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用有机电解液和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研究现状及展望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研究现状及展望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研究现状及展望摘要: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其关键材料的研究日益受到广泛地重视。
电解液作为锂离子电池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劣对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是极大地制约。
以锂离子电池工作环境要求不同,电解液可分为高温型电解液、低温型电解液和安全型电解液,阐述了近几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技术研发现状,展望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锂盐;添加剂锂离子电池自1990年实现规模生产以来,以比其它二次电池(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所不能比拟的优越电性能及外型可变优势迅速占领了许多市场领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PDA、摄像机、数码相机、移动DVD、MP3、电动车、电动工具等领域,已成为各种现代化移动通讯设备、电子设备、交通设备等不可缺少的部件。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必需的关键材料,在电池中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电子的作用,是锂离子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的保证。
伴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发展,我国锂离子电池所需的电解液生产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壮大起来,对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文按照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环境要求,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高温型电解液、低温型电解液、安全型电解液,阐述了近几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技术研发现状。
1.锂离子电池高温型电解液研究锂离子电池在长时间工作状态下,电池内部温度会升高,局部温度可能达到70~80℃,普通电解液在高温下可能会发生一些副反应,影响电池的性能。
通过在普通电解液中加入功能添加剂制备成高温型电解液,在不影响常规性能的前提下,可以提高电池的高温性能。
1.1 磺酸酯添加剂研究固体电解质相间界面(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简称SEI)膜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SEI膜的质量对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有重要的作用。
锂离子电池中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_步爱秀

第44卷第4期 辽 宁 化 工 Vol.44,No. 4 2015年4月 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April,2015收稿日期: 2014-12-15锂离子电池中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步爱秀,谭 勇(沈阳理工大学环境与化工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59)摘 要: 聚合物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隔膜和电解质的功能,与传统的隔膜和电解质体系相比,改变了对电解液亲和性差,避免了液态电解液泄漏爆炸等安全问题,同时也简化了电池装备,便于电池外形设计。
本文介绍了聚合物电解质的初期发展及性能要求,综述了聚合物电解质组成、各组分作用及改性研究,概述了聚合物电解质出现的问题及未来研究重点。
关 键 词:锂离子电池; 性能要求;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中图分类号:TQ 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15)04-0392-03锂离子电池因具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大、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等优点,是各类电子产品的理想电源,也是未来电动汽车的理想轻型高能动力源,因此是二次电池的研发及应用的热点。
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负电极、隔膜、电解质及外壳组成[1]。
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隔离正、负极避免电池短路,为电解液传输离子提供通道,所以隔膜的材料和结构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如影响电池的有效容量、倍率性能、循环寿命及安全性等[2, 3]。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及应用,人们对隔膜和电解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存在着隔膜对电解液亲和性差,以及液态电解液泄漏爆炸等安全隐患。
因此,增强隔膜和电解液的亲和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而聚合物电解质实现了隔膜与电解质一体化,很好的避免了这一问题的发生,同时聚合物电解质可塑性强,便于电池形状设计及装配。
可适应电子产品微型化、薄型化、轻型化的发展要求[4-7]。
1 聚合物电解质的初期发展及性能要求1973年,Wright 等[8]发表了聚氧乙烯(PEO)- KSCN 复合物导电性的研究结果,标志着人们对聚合物电解质研究的开始。
聚合物电解质在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聚合物电解质在电池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电池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无论是便携式电子设备还是新能源汽车,电池都是其不可或缺的能量支撑。
因此,电池的研究和开发,关系到人们生活的质量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聚合物电解质作为一种新型电解质材料,正在逐渐发挥其应用价值,在电池中的应用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聚合物电解质的基本概念聚合物电解质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可用于制备非常规型电池电解液和固态电解质。
相对于传统的液态电解质,聚合物电解质有很多优点。
首先,其高分子结构使得它具有高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固化在电池中,减小液体电解液存在的泄漏、挥发及燃爆等问题。
其次,聚合物电解质含有的大量孔隙结构,有助于锂离子或其他离子的输运和扩散。
最后,聚合物电解质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非常高,不易对电极材料和电化学性能产生影响,同时可以降低电池的过冲和过放现象。
二、聚合物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市场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器件,其电解液主要是有机浓缩液或混合溶液。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有机电解液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燃点低、揮发性大、泄漏等,同时其与锂盐的配合也十分严格。
因此,聚合物电解质作为一种新型电解质材料,被广泛地用于锂离子电池中。
聚合物电解质可以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的压敏型、钵状型、微电池模块和防火型等多种类型。
其中,钵状型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较大的扁平形状,适用于各种便携电子设备。
而压敏型电池则主要用于各种传感器、计步器等小型电子器件。
三、聚合物电解质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液态电解质相比,固态电池具有无溶液和无泄漏的优势。
