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有色金属热处理工艺学权威课件-1-2-3全

合集下载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绪论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绪论

2
绪 论
(一)材料的定义及分类
• 按应用领域,材料可以分为:电子材料,航空航 天材料,核材料,建筑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 料等。 • 按使用用途,材料可以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 料。 • 按先进性,材料可以分为:传统材料和新材料 (先进材料)。
3
绪 论
(二)材料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
材料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里程碑。 • 一百万年以前,人类开始进入旧石器时代,可以 用石头作工具。 • 一万年以前,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将石头 加工成器皿和工具,在8000年前,开始人工烧成 陶器,用于器皿和装饰品。
22
绪 论
(六)金属学及热处理的发展概况
近代的理论科学阶段 近几十年来,以马氏体相变为核心的固态相变 理论得到了迅速发展,固态相变理论日臻成熟。成 熟的热处理工艺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并且随 着金属物理的发展和其它新技术的移植应用,各种 先进的热处理技术不断出现并得到应用。
23
绪 论
(七)本课程的任务及在科研生产中的地位
绪 论
(四)材料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重点
• 开发先进材料---材料制备新技术的开发;新材料 的设计与制备。 • 改进现有材料---传统材料的改性;先进复合材料 的研制。 • 材料的应用---材料的应用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材料的使用性能;材料的使用寿命及可靠性;材 料制备、加工与使用期间与环境的适应性;价 格。
9
绪 论
(三)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内涵
材料科学与工程就是研究有关材料的组成、结构、 制备与加工工艺、材料性能与使用效能以及他们之 间的关系.
性质 效能 成分 受环境影响 (气氛、温度、受力) 组织结构
合成/制备
性质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第3章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第3章

3.1 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3.1.2 二元相图的测定方法
临界点
上临界点 液相线 固相线 下临界点 临界点
用热分析法制作Cu-Ni二元合金相图过程
3.1 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3.1.2 二元相图的测定方法
上临界点连接线称为液相 线,表示合金结晶开始温 度或加热过程中熔化终了 温度。 下临界点连接线称为固相 线,表示合金结晶终了温 度或加热过程中开始熔化 温度。
因此,固溶体结晶时,始终进行着溶质和溶剂原子 的扩散,包括在液相和固相内部的扩散和通过界面 进行的原子互扩散。 需要有足够长的时间,保证平衡结晶过程充分进行。
3.2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3.2.2 固溶体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
(2)固溶体合金的结晶需要一定的温度范围
固溶体合金的结晶需要原子之间的相互扩散。
400 300 200 100 A 20 40 60 w(B) / % 80 B T/℃
3.1 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3.1.2 二元相图的测定方法
• 配制一系列成分不同的合金,测定合金相变点 温度,便可在温度-成分坐标图上得到一系列 坐标点。把各相同意义的点连接成线,这些线 把坐标图划分出一些区,称为相区,标明各区 存在的相名,相图建立完毕。 • 相变点的常用测量方法有:热分析法;膨胀 法;电阻法等。
第3章 二元合金相图及合金的凝固
• 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
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共晶相图及其合金的结晶; 包晶相图及其合金的结晶; 其它类型的二元合金相图; 二元相图的分析和使用; 铸锭的组织与缺陷。
3.1 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3.1.1 二元相图的表示方法
• 合金存在的状态通常由合金的成分、温度和 压力三个因素确定。由于合金的加工处理常 在常压下进行,所以合金的状态可由合金的 成分和温度两个因素决定。 • 对于二元合金,通常用横坐标 表示成分,纵坐标表示温度, 700 600 建立二元合金相图。 •E 500 • 相图中任意一点的坐标值表示 一个合金的成分和温度,如图 中E点表示合金成分w(B)=40%, w(A)=60%,温度为500℃。

