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东明一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2019年10月10日;本试卷共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留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客案后,用2B错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日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个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才智医疗、才智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从消遣、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变更着我们的生活。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将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新挑战。

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一般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将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限制将来的实力?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忧。

人工智能会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很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

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

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实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嬉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惊惶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全部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依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将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第一单元(统编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

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

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

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与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

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悲。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

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

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

“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无答案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无答案

高一考试语文试卷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容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昌耀最重要和最独特的,在我看来,是形成了一种卓越的和他的生命和美学追求相称的文体,这种孤绝超拔、沉雄道劲、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色调的文体,我们可以称之为“昌耀体”。

正是这种“昌耀体”使他的诗歌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存在。

这种“昌耀体”当然不限于一般意义上的个人风格,而是和昌耀的精神人格、美学追求和创作实践亲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昌耀体”的显著标记,正如人们看到的,首先来自昌耀高度自觉地与汉语言古典传统接通,由此给我们的“新诗”带来了汉语本身的血质、底蕴、调性和文白之间的语言张力,带来了一个“文明之子”才具有的那种崇高感、历史感和文脉贯穿之感。

这让人不能不惊羡:在一个早已与古典传统相断裂或脱节并日趋平白粗浅松散的中文语言环境里,昌耀是怎样形成这样一种孤绝超拔的文体的?这简直是一个谜!或许正是在《慈航》之后,昌耀不能再忍受他早年的那种语言方式和诗风了,在我们对他的一些重写作品的文体比照分析中,便可清晰地看出这种变更的轨迹。

李曼在其论文中也曾举出昌耀《船,或工程脚手架》这首重写之作对旧作《船儿啊》的详细改写,如把“多雨的日子”改为“蒙蒙雨雾”,把“不愿离去”改为“淹留不发”,等等。

而这种变更,在我看来不单是词汇上的,也是整体句法和诗学性质上的,诗评家程一身借用昌耀的一句诗“钟声回到青铜”来命名由他编选的一本昌耀诗歌精选,便体现了他对昌耀后期诗歌语言某种整体上的敏锐洞察。

北京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
A.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 君子生非异也
D.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6.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木直中.绳
中:合乎
B. 金就.砺则利
就:靠近
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乃:竟然
(取材于《人民日报》等相关网络文章) 材料三: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新时代的中国繁荣发展,充满希望,中华民族迎来了新飞跃。新时代 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中国青年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他们的物质条件更为优越,超 过 2500 万贫困青年彻底摆脱贫困,迈向小康,消费需求从满足生存转向享受生活,消费方式从大众化迈向 个性化。他们精神成长空间更为富足,基于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服务水平的显著提高,中国青 年见识阅历更加广博,精神品位不断提升。尤其是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使得青年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 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中国青年拥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更多青年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据统计,2021 年 中国各教育阶段学生在学总规模达 4430 万人,居世界第一。青年职业选择丰富多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 新社会组织逐渐成为青年就业的主要渠道,特别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新产业、新业态,催生了电竞选手、 网络作家等大量新职业,充分体现了时代赋予青年的更多机遇、更多选择。青年发展流动畅通自由,一批 批农村青年走进城市,安家落户,通过城乡之间的发展流动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实现发展跃迁。中国青 年有着较为全面的保障支持。法治保障不断完善,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 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建立青年法治保障体系提供了制度依据。政策保障日益完备,国家“十三 五”和“十四五”规划鲜明体现青年元素,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关注青年群体,青年 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顶层设计支持。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加大保 障性租赁住房等政策。组织保障坚强有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等组织始终重视维 护青年发展权益,努力为青年健康成长、奋发成才服务。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充分享有成长成才、施展才华的人生舞台,必将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注入强劲、持久的澎湃动力。

广西南宁市兴宁区南宁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西南宁市兴宁区南宁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宁三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月考(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和重要载体,汉字既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特性,又参与塑造了这些特性。

