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艺学考试整理
制药工艺学复习

制药工艺学复习1.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物的工业生产过程的共性规律及其应用,包括制备原理、工艺路线、质量控制。
2.制药工艺研究的分类:实验室工艺研究(小试)(工艺路线选择与设计反应与产物合成的动力学及影响因素;质量控制标准与方法学)、中试放大研究(放大技术及其影响因素;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与优化)和工业生产工艺研究(制定或修订生产工艺规程;工艺验证药品的安全有效生产制造)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3.药物种类(按照制造技术):化学合成药物(synthetic drug);生物合成药物(biosynthetic drug);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4.制药工艺过程分类(根据典型的药物生产过程):化学制药工艺(生产小分子量的化学合成药物为主,连续多步化学合成反应,然后分离纯化。
);生物技术制药工艺(生产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核酸等及化学难以合成的或高成本的小分子量等生物合成药物,一步生物合成反应生成产物,随后生物分离纯化。
);中药制药工艺(生产中药,以提取、化工分离纯化多步单元操作组合为主。
);制剂工艺(生产最终的临床使用剂型,制剂专用设备(制剂工程技术)使原料药剂型化。
)。
5.化学药物合成可以分为全合成(由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和半合成(由已知的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过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两种。
6.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设计方法: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追溯求源法、模拟类推法。
追溯求源法中常见的切断部位:药物分子中C-N、C-S、C-O等碳-杂键的部位,通常是该分子的首先选择切断部位。
在C-C的切断时,通常选择与某些基团相邻或相近的部位作为切断部位,由于该基团的活化作用,是合成反应容易进行。
7.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评价标准:理想工艺路线的特点:①化学合成途径简洁,即原辅材料转化为药物的路线要简短;②所需的原辅材料品种少且易得,并有足够数量的供应;③中间体容易提纯,质量符合要求,最好是多步反应连续操作;④反应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如安全、无毒;⑤设备条件要求不苛刻;⑥“三废”少且易于治理;⑦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达到药用标准;⑧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用于提取植物药材中的挥发油?A. 蒸馏法B. 浸泡法C. 橙皮法D. 冷浸提法答案:A2. 制药工艺学中,下列哪种工艺可以用于制备固体药物剂型?A. 冻干法B. 喷雾干燥法C. 水剥法D. 溶剂浸提法答案:A3. 制药工艺学中,下列哪种设备最常用于将固体药物转化为粉末?A. 强化学乳磨机B. 乳化机C. 制粒机D. 除尘器答案:C4.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用于提高药物颗粒的稳定性?A. 冷冻法B. 制粒法C. 超临界流体法D. 减压蒸发法答案:B5. 制药工艺学中,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用于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A. 酯化反应B. 化学结合C. 微胶囊化D. 球化处理答案:C二、问答题1. 请简要描述片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答案:片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原料筛选与预处理:选择合适的药物原料,并进行清洁、研磨等预处理。
- 混合与调剂:根据配方要求将药物原料与辅料按比例混合。
- 湿法制粒:将混合好的药物原料与辅料加入制粒机进行湿法制粒,使其形成颗粒状。
- 干燥:将制粒后的颗粒通过干燥设备进行去湿处理,使其达到合适的水分含量。
- 粉碎与筛选:将干燥后的颗粒进行粉碎,并通过筛网进行筛选,以得到符合要求的颗粒粒径。
- 压片与包衣:将筛选好的颗粒放入压片机进行压片,然后进行包衣处理,提高片剂的稳定性和口感。
- 检验与包装:对制得的片剂进行质量检验,并进行包装,以保证片剂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2.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制剂选择性释药技术。
答案:常见的制剂选择性释药技术包括:- 控释剂型:通过特殊的缓释技术可以实现药物在体内逐渐释放,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例如胶囊、控释片剂等。
- 微胶囊化:将药物包裹在微胶囊中,通过微胶囊的特殊构造,实现药物在体内的缓慢释放。
- 瑞士卷技术:将多种药物制成一种螺旋状的制剂,通过不同部位的药物释放来实现选择性释放。
- 靶向给药系统:通过制备特殊的给药系统,实现药物在特定部位的释放,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制药工艺学复习重点

一、选择1、在合成药的工艺研究中,哪项不是中试放大为了进行物料衡算所采用的基准(B)A、每批操作B、每公斤原料C、单位时间2、下列选项中,哪些不是化学制药工业的清洁技术(C)A、原料的绿色化B、催化剂或溶剂的绝色化C、工厂环境的清洁卫生3、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外消旋体化合物的拆分(B)A、结晶拆分B、提取拆分C、动力学拆分D、色谱拆分4、(A)是非质子性溶剂A、醚类B、酸类C、水D、胺类5、反应冷却剂-10℃的介质是(B)A、冰/水B、冰/盐C、液氨D、冰/丙酮6、下列选项哪项不是GMP中规定药品生产管理文件包括(B)A、生产工艺过程B、原料采购过程C、岗位操作法D、标准操作规程7、乙酰基胺与氯磺酸发生磺化反应,乙酰基胺与氯磺酸的配料比(B)A、1.0:2.0B、1.0:4.0C、1.0:6.0D、1.0:0.58、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C)A、氮原B、碳源C、酸碱D、无机盐9、在均匀试验因素表示法中,符号U6(64)中4表示(C)A、试验次数B、因素数C、水平数D、以上都不对10、氢化可的松铵在三个C位置接上羟基,(A)不是接上羟基位置A、C-3B、C-11C、C-17D、C-2111、氯霉素生产工艺中,对硝基苯乙酮的溴化属于(A)A、离子型反应B、自由基反应C、两者都是12、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保存生物材料的常用方法(C)A、速冻法B、冻干法C、生物法D、有机溶剂法13、下列选项中,哪项参数不是表示溶剂的极性