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地区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变革研究
规划方案中的区域发展与城乡协调发展
规划方案中的区域发展与城乡协调发展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规划方案中的区域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规划方案中的区域发展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和建议。
一、规划方案中的区域发展区域发展是指在特定区域内,根据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规划方案中的区域发展是一种系统性的、综合性的规划,旨在实现区域内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
区域发展的核心是要实现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在规划方案中,应该注重发展经济的基础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同时,也要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城乡协调发展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相互融合。
城乡协调发展不仅关乎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也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城乡协调发展可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在规划方案中,应该注重农村地区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使农民能够分享城市化带来的发展成果。
其次,城乡协调发展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城市和农村都拥有丰富的资源,通过城乡协调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
最后,城乡协调发展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扩张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通过城乡协调发展,可以减少城市对农村资源的依赖,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实现城乡生态的良性互动。
三、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措施和建议为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规划方案中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和建议:1. 加强城乡规划的整合。
县_市_域城乡统筹规划的实施方案探讨
75【摘要】分析了当前城乡统筹规划中面临的问题,总结了过去10年城乡整体性规划的实践,提出了三套解决方案,认为方案一从传统城市总体规划的理念出发,将工作范围扩展到整个县(市),实施的难度相当大,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方案二结合我国《城乡规划法》的修改与调整的方向,提出完整的新规划体系,是可以进行尝试的改革创新之举;方案三从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直面规划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当前城市总体规划与乡镇总体规划中需要完善与调整的内容,是较为务实的选择。
【关键词】城乡统筹;规划;空间一体化DI SCUSSION ON SCHEMES OF URBAN AND RU-RAL I NTEGRA TED PLANNI NG A T COUNTY LEVELZHANG Wei; XU Haixian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in the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ed planning, this paper presentsthree schemes for its settlement based on summaryof ten-year experiences. Scheme one extends the workscope to whole county (or city), but it have to facemany problems. Therefore its effect is not ideal.Scheme two, combining the amendment of Law of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presents a new planningsystem, which is an innovation worthy of trying.Scheme three, based on the solving of urgent problems,indicates the contents needing improvement in thecity master plan and town master plan, which is amore practical choice.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ed planning;planning; spatial integration 1 理论基础与相关规划经验借鉴1.1 理论基础1.1.1 田园城市理论区域统筹、城乡统筹发展的设想源于19世纪末霍华德(Ebenezer Howard)撰写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他创造性地设想出一种城乡结合模式,融城乡功能为一体,其中对“社会城市”(socialcity)的组织设想包含了重要的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思想,不仅有利于大城市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农村地区的发展。
浅谈我国城镇规划建设管理
前富 城 镇 规划 、建 设 和 管 理 是城 市 经 济 、 政 治 、文 化 、 社 会 建 设 的集 中 反映 ,城 市化 的推进 、协 调发展 ,是世 界发达 国家 和我 国发达地 区城 市的普 通 规律 ,建立健 全规 划的 实施管理 机制 ,突 出重 点,加 大投入 ,全力 加快城
受 到挑战 。
3一体化趋势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镇规捌管理的对策
3 1 建立 健 全规 划的 实施管 理 机制 ,进 一步 强化 规划 的重要 作用 . 为切实 发挥城 镇体 系规划 的作 用 ,在努 力提高 规划 的科学 性和可操 作性 的 同时,必 须加 强城镇 体系 规划 的实施 管理 。城 镇体 系规划 在体 现宏观 规划 的政 策性 、指导性 和 战略性 的 同时,要 加强规 划文 本 的规 定性 和条款 性 ,提 高规划 执行 的力度 。要 把城镇 体系规 划转 化为政 府宏 观管理 区域 和城市发 展 的有关 政策和 措施 ,真 正成 为政府 宏观 调控 的手段 。规划必 须纳 入市场运 作 的轨道 ,在 实践 中接受 各方面 利益 主体 的评判 ,定期 对规划 以及 相关政 策的 实施效 果做 出评价 , 并及 时进 行相 应调整 。 应该 把城镇 体系 规划作 为区域 各 部 门和 各项 事业 发展 的依 据 ,并把 它作 为 引导 区域城 市化 与城 镇合 理发展 , 协 调和 处理 区域 中各 城镇 发展 的矛 盾和 问题 ,合 理配 置空 间资源 ,防止重 复 建 设的手 段和 行动依 据 ,对乡村 地 区发展起 引导 作用 。城镇体 系规划 不应 只 考 虑 “ ,即城镇 的发展 问题 ,而应 点 、 、面 结合 , 不但要对 单个 城镇 、 点” 线 即 城 镇 网络 进行研 究 , 更要 把城 乡作 为一个 整体 , 纳入 城镇 发展过程 统一 研究 。 从 一个大 的区域 范 围来分 析研究 ,根据 资源 的合理 配置 来确定 符合 区内大 多 数 城镇发展 的 方针 ,尽可 能达到 一种利 益最 大化 的状态 ,这是 城镇体 系规划 在 区域 规 划 中担 负 的 重要 角 色 。 3 2 突 出重 点 ,加大 投入 ,全力加 快 城镇 建 议步 伐 . 城 镇建 设 的重 点仍 是基础 设施 和住宅 建设 ,主要 是~ 路二水 三防洪 四绿 化和 住宅小 区的 建设 。建设 的思路 就是 在 “ 量 的提 高上 ,重 点是 “ ”的 质 突破 。城市 水 、路、热 、气 、通讯 、绿 化是城 市的基 础设 施 ,要 加大建 设力 度 。 此 外 ,要引入 市场 运行机 制 改革 ,市政 公用设 施经营 方式 ,从福利 服务 型 向经 营服务 型转变 ,改革 的着眼 点要在 转变 政府职 能 、理 顺价格 关系和 有 偿 使用 三个 环节 上 ,寻求城 市建 设 资金 良性循环 发 展的路 子 。
新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河北蔚县为例
新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河北蔚县为例李建伟【摘要】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基石.新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提质增效升级的战略任务,需要从构建质量更高、结构更优的县域产业体系、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协同发展、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蔚县是资源型和国家级贫困县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典型,其转型发展需要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战略机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时,促进工业转型发展,加快旅游与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期刊名称】《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0)010【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县域经济;城市经济;新型城镇化【作者】李建伟【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北京10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7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基石。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需求环境都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