汉字是世界上三大自源文字体系之一,也是唯一持续使用至今的文字体系。

汉字体系的悠久性、持续性和稳定性,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以记录、保存和传承,形成了世界上保存数量最多的古典文献。

汉字贯通古今,通过汉字典籍可以神交古人,理解和掌握中华文明的内核和精髓。

汉字本身也承载和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准确揭示和科学阐释其中蕴藏的内涵,可以直接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展示中华文化传承有序的历史。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标志,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

无论历史长河经历多少曲折,汉字体系一直保持基本稳定,犹如定海神针,维系了中华文明的根脉,推进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和传播。

汉字是中华文化自主孕育的智慧结晶,彰显了中华民族锐意创新的精神。

汉字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绝,就在于能够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完善文字构造方式,丰富字词表达。

汉字由产生之初的象形文字为主,发展出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再到形声字为主,突破以形表意,体现出中华民族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演变。

汉字形体由不规则的块状逐渐演变成正方形的进程,映照着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历程。

待到秦汉之际的“隶变”和后来发展出的楷书、行书等,汉字更加线条化、符号化,书写更加便捷。

汉字不是封闭的语言符号系统,而是不断接纳新事物,守正又创新。

近代以来,科技领域出现大量术语,对此,汉字创制了许多新词。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汉字鲜明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而且有力推动了中华文明的有机更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在民族众多、疆域广袤的中华大地,汉字在统一思想文化观念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山东省威海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威海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威海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郭沫若的《女神》以“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彻底破坏精神,冲决了传统诗词的形式,这是一个还没有确定形式的、无可仿效的天才创建,就连郭沫若本人此后也再没有写出《女神》这样的诗作。

很明显,在郭沫若的《女神》为新诗的发绽开拓了道路以后,就迫切须要出现形式与内容严格结合和统一,可供学习、足资范例的新诗作品,确立新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使新诗走向“规范化”的道路。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在新诗发展史上所担负的正是这样的历史使命。

在新诗已经基本上立足以后,新月派所要做的,一是“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行少的桥梁”,二是把创建的重心从早期白话诗人关注“白话”(“非诗化”)转向“诗”自身,也即“使新诗为诗”,由此,新月派举起了“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气,成为一种完备的艺术”的旗帜,中国的新诗创作于是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期。

在这面旗帜下,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见。

为了实现他们的“理性节制情感”的理论原则,新月派诗人在诗歌艺术上做了有益的尝试。

首先是客观抒情诗的创建,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

这种主观情感的客观化,使情感的表现蕴藉而含蓄,具有显明的形象性,并且能够激起读者更丰富的联想,主动参与审美再创建过程。

这在新诗抒情艺术上是一个发展。

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相相宜,新月派明确地提出以“和谐”与“均齐”为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

为了创立“中国式”的新诗,闻一多进一步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见,鼓吹诗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闻一多曾这样明确划清了新、旧格律的区分:“律诗恒久只有一个格式,但是新诗的格式是层出不穷的”;“律诗的格律与内容不发生关系,新诗的格式是依据内容的精神制造成的”;“律诗的格式是别人替我们定的,新诗的格式可以由我们的意匠来随时构造”。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导航卫星的原理就是不断地向地面播发导航电文,电文的核心内容就是位置坐标和相应位置的时间等信息。

为了实现信息足够高的精度,卫星本身要有非常精确的计时功能,这种计时功能是由原子钟来实现的。

原子钟是一种精密测量设备,它是利用某种元素原子的能级跃迁来实现精确计时的。

原子是由原子核及围绕它旋转的电子组成的。

有些原子拥有相当多数量的电子,分成不同的电子层。

当原子从某一个能量高的层次跃迁到低一点的能量层次时,它就会释放出电磁波。

某一种元素的原子,它的能级跃迁变化频率是固定的。

1956年,美国科学家生产出了实用化的原子钟,它所用的元素是金属铯。

铯有一个很大的优点,用它来制作原子钟非常方便。

铯的共振频率是9192631770赫兹,规定它的原子核振动这么多次所用的时间就是一秒钟。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还开发出了用铷、氢元素作为原料的原子钟,体积越来越小。

