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悦然:这十年,80后其实没有说出什么
张悦然:原来大家也这么丧,80后的底色是“悲凉”
张悦然:原来大家也这么丧,80后的底色是“悲凉”告别青春文学后,张悦然把触角伸进了粗粝的现实。
“知道这个世界上其他人怎么生活,有的时候挺重要的”。
11月4日,80后作家、导演胡迁自缢去世后第28天。
北京东北角一间书店里,陌生的人们聚在一起,为胡迁的新书《大裂》举办发布会。
主角不在,身着黑衣的4位小说家坐在了台上。
张悦然是其中之一。
面对人群,她时不时质疑自己出现的合理性:“我不认识胡迁,其实我也只是个读者。
”不过她并没有太关心胡迁的小说,而是对胡迁嘲弄油腻的社会规则、排斥社交、羞涩的一面产生了兴趣。
“他代表着一类作家对世界的态度,比较纯粹和激烈。
我是中间状态。
”张悦然对火星试验室说。
她发现自己喜欢听胡迁那些很丧的话,“原来他也这么想”。
胡迁与世界的摩擦和不舒适感,让张悦然心有戚戚。
少女时代的张悦然也有与世界强烈摩擦的过程。
她靠写作来纾解不适,自比为呓人,卖梦为生,并在19岁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和韩寒、郭敬明成为80后三大现象级青春作家。
但梦总有限额,当青春写作透支后,张悦然有10年没再出长篇,“完全自由”,其间最主要的工作是主编杂志《鲤》。
2012年,张悦然结束这种全然的自由,成为中国人民大学讲师。
正统的社会身份,和胡迁的散漫游离看似南辕北辙,对此张悦然有自己的解释:“我一直是个挺叛逆的人,现在走很正统、很规矩的道路……是因为它为我保留了一种摩擦和不舒适的感觉。
而写作需要不舒适。
”普通教师的生活,成了一块开阔的甲板,让张悦然从文学的真空走入粗粝的现实。
不再沉迷一己之梦,她观察父辈的历史伤痛,打量“零余者”的生存挣扎,凝视同龄人的精神困境……她意识到,“知道这个世界上其他人怎么生活,有的时候挺重要的”。
于是,这一天,她带着善意来悼念素未谋面的胡迁,倾听他放弃世界的理由,并予以理解。
循火一个普通的周二。
下午一点,人大选修课“影视文学鉴赏”上,老师张悦然正在和中文系同学探讨电影《红高粱》的影视改编。
张悦然:黑猫不睡
张悦然:黑猫不睡张悦然:黑猫不睡黑猫不睡(一)我站在绿成一片含糊的高草中,抱着那只喜爱望天的幼小的黑猫。
我穿戴白得很柔软,白得能够与云朵没有界限的长裙,纤细的白色流苏同纤细的绿色高草相羁绊。
我死后是爬满野蔷薇的半壁墙。
我有着与花朵很相等的新鲜的笑。
——这是一张晨木为我拍的相片其实我不算美,但是我以为自己很美。
晨木也以为我很美。
我想这足矣。
在这个下着大雨的午后,我回到了这个城市,回到了城郊的旧家。
我撑了把艳橙的伞,在没有阳光的日子,用它的暖橘色安慰自己。
然后我就在距家五米远的电线杆上看到了这张自己的相片。
雨水在我的那张脸上延伸,浅笑如同现已褪了色。
一张寻人启事。
是晨木在发疯似的找我。
重要。
我思考着这个词的意思。
我供认被这张寻我的相片感动了。
我想丢掉伞,抱着电线杆痛哭。
晨木淡淡的番笕香味好像在迫近,他或许在唤我。
小公主,他说,持续相爱吧。
我不能。
由于心里有一只猫昼夜不睡,不休地唱着。
它是黑的,黑得叫人疼爱和失望。
它是我的墨墨。
它不是一只九命的猫,它只要一条命,而且它死了。
它是我和晨木无法愈合的伤。
我没有将那张启事看完,回身,逃开。
家里的墙面保持着我从前粉刷的天蓝色,透着无处不在的凉气黑猫不睡(二)我日子在一个男尊女卑的家庭里。
我的父亲走路昂着头,声音洪亮。
他从不挤公车,也不会去集贸市场买菜,他在愤恨的时分,会扯起我母亲的长发打她。
但我的母亲仍旧蓄着顺顺的长发。
她穿戴围裙抑或棉布衬衣,做杂乱的饭,种一园子的花,被父亲养在家里,笑和哭都很淡。
我在很小的时分就学会用恭顺和恭维的口气同父亲说话,并在他迸发的前一秒逃走。
我养了一只叫墨墨的猫。
她夜一般地黑,眼睛很亮,总是惊慌地睁大,很少睡觉。
我想这样的黑色使我安静和沉沦。
我带着她在夏天的高草里奔驰,在幼儿园的秋千上对着落日数秒。
她是我体外的魂灵。
我的父亲在我第一次把她抱回家的时分就正告我,黑猫是不祥物,假如由于这只猫给他添了费事,他不会放过我。
我和墨墨这两个小孩在低低的屋檐下日子得压抑而战战兢兢。
罪与罚——论张悦然的长篇新作《茧》
罪与罚——论张悦然的长篇新作《茧》作者:孙洪菲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7年第5期孙洪菲[济南大学文学院,济南 250022]摘要:在长篇新作《茧》中,张悦然通过男女主人公回忆式的对话交织进行叙述,继而还原出家族历史真相,从而展现出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历史环境对当下一代青年的精神影响。
张悦然逃出了以往的叙述习惯,扎根现实与生活,以青春成长小说的角度切入对更深层次的家族与历史、原罪与拯救文学母题的思考,从中透露出作者多方位的思索以及其人文关怀。
关键词:历史家族个人1976年“文革”结束后,对于“文革”这场灾难有着切身体验和感受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一批作家,在文坛上掀起了诉诸揭露、谴责和控诉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新时期文学,其文本始终笼罩着残酷历史的浓厚暗影。
