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2008年昆明建成区建设用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第38卷第6期2013年12月林 业 调 查 规 划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Vol.38 No.6Dec.2013doi :10.3969/j.issn.1671⁃3168.2013.06.004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黎亚波,李玲,陈俊,曾建,王艳英(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在RS 和GIS 的支持下,获取了滇池流域1998年、2002年及2010年的土地利用分类图,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方法,分析了流域22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
结果表明:耕地和建设用地主要沿滇池分布,林地面积所占比例较大;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发生在耕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其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1.598%、2.698%和9.021%;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滇池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关键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土地利用动态度;驱动力分析;RS ;GIS ;滇池流域中图分类号:S718;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13)06-0022-05Dynamic Chang of Land Use in Dianchi Lake BasinLI Ya⁃bo ,LI Ling ,CHEN Jun ,ZENG Jiang ,WANG Yan⁃ying(Tourism and Geography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support of RS and GIS ,this paper obtained the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figure of three periods in Dianchi Lake basin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the number of land use type change of Dianchi lake basin in 22years were analyzed.Results showed that :Arable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main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Dianchi Lake ,the proportion of woodland area was larger ;Land use type changes occurred mainly in the land ,unused land ,construction land ,and the land usedynamic degree were 1.598%,2.698%and 9.021%respectively ;The population growth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we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Dianchi Lake Basin land use /cover change.Key words :LUCC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driving force analysis ;RS ;GIS ;Dianchi Lake Basin收稿日期:2013-08-15;修回日期:2013-10-08.基金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项目“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保护和恢复技术研究”(201101042);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项目(2011FB042)。
基于夜光数据的昆明市城市扩张格局演变分析
基于夜光数据的昆明市城市扩张格局演变分析
赵政权;罗虹
【期刊名称】《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年(卷),期】2024(47)1
【摘要】基于夜光数据采用POI&NPP综合指数提取建成区,然后进行建成区面积精度评定,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城市扩张空间形态及格局演变分析。
结果表明:1)POI融入夜光数据后,提高了提取的精度,提取边界与实际的分布范围更为接近。
2)扩张速度和强度较快区域主要集中在呈贡区、嵩明县等,而较慢区域集中在北部
的禄劝县、东川区、寻甸县等;嵩明县的动态变化率最高,中心城区的区域动态变化
率较低,北部的寻甸县、东南部的宜良县、石林县动态变化率反而较高。
3)昆明市
整体上经济重心经度方向为向东偏移,纬度方向为向南偏移。
【总页数】5页(P81-84)
【作者】赵政权;罗虹
【作者单位】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国土空间信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08
【相关文献】
1.基于夜光遥感影像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发展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2.基于夜光数据的滇中城市建成区动态监测与时空格局演变
3.基于夜光影像数据的合肥市城市空
间格局演变与空间关联测度研究4.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的广西西江流域
