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研究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意识的调查研究
1 研 究对 象和 方 法
以安 徽 省 不 同 区 域 的. 有 代 表 性 的 。 肥 :_ 具 合 _、 大学 、 国 科 学 技 中 术 大学 、 徽 农 业 大 学 、 安 安徽 理 一 大 学 、 埠 医 学 院 、 南 师 范 学 院 . l : 蚌 淮 共 六 所 大 学 的 18 6 3名 在 校 大 学生 为 主要 研 究 对 象 。 同 时 对 所 调 查 高 校 的体 育 部 负责 人 和部 分 体 育 教 师 及 学 生 进 行 了交 谈 和 询 问 , 解 课 余 了 体 育锻 炼 的 相关 问题 , 对 大学 生 的 体 育 锻 炼 活 动 进 行 r实 地 考 察 。 并 根 据 研 究 内容 的需 要 , 不 同性 别 、 同 年 级 的 在 校 大 学 生 , 行 对 进
三 年 2. 55
3 5 6.
2. 83
3 4 8.
较 愿 意 不 愿 意 无所 谓
2. 49 43 41
2 . 5I 40 . 38 .
2 . 46 44 45 .
2. 33 29 1 . 2
.
2 . 48 39 40
身 体 素 质 的 有 效 途 径 , 大 学 生 养 成 终 生 体 育 习 惯 和 终 身 体 育 意 识 具 不 积 极 的 一 面 ;说 明 绝 大 部分 学 生 都 有 参 与 课余 体 育 锻 炼 的 行 为 倾 对 有 深远 的 意 义 。 课 余 体 育 锻 炼 意 识 是 人 们 对 课 余 体 育 的 认 识 、 体 育 向 。不 同性 别 的学 生 对 体 育锻 炼 的 主观 倾 向存 在 非 常 显 著 差 异 , 然 对 虽 锻 炼 的 态 度 和情 感 以 及 体 育 锻 炼 行 为 的 调 节 。 对 体 育 本 质 、 性 、 是 特 价 都 有 很 高 的参 与体 育 锻 炼 的 主观 倾 向 , 反 映 在 男 生 中 “ 常 愿 意 ” 但 非 比 值 、 用 以 及 体 育 与 人 、 育 与其 他 事 物 之 间 关 系 的 一 种 自觉 反 映 。 作 体 意 例 高 出 女 生 近 1 O个 酉分 点 , 在 “ 意 ” 选 项 中 , 生 高 出 男 生 1 而 愿 的 女 0 识 对物 质 的 反 映 是 能 动 的 . 育 锻 炼 意 识 的 强 弱 对 体 育 锻 炼 行 为 起 着 个 百 分 点 , 他 选 项 中性 别 的 比例 差 距 不 大 ( 2 。结 果 表 明 , 生 参 体 其 表 ) 男 促 进或 阻 碍作 用 与 体 育 锻 炼 的 主规 倾 向强 于 女 生 , 现 出强 烈 的锻 炼 欲 望 。对 不 同年 表 本 文 力 图 能 通 过 具 有 一 定 规 模 的 调 查 , 统 l解 学 生 参 加 课 余 体 级 学 生 的调 查 结 果 显 示 , 系 『 随年 级 的增 加 对 参 与课 余 体 育 锻 炼 的 主 观 倾 育 锻炼 意 识 现状 并 分 析 存 在 的 主 要 问 题 . 进 一 为 步搞 好 高 校 体 育教 学 向逐 渐 降低 ,非 常 愿 意 ” “ 意 ” 一 年 级 学 生 所 占 比例 最 大 . 与 “ 和 愿 的 而 工 作 和课 程 改 革 提供 参 考 。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探讨
(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 重庆 4 05 ) 00 3
【 摘 要】高校体育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最佳时期 , 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 积极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 , 从
体育兴趣 、 育动机 、 体 自主锻 炼能力等方面人手 , 逐步培养大学生 的终身 体育意识 , 为终 身体 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
度 又无 广 度 , 响 学 生 对 理 论 知 识 的理 解 和 掌 握 。 影
1 高校体育教学在培养大学生体育意 识 中的作用
学校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佳场所。终身体
育 的实 施 , 关键 在 于体 育 意 识 的培 养 。而 体 育 意 识
从 学 生 的角度 来说 , 多数 学 生对 于一 周 只有 一 次 大 的体育 课 都愿 意在 室外 活 动 , 松 自己 , 放 不想 在教 室
学 习。
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转变观念 , 重视体育理论知
的培养 , 不开学校体育 教学 , 育意识 的强弱程 离 体 度, 更是直接取 决于学校体育教育 的效果。原 国家 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 司副司长 曲宗湖曾明确指 出 :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 , “ 增加 学生体育 意识 , 培养学生体 育能力 ,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 使
其 明 白这 些不 良的习惯 所带 来 的后果 。教 师要 鼓励
23 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 . 培养学生的 自主 锻炼能力
学 生 的运动 能力 更多 的是 来 自于教 师在 课堂 上
的正确 指导 , 教师 不 能再用 以往 的教 学方 法 , 注重 教 师 的教 , 忽略学 生 的学 , 而 这样 制约 学生 运动 能力 的
化为 目标 , 为个人在不 同时期 、 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这时要 趁热打铁 , 给学生一个类似 的主题 , 同学们 三 四个人 让
一
至背诵。 在这一过 程巾学生完全靠 自己的一套办法 咀嚼 和消化
知识, 到最后吸收。 直 三、 能流 利 的会 话 是 对 学 语 言 的 最 高 要 求 学 生 刚 才 的 背 诵 只 不 过 是 机 械 记 忆 ,不 能 达 到 灵 活 的运 用 。 时 需 要 老 师 对 以 上 内 容 做举 一 反 三 的 讲解 。 这 比如 :x ue e cs
研 教 材 的 基 础 上 ,使 教 学 内 容 和 方 法 服 从 于 目标 ,服 务 于 目 标 、 学 手 段 上 注 重 诱 导 、 发 与 调 节 、 制 , 不 断 改 进 和 革 教 激 控 在
上 沿袭命 令式 、 模仿式 、 检查式 的传统 教学模 式 。 重忽 视对 严 体育 意识 、 兴趣爱 好以及独立 自主锻炼 能力与 习惯 的培 养 , 漠 视 学生 的主体地位 。 热衷于 片面追求竞技 体育成绩 , 或过分强 调“ 达标 ” 的体育项 目检 测 , 略 了大众体 育意识 的培养 , 忽 导致 了本来 是学校教育 中的素质教育手段 的体 育 ,反而成 为应试
奠 基 时期 。 此 . 养 学 生 体 育 能 力 , 实 现 高 校 体 育 的 日标 、 因 培 对
2 . 上海体育学院对上海市 6所大巾专 院校 的体育锻炼进 行
了调 查 , 果 显示 9 %的 学 生 喜 欢 体 育 活 动 , 同 时 又 展至关重要 。体育 能力 不仅 是体育意 识 的外 在表现 , 也是 提高生活质 量的一个 方面 。 现就学 生体育
刚 才 那 么 多 的工 作 仅 仅 是 将 知 识 生 吞 活 剥 进 去 , 下 来 是 接 消 化 的 过 程 , 个 过 程 主 要 山学 生 来 完 成 , 大声 朗 读 所 写 内容 这 即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培养
、
要让学生知道锻炼过程 中应遵循的新陈代谢理论 、运动负
荷 的 价 值 理 论 和 人 体 适 应 环 境 的 动 态 平 衡 理 论 等 , 而揭 示体 从 育 锻 炼 与 增 强体 质 的 内在 联 系 , 导 其 进 行体 育锻 炼 。 指 3 要 让 学 生 知 道 体 育锻 炼 必 须 坚 持 不 懈 、 且 要保 障锻 炼 、 并 时间、 锻炼强度、 锻炼次数。 4 体 育锻炼要具有针对 性。 、 根 据身体状况和锻炼水平 ,合理安排锻炼内容和锻炼 中的 运动 负荷。锻炼 内容还应考虑到生活规律、 气候 、 场地器材等。 5 体 育锻 炼 必 须按 人 体 自然发 展 规 律 和 动 作 技 能 形 成 规 、 律 , 序 渐进 地 进 行 身 体 锻 炼 。 循 6 使学生了解一定的运动保 健常识 , 、 掌握简单 的运动 医学 知 识 , : 防 运 动 损 伤 的 方 法 、 动 损 伤 的 处 理 、 单 的推 拿 如 预 运 简 按 摩等 , 这样不仅 能有效地预 防运 动损伤 , 增强学 生参加体 育 运 动 的 信心 和 勇 气 , 可使 运 动损 伤 者 尽 快 得 到 康复 。 还 三、 提高学生 自我锻炼意识 学生的 自我锻炼是 在脱 离教 师的指导 下 ,根据 自定计 划有 目的地 自主进行身体练 习的过程 , 因此在教学 中注意对 学生如 下 几 个 方 面 的培 养 。 1 通 过 练 习和 组 织 方 法 。 强 运 用 能 力 、 增 体 育教 学 是 一 种 特 殊 的 教学 活动 和 形 式 ,在 组织 教 法 上 尤 为突出。首先教师必须根 据教材内容选择合理方 法和 手段 , 同 时 , 组 织 教 法 上 应 充 分 调 动 和 发 挥 学 生 的 主 体 意 识 。 如 让 学 在 生 自编操 、 准 备 活 动 , 利 用 一 物 多 用 , 出 多 种 锻 炼 身 体 的 带 或 做 方法, 利用班级 、 学院内组织的各类 竞赛 , 让学 生进 行组织裁判 等工作 , 以提 高 学 生 的 运 用 能 力 。让学 生有 选 择 的练 习 , 验 成 体 功 的快 乐 , 而 提 高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和 对 知 识 、 术 、 法 的 掌 从 技 方
浅谈高校如何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摘
要
高校体育是学校 体育 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 , 是培
教 学中 , 安排不 同形式 的教 学 比赛 ; 技术 性较强 的竞技 项 目, 比 用 快、 比远 、 比高 的方法 , 进行个 人与个 人 、 小组与小 组之 间的 比赛
… …