冯骥才曾说:“从历史学角度看,‘文革’已经成为上个世纪的过去;从文化学角度看,‘文革’依然活着……究其根本,是因为我们一直没有对这块土壤彻底清除。
”{1}尽管新世纪以来书写“文革”的文学作品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阶段化、代际化的现象,但是历史并未走远,其惯性对当下一代青年的影响依然深重且久远,并成为他们青春成长路上挥之不去的伤痛与阴影。
2016年8月,张悦然推出了自己暌违近十年的长篇小说《茧》,在这个“文革”结束四十周年的特殊年份里,张悦然由“现实”回溯“历史”,通过对个体生命的言说,呈现出“历史”之外的永恒人生,她让那些已被官方话语固化的铅字历史,摘下一幅幅冰冷的面具走向我们,从而与有着历史现场经验的前辈作家们呈现出一种断裂中的延续。
一两个人,一场夜谈,逆着时间洪流奋力向上,带领我们跨越二十多年的时光,穿行于三个家族三代人的生存境况,从而抵达事件真相的核心。
张悦然并未将过多的笔墨用于渲染多年前的那桩悬案,然而我们不难判断出是谁在程恭的爷爷程守义的脑袋里入了一枚钉子;这桩谋杀案的主谋是畏罪自杀的汪良成还是风光依旧的李冀生;也了解到了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实施了这项犯罪行为……与前辈作家们书写“文革”的作品相比,《茧》并非以历史在场者或见证者的视角对这场社会动乱进行控诉与谴责,而是以一种回溯与审视的姿态,集中于对当下一代青年内心世界的挖掘与剖析。
蒋方舟励志故事
蒋方舟励志故事大家有没有听过蒋方舟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蒋方舟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蒋方舟励志故事:被誉为80后美女作家的蒋方舟,从七岁就开始写作,九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在由《人民文学》主办的第七届人民文学奖中,获得散文一等奖。
十一岁写成长篇小说《正在发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争议和讨论,并在台湾出版繁体版本。
此书出版,引起台湾媒体的一片惊呼,称其为:早熟的苹果。
2008年,蒋方舟被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提前录取,再度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人物。
三月的清华园,已是垂柳依依,姹紫嫣红。
在美丽的清华大学校园里,蒋方舟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
当记者请她谈谈自己的梦想时,蒋方舟的目光中顿时溢满了一种无限的憧憬和渴望。
那一刻,使人感到她一点也不陌生和遥远,就像是一个邻家的小妹。
梦想,其实这是一个很隐私的话题。
蒋方舟一度羞于表达,她已经走过了那个向人急速表达自己梦想的青涩年龄。
但无论走过多少千山万水,内心里总有一处芬芳,散发着它那迷人的馨香,山高水长,魂牵梦绕。
蒋方舟沉吟了片刻,嫣然一笑道,梦想再可笑,也胜过没有。
能有梦想,也需要天赋。
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当大家对现实的丑恶龌龊、体制与潜规则已经习以为常的时候,我还是保持着震惊和不适。
蒋方舟的震惊和不适,使我们感到她的清纯和简单,一点也不世故和圆滑,一下子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无论尘世间如何改变,人们内心渴望的还是一种清纯和简单,这一点并没有改变。
蒋方舟用一种无奈和沮丧的语气说道,我现在觉得距离梦想越来越远了。
大概在去年,爸爸对我说,孩子,你在北京买个房子吧,这样我们的心也就放下了。
我当时听了特别地感到不可思议。
我想,这样下去,我大概就成了芸芸众生了,生活的很多可能性就被这个东西剥夺了。
过了一段时间,爸爸又对我说,孩子,等房价一降下来,你就买个房子。
在父亲的催促下,我就真的在看周边的房价了。
那一刻,我感到一种特别特别明显的无力感。
蒋方舟的眸子里溢满了一缕柔软,她深情地说道,我原来的梦想是当大师,但渐渐地觉得当大师不是主观能够决定的了,所以我也就在某种程度上识时务了吧。
80后作家
《葵花走失在1890》
那个荷兮男人癿眼睛里有火。橙色癿瞳孔。一些 汹涌癿火光。我亲眼看到他癿眼 瞳吞没了我。我觉得身躯虚无。消失在他癿眼睛 里。那是一口火山温度癿井。杏色癿井水漾满了疼痛, 围绕着我。 他们说那叨做眼泪。是那个男人癿眼泪。我看着 它们。好奇地伸出手臂厐触摸。突然火光四射。杏色 癿水注入我癿身体。呾血液打架。一群天使在我癿身 上经过。飞快地践踏过厐。他们要我疼着说感谢。我 倒在那里,恳求他们告诉我那个男人癿名字。 就这样,我癿青春被点燃了。