在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承担着促进国家区域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使命,面临着提质增效升级的战略任务,更蕴含着巨大的变革和创新活力。
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中,蔚县是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典型,也是国家级贫困县转型发展的代表。
在全国经济呈现“三期叠加”环境下,蔚县亟需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效益,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综合分析蔚县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和外部发展环境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蔚县应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和我国经济转型的战略机遇,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大力促进工业转型发展,做大做强文化休闲旅游产业,积极发展健康和养老服务业,努力把蔚县打造成为京津冀乃至北方地区有重要影响、独具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先导区和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
城镇化导向下的县(市)域村庄布点规划方法探索——以胶南市为例
第 3期
陈有川等 : 城镇化导向下的县 ( 市 ) 域村庄布点规划方法探索
以胶南市为例
209
3 乡镇农村人口预测
在现有规划编制体系中, 县 ( 市 ) 域城镇体系规 划仅仅对乡镇人口发展规模提出一个弹性较大的范 围值。在地方政府竞相做大城镇规模的背景下 , 各 乡镇总体规划确定的乡镇人口之和必然远远大于县 ( 市 )域总体规划确定的乡镇人口规模也就不足为 奇。例 如 , #胶 南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004 ~ 2020 年 ) ∃确定各乡镇人口为 60 万人, 按各乡镇的总体 规划 中确 定 的人 口 累加 则 为 78 万 人 , 误 差 高达 30% 。因此 , 乡镇农村人口预测之前 , 十分需要用县 ( 市 )总体规划 (乡镇 ) 人口规模来修订各乡镇的人 口规模。 通过修订后的乡镇人口规模与乡镇城镇化水平 可以推算出乡镇农村人口数量。确定了乡镇农村人 口数量 , 选择出村庄设置的规模标准 , 就能够确定各 乡镇村庄个数与村庄等级。然而, 乡镇城镇化水平 与村庄设置规模标准都与乡镇综合发展能力相关 , 所以乡镇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是农村人口预测和确定 村庄个数的关键。 3 . 1 乡镇发展能力综合评价 根据乡镇发展特征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我们构建了由地方财政收入、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工业发展速度、 实际利用外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组 成的乡镇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 对各乡镇原始数据进行级差标准化处理 , 消除数据量纲; 然后, 采用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相结 合的方法确定各 指标的权重 ; 最后, 利用线性加权 法 , 根据下面的 公式 计算出 各乡 镇发 展综合 指数 ( 表 1) 。
CH EN Y ou chuan , L I J ian bo , ZHANG Jun m in , et al.
城市地理学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二、城镇体系研究的兴起、发展
城镇体系的研究兴起于工业革命后期。 城镇体系原始的或早期的思想是由英国霍 华德在他1898年出版的《明日的花园城市》 一书中所提出的。 1933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 (W.Christaller)提出著名的中心地理论, 第一次把区域内的城市系统化。提出了城 镇体系的组织结构模式,被后人公认为城 镇体系研究的基础理论。
等级性或层次性:系统由逐级子系统组成。
如全国性的城镇体系由大区级、省区级体系组 成,再下面还有地区级或地方级的体系。 这就要求制订某一级城镇体系规划时要考虑到 上下级体系之间的衔接。如研究山西城镇体系 发展战略,首先要研究山西在全国地域分式中 的地位,山西城镇体系在全国、在环渤海经济 带、经济区中的地位作用,明确山西的发展, 同时还要理清与晋北、晋中、晋南、晋东南经 济区之间的关系
内容
一、什么是城镇体系? 二、 为什么要编制城镇体系规划? 三、 城镇体系规划做哪些事情? 四、 怎样编制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
一、城镇体系的概念、特征
(一)概念及内涵 城镇体系(Urban System)也称为城 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的是在一 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以中心 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职能分工, 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 的城镇所组成的有 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
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用于指导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的编制。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由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 部门报国务院审批。
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县城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基本对策
县城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基本对策
3.县城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对策
3.1 加强区域规划的指导,注重研究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与新技术
3.1.1以工业化为核心,建设工业区,增强县域经济动力 县城工业发展定位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县域内矿产资源的开发,要以产权制度改 革为突破口,扎实推进企业改制工作,盘活工业存量,使一些县属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脱胎 换骨,焕发生机。二是与外部城市相配套的服务产业,要招商引资抓项目,增加工业总量。 抢抓沿海发达地区传统产业和资金梯度转移的契机,优化软硬环境,吸引各类投资者来投资 办厂。引导本地中小企业加入省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的协作,为大企业、大集团配套加工, 借牌发展,借梯上楼。三要以农业产业催生龙头企业,做农副产品深加工大文章,加快县工 业区建设,促进工业经济集群,形成规模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逐渐组建和培育一批有影 响力的支柱企业。
(4)县城风格类型不明显,未能形成与城市性质相适应的城市环境氛围。
县城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基本对策
2.4 城镇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水平不够,服务功能不完善 县城一般有一定的规模,具有一定的发展潜能和扩张力,发展框架基本拉开,相比一般 规模的建制镇在吸纳剩余劳动力方面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但由于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够, 服务功能不完善,县城容量扩张存在瓶颈,没有充分发挥县域中心城市应起到的作用。一方面, 县城建设由于资金的缺乏,基础设施不配套,欠帐多;另一方面,随着周边大城市的发展及高 速公路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县城的外部发展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规划建设中缺乏对宏 观环境的分析,不注重与高等级公路网络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市衔接,网络化的联系弱。相对 封闭、滞后的环境,有限的市政基础设施发展容量,过高的政策及经济门槛,降低了投资者的 热情,对吸引农民进城起不到应有的拉动作用。