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的关键环节 . .本 将 针对高校培养学 生终身体育的意义, 出高校体育终身盼育=识培养的途径。 提 奄 = 关键词 终 身体育 体育意识培 幕 高 钵盲
炼身体的习惯才能养成 。
和各环节 的改革 , 使之顺利地 与}会体育 和竞丰 体育接轨 , 十 £ 并纳入 终身体育 、 生活体育 的轨道 。 同时 , 还应 突出高校体育的特点 , 柠 大学 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 , 帮助学生选 择一到两项 自己喜爱的体 育项 目。在教学 中教师不必过于拘泥于大纲 内容 , 应针对学生兴趣
与参 与意识 的形成是促 进学生 自主学习 和终 身坚持锻炼 的前提。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 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为宗旨的 今天 , 如何体
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充分发挥学生的丰! } 极性和潜 能 , 高学生终身 提 体育意识 , 是我 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 的必然趋 势。因此 , 激发和保
好 的基础。
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是体育大纲 的教学任务。据有关
社会调查材料说 明: 运动兴趣的培养手 锻蟓 习惯的养成什行是 许多 f j
人坚持终身体育 的第一动因。无论是在校期 问, 还是走上工作 岗位 和踏进社会 , 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的习惯 , 必将终身受益。
坚持终身 的体育锻炼 , 就必须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 岛觉性和积极 性 , 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动力 又来源于学生对钵育 的兴趣和爱好 , 而 因此 , 在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中幕善于 发现 、 培养 和保护学生的兴 趣和爱好 , 使学生形成 自己的优势体育项 目 从培养终 身体育意 识的角度出发 激发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和识嵌 陛, 兴趣 爱好转化
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
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在当前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常见的锻炼方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
首先,在学校的体育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体育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育课程要具备科学合理的设置,不仅要注重知识理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实践操作的培养。
通过各类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可以对不同的项目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体育运动能力。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体育运动活动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安排。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体育竞赛、运动会、运动节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感受运动的乐趣和益处。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社团、俱乐部等组织,提供更多的体育运动项目和训练机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他们的体育运动能力。
第三,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体育设施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运动条件。
体育设施和资源的完善是保证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培养的基础。
学校可以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建立起多功能的运动场地,提供各类体育器材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场所和条件。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社会资源合作,开展一些校外体育运动训练,开展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锻炼机会。
最后,学校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运动的锻炼,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团队协作精神、竞争意识等综合素质,使其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将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在学校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意识
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意识体育锻炼在学生的身心健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电子设备和学业上,忽视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意识。
首先,学校应该着重在体育课程中注入互动和趣味性。
相比传统的体育课,缺乏趣味和创新的内容容易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并对体育锻炼持消极态度。
为此,体育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吸引学生的参与,并激发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运动会、篮球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家长在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意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可以作为学生的榜样,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并鼓励孩子加入体育社团或俱乐部。
此外,家长还可以与学校合作,推动开展亲子体育活动,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可以不仅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还可以加强家庭的凝聚力。
第三,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意识的培养。
政府可以增加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投资,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便捷性。
同时,社会组织可以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益处,并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此外,学校和家长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意识的教育。
通过开设与体育锻炼和健康相关的课程,如健康教育、营养学等,帮助学生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学校和家长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健身活动和健康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总之,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意识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家长、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当共同努力,通过创新的体育课程设计、积极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提升策略研究
56作者简介:仲博文(1994—),男,汉,硕士研究生,体育教育,足球专项。
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提升策略研究仲博文 西安体育学院摘要:在新形势下,国家和政府都将重点放在教育改革上,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高校体育训练的发展,不仅要向学生讲解体育和运动技能,而且要增强学生体育训练的影响力,促进学生的体育理论全面发展。
如何教好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本文汇集了一些研究策略,以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提升策略;分析;探讨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加,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出总体下降的趋势。