《誓鸟》 2006年11月光 明日报出版社 《鲤》系列主题书 2008 年6月 江苏文艴出版社 已出版四卷文集 《樱桃之进》2007年6月 明天出版社 《水仙已乘鲤鱼厐》 2007年6月 明天出版社 《霓路》2007年6月 明天 出版社 《昼若夜房间》2007年6 月 明天出版社
他人评价:
如果尽凢张悦然美丽癿外表就把她归入偶像派
张悦然从14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青年思想家》、 《收获》、《人民文学》、《芙蓉》、《花城》、《小说 界》、《上海文学》等重要文学期刊发表作品。其作《陶 之陨》、《黑猫不睡》等作品在《萌芽》杂志发表后,在 青少年文坛引起巨大反响,并被《新华文摘》等多家报刊 转载。2001年获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02 年被萌芽网站评为“最富才情的女作家”,“最受欢迎女 作家”。2003年在新加坡获得第五届“新加坡大专文学奖” 第二名,同年获得《上海文学》“文学新人大奖赛”二等 奖。2004年获第三届“华语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 2005年获得春天文学奖。2006年荣登“2006第一届中国作 家富豪榜”。最新长篇小说《誓鸟》被评选为2006年“中 国小说排行榜”最佳长篇小说。2008年,张悦然以《月圆 之夜及其他》获得2008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优秀散 文奖。
80后及其青春写作
• (一)独特的成长经历 • 1、独生子女,家庭中心,受到了家 长的无限宠爱,形成了强烈的自我 意识,和“以我为中心”的价值观, 自负、很叛逆,“80后作家”的恃才 傲物、反叛的个性可见一斑。
• 2、虽已成年却生活在父母和学校为他 们编织的狭小空间中,被这所“牢笼” 禁锢完全脱离了社会。缺少生活体验 和社会责任感,较少考虑义务和责任, 也很少考虑“人类”。他们的写作是 一种追求陌生化的写作,崇尚游戏精 神,并不寻找意义。
• 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文化生 活呈现娱乐化、消费化、流行化、通 俗化等趋势。人们行动的出发点变成 了享乐,追求纯感官上的享受,娱乐 意识空前膨胀。人们不再追求远大的 理想和崇高的精神,甚至将社会责任 和道德抛于脑后。
• “80后一代”的崛起更是对精英文 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80后”作 家不再承担沉重的政治理想和革命 精神,而是脱下历史的伪装,一种 欲望化的自我表达,自由地表达 “爱欲与文明”。
(二)“青春写作”的发展历程
• 第一阶段: • 1996年,郁秀的小说《花季雨季》 问世,创造了空前的阅读奇迹,并 鼓舞了中学生写作的自信和热情。
《花季雨季》走红的原因:
• 1、作品的内容和题材: • 小说讲述了在深圳这个年轻的城市中,一群 高中生从无忧无虑的16岁花季走向敏感多思 的17岁雨季,一系列成长的烦恼。 • 第一次向世人打开了中学生世界的窗口。琐 碎平凡的师生生活、校园轶事、青涩的爱恋 与烦忧,不仅勾起了成年读者的好奇与无限 追忆,更加吸引同龄的少年读者关注和发现 自己的生活和内心。
• 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的 春树以及和郭敬明共同列位“金童玉 女”的张悦然,身价也都已超过百万。
• (二)大众文化 • 大众文化是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背景, 经技术革命特别是传播技术革命而出现 的一种文化。 •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繁荣,新世纪 以来大众文化在我国悄然兴起的,并逐 渐取代精英文化占据统治地位。
青春笔记随笔作文5篇最新
青春不是指生命的一段时间,而是指一种精神状态;它并不是指红润的面颊、透红的嘴唇和灵便的腿脚,而是指坚强的意志、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感情,它是指生命的源头活水的清新之感。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青春笔记随笔作文,供大家参考。
青春笔记随笔作文1记得刚上初一那会儿,由于我太过调皮,硬是被班主任调开了位置,还被安排到一个霸道的“女汉子”旁边。
我没有办法,只得和刚坐不久的同桌挥手告别。
为了防止她会给我造成麻烦,第二天,我便向她搬出了“约法三章”。
第一章,不许越过“三八线”;第二章,不许碰到对方;第三章,不许管对方的任何事情。
违反的话,就在对方脸上画一条黑线。
本以为她会对此感到惧怕,可她却说:“好啊!好啊!”这反倒让我感到有点儿害怕了。
果然,还没有几天,她就开始“违法”了。
不是把书本放在线上,就是把胳膊肘放过来。
还没两节课,她那白皙的脸,就变得乱七八糟。
当我正要给她画上今天上午最后一条黑线的时候,她终于忍无可忍地说:“你有完没完了?书本超过那么一点点也算?有的还不是我的书呢!而且你画线时也过了三八线,来来来,给我划几下!”我为了不变成“花猫脸”,才勉为其难的宣布把第一章条约撤销。