(B)A、偶极距B、密度C、介电常数D、溶剂极性参数14、下列选项中,哪项是工艺过程(A)A、后处理方法B、动力供应C、包装D、储运15、制药厂废水处理最多有(C)级A、一B、二C、三D、四16、新药的临床研究共分(D)A、ⅠB、ⅡC、ⅢD、Ⅳ17、微生物发酵培养中常用的PH控制手段是(A)A、缓冲液B、直接加酸或碱C、通入CO2D、加营养物质18、在相转移催化过程中,与水互溶的溶剂(D)A、苯B、二氯甲烷C、氯仿D、乙腈19、(D)是质子性溶剂A、醚类B、卤烷化合物C、酮类D、醇类20、在生产过程中,(C)是辅助过程A、配料比B、反应时间C、动力供应D、后处理方法21、(A)是生产技术经营指标A、劳动生产率B、工艺操作C、后处理方法D、原料比22、外消旋体具有(C)种类型A、1B、2C、3D、423、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化学制药工艺水平的影响因素(C)A、温度B、配料比C、投料量D、溶剂E、压力24、复杂反映不包括(A)A、基元反应B、可逆反应C、平行反映D、连续反应25、下列选项中,哪些不是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的基本步骤(C)A、配体解溶或整合B、氢化加成C、自由基引发D、插移插入E、还原消除26、氯霉素的光学异构体有(D)种A、1B、2C、3D、427、下列生物大分子分离方法中,是根据分子大小不同分离方法是(B)A、电泳法B、凝胶过滤法C、重结晶D、溶剂萃取法E、分级沉淀法28、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废水处理常用方法(E)A、物理法B、化学法C、生物法D、物理化学法E、吸附法29、氢化可的松合成工艺中,氧化是指将(A)羟基化为酮基A、C-3B、C-11C、C-17D、C-2130、按酰化试剂的分类,下列哪项不是氨基乙酰化的常用方法(D)A、羧酸化B、酰氯化C、酸酐法D、醇解法二、填空1、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的(工业生产过程的共性规律)及其(应用 )的一本学科。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不是制药工艺学中常用的单元操作?A. 粉碎B. 混合C. 蒸馏D. 萃取2.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设备主要用于固体物料的粉碎?A. 搅拌器B. 粉碎机C. 离心机D. 蒸发器3. 在制药工艺中,下列哪个不是液体制剂的特点?A. 易吸收B. 易保存C. 易计量D. 易携带4. 制药工艺中,下列哪个是固体制剂的常见形式?A. 胶囊B. 糖浆C. 软膏D. 溶液5. 制药工艺学中,以下哪个不是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因素?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药物浓度6. 以下哪个是制药工艺学中常用的灭菌方法?A. 热压灭菌B. 紫外线灭菌C. 化学灭菌D. 所有选项都是7. 制药工艺中,下列哪个不是药物制剂的剂型?A. 片剂B. 注射剂C. 粉剂D. 气体剂8. 制药工艺学中,以下哪个是药物制剂的辅料?A. 活性成分B. 稳定剂C. 防腐剂D. 所有选项都是9. 在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不是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A. 含量均匀度B. 崩解时间C. 外观色泽D. 药物纯度10. 制药工艺学中,以下哪个不是药物制剂的包装材料?A. 玻璃瓶B. 铝箔C. 塑料袋D. 纸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制药工艺学是一门研究______和______的科学。
2. 制药工艺中,常用的粉碎设备有______、______等。
3.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药物制剂保持其______、______和______的能力。
4. 制药工艺中,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5. 制药工艺学中,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制药工艺学中液体制剂的特点。
2. 阐述制药工艺学中固体制剂的常见形式及其特点。
3. 说明制药工艺学中影响药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制药工艺考试重点

化学制药工艺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药物合成工艺路线中,有些反应易于控制,有些不易控制。
不易于控制的反应类型是(B )A.平顶反应B.尖顶反应C.尖底反应D.平底反应2.一个单分子反应一般属于( B )A.零级反应B.一级反应C.二级反应D..三级反应3.电子供体溶剂的静电因素EF值为(B )A.0-2 B.2-20C.15-50D.≥50A.++++B.++++C.++++D.++++4.对于平行反应,可通过改变一些反应条件来改变生成物的比例,如:( D )A.配料比B.反应时间C.反应规模D.反应温度5.极性溶剂的介电常数应该在( A )A.15以上B.18以上C.20以上D.18以下6.根据ICH对三类溶剂的使用原则,对第一类溶剂,由于它不可接受的毒性和对环境的有害作用,我们的原则是:( B )A.不能使用B.尽量避免使用C.限制使用D.合理使用7、对于平行反应,可通过改变一些反应条件来改变生成物的比例,如:(D)A.配料比B.反应时间C.反应规模D.催化剂8.非极性溶剂的介电常数应该在(D )A.15以上B.18以上C.20以上D..15以下9.羟基类溶剂的静电因素EF值为( C )A.0-2 B.20-50C.2-20D.≥5010.根据ICH对三类溶剂的使用原则,对第而一类溶剂,由于其固有的毒性,我们的原则是:( C )A.不能使用B.尽量避免使用C.限制使用D.合理使用11.进行对映异构体拆分时,如果化学收率为40%,其K值为(B )A.0.40 B.50%C.0.80 D.0.6412.如果一个反应随着PH的降低而加速,但温度超过一定值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速,它属于( A )A.酸催化反应B.碱催化反应C.酸碱催化反应D.酶催化反应13、对于平行反应,可通过改变一些反应条件来改变生成物的比例,如:(D)A.配料比B.反应时间C.反应规模D.反应溶剂14.偶极性非质子溶剂的静电因素EF值为( D )A.0-2 B.2-15C.15-50 D.≥5015.介电常数在15以下的溶剂称为(C )A.质子溶剂B.极性溶剂C.非极性溶剂D.非质子溶剂16.反应的压力对下列各类反应影响最小的是(B )A.液相反应B.液-固反应C.气相反应D.气-固反应17.根据ICH对三类溶剂的使用原则,对第三类溶剂,我们的原则是:( D) A.不能使用B.尽量避免使用C.限制使用D.合理使用18.如果一个反应随着酸性的增加而速,它属于( A )A.酸催化反应B.酸催化反应C.酸碱催化反应D.酶催化反应二、填空题:1.在研究新合成方法和工艺路线时,要从传统的寻找最高总收率,转变到将排出物减少到最低限度的清洁化技术上来。
制药工艺复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复习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5小题, 每题2分, 共30分。