城市扩张时空格局演变研究5.基于多阶邻接度指数的城市景观扩张格局演变分析——以昆明市呈贡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昆明市主城区2008年城乡园林绿化建设工作计划的通知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昆明市主城区2008年城乡园林绿化建设工作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4.08•【字号】昆政办[2008]41号•【施行日期】2008.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昆明市主城区2008年城乡园林绿化建设工作计划的通知(昆政办〔2008〕41号)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区人民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市园林绿化局制定的《昆明市主城区2008年城乡园林绿化建设工作计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八年四月八日昆明市主城区2008年城乡园林绿化建设工作计划(昆明市园林绿化局)根据2008年2月27日“全市城乡园林绿化暨生态建设工作动员大会”的精神,在城市绿化空间普查的基础上,按今年在主城范围内绿地率指标增长1个百分点,绿化覆盖率指标增长0.6个百分点的目标要求,制定本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统一思想、统一规划、因地制宜、扎实工作、讲求实效,按照市委、市政府“四创两争”的目标,完成2008年各项工作任务。
二、工作思路按照《昆明市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规范》、《昆明市城市绿地养护质量标准》、《昆明市城市园林绿化植物栽植工程技术规范(试行)》等规范,切实提高绿化建设、管理质量和水平;加强城市高架桥、人行天桥、立交桥周边绿化和垂直绿化,实施绿地建设向社区、乡集镇延伸,提高主城生态环境;进一步巩固前期“创园”工作成果,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三、工作任务(一)五华区负责建设莲花池公园、乡镇社区公园等58.9公顷的公园绿地,开展村庄四旁绿化、入村道路绿化、沟渠绿化,继续提高荷叶山、长虫山、西白沙河、郊野(昭宗)生态公园、风景林的绿化质量,完善基础设施。
新建道路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完成辖区内25条(段)道路绿化的“视觉补差、缺塘补栽”;新建盘龙江西岸绿化带2万平方米,按照三个80%的要求,提高盘龙江现有绿化带绿量,提高绿视率;对1-2个旧居住区进行综合整治,完成旧居住区绿化改造面积1.5万平方米;继续开展拆临拆违建绿透绿工作,建设绿地10万平方米;完成辖区内8万株攀缘植物的种植任务,对立交桥、高架桥、人行天桥全面进行立体绿化建设,提高绿化效果,建设1个屋顶绿化示范点。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工作任务分解立项方案的通知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工作任务分解立项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3.28•【字号】昆政发[2008]18号•【施行日期】2008.03.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工作任务分解立项方案的通知(昆政发〔2008〕1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呈贡新城管委会,昆明空港经济区管委会:2008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提出了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任务。
为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对会议确定的主要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立项督查,将部分重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倒逼法,整体融入2008年度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督促检查落实和考核。
现将《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工作任务分解立项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四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大干2008、拼搏2009、攻坚2010、冲刺‘十二五’”的要求,紧扣建设现代新昆明这一中心,围绕富民、强市两大目标,不断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总督办人为张祖林市长,总协办人为陈勇秘书长,市政府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负责具体督办。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会议要求,逐一分解细化目标任务,按照结果倒逼法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
为抓好落实,搞好督促检查,请各项工作的主办单位按照“日保周、周保月、月保季、季保年”的工作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实施计划,强化联动,加强协调配合,严禁推诿扯皮,确保全面落实。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08年冬春季城乡园林绿化工作的意见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08年冬春季城乡园林绿化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0.23•【字号】昆政办[2008]132号•【施行日期】2008.10.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08年冬春季城乡园林绿化工作的意见(昆政办〔2008〕13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呈贡新区管委会:2008年2月2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城乡园林绿化暨生态建设工作动员大会。