哈工大崔忠圻老师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金属的塑性变形ppt

哈工大崔忠圻老师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金属的塑性变形ppt

04 试验标准
GB/T228.1-2010、ASTM E8/E8M-13等。
压缩试验
定义
压缩试验是测定材料在静压力作 用下变形与破坏的力学性能试验 。它可以模拟材料在承受静载荷 时的变形和破坏行为,评估材料 的抗压强度和塑性。
目的
压缩试验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抗 压强度、屈服点和塑性等力学性 能,为工程结构的设计和使用提 供依据。
03
金属的塑性变形应用
塑性变形在工业中的应用
1 2 3
生产制造
通过塑性变形工艺,可以生产出各种形状的零 部件和产品,如锻件、冲压件、挤压件等。
设备安装
利用塑性变形的原理,可以通过冷装、热装等 方法,将大型设备安装到预定位置,提高设备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维修维护
在一些设备的维修和维护中,也常常需要应用 塑性变形的原理,如矫正、校直等。
孪晶
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和晶向产生平移 ,并形成与主晶面平行的新晶面。这种变形机制主要受到晶体结构和相变的影响 。
晶界与界面
晶界
晶体之间的边界,是晶体结构中的缺陷之一。在塑性变形过 程中,晶界可以成为位错滑移的障碍,从而影响材料的塑性 变形行为。
界面
不同相之间的接触面,如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界面。界面可 以影响材料的强度、硬度等力学性能,并对塑性变形产生影 响。
01
在结构材料的加工过程中,常常需要应用塑性变形的原理,如
钢材的轧制、拉拔等。
结构材料的性能改善
02
通过塑性变形,可以改善结构材料的性能,如提高材料的强度
、硬度、韧性等。
结构材料的应用
03
在建筑、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中,也常常需要应用塑性变形

第1-3章 金属工艺学 哈工大

第1-3章 金属工艺学 哈工大

机械的组成
数控加工中的机器人
机械的组成
机器人焊接
机械的组成
机器人去毛刺
2、从制造安装方面看:
任何机械设备都是由许多机械零部件组成的。
机械零件:
是机械制造过程中不可分拆的最小单元
{
专用零件:气轮机的叶片;内燃机曲轴 通用零件:齿轮;螺栓
机械部件: 是机械制造过程中为完成同一目的而由若干协同工 作的零件组合在一起的组合体。
31
3. 极限应力 根据材料性质及应力种类而采用材料的某个应力极限值 静应力作用下: 脆性材料极限应力: 强度极限 B
失效形式:脆性破坏

塑性材料极限应力:
屈服极限 s
失效形式:塑性变形
32
变应力作用下机械零件的失效特征
• 1、失效形式:疲劳(破坏)(断裂) σrN σrN1
A
有限寿命区
21
4.其他要求 劳动保护要求 环境要求
22
2.1.2 设计机械的一般步骤
1.计划阶段 2.方案设计阶段 原动机 执行部分 例:设计制造螺纹的机器
传动部分:方案更复杂多样
23
3.技术设计阶段
机器的运动学设计 机器的动力学设计 零件的工作能力设计 部件装配草图及总装配图 主要零件的校核
24
4.技术文件编制阶段
1)铸造:用铸造材料制造毛坯时,不受零件的尺寸和 质量限制。 2)锻造: 用锻造材料制造毛坯时,需要考虑锻造机 械设备的生产能力,一般适用于零件尺寸和质量较小 时的情况。 3)一般情况: 尽可能选用强度高而密度小的材料
==》目的:减小零件的尺寸和质量
2.3.4 零件结构的复杂程度及材料的加工可能性
1 k 1K
1 K 1K