因此其应用场景更为广泛,并且具有更高的储能密度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而聚合物电解质作为一种适合制备固态电解质的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聚合物电解质可以制备出具有高离子导电率和良好机械强度的固态电池。
其中,PVDF-HFP聚合物为制备固态电解质的常用材料之一。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研究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研究锂离子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等领域,而电解液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实现电解液的高性能和高稳定性是当前锂离子电池研究的热点之一。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解液的基本概念。
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中的一种溶液,主要作用是提供锂离子的传输路径和介质。
同时,电解液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导电性和可溶性等特性。
在锂离子电池中,常用的电解液有有机电解液和固态电解液两种。
有机电解液是传统锂离子电池所采用的电解液,由含有锂盐的有机溶剂和添加剂组成。
有机电解液具有传输性能好、充放电效率高等优点,但其缺点是较低的热稳定性和较大的燃烧风险。
因此,为了提高有机电解液的安全性能,研究者一直在寻求新型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固态电解液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电解液,一般是由无机材料制备而成,具有高离子传输率、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抗燃性等特点。
固态电解液的研究是改善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固态电解液的制备工艺相对复杂,制备成本较高,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离子传输速率较慢、机械性能不足等问题。
为了克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不足,研究者们采取了多种策略进行改进。
首先,他们通过优化有机溶剂的选择和比例,以提高有机电解液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研究者通过添加抑制剂和阻燃剂等添加剂来提高电解液的阻燃性能和安全性能。
此外,他们还在固态电解液的制备方法、无机材料的选择和材料界面的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另外一个关键问题是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电解液的性能直接影响着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寿命。
因此,研究者们还在电解液中添加添加剂和功能化材料,以增强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例如,添加锂盐的浓度和类型、添加功能性固体电解质和纳米材料等。
这些添加剂可以增强电解液的稳定性、改善溶液界面、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快速充电性能等。
总体来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研究是实现高性能和高稳定性锂离子电池的关键之一。
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材料

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材料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可重复利用的电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供锂离子的传递通道,从而实现电池的正常工作。
因此,电解液材料的选择和研究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电解液材料的种类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材料主要包括有机电解液和无机电解液两种。
有机电解液是指含有碳氢化合物的电解液,如碳酸酯、磷酸酯、酰胺等,它们具有高的离子传导性、良好的稳定性和低的电阻率等优点。
无机电解液则是指不含碳氢化合物的电解液,如氢氟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它们具有高的离子传导性、抗氧化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
电解液材料的性能电解液材料的性能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电解液材料的离子传导性能决定了电池的充放电速率和效率。
其次,电解液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对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电解液材料的电阻率、粘度、密度等物理性质也是影响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
电解液材料的研究进展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电解液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有机电解液的研究重点在于提高其离子传导性和化学稳定性,同时降低其挥发性和燃爆性。
无机电解液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提高其离子传导性和抗氧化性。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电解液材料被提出,如聚合物电解质、离子液体电解质等,它们具有更高的离子传导性和更好的化学稳定性。
总结电解液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目前,有机电解液和无机电解液是主流的电解液材料,但新型电解液材料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
未来,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解液材料的研究将成为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聚合物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聚合物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可充电电池,逐渐被应用于移动通信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
在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因为它提供了离子流通的通道。
传统电解质是有机物,但是有机物电解质往往具有燃烧性、挥发性等缺陷,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聚合物电解质被提出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它的优异性质使得其成为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电解质材料。
一、聚合物电解质的特点聚合物电解质是一种由高分子聚合物构成的电解质,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安全性高。
传统有机物电解质极易导致电池的短路、爆炸等事故,而聚合物电解质不易燃、不挥发,可以有效降低电池发生意外的概率。
此外,聚合物电解质对锂离子的导电性能也非常好,可以使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更快速地传递,从而提高了电池的效率。
另外,聚合物电解质的化学稳定性强,具有长寿命、高温稳定性等特点。
二、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溶液浸渍法和固相聚合法。
溶液浸渍法是先将聚合物溶解在特定的溶剂中,然后再将其浸渍到纳米级导电剂或纳米孔壳中。
这样一来,纳米级导电剂便成为了聚合物电解质的导电通道。
固相聚合法是将聚合物单体固体化,然后使用高温等条件,使单体分子之间发生反应,形成聚合物。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制备高分子电解质薄膜。
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比较简单,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单体、溶剂等材料来控制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