而且,我国的体育产业一直是世界的领先者,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发展专业和科学的运动训练,以更好地保持学生的运动爱好非常重要,体育课程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重视体育训练的有效性,以促进我国高校体育训练的科学和专业发展,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训练水平。
二、体育运动训练概述体育教育是学习和训练的特殊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必须在练习中进行锻炼,参加体育和战术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然后达到运动目标并执行运动训练任务。
运动训练中训练的目的最终是通过运动来实现的,尽管体育训练强调教练训练,但它也包括理论训练,理论教育与运动训练共同构成了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只有专注于训练而忽视理论教育,才会影响运动训练的专业方向,学生的教育水平也将影响训练的舒适发展[2]。
因此,有必要在运动训练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理论训练,只有将文化教育和体育教育等同起来,才能促进体育训练的发展。
高校体育教育是一个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特殊教育过程,因此,需要专业的体育教师为学生提供科学和专业指导,以便学生可以学习运动技能,体育锻炼和技术战术练习,以此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以有效地执行体育锻炼任务并实现体育教育的目标,从而刺激体育运动的发展。
新时代山西高校体育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路径探索——以晋中学院为例
新时代山西高校体育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路径探索———以晋中学院为例李金锁1,2,王谊欣2,屈朝辉1,3(1.全州大学,韩国全州55069;2.晋中学院,山西晋中030600;3.太原工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08)摘要:为提高当今大学生身体素质,本文对晋中学院2012年和2016年两次校、省级教学改革成果进行分析,参考晋中学院学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成绩,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情况,分析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提供新时代山西高校在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山西高校;身体素质;有效路径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0)26-0126-0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检验每名学生身体素质的考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作息时间的改变,人们的身体素质也随之发生变化,尤其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多年一直呈下降趋势,如何解决新时代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下降问题是国家、高校、社会、家庭关心的问题,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大学生,是新时代高校体育培养的方向和使命。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90%80%70%60%50%40%30%20%10%0%72%80.45%85.39%86.54%87.40%88.12%58%系列1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58%72%80.45%85.39%86.54%87.40%88.12%图1晋中学院2012-2017级学生在校四年《标准》测试成绩跟踪结果如图1所示,晋中学院《标准》测试成绩2012年及格率仅占58%,2018年的《标准》测试及格率最高占88.12%,而且从2012年开始到2018年《标准》测试及格率呈上升趋势。
但从2015年—2018年区间《标准》测试及格率上升很慢,基本每年上升1%左右。
晋中学院2012—2017级学生在校四年《标准》测试成绩跟踪结果显示,2012—2017级学生《标准》测试及格率呈上升趋势,在2015—2017级学生大二期间上升值达到顶峰,共性是每个年级大一到大二期间《标准》测试成绩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4—2016级学生上升趋势显著,达到10%左右,大二到大三期间《标准》测试成绩呈下降趋势,下降趋势缓慢,只有2012级学生呈上升趋势,大三到大四期间《标准》测试成绩全部呈下降趋势。
加强学生体育锻炼
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在当今社会,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然而,随着学业的繁重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们的体育锻炼时间却越来越少。
为了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各界应积极采取措施。
一、改进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学校应加强体育课程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体育技能。
具体来说,可以增加一些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项目,如攀岩、滑雪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此外,教师也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示范讲解、小组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体育技能。
二、扩大课余体育活动学校应加强对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可以开展各类运动俱乐部或社团,如篮球俱乐部、游泳社团等,供学生选择参加。
此外,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和运动会,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竞争,激发他们的体育热情。
三、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学校和政府应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改善学生的体育锻炼条件。
学校可以增加或改建操场、体育馆等设施,以方便学生进行体育活动。
政府可以加大对学校的资金支持,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设备,确保学生有一个优越的体育锻炼环境。
四、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合作学校应积极与社会资源合作,拓宽学生的体育锻炼渠道。
可以邀请专业教练或运动员到学校进行指导和讲座,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体育知识和经验。
同时,学校也可以与当地的体育机构、俱乐部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更多的运动机会和资源。
五、家庭和学生自身的重视家庭应该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
家长可以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并亲自参与其中,起到榜样效应。
此外,学生自身也应该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将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
总之,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健康、快乐的体育锻炼。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健康、积极向上的新一代。