金属热处理(哈工大)第二章

金属热处理(哈工大)第二章
8
位错学说发展简史
矛盾提出——晶体理论剪切强度与实测值 晶体理论剪切强度与实测值 矛盾提出 的巨大差异 位错概念提出——1934年 位错概念提出 年 螺型位错概念,柏氏矢量概念——1939年 螺型位错概念,柏氏矢量概念——1939年 F-R位错源 位错源——1950年 位错源 年 TEM技术研究位错 技术研究位错——50’s 以后 技术研究位错 … …
48
2.3.2 晶界与亚晶界
晶界: 晶界:相邻晶粒的界面 亚晶界: 亚晶界:晶粒内部各排列方位有细微差 异的亚结构之间的界面。 异的亚结构之间的界面。
49
1.小角度晶界 小角度晶界
对称倾侧晶界 晶界模型: 晶界模型: 同号刃型位错墙
取向差<10° ° 取向差
无长程应力场 能量低、 能量低、稳定
50
指位错沿着晶体滑移面的运动, 指位错沿着晶体滑移面的运动,又称保守运动 刃型位错的滑移
36
刃型位错的晶体滑移
37
刃型位错滑移的特点
滑移面由柏氏矢量与位错线矢量唯一确定 位错的运动方向与晶体滑移方向( 位错的运动方向与晶体滑移方向(即位错 柏氏矢量方向)一致 柏氏矢量方向) 位错线的运动方向与位错线垂直 一次滑移量为最近邻的原子间距( 一次滑移量为最近邻的原子间距(全位错 的柏氏矢量的模) 的柏氏矢量的模)
2.位错的产生 位错的产生
结晶过程 空位聚集成片的边缘 塑性变形
15
空位聚集
16
结晶
17
2.2.1 位错的基本概念
3.柏氏矢量 柏氏矢量
反映位错造成的晶格畸变的大小和方向 避免繁琐的原子模型
18
柏氏矢量的确定方法
规定
位错线垂直向外穿出纸面为正 按右手法则作柏氏回路 回路避开严重畸变区 包含一个位错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5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5

γ +Fe3C A1 727℃ ℃ α+Fe3C C%
0.0008Q Fe
工业纯铁

铸铁
根据组织特征,将铁碳合金分为七种类型: 根据组织特征,将铁碳合金分为七种类型: (1)工业纯铁 ) (2)共析钢 ) (3)亚共析钢 ) (4)过共析钢 ) (5)共晶白口铁 ) Wc<0.0218% < % Wc=0.77% % Wc=0.0218%~ %~0.77% %~ % Wc=0.77%~ %~2.11% %~ % Wc=4.3% %
0.77 P S 0.0218
γ +Fe3C
727℃ ℃
0.0008 Q
Fe 工
亚 共 析 钢
共 析 钢
过 共 析 钢
α+Fe3C C% 亚 共 晶 白 口 铁
共 晶 白 口 铁
过 Fe C 3 共 晶 白 口 铁
L+δ
A
δ
H N
T
G α α+γ P 0.0218 0.0008 Q
合金① 合金① WC= 0.01% 的工业纯铁 铁碳相图 1495℃ ℃ δ L B J L +Fe3C D L+γ 4.3 γ
(2)奥氏体 或 A ) )奥氏体(γ或 定义: 在面心立方 在面心立方γ- 中的间隙固溶体 定义:C在面心立方 -Fe中的间隙固溶体 溶碳量较大: 溶碳量较大: 0.77% (727℃) ~2.11% (1148℃) ℃ ℃ 性能: 强硬度较低; 性能 强硬度较低; 塑性较好, 变形抗力较低, 易于锻压成形; 塑性较好 变形抗力较低 易于锻压成形 顺磁性。 顺磁性。 ——热加工 塑性变形 相 热加工(塑性变形 热加工 塑性变形) ——合金化后成为室温基体相 无磁性 ; 合金化后成为室温基体相(无磁性 合金化后成为室温基体相 无磁性);