大会明确了今后3年全市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
经过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圆满和超额完成了市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截止到目前,全市共计完成城市及交通沿线面山绿化造林66560亩,占市级下达任务37544亩的174.62%。
其中:城市面山完成31585亩,交通沿线面山完成34975亩;“五采区”试点实施推进2894亩(占计划的200.5%);昆明主城和呈贡新城种植各类乔木130.39万株,攀援植物146.84万株,主城新增绿地1069.84公顷。
其余各县(市)区共建成绿地410.14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视觉补差,缺塘补栽树木20.93万株。
完成机耕路绿化204公里,植树63.3万株;完成20条主要河道绿化269公里,河岸植树61万株;开展滇池面山、城镇周边、旅游景区、公路沿线、水源保护区乱埋乱葬坟山植树绿化,清理坟头31402冢,补绿种植乔灌木245.7万株。
全市城乡园林绿化暨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为深入推进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工作,扎实抓好冬春季造林绿化,再掀城乡绿化建设高潮,经市政府研究,现就做好冬春季城乡绿化造林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的造林模式,以实施“五大工程”(即在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实施竹子工程;在河道、池塘、水库、滇池等湖泊浅水区、湿地区域,实施芦苇工程;在河道、池塘、水库、湖泊等水域正常水位界面,实施柳树工程;在交通沿线、县城、乡镇、村庄视野可及的面山开荒种粮区域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经济林果工程;在乡间村庄,以村内道路、庭院绿化、房前屋后四旁植树为重点,实施村庄植树绿化工程)为抓手,坚持“点、线、面”结合,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适地适树,精心布局,选准冬春季绿化的主栽树种和园林苗木品种,突出营造丰富多彩的景观生态林,继续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全面巩固和提升城乡绿化的质量和成效。
基于遥感的昆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基于遥感的昆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作者:王晓锐刘畅王姣来源:《魅力中国》2016年第06期【摘要】遥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反映的是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过程,监测数据呈现出明显的时态特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土地利用变化显著,遥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周期越来越短,这就需要信息提取快速、高效,并在GIS系统中统一管理和查询分析。
本论文拟使用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对昆明市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本文系西南林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yb201503)研究成果。
一、引言土地利用的遥感动态监测是指凭借广域性、周期性、经济性的遥感信息数据源,结合地面辅助资料,借助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土地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估和分析的科学方法,而本文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是基于同一区域不同年份的图像间存在着光谱特征差异的原理,来识别土地利用状态或现象变化的一个过程。
本论文即利用昆明市区2008年及2015年两期Landsat8 TM数据对不同的用地类型做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对昆明市7年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二、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本文使用昆明2008年和2015年两期landsat8的卫星数据,在遥感影像预处理的基础上,利用监督分类中的最大似然法分类,得出08年和15年土地利用分类图,和昆明市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精度,得出结论。
并根据监测的变化信息分析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与变化过程,预测其变化、演化趋势,以对相关部门的土地利用管理给出科学依据。
三、研究结果(一)分类体系的确定2007年8月5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将直接采用《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土地资源分类第一次拥有了全国统一的国家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中采用了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其中共分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
1990~2000年昆明市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19 2 09 0— 0 0年 昆 明 市 景 观 格 局 变 化 研 究
余 茂 源 覃 家科 付 小 勇 , ,
( . 南省 林 业 调 查 规 划 院 营林 分 院 , 南 昆 明 6 0 2 ;2 广 西 林 业勘 测 设 计 院 , 西 南 宁 5 0 1 ; 1云 云 501 . 广 3 0 1 3 西 南林 业 大 学 , 南 昆 明 6 0 2 . 云 5 2 4)
