死,时年四十三岁。
元世祖赠予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予谥武烈。
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改谥忠武。
元仁宗延祐五年(1319年),加赠“保大功臣”,加封淮阳王,予谥献武。
相约再聚的诗词

相约再聚的诗词
《临江仙·再聚》
斜阳微照别离情,遥望彼岸渐无言。
昔日欢笑化青烟,泪眼朦胧忆当年。
时光匆匆如流水,岁月催人老容颜。
相约再聚天涯边,共赏明月话团圆。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离别时的感伤和不舍,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和向往。
诗词中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人生短暂,珍惜当下的情感。
最后一句“相约再聚天涯边,共赏明月话团圆”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憧憬,希望能够再次相聚,共同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是一首表达离别情感和相聚期待的佳作。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翻译及赏析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翻译及赏析1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朝代:明代作者:杨慎原文:《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翻译: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现在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
当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
和老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
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滚滚长江,汹涌东逝,不可拒,不可留。
浪花飞溅,千古英雄在个中湮没不闻。
对也罢,错也罢;成也好,败也好,功名,事业,一转眼的工夫就随着江水流逝,烟消云灭,不见踪影。
只有青山仍旧矗立眼前,看着一次又一次的夕阳西下。
在这凝固地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
江渚就是江湾,是风平浪静的休闲之所。
一个“惯”字让人感到些许莫名的孤独与苍凉。
幸亏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酒逢知己,使这份孤独与苍凉有了一份慰藉。
《临江仙》欧阳修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岐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5分)参考答案(1)(3分)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5分)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
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
“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译文】还记得当年刚刚进士登第时,春风得意,自以为前途似锦。
可如今却是官职卑微身老天涯。
多年在人生的岔路口徘徊,一事无成,白白辜负了当年皇上的隆恩和风光荣耀。
听说你要去赴任的阆州和神仙的住处相通,今后再难相见,就算我登上高楼也望不到你的家。
独处孤城寒日无端西斜,离别愁绪难以说尽,只见那经霜的红树连接着远处的红霞。
【注释】临江仙: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名,双调小令,共六十字。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金銮:帝王车马的装饰物。
金属铸成鸾鸟形,口中含铃,因指代帝王车驾。
这里指皇帝的金銮殿。
唱第:科举考试后宣唱及第进士的名次。
上国:指京师。
薄宦:卑微的官职。
有时用为谦辞。
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
阆山:即阆风巅。
山名,在昆仑之巅。
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临江仙原文及翻译(必备5篇)

临江仙原文及翻译(必备5篇)1.临江仙原文及翻译第1篇临江仙·信州作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
松间药臼竹间衣。
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
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翻译被贬来到江城买不起房屋,只能与仅存的几个和尚在野外的寺庙里相依。
在松林捣药竹林中挂放长衣,来到水源穷尽处,坐而远眺白云涌起时。
一只幽栖的鸟儿为什么在我这醉汉耳边苦苦悲啼?月向院西斜移而鸟鸣之声更悲切。
青山虽然无限好,但杜鹃鸟还是说“不如归去”。
注释江城:即信州,因处江边,故称。
残僧:老僧。
幽禽:指杜鹃。
缘底事:为什么。
不如归:杜鹃鸣声悲切,如呼“不如归去”。
鉴赏这首词表现出一种谪居异乡的苦闷和厌弃官场而向往故里的情感。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
”这二句无一字虚下,先交代了全词的政治背景,并为全词定下基调。
“江城”点明信州,“无屋买”是夸大之词,表明信州的偏僻荒凉,这样便自然地引出“残僧野寺”一句。
这里“残僧”画出了僧人的年迈衰老;“野寺”画出了寺庙的荒僻陋小。
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
“松间药臼竹间衣”三句紧承“残僧野寺”一句而来,写其行迹。
词人并没有因与残僧野寺相依而感到凄惨悲伤。
反而,在松荫竹翳的掩映下,一声药臼响,一角衣衫影,就能给心头增加无限的欢愉。
这里“一臼”、“一衣”,由于意象的典型性,取得了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
“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二句化用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句。