哈工大崔忠圻老师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金属的塑性变形ppt

哈工大崔忠圻老师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金属的塑性变形ppt
金属的塑性变形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金属的晶体结构 • 金属的塑性变形机制 • 金属的屈服与断裂 • 金属的强化机制 • 金属的热处理 • 金属的加工硬化 • 金属的循环硬化与软化
01
金属的晶体结构
金属的晶体结构
金属键
自由电子的海洋,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金属原子半径
影响金属键强弱的因素
金属晶体结构
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结构发生变化,产生新相或产生孪晶结构,导致强度和硬度 提高。
加工硬化的利弊及控制方法
01
加工硬化的优点
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改善材料的综合性能,如耐腐蚀性
、高温性能、表面硬度等。
02
加工硬化的缺点
可能会导致材料的延展性和韧性降低,增加材料脆性,降低材料成形
性和后续加工性能。
热处理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耐磨性、疲劳强度等力学性能。同 时,也能改善金属材料的磁性、导电性和耐腐蚀性等物理和化学性能。
06
金属的加工硬化
加工硬化的概念
加工硬化是指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量的增 加,材料的强度和硬度逐渐提高,而塑性和韧性逐渐降低的 现象。
循环硬化主要源于位错增殖、加工硬化、动态应变时效等 机制。
循环软化的概念及原因
循环软化(Cyclic Softening)是指在循环 加载过程中,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抗力降低 的现象。
循环软化主要源于动态恢复、动态再结晶、 裂纹扩展等机制。
高周疲劳与低周疲劳下的循环硬化与软化行为
高周疲劳(High-Cycle Fatigue)是指加载频率 较高、应力水平较低的疲劳行为,循环硬化和软 化现象不明显。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上课课件4.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上课课件4.

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发 生分解,转变为回火
3.残余奥氏体转变 马氏体或下贝氏体
200~300℃
一、淬火钢的回火转变过程
1.马氏体中碳的偏聚 2.马氏体分解 3.残余奥氏体转变
4.碳化物的转变 250~400℃
ε– FexC(X=2~3):密排六方点阵,与马氏体保持共格关
系,{100}M,(0001) ε∥(011)M [1010] ε∥[211]M χ-碳化物( Fe5C2):单斜晶格, 1934年G.Hagg 发现,
4.碳化物的转变
(250-400℃)
5.基体α相的回复、再结晶和碳化物的聚集长大
400~650℃
一、淬火钢的回火转变过程
1.马氏体中碳的偏聚 20~100℃ 马氏体中过饱和的C、N原子向微 观缺陷处偏聚。 M板条:位错线附近--自回火 M片状:垂直于C轴的(100)M晶面上
脱溶: 随温度时间的变化,碳原子偏聚,形 成富碳区及析出碳化物过程
[1010] ε∥[211]M
一、淬火钢的回火转变过程
2.马氏体分解
80~350℃
80~150 ℃:二相式分解 150~350 ℃:连续式分解
一、淬火钢的回火转变过程
一、淬钢火的钢回的火回转火变转变过程
一、淬火钢的回火转变过程
一、淬火钢的回火转变过程
2.马氏体分解
80~350℃
高碳淬火钢在350℃以下回火 时,马氏体分解后形成的由 有一定过饱和度的固溶体 ( α 相)和与其有共格关系 的ε碳化物所组成的组织,称 为回火马氏体
一、淬钢火的钢回的火回转火变转变过程
一、淬钢火的钢回的火回转火变转变过程
一、淬火钢的回火转变过程
2.马氏体分解
80~350℃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上课课件 (13)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上课课件 (13)