每小题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化学合成药物的中试规模一般比实验室规模放大()倍。
A.1-5B.5-10C.10-50D.50-1002.()是质子性溶剂。
A.醚类B.卤烷化合物C.醇类D.酮类3、下列溶剂中, 不是生产中应避免使用的为()。
A.甲醇B.苯C.四氯化碳D.1,1,1-三氯乙烷4.SOP是指()。
A.生产工艺规程B.标准操作规程C.工艺流程框图D.生产周期5.溶剂对反应有显著影响的反应类型是()。
A.自由基反应B.离子型反应C.二者都是D.二者都不是6.药物工艺路线设计方法上没有()。
A.类型反应法 B、分子对称法 C、正交法 D、模拟类推法7、复杂反应不包括()。
A.可逆反应B.简单反应C.平行反应D.连续反应8、下面不属于Lewis酸催化剂的是()。
A.吡啶B.AlCl3C.FeCl3D.BF39、Vant Hoff规则:反应温度每升高10℃, 反应速度增加()倍。
A.0.5~1.5 B、1~2 C、2~3 D、3~410、放大系数比较的基准有()。
A.每小时投料量B.每批投料量C.原料间的比例D.年产量11.“me-too”是指()。
A.新化学实体B.模仿性新药C.生物制药D.合成药12.生产工艺规程的主要作用有()A.组织工业生产的指导性文件 B、生产准备工作的依据C.新建和扩建工厂的基本技术条件D.安全生产13.小试研究与工业化生产的主要不同点正确的是()。
A.工业生产规模大 B、工业上用工业级原料C.小试研究用工业级原料D.小试研究多为金属设备14.世界制药行业的特征为()。
A.主要针对癌症、心血管等重大疾病 B、研发投入加大C.企业并购与重组D.重磅炸弹药物数量增加15、图1表示的是温度对速度常数的影响关系图, 从图中 k可看出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类型为()。
制药工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制药工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制药工艺中常用的无菌操作技术包括以下哪项?A. 热灭菌B. 过滤灭菌C. 辐射灭菌D. 化学灭菌2. 以下哪个不是制药工艺中常用的原料药?A. 阿司匹林B. 维生素CC. 氯化钠D. 咖啡因3.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项不是制剂工艺的步骤?A. 粉碎B. 混合C. 蒸馏D. 制粒4.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是固体制剂的常见形式?A. 溶液B. 悬浮液C. 片剂D. 乳剂5. 以下哪个是制药工艺中常用的干燥方法?A. 喷雾干燥B. 真空干燥C. 热风干燥D. 所有以上6.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不是质量控制的环节?A. 原料检验B. 生产过程控制C. 产品包装D. 市场销售7. 以下哪个是制药工艺中常见的药物稳定性试验?A. 热稳定性试验B. 光稳定性试验C. 湿稳定性试验D. 所有以上8.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不是药物制剂的辅料?A. 稳定剂B. 防腐剂C. 着色剂D. 活性成分9. 以下哪个是制药工艺中常用的药物制剂设备?A. 搅拌器B. 压片机C. 灌装机D. 所有以上10.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不是药物制剂的包装材料?A. 铝箔B. 玻璃瓶C. 塑料瓶D. 纸盒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制药工艺中,原料药的纯度通常用______来表示。
12. 制药工艺中,制剂的稳定性试验包括加速稳定性试验和______稳定性试验。
13. 制药工艺中,无菌制剂需要在______条件下进行生产。
14. 制药工艺中,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是指______。
15. 制药工艺中,药物制剂的包装设计需要考虑______、保护性和方便性。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制药工艺中原料药的质量控制要点。
17. 描述制药工艺中制剂工艺的基本流程。
18. 解释制药工艺中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指标。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9. 论述制药工艺中无菌制剂的生产要求和控制措施。
化学制药工艺学考试重点

化学制药工艺学重点
题型:
选择题10分(?题)名词解释15分(5题)填空题40分(40题)
计算题10分(1题)
论述题(=简答题)7+8=15分
合成题10分(1题)
第一章绪论
1.化学制药工艺学的定义
第二章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
1.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方法(掌握类型即可)
2.逆合成分析概念
3.逆合成法概念(不确定是否为重点,背不背随意选择)
4.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评价标准
5.药物合成工艺路线选择(优劣分析)
第三章化学合成药物的工艺研究
1.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过程的分类:简单反应概念类型复杂反应概念类型
2.溶剂化效应概念
3.催化剂定义种类
4.相转移催化原理类型
第四章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
1.手性药物不同类型活性不同
2.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有什么
3.拆分的方法
4.动力学拆分定义类型
5.不对称合成有什么方法
6.手性源定义来源类型组成
7.奈普森合成过程P136
第五章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的规程
1.物料平衡定义
2.物料平衡的理论基础依据是什么
3.计算基准是什么
4.计算题P155~P156 个人认为是考转化率
5.生产工艺规程的主要作用
第六章化学制药与环境保护
1.COD BOD 定义
2.三废特点
3.防止污染的主要措施
4.绿色生产工艺有什么方法
5.循环套用包括什么
1。
制药工艺学简答题(有答案)

名词解释1.药物:用于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或调节机体生理机能、促进机体康复保健的物质,有4大类:预防药、治疗药、诊断药和康复保健药。
2.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3.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学、物理化学和现代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保健的药物。
4.DNA重组药物:指应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重组活性多肽、蛋白质及其修饰物。
5.基因药物:以遗传物质DNA、RNA为物质基础制造的药物,包括基因治疗用的重组目的DNA片段、基因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6.生化药物:具体运用生物化学研究方法,从生物体中经提取、分离、纯化获得天然活性物质或结构改造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新活性物质,通称生化药物。