论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就难 以培 养 以求 知 需 要 为 基 础 的 学 习 1 . “ 病即健康” 2 没 的观 念 世界 卫 生 组 织 提 出 “ 康 ” 概 念 : 康 尊 等 各方 面 的需 要 得 不 到 满 足 , 健 的 健 艮 特 不仅仅是没疾病不虚 弱 , 且还在生理 、 理 、 会处于一种安全 、 而 心 社 安 动 机 。现 行 的 高校 体 育 改 革 彳 大 部分 是 对 教 材 教 法 的 改 革 , 别 是 推 选 体 宁 的状 态 。 校 学 生 身体 发 育 处 于 生 命 的 黄 金 阶 段 , 陈代 谢 旺 盛 , 高 新 免 出 的 体 育 选 项 课 、 修 课 、 育 俱 乐 部 及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实施 娱 乐 教 育 极 疫 力 强 , 般 疾 患 较 少 , 而 错 误 地 使 学 生 产 生 不 进 行 体 育 锻 炼 仍 能 等 , 大 地满 足 了学 生 的 缺 失 性 动机 。 一 因 222 了解 体 育 锻 炼 的 性 质 , .. 以学 生 为 主 体 只 有 让 学 生 确 切 了 解 体 获 得 健 康 的 身 体 的 观念 。 他 并 1 学 校 体 育 制 度 不 健 全 为 了追 求 升 学 率 .很 多学 校 不 仅 轻 视 体 育 锻 炼 的 性 质 , 才 会 按 教 师 设 定 的 教 学 目标 去 学 习 , 及 时 了 解 自 - 3 激 育课 , 在对 待 学生 的 体 育 成 绩 时 不 是 由 教 师 随 便 填 写 , 是 让 学 生 按 己 锻 炼 的 效 果 , 发 锻 炼 兴 趣 。 就 __ 都 自己 的 意 愿 随便 填 写 , 生 不 用 测 试 就 可 获 得 理 想 的 体 育 成 绩 . 乏 223 在 教 学 活 动 中培 养 学 生 对某 一 学 科 的热 爱 , 是 经 过 学 会 而 后 学 缺 这 因 就 有 效 的监 督 制 约 机 制 。 因此 , 论 对 学 生 、 师 或 学 校 的评 估 . 有 任 才 喜 欢 的 . 说 明学 习 动 机 只 能 在教 学 活 动 中培 养 。 此 . 对 教 师 提 无 教 没 出 更 高 的 要 求 。 教 师 本 身 不 仅 要 专 业 过 硬 、 业 、 护 学 生 . 要 摸 索 敬 爱 更 何 激 励 意 义 使 1 未 能 认 真 贯 彻 落 实 国家 的体 育 法 规 和 政 策 为 确 保 学 校 体 育 健 出 针 对不 同学 生 而 采 用 不 同 的科 学 的教 学 方 法 , 学 生 对 训 练 充 满 激 . 4 并 康 的发 展 和 目标 的实 现 , 家 颁 布 了许 多 政 策 和 法 规 , 要 有 :大 学 情 . 能 养 成终 身 锻 炼 的 习 惯 。 国 主 《 生体 育 锻 炼 标 准 》 《 学生 体 育 合 格 标 准 》 《 校 体 育 工 作 条 例 》 《 、大 、学 、全
高校体育教育如何培养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意识
高校体育教育如何培养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意识[摘要]加强体育锻炼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练就健康的体魄,是当代大学生融入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但高校存在不重视体育课程、学生体育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需要改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等,从而促进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意识的养成。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意识[作者简介]赵建明(1957- ),男,陕西西安人,西安财经学院体育教学部,教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教育。
(陕西西安710061)[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2-0107-02最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在选编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时,“要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适应教学对象,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为学生所用”。
做到为学生所用,首先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现今高校体育教育通过多年的不断变革和改善,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逐渐完善,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情仅维持在课堂中。
所以,高校体育教育应以《纲要》为指导,合理规划高校体育课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在保证课业内容有序完成的同时,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提高在校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
一、高校体育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锻炼意识的必要性加强体育锻炼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练就健康的体魄,是当代大学生融入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现今的高校体育课堂大多要求学生良好掌握课内知识,同时在课前要求学生进行跑步热身的练习,但是学生以一种懒散的方式进行。
随着社会对现今高校学生专业性的要求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将学好专业课作为上学的第一要务,而其他课程,尤其是体育课程往往成为最容易被忽略的课程,甚至有的学校为了保证专业课的有效进行而压缩体育课时,学生从思想本身就难以将体育课加以重视,即便是有时间,也更愿意将其贡献给专业课程,很少有人愿意主动锻炼。
黑龙江普通高校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培养的调查研究
1 8 4 ・
科教 文化
黑龙江普通高校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培养的调查研究
马 宝 发 ’ 武 彦 羽
( 1 、 黑河学院体育 系, 黑龙江 黑河 1 6 4 3 0 0 2 、 黑龙江工程学院体 育部 ,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0 )
摘 要: 终身体 育是按照 自己意愿 , 进行体 育锻炼 , 并贯彻一 生的参与体 育学习、 锻 炼活动 的过程 。高校体 育作 为学校体 育教 育的最 后 一个 阶段 , 对学生终 身体育锻 炼意识 的形成具有重要 的作 用。本文对哈 尔滨工业大学、 鸡西大学、 牡丹江 医学院等几所高校 的学生终 身 体 育煅烧意识培养情况进行 问卷调查 ,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 提 出了几点建议。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提升 高校体育教 学质量 , 促进 大 学生终 身体 育锻炼意识的提 高提供几点借鉴。 关键词 : 终身体 育; 高校 ; 大学生 ; 体育锻 炼意识
1 研 究对象与方法 1 . 1 研究对象。哈尔滨工业大学 、 鸡西大学、 牡丹江医学院、 黑河学院 1 0 — 1 1 级部分学生。 1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发出问卷 2 0 0 份, 收回 1 8 3 份, 回收率 表 1大 学 生 体 育 锻炼 的项 目 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及走访问淡。
地 了解体 观看体育比赛 , 既充实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又学习了新的技术动作 , 育运动, 是促使 ^ 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关键。如表 1 所示, 经调查发现大部 书籍 、 掌握 的运动技能越多越容易形成体育锻炼 习惯。 分学生对体育运动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其中同场对抗和隔网对抗的球类 3对策与建 议 项 目特别受到广大同学的喜爱。男生由于身体素质较好、 好胁 比较强, 高校终身体育教育工作任务艰巨,要想更好的完成高校体育培养学 所以—般喜欢竞争激烈 、 对抗陆强的项 目, 如篮球 、 足球等 , 而对表现唯美 还需要从以下 几 方面人手进行深 人的改革。 性的运动兴趣不高, 如舞蹈、 健美操等 ; 女生则 比 较喜欢身体对抗少并有 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任务, 3 . 1 提高重视, 改善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环境。 公共体育教育是高校进 良 的项 目, 如羽毛球、 跑步、 健美操等, 女生喜欢的运动项 目比 较集中, 而男生的运动兴趣桕i 寸 广泛—些。有些运动项目伎 Ⅱ 武术、 轮滑等) 行终身体育教育的基本途径,但黑龙江省高校领导对公共体育教育整体 忽视公共体育课程培养学生能力、 习惯 、 个 陛、 知识等方面 由于无 ^ 指导或缺 崂韩撒 口 网球、 游泳等在校园中开展得不太广泛, 认知程度较低, 姓 的功能, 不能认识到公共体育课程在终身体育教育和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所以同学们列越 动项 目的接触库 变 少, 《 趣 自然也劫 。 进而忽视对公共体育课程的建设,在公共体育教师待遇方面制定不公平 致使长期以来黑龙江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处于不良的发展环境, 好老师,而只有先对体育的作用有—个深 入的了解才有可能产生运动兴 的政策, 落后于其它课程的发展.为了加强终身体育教育 , 首先应该提高高校领 螂 Ⅲ 趣。 经调查统 现, 有1 1 . 8 %名的学生不愿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意识相对 进而提高公共体_ 育课程地 位, 创造体育课程发展 薄弱, 对体育运动没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有4 7 . 6 %的学生狭隘地认为体 导对终身体育重视程度, ¨ 建立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才能使终身体育教育迅速得到发 育的作用只是用来强身健体 , 对体育作用的 认识只停留 在表面, 缺乏参与 的优良环境 ,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最新年文档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高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全面健身的重点,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也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基础,在终身体育意识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时期。