§1.1 金属原子间的键合特点 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
其最外层的电子数很 少,一般为1~2个, 不超过3个。
价电子
§1.1 金属原子间的键合特点
结合力
当原子靠近到一定程 度时,原子间会产生 较强的作用力。
§1.1 金属原子间的键合特点
外 层 电 子 作 用 形 式
稳定的八电子排布结构 接受或释放额外电子 共有电子
Where Fc is the coulombic force of attraction between two oppositely charged ions, r is the separation distance between the centers of the ions, Z is the valence of the charged ion, q is the charge of a single electron(0.16x10-18C),and k0 is a proportionality constant(9x109V.m/C)
§1.1 金属原子间的键合特点 金属键 共有价电子→电子 云→键无方向性和 饱和性
性能特点: 性能特点: 1)良好的导电性及导热性; 良好的导电性及导热性; 良好的导电性及导热性 2)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3)良好的强度及塑性; 良好的强度及塑性; 良好的强度及塑性 4)特有的金属光泽。 特有的金属光泽。 特有的金属光泽
第一章 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
原子结构 结 构 原子的空 间排列 显微组织
第一章 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
原子结构 结 构 原子的空 间排列 显微组织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方式显著影响材料的 电、磁、光和热性能, 还影响到原子彼此结 合的方式,从而决定 材料的类型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钢的热处理原理与热处理工艺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钢的热处理原理与热处理工艺
珠光体转变:
是过冷奥氏体在临界温度A1以下较高的温度范 围内进行的转变(共析钢在A1~550℃之间), 又称高温转变。是典型的扩散型相变。
奥氏体γ
A1以下
珠光体P( α+ Fe3C)
体心立方 (bcc) 0.0218%C
面心立方 (fcc) 0.77% C
复杂斜方 6.69%C
§7.4 珠光体转变
相互平行排列的板条
针状或竹叶状 凸透镜状 孪晶 高碳钢 硬而脆
扁条状 高密度的位错 低/中碳钢 强韧性
§7.5马氏体转变
热力学
转变特点
晶体学 动力学
§7.6贝氏体转变
§7.6贝氏体转变
贝氏体
贝氏体转变的主要特点:中温相变 上贝氏体 形成温度: 550 ~ 350℃ 下贝氏体 350℃ ~ Ms
性能: 取决于粒状渗碳体的大 小、形态和分布。具有较高的 强度,较好的切削加工性能( 塑韧性好)及淬火工艺性能。 颗粒越细,强度越高;颗 粒越均匀,韧性越好。
在硬度相同的条件下, P 粒状 比 P片 拉伸性能好
获得:球化退火 、淬火+ 回火
§7.5马氏体转变
§7.5马氏体转变
§7.5马氏体转变
1)片状长大机制
领先相
片状珠光体刚形成时碳的浓度示意图
§7.4 珠光体转变
P粒状比P片拉伸性能比较
片状珠光体形成时成片形成机制示意图
§7.4 珠光体转变
珠光体转变的主要特点
(1)在A1温度以下的高温区进行的相变,对非合金钢 约在550~720℃; (2)是渗碳体和铁素体交替组成的片层状组织,为共 析转变; (3)在渗碳体和铁素体形核和长大的过程中,必须依 靠碳的扩散,是扩散型相变; (4)珠光体的形核率随转变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而原 子的扩散随温度的降低而困难,故珠光体转变的 温度—时间曲线呈C字形。