7.微生物药物: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生理活性物质及其衍生物,包括抗生素、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一类化学物质的总称。
8.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9.中试放大:中试放大是在实验室小规模生产工艺路线打通后,采用该工艺在模拟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工艺研究,以验证放大生产时原工艺的可行性,保证研发和生产时工艺的一致性。
10.超滤:一种流体切向流动和压力驱动的过滤过程,并按照分子量大小来分离水中颗粒。
11.切向流:指液体流动方向与过滤方向呈垂直方向的过滤形式。
12.干燥:使物质从固体或半固体状态经除去存在的水分或其他溶剂,从而获得干燥物品的过程,分为低温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
13.冷冻干燥:(1)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利用水的升华性能而进行的一种干燥方法。
(2)把含有大量水分物质,预先进行降温冻结成固体,然后在真空的条件下使水蒸气直接升华出来,而物质本身剩留在冻结的冰架中。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制药工艺学研究的内容?A. 药物合成B. 药物制剂C. 药物分析D. 药物营销答案:D2. 制药工艺学中,GMP指的是什么?A. 良好生产规范B. 良好操作规范C. 良好卫生规范D. 良好质量控制答案:A3. 在制药工艺学中,下列哪个设备不用于药物制剂的生产?A. 混合机B. 粉碎机C. 离心机D. 蒸馏塔答案:D4. 药物制剂中,下列哪种辅料不是用于改善药物的稳定性?A. 防腐剂B. 抗氧化剂C. 增稠剂D. 稳定剂5. 以下哪种药物剂型不属于固体剂型?A. 片剂B. 胶囊剂C. 颗粒剂D. 注射剂答案:D6. 在制药工艺学中,下列哪种方法不用于药物的提取?A. 溶剂提取法B.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C. 蒸馏法D. 离子交换法答案:D7. 制药工艺学中,下列哪个参数不是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A. 温度B. pH值C. 药物的分子量D. 溶剂的种类答案:C8. 下列哪种药物不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A. 阿司匹林B. 胰岛素C. 头孢类抗生素D. 维生素C答案:B9. 在制药工艺学中,下列哪种方法不用于药物的纯化?B. 离心法C. 层析法D. 蒸馏法答案:D10. 制药工艺学中,下列哪种药物剂型不属于液体剂型?A. 糖浆剂B. 注射剂C. 乳膏剂D. 溶液剂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物从______到______的全过程。
答案:原料提取、制剂生产2. 药物制剂的目的是保证药物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3. 制药工艺学中,药物的质量控制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原料检验、中间产品检验、成品检验4. 药物制剂的辅料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5. 药物制剂的包装材料应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制药工艺学考试整理

1、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制药工艺学是主要研究、设计和选择安全、经济、先进的药物工业化生产途径和方法,解决药物在生产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和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同时根据原料药物的理化性质、产品的质量要求和设备的特点,确定高产、节能的工艺路线和工业化的生产过程,实现制药生产过程的最优化。
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制药工艺、中药制药工艺生物技术制药1、制药工艺研究的阶段:实验室工艺研究、中试放大研究2、化学合成药物生产的特点:1)品种多,更新快,生产工艺复杂; 2)需要原辅材料繁多,而产量一般不太大;3)产品质量要求严格;4)基本采用间歇生产方式;5)其原辅材料和中间体不少是易燃、易爆、有毒; 6)三废多,且成分复杂。
3、我国新药现阶段的主要发展战略:答:1)原创性新药研究开发,创制新颖的化学结构的新化学本体(突破性新药研究开发)2)模仿性新药创制,即在不侵犯别人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对新出现的、很成功的突破性新药进行较大的化学结构改造,寻求作用机理相同或相似,并具有某些优点的新化合物。
3)已知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以及单一对映体或异构体的研究和开发(延伸性研究开发。
4)应用生物技术开发新的生化药物。
5)现有药物的药剂学研究开发。
(应用新辅料或制剂新技术,提高制剂质量、研究开发新剂型、新的给药系统和复方制剂)(三类新药) 6)新技术路线和新工艺的研究开发。
(制药工艺学研究开发重点)4、药物传递系统(DDS)分类:答:缓释给药系统(SR-DDS)、控释给药系统( C R-DDS )、靶向药物传递系统(T-DDS)、透皮给药系统、粘膜给药系统、植入给药系统第二章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1、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主要方法答:1)类型反应法、2)分子对称法、3)追溯求源法、4)模拟类推法、5)光学异构体拆分法4、药物合成工艺路线中的装配方式:直线型装配方式、汇聚型装配方式5、衡量生产技术高低的尺度答:药物生产工艺路线是药物生产技术的基础和依据。
制药工艺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1.工艺路线:一般情况下,一个化学合成药物往往可有多种合成途径。
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2.半合成:由已知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
例:紫杉醇、头孢类抗生素。
3.全合成:化学合成药物一般由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
例:磺胺嘧啶、阿司匹林。
4.类型反应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的合成设计。
主要包括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通用合成方法,功能基的形成与转化的单元反应,人名反应等。
5.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地逆向推导进行追溯寻源的方法,也称倒推法。