三、聚合物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聚合物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主要是指高分子固态电解质薄膜的应用。
由于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因此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的薄膜电解质,可以大大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聚合物电解质可以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各个部分,例如负极、正极和电解液部分等。
其中,聚合物电解质在负极的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是在石墨负极和硅负极中应用。
关于聚合物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还有许多研究问题,例如聚合物电解质的质量检测、制备过程的优化等。
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代表锂离子电池的最高水平,其中,提高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在于研制具有良好性能的聚合物电解质基体材料。
可降解的PPC 聚合物单元中有一羰基和少量醚键,与碳酸酯类电解液有很好的相互作用。
本文以DCP 为交联剂,对聚碳酸亚丙酯马来酸酐(PPCMA )进行交联反应,得到PPCMA 聚合物电解质干膜,再浸渍电解液进行活化,制备了性能优良的PPCMA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研究发现随着交联剂DCP 用量的增多,PPCMA 聚合物电解质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热稳定性增强,吸液率和溶胀率降低,离子电导率先增加后减小。
如图1,当DCP 用量为1.2%时,离子电导率达到最大值((8.43×10-3 S ·cm-1(25℃)、1.42×10-2 S ·cm-1(50℃))。
Li/PPCMA GPE/ LiNi1/3Co1/3Mn1/3O2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在2.8-4.3V 、0.1C 下,25℃时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5.3 mAh/g 。
(见图2)
I o n i c c o n d u c t i v i t y /S m
-1
DCP/%
V o l t a g e / V
Capacity/ (mAh/g)
图1 DCP 用量对PPCMA 聚合 图2 Li/ PPCMA GPE/ LiNi 1/3Co 1/3Mn 1/3O 2 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影响(25℃)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曲线。
锂电池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研究进展

第49卷第9期2021年5月广州化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Vol.49No.9May.2021锂电池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研究进展保克畔(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3)摘要: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是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热点,由于其兼有聚合物与无机电解质的优点而有望成为下一代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综述中,以不同种类的无机填料为依据,总结了常见的复合电解质研究形式,对其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从工作的新颖性、性能提升和实用性等方面考察,对最新研究的不同种类无机填料对复合电解质性能的影响做了分析。
关键词:聚合物;无机填料;复合电解质;固态电池;离子电导率中图分类号:TM9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9677(2021)09-0028-03 Research Progress on Organic-inorganic Composite SolidElectrolyte for Lithium BatteriesBAO Ke-pan(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200093,China)Abstract:Organic-inorganic composite solid electrolytes are expected to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all solid-state lithium-ion batteries due to their advantages of both polymer and inorganic electrolytes.The common research forms of composite electrolytes were summarized based on different types of inorganic fillers,and their latest developments were reviewed.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organic fillers in the composite system were evaluated from the aspects of novelty,performance improvement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work.Key words:polymer;inorganic filler;composite electrolyte;solid-state battery;ionic conductivity目前成熟的商用锂离子电池使用的是有机电解液,虽然可以得到高电导率和良好的界面接触,但电解液易泄露和燃烧、分解等安全问题无法保证避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禹筱元:1970年生,女,博士研究生1kl:0731+8830474,E—rmil:yxy7021@mail.csu.edu.cn
万方数据
——————一——————~——————————————————————————————————— 妊离子电池用有机电解液和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禹筱元等
‘59‘
添加剂的研究与开发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洼的一个研究热 点,也是它将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添加剂因为具有用量小、见效 快的特点,所U能在基本不提高生产成本,不改变生产工艺的情 况下,明显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1)改善电极SEI膜的形成和化学组成的添加剂 锂离子电池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都要在电极 与电解液界面上反应,形成覆盖在电极表面上的钝化薄膜,称为 sEI膜。钝化膜主要由Lt。O、Llx,Li:co。、LicOj—R、醇盐和非导 电聚合物组成,是多层结构,靠近电解液的一面是多孔的,靠近 电极的一面是致密的。此膜容许锂离子自由穿过,实现嵌入和脱 出,阻止溶剂分子嵌入,避免电极与电解液作用,阻止溶剂被分 解.从而提高r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改善了锂离子电池的安 全性。
这种导电锂盐是由A、B两部分组成的有机阴离子.A指的是从 硼、碳、氯、铝、磷等元素中选择的原子作中心原子;B指的是能 分散电荷、稳定电化学性能的吸电子基团.如Rr、RrO、Rrs0。、 RrsOz,RrcOz或像草酸之类的二齿配位体。根据分子结构可将 目前研究较多的锂盐分为四类:
①含cF。soi的甲基锂盐。M.salomon[43等对比研究了 Lic(cF3s02)3、LicH(cF3s02)2,发现LicH(cRS02)。的电化 学性能比较稳定,但比Li(cFssOz)烈的电化学窗口要窄,
Key words
llthium—lon batterles,o。ganlc electrolytes,polymer electrolytes,ionIc conductlvl‘y
随着交通、通讯和信息技术的急剧发展,电动汽车、移动电 话和笔记本电脑等深入人们的生活,电源的供应必然是一个急 待解决的问题。锂离子二次电池在许多性能上远优于NPcd、 MH~Ni等二次电池,开发具有更高能量密度、小型化与薄型化、 轻量化、高安全性与低成本的锂离子电池,更是当前研究与开发 的焦点.