目前最先进的成果是用金属铝来制造原子钟,精度比前三种原子钟都高。

北斗导航卫星携带了四台中国自行研制的高精度原子钟。

其中两台工作,两台备份。

原子钟之间相互校准,免得工作的那一台发生了超过设计指标的误差。

卫星在太空中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飞行轨迹就是卫星轨道。

我们知道北斗星座是几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当中轨道设置最复杂的,包括三种轨道类型,即地球静止轨道、地球倾斜同步轨道和中圆轨道,能够最大限度地给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主力是运行在中圆轨道上的卫星,它们在这个轨道上不断地向地面发射信号。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包括宇宙射线、电离层和大气层的干扰,用户在使用中圆轨道卫星所提供的信号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

为了尽量减小误差,就需要提供改正信息。

无论在GPS、格洛纳斯、还是伽利略系统的建设中,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都没有设置这样的轨道,改正信息是由第三方通过其他类型或者地面手段来实现的,而北斗卫星为了从一开始就尽最大努力来提高用户的信号精度,在系统设计当中就考虑了三种类型的轨道。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市场化的转型,文学类畅销书得到空前发展,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

但文学类畅销书好比一把双刃剑,在推动文学传播发展,助力文学繁荣的同时,各种文化症候也相继凸显出来。

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信息成为传播最快的物质,而以传播效果衡量文学的影响,极易导致同质化的产生和消费。

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同质化”,不是对文学类畅销书的某些共性进行批判,而是对那些缺乏创作见解、思维固化、依赖既定程式的作品的否定。

新世纪以来的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上,同质化作品几乎占据榜单的大多数,某一类型的图书一旦进入市场获得成功,相同主题的图书便会顺势而为,蜂拥而至。

作品质量良莠不齐,盲目跟风必然不利于文学类畅销书原创生命的延续。

在一些作家甚至是非职业作家那里,大部分畅销书的重要特征体现在“快速书写”“快速消化”,究其本质,还是为了迎合市场经济的快生产节奏,创作时间短暂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原创性尤其缺乏,市场对畅销书的消费需求和过滤速度迫使作家选择在有规律的叙事结构和语言特色中纳入各式各样的内容,这也是消费端出现类型化的原因。

新世纪的网络文学小说,虽然创作种类极为丰富,从穿越、玄幻、侦探到悬疑、盗墓等,文本应该具有明显不同的叙事手法和审美趣味,但仔细深入到某个类型内部,就会发现很多作品无论是审美内涵还是表现形式,常常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

比如玄幻文的常见套路就是,主角被迫害,跳崖自杀未遂,在机缘巧合之下获得秘岌,出来大杀四方,威震江湖。

这类小说读多了,人物、情节常常发生混淆,极易张冠李戴,久而久之,这种同质化引领就可能导致大众的审美能力被钝化、审美惰性滋长、文化个性丧失,审美趣味单一,人们往往没有过多的选择余地,只能被动地接受参与。

因此,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这种写作没有多少重要的艺术价值。

它既不能提供文学史意义上的标杆式作品,也无法有力地呼应并展示这个时代的人们内在的生存真相及其精神困境。

江苏省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师范高校附属试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语言文字与运用(18分)1.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学语文学习确定要多读多思多积累,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实现自己高远的目标;假如学问储备不足,在激烈的竞争中,只能是铩羽而归。

B. 我们都应当懂得:发展自己的智力,必需与培育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

C. 2024级的高一新生在暑期军训中,顶骄阳冒酷暑,刻苦训练,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毫不松懈,圆满地实现了“迈好中学第一步,打好军训第一仗”的目标。

D. 国庆假日是人们休闲的大好机会,那段时间里,我市地下商业街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深夜还不绝如缕,喧闹极了。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项的“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