6.分子对称法:有许多具有分子对称性的药物可用分子中相同两个部分进行合成。
7.模拟类推法:对化学结构复杂的药物即合成路线不明显的各种化学结构只好揣测。
通过文献调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
可模拟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故也称文献归纳法。
(注意:与文献中已有的路线对比,比较其差异。
)8.“一勺烩”工艺:在合成步骤改变中,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可将两步或几步反应按顺序,不经分离,在同一个反应罐中进行,习称“一勺烩”或“一锅合成”。
(one pot preparation)9.溶剂化效应:溶剂化效应指每一个溶解的分子或离子,被一层溶剂分子疏密程度不同地包围着的现象。
(这是溶质离子和溶剂偶极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该过程形成离子与溶剂分子的络合物,并放出大量的热而降低位能。
溶剂化作用改变了溶剂和离子的结构。
)10.催化剂的活性:就是催化剂的催化能力,是评价催化剂好坏的重要指标。
在工业上,催化剂的活性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或单位表面积)的催化剂在指定条件下所得的产品量来表示。
(催化剂的性能: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稳定性)11.催化剂的选择性:就是催化剂对复杂反应有选择地发生催化作用的性能。
(整理)制药工艺考试重点

制药工艺学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发酵:通过微生物、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培养,大量生成和积累特定的代谢产物或菌体的过程。
发酵工程:发酵工程又称微生物工程,是利用微生物(天然微生物、基因重组微生物)、各种来源的动植物细胞制造工业原料与产品并提供服务的技术。
初级代谢产物:是菌体对数生长期产生的产物,如氨基酸、蛋白质、核苷酸、核酸、维生素、糖类等,这类代谢产物对菌体生长、分化和繁殖都是必需的,也是重要的医药产品。
次级代谢产物:一般在菌体生长的稳定期合成,与菌体生长繁殖无明显关系,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如抗生素、生物碱、色素、酶的抑制剂、细胞毒素等。
微生物转化: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的某一种酶或酶系将一种化合物转化为含有特殊功能基团产物的生物化学反应称为微生物转化。
自然选育: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
诱变育种:用各种物理、化学的因素人工诱发基因突变进行的筛选,称为诱变育种。
诱变剂:能够提高生物体突变频率的物质称为诱变剂,诱变剂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类。
培养基: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目标产物所需要的,按一定比例人工配制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广义上讲,培养基是指一切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一组营养物质和原料。
)前体: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的某些化合物,能直接参与产物的生物合成,组成产物分子的一部分,而自身的结构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
前体明显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一定条件下还能控制菌体合成代谢产物的方向。
前体不仅有毒性,而且被菌体分解,因此采用多次少量流加工艺。
种子: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称为种子扩大培养。
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生物热: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搅拌热:搅拌器转动引起的液体之间和液体与设备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热量。
蒸发热:空气进入发酵罐与发酵液广泛接触后,排出引起水分蒸发所需的热能。
化学制药工艺学试题

化学制药工艺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药物的药效与其药代动力学密切相关,下列哪个因素与药代动力学无关?A.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B.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C.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率D. 药物在体内的排泄速度2. 下列哪项是药物原料药不良反应的主要来源?A. 药物结构与性质B. 加工制备工艺C. 药物质量标准D. 药物的使用方法3. 药物配方中的助剂主要用于改善药物的哪方面性质?A. 色泽B. 稳定性C. 味道D. 口感4. 下列哪项不是药物制剂质量标准应包含的内容?A. 药物的纯度要求B. 药物的理化性质C. 药物的药效评价D. 药物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5. 以下哪一种操作可以提高固体药物的溶解度?A. 粉碎B. 热压制C. 溶剂研磨D. 高温熔融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请简述固体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及关键环节。
2. 药物的药效与其药代动力学密切相关,请简述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对药物开发和使用的意义。
3. 请简述溶剂的选择对药物制剂性质的影响,并给出具体的实例说明。
4. 请简述药物质量标准中重金属含量的要求及其对药物制剂质量和患者安全性的影响。
5. 药物的质量标准对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请简述药物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和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30分)请结合自身对化学制药工艺学的理解和研究,对以下论题进行论述:论题:化学制药工艺学在现代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重要性与挑战。
(论述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化学制药工艺学对药物研发和生产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2. 当前化学制药工艺学的挑战和面临的问题。
3. 对于化学制药工艺学的未来发展前景和方向的展望。