( . oe t n g me t a c fYu n nI s tt fF rs n e tr n ln ig 1 F rs a e n n h o n a n tueo oet v noya dPa nn ,Ku mig6 0 3 C ia . a g i n tue Ma Br i I n n 5 0 2, hn ;2 Gu n x s tt I i o oetIv noya d Pa nn ,N n ig5 0 1 ,C ia 3 S uh etF rs yUnvri K n n 5 2 4, ia fF rs n e tr n ln ig a nn 3 0 1 hn ; . o t—w s oe t iest u mig6 0 2 Chn ) r y,
La s a te n Cha g s o nd c pe Pa t r n e f Kun i t t e 9 0 a d 2 0 m ng Ciy Be we n 1 9 n 0 0
Y Ma — u n . N i — e F Xio y n U o y a QI Ja k . U a — o g
居 住 用地 、 地 和 旱地 , 草 增加 最 大 的是 城 镇 居 住 用 地 , 加 了 l . 2 k 增 0 9 m , 1 9 比 9 0年 增 加 了 5 5 ; . % 面积 减 少 的 有 水
昆明整体规划历程
昆明建城已逾千年。
古代的城市建设以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建成的昆明城为最高水平。
之后数百年间没有大的变化。
1909年随着滇越铁路的修通,昆明城市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
但真正意义的城市规划,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起步。
抗日战争期间,昆明是我国后方重镇,一大批工厂、学校、金融机构,从内地迁入昆明,促进了人口、经济、科教文化的增长和发展,相应带动了城市建设事业。
从1943年至今的60余年间,如何规划好这座城市,有序地组织建设,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初级阶段1943年从1943年到1962年近20年时间内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蓝图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问题一直是开展昆明城市总体规划时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城市空间发展形态、城市发展人口和用地规模、城市大交通中铁路与城市关系、城市道路网络结构及道路宽度、工业产业布局。
城市发展形态为依托老城同心圆外扩,商贸等核心功能布局,依托火车站、盘龙江,向东、向北拓展,文教区安排在西北部(至今沿用),工业区安排在东部丘陵地为主,可理解为跳开昆明平坝第一空间落位,相对形成隔离。
居住区安排在西南部靠近滇池,城市规划总人口85万,规划用地面积170平方公里,人均综合用地达200平方米。
作为城市对外交通的铁路规划利用米轨铁路自成体系,与我国内地交通联系从图示川滇车站(今北站)看出,是从四川进入即从内江经昭通至沾益。
准轨铁路是否修到昆明,在何地换乘、换装,规划未作交待。
城市对外交通的公路,过境交通呈典型的东西向(此状况一直延续至上世纪90年代未变),东依滇黔公路进入,西接滇缅公路出碧鸡关,利用“二环”路迂回转向,交通节点枢纽为塘子巷、穿心古楼、西站、弥勒寺。
随着40年代东北部军用公路的修建,过境交通外迂,上述枢纽节点才被东站、小菜园、黄土坡所替代。
城市道路除规划一、二、三、四环以外,强调中心放射路网的构筑。
一,利用正义路北向打通五华山、圆通山接龙泉路至黑龙潭,向南穿金马坊经西岳庙(云纺)沿盘龙江至海埂,红线宽32米。
应用遥感监测地表环境的动态变化——以昆明市为例
应用遥感监测地表环境的动态变化——以昆明市为例遥感技术能够大范围、及时快速地监测地表环境的动态变化,它能利用多种手段快速获得大量的地表变化信息,变化监测可以快速准确提供各类土地资源面积及其分布,土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及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信息,保证我国持续协调发展规划建立在科学翔实的资料基础之上,也是实现资源保护的基本手段。
本文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简单介绍遥感在城市监测方面的应用。
标签:昆明市遥感应用城市监测变化1研究变化监测的意义目前国内外的变化监测的研究范围进一步在拓展,研究深度不断加深,尤其在城市的变化监测研究中,可以成为分析评价政府提出城镇规划时的主要参考指标,同时也能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变化监测的主要研究方法。
别与提取是动态变化监测的基础。
一是基于单个像元波谱(pixel-to-pixel comparison)的遥感动态监测方法。
另一是基于影像分类(Post classification comparison)的遥感动态监测方法,主要有以下方法:(1)单波段阈值法;(2)谱间关系法;(3)多光谱波段运算法;(4)色度判别法;(5)彩色空间转化法。
2研究数据类型2.1数据来源及简介此次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是2000年11月份的Landsat ETM+遥感影像数据和2006年6月份的CBERS遥感影像数据。
前者有8个波段,而研究的是地面分辨率为30米的6个波段;后者有与TM类似的4个波段,其地面分辨率为19.5米,高于前者,覆盖宽度为113千米。
LANDSAT 的总体数据:7个光谱波段和一个全色波段,观察宽度达185km,15、30、60、80米精度,离地705km太阳同步轨道,16天运行周期,覆盖范围为南北纬81度之间区域。
Landsat-7卫星系统携带了增强型的主题成像传感器(ETM+),为遥感科学研究提供质量更高的遥感数据。
ETM+的波段:(1)0.45~0.52微米蓝绿波段,用于水体穿透,土壤植被分辨。
昆明城历次总体规划
1982年昆明市辖四区(盘龙、五华、官渡、西山), 四县(安宁、呈贡、晋宁、富民),总面积:6235 平方公里,总人口194.9万人。昆明城市在过去历年 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建设起来,已初步形成城 区、近郊区、远郊工业城镇三个层次的结构布局。城 市干道网络已基本形成“方格、环形、放射”路网结 构。 近郊区:东片区(金殿、小坝、关上、羊方凹等) 以铁路枢纽、仓库、货场为主,北片区(茨坝、上庄、 黑龙潭)以机床、机械、卷烟、科教、食品、风景园 林为主,西片区(普吉、黑林铺、马街、普坪村)以 冶金、汽车、机电、电力、建材、化工为主。 远郊工业城镇:安宁为钢铁、化工为主的工业卫 星城,海口为精密仪表、机械、磷矿及加工为主的工 业卫星城,昆阳为磷矿及加工、橡胶为主的工业卫星 城,呈贡、晋宁、嵩民为小城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2005-2020 总体规划:
谢谢!