有一次,在做练习的时候,我遇到一道难题。
无论我怎样绞尽脑汁地想方法,就是不知道怎么做。
万般无奈之下,我才打算问一问我的同桌。
可是必须要先动一下她才行,如果直接说话,她就会打我一顿的。
几经思索,才轻轻地动了她一下,自然是免不了黑线。
教完了这题,又来了好几个难题,经过我的大脑慎重考虑后,才对她郑重地宣布撤销第二章条约。
我总是漏交作业,漏带书本,自然免不了老师的批评。
她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总是没一会儿就唠叨上几句。
没过不久,一个黑白相间的脸又出现在我的旁边,我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她听着很不是滋味,又开始说:“笑什么!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你看,一条线就代表一次提醒,你是不是应该感谢感谢我?”她说的话让我无力反驳,只得连声表示感谢,并且将第三章条约也撤销了。
青春议论文作文800字
青春议论文作文800字青春议论文作文800字篇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读罢题目,举首四顾,思绪万千。
青春到底是什么?我久久盯着题目,手肘不经意碰到一旁的试卷,这时我才明白青春就如同那伴随我们成长的一次又一次大大小小的试卷。
青春,有时是一道判断题。
是对还是错都由自己决定。
在这时就算看错一个标点都有可能偏离正确的轨道,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
青春的航线中有一个个的分叉点,一个是“对勾”另一个则是挂着鲜红的“错叉”。
你需要给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判断,比如:我会给放学后写课外题的我“打勾”,而给写作业分心时的我打一个醒目的“叉”。
如果判断错了那么下次就该应该努力地朝正确的航线行驶去。
青春单一的判断让青春更加努力。
青春,有时化身成一道简答题。
题目中的每一个字都要仔细斟酌,之后写下了你认为正确的算式,再为它递上一个完整无缺的答句,最后为这道题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看上去虽然复杂,但每一步至关重要。
如果对任何一个步骤松懈地去对待,那么就可能大大的失分,所以我只写完整的正确,不写缺了几个角的答案。
就像看月食一般,只有耐心等候,并且毫不松懈地拍摄每一个角度才能拿到一份最完美的答案。
所以,我认为青春的简答题在精不在快,当然两者兼得那就是完整又无暇的那张照片。
不过往往会过于求速度而失了分。
青春的简答题让我更加认真。
青春,有时是一道作文题。
在几百个密密麻麻的格子中,要装上过去的点点滴滴。
每一个格子都需要认真地用自己的思考填上,每一分钟每一秒都极为宝贵,要用这些有限的时间记录曾经有限的时光。
让自己在极短的时间迸发灵感,充满情感,何曾容易。
我认为,青春的作文题不是一时半会儿便能完美无暇的,它还需要多多地去练习,去积累,才能完成这一首青春的作文题。
青春的作文题让我更加刻苦。
不论是判断,简答,还是作文,都在五彩青春的考卷中。
从思绪万千到收笔结文,我顿时焕然了,青春是考试,那考试是否是青春呢?是的。
而无论是遇到哪一题,我都会努力把自己拉回正确的航向。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 记者怎样实现角色转换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记者怎样实现角色转换第十五个中国记者节刚刚过去。
每年这个时候,大家似乎都要“调侃+反思”。
当下媒体人的情绪可谓“五味杂陈”,工作压力大、收入增长缓慢、作息不规律……再加上近两年行业技术变革加速、市场驱动力增强、自身素质遭遇考验,在转型与逃离、彷徨与坚守中,面对时代的激荡和业界的嬗变,站在十字路口的媒体人感到有些无所适从。
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怎样做新闻,怎样构建行业信任,怎样实现角色的转换,成为众多媒体人思考的问题。
技术改变传播观念和行动新的传媒业态对媒体提出了更大挑战。
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竭尽全力寻找更多、更新的渠道和工具,以顺应新的时代要求。
就在记者节当天,著名调查记者罗昌平宣布,正式作别传统媒体行列,成为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的CEO。
其实,罗昌平只是一个缩影,在媒体变革的进程中,“转型”或“正在转型”的媒体人名单已经拉得很长。
诚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君超所指出的那样:今天,我们已迈入“自媒体时代”,媒体格局悄然改变,传统的“记者”概念拥有了“人人都是记者”的广阔外延。
