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总结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总结

2013—2014学年度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总结重兴中学李文会期中考试结束了,回顾这两个月的教学,很有必要,以便对今后的教学有个明确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现将现将这半学期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说明:1.前半学期知识点多,分散。

教学中对化学式、化合价、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这些内容明显赶进度,学生习题的练习和老师的讲解得不到保障,这样学生就孤陋寡闻,见识太少,遇见中难度题好似猫吃刺猬,无所适从。

2.试题要求有超出考试范围的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

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理解不清;对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催化剂等不能正确理解;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对化学符号、用语的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不会书写化学式等等。

2.能力与方法问题。

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

表现在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部分同学甚至不能读懂题意。

3.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4.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

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表述性的题目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5.计算能力薄弱。

表现在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元素的质量比,化学教学中基本的计算都不能胜任。

二、对策与办法1.增强质量意识要抓住期中考试分析这一契机,认真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全面、客观地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尤其要找出自身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思考对策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抓措施的落实,跟踪督促,直至问题真正解决。

要针对答卷中的典型问题,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在做好补救工作的同时加强学法指导。

要根据学情,理清工作思路,狠抓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册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 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半金属元素;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变化与反应:
-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

3. 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 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与应用:金属与酸、金属与水的反应;
- 酸和碱的性质与溶液的酸碱指示剂;
- 盐的性质与用途;
- 燃烧与火灾的防治。

4. 常见化学实验与实验室器皿:
- 常用实验仪器:量筒、烧杯、试管、漏斗等;
- 常用实验操作:称量、过滤、蒸发、加热等。

5. 常见物质与生活、环境及人体的关系:
- 空气和水的污染与环境保护;
- 垃圾的分类与处理;
- 常见物质对人体的影响,如毒物、营养物质等。

这只是初三化学上册中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总结,具体内容还需根据教材进行学习和复习。

3.2+原子结构原子的构成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2+原子结构原子的构成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由上述可得出: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__内__质__子__数__ =_核__外__电__子__数__。
2. 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如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 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
氢原子核发生聚变时会释放一种不带电的微观粒子,
这种微观粒子是 A. 质子
B. 该粒子有2个电子层
C. 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原子
D. 该粒子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1. 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B. 所有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 所有的原子只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D. 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 D)
2. 氚是一种氢原子,氚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
知识点3 原子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
原子类别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结论
金属原子
在化学反应中易
(如钠、镁、铝等 一般<4个
_失__去__电__子__,达到
)
相对稳定结构 元素的化
非金属原子 (如氯、氧、硫等
)
一般__≥_4__个(H 为1)
在化学反应中易 学性质由 _得__到__电__子__,达到 最__外__层__电__ 相对稳定结构 子__数___决
课题2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知识点1 原子的构成 1. 观察右图,填空:
核外电子(每个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_负__电__荷__)
原子
_于原__原子__子核__中(居心)
_中__子__(不带电) _质__子__(每个_质__子__带1个单位_正__电__荷__)
(1)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称为_核__电__荷__数__。由于原子核 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 此原子_不__显___电性。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抢分必背(1-4)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抢分必背(1-4)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抢分必背(第1-4单元)1.化学贡献:①道尔顿——原子论;阿伏伽德罗——分子学说;②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③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④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常考物理变化:蜡烛熔化、干冰升华、水蒸发、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活性炭吸附色素、气球爆炸、轮胎爆炸、铁水铸锅、水的蒸馏、石油分馏……3.常考化学变化:物质燃烧(如:石蜡燃烧)、火药爆炸、食物腐烂、食物发霉、酿醋、酿酒、金属生锈(如:钢铁生锈)、煤的干馏、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杀菌消毒、物质分解、各种化学反应……4.易错性质【物理性质: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化学性质:可燃性、稳定性、毒性……】5.性质与用途的关系:(1)木炭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体现化学性质);(2)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用于金属切割、炼钢(体现化学性质);(3)氮气具有稳定性,可以作保护气(体现化学性质)/氮气可以制造低温环境(体现物理性质)(4)稀有气体通电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体现物理性质)(5)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既体现物理性质、也体现化学性质)6.实验操作:(1)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瓶塞必须倒放——防止药品腐蚀实验台;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防止药品损失;细口瓶的标签必须朝向手心——防止腐蚀标签;(2)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在容器的正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防止沾污试管或污染试剂;胶头滴管应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腐蚀胶帽;(3)试管加热前试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加热时受热不均试管炸裂;加热时先预热,后固定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炸裂;加热后不能用立即冲洗——防止试管骤冷炸裂;(4)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5)装置气密性检查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口形成一段水柱,且长时间不回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化学方程式篇一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注意:a、配平b、条件c、箭号)3、含义:以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篇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1、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水电解实验:化学反应:产生位置负极正极体积比2:1质量比:1:8“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2、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盛滤液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一边;漏斗下端紧靠接滤液烧杯。