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B4. C5. C二、简答题1. 固体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包括药物的粉碎、混合、制粒、压制、包衣等环节。
其中,关键环节为药物的制粒和包衣,制粒可以改变药物的物理性质和释放行为,包衣可以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和控制释放速度。
制药工艺学考点

考试题型:1、单选题2、名词解释(专业术语)3、简答题(答重点就好)4、综合题(简单工艺、大的综述)第一章绪论1、制药产业链:从药物的研发到上市销售,要经历很多环节和过程,这就构成了制药产业链。
2、工艺过程:是由直接关联单元操作的次序与操作条件组成,包括化学合成反应或生物合成反应过程、分离纯化过程与质量控制。
3、辅助过程:包括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布局、动力供应、原料供应、包装、储运、三废处理等。
4、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的工业生产过程的共性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包括制备原理、工艺路线和质量控制。
5、化学制药工艺:是化学合成药物的生产工艺原理、工艺路线设计、选择和改造,在反应器内进行反应合成药物的过程。
生物制药工艺:是以生物体和生物反应过程为基础,依赖于生物机体或细胞的生长繁殖及其代谢过程,在反应器内进行生物反应合成过程,进而生产制造出商品化药物。
中药制药工艺: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中药处方,运用现代工业化生产将中药材饮片制成一定规格制剂的技术过程。
6、基因工程技术制药:是在体外通过重组DNA技术,对生物的遗传物质基因进行剪切、拼接、重新组合,与适宜的载体连接,构成完整的基因表达系统,然后导入宿主生物细胞内,与原有遗传物质整合或以质粒形式单独在细胞中繁殖,并表达活性蛋白质、多肽或核酸等药物。
7、制剂工艺:研究药物剂型、进行制剂的设计和制备技术的过程。
8:、全合成制药:是由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生产药物的过程。
半合成制药:是由已知的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过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生产药物的过程。
9、手性制药:利用手性化合物的不同对映异构体的不同的生物活性,开发出药效高、副作用小的药物。
10、PAT(processing analysis technology ):在线过程分析技术API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原料药NCE:新化学实体(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1、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内容:制药工艺学是综合应用化学、生物、机械设备与工程单元操作等课程的专业知识,深化理解并掌握工艺原理,充分考虑药品的特殊性,针对生产条件、所需环境等的具体要求,研究药物制造原理、生产技术、工艺路线与过程优化、工艺放大与质量控制,从而分析和解决药物生产过程的实际问题。
制药工艺学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1. 清洁技术:制药工业中的清洁技术就是用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减少或消除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害原辅材料、催化剂、溶剂、副产物;设计并采用更有效、更安全、对环境无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1)原料的绿色化(2)催化剂或溶剂的绿色化(3)化学反应绿色化(4)研究新合成方法和新工艺路线2. 全合成制药:是指由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
由化学全合成工艺生产的药物称为全合成药物。
3.4.5.6.对7.8.在一个9.或由于-氟化锑10.非质子性极性溶剂有醚类(乙醚、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等)、卤素化合物(氯甲烷、氯仿、二氯甲烷、四氯化碳等)、酮类(丙酮、甲乙酮等)、含氮烃类 (硝基甲烷、硝基苯、吡啶、乙腈、喹啉)、亚砜类(二甲基亚砜)、酰胺类(甲酰胺、二甲酰胺、N-甲基吡咯酮、二甲基乙酰胺、六甲基磷酰胺等)。
芳烃类(氯苯、苯、甲苯、二甲苯等)和脂肪烃类(正已烷、庚烷、环己烷和各种沸程的石油醚)一般又称为惰性溶剂。
11. 相转移催化剂: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是由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进行反应。
它实质上是促使一个可溶于有机溶剂的底物和一个不溶于此溶剂的离子型试剂两者之间发生反应。
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可分为鎓盐类、冠醚类及非环多醚类等三大类。
12. 中试放大:中试放大是在实验室小规模生产工艺路线的打通后,采用该工艺在模拟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工艺研究,以验证放大生产后原工艺的可行性,保证研发和生产时工艺的一致性。
中试放大的目的是验证、复审和完善实验室工艺所研究确定的反应条件,13. 放大效应:在未充分认识放大规律之前,由于过程规模变大造成指标不能重复的现象称为“放大现象”。
一般来说,放大效应多指放大后反应状况恶化、转化率下降、选择性下降、造成收率下降或产品质量劣化的现象。
14. 原子经济性反应:“原子经济反应”是绿色化学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是在获取新物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使原料中的每一个原子都转化成产品,不产生任何废弃物和副产品,实现“零排放”,不仅充分利用资源,而且不产生污染。
制药工艺学

一判断题1. 对于尖顶型反应来说,反应条件要求苛刻,稍有变化就会使收率下降,副反应增多。
尖顶型反应往往与安全生产技术有关,三废防治、设备条件等密切相关。
2. 工业生产倾向采用平顶型反应工艺操作条件要求不甚严格,稍有差异也不至于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收率,可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3. 汇聚方式和直线方式两种装配方式4. 头孢菌素和青霉素是两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环是该抗生素发挥生物活性的必须基团,可以开环发生酰化作用,干扰细菌的转肽酶,阻断其交联作用,使细菌不能合成细胞壁而破裂死亡,最终抑制细菌生长5. 头孢菌素与青霉素比较,过敏反应发生率低,药物间彼此不引起交叉过敏反应。
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可用于制药,只有药物产生菌才有可能进行工业化发酵,培养制备药物,另外,也可以利用微生物或产生的酶进行生物转化制药,与化学合成制药相结合,相辅相成实现制药。