哈工大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大作业冷作模具热处理课件

哈工大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大作业冷作模具热处理课件
热处理工艺可以集中进行批量处理,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以获得不 同性能要求的金属材料,以满足不同 领域的应用需求。
热处理原理概述
热处理原理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通过控制加热速度、保温时间和冷却 速率等工艺参数,实现对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调控。
热处理原理的核心是相变动力学,即金属材料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发生的相变过程 及其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热处理对冷作模具耐腐蚀性的影响
总结词
耐腐蚀性是冷作模具的重要性能之一,热处理对其具有一定的影响。
详细描述
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冷作模具的耐腐蚀性有不同的影响。例如,淬火处理可能会提高模具的耐腐蚀性,而回火处 理则可能会降低其耐腐蚀性。因此,在选择热处理工艺时,需要考虑其对模具耐腐蚀性的影响。此外,还可以通 过表面涂层、渗氮等表面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冷作模具的耐腐蚀性。
热处理原理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合金等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和组 织性能调控。
PART 02
冷作模具热处理工艺
冷作模具热处理工艺流程
01
02
03
04
预处理
包括清洗、去油、去锈等,以 确保模具表面的清洁和无杂质。
加热
将模具加热到所需的热处理温 度,以实现所需的相变和合金
元素分布。
保温
保持模具在所需的温度下一段 时间,以促进合金元素的均匀
分布和相变的完成。
冷却
将模具冷却到室温或所需的温 度,以获得所需的机械性能和
显微组织。
冷作模具热处理设备
电阻炉
用于加热和保温阶段, 通过电阻加热方式实现
温度控制。
真空炉
在真空环境下进行热处 理,适用于要求高纯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效果最好的合金位于极限溶解度 成分及其附近的成分范围。
图 二元系相图 d为B在A中的极限固溶度 t为成分为d的合金的最佳淬火温度
有色金属的强化途径
沉淀强化 试验证明,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要经过一个过程,一般对大多数合金来说, 开始是溶质元素扩散、偏聚、形成无数溶质元素富集的亚显微区域,成为G.P. 区;随时效时间的延长,或时效温度的升高,G.P.区长大为过渡相(具有一种 中间过渡的与母相共格的晶体结构),而后才形成析出相(具有独立的非共格 晶体结构)。 将金属氧化物或难熔化合物的超细粉末与基体金属的粉末混合烧结,也可以 得到弥散强化材料。这种材料在基体金属上分布着高温下很稳定的弥散难熔质点, 耐热性能很好。
再结晶退火
再结晶退火: 把工件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工艺。 再结晶退火的目的:细化晶粒,充分消除内应力,降低合金的强度和 硬度,提高塑性。 再结晶过程是一个形核和晶核长大(聚集再结晶)的过程。为了获得 细小的晶粒组织,必须正确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三个因素。 对同一合金而言,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就要越短。否则将很快进入再 结晶晶核长大阶段;加热温度越低,保温时间就要越长。否则再结晶过程 不充分,达不到再结晶退火的目的。
变质处理方法,不仅能细化初生晶粒,也能细化共晶体和粗大过剩相,或改 变它们的形状。
有色金属的强化途径