那么,如何在学生接受学校系统学习的最后阶段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呢?一、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终身体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依据人体发展变化的规律,身体锻炼的作用,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不断提出的要求。
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要求锻炼身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人体自身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同时体育锻炼具有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作用,对人的各个不同时期的身体健康,都具有积极影响。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应充分利用学生在校的宝贵时间,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思想和物质基础。
从近年来对大学生体质测试统计的相关数据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不容乐观,积极采取合理,有效地措施来改进体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是迫在眉睫的。
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学习的机会,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从而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身体素质。
二、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策略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作为高校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并要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素质。
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欢迎,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感情。
而且俗话说的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要给学生一种健康向上,充满朝气的印象,让学生在无形中从教师身上感受到体育锻炼对自身素质的影响,从而把锻炼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愿意与教师交流、探讨,成为真正的良师益友,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2、加强体育知识的理论教学。
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研究一、终身体育意识的概念终身体育意识是指在人的一生中,通过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逐渐形成的一种意识和态度。
它强调体育不仅是一种短期的、特殊的活动,更是一种长期的、普遍的生活方式。
通过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增加锻炼次数和持续时间,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保持身心健康。
1.适应社会需求。
现代社会对身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措施。
2.促进身体健康。
科学研究表明,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好处是显著的,可以降低患病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3.培养锻炼习惯。
高中学生处于成长时期,通过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质,有助于成年后保持身体健康。
4.提高学生竞争力。
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态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特别是在体育竞技方面。
5.培养生命观念。
通过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追求健康、长寿、美好生活的生命观念。
1.强调知识普及。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相关知识,了解基础理论和概念,促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有效锻炼的必要性。
2.教导科学的锻炼方法。
不同的体育锻炼方法的效果不同,重在效果,科学锻炼方法则更能更快速的达到目的,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
3.提供锻炼机会。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多样化的运动设施和方案,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促进学生的参与性并增强他们的体育兴趣。
4.定期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应定期开展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体育竞赛,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培养体育意识和锻炼体质。
5.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学生体育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终身体育技能和习惯的形成提供有力保障。
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论文
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浅析摘要: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体育应该注重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加强培养终身体育思想和终身体育意识,完成终身体育教育,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终身体育;体育意识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159-001一、高校体育教学现状1.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断层当前高校体育很大一部分脱离了与社会体育的关系,片面地将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目标归结于增强在校期间学生的体质,重视技术、技能教育,缺乏培养学生长期从事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意识、习惯以及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只强调“增强体质”,而忽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重技术的传授,轻体育知识与体育文化的传播高校体育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注重技术实践教学,忽视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文化的教育。
教学中过多强调传授运动技术,过多地从运动技术角度考虑运动外在的表现形式,多数运动项目缺乏终身受益的内容,很难满足终身锻炼的需要。
3.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是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只是作为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这样就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失去学习的兴趣。
最终导致体育教学方法呆滞化、强制化、程式化,不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
二、影响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因素1.体育教师的因素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正确的指导,使学生不再盲目锻炼,在运动过程中避免运动损伤。
当然,运动技术掌握不好,就会对体育运动产生“厌学”情绪,造成体育意识淡薄。
况且在长期以来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课堂教学只重视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的培养,学生总是跟随着教师进行练习,离开教师,就无法科学地实施自己的体育活动。