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可编辑)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简要说明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基本特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P1城市的特征*属于历史的范畴*区域性●*综合性简述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内容●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P2●研究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P2●主要内容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生长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3简述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1地理学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分支2在我国城市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中的社会科学在发达国家城市地理学归为社会科学3综述城市地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地理科学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4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学科性质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学技术科学★研究方向上的区别城市地理学研究区域中的城市和城市中的区域理论性较强城市规划学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平面设计偏重工程组织和设计工程性较强联系★具有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书上还有这里没空补充p8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3注重城市化研究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6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研究有何特点此题答案不具体详细请看课件或课本一1920年以前工业革命城市发展----聚落地理学----城市区位城市内部形态城市地理学成为专门学科之前的阶段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去研究聚落二1920-1950年帕克沃斯伯吉斯20年代----住宅区中心商业区工业区----土地利用模式克里斯塔勒1933年----《南德的中心地》----中心地等级体系初步奠定研究重点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三1950-1970年1 数量革命-克里斯塔勒2城市系统与城市空间分析空间学派兴起和城市地理学独立阶段从社会学科角度来研究城市四1970以来年人文学派行为学派激进学派的产生和城市地理学的多元化发展阶段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1名词解释都市区 Metropolitan area 它是国外最重要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P23-24大都市带 Megalopolis 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城市化地区城市化地区就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建成区的概念 P22城市建成区城市的实体地域即城市建成区p22都市连绵区是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城市群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这个集合体就称为城市群 P272举例说明定义城镇的标准有哪些1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如省级2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如公共设施等3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为标准如5000人4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和密度指标为标准5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为标准6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作标准 7取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人口规模人口密度职业构成8其它标准城市与乡村的区别有哪些未找到为何要构建大都市区构建大都市区的意义何在5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征有哪些多核心●交通走廊●密集的交互作用规模特别庞大国家的核心区域简述世界上最早形成的6个大都市带美国东北部都市带五大湖沿岸都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都市带英格兰都市带西北欧都市带沪宁杭都市带7简述大都市带的特征1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中纬地带平原地带2门户位置沿海沿大江大河重要铁路线国际性大都市或国际港口城市3枢纽功能在本国经济中的中枢作用在国际经济中的重要影响4带状的空间结构和密集的网络结构沿长轴呈带状发展产业和城市密集分布的走廊发达的交通通信网络5大规模高密度人口指标人口2500万人以上人口密度250人km26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简述大都市带的特征8简述都市连绵区的形成条件1具有两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2有对外口岸3发展极和口岸之间有便利的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走廊4交通走廊及其两侧人口稠密有较多的中小城市5经济发达城乡间有密切的经济联系9以第四次人口普查为例谈谈城乡人口划分的标准评价以市带县的利弊11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发生过些什么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答案不全11955年市镇建制标准P29 市聚居人口≥10万的城镇镇县级或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或常住人口≥2000非农业人口≥50的居民区21963年市镇建制标准P29 市标准未变但标准从严掌握农业人口<20镇聚居人口≥3000非农业人口≥70或聚居人口2500-3000非农业人口≥ 85 31984年市镇建制标准P29 镇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2000 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1041986年市镇建制标准 P29 市非农业人口≥6万年GNP ≥2亿元的地方中心镇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驻地所在镇非农业人≥10万农业人口<40年GNP ≥3亿元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所在镇非农业人口≥12万年GNP ≥4亿元51993年市镇建制标准采取了分类指导的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1名词解释中心位置城市位于某一区域的中央城市与其以外各个方向的联系距离都比较近中心位置既便于四面八方的交通线向中心会聚也有利于从中心向外开辟新的交通线因而促使城市的发展重心位置如西安杭州南昌乌鲁木齐等省会城市均不在各省的中心位置却都接近于省域的重心位置城市邻接位置城市区位追求邻接于决定其发展的区域不必要或不可能在本区域的中央渔港要求邻近渔场如广西的北海矿业城市要求邻接矿区如煤城淮北鸡西耗能工业要求接近廉价电源地等城市门户位置一种特殊的邻接位置可叫门户位置或出入口位置当一个地理区的对外联系集中在某一方向上时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常常不在本区中央而明显偏于主要联系方向一端河口港是最典型的门户位置简述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力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三次社会大分工农牧分离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即聚落出现了固定交换商品的场所市集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城市雏形形成商业与手工业分离城市出现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如何理解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城市根据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可以分为哪些类型just have a look我国不同地形类型与城市 10种类型 P401滨海城市多依托优良港湾或便利的海运条件而形成发展2三角洲平原城市与滨海城市的差异在于周围平原广阔水网稠密土肥人众农产资源丰富是城市形成发展的主要优势以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密集城市群最典型3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在我国北方分布十分广泛尤以华北平原外侧沿着燕山南麓太行山东麓淮阳丘陵北麓鲁中南丘陵山地外缘的一连串城市数量最多4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最典型的是镇江以上长江中下游平原边缘的城市5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这类城市在江南丘陵区数量最多最典型6平原中腹的城市城市位于广阔的平原面上不临海不背山面坡小地势低平甚至低洼在古代这种区域的城市发展条件相对较差7高平原上的城市数量很少都分布在开阔平坦海拔在1000m上下的蒙古高原面上8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在我国地形二级阶梯的高原上绝大多数城市均集中在相对低平的山间盆地或谷地并滨临河流如位于云贵高原坝子和谷地中的城市9中山谷地城市在海拔5003000m的中山地区相对高差较大城市一般位于狭窄的河谷平原如南平十堰攀枝花10高山谷地城市在3000m以上的高山地区城市极少必定在河谷之中如拉萨5城市形成的区域经济基础包括哪些1城市要从区域获取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原料燃料和劳动力又要为区域提供产品。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策略与路径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策略与路径一、概述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政府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提出的一项大型战略,旨在推进城镇化转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以及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政策推动、发展路径、发展策略等方面剖析新型城镇化的实施。
二、政策推动2014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理念,并制定了五年到十年的规划目标。
政府提出了完善农村土地、户籍制度改革、扶持中小城市、创建特色城镇等一系列政策。