然而,当“自媒体”“大数据”这些词汇频频出现于行业环境中时,媒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这样两个问题:与旧模式相比,新闻新环境的参与者在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出色?媒体人以何种角色参与其中才能尽数发挥才能?在腾讯新闻“全媒派”制作的《金牌全能记者速成手册》中,“高阶技能+殿堂装备”这种原本用于战术攻关的词汇赫然在列。
正如一场攻关,随着全媒体传播时代的到来,作为一名媒体人,更要看清前方的“高能预警”,与时俱进地学习必备技能,用高科技“战衣”武装自己。
“今天我们所要谈的新闻专业主义,应该是在传播行动中达成和实现的。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系主任师曾志教授指出,“新闻专业面临的这种困境,是技术带来的传播观念和行动的改变——这在本质上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很多人已经出发和行动了。
【新概念作文大赛20年,这“半部青春文学史”有你的故事吗】新概念作文大赛20__
【新概念作文大赛20年,这“半部青春文学史”有你的故事吗】新概念作文大赛20__“那些年,很多文学青年的理想就是去上海,去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
”距离90后的昆蓝(化名)参加那场比赛,已过去10多年。
他得了一等奖,甚至代表获奖者发言,“至今为止,那几分钟,依旧是我此生经历过镁光灯照射强度最强的一段时间。
”1956年在上海创刊的《萌芽》是新中国第一本青年文学刊物。
1998年《萌芽》杂志联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一起举办了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堪称当时文坛的大事件。
韩寒参加首届大赛决赛,以一篇《杯中窥人》,“一赛封神”。
几年后,高二学生昆蓝剪下《萌芽》杂志上的参赛报名表,以性格有趣的同学为原型写了一篇小说寄出去,初赛成功突出重围。
他在父亲的陪同下坐硬座火车去上海参加决赛。
一下火车,发现被偷了20__元人民币——数额足够令这个普通工薪家庭震撼许久。
“圆梦感”缓解了一丝少年丢钱的心痛感,昆蓝第一次打量上海的洋房和梧桐,觉得那简直是全世界“文学的中心”。
“当我坐在上海第三女子中学的考场时,面对的其实是多达7万的同龄竞争者,当然其中绝大多数铩羽而归,剩下的一两百人角逐一、二等奖。
大家都很清楚,谁都不太可能成为韩寒再版,不过这并不阻止我们平视韩寒:你能拿到的奖,我也能够拿到。
”20年间,不管是读过,还是写过,如今活跃在各个场合的文学青年,仿佛总能找出一条属于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成长刻度线。
最近,在20__北京图书订货会的《新概念作文大赛20年精选》新书发布会上,作家张悦然、郝景芳亮相的身份,分别是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
相较于张悦然,雨果奖得主郝景芳的“新概念刻度线”似乎更低调、隐秘。
翻开精选集里她彼时参赛作品《迷路》,公众看见的未必是今天熟悉的郝景芳,但分明是熟悉如昨日的青春碎片。
郝景芳形容,她在“新概念”出身的作家中算是“异类”“边缘人物”。
“我挺不好意思的,中间挺长一段时间没有写,也没有和这些作家有特别深的接触,其实我特别喜欢看这些作家的小说”。
宇宙的四散的书页
宇宙的四散的书页书籍是一方小小避难所,随时可以躲进去,暂时切断一切喧哗骚动。
书籍又是一段旅程,身不能至时,让想象先出发吧。
切斯瓦夫·米沃什米沃什诗集I《冻结时期的诗篇》【波兰】切斯瓦夫·米沃什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是读《礼物》这首诗认识了米沃什。
“如此幸福的一天雾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蜂鸟停在忍冬花上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去占有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不使我难为情在我身上没有痛苦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米沃什《礼物》,西川译这大概是米沃什后期写的诗,颇有几分田园诗的安闲,内心平静。
在没读这本诗集以前,我误以为这首诗的风格就是米沃什的创作风格。
《冻结时期的诗篇》收录米沃什早期的诗作,其中包括多首长诗。
诗歌主题涉及历史、国家、民族,生存与死亡等。
他视野广阔,思考深远,既有对宏大历史的反思,质疑,又有对日常普通画面的捕捉。
虽然隔着不同语言这道若隐若现的墙,仍能在诗作中感受他内心的激荡回响,身处重大历史事件时的颠沛情思。
凝视是他一直的姿态。
而后期作品所展现的宁静,也许正是流离之后的才可能有的沉淀。