滤纸与漏斗内壁间有气泡:影响过滤速度。

过滤两次不干净原因:滤纸破损;滤液高于滤纸;接滤液烧杯不干净。

玻璃棒作用:引流。

(3)硬水与软水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九年级开学考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开学考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开学考化学知识点开学考是每个学年开始的一项重要考试,旨在检验学生是否复习了寒假期间所学的知识。

而化学作为中学科目的一部分,在九年级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九年级化学的知识点。

一、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九年级化学的第一个重要知识点是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化学元素是物质世界中最基本的单位,如氧气、氢气、碳等。

化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如水、二氧化碳等。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元素的符号、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以及各种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二、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是九年级化学的另一个关键知识点。

学生需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同时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能够解析已给出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比例等。

三、离子和离子反应离子是电荷带正负号的化学物质。

在九年级化学中,学生需要了解离子的性质和形成过程。

离子反应是由于离子间的吸引和排斥力而发生的,它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如溶解盐类和酸碱中和等。

学生要掌握离子反应的特点和常见的反应类型,如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四、酸、碱和盐酸、碱和盐是九年级化学中的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它们的定义、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可以产生盐和水。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酸碱指示剂的用途和酸碱溶液的鉴别方法。

五、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产物形成的数量。

九年级化学中,学生需要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和实验观察结果的分析。

六、化学与能量化学与能量是九年级化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知识点。

学生需要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过程,了解焓变和能量守恒定律。

同时,还需要学习如何计算反应焓变和计算能量转化的效率。

综上所述,九年级开学考化学知识点主要包括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离子和离子反应、酸、碱和盐、化学反应的速率以及化学与能量。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化学九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1.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与混合物、元素与化合物;
2. 常见元素的性质与应用:氧气、氮气、氢气;
3. 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和族、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的特点;
4.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模型、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发现和性质;
5. 电子结构和价电子:电子层、能级、壳层、轨道的概念,以及价电子数的确定;
6. 化学键: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和性质;
7. 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
8. 酸、碱和盐:酸碱的定义、性质和常见酸碱盐的应用;
9. 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10. 常见气体的制备和性质: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11.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12. 化学反应速率:观察和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平衡常数与平衡位置、影响平衡的因素;
14. 电化学:电解质、导电性、电化学反应和电解中的离子移动。

以上是化学九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宏观: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2 化学变化:宏观: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微观: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

3 区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中没有。

4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注意:(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或放热,发光等。

(3)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现象。

二、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见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 实验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实验数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2 ◆检验燃烧后是否有H2O生成的方法: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有水珠产生,则有水生成。

3 检验物质燃烧后是否有CO2生成的方法:将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有CO2生成4 蜡烛燃烧石蜡 + O2 H2O + CO2由蜡烛燃烧生成物可确定蜡烛的组成中有氢元素和碳元素,但不能确定氧元素。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1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见教材P151-152。

2 实验室药品取用的规则:“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用1-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九年级上册化学

九年级上册化学

九年级上册化学一、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及其与能量的关系。

在九年级上册化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以下内容:1.物质与能量:探索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不同状态下的能量变化。

2.物质的分类:学习如何根据物质的性质将其分类,了解不同物质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原子与分子:了解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原子,学习原子的结构和性质,探索分子的组成和化学键的形成。

4.化学方程式: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掌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

5.酸、碱和盐:认识酸、碱和盐的性质,学习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6.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学习常见的化学反应及其平衡条件。

7.金属与非金属:认识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学习金属与酸、氧气等物质的反应。

二、物质与能量物质和能量是化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状态,不同状态之间转变时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在九年级上册化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质的三态,以及相应状态间的能量变化。