符合此句语境。

B项的“休戚相关”意思是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亲密,利害相关。

不符此句语境。

C项的“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不符此句语境。

D项的“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紧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不符此句语境。

考点: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

实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某报记者一篇报道地方强制拆迁、侵害群众利益的文章,惹恼了当地官员,他们竟派公安人员到报社拘传记者,其根本缘由是滥用公权在作怪。

B. 要根治“中国式过公路”的陋俗,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提倡交通文明,增加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C. 俄乌自然气纠纷事务暴露出欧盟能源严峻依靠进口,且供应途径过于单一,欧盟国家起先仔细反思能源平安这一重大问题。

D. “十一”假期刚过,陈佳宇就来到了刘祥家,请他把自己将在《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的论文再审校一遍。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病句辨识题的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成都2023-2024学年度上期第一学月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黑色方框以内,否则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4.本堂考试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超新星记录发生在公元前14世纪,以当时的甲骨文刻划,该甲骨文记录的意思是有新的大星出现于天蝎座旁。

我国古人习惯于把这类突然极明亮地在天空出现一段时间然后又慢慢消失的星体形象地称为“客星”。

超新星爆发是银河系里最壮观的天象,是恒星演化到晚期所发生的最后一次爆发。

近二十多年来,在多次的国际会议中,各国学者相当频繁地提到了著名的中国超新星AD1054以及它的遗迹——蟹状星云,AD1054就是我国史籍中所记载出现于宋代的“天关客星”:至和元年五月己丑(1054年7月4日),(客星)出天关东南,可数寸,岁余稍没。

《宋史·天文志》嘉佑元年三月辛未(1056年4月11日),司天监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晨出东方,守天关,至是没”。

《宋史·仁宗本纪》天关客星可见期共达22个月。

1731年,英国贝维斯在金牛座发现了一个云状物,后被命名为“蟹状星云”,因为其外形象蟹。

1921年,瑞典天文学家注意到蟹状星云的位置与1054年天关客星的位置相近,估计它们可能有联系。

之后,邓肯和哈勃等测出蟹状星云的膨胀速度。

根据蟹状星云的大小和已知的膨胀速度,1942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证认蟹状星云就是1054年超新星爆发的遗迹。

1968年蟹状星云脉冲星的发现,进一步加强了这一论证,因为利用该脉冲星的自转周期和自转周期变化率的测定值,根据快速自转中子星的磁偶极模型,可以成功地解释蟹状星云和蟹状星云脉冲星的能量来源,同时算出该脉冲星的年龄与天关客星爆发至今的时间间隔相近,有力地说明蟹状星云是公元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的遗迹。

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分)。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上述重要讲话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重大理论指导,是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育体系建设提出的重大任务。

在2013年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历数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劳动者杰出代表,既包含体力劳动者,又包含脑力劳动者;既包含简单劳动者,又包含复杂劳动者;既包含物质生产劳动者,又包含精神生产劳动者。

诚实劳动与创造性劳动一样,都是对劳动的性质规定,前者是强调劳动目的、方法和手段的正当性,后者则是强调劳动要素、方法和结果的发展性。

(摘编自文新华《论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深入推进劳动教育》)材料二: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劳动教育是成长成才的题中之义。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

劳动教育,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立德树人的理念,对推动劳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

《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穡,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的记载。

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劳”与“学”在历史上从未分离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儿童劳动教育应谋求手脑相长。

长期以来,劳动教育融入改造自然、创造历史、发展自我的过程中,发挥了兴国利民的重要作用。

应该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嘉祥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忆”一词现在常能听到,但基本都是从技术层面来讲的。