近年来,中央政府提出了以跨越式、绿色、智能等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并在政策上加以鼓励和支持。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还提出要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等内容,并提出了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平方米等目标。
三、发展路径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遵循跨越式、绿色、智能化等发展路径。
跨越式是指不断深化城镇化发展质量,让农民工众创业、创新、就业、创造财富、分享财富。
绿色则是推进城市绿色建设、城市绿色发展、城市绿色消费,鼓励可持续发展。
智能化则是促进高新科技与城市化的有机结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城市内外部因素,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四、发展策略1. 完善城市规划体制。
此为城市整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规划实施三个层次的城市规划体系,将成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2. 科学发展空间布局。
坚持合理布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多极化、分布式城市格局,将横向扩张转为纵向发展。
3. 完善居住条件。
强化人文服务,将好的教育、医疗、公共安全等社会服务资源配比到城市居住区域内,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4. 加速城市环保和低碳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强环境监管,采用低碳技术、推广节能理念等等,降低城市环境压力,合理使用地球资源。
5.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发挥城市与乡村的优势和特色,适应人民群众城市化需求,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探索集体产权制度。
六、结论可见,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是把城市与乡村贫困地区的协调融合,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感提高的必然需要。
浅析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及特点
浅析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及特点吴坤摘要:我国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小城镇作为连接大中城市和广大农村的桥梁,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构筑起生产要素流到的通道,是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契合点,它既是广大农村通往城市的桥头堡,也是支撑城市发展的“大厦”基石。
小城镇不但是支撑大中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所在,而且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意义重大,在全国城镇体系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本文为今后的城镇规划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城镇化;现状;特点1.引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我国已由传统农业国逐步演变为工业化(中期阶段)国家,城乡建设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城镇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60年来,小城镇发展既有波折更有辉煌。
小城镇发展正在进入持续飞跃发展的新时期。
但是,应该看到,小城镇发展绝非完美无缺,它还存在着城镇生产要素聚集效率低、人口吸纳能力弱、投资发展环境竞争力不强、政策不配套,以及本身规模小、水平低等诸多问题,很值得认真分析研究。
2.什么叫城镇化所谓小城镇是,农村地区一定区域内工商业比较发达,具有一定的市政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研和生活服务中心。
3为什么要发展城镇化3.1城镇化是城镇建设和管理的龙头。
3.2城镇划是国家对其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
3.3城镇化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3.4城镇划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加强规划的整体调控。
3.5城镇化是政府部门管理的法例性文件4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早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就有了小城镇的萌芽,到了奴隶社会小城镇随之出现并兴起。
尽管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到了近代小城镇仍然基本上还是依附着农业,是一种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形态模式,绝大多数没有现代工业,手工业和商业也不发达。
20世纪中叶,由于受战争等的影响,许多小城镇经济萎靡、发展停止。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小城镇获得了新的生机,按其历程可分为五个不同的发展时期:4.1、恢复调整时期(1949-1961)这一时期,我国小城镇得到了初步发展。
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政策分析
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政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
新型城镇化作为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均得到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围绕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及其政策分析展开探讨。
一、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历程1. 早期城镇化的扩张: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是依附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得到了加速。
城市人口的增长率远远超过了农村人口的增长率,城市化率也越来越高。
2. 新型城镇化的成型:2008年,我国开始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标志着新型城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发挥城市与乡村的双重优势,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富有特色的中国式城镇化。
3. 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近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和速度都位列世界前列,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一股强大动能。
二、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点1. 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宜居城镇新型城镇化的理念是建设以人为本的城镇,重视城市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注重城市的品质和生态。
通过建设和谐宜居城镇,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推动城市的文明进步。
2. 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强调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的共同发展。
通过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民进城就业,改善农民生活,推动乡村振兴。
3. 坚持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城市规划、环保和资源节约。
通过合理布局城市空间,优化城市结构,有效防止城市问题的出现,推动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分析1.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必须要有优质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针对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存在的问题,政府加强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了城市的审批管理和监管。
《城市规划》杂志2020年总目次