“一湖四环”指环湖公路、环湖截污、环湖生态、环湖新城。
“一湖六片”指“一湖四环”个的环湖新城建设。其主要内容为:以滇池为 中心,在滇池东岸的呈贡,南岸的晋城、新街,西岸的昆阳、海口分别建设昆 明新城,与北岸的昆明主城、安宁工业新城和小哨嵩明航空城,一道构建以山、 水、城、林相互交融的“现代新昆明”。并以此为契机,加大滇池治理力度, 恢复滇池生态系统,为昆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代新昆明的建设,就是要发挥滇池优势,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将 昆明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区域性国际商贸旅游城市,使昆明实现跨 越式发展;并建设成为中国最适于居住与创业的现代化开放城市和山水园林生 态城市。
1959年,为适应当时工农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邀请国家建工部城 市设计院和省市规划部门共同完成了昆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其中:远 期规划(20年)人口100万,用地79.5平方公里(人均综合用地125平方 米),其中城区人口65万,用地44平方公里。 铁路与城市的关系在1957年版总规划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即弃内 昆,而改由贵昆、成昆进入昆明,设南线枢纽,东起羊方凹、黑土凹, 经南窑客站、马街,普坪村出碧鸡关、北线保留茨坝、普吉等工业区专 用线,对城市不构成切割封闭。公路过境交通仍为东西向,道路网络为 典型的方格、环形加放射的路网结构。设两个环,南二环其路径位于铁 路枢纽内侧,确保了严格控制城市向南发展,远离滇池草海。辟城市东 西向主轴干道人民路,与正义路交会于马市口形成中心广场,并和南北 向主干道北京路(原和平路)相交,组成十字骨架。人民路主轴干道是 在废弃1953年版、1957年版东西向园林景观大道基础上确定的。在以后 的规划中,对其线型历经多次变动,特别是中段,一直没有离开武成路、 长春路的改造,使新城建设无法剥离老城而另辟,对保护老城历史文化 及传统风貌,留下难度和后遗症。 1959年版规划在城市发展形态、人口用地规划功能结构布局、网络等 方面还是能结合昆明实际并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特别是注重挖掘历史 文化,塑造城市景观环境等方面有所突破,规划安排了一批公园、广场、 绿地,对体现春城特色等方面有较强的预见性。
关于昆明市城市土地规划调查报告
成绩:_课程名称:土地资源评价与管理专业:测绘工程姓名:许国帅学号:20090456036任课教师:胡兵辉日期:2011-6-27关于昆明市城市土地规划调查学习报告昆明市基本概况: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四面环山,南临滇池,滇池是昆明成为历史名城的的重点;六河纵横,中间一马平川,形成了膏腴沃壤的昆明坝子。
具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面积15942平方公里市中心海拔1,891米,年均温度在15.1℃。
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荟萃之地。
也是中国最优秀的旅游城市之一。
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鲜花常年不断,素有“春城”之美誉。
2006年昆明市实际人口265万。
此外昆明具有比中国其他城市更接近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地区的优势,是中国发展东南亚和南亚经济合作的主要桥头堡之一。
同时它具有发展国际航空港的地理位置条件。
昆明市现行城市规划目标:从1943年昆明出现现代意义下的首次城市规划草案,到建国初期奠定昆明经济发展基础的城市建设纲领,再到沿用至今却早已“过时”的96版总规,昆明的城市规划,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8次修编。
2008年8月3日,“管现在及未来12年”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亮相。
一:昆明将重点完善主城,打造呈贡新区和空港经济区,形成中心城区,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
中心城区重点发展现代综合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都市型工业。
此外,安宁等6县市镇将作为二级城市接纳从中心城区扩散出的产业和人口,规划同时明确了各个二级城市定位。