6. 根据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类型,可把发酵分为初级代谢产物发酵,和次级代谢产物发酵。
前者应用于生产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有机酸等。
后者应用于生产抗生素等产品.7. 动物细胞吸收谷氨酰胺后进入氨基酸代谢,经过脱氨转氨等作用合成其他非必须氨基酸,大多数谷氨酰胺通过脱氨生成谷氨酸,并释放氨。
8. 对于连续反应器,有两种理想的流动模型,一种是反应器内的流体在各个方向完全混合均匀称为全混流反应器,其主要特征是反应物加入到反应器中同时反映产物也离开反应器,并保持反应体积不变,其过程是一物系中组成不随时间改变的定态过程。
另一种则是通过反应器的所有物料以相同的方向速度向前推进,在流体流动方向上完全不混合,而在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的截面上则完全混合,所有微元体在反应器所停留的时间都是相同的,这种流动模型称为平推流,活塞流或柱塞流反应器。
二名词解释题1.化学制药工艺:是化学合成药物的生产工艺原理、工艺路线的设计、选择和改造,在反应器内进行反应合成药物的过程。
2.化学全合成工艺:是由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生产药物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制药工艺学是主要研究、设计和选择安全、经济、先进的药物工业化生产途径和方法,解决药物在生产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和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同时根据原料药物的理化性质、产品的质量要求和设备的特点,确定高产、节能的工艺路线和工业化的生产过程,实现制药生产过程的最优化。
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制药工艺、中药制药工艺生物技术制药1、制药工艺研究的阶段:实验室工艺研究、中试放大研究2、化学合成药物生产的特点:1)品种多,更新快,生产工艺复杂; 2)需要原辅材料繁多,而产量一般不太大;3)产品质量要求严格;4)基本采用间歇生产方式;5)其原辅材料和中间体不少是易燃、易爆、有毒; 6)三废多,且成分复杂。
3、我国新药现阶段的主要发展战略:答:1)原创性新药研究开发,创制新颖的化学结构的新化学本体(突破性新药研究开发)2)模仿性新药创制,即在不侵犯别人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对新出现的、很成功的突破性新药进行较大的化学结构改造,寻求作用机理相同或相似,并具有某些优点的新化合物。
3)已知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以及单一对映体或异构体的研究和开发(延伸性研究开发。
4)应用生物技术开发新的生化药物。
5)现有药物的药剂学研究开发。
(应用新辅料或制剂新技术,提高制剂质量、研究开发新剂型、新的给药系统和复方制剂)(三类新药) 6)新技术路线和新工艺的研究开发。
(制药工艺学研究开发重点)4、药物传递系统(DDS)分类:答:缓释给药系统(SR-DDS)、控释给药系统( C R-DDS )、靶向药物传递系统(T-DDS)、透皮给药系统、粘膜给药系统、植入给药系统第二章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1、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主要方法答:1)类型反应法、2)分子对称法、3)追溯求源法、4)模拟类推法、5)光学异构体拆分法4、药物合成工艺路线中的装配方式:直线型装配方式、汇聚型装配方式5、衡量生产技术高低的尺度答:药物生产工艺路线是药物生产技术的基础和依据。
它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是衡量生产技术高低的尺度。
6、进行药物的化学结构整体及部位剖析的要点答:对药物的化学结构进行整体及部位剖析时,应首先分清主环与侧链,基本骨架与官能团,进而弄清这官能团以何种方式和位置同主环或基本骨架连接。
8、外消旋体的一般性质答:在化学药物合成中,若在完全没有手征性因素存在的分子中,则所得产物(或中间体)是由等量的左旋体与右旋体组成的外消旋体。
第三章药物工艺路线的评价与选择2、理想的药物工艺路线;答:理想的药物工艺路线:1)化学合成途径简易,即原辅材料转化为药物的路线要简短;2)需要的原辅材料少而易得,量足;3)中间体易纯化,质量可控,可连续操作;4)可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制备,安全无毒;5)设备要求不苛刻;6)三废少,易于治理7)操作简便,经分离易于达到药用标准;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
4、相转移催化反应、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名),影响相转移催化的因素;答:相转移催化剂(PTC):满足两个基本要求(1)能将所需离子从水相或固相转移到有机相;(2)有利于该离子的迅速反应。
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可分为鎓盐类、冠醚类及非环多醚类三大类。
相转移催化反应(名):它是指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有机相中的反应物与另一相中的反应物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相转移反应。
相转移催化PTC,它是有机合成中最引人瞩目的新技术。
在水-有机相两相反应中加入相转移催化剂,作用是使一种反应物由一相转移到另一相参加反应,促使一个可溶于有机溶剂的底物和一个不溶于此溶剂的离子型试剂两者之间发生反应影响相转移催化的因素:催化剂(一般在0.5~10%之间)、溶剂、搅拌速度和水含量等5、药物结构剖析的方法。
答:1)对药物的化学结构进行整体及部位剖析时,应首先分清主环与侧链,基本骨架与功能基团,进而弄清这功能基以何种方式和位置同主环或基本骨架连接。
2)研究分子中各部分的结合情况,找出易拆键部位。
键易拆的部位也就是设计合成路线时的连接点以及与杂原子或极性功能基的连接部位。
3)考虑基本骨架的组合方式,形成方法;4)功能基的引入、变换、消除,反应中心的活化与保护;5)手性药物,需考虑手性拆分或不对称合成等。
第四章药物工艺研究与优化1、影响药物合成反应的7个因素;答:1)反应物浓度与配料比2)溶剂:化学反应的介质、传热的介质3)催化:酸碱催化、金属催化、相转移催化、酶催化等,加速化学反应、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的纯度和收率。
4)传热:药物合成工艺研究需要考察反应时的温度对反应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温度范围。
5)反应时间及反应终点的监控:适时地控制反应终点,可以确定反应的时间6)纯化技术:蒸馏、过滤、萃取、重结晶、吸附、膜分离等。
7)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方法:所有中间体都必须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项目,并建立有效的质量分析方法。