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在现代社会中,学生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学业压力,他们往往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然而,适度的体育运动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增强是一项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学校应该重视体育课程的设置。
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之一,体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育课程的管理和组织,确保学生每天都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
此外,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体育教师和教练来指导学生的锻炼,提高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其次,家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家庭可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例如购买适合的运动器材和器械,积极参与家庭体育活动等。
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校内外的各类体育俱乐部和社团,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此外,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
学校可以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和活动,吸引学生参与。
社会可以举办跑步比赛、篮球赛等大型体育活动,为学生们提供展示自己技能的机会。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提供更多的体育设施和场地,让学生们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进行体育锻炼。
最后,学生们自己也需要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其中。
他们应该定期参加体育课程和高质量的体育活动,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并坚持下去。
此外,学生们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和保养,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总之,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身都应该为此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和条件,以期达到良好的效果。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让学生们培养起积极的体育锻炼意识,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解析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体质的促进作用
解析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体质的促进作用一、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身体的基本素质培养,如耐力、灵敏性、柔韧性等,还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如心肺功能、肌肉力量等。
体育教学将学生引导到体育锻炼的各个方面,如跑步、游泳、篮球、乒乓球等,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各项身体素质。
二、增加学生运动量通过高校体育教学,学生能够获得系统的体育锻炼机会,每周都会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课程。
相比于没有系统体育锻炼的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大学生运动量大大增加,进而能够有效改善体质水平。
三、培养运动兴趣和习惯高校体育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接触各项体育项目,能够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
当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和成就感后,往往会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形成长期坚持运动的习惯。
这种运动习惯对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
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往往需要学生进行团体项目的合作,如篮球、足球等。
通过这些团队项目的训练和比赛,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运动中的团队训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这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释放学习压力,提高心理健康高校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远离繁重的学习任务,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引导到健康的体育锻炼上,使学生能够得到放松和舒缓。
体育锻炼对于释放学习压力、缓解焦虑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提高学习的效果。
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体质的促进作用是全面的。
通过系统的体育锻炼,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加运动量,培养运动兴趣和习惯,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同时还能够释放学习压力,提高心理健康。
高校体育教学在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措施
基金项目:2018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操舞课程组(编号:2018-170)作者简介:林菁菁(1973—),女,汉,福建莆田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体育教育。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措施林菁菁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摘要: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当下,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多向发展。
高校时期的体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重点,从教学内容、方式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合理优化。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接着重点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增强措施,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身体素质;增强措施为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合理优化,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选择最合理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将“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明确主要的教学目标,真正诠释出体育课程的价值,推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一)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基础,对于学习知识、健康成长的大学生而言,即将走向社会,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大学生只有健康的身体状态,才能面临新时代下的各种问题,拥有极强的精力、耐力去迎接挑战,高校则是应该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开展合理的体育锻炼,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保证锻炼效果。
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和内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培养他们良好的自主锻炼意识,为终身锻炼奠定坚实,确保大学生日后进入社会也能拥有强健的身体素质。
(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体育教师与学生日常交流的时候,认识到不同性格的学生,在运动方式的选择上也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差异。