离和锂离r与溶剂分子的分离,提高电解液的电导率。shu
和研究了一系列环状和链状砜(RsO:R’)的新型溶剂体系.发现 其稳定电化学窗口达5.5v,砜中的氟代烃有助于sEI膜的形 成,可提高电导率。
s Herr8yre[1”等最近研究了乙酸乙酯(MA)、丁酸甲酯 (MB)这两种新的电解液溶剂,证实了它们在一40。c还具有较
③有机硼酸锂盐。J.Barthelp“j等合成研究了一系列整台硼 酸锂盐.如“[B(O。c-oHe)]、Li[B(ceH…ROz)]等都含有较大 的阴离子,表现出较大的溶解性及较高的电化学稳定性,在 DME中,室温电导率达10_2s/cm。
④有机磷酸锂盐。M.schmidt[“等合成了一种可用作锂离 子电池电解}葭的有机磷酸锂盐LiFAP,该锂盐具有较好的抗氧 化分解性能。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有机电解液聚台物电解质研究进展了?Ⅵ日¨ 再
Research Progress in organic and Polymer Electrolytes for Li—Ion Batte“es
YU Xiaoyuanl'2 LIU Yexian91 HU Guoron91
(1 Coll89e of Metallu’gy Sclence and Engineen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8“gsha 410083; 2 Coll89e of Chemlst。y and Chemlcal Engineeri“g,Cen”al South Umverslty,Ch8ngsha 410083)
(3)改善电池安全性的添加荆 在电池中添加一些高沸点,高闪点和阻燃的溶剂可改善电 池的安全性。三洋公司与uBE公司研究的添加剂二苯基碳酸酯 和二苯酚二芳族醚,这种复合物含有三元氢原于(如环乙基苯), 具有电化学活性。在4.5v左右会产生氢气,通过在电解液中添 加这种复合物使电池具有防过充的能力。Kang xu【2”发现氟代 磷酸酯,磷酸烷基醣有阻燃作用,也有人使用三三苯基磷酸酯,三 丁基磷酸酯和环状磷酸酯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阻燃荆。
7 BL、MF等。人们对它的衍生物进行了很多研究,如Rod
墨电极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掭加csH。cOa大大减少
McMillan【101等对比研究了氟代和非氟代碳酸乙烯酯的电化学
了首次嵌锂时Pc的分解。美国Lawrence Berkeley国家实验室
性能,发现碳酸氟乙烯酯具有较好的低温性能。加拿大环境及技
(2)提高电解液电导率的添加剂
T)Es具有较低的牯度,有些性能可以与碳酸酯类的Ec、Pc、
冠醚和穴状化合物能与锂离子形成包覆式螫合物,从而能
DMc郓DEc相对比.DMs或DEs与Ec的混合溶剂表现出了
够提高锂盐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实现阴阳离子对的有效分
较好的导电性和低温性能。美国的c.Austen A“gell””等合成
———一————一 .58.