物质可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固态中,物质的分子之间距离较近,相对稳定;在液态中,物质的分子之间距离较大,相对不稳定;在气态中,物质的分子之间距离很大,相对自由。

当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转变时,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固态物质融化为液态时,需要吸收热量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液态物质汽化为气态时,则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以克服相互之间的吸引力。

三、物质的分类在化学中,我们需要对物质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性质和特点。

物质可按其组成和性质划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单位。

常见的元素有氢、氧、铁、铜等。

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例如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的原子组成的。

我们将学习如何根据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分类和鉴定。

此外,物质还可按其物理状态进行分类,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基础知识【知识点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例】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水壶烧水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例】木柴燃烧、铁的生锈、粮食酿酒、米饭变馊3.易错辨析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知识点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稳定性、还原性、酸性、碱性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知识点3】实验室操作1.仪器名称书写A 锥形瓶,B 胶头滴管,E 集气瓶, F 长颈漏斗, G 水槽, H 酒精灯。

(1)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D ;(2)用于配制溶液的仪器是C ;(3)收集或贮存气体的仪器E ;(4)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B 。

2.取用药品①实验室化学药品取用规则②用托盘天平称一般固体在托盘两边各放一张等质量洁净的纸,易潮解或腐蚀性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③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药液流出④用量筒量量取液体时,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胶头滴管,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3.物质的加热①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应用外焰部分加热②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③加热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飞溅④操作注意事项4.洗涤玻璃仪器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补充】判断下列实验操作错或对(填“√”或“×”)【知识点4】空气1.组成:氮气78%(保护气),氧气21%(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稀有气体0.94%,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2.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3.空气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碳不属于污染物)【知识点5】氧气1.性质: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时为淡蓝色2.检验气体是氧气: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则是氧气(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3.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4.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叫做氧化反应(缓慢氧化: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5.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6.工业制取氧气,利用沸点不同物理变化【知识点6】分子和原子1.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分子运动速率影响因素:外界温度,自身种类分子之间有间隔2.分子运动现象实验中,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浓氨水有刺激性气味,具有挥发性(分子运动速率快)3.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4.分子与原子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5.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铁,铜,锰(金属单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氧气,氢气,氮气,氯气固态非金属单质:碳、硫、磷、硅、稀有气体:氦、氖、氩【知识点7】原子的结构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高)4.分层排布中,第三层最多排18个,每一层电子数最多为2n25.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种类6.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7.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的比叫做相对原子质量8.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知识点8】元素1.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的原子的总称,元素不讲个数只讲种类2.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物质种类变,分子种类变,元素不会改变3.地壳中元素含量最多的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人体中所含元素最多的是:氧;所含金属含量最多的是:钙4.元素符号书写①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元素符号,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②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2O表示:2个氧原子,2O2表示:2个氧分子,H2表示:1个氢离子)5.同一个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同一个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二、实验总结【实验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2.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冒出的白烟成分是石蜡固体小颗粒3.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有水4.检验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实验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现象:空气样品中木条照常燃烧,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结论:空气比呼出气体氧气含量多3.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震荡现象:空气样品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空气比呼出气体氧气含量少(若澄清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被浑浊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镜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现象:哈气的玻璃片有水雾出现结论:空气比呼出气体水蒸气质量少5.适宜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该难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6.用集气瓶收集室内的气体:集气瓶先装满水,带到室内倒掉,再盖上瓶盖7.在比较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时,取相同滴数的石灰水:保证在其它条件相同下作对比(这种实验的方法叫对比法)【实验3】红磷燃烧实验1.现象:红磷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白烟(固体小颗粒)分析:水进入集气瓶,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2.实验结果分析:小于1/5体积的原因:①红磷不足;②氧气没有被消耗完;③装置漏气;④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大于1/5体积:燃烧匙过慢伸入3.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吸收产生的白烟,减少空气污染4.红磷不可替代:只能和氧气发生反应且生成物不能是气体5.化学式:【实验4】硫的燃烧1.现象: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热、发出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集气瓶中水的作用: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实验5】铁丝的燃烧1.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到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2.将细铁丝打磨至光亮:除去表面的锈盘成螺旋状: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与氧气充分反应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铁丝预先放入一些水: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3.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实验6】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排水法)1.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2.加热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3.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的放出时再收集气体原因:防止收到的氧气不纯4.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炸裂试管5.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沿导管倒吸回试管底部【实验7】过氧化氢制氧气1.二氧化锰是一种黑色粉末,不溶于水2.不需要加热:操作简单、节省能源【实验8】氯酸钾制氧气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质量,且自身化学性质和质量保持不变,催化剂可代替,不是唯一的。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1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1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 H 。 (4)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的仪器是 D 。 (5)请找出以下家庭物品可替代的实验仪器:①塑料杯 子— C ;②竹筷子— F 。
☞知识点3 认识化学危险品标志
6. 在汽车加油站见到的油罐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图 标是( C )
A. 试管 C. 烧杯
B. 燃烧匙 D. 蒸发皿
3. 下列仪器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A )
4. 下列实验项目所选的仪器错误的是( D )
A. 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 B.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C. 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 D. 取用粉末状固体——镊子
5. 根据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1)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 的仪器是 B (填字母,下同)。 (2)用于量取液体药品但不能作反应容器的是 A 。
1.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1课时)
☞知识点1 化学药品的取用原则
1. “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 容器口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 的味道。 2. 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 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取1_~__2_mL,固体 盖满试_ 管底部 即可。 3. “处理原则”: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 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 指定容器内 。
☞知识点2 认识常见化学仪器 1. 反应容器
试管 _
蒸发皿 _
烧杯 _
锥形瓶_
2.盛装的仪器
集气瓶_ (气体)
广口瓶_ (固体)
细口瓶_
滴瓶_
大量液体 (少量液体)
3. 其他仪器
托盘天平_ 量筒_
漏斗_
长颈漏斗_ 分液漏斗_