2、研究反应条件的影响因素的方法;答: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反应物浓度、反应配料比3、常用溶剂的极性大小;4、溶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主要在:反应速度、反应方向、产品构型三方面6、催化剂的定义,及其作用形式;答:某一种物质在化学反应系统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没有变化,这种物质称之为催化剂。
作用形式:正催化、负催化、自动催化7、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答:1)温度: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影响很大,温度太低时,催化剂的活性小,反应速度很慢,随着温度上升,反应速度逐渐增大,但达到最大反应速度后,又开始降低。
绝大多数催化剂都有活性温度范围。
2)助催化剂:在制备催化剂时,往往加入少量物质(<10%),这种物质对反应的活性很小,但却能显著提高催化剂活性、稳定性或选择性。
3)载体(担体):常把催化剂负载在某种惰性物质上,这种物质称为载体。
常用的载体活性碳、硅藻土等。
4)毒化剂:对于催化剂的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叫做毒化剂或催化抑制剂。
有些催化剂对毒物非常敏感,微量的毒化剂即可以使催化剂的活性减少甚至消失。
8、非基元反应;答:非基元反应—凡反应物分子要经过若干步,即若干个基元反应才能转化为生成物的反应,称为非基元反应。
10、“相似相溶”规律。
答:“相似相溶”规律—溶质的极性大,就需要极性大的溶剂才能使它溶解。
溶质的极性小,则需要用低极性或非极性溶剂才能使之溶解。
第五章化学制药工艺的放大1、制药工艺放大的基本方法;答:中试放大的方法有逐级经验放大法、相似放大法和数学模拟放大法。
逐级经验放大法—主要凭借经验通过逐级放大(试验装置、中间装置、中型装置、大型装置)来摸索反应器的特征。
在合成药物的工艺研究中,中试放大主要采用经验放大法,也是化工研究中的主要方法。
相似放大法—主要应用相似理论进行放大。
使用于物理过程,有一定局限性。
(非线性)数学模拟放大法—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放大法,它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2、物料衡算基准;答:基准:(1) 时间基准——对连续生产过程,常以单位时间的投料量或产品量为计算基准。
(2) 批量基准——以每批操作或一釜料的生产周期为基准。
(3) 质量基准—当系统介质为液、固相时,选择一定质量的原料或产品作为计算基准较适合。
(4) 物质的量基准:对于有化学反应的过程因化学反应的按摩尔进行的,用物质的量基准更方便。
(5) 标准体积基准:对气体物料进行衡算,可采用标准体积基准,Nm3(STP),既排除T、p的影响,又可直接换算为摩尔。
(6) 干湿基准:由于物料中均含有一定量的水分,选用基准时就有算不算水分的问题。
湿基计算水分,干基不计算水分。
第六章化学制药厂三废的防治2、活性污泥性能指标;答:1)污泥浓度—是指1L混合液中所含的悬浮固体(MISS)或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的量。
2)污泥沉降比(SV)—是指一定量的曝气混合液静置半小时后,沉降污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百分比。
3)污泥容积指数(SVI)—是指一定量的曝气混合液静置半小时后,1g干污泥所占有的沉淀污泥的体积。
4)BOD负荷3、废水的生物处理;答: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常用于二级处理。
(一).生物处理基本原理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氧情况下,利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代谢过程。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无氧条件下,主要依靠水解产酸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这三大类细菌联合作用来完成。
(二).废水生物处理中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1、温度2、pH值3、营养物质:可加入生活污水进行均化4、有害物质5、溶解氧:出水中的溶解氧不低于1 mg/L.6、有机物浓度:浓度过高可用厌氧生物处理法处理。
4、防止“三废”的主要措施。
答:生产工艺绿色化(1)要尽量采用污染少甚至没有污染的生产工艺(2)积极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一、采用新工艺使污染物从源头上被消除,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我们需要不断革新工艺,尽量少排放污染物。
二、循环套用:反应母液的循环套用或经过适当处理后套用。
如氯霉素合成中的乙酰化反应三、综合利用与资源化将产生的“三废”变成我们能够利用的资源,能大大减少治污成本,还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四、改进生产设备并加强设备管理采用能实现连续化生产的设备代替人工操作的间歇式设备避免“跑、冒、滴、漏”现象5、废水的处理级数;答:一级处理—主要是预处理,用物理方法或简单化学方法除去废水中的漂浮物、泥沙、油类或胶态物质,以及调整废水的pH值等。
二级处理—主要指生物处理,适用于处理各种有机污染的废水。
生化法包括好氧法和厌氧法。
经生物法处理后,废水中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一般可去除90%左右,固体悬浮物可去除90%-95%。
二级处理能大大改善水质,处理后的污水一般能达到排放的要求。
三级处理—又称深度处理,只是有特殊要求时才使用。
包括过滤、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离子交换、电渗析等。
第七章典型药物生产工艺原理国内奥美拉唑合成的相关工艺:答:奥美拉唑具有独特的胃酸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胃壁细胞膜H+,K+ -A TP酶系,阻止胃酸分泌,其作用与剂量呈依赖性。
奥美拉唑为苯并咪唑类,结构上分为苯并咪唑和取代吡啶两部分,亚磺酰基由硫醚氧化而成,可在最后一步反应中进行。
根据连接苯并咪唑和取代吡啶两部分的甲硫基构建方式不同,有4种合成途径。
第八章前处理工艺中药净制定义,作用;答:中药净制的作用:(1)使药材达到一定净度标准,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
(2)便于进行切制和炮制。
第九章提取工艺1、中药有效成分的相关提取原理;答:作为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大多数都存在细胞的原生质中。
在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有效成分从细胞壁一侧的原生质中转移到另一侧的提取溶剂之中。
其提取原理分浸润、溶解、扩散3个过程。
2、提取分离的过程;答:浸润、溶解、扩散3、溶剂浸出法;答:即用一种适当的溶剂(一般为水或乙醇)从固体状中药中把可溶性的有效成分溶解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