纤维增强复合强化 用高强度纤维同适当基体材料相结合,以强化基体材料的方法,称为纤维增 强复合材料。 增强纤维有碳纤维、难熔化合物纤维(Al2O3,SiC,BN,TiB2等)和难熔 金属纤维(钨、钼等)。 金属基体材料主要有铝、钛、镍、镁等。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与固溶强化、弥散强化等不同。主要不是靠阻碍 位错运动,而是靠纤维与基体之间良好的结合强度。由于基体材料的良好塑性和 韧性,纤维高的强度,使整个材料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以及优异的韧性。
再结晶退火后合金的强度、硬度降低,塑性变形能力显著提高。因此在 材料冷变形加工过程中,当加工硬化使变形难以继续进行时,常对材料进行 再结晶退火,使其软化,这种便于继续变形加工的退火称为中间退火。
再结晶退火
图 加热温度对冷塑性变形金属的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均匀化退火
浇注铸件和铸锭时,由于冷速过快,会使结晶在不平衡状态下进行。常常 出现偏析、不平衡共晶体、第二相晶粒粗大以及硬脆相沿晶界分布等缺陷,使 合金的强度、硬度及抗腐蚀性严重降低。为消除此类缺陷,必须进行均匀化退 火。即将合金加热到接近熔点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在均匀化退火过程中,温度高,原子扩散快,枝状偏析消失,沿晶界分布 的不平衡共晶体和不平衡相被溶解。在均匀化温度下是过饱和固溶体,保温过 程中将析出过剩相。有的过剩相可能被球化,从而显著提高合金的塑性以及组 织稳定性。合金化程度较高的变形合金铸锭,一般都进行均匀化退火,以提高 它们的塑性变形能力。 均匀化过程是一个原子扩散过程。因此又称为扩散退火。影响均匀化退火 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某些合金,冷却速度也有重要影响。
有色金属的热处理-
有色金属的基本介绍
黑色金属 有色金属的分类: 有色轻金属:密度小于4.5g/cm3的金属材料(铝、镁、锂等); 钢铁材料。 有色金属 非铁金属。
有色重金属: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材料(铜、镍、铅、锡等);
稀有金属:地壳含量稀少的金属(锆、钨、钼、铌、钽等); 贵金属:(金、银、铂族金属)
有色金属的强化途径
沉淀强化
图 Al-Mg二元相图
图 纯镁
图 Mg-1%Al
图 Mg-3%Al
图 Mg-6%Al
图 Mg-6%Al
有色金属的强化途径
过剩相强化 过量的合金元素加入到基体金属中,一部分溶入固溶体,超过极限溶解度的 部分则不能溶入,形成过剩第二相,简称过剩相。过剩相对合金一般都有强化作 用,其强化效果与过剩相本身性能有关,过剩相的强度、硬度越高,强化效果越 大。但硬脆过剩相含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合金变脆,性能反而降低。此外,还与 过剩相的形态、大小、数量和分布有关。等轴、细小和均匀分布时的强化效果最 好。粗大、沿晶界分布或呈针状时合金变脆,强度也不高。另外,还与过剩相与 基体之间的界面强度有关。 将金属氧化物或难熔化合物的超细粉末与基体金属的粉末混合烧结,也可以 得到弥散强化材料。这种材料在基体金属上分布着高温下很稳定的弥散难熔质点, 耐热性能很好。
有色金属的热处理
热处理在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的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改善工艺性能,保证下一道工序的顺利进行。例如均匀化退火可以 改善热加工性能,中间退火可以改善冷加工性能;
提高使用性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例如航空工业中广泛应用的 LY12硬铝,经过淬火和时效处理后,抗拉强度可以从196MPa提高至 392-490MPa; 热处理过程:加热---保温---降温冷却。
有色金属和合金的性能,取决于成分、组织、加工过程、热处理过程。
有色金属的强化途径
有色金属的强化途径: 冷变形强化;
固溶强化;
沉淀强化; 过剩相强化; 细化组织强化; 纤维增强复合强化。
有色金属的强化途径
冷变形强化 冷变形也称作冷作硬化。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变形称为冷变形。冷 变形后材料即被强化,强化程度随变形程度、变形温度及材料本身性质有关。同 种材料在同一温度下冷变形时,变形程度越大则强度越高,但延伸率降低。