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知识点归纳及典例导析 (新版)新人教版

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知识点归纳及典例导析 (新版)新人教版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要点。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要点梳理】要点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 H2O+CO2↑3.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1)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气体的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发生装置如下:(2)装置连接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插入到液面以下,否则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口跑掉;②导气管伸入容器内无需太长,更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

若伸入到液面下,气体就无法从导管口排出。

(3)收集装置:气体的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密度和气体的溶解性决定。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通常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右图所示)。

收集时要注意将导管插到瓶底。

4.验满: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如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收集满了。

5.检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生成。

【要点诠释】药品选用应注意的问题:(1)不能用浓盐酸。

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混入二氧化碳中,导致所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

(2)不能用硫酸。

因为硫酸跟碳酸钙反应(H2SO4+CaCO3=CaSO4+H2O+CO2↑)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了石灰石与硫酸进一步接触,使反应难以继续进行。

(3)不可用碳酸钠。

因为碳酸钠是固体粉末且易溶于水,它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速率太快,不便于控制,且碳酸钠比石灰石价格高,不经济。

要点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1.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有很多,例如:(1)碳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C+O2CO2(2)碳在高温下还原金属氧化物:2CuO+C2Cu+CO2↑ 2Fe2O3+3C4Fe+3CO2↑(3)石灰石高温分解: CaCO3 CaO+CO2↑(4)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CaCO3+2HCl=CaCl2+ H2O+CO2↑(5)蜡烛、木柴、酒精、汽油等含碳物质的燃烧都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15章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15章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15章如果你现在正在学习九年级化学,那么你将在该学年的上册中学习到很多有关化学的知识。

第15章是其中之一,它将为你介绍更深入的化学概念和理论。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本章中重要的知识点,以便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

1. 原子和元素在本章中,你将再次学习到原子和元素的概念。

原子被认为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

每个元素都由原子组成,而元素的化学性质则由其原子的性质决定。

你将学习到如何使用元素的周期表来查找有关元素的信息,并了解不同元素的性质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 化学键和化合物在本节中,你将了解化学键和化合物的概念。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吸引力力,它们将原子结合成分子。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更多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你将学习到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如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并了解它们在化合物形成和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3.酸、碱和中和反应本节将为你介绍酸、碱和中和反应的概念。

酸是一种能够产生氢离子的物质,而碱是一种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你将学习到如何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检测酸碱溶液以及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燃烧和氧化反应这一节将为你介绍燃烧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火焰和热能的过程。