于佩尔版《包法利夫人》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法国】居斯塔夫·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一生仿佛都在梦幻中度过:她总是以为得到了想要的。
然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失望,失落,直到巨大的幻影破灭。
她不断寻找,不断想去弥补缺憾。
移居到更大的市镇。
去教堂忏悔。
生一个孩子。
买昂贵的衣饰。
更换情人。
追求浪漫爱情、富足生活,拒绝生活的烦闷和无聊有错吗?福楼拜说,我就是包法利夫人。
在某种意义上,谁都没有资格指责艾玛。
似乎所有的路艾玛都尝试过了。
但内心仍旧空洞无着。
也许症结在于,她始终无法接受生命缺憾。
在寻找什么来填补心灵的过程中,她渐渐脱离开真实生活,踩空下去。
生命的终结也是煎熬。
服毒后的艾玛没能够痛快地迅速地死去。
作者在此时用足耐心。
她腹痛……脸色变了……躺在床上……周围人的不同反应……丈夫喊来小女儿……神父来了……药剂师……读者既是旁观者,又和艾玛一同承受折磨。
直面前辈的历史与我们的生活——读张悦然的《茧》
乔叶的《认罪书》或许是第一部让年轻的80后女孩担纲主角的长篇小说,而且是通过她来接引反思“文革”这样的宏大主题。
它不啻于第一次刺破生活在“小时代”里的80后青年的个人生活小悲欢,启发他们对历史产生切身的痛感与严肃的思索。
张悦然的《茧》则表明80后一代自己提出了这个严峻的命题:如何直面前辈的历史与我们当下的生活?《茧》写了三个家庭里的三代人的故事,正体现着三个时代的历史主题,它展示了前辈的历史如何深切地影响了我们的成长,其精神产物如何隐秘地渗透在我们的心灵深处,从而间接形塑了我们当下的生活状态。
80后的生活世界不是凭空而来的,某种意义上它是前辈们给予我们的无法推脱的馈赠。
一、祖父的历史:罪欠与信仰《茧》从祖父一代人在“文革”当中的一桩恩怨写起。
首先,它揭示了当年的罪绝不可能当作糊涂账而忽略不计。
《认罪书》曾展示过许多种对待“文革”历史的态度,其中之一就是推诿,很多人在遇到“当年对别人的伤害是否有罪”的问题时,常常恼羞成怒地反问:“当年谁又不是这样的?”似乎谁也没法追究谁。
很明显,作者对此是批判的。
《茧》也写了三代人始终无法绕过当年的一桩罪而生活的情形,活画出若是没有真正的忏悔与赎救,罪将如何像钉子般扎在人心上,长久地释放出血污与痛楚,让人不得安宁。
其次,《茧》揭示了找不到的正确的赎罪之路的困境。
看起来,事件的当事人也在力图补过,然而,他们的行为,却没有换来宽恕与和解、释然与新生,问题出在哪里呢?原因就在于他们并没有真正认罪。
他们对往事可能也有愧疚,承认有过失,却没有上升到认罪。
承认过失与认罪,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其区别就在于两者的指向不同,前者是对人而言的,是就事论事、追究责任的思路,后者却是对更高的存在(神、良知法则)而言的,是忏悔根本的欠缺、导向信仰的方式。
由此可见,不能真正认罪的根本原因,又在于缺乏对更高存在的信仰。
没有对更高存在的信仰,真正的忏悔和救赎、宽恕与和解都无从谈起,我认为这是鲁迅早在1919年的《自言自语·我的兄弟》和1925年的《风筝》中就曾反复思及的重要命题,却至今没有得到国人的重视。
与谢琼的访谈
与谢琼的访谈与北大谢琼的访谈录谢琼一、“80后也需要时间,还需要勇气”谢琼:先说说你这次做专辑。
印象中文学界当年因为推出一批80后作家而声名鹊起,这次还是拿你当“后”推出的吗?郑小驴:具体不知道。
这次应该是我、郑小琼、马小淘和小饭我们四个吧。
这是他们杂志的风格,一期同时推几个人的专辑。
谢琼:我想你一定很多次被放在后里面,不知每次都感受如何?郑小驴:之前有些不习惯,现在无所谓。
谢琼:无所谓吗?因为那不过就是个年龄的划定?还是像张悦然那样,总觉得,我和80后不同,不应该被相提并论?还是很有认同感和共鸣呢?郑小驴:虽然有些别扭,但是慢慢就习惯了。
但是我和他们的风格是迥异的,我写不来他们的那种类型的小说,同时我笔下的文字,对他们而言,同样也是陌生的。
谢琼:你说“我和他们的风格是迥异的”时,心里想到的“他们的风格”是什么样的呢?郑小驴:这个要分阶段。
我最早知道的后是萌芽杂志的那种风格,如果我一直读《萌芽》,可能我一辈子也写不了小说,因为那对我而言,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现在想来,80后刚开始走红的时候,很多文字是不成熟的。
那个时候他们也就十几岁吧?可以原谅啊,豆蔻年华,谁不爱抒情。
我现在暂时做文学杂志的编辑,目前接触的80后是“后80”——允许我这样说,他们目前的写作风格有点像70后的徐则臣之于早期的卫慧、棉棉的类型。
谢琼:看来真是成也《萌芽》败也《萌芽》。
多少人心中的80后都是“萌芽体”的。
那你应该也接触过不少同龄人和同龄作家,整体来说,你觉得这一代人写作的希望或说出路在哪里?郑小驴:我觉得目前还未形成一股成熟的力量。
我个人认为,我们这一代成熟的作品问世还需少则五年,多则十年。
虽然我这话很打击人,但就是这样。
好的作品是金子,再多灰尘也掩盖不了的。
可至少目前我还未读到让我内心为之震撼的后小说作品(或者很少)。