针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组织团体类的运动,如篮球、双人垫球等活动,在体育运动中寻找自己的搭配。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环境对大学生体育意识影响的研究
关键 词: 教学环境
体育意识
研 究
中图分类号 : G 8 0 7 . 4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0 9 8 X( 2 0 1 3 ) 0 3 ( c ) - 0 1 6 5 - 0 2
1 研究 目的
我 国大 学 生 的体 质 正 呈逐 年 下 降的 趋 势 , 高校 体 育的 重 点更 多 地 应 该 放 在 如 何 培 养 学 生 对 体 育 的 兴趣 、能 力及 提 高 大 学 生 体 质
创 新 教 育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 n o l o g y I n n o Q : ! v at i o n Her al d
高等 院校 体 育 教学 环境对 大 学 生 体 育意 识 影 响 的研 究
王振茹 李志静 李石生 ( 天津城 市建 设学院体 育部 天津 3 0 0 3 8 4 )
深 刻地 认 识 到 体 育教 学 环 境 对 于 提 高 大 学 生 的体 育 意 识 和 体 育教 学 质 量的 重大 意 义 , 从 而促 进 天 津市 高 等 院校 体育 教 学活 动 的 顺利 进 行 和 教 学 质量 的 不 断 提 高, 为 有 效 达 成 体 育教 学 目标 、 提 高 学 生 的 体 育意 识服 务。
说 决 定 我们 人生 的并 非 环境 , 而 是 自己的 态 度, 不 同的态 度 就会 有 不 同的人 生。 大学 生 只有真 正意 义 上认识 到体 育的价 值 , 提高 对 体育 的 认 知意 识 , 才 能转变 其对 体育的 态度, 从而 提高体育 的参与行 为。 表2 大 学 生体 育 意识 各维 度 的总 体情 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 月总第 期2019220363高校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研究王莉敏(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摘 要:体育锻炼意识是锻炼者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是促使锻炼者积极、持续参加体育锻炼内的内在动力。
高校体育教学是传授学生体育知识、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最终阶段。
在此阶段,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健康发展。
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现状,最后详细研究了高校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锻炼意识;现状路径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9)02-063-03投稿日期:2018-12-06作者简介:王莉敏(1981—),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1 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体育锻炼意识是锻炼者对体育锻炼活动的普遍认知。
不同的锻炼者,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不同,因此他们的锻炼意识也有很大差异。
体育锻炼意识的强弱,对锻炼者的体育锻炼行为有非常大的影响。
通俗来讲,积极的体育锻炼意识能产生正确、持续的体育锻炼行为;反之,则产生错误、短暂的体育锻炼行为。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依然不尽如人意,其导致整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中高校忽视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也是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
对于大学生而言,体育锻炼意识是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基础。
意识决定行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提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才能让他们以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另外,体育锻炼意识是大学生持续参与体育锻炼的保障。
大学生能否持续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这需要体育锻炼意识的强大作用。
在体育锻炼意识的推动下,大学生才能克服自身懒惰的毛病,才能忍受体育锻炼给身体带来的伤痛,才能逐步增强体质健康。
除此之外,体育锻炼意识是大学生提高体育运动水平的重要前提。
体育锻炼意识能引导大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正确地参与体育锻炼,能够让大学生客观分析自己的运动水平,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进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运动水平。
2 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现状当前,我国高校都非常重视体育教学,但这种“重视”仅仅局限在学生的体育技能发展方面,而很少关注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对学校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现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高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理解还存在误差,尚未形成完全的体育锻炼意识一方面,现今的大学生在对待高校体育课程的态度非常随意,缺乏对体育锻炼对学生身心健康重要意义的正确理解,并且体育锻炼意识不够成熟。
诸多学生将自己的学习重心都放在专业课程、文化课程的学习上,认为只要专业课和文化课学的好,未来就会前途一片光明,然而他们却忽略了体育锻炼对其自身身心健康的重要影响,并且也忽略了新时代对现代体育人才强健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的要求。
总之,过于轻视体育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无法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另一方面,我国很多的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仍然存在着重视体育技能的示范而忽略体育理论知讲授的情况。
然而,促使学生理解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和操作、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意识的关键要素,恰恰就是向学生教授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
高校体育的教师通常会将体育教学的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上,但是他们往往忽略对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2.2 高校体育教学体系存在缺陷,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不符合时代特征首先,高校体育课程的课时设置一般都比较少,靠课上的时间来帮助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是非常困难的,并且师生之间在课下并不能做到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因此学生在课下大量富裕的时间里也并不能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
与此同时,对于体育运动项目和体育活动的开展来说,数量少、频率低、没有活泼有趣的体育项目作为支撑,学生自然会减少对于体育活动的参与,这也影响了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其次,目前,多数高校的体育课程仍然是凭借传统的教学项目为主,并且教学内容也非常的乏味和死板,缺乏趣味性。
而且,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校学生的体育基础都较为薄弱,学生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要能够寻求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9.03.031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探索以提高教学效果,改善学生体质。