安宁为全省的冶金、盐磷化工基地、综合性工业、园林旅游度假城市和昆明西部的交通货物枢纽;宜良为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工业产业承接地;嵩明依托空港经济区发展临空型经济;海口新城将成为新型工业化城镇;晋宁新城将成为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的现代湖滨山水生态城市。
昆明将依托楚雄-昆明-晋宁、曲靖-昆明-玉溪“两主轴”向东西和东北发展;沿禄劝-富民-安宁-晋宁、东川-寻甸-嵩明-宜良、寻甸-禄劝“三次轴”向西部、东部和北部发展。
昆明市市辖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空间变化研究
昆明市市辖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空间变化研究作者:孙梦竹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20年第23期摘要:以昆明市市辖区为例,基于2005年和2015年昆明市市辖区Landsat TM和OLI数据,对昆明市市辖区2005年和2015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到昆明市市辖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通过马尔可夫模型对昆明市市辖区2025年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预测。
结果表明:2005—2015年期间,昆明市市辖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主要是由裸地和耕地转变而来;水体面积变化相对不大。
预测2025年,建设用地面积将会进一步增加,其他类型用地面积会有小幅度减小。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变化;马尔可夫预测Abstract:Based on the TM and OLI data of Kunming Municipal District in 2005 and 2015,we analyzed the change of land use and the mutual transformation relationship of it in Kunming Municipal District. We obtained the land-use transfer matrix of Kunming Municipal District,and predicted the land use of Kunming Municipal District in 2025 by Markov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2005 to 2015,the area of construction land increased the most,almost from bare land and cultivated land;the water area changed relatively little. In 2025,the area of construction land will be further increased,and the area of other types of land will be slightly reduced.Key words:Land Use;Transfer matrix;Spatial Variation;Markov Prediction1 引言土地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它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省会城市地价空间变化实证研究——以昆明市为例
中国省会城市地价空间变化实证研究——以昆明市为例
张洪;金杰
【期刊名称】《中国土地科学》
【年(卷),期】2007(21)1
【摘要】研究目的:借鉴西方城市空间结构均衡理论,分析中国省会级单中心城市地价空间变化特征,探讨影响中国单中心城市地价空间变化的因素,地价空间变化曲线及其优化土地利用模式.研究方法:采用昆明市2001-2005年的实际交易地价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结果:随距市中心距离增加,地价呈逐步衰减的趋势,但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和方位差异.地价空间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距市中心的距离,其次是商业中心分布、城市公用设施和自然条件等.研究结论:昆明市地价空间变化实证研究表明,经过10余年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地价对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已发挥作用,省级单中心城市地价空间变化基本符合阿朗索空间结构理论模式.