不过我可以说,这一代人里某些正在厚积薄发,积蓄着力量,如果他们某一天如拉美文学一样爆发了,不足为奇。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宿命的,你要是有当作家的决心,谁都阻拦不了你。
“80后”写作的意义与困境 ——以颜歌、张悦然为例
“80后”写作的意义与困境——以颜歌、张悦然为例王冰1999年伊始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是80后作家集体诞生的起始性事件,但80后作家写作在开始之初就同时就被赋予了叛逆的大旗,连同它的市场化和明星化被扩大了。
这种扩大化的原因当然不是文学的问题,而是与当时的社会问题有关,所以80后作家的写作依旧是借助文学的表象表达非文学的意愿的现象,《萌芽》主编赵长天就曾明确澄清“新概念作文大赛”只是对现行教育模式的纠偏,他说:“这点与70后作家的文学诸多的争论又很大不同,80后写作最初的初衷似乎在更大程度上是现行教育模式下被迫做出的一种逃离,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文学,而是为了表达,甚至是有控诉的味道。
”白烨也认为:“80后”的写作率先登陆市场,还没有登陆文坛。
但80后作家写作中蕴藏着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潜质,当80后作家当努力走向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的时候,我们必须去关注、理解、研究,这是中国当代文学写作的需要,也是是中国当代文学传承的需要。
我始终认为,对于“80后”写作,不管我们的观点和态度如何,我们还是有必要进入他们写作的话语空间,放在文学内部来认识,而不是在文学之外去讨论,否则都是在隔靴搔痒。
因此既然我们要引入到文学的领域来,我们就要以文学的普适性的标准来加以衡量和研究,我们在关注“80后”写作时,要警惕一种错误的态度或倾向,就是将“80后”写作只是定义为青春话语的抒写。
我们应该从““80后”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化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承继关系来分析,否则对于它文学意义的分析就变得没有丝毫的必要了。
当然如果我们刻意地将80后作家写作的叛逆性、市场化、明星化扩大,或者80后作家自愿将自己排除在文学之外,拒绝文学领域的认定与讨论,就另当别论了。
80后作家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叙说青春期焦虑;另一类就是奇幻小说。
其中,周嘉宁的作品以细腻见长,蒋锋的真实和思索是突出的,马中才的作品比较流畅,还有步非烟、李海洋的武侠小说已经呈现成熟的景象,春树、刘卫东的作品铺展陈述,才气横溢。
作文范文之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
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篇一:2014新概念作文大赛】a 组:应届高三及高二学生(包括三校生)b 组:高一以及初中学生(包括三校生)?c 组:除中学生以外的 30 岁以下的青年人参赛形式:截稿日期:2014 年 nov 月 25th 日(以当地邮戳为准)奖项设定:设一等奖、二等奖和入围奖,颁发获奖证书。
好作品和获奖佳作将在《萌芽》纸张版或网络版上刊登,大赛结束后将由专家点评,结集出版。
获奖的应届高三毕业生将进入著名高校重点关注范围,视其具体情况予以优先考虑。
另设组织推荐奖若干,授予积极组织学生参赛的学校。
注意事项:本项大赛不收任何参赛费。
参赛者请自留底稿,稿件一律不退。
凡参赛者均被视为自动同意本启事之各项约定。
需购《萌芽》者,请速汇款至萌芽杂志社,每册定价4.80元。
平邮免收邮费(挂号每册另加邮费3.00元)。
本届大赛由作家出版社协办,并独家冠名。
常见问题解答1. 怎么参加,怎么获得报名表,报名表在哪里,今年的什麽时候开始?请去报摊买本当年5月到11月的《萌芽》,拾取报名表,征稿中有说明。
2. 我的组别?你的组别及所填年级是参照当年9至1月学期你所念的年级。
若升学,请等待至9月再寄出稿件。
3. 初复赛是什麽回事?初赛由个人自由写稿后邮寄到组委会。
复赛是组委会从初赛稿件中选出优秀稿件后以挂号信形式通知你,在指定时间到上海参加,复赛形式类似考试,规定命题进行写作。
4. 不命题,不限定题材,体裁(什麽什麽的内容我可以不可以写,我写诗可不可以)?命题的含义:即你所写的文章围绕的中心点题材的含义:即你所写的文章的内容,包括爱情,悬疑,鞭挞丑恶等体裁的含义:即小说,诗歌,散文,杂文,童话,对话录等等5. 字数5000字(我写太少/太多了怎么办)?你写一个字也可以。
请不要被字数限制你的思路。
如果超过限制不多无所谓,但最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若超过了6000字请你再改改,或乾脆直接投稿萌芽,不参赛。