材料导报
2003年5月第1 7卷第5期
锂离子电池用有机电解液和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禹筱元m刘业翔1 胡国荣1
(1 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3;2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沙410083)
摘要 从导电钽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剞三个方面详妇综连了娌离子电池用有机电解液的研宄进展。同时针对聚 合物电解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差异,将其分为四类,阐递了它们的优龈点厦其在证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与研览进展。 重后展望了电解质的发展前景。
1液态电解液
1.1导电锂盐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现常用的锂盐有Licl0。,LiAsR、
uBn、“PR。在商业化电解灌中的导电锂盐仍然是“Pn,吉 有LiPF‘的有机电解液显示出良好的电导率、稳定的电化学性 能,但其价格较贵,且P—F键易水解断裂使其抗热和抗水解性 能不够理想。
目前对锂盐的研究一方面是对LiPR进行改性,如Fusajt Klta。1等对比研究了一系列LiPR一。(cFa)。。另一方面是寻找能 替代LiPF e的性能更好的新型有机导电锂盐.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思路在于
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之间起着棺送“+的作用, 电解液与电极的相容性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电解液的研究开 发对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性能和发展非常重要口1]。在实用上电解 液必须满足一些特定的性能要求.如应有较高的导电性;有机溶 剂的分解电压要高f具有较宽的稳定温度范围;与活性物质不起 反应;使用安全无污染等。锂离子电池电解质主要分为液态电解 液、固态或胶态聚合韧电解质和熔融盐电解质.近年来的研究着 重于前两者。
但聚合物电解质还面临一些问题,如室温电导率较低,机械 强度较差。一般认为聚合物电解质是由有机聚台物基体和无机 盐组成。聚合物电解质的导电机理是迁移离子首先与高分子链 上的基团配位,在电场作用下,随着高分子的热运动,迁移离子 与配位基团发生配位和解配位过程,实现离子的迁移.由此可 见,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与金属离子的浓度及其运动有关,大 多数离子的移动与聚合物电解质中的基体聚合物局部链段的松 弛运动相适用.体系的介电常数和链段的松弛运动是决定其导 电能力的重要因素。
据sony公司口”的专利报道,在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中 加入微量荤甲醚或其卤代衍生物,能够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减 少电池的不可逆容量损失。并用F1、IR谱仪对循环后石墨电极 片进行表面分析,提出了苯甲醚影响电池循环性能的机理:苯甲 醚与溶剂Ec、DEc的还原分解产物Rocot Li发生类似于酯交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具有可薄形化、可任意面积化与可任意 形状化的特点,更重要的是,由于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作电解 质,不会产生漏液与燃烧爆炸等安全上的顾虑。因而聚合物电解 质代替液体电解质是锂离子电池研究的重大进步。
ture and propernes of p01ymer electrolytes,th。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klnd8.Their advant898s and disadvant89es
and印plicatbns are disc啪ed.The deveIopment trend of e【ectrolyt…s also analyzed·
对电极破坏很大,据日本一专利””介绍,向电解液中加入1斯~ 5%的乙酰胺或其衍生物乙酰甲胺、乙酰乙胺,能显著改善电池 的循环性能。
H.s LeeⅡ”合成了一系列的氟化硼酸盐作为添加剂; s.s.zhan一“1将TPFPB加入到LiPR基电解液中,提高了该电 解液的电化学稳定性.Stux Aronld MⅡo将锂或钙的碳酸盐加 入到电解液中,它们将与电解液中痕量的HF发生反应,阻止其 对电极的破坏和对LiPF。分解的催化作用,提高电解液的稳定 性。
Abstract
In thl8 paper,pr097ess in research on o‘98nic 11quld electrol”es used in 1lthlum—lon batterIes tsuch
as∞nducn“g lhhium salt,orga眦∞lvent and addidves,ls reviewed·In addinon,acc。rdirLg to the composmon,struc—
②含cF3sOi的亚胺锂盐或次胺锂盐。Masa¥hi Ishikawa口] 根据交流阻抗分析,Li(cF;soz)tN电液体系,在阳极充电时,阳 极表面生成了均匀的钝化膜,具有良好的阳极性能,但是在锂离 于电池正常使用电位时,对铝电极表面钝化很差,易腐蚀铝.因 此这类锂盐不能用于以铝作阴极集流器的锂离子电池。Fusaji Klta¨3等报道(Rfsoz)(Ⅳfs02)Nli和((cF§)2cHosO z)2NLl具 有高电导率,并指出使用LiN(c。FssOz)}和LiN(c。F。sO:) (cF。sO:)等具有长氟烷基的次胺锂作溶质,在铝电极上的电位 分别到4.5V和4 8V也不溶解铝,给出良好的循环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