【总页数】7页(P24-30)
【作者】张洪;金杰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云南,昆明,650221;云南财经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云南,昆明,6502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城市地铁、轻轨与城市汽车关系的实证研究--以中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为例 [J], 何欣
2.城市地铁、轻轨与城市汽车关系的实证研究——以中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为例[J], 何欣
3.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下的城市地价——中国城市的实证研究 [J], 柯善咨;何鸣
4.中国大中城市地价对房价影响的实证研究 [J], 杜江;许多;李恒
5.产业多样化与城市增长的理论及实证研究——以中国31个省会城市为例 [J], 任晶;杨青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90~2000年昆明市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1990~2000年昆明市景观格局变化研究余茂源;覃家科;付小勇【摘要】利用昆明市 1990年和2000年2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结合 GIS和统计软件,对昆明市10年间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0年昆明市各景观要素之间变化显著,景观要素面积增加的有建设用地、城镇居住用地、草地和旱地,增加最大的是城镇居住用地,增加了10.92 km2,比1990年增加了5.5%;面积减少的有水田、林地和湿地;各景观要素之间相互转化,其主要特征:①城区外水田、旱地等生产用地向城市居住用地和建设用地转移,其中水田在10年间向城镇居住用地转化了1 134.25 hm2,占1990年水田的5.81%;②林地、旱地和草地之间相互转化,林地向草地转化的面积最大,为1 694.19 hm2.对昆明市景观格局分析结果为,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住用地景观破碎度减少,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化;林地、草地和旱地景观破碎度增大、斑块形状复杂化;景观总体格局趋向于多样化、复杂化.【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年(卷),期】2010(035)005【总页数】5页(P48-52)【关键词】景观格局变化;景观要素;转移特征;昆明市【作者】余茂源;覃家科;付小勇【作者单位】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营林分院,云南昆明650021;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南宁530011;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Q149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是以景观为对象,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物种流在地球表层的交换,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内部功能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1].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景观格局变化是整个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景观格局变化是指在自然和人为影响下引起的景观结构、功能的改变.研究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以及导致这些变化的因素等则成为景观生态学、环境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学等领域里的重要课题[2].随着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国内学者与专家们采用“3S”技术结合景观指数软件Fragstats,在湿地景观、区域景观、城市景观、土地利用与保护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3,9].1990前昆明市城市变化不大,城区面积较小,1990年开始昆明市建设进入加速阶段,经过 10年城市化建设,至 2000年昆明市由市区中心向城区周边迅速扩张,城区面积增大,城市景观空间分布格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本研究运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昆明市 1990~2000年城市化过程中景观时空演变和景观格局变化,旨在探讨昆明市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格局变化规律.1 研究区概况昆明市地处云南省中部偏北,北纬24°23′~26°22′,东经102°10′~103°40′,属于云贵高原中部 ,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 500~2 800 m,城区在滇池盆地北部,南濒滇池,三面环山.昆明市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5℃,最热月(7月)均温19.7℃,最冷月 (1月 )均温7.5℃,年温差 12~13℃.全年降水量约1 031 mm,全年无霜期近年均在240 d以上.