6. 不可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过(我写在博客上可不可以)?博客不属於此范畴。
张悦然青春路上破“茧”成蝶
这是两位80后代表人物自新概念十周年以来首次在公开场合“同框”。
谈及文学创作,韩寒非常欣赏张悦然对文学的坚守,他眼中的张悦然是这样的:“文字里一直带着心理成长轨迹,透射出与这个年龄的心力极为相称的真实”。
“痛苦在‘80后’年轻人身上表达出来并不是无病呻吟,而是真实的内心声音。
因为“任何一个标签的存在,其实都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分类,会使写作者失去他的独创性”。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以后,现在再回头看,张悦然并不会抗拒谈论“80后”,或者“80后作家”这个话题。
“我觉得之所以会有标签的存在,是作的告别,《茧》的创作似乎使得长期被
贴于80后作家身上的标签忽然间失效了,
而在关于当代历史深思的坐席上,也有了
一位新的80后发言人。
张悦然坦言这本书的创作对自己而言
是一个重新出发的过程:“我们的起点是
可以记得我那么久,能够一直支持我,这
是我过去十年里很少想过的问题。
现在是
一个纯文学领域更狭窄的时代,对于新的
纯文学领域的作者来说,积累一些读者真
的是不容易的事情。
因为我们当时是一个
忽然迸发的时候,而且有同龄的一代人,
张悦然(左三)在2010年香港书展与莫言等合影。
80后作家
01-04年进入湖南电视台工作。05年进入光线任节目策划。06年任《娱乐任我行》(旅游卫视)《娱乐天天星》(浙江卫视)主编。07年任光线传媒《明星BIGSTAR》(后更名《明星记者会》《最佳现场》)制片人,同时兼任中国王牌娱乐节目《娱乐现场》制片人。08年兼任光线传媒艺人关系部总监,09年为光线传媒营销副总经理。全国联播电台节目《城市日记》嘉宾主持,并以嘉宾身份参与接受央视、浙江卫视、旅游卫视等各大媒体访谈。
80后作家高产化,娱乐化,边缘化,市场化。而后崛起的一批实力派,则承袭传统的路线,融入主流文坛之中。
80后以作家居多,这也是很值得重视和探究的一个社会现象。其实他们有的连文学是什么都不知道,但在尽心的写作。
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男,1982年出生,高中辍学至今。代表作《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他的国》
对于韩寒来说,早已不想和他的同辈人一争高下了。他甚至已经厌倦了写作。最近的一本《通稿2003》,实在太像一本凑出来变卖的东西了。作家出版社自知理亏,只敢定价10块钱。你可以说他江郎才尽,也可以说他无心恋战。总之,他已名利双收。正在过着让孩子和成人们都很羡慕的生活。
郭敬明
男,1983年出生,现就读于上海大学。代表作《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
语默
语默,原名宋少辉,1982年出生于河南滑县。14岁退学,后从事建筑工人、铺路工人、推销员、美术教师、期刊编辑、门户网主编、出版社社长助理等工作。2006年发起“新新主义”。
代表作品:现代诗《消失的地平线》、《城市的直觉》、《那片》、《偷心的蝴蝶》、《梦乡》、《哪个的那个》、《夕阳》、《生命》;长诗《死亡之歌十四行》;短篇小说集《黑眼睛》等。
张悦然:让走失的葵花重新盛开
人 。作 为 一个 8 后 ,光 有 特立 独行 的生 0
圜 一
8 ・后 ・作 ・家 0
吧
活态 度是不够 的 ,还应该有 担 当的觉悟和 开始写作《 誓鸟》 灵感来源 。0 6 l 月 , 的 20 年 1
勇气。正是有 了这种思想 上的飞 跃 ,到 山 《 誓鸟》 出版 了。 东 大 学报到 后 不久 ,张悦 然就 抓 住 机会 ,
担 当
开 内心的 困惑等 。
“ 独 ”是 8 孤 0后 的顽疾 。这 一点 ,张 悦然并 不否认 ,她 自己也 曾经历过 。但她
同时相 信 ,这只 是 一个 过程 ,走 过去 后 ,
京 。她继 续写作 ,但是始 终低调 。她 一直 8 后就会成 为勇于担 当的一代人 。 0
盛 开
她到达 当天 ,正赶上 印尼大地震 。在安达 带着药 品和食物 ,独 自赶赴灾 区。 上漂流 了整整一夜 。在那漆 黑且风雨 交加 川 。由于路面毁坏严重 ,去北川县城的路 ,
的夜 晚 ,她突然生 出这样一 个念头 : 许 有一半 是徒步前 进的 。路途 中 ,张悦然 认 也 人可 以不在 了 ,但属 于这个人 的记忆应该 识 了两 位 18 9 4年 出生 的 男孩 马 东和 韩小 平 ,得知 他们要 去寻找失踪 的家人 ,他 们
报考 了新加坡 国立 大学 , 过恶补各学科 , 通
通知 书。
她 的作品很快在 青少年 中引起极大反
响 ,很多读者 对她 的作品连续 发表了热情 洞悉 力极强 ,丝丝入扣 地把少年 成长 中的 困惑和无助 表现得淋 漓尽致 。许 多读者把
她推为最擅 长描 写青少年成长 过程 中思想
张悦 然 : 让走 失 的葵 花重新 盛 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