再次,高校的传统体育教学中,大都会以教师教授并示范给学生体育动作、技能方面的内容为主要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师无法掌握学生在体育学习期间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自身对体育课程学习的真正兴趣爱好,从而就致使学生不够重视体育学习,影响其体育学习的效果,并且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最后,高校体育的软硬件设施及其教学氛围都在影响着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一方面,高校体育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以及高校体育综合素质等软件措施阻碍着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目前,我国有很多高校都面临用于开展体育教学的资金短缺、场地器材资源匮乏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就阻碍了高校体育课程的展开以及学生课外锻炼的运行,也会阻碍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与此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其综合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况。
当前,高校体育教师不足,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水平不高仍然是制约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的传统模式,无法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没有有效地做好校园体育文化宣传工作,并且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很好地做到以学生的根本需求为本。
例如,男生和女生在生理上存在差异,在体育训练中,就要从生理健康角度分别选择不同的运动内容,否则,就会降低体育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
3 高校体育教学如何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有效路径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发展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平台,加大对高校大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也是当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构成内容之一。
高校体育教学通过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各项体育文体活动以及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并且为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以及体育锻炼意识等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高校体育教学使学生更为注重自身的身体状况,并通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来更加健康地成长,锻炼出更为强健的体格来充沛精力,应对学习和未来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如何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路径,主要包括如下几条。
3.1 需要改变高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锻炼存在的认识上的误解一方面,要积极指导学生改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明白体育锻炼不只是简单的课程,也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而进行,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日后满足现代社会对高校体育人才的需求做好铺垫。
体育锻炼可以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也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从而使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收获更为丰富,更重要的是参加体育锻炼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还应改变自身对体育课程的理解,合理安排体育课程的时间,在非常有限的授课时间内依据学生自身的需要传授给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掌握不同的体育项目,形成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式,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在体育锻炼中逐渐形成自我锻炼意识。
3.2 改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缺陷,改进并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首先,高校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时,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深入研究体育课程教材的内容,并且通过优化高校体育教学体系,来促进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丰富、灵活的体育教学方式来调动大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学习与锻炼的兴趣,培养大学生的运动技能,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发展。
其次,高校体育教师要学会借助高校的信息技术,用大数据对学生实际体育课程学习的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的结果对体育教学的内容来进行多元化、灵活化、趣味化的设置,真正做到为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打好基础。
最后,高校体育教师还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上。
一方面,教师应注重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来验证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运用的体育锻炼方法是否适合以及有效,探讨交流学生自身真实的心理感受,从而为体育锻炼内容和模式来进行合理的安排;另一方面,增加富含趣味性和艺术性、以游戏为主的体育锻炼项目,配合相应的竞技环节和奖惩措施,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3.3 加大高校体育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培养体育锻炼意识的体育锻炼氛围首先,高校需要将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作为高校体育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例如,增加新设施、充分利用现有体育教学设施、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挖掘各项体育设施的多种适用方法,并且通过使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以及寻找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方式,获得建设及维护高校体育硬件设施的资金。
其次,高校应该加强对于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来强化体育教师的体育知识和教学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要求教师到社会上的各种俱乐部进行学习,掌握一些相对简单的拓展训练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将拓展训练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
最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需要高校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例如,可以通过校报、黑板报、广播传媒和互联网等多种方式来促使学生关注高校体育锻炼,使其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价值。
同时,高校还可以定期举办欢乐有趣的各种体育锻炼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体育锻炼感兴趣,并通过这些体育活动的开展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
3.4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以文化的力量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校园体育文化是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文化建设能够极大丰富体育运动的文化内涵,是满足学生对美好校园生活的重要载体。
高校领导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做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工作,加强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领导,规划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整体发展方向和战略。
体育教师要挖掘体育运动项目的文化内涵,梳理体育运动文化发展史、树立优秀运动员典型、广泛开展体育文化教育和推广工作。
另外,要丰富校园体育赛事的文化内涵,突出校园体育赛事的文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