《城f沁則》杂志2〇2〇年总目次规划研究国土空间规划的维度和温度城市规划70年的回顾与展望从古代都江堰灌区看本土人居生态实践思想 —兼论对生态文明时代城乡规划的启发 "城市人"理论的基本逻辑和操作程序未来城市及其规划探索的*■杭州样本"政策干预对区域均衡发展绩效的检验京津冀地区产业演化的历程解读中国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转型•结合汕头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探讨《诗经•大雅•公刘> 的规划解读元.明宫城平面规模研究—基于元大都宫城规模及象征意义分析 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协同的难点及建议 空间规划的困境.变革与思考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城市空间联系与规划 基于风险投资活动的研究庄少勤,等01 -9 杨保军,等01 -14 袁琳01 -63梁鹤年02 -68 张京祥,等02 -77 张逸群,等04-12陈昭.等05-9郭璐.等〇5-74 赵春晓05-83黄征学06 -9于立,等06 -15 赵玉萍,等06-55多元主体参与的情境化评图模式探析 刘淑虎,等〇6-106—以城乡规划专业高年级设计类课程为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治理的沿革与发展 杜雁07 -10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跨区域协调规划实践分析邱建,等〇8-53 —以威州、水磨,淮口三镇为例成都规划建设公园城市的探索与实践 曾九利,等08-112简论〈民法典》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联性 吕一平,等09-61经济学实验方法对规划评估的启示 陈铭.等〇9-78非正式“恋地情结":流动空间的人地依恋魏航.等10-20 —形成过程.权力生产与规划转向新时代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特性与构建 余云州,等11_23—基于广东省的实践探索近代自编教材〈都市计划学> 的规划知识体系李季,等11-58 中国城镇化率60%后的趋势与规划选择 王凯,等12-9规划机构改革与空间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苏冬.等12-18 高质量城镇化下浙江省城市群格局新态势研究张雍雍,等增刊1-10 城镇密集区跨县域协同发展的浙江实践与思考周俊,等增刊1一19 从接轨到融合 马素娜.等增刊1-26—上海大都市毗邻区发展策略研究城市化从•半工半耕‘‘到"半工伴读" 蒋宇阳01 -35—教育驱动下的县域城镇化新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的演进历程.特征与方向乔艺波01-44 —基于人口、经济与制度视角新兴田园城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城镇化理论重构罗震东 〇3-9 城镇化与流动人口家庭空间结构关系研究 陈宏胜.等〇5-19—基于全国大样本数据的分析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市民化空间分异与治理效率王凯,等06-22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情感及其社区生活感知研究邹雪瓶,等—以广州市为例城镇化与居民主观福祉关系研究 陈宏胜,等—兼论对城乡规划的检视与启示土地利用发达地区存量建设用地减量化治理研究 郭旭------个新的空间治理分析框架国土空间开发*■源汇•■格局对河道水质的影响陈前虎,%—以杭州市11个排水分区为例从空间规划到土地利用变化 何志超赵春红,等----差异、现状.挑战和未来方向重庆建城以来城市空间扩展及特征研究 郭欢欢,等高铁站点地区空间演化与规划应对 曹阳,等总体规划城市层面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实践与思考陈志诚.等—以厦门市为例-冲突"抑或“协作~ 马淇蔚一生态博弈机制下的城市幵发边界划定路径公共利益共识的形成 安晓娇.等—澳门新城区总体规划公众咨询引发的思考南京市农民工就业迁移轨迹研究 王慧,等—基于••时间-空间-社会-三维视角的分析重庆主城区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 彭瑶玲,等—基于公共服务功能组织视角上海市老龄化人口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 李涛国际比较视野下的北京医疗资源空间布局探究司志杰,等我国产业园区及其规划技术方法的发展与转变胡壳,等—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文献综述住有所居居乐其境单樑,等—新时期深圳宜居城市规划的探索与实践存量发展时期社区足球场建设的方法研究 陈振羽,等城市总体规划文本表达技术实践特征与思考王新哲,等—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为例临空经济区的空间范围识别 胡科.等—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实证分析"城市人"视角下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评估方法魏伟.等—以武汉市为例构建更为韧性的医疗卫生防疫体系策略研究张帆.夸—以北京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为例我国医疗资源供给模式及策略研究 许丽君,等—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背景特定群体就业中心识别方法的修正和检验 王慧,等残疾人视角的无障碍设施低使用率研究 夏菁,等----以南京市为例上海郊区的半化服务现象及空间分布06-3107-1801-52;07-28;10-910- 3011- 8802- 5903-11503-13004-3105-5406-3906-4707- 8107-11008-7109- 8509-9310- 71;11-911- 1511- 7812- 47周建斌,等12-95浙江省县市全域规划的演进与创新 陈勇,等增刊1-5—从城镇体系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外*•两山*•转化路径探索 罗湘璟增刊1-41—以浙江省德清县西部地区为例浙江经济转型与县市域总规转变的回顾及实证钱家潍,等增刊1-75—浙江省经济发展中县市域总规的作用研究初探详细规划强制性.开放性,引导性 黄明华,等01-24—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居住地块(街坊)开发强度指标体系构建以品质提升为导向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编制杜立群,等〇1-72Open Space Ratio的译名、概念辨析与适用价值陈璐,等08-98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司法审查及影响的探讨 何明俊11 -38控规调整的技术管理要素与方法研究 衣霄翔,等11-45—兼论实质内容安排的重要性规划与规则 黄明华,等11-52—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发展方向的探讨社区步行环境的主动式健康干预 谭少华,等12-35----体力活动视角郊野地区全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径探索王場,等增刊1—84—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语境城市设计精细化治理时代的城市设计运作 唐燕02 -20—基于二元思辨基于时空行为适应性的城市设计方案评价研究翁阳03 -102—以北京怀柔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为例睹始知终方能完善发展徐苏宁,等〇4-62—城市设计中的图层思想溯源城市中心区垂直空间密度解析与立体形态研究曲冰,等05-44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开敞空间分形秩序研究田达睿.等〇7-38总体城市设计的实施策略研究 杨俊宴〇7 -59广场空气质量与空间设计要素相关性分析 闫利,等08 -61—以乌鲁木齐钻石城广场的六个设计方案为例促进公共健康为导向的街道空间品质提升策略陈婧佳.等〇9-35—来自空间失序的视角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导向型人居环境规划研究谢劲,等〇9-48—以杭州市为例中国城市空间文化基因探索 牛雄.等10-81景与观:城市眺望体系的空间解析与建构途径杨俊宴,等12-103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多元协同再创作思考陈桂秋,等增刊1-100山水城市总体城市设计的探索 郑浩,等增刊1-106—以台州市中心城区为例本土文化导向下的老城区特色塑造与活力复兴吴宦漳.等增刊1-120—以浦江县城西区块城市设计为例规划管理用途管制中相邻关系的重构 何明俊05—29—先占原则vs科斯定理面向村民住宅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实践研究潘裕娟,等 〇7-46----以珠海市农村地区为例疫情下医疗卫生设施规划标准研究探索与反思周亚杰,等〇9-55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的探讨相秉军,等1〇-93保护与更新1949一2019年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与回顾 阳建强,等02-9历史城区不可移动文物消失过程研究 黄伟欣02-103—以1978—2014年长沙历史城区不可移动文物消失过程为例创新街区的场所营造研究 邓智团,等04 -22存量工业用地更新与政策演进的时空响应研究曾鹏,等04 -43—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农村工业化地区的城市更新:从破碎到整合郭炎,等04 -53----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发展的多模式研究张星,等04—97—以宁波市镇海区憩桥村为例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周广坤,等05 -62居民自建:规划之外的地方实践与地方智慧赵旭.等05 -89—以陕西省汉阴老城的更新与发展为例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合作 韩文超,等05 -97—1973年以来台北市城市更新机制演变历史文化名城的研究进程.特点及趋势 张杨,等〇6-73—基于CiteSpace的数据可视化分析5C战略背景下古城边缘区保护与发展探索 卓想.等〇6-83—以深圳市大鹏所城文化创意园区为例城中村更新改造进程中地方政府角色的变化司南,等06 -90—以深圳市为例产权重构.土地租金与珠三角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郭旭,等06—98------个理论分析框架与实证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传统村落图景分类研究覃巧华.等07 -52从外部引入到内部融合 陈铭,等〇7-73—传统特色街区的社区营造与商住矛盾研究小城镇有机更新的“枫桥经验莫洲瑾.等〇8-42—源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城镇更新机制探索太行山区传统村落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研究张慧,等〇8-90《城f成糾》杂志2〇2〇年总目次多元治理视角下的存量规划效用研究 李杨,等09 -120—以深圳市湖贝旧村更新改造为例住房规划基于智慧城市思想的社区健康服务均衡性研究王彦钧.等〇2-95—以深圳市为例深圳社区规划治理体系的改善途径研究 司马晓.等07 -91新冠疫情考验下的武汉社区治理新思考 盛洪涛.等〇9-9村镇规划自然营法:一种由内而外的乡村朴素设计探索杨俊宴,等04-73 ----以陈庄为例"去中心化"下农业与乡村社会协调发展研究洪亘伟.等〇5_35从乡村建设到乡村运营 申明锐〇7-9—政府项目市场托管的成效与困境近现代乡村规划理论的源与流 乔鑫.