计算机的内存也叫记忆,指的是信息的储存空间,这个“记忆”已经成为人人都理解的日常概念。

有人觉得电脑的记忆和人脑的记忆在工作方式上差不多——信息输进来,大脑进行记录,需要时再提取出来。

对不对错!数据和信息被输进电脑的内存,等到需要提取时,除非出现什么技术故障,正常情况下会与当初存进去时一模一样地被提取出来。

在这个程度上,可以说两者是相似的。

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吧有时候,原本正在房间里做着什么事,突然想起来要到另外的房间拿个东西。

起身去拿的半路上,被什么打了岔,好比说注意到广播里放的曲子,听到旁边有人说了什么好笑的话,到了要去的那个房间,却一下子想不起到底是来干什么了。

这种令人沮丧、心烦的情况,却偏偏是人脑处理记忆的方式出奇复杂而造成的诸多怪癖之一。

大多数人最熟悉的记忆分类方法是区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

它们的名称很恰当:短期记忆最多持续一分钟左右;长期记忆能够与你终生相伴。

短期记忆维持时间不长,但负责对实时的信息做有意识的操作,也就是我们当前正在想的事。

我们之所以能够思考,是因为信息就在短期记忆中;这就是短期记忆的功能。

长期记忆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辅助我们思考,但真正进行思考的是短期记忆。

为什么短期记忆就那么限量部分原因是它在不停地工作。

我们清醒时的每一刻(以及睡觉时的有些时刻)都在经历和思考着什么,源源不断的信息以惊人的速度进进出出。

因此完全不适合把短期记忆用作长期储有,后者需要稳定和有序。

另一个因素是,短期记忆并没有“实体”基础;短期记忆储存在神经元的特定活动模式中。

有点儿像把购物清单列在卡布奇诺的奶泡上,单纯从技术层面来讲是有可能做到的,因为奶泡会让字形保留一会儿,但维持不了很长时间,因而以这种方式储存并不实用。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拉哈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拉哈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拉哈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

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熟悉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继承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这些巨大财富。

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尽头;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

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是认识他自己本身,进而再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他共鸣的作品,而不要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学大纲!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

仅仅因为某部作品有名,因为羞于不了解它而强迫自己去阅读,实乃大错特错。

恰恰相反,每个人都应该在他感觉最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

有的人在学生时代已早早发现自己爱好优美的诗歌,也有人更爱好历史和乡土传说;有的人喜欢民歌,有的人觉得阅读那种能细致地考察我们心灵的感受并给予高度理性的解释的作品,更加富有魅力和令人欣喜。

阅读之路有千万条,可以从小学课本和日历出发,而终结于莎士比亚、歌德或者但丁。

让每个人凭自己的爱好去开始阅读,读一部文学作品或者一首诗,或者一则报道,或者一篇论文,以此为出发点,然后再扩而大之。

(摘选自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材料二: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

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部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秋高河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药学提倡“三因制宜”“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华民族因地制宜、立象尽意的特有思维方式;倡导“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生命至重、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

这些哲学思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标识。

在实践层面,中医药学强调养生“治未病”,并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理念和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养生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比如,强调生活方式与健康密切相关,讲究“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强调养德养生等等。

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中医药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发展中医药。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事实上,科学并非只有一种表现形式,中国的科学并不等同于西方的科学,西方科学采用的方法也不是获取科学知识的唯一方法,不能把西方科学当作衡量科学的唯一标准。

中国有自己的科学传统,中医药就是中国传统科学最具代表性的门类之一。

与其他中国本土科学一样,中医药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融汇道、气、阴阳、五行等中国哲学思想,逐渐构建了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辨证论治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独具特色的医学与哲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在几千年实践中形成了全球范围独树一帜、疗效确切、覆盖人生命全周期的医学科学。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作出了重大贡献。