成分:材料成分越纯,再结晶温度越低。合金元素扩散系数越小,固溶体 成分越复杂,再结晶温度可能越高;
第二相质点性质:合金为两相混合物时,对于不承受塑性变形的硬质点, 当其尺寸大,间距大时,将加速基体相的再结晶。对于能同基体一起塑 性变形的第二相质点,对基体相的再结晶不起促进作用。
再结晶退火
再结晶退火的冷却速度:在加热或者冷却过程中有溶解和析出相变,因 而有热处理强化效果的合金进行再结晶退火时,冷却速度关系很大。这类合 金在加热及保温过程中,强化相将溶入固溶体,并在冷却时又从固溶体中析 出。若冷却速度很慢,强化相能从固溶体中充分析出,并长大为颗粒状,则 合金的强度、硬度降低,塑性增大;若冷却速度快则获得过饱和固溶体;冷 速稍慢,但不够慢,则强化相只能称弥散状态析出,来不及聚集粗化,此时 合金的硬度将仍然很高,特别是热处理强化效果大的合金更是如此。因此对 热处理强化效果大的合金进行再结晶软化退火时,必须以很慢的速度冷却, 例如超硬铝软化退火时须以每小时30°C的冷速冷至150-200°C,然后才能 空冷。
根据现有工业有色金属合金再结晶退火温度统计表明,最佳再结晶退 火温度为:0.7-0.8Tm(Tm为合金熔点的绝对温度)。
再结晶退火金属在冷Fra bibliotek形后加热,开始再结晶的最低温度称为再结晶起始温度。一 般所说的再结晶温度是指冷变形70%以上,在一小时保温时间之内能完全再结 晶的最低温度。 影响再结晶温度的主要因素: 变形程度:变形程度越大,再结晶温度越低;
有色金属的强化途径
组织细化强化 铸造合金的组织细化可采用变质处理,即浇注前在合金溶液中加入被称为变 质剂的元素或化合物,使金属溶液的结晶过程受到影响,结晶为细密组织。 (1)加入适当难熔质点作为非自发晶核。晶核数目大量增加,结晶晶粒细小; (2)在金属熔液中加入微量、易熔表面活性物质,吸附在所形成的微小晶体表 面,把晶体与熔液隔开,阻碍晶体长大。 (3)加入微量的、对初生晶体有化学作用从而改变其结晶性能的物质,可以使 初生晶体的形状改变。
有色金属的强化途径
过剩相强化
图 Mg-Si二元相图
图 Mg-0.5%Si
图 Mg-1%Si
图 Mg-1%Si
图 Mg-3%Si
图 Mg-3%Si
有色金属的强化途径
组织细化强化 组织细化,对单相合金说是指晶粒细化,对多相合金说是指基体相晶粒的细 化及过剩相的细化。细化组织可以提高材料在室温下的强度和塑性,是金属材料 常用的强韧化方法之一。 晶界上原子排列错乱,杂质富集,并有大量位错等缺陷,而且晶界两侧的晶 粒位向不同,这些都阻碍位错从一个晶粒向另一个晶粒运动。晶粒越细小,单位 体积内界面面积越大,对位错运动的阻力也越大,合金的强度越高。 在熔炼浇注合金时,采用避免金属溶液过热、搅动、降低浇注温度、增大冷 却速度等措施,有利于获得细晶粒铸件。 对于变形合金的组织细化,一般可采用变形及再结晶方法。
进行固溶强化时,往往采用多元少量的复杂合金化原则(即多种合金元素 同时加入,但每种元素加入量少),使固溶体的成分复杂化,这样可以使固溶 体的强化效果更高,并能保持到较高的温度。
有色金属的强化途径
沉淀强化 在固溶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的合金系 中,当合金元素含量超过一定限度后, 淬火可获得过饱和固溶体。在较低温度加 热(时效),过饱和固溶体发生分解, 析出弥散相,引起合金的强化,称为沉淀 强化。通过这种强化方法,合金的强度 可以提高百分之几十至几倍。沉淀强化是 Al,Mg,Cu等有色金属材料常用的有 效强化手段。 沉淀强化的效果取决于合金的成分、 淬火后固溶体过饱和度、强化相特性、 分布以及弥散度等因素。
有色金属的强化途径
固溶强化 合金元素固溶到基体金属中形成固溶体时,合金的强度、硬度一般都会得 到提高,称为固溶强化。可贵的是,对合金进行固溶强化时,强度、硬度得到 提高的同时,塑性还能保持在良好的水平上。 合金元素溶入基体金属之后,使机体金属中的位错密度增加,同时晶格发 生畸变。畸变所产生的应力场与位错周围的弹性应力场交互作用,使合金元素 聚集到位错附近,形成“气团”,位错要运动就必须克服气团的钉扎作用,带着 气团一起移动,或从气团中挣脱出来,因此需要更大的切应力。 合金元素对基体金属的强化效果主要取决于合金元素原子与基体金属原子 的尺寸差别。一般原子尺寸差别越大,对臵换固溶体的强化效果可能越大。
图 Cu-Zn合金压下量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图 几种有色金属屈服强度与压下量的关系
有色金属的强化途径
冷变形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