虽然只是在文字的排列上略作了调整,但由于将“水穷”“云起”突出到前景位置。
因而其艺术效果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行到水穷处”是顺写,象征意义不大明显,而“水穷行到处”强调了“水穷”,就突出了山穷水尽的意象,使人联想到词人在宦海中的山穷水尽。
同样,“云起坐看时”较之“坐看云起时”也突出了“云起”的意象,使人联想到词人此刻是在冷眼旁观政治上的翻云覆雨。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鉴赏《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鉴赏《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含答案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睛。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3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宋代词人陈与义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
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
B.这首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往昔岁月中沉湎于午桥宴饮,流连于洛城繁华,昼夜游乐,豪情不再。
C.下片中“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表现了词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喟:经历国破家亡的流离之苦,看破尔虞我诈的宦海沉浮……D.“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一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
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34.这首词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33.D34.记叙和议论(抒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分析】3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并非“化为旷达的襟怀”。
故选D。
34.本题考查诗歌表达方式及情感分析。
上片以记叙为主。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白天和朋友们在午桥畅饮,晚上围坐在杏树底下尽情地吹着悠扬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随着流水静悄悄地消失了。
桥上欢歌笑语,桥下一片宁静,以静衬动。
这三句写景叙事,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作者那种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
下片以议论抒情为主。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这两句概括了这段时间里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的情况。
结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是借景抒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j 0、
舒华栋
荣华富贵莫图贪 , 处世唯求心 自安。
纸 醉金 迷无 所 动 , 灯红 酒绿 等 闲看 。 几 多暴 富难 经 久 , 无数 清贫 不再寒 。 世 事纷 纭 皆笑对 , 不争 不 忌乐延年 。
自 勉
花 开 己丑又 春秋 , 白发 盈 头一老 叟 。
程 门立 雪忆儿 时, 诵晨 昏苦 弄 诗。 苦
三 百唐诗 梦 也迷 , 吟暮 诵 日光迟 。 朝
凝 神 提 笔求 新 意 , 字敲 安乐 不疲 。 一
梦 里蒙邀 天姥 去 , 中不舍草 堂 辞。 归
伤 春 对 酒钗 头凤 , 意 临风鹊 踏枝 。 得 何 为 虚名 何 为利 , 求觅 到几 相 知。 惟
人 生 感 师
≥ 。
文 文 丰 年 二 题
自 嘲
自叽 学样老 黄牛 , 何事 拉 犁奋 不休 ? 吟稿 虽 多皆 次 品 , 文章 尚少 欠 丰收 。 清 词 丽句 书 中窃 , 异草 奇花 野 外偷 。 阿 Q精 神 随处 见 , 逍遥 法 内度 春 秋 。
。 _0 _ ?
不 若 五湖 当
童德 昭
酒 , 生难得 糊涂 。 人 可怜 醉 罢亦 长呼 , 气箫 剑பைடு நூலகம்
不怒蓬怀
根在农家长在 山, 学而不易仕尤艰 。 半 生责重 因支 笔 , 品权 轻算 个 官。 七 聊 以诗 书娱 小 我 , 缘翰 墨 晤高 贤。 乐 能知 不足 方知足 , 辱无 惊且 听 天。 宠
军旅 猎猎 马 奔驰 。 过伊 犁 ,
柳林 低 。 大漠 风烟 , 悔 故 园辞。 无 为保 金 瓯长 永 固, 众 志 , 凝 护疆 西。
书香 易醉心 长坦 , 铜臭 难侵 袋 不 空。 难 得 妻 贤儿 亦健 , 平平 淡 淡乐 融 融。
黄佳祖
.
掌唐 诗
苗其华
纾 怀
年 华似 水 去匆 匆 , 半是 追 求半是 蒙。 写 字得 名 曾贴本 , 官乏 味老 雕 虫。 居
心似 故 。
江 墩 子 ・ 运 寄
少 年壮 志逐 云 飞。 金杯 , 斜 晖。 画 举 对 如
江山, 何处 不 芳 菲 ? 投 笔 请 缨 边 塞 外 , 利 挥
剑 , 英姿 。 展
远 望小 楼仍 远望 , 神州 铁 汉爱 神州 。
涂 运桥
讴歌 成 就英 雄业 , 赞美 和谐 孺子 牛 。 日 日笔 耕忙 早 晚, 自强不息且 风 流 。
面 江 月 ・ 警 十 年 有 蹙 从
从警 十年 何 惧?世 间邪 恶须 除。虽然 正
气史 堪 书 , 是 英 雄无 路 。 却
邝生浩
蝠 江 仙 ・ 故 乡 与 童 年 朋 友 褶 聚 回
白首 苍 颜 乡 友 聚 , 杯 漫 忆 春 秋 。髫 畅 年 趣 事 涌 心 头 。 上 山 同 戏 战 ,下 水 共 泅
古 驿长 沙 湘水 西 , 师荟萃令 思齐 。 名 追 鹏老 鹞 常怀远 , 比翼蓝 天不 敢低 。 夜 雪 筹谋 三月 雨, 书声 引领 五 更鸡 。 平 生 自许青 骢马 , 里征途 总奋 蹄 。 万
游。
尘 世人 生犹 若 梦 , 经风 雨 沉浮 。 饱
星 驰物换 总无休 。 难忘 畴 昔苦 , 惜 现 时悠。 珍
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