特别是在与疫病斗争中产生《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温疫论》等经典著作,形成了系统的、独特的防病治病的理、法、方、药。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B项,“证明白古代思想家的观点:个体对社群负有责任和义务”错误,对论证目的的分析错误,文章所引述的《论语》和《礼记》中的话都含有对“家”的解说,是为了说明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看法的实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精确的把握。要擅长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摘编自陈来《充分相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从中西比较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
A.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提倡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以个人为本,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于群体。
B.中华价值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所代表的群体为本,强调群体的价值高于个人。
C.天下的公道公允公益是最大的公,中华文化强调了它对于个人,家庭、国家的优先性。
6.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国家宝藏》大受欢迎的缘由。
【答案】4. D 5. B
6.(1)节目具有创新意识,将纪录片和综艺奇妙应用,以小戏院情势讲解并描述文物的前世此生,有着向国宝鞠躬、向匠人礼敬的谦卑姿态。(2)节目确定程度上打破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感,使一般民众对它有了亲近感。(3)国家政策助力(4)国人生活富足后,追求精神享受,对文化有了新的期盼。
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主见人人有权依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认为以一种共同的善的观念要求全部公民是违反基本个人自由的。而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社会共同的善、社会责任、有助于公益的美德。社群与个人、责任与权利是不同的伦理学概念,反映不同的伦理学立场,适用于不同的价值领域。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坚持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以社群和责任为中心的立场,在赞同自由、人权的同时,毫不模糊地申明不赞成个人优先的立场。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

清明节是当时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

人们扫墓、颁新火、春游、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予了人们美妙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当是蹴鞠。

《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超群,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

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诗人陆游《感旧四首》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消遣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在上层社会踢球已经成为时尚,上海博物馆藏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在踢球的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了特地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

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对抗性竞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但书上讲的大多都是白打踢法。

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

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由射门比准向灵活和限制球技术方面发展。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代的踢球爱好者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

《水浒传》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

这是特地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竞赛组织和宣扬推广。

宋代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市民携带炊饼出游春游。

宋代民间,习惯把无馅的食品称为饼,用火烤的叫烧饼,蒸的叫蒸饼,面条叫汤饼,油炸的叫油饼。

宋仁宗赵祯做皇帝之后,因为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而蒸饼的“蒸”字和赵祯的“祯”字发音相像,那时说话写字都讲究避皇帝或长辈的名讳,所以,蒸饼就改称为“炊饼”。

在当时的汴梁城里,炊饼是一种大众食品,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山一中2015年秋季高一年级起点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伍槛林审题人:蔡晓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秋溯源所谓“中秋”,原为季节描述,八月十五日处于仲秋之中,故称中秋。

今人文章中,多喜追溯至《礼记·月令》篇作为“仲秋”两字之始。

然而《月令》篇本意,是为说明各月天时、祭祀对象、物候特征以及对应的行为举措,其中绝无节庆记载。

而在今日很多辞书中,将中秋节描述为北宋时期所定,实际对查《宋史·太宗纪》两卷均无此事。

此事记载实出自《渊鉴类函》卷二十《中秋三》注引《唐太宗纪》。

此书如今已然散佚,同时对查正史新旧两唐书,《太宗纪》中同样无此记载。

以正史体例,倘若其间果有朝廷敕令将某日定为全国性的节庆,绝不可能无一字记载。

但是在唐代的诗文著作中,已然出现八月十五赏月的叙述。

如著名的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不过在笔者看来,此诗恰恰说明当时中秋虽有赏月习俗,然而并无“中秋节”,因为一则此诗题中并未指明此日为中秋节,再则杜甫还有《十六夜玩月》《十七夜对月》二诗。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文献记载中,很难找到一个将八月十五对应为“中秋节”的明确日期,但却随处可见今人耳熟能详的中秋习俗。

在唐代,如果用今天的话说,并非“法定节假日”,而是百姓自娱自乐的节日。

但因内容形式被广大民众喜闻乐见,逐渐扩大其影响,至明清时期,终于成为与正月节(旧历年)、五月节(端午)齐名的三节之一。

今天的中秋节,月亮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赏月,吃月饼,甚至还要以圆月的口彩讲团圆一事,都是习见礼俗。