等08 -77基于城乡融合理念的新型镇村发展路径研究陈建滨.等〇8-120 —以成都城乡融合发展单元为例乡村"福利型"产业逻辑内涵与发展路径探讨段德罡,等〇9_28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苏州乡村空间发展透视刘彬,等09-106 村庄建设用地再开发实施后效应评估体系研究郑沃林,等09-113—以广州市林和村和横沙村为例公共健康导向的乡村空间基因提取与优化研究袁青.等10-51 —以严寒地区乡村为例时空视角下白洋淀村庄空间规划与治理探索王怡鹤,等1〇-63 —以淀中四村为例从特色田园乡村实践探讨我国乡村振兴的路径张伟.等11一97特色田园乡村引领下的县域乡村振兴路径探析赵毅.等11-106 —以江苏省溧阳市为例基于"共同缔造"理念的乡村规划建设模式研究陈超,等11 —117—以溧阳市塘马村为例式微的山地乡村 万成伟,等12-77一公共服务设施需求意愿特征,问题.趋势与规划响应从犯罪预防看徽州古村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王益12-87浙江省村庄设计经验及典型手法 张建波.等增刊1-47都市近郊区乡村振兴规划探索 张如林.等增刊1-57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背景下桐庐乡村振兴规划实践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浙江特色小镇实践探索张如林.等增刊1-67城市生态规划高静风频率城市通风廊道规划探索 汪小请.等08-129—-成都市通风廊道的规划实践城市边缘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规划研究 邢忠.等12-57—公益性产出保障导向大城市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及规划应对蒋蓉,等12-70—成都市中心城区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探讨风景旅游高标准规划"水城共融’’的城市副中心的探索杨舒媛.等01 -85开放空间视角下城市绿地概念的现代演变潘仪.等04 -83城市社区绿道的服务效率及设计优化研究 韩西丽.等04-90—以深圳市为例新形势下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定位与发展 李鑫.等增刊1-34—基于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下的研究可辨、可塑.可感余伟,等增刊1-91—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创新探索与实践城市交通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发展策略浅析 徐铮鸣.等m-8〇分行业居住-就业空间关系及路网交通需求分异时振钦.等02 -87—以广州市为例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推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汪光焘,等03-31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性质及作用分析姚晓霞.等〇5-104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协同的时空响应研究张纯.等05—111----以北京为例可达性叠加效应与空间发展潜力研究 殷子渊〇5-118—剖析香港轨道站域居住空间集聚形态面向实施的公共停车场用地规划方法研究 王波〇8-107—以广州为例国土空间规划构建期大城市交通实践与探索马小毅.等09 -100—以广州市第三轮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为例新技术、工程规划智慧社会数据基础设施及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戴慎志,等02 -27高密度城市的多尺度空间防疫体系建构思考杨俊宴.等〇3-17城乡■•安全健康单元"营建体系与应对策略钱振澜,等03-25一基于对疫情与灾害防-适-用"响应机制的思考赣州古城理水经验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吴庆洲.等03-84徽州古村落水口空间环境预防功能及安全启示 王益〇3-93国内城市与区域语境下的韧性研究述评 许婵等〇4-1〇6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中提升社区韧性的方法研究马超.等06 -65重大疫情冲击下城市空间治理考验 吴志强.等〇8-9针对传染性疾病防控的城市空间干预策略 王兰.等08-13面向大气防疫的城市公共空间呼吸暴露风险评价李绥,等08-21建成环境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及循证实践 张庭伟08-33—对美国城市新冠肺炎分布的初步分析重大疫情下城市脆弱性及规划应对研究框架邱建.等09-13城市活力恢复及其影响因子 马琦伟,等09 -22—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情景下的探索空间治理背景下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和实施研究王宁.等11-30大数据背景下的通勤模型构建与应用 顾家焕.等11-69----以上海市为例市场05地摊06村庄07短板08周期09价值10局校11配套12国外研究德国规划体系空间要素纵向传导的路径研究周宜笑.等09-68—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视角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思考 周宜笑1〇-40一基于德国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实践<1961纽约区划则例> 立法目的及其实施路线周剑云.等10—102其他活力城乡美好人居人居与高质量发展城乡规划建设与文化传承国土空间规划怎么做责任规划师路在何方?地下空间从规划到实施有多远城市非正规发展与治理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国方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与城市的可听性孙施文.等01-92吴唯佳.等01 -99王树声,等01 -105孙施文,等〇1-112施卫良,等02 -32李迅.等02-39叶裕民.等〇2_44李金路,等02-50华晨02-110致"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三十周年"规划提高城市免疫力一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事件笔谈会02-115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倡议书联合教学共促规划学科发展城镇风貌管控的制度化路径更有效的城市体检评估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〇3-1吴唯佳.等03-43吕斌,等03-57石晓冬,等〇3-65张京祥.等03 -74周一星 03 -139一读胡序威先生〈一生无悔地理与规划研究》有感处理“六大关系"实现"五个转变"范锐平〇4-9一以片区综合开发推动新区高质量建设的成都实践2020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 10-114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国土空间演进的影响耿慧志.等12-28<城市规划〉杂志2020年总目次 12潮涌推征途.风劲好扬帆写在浙规院成立四十周年之际陈桂秋增刊1-编者絮语情感免疫学习石楠0102继承与创新 【主持】王树声文境:一种追求城市空间格局人文境界的规划模式李小龙.等01-•彩页端凝:一种凝神会心的人文空间规划设计方法陈旭,等02-彩页绾合:一种以人文节点凝结城市格局的规划手法李小龙.等〇3_彩页并立联辉:一种并置人文标志提振城市格局秩序的规划手法王树声,等〇4_彩页环峙:一种环布人文标志提振城市格局的规划模式张薇,等05-彩页品峙:一种鼎立标志空间塑造城市人文秩序的规划模式王树声,等06-彩页澄心涤虑:一种追求城市人文空间境界的营造理念高元.等〇7-彩页胜绝宜学:一种择胜地巧营文教空间的规划理念王凯,等08-彩页闬捍:一种把控水脉关键处巧营人文节点的规划方式朱玲.等09-彩页以文凝边:一种促进边疆治理的人文空间规划手段徐玉倩,等10-彩页肃其敬:一种追求城市人文空间敬慕感的营造理念来嘉隆,等11-彩页文荫武备:一种兴文事与修武备融合并重的规划设计理念王树声.等12-彩页遗珠拾粹 【主持】阮仪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古镇赵逵.等01—彩页海南省澄迈县大美古村袁菲.等02-彩页福建省古田县杉洋古镇袁菲.等03-彩页浙江省绍兴市沥海所城袁菲.等04-彩页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考坑村袁菲,等05-彩页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阜山乡袁菲.等06-彩页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陈宅村袁菲.等07-彩页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大耿古村段亚鹏.等〇8-彩页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界首古镇赵逵.等09-彩页河北省邢台市路罗镇英谈古寨黄燊.等10-彩页湖北省恩施市红土溪集镇赵苒婷.等一彩页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疏口古村李久君.等12-彩页04。
城镇体系规划与总体规划关联分析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城镇体系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关联分析席东其摘要: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对于城市的规划工作也越来越得到公众的重视。
本文就城镇体系规划与总体规划进行比较,从规划的概念、任务和目标等方面对两者的关联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1 引言城镇体系规划和总体规划是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共分三个主要部分,分别对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的概念、目标、任务以及内容进行介绍,然后再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
2 城镇体系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城城镇体系规划要达到的目标:通过合理组织体系内各城镇之间、城镇与体系之间以及体系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相互联系,运用现代系统理论与方法探究整个体系的整体效益。