氧化反应则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的过程。

你将学习到燃烧和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一节中,你将学习如何计算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摩尔比例,以及如何使用反应方程式来确定化学计量和化学反应的平衡。

你将学习如何利用化学计量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如何使用化学计量来预测化学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进行。

6. 铁和钢的制备与应用这一节将为你介绍铁和钢的制备与应用。

你将学习到如何从铁矿石中提取铁,并了解铁和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你还将了解到不同类型的钢如何通过调整铁中的碳含量来得到,并了解到不同类型的钢的特点和用途。

初步认识化学元素课件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上册

初步认识化学元素课件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上册
元素周期表中可以得到的信息:原子序数=核 电荷数=质子数 ; 元素符号 ; 元素名称 ; 相对原子质量
比较
原子
元素
区别 联系
微观粒子,既讲种类,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
又论个数
不论个数
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是物质的宏观组成成分,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 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
认识化学元素
元素周期表
1H
2 He


3 Li 4 BeFra bibliotek锂铍
11 Na 12 Mg


5 B 6 C 7 N 8 O 9 F 10 Ne

碳氮

氟氖
16.00
13 Al 14 Si 15 P 16 S 17 Cl 18 Ar
铝硅
磷硫
氯氩
19 K 20 Ca


元素周期表有七个横行(及七个周期),十 八个纵行,十六个族,七个主族,七个副 族,一个零族,一个第8族
变,电子层结构可能变
不变

有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 物质是由元素直接构成


元素是同类原子(或离子)的总称,原子的核电 荷数(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同种元素中可能有不同原子,其中子数不同。 原子和元素均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注意:1、元素符号的书写要规范。元素符号 在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微观上可表示这 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或由原子直接组成的 物质的化学式。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牛刀小试
1、青蒿素(C15H22O5)是我国首创的新型抗疟疾 药,下列有关于青蒿素叙述错误的是( )

专题4.4化学式与化合价(十大题型)-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举一反三(人教版)

专题4.4化学式与化合价(十大题型)-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举一反三(人教版)

专题4.4 化学式与化合价题型梳理【题型1】化学式意义【题型2】化学用语【题型3】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题型4】化学式图示的分析【题型5】化合价规律【题型6】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题型7】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题型8】价类图【题型9】化学式的计算【题型10】混合物中元素或物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举一反三1.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2.化学式含义:宏观上:①表示某种物质;②表示某种物质的组成;微观上:③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如:H2O:①表示水这种物质;②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③表示一个水分子;④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3.若化学式前面有数字后,这个符号就只具有微观意,表示几个分子。

【题型1】化学式意义【例1】“诺龙”是兴奋剂中的一种,其化学式是C18H26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诺龙”含有46个原子B.“诺龙”中含有氧分子C.“诺龙”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诺龙”由18个碳原子、26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答案】C【详解】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诺龙”的化学式为C18H26O2,所以1个“诺龙”分子含有的原子数为:18+26+2=46,故A 错误;B 、根据“诺龙”的化学式可知,一个“诺龙”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B 错误;C 、根据“诺龙”的化学式C 18H 26O 2可知,其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故C 正确;D 、“诺龙”由18个碳原子、26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的说法错误,应该是一个诺龙分子由18个碳原子、26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故D 错误;故选A 。

【变式11】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A .2OB .2O 2C .O 2D .O 2﹣【答案】A【详解】A 、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因此2O 表示两个氧原子,该选项正确; B 、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O2表示2个氧分子,该选项错误;C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可知,O 2可表示1个氧分子,该选项错误;D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九年级全物理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全物理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全物理化学知识点作为中学化学和物理学的结合,九年级的全物理化学知识点是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这两门科学的理解和应用的基础。

在这一个学年里,学生将学习如何将化学和物理的原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中,并且探索更加深入的科学原理。

一、粒子理论粒子理论是物理学和化学学科的基石之一。

它认为物质是由微小不可再分割的粒子构成的。

在化学领域,我们学习了原子和分子这两种基本的粒子,它们组成了不同的物质。

二、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元素是指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九年级学生将学习元素周期表,了解各种元素的性质和周期。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九年级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合物的组成。