但是细读文献,对月起兴,吟咏相思并不仅限于中秋,而举头望月,玩赏感叹也不仅限于八月。

那么中秋和月亮的关系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前文引《礼记·月令》中,并无只言片语提及月亮与秋天的关联,而秋日百姓所进行的活动,也无与月相关者。

真正将秋与月对应的,是皇家祭祀典礼。

《国语·周语上》中记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韦昭注曰:“礼,天子搢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拜日於东门之外,然则夕月在西门之外也。

”《国语》一书,虽作者存在争议,但学界一致认为其取材自春秋各国所保存史料,注《国语》的韦昭,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充分说明了自西周起,王室已开始祭祀日月,而在后汉三国期间,秋日于西郊祭月,成为典礼。

沿及明清,屡经变化,形成了皇家祭祀典仪。

皇家祭祀民众虽不能参与,但能领略其事的慎重与盛大。

凡祭祀之日,不但皇帝亲临,且需提前数日奉行斋戒、预备等一系列繁复活动。

古时天子一举一动,皆为国人瞩目。

皇家行为,一定会对民众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世间昼夜轮替,四季更迭,在先民心中,对这种自然现象不免产生敬畏之情,无论古今中外,皆有以四季、日月为主题的祭祀典礼或艺术形式。

虽然民间习俗很多未能载入典籍,但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传承,相沿成习。

而皇室以国家之力举办祭典,也给相对散乱无序的民间信仰习俗,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指引。

综合所有因素,中秋节与月亮就建立了联系。

(选自2014年9月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对“中秋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今人多喜欢把《礼记·月令》篇中的“仲秋”两字作为“中秋节”的起源。

然而《月令》篇中绝无节庆记载。

B.“中秋节”在唐代是百姓自娱自乐的节日,至明清时期,成为与正月节(旧历年)、五月节(端午)齐名的三节之一。

C.“中秋节”被定做八月十五在文献中很难找到依据,但文献中却随处可见今人耳熟能详的中秋习俗。

D.“中秋节”被描述为北宋时期所定,实际应该是唐朝太宗时期所定,因为该事件的描述出自《渊鉴类函》卷二十《中秋三》注引《唐太宗纪》。

2.根据原文,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中秋节和月亮建立关系”的原因的一项是()A.世间昼夜轮替,四季更迭,在先民心中,对这种自然现象不免产生敬畏之情,产生了以四季、日月为主题的祭祀典礼或艺术形式。

B.皇家祭祀民众虽不能参与,但却给相对散乱无序的民间信仰习俗,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指引。

C.在唐代,八月十五还是百姓自娱自乐的节日,但因后来内容形式被广大民众喜闻乐见,影响逐渐扩大,最后成为重要节日。

D.虽然民间习俗很多未能载入典籍,但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传承,相沿成习,这也是中秋节和月亮建立关系的原因之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秋节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与新年(今春节)、端午齐名,不过,从史料上寻找八月十五就是中秋节的具体时间依据很难。

B.《国语》的记载、韦昭的注,充分说明了自西周起,王室已开始祭祀日月,而在后汉三国期间,秋日于西郊祭月,成为典礼,到明清成为皇家祭祀典仪。

C.对月起兴,吟咏相思并不仅限于中秋,而举头望月,玩赏感叹也不仅限于八月,把中秋和月真正对应起来的是皇家祭祀典礼。

D.中秋节及其习俗起源于王室祭典与民间习俗的结合,同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自我完善。