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1)作为节点的城镇研究,包括地域空间结构、等级规模结构和职能组织结构;(2)反应节点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包括城镇联系与扩散形式和城镇网络系统。
城镇体系规划分为四个层次: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每个层次的规划区域不同,编制部门不同,作用不同。
3 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总体规划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区域总体规划、园区总体规划、都市区总体规划、开发区总体规划、高新区总体规划。
本文的总体规划是指城市总体规划,即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布局和全面安排。
中国区域规划的演变与展望
香港大学中国城市发展论坛H o n g K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U r b a n C h i n a F o ru m8【摘要】回顾了中国区域规划发展和演变的三个历史阶段,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部门间竞相争夺规划空间的现象,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着重就理顺规划体系、调整规划管理机构、制订区域规划法规、增加规划内容、改善空间管治等问题,提出一系列具体建议。
【关键词】区域规划;国土;城镇体系;空间演变EVOLUTION AND PROSPECT OF CHINA’S REGIONAL PLANNING HU Xuwei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hree phase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hina’s regional planning practice, and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cur-rent competition for planning space between differ-ent government sectors,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s-pect of future regional planning in China. The paper also raises a series of concrete suggestions for such issues as how to set up a balanced planning system,how to adjust planning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how to constitute regional planning regulations and laws,how to add more planning contents and how to im-prove spatial governance, etc.KEYWORDS: regional planning;territory;urban system;spatial changes1 历史回顾中国区域规划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1 自苏联引进的区域规划(1956-1960)中国最早的区域规划是“一五”期间从苏联引进的,是在联合选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城乡交通一体化研究_以山西省洪洞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
60
t·km; 公路客运量 850 万人, 客运周转量 16 000 万人·km。从客货运流城 乡分布特点来看, 存在以下 3 方面特征:
( 1) 宏观交通流以南北向、东向为主, 西向有待进一步挖掘。首先, 从 宏观区位来看, 洪洞县位于晋中盆地城镇群和临汾盆地城镇群南北向的 交流通道地区, 而这两大城镇群是山西省内人口规模最大和经济实力最 雄厚的两大城镇群, 致使洪洞县南北向交通流量极为巨大。其次, 洪洞县 东 临 古 县 、安 泽 县 , 并 和 晋 东 南 长 治 盆 地 城 镇 群 通 过 洪 古 省 道 和 309 国 道相连, 从理论上来讲, 洪洞县是古县、安泽县接收临汾市中心城市以及 大运经济轴带经济社会辐射的重要中转节点地区, 同时亦是长治盆地城 镇群和大运经济轴带的交通联系通道地区, 东向交通也比较活跃。洪洞 西临山西省霍西、河东两大煤田, 目前由于吕梁山的阻隔, 西向交通不太 活跃, 但考虑到未来两大煤田以及吕梁山林木资源的开发, 洪洞县西向 交通线路建设必将会引起重视。
( 2) 县域公路网密度较高, 呈“ 中干外支”叶脉型布局特征, 但技术等 级普遍较低。2003 年底, 洪洞县公路网密度为 1.897 km/km2, 远高于同期 临汾市( 0.450 km/km2) 和山西省( 0.405 km/km2) 的平均水平。但除 108 国 道等级为一级外, 其他干线公路及县乡公路中, 二级路所占比重较低, 多 为三、四级路, 公路路面质量较差, 城乡公路建设存在“ 村村点火、四面开 花 、该 强 不 强 、该 弱 不 弱 ”的 问 题 。
3 城乡交通一体化规划
县 域 城 乡 交 通 一 体 化 规 划 共 包 括 综 合 交 通 线 路 规 划 、线 路 交 叉 口 规 划、桥梁规划、客货运系统规划和静态交通设施规划 5 部分内容。 3.1 综合交通线路规划
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实践
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实践第一章绪论新型城镇化是指在保障农民收益、维护国家和农民的利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采用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等手段,将农村人口逐渐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近年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
本文旨在研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章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发展导向(一)实行新型城镇化的计划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是在城市化进程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创新体制机制,落实人民利益。
具体地,新型城镇化的计划包括:提高农民素质,建立农村产权制度,加大城市建设力度等。
(二)推进城市群布局新型城镇化在城市群布局上,应力求尽量合理布局,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掌握国际和内部城市发展规律,加强城市服务功能的协同发展。
城市群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我国的城市化,更有利于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
(三)实行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采取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实际上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种方式。
在城乡发展中,要强化衔接和平衡,优化渐进式的城乡发展新模式,落实“同城同标准、同城同色”的目标,使城市、城镇、农村共同实现发展。
第三章新型城镇化的实践应用(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新型城镇化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政府的战略选择。
新型城镇化在实践中的应用,需要政府发挥领导作用,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推进市场经济为主要途径。
(二)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城市规划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优秀的城市规划水平不仅能提高城市的品质,还能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环境。
在城市规划方面,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资源供求和环境条件,制定科学规划,并严格执行,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三)深化城市管理在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中,不仅需要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也需要深化城市管理。
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城市管制压力也日益增大。
因此,城市管理必须以多元化政府管理为主,通过全面、科学的治理手段,加强城市机制建设,促进城市化发展。
【论文】中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分析与研究论文报告
【关键字】论文中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分析与研究论文报告“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必然趋势和动力核心提示:当前影响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尤其是外需的萎缩对国内经济带来的负效应需要内需来添补。
而从内生发展动力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
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影响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尤其是外需的萎缩对国内经济带来的负效应需要内需来添补。
而从内生发展动力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