三、物质的分离与纯净学生将学习不同的物质分离技术,如蒸馏、过滤和磁选等。

他们将了解不同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是如何用于分离和提纯杂质的。

四、电学和电磁学九年级学生将进一步学习电学和电磁学的知识,包括电流、电压和电阻,以及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等基本概念。

他们将学习如何应用这些原理来解释各种电器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五、能量转化与守恒能量转化与守恒是物理学和化学学科的核心。

学生将学习能量的不同形式,如机械能、热能和化学能,以及能量在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过程。

他们还将学习能量守恒定律,了解能量在各种过程中是如何得以守恒的。

六、酸碱中和和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和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的两个重要方面。

学生将学习酸碱溶液的pH值和中和反应的原理,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应用。

七、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学生将学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的概念。

他们将了解不同因素如温度、浓度和催化剂等如何影响反应速率,以及如何在一个封闭体系中维持反应的平衡。

八、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九年级学生将学习牛顿三大定律,学习如何应用这些定律解决各种物体运动和力的问题。

九、热学热学是物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热能和温度的传递和转化。

九上化学一到三单元知识点

九上化学一到三单元知识点

九上化学一到三单元知识点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二、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通常是产生光、热、气体、沉淀等现象。

三、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四、化学符号的意义化学符号是用来表示物质组成和性质的符号,通常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如H2O表示水分子,其中数字表示每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和反应比例关系。

五、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按照规定取用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注意节约药品和保护环境。

仪器的使用:正确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如量筒、烧杯、试管等,注意仪器的清洗和保养。

实验操作:按照规定的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包括混合、溶解、加热、过滤等操作,注意安全和规范操作。

六、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水等。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铁、氧气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碳等。

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乙醇等。

无机物: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如水、氧化钠等。

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根据已知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出其他物质的质量。

注意单位的统一和计算准确度。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2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2

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一、知识点过关1、浓盐酸与浓氨水的生烟实验:现象:2、B、C两个小烧杯,B杯装蒸馏水,并滴数滴酚酞,C杯装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B、C两个小烧杯一段时间。

观察现象:3、用两支医用注射器,一支吸空气,一支吸水,两者等体积,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压。

哪只注射器的栓塞容易推压?现象:4、构成物质的微粒:5、分子:6、分子的特性:7、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

8、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二、练习题1、“共享单车”进入长沙,方便了市民的绿色出行,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子停止运动B. 分子质量变大C. 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减慢D. 分子间隔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2、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 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C.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D. 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3、下列对分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不同的分子构成同一种物质B、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4、全民防疫期间,教室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室内充满过氧乙酸气味,这说明()A.分子可再分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5、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其原因是( )A.分子的体积变大B.分子分解变成了原子C.分子的间隔变大 D.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6、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7、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1)未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常在天然气中加入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

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天然气泄漏能闻到气味的原因。

(2)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比在阴凉处干得更快。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化学基本概念:如物质分类、化学式与化学符号、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

2. 化学基础理论:如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等。

3.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如氢、氧、碳、铁、铜等元素的性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4.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如取用试剂、加热、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以及仪器的使用和洗涤等。

5. 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试剂,评价实验结果和误差分析等。

6. 化学计算:如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物质的量之比等。

7. 化学与生活:如食品添加剂、营养物质、环境污染与防治等。

这些知识点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实验和习题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化学是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2、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3、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4、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5、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6、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a.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b.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7、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药品的取用(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另一洁净的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3)固体药品的取用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4)液体药品的取用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

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

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过滤A、操作注意事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B、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五)蒸发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六)仪器的洗涤:(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6.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2MnO22O + O2↑2KMnO4△K2MnO4 + MnO2 + O2↑2KClO3MnO22KCl+3O2↑(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移—熄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质。

(一变两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第三单元知识点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 构成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 2、O 2、N 2、Cl 2。

离子:NaCl 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 +)氯离子(Cl -)构成混合物(多种物质)分类 单质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纯净物 (一种元素)(一种物质)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H 4、C 2H 5OH 、C 6H 12O 6、淀粉、蛋白质(多种元素) 氧化物 H 2O CuO CO 2无机化合物 酸 HCl H 2SO 4 HNO 3碱 NaOH Ca(OH)2 KOH盐 NaCl CuSO 4 Na 2CO 33、原子的结构 中子(不带电荷)a 、 原子 原子核(正电)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b 、原子核内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c 、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d.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