最终成为了今天民众熟悉的中秋佳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

从曾国藩游,讲求经世之学。

同治元年,遂命鸿章召募淮勇七千人,特起一军,是为淮军。

外国人见其衣装朴陋,辄笑之,鸿章曰:“军贵能战,非徒饰观美。

迨吾一试,笑未晚也。

”旋诏署.江苏巡抚。

美国华尔募洋兵数千,号南路军;学启等将湘、淮人,号北路军。

四月,贼①悉众战败南路军,华尔弃青浦走保松江。

学启将.千五百人屯新桥,鸿章亲督军来援,贼大奔。

外国军见其战,皆惊叹。

七年,西捻平,入觐,赐紫禁城内骑马。

国家旧制,相权在枢府。

鸿章与国藩为相,皆总督兼官,非真相。

然中外系望,声出政府上,政府亦倚以为重。

其所经画,皆防海交邻大计。

思以西国新法导中国以求自强,先急兵备,尤加意育才。

初,与国藩合疏选幼童送往美国就学,岁百二十人。

期.以二十年学成岁归为国效用,乃未及终学而中辍。

初在上海奏设外国学馆,及莅天津,奏设武备海陆军,又各立学堂,是为中国讲求兵学之始。

尝议制造轮船,疏言:“西人专恃其炮轮之精利,横行中土。

于此而曰攘夷,固虚妄之论。

即欲保和局,守疆土,亦非无具而能保守之也。

士大夫囿于章句之学,苟安目前,遂有停止轮船之议。

臣愚以为国家诸费皆可省,惟养兵设防、练习枪炮、制造兵轮之费万不可省。

求省费则必屏除一切,国无与立,终无自强之一日矣。

”八国联军入京,两宫西狩。

诏鸿章入朝,充议和全权大臣,有“此行为安危存亡所系,勉为其难”之语。

鸿章孑身入京,卒定和约十二款。

鸿章奏陈善后诸务。

开市肆,通有无,施粥散米,中外帖然。

并奉诏行新政,积劳呕血薨,年七十有九。

事闻,两宫震悼,赐祭葬,赠太傅,晋封一等侯,谥文忠。

鸿章长躯疏髯,性恢廓,时以诙笑解纷难。

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

闻其薨,咸集吊唁,曰:“公所定约不敢渝。

”自壮至老,未尝一日言退,马关定约还,论者未已,或劝之归。

鸿章则言:“于国实有不能恝②然之谊,今事败求退,更谁赖乎?”(选自《清史稿》,有删节) 【注】①贼:太平军。

②恝(jiá):忽视,不在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旋诏署.江苏巡抚署:代理、暂代B.学启将.千五百人屯新桥将:将军C.期.以二十年学成岁归为国效用期:期望、希望D.视.鸿章皆丈人行也视:对待、看待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李鸿章“经世之学”的一项是(3分)()①军贵能战,非徒饰观美②入觐,赐紫禁城内骑马③与国藩合疏选幼童送往美国就学④士大夫囿于章句之学,苟安目前⑤开市肆,通有无,施粥散米,中外帖然⑥视鸿章皆丈人行也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④⑥D.①③⑤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同治元年,李鸿章带领衣着简陋的军队到达上海而被外国人讥笑,他并不在意,大挫敌军,使湘、淮军威名远扬,也令外国人惊叹。

B.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两宫太后逃跑了,让李鸿章独自一人到京城斡旋,李鸿章不辱使命,与他们签订了和约。

C.清朝旧制是宰相的职权往往在枢府,李鸿章以总督身份兼宰相之职,这其实不是真宰相,而是因为他有名望而被人谣传的。

D.李鸿章有丈人行,一生不曾言退,最后因劳累过度呕血而死;与他一起共事的外国人都很敬服他,听到他去世都来吊唁。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其所经画,皆防海交邻大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即欲保和局,守疆土,亦非无具而能保守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寒食①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注:①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

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8.此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这句与其他各句的关系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认为此诗哪个词用得最好?找出来,作一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下列诗文名句。

(1).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3).又前而为歌曰:“,。

”复为慷慨羽声。

(《荆轲刺秦王》)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

老刘喜秋香李洪臣秋高气爽,菊花飘香。

老伴已故一百零一天了。

老刘半宿起来,打开灯,奋力地擦地擦窗抹完桌子后,赶快把白日才买回的两盆亮黄的菊花摆放在正厅最显眼的位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