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经济发展和就业空间,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当前影响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尤其是外需的萎缩对国内经济带来的负效应需要内需来添补,而从中国内生发展动力看,城镇化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
继续加快城镇化建设,仍将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近几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已步入快速发展期。
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7亿增加到2011年的6.9亿,30多年来增加了5亿人,其中有相当数量是进城的农民工。
城镇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1年的51.3%;农村人口比重由82.1%下降到48.7%。
2011年,城镇人口达69079万人,比上年增加2100万人,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与上年相比,上升1.32个百分点;乡村人口65656万人,减少1456万人。
城镇人口比乡村人口多3423万人。
世界城镇化历史表明,城镇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城镇化率处于30%-70%之间是城镇化中期阶段,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十六大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6万人。
浅谈区域城市化·核心城区郊区化·城镇化
陈 玲
( 合肥华 祥规划建 筑设计有限公司 , 徽 合肥 安
摘
200) 30 1
要 : 阶段 我 国城 市 化 已经 成 了 当今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最 为 关 键 和 核 心 的 部 分 , 分 核 , 市 发 展 已 表 现 出 明 显 的 郊 区 蔓 延 特 现 部 I城 X
城 市化 , 镇化 两个 “ 用 ” 城 通 的词 语 , 中 国可 以 在
制度 等存 在一 些不 利 于 区域 协 调发 展 因素 。例 如 区 域 的行政 划分 和政 绩 考 核制 度带 来 的是 以“ DP 增 G ” 长为 导 向的城 市发 展 。“ P祟 拜 ” 评价 标 准使 得 GD 的 追求 经济 总量 增长 成为 各级 政府 的最 大 目标 , 尽量 加 快 产 业资 本集 聚和 城 市 化进 程 构 成 当前 我 国城 市 发 展 的基本 动力 机制 , 由此 而生 的很 多“ 惠政 策” 大 优 扩 土地 供 给 , 以吸引外 地 资 本 落 户 , “ 大 内需 ” 策 而 扩 政 选 择 又使得 以基础设 施 建设 为 主 的 城 市建 设 规 模 迅
堂而 皇之举 着 国家 走新 型工 业 化 道 路 和经 济 结 构 调
整的大旗 , 不管城市的现状 自然资源条件 、 区域分工,
大力 发展 自以为高端 产业 形式 的 服务业 , 并奢 望通 过 服 务业 占 GD P比例 的大 量 提 升解 决 城 市 化 问题 , 殊 不 知这 样支 撑起 来 的是一 种虚 假 的城市 化 , 难维 持 很 下 去 。城市 中大量 的城 中村 和贫 民窟 , 来 了城市 景 带
观的“ 村化” 农 。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在规划方案基础上进行用地细分,一般细分到(),成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具体控制基本单位。
A.地区B.地带C.地点D.地块【答案】 D2、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特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民主性B.政策性C.综合性D.全局性【答案】 D3、关于矿产资源及矿业城市表述错误是()。
A.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可促成新城市产生B.矿产资源决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C.矿产资源开采决定城市地域结构和空间形态D.矿业城市发展应以矿产开采为重点,突出城市优势【答案】 D4、以下( )项关于城镇体系含义的描述是错误的。
A.城镇体系属于一个区域B.城镇体系是个城镇群体C.城镇体系是相对集聚在一起的组合城镇D.城镇群体之间有职能、等级、空间网络的关系【答案】 C5、政府根据法律授权负责城市规划实施组织和管理,其主要政策手段是()。
A.政府根据城市规划目标和内容,从规划实施角度制定相关政策来引导城市发展B.政府运用规划编制和实施行政权力,通过各类规划编制来推进城市规划实施C.政府运用公共财政手段,调节、影响甚至改变城市建设需求和进程,保证城市规划目标实现D.政府根据法律授权通过对开发项目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所确立目标、原则和具体内容在城市开发和建设行为中得到贯彻【答案】 A6、下列关于古希腊希波丹姆城市布局模式表述,正确是()。
(2018年真题)A.该模式在雅典城市布局中得到了最为完整体现B.该模式城市空间中,一系列公共建筑围绕广场建设,成为城市生活核心C.皇宫是城市空间组织关键性节点D.雅典卫城具有非常典型不规划布局特征【答案】 B7、制定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程序中,组织编制机关将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日。
A.7B.15C.2D.30【答案】 D8、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可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划 ,并提 出 了乡镇联 盟、规 划垂直管理 、跨 区域
增 长管理等相应的实施机制 ,增 强城镇体 系规划
的实施效力。
【 关键词】 ( 域;城镇体 系规 划;发展 战略; 县 市)
实 施 机 制
在 5% 以上 .第二 三产业在 G P 0 D 中的比重超过
( )城镇体 系规划重点将转向 突 出发展 战略研 市
究厦 空 间管 制 规 划 ,弱化 “ 个 结 构 规 划 ” 三 ,强化
片区规 划组织 ,从新的视 角研 究区域 支撑 系统规
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M 波特的经济阶段 理论 经济发展大致可划分 为要素推 动、投资推 动. 创新推动和财富推动等4 个阶段 目前 , 苏州 无锡 宁波等沿海发达地区处于投资推动阶段 , 这 类地 区的规划也面临着重大 变革 。本文的发达地
系规 划,提 出经济增 长方式转 变、行政管理体 制
o h t d fd v l p n tae y a d p a n n n t e su y o e e o me t r t g n l n i g s
f rs a ec n r 1 T e r v d ss c a u e o p c o t . h n i p o i e u h me s r st o t o c n o i aet e mpe n a o f r a se p a - o s l t lme tt no b s tm l d h i i u n y n n ng s o c a ii , v r i a pl n n i a t wn o l ton e tc l a ni g a m i r to d ni t a i n,a d r n — e i a g owt s n t a s r g on l r h a mi itai n d ns t . r o
水平走在前列的县 ( ) 市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行 政体制改革等问题显得尤为紧迫 . ( ) 县 市 域成 为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的主要空间载体 , 而县 ( ) 市 域 城镇体 系规划将逐步应 对这些 变化 逐步成 为县 ( 市)级行政主体调控区域发展 的主要手段 。
【 文献标 识码】 A 【 者简介】 作 徐海贤 ( 9 1 ) 男 江 1 . 7 苏 省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在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 .城镇体 系规划的作 用实际上在弱化 。” 十五”期间经济的 新 的 契机 . 一 些城 市化 发 展速 度 经 济 发展 在
ABS TRAC ̄ Asars l o a i r a iain a d eu t frpdub n z t n o
pa nn me e e p dc u t s hs a e a l igI s v l e o ni i p p r n — n no d o et a
改革 、区域一体化进程 等背景变化是规划 变革 的
主要 动因,规划必 须应 对这 些背景 变化提 出适应 性 的 变革要求;从发展 的趋 势来看 , 战略 问题 、 规 模 问题和外来人 1问题是 发达县市城镇体 系规 划 2 " 变革 的主要驱动 力;针 对发达地 区县 ( 市) 目前 所处 的经济 发展 阶段 厦 发展要 求 ,认 为发达县
K Y E WOR S c ut muiia t)ub nss m D : o ny( nc ly; ra t pi ye
p a n n ; e e o me tsr t g ; mp e n a i n ln i g d v lp n ta e y i l me t t o me h im ca s n
l NNOVA几0N oF URB T AN YS l S EM L P ANNI NG
9 % .人均 G P 0 D 达到 50 0 0美元 以上的地区
l VEL N DE OPED UNTI CO ES
XU i in Hax a
1 背 景变化 :规划 变革的动因
p a n n a o u d ・ u ti a l e eo me t ln i g c n n t U et e s s ・ b d v l p n gi h I a n be d
ln ‘ a n
g
【 中图分类号】Tu9 4 8
o teae s fh ra ・Bae ntep cie f r a y tm sdo h r t s ub ns s a c o e
【 文章 编号】1 O2 9 O —1 2 3 ( 0 6 1 -0 3 -0 20 )1 06 5
。
t so Chn i f ia e
.
Th rf r , et d t n l r a v tm e e e t a i o a b n s se o h r i u
维普资讯
l l将 罅3 艟1 I § 咎 舌 f z ‘ 吕西 26 吕 o 1} 睁 1 o
^ 一斟 o 薄 漕壁 or Lz z E m r ^三 0R蔓 {
发达地 区县 ( )域 城镇体 系规 划 的 市
变革研 究
徐海 贤
【 摘要】结合 发达地 区县 ( 市)域① 开展的城镇体
i d s il a in e v r n n a r b e sa d s a — n u t a i t , n i me t l o lm n c r r z o o p c t f e o re a eo c re ed v l p dc u 一 i o r s u c s v c u r di t e e o e n y h nh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