植被具有滇中高原的典型性,主要有常绿阔叶林、硬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稀树灌草丛、灌丛、草甸、湖泊水生植被等[10].2 数据源及分析方法2.1 数据源数据源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提供的美国陆地卫星(LandStat)1990年和 2000年 2期遥感影像图 TM(空间分辨率为 30 m)解译而形成的 shp格式矢量数据,以及云南1∶10万的地形图、土壤图、土地利用图和行政区划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参照 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土地利用调查技术规程》的分类系统,采用 2层结构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分为:1—耕地、2—林地、3—草地、4—水域、5—城乡工矿居民用地、6—未利用地等 6个Ⅰ级类,25个Ⅱ级类,其中耕地在Ⅱ级地类基础上又再分 4个Ⅲ类[11].根据昆明市景观构成要素的特点,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便于景观格局变化分析,景观要素的划分以生态系统要素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把昆明市的景观要素分成水田、旱地、林地、草地、湿地、城镇居住用地、建设用地 7种类型.2.2 分析方法运用 ArcGIS 9.2软件 clip功能,通过昆明市行政区划图把昆明市范围的土地利用矢量格式图提取出来.在 ArcGIS 9.2下把 1990年和 2000年昆明市土地利用图的空间属性进行叠加分析,获取昆明市景观转移矩阵及 2期景观变化图.在 ArcGIS 9.2下把 1990年和 2000年昆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图矢量格式转换为栅格式,导入景观格局指数计算软件 Fragstats 3.3中,计算出景观格局指数.3 结果分析3.1 景观结构变化特征昆明市景观的要素结构是:林地>草地>湿地>城镇居住用地>水田>旱地>建设用地.林地是昆明市优势景观类型,面积为1 003.97 km2,约占整个昆明市的42.18%;其次是草地和湿地,面积分别为 459.73 km2、324.90 km2,占昆明市的面积比例分别为 19.32%和 13.65%(表1).表1 1990~2000年各景观类型面积及其比例变化Tab.1 The change of area and its proportion of each landscape type from1990 to 2000景观类型1990年面积/km2 2000年面积/km2 1990年面积比/%2000年面积比/%变化面积/km2变化率/%水田 195.35 183.98 8.21 7.73 -11.37 -5.8旱地 174.92 175.72 7.35 7.38 0.80 0.5林地 1015.24 1003.97 42.66 42.18 -11.27 -1.1草地 450.55 459.73 18.93 19.32 9.18 2.0湿地 326.05 324.90 13.70 13.65 -1.15 -0.4城镇居住用地 198.98 209.90 8.36 8.82 10.92 5.5建设用地 18.96 21.85 0.80 0.92 2.89 15.21990~2000年期间,研究区内景观要素结构变化明显,各景观要素面积呈现一定的增减,其中增加的有建设用地、城镇居住用地、草地和旱地,减少的有水田、林地和湿地;面积增加最大的是城镇居住用地,增加了 10.92 km2,比 1990年增加了 5.5%;其次是草地,面积增加了 9.18km2,增长 2.0%;水田面积减少最大,减少了 11.37km2,每年以 0.58%的速度在减少;建设用地景观变化率最大,比 1990年增加了15.2%.3.2 景观要素的转移特征利用 ArcGIS 9.2的叠置分析功能 Overlay将 2期矢量格式的数据导入,经过叠加分析即可获得 T时期 Aij状态的景观要素转移到 T+1时期 Cij状态的景观要素[12].由 T时期到 T+1时期的景观变化空间数据 Cij,可求得反映景观类型相互转化定量关系的转移矩阵,由此获得景观要素间的转移数量信息(表2).表2 1990~2000年景观类型转化矩阵Tab.2 Converting matrix of landscape elements change from 1990 to 2000 hm22000年1990年草地城镇居住用地旱地建设用地林地水田湿地草地 44278.11 7.78 19.60 131.46599.76 6.68 12.16城镇居住用地 0.10 19819.89 0.00 0.00 7.45 18.63 51.81旱地 0.71 43.40 17426.48 21.76 0.04 0.00 0.00建设用地 0.02 0.00 0.00 1895.74 0.01 0.00 0.00林地 1694.19 52.08 125.40 76.59 99575.86 0.04 0.00水田 0.04 1134.25 0.00 27.14 0.00 18373.07 1.04湿地 0.00 0.01 0.06 32.68 147.42 0.00 32425.42从表2可以分析出昆明市从 1990~2000年 10年间景观要素内部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水田景观在这 10年间向城镇居住用地转换了1 134.25 hm2,占 1990年水田的 5.81%,是 1990年水田转化为2000年其它景观最多的一个,其次是向建设用地转换,面积为 27.14 hm2,表明昆明市城市化过程中,大量水田向城镇居住及建设用地转移,同期也有少量面积的其它景观要素转入水田,主要转入源是城镇居住用地和草地;旱地景观主要转化为城镇居住用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 43.4 hm2和21.76 hm2.旱地转移方向与水田相似,表明昆明市城市化过程主要为向较平坦的水田和旱地的扩张,而在这时期,转入旱地的景观要素是林地和草地.林地主要向草地和旱地方面转化,转化为草地的面积最大,为1 694.19 hm2.由于城市化过程中城镇向外扩张,部分林地也转化为城镇居住用地和建设用地,在同一时期转入林地的是草地和湿地.草地主要分布于林间与城市边缘地带,这一方面是由于植树造林的影响向林地转化,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加快,建设用地向城市郊外扩张,迫使草地向建设用地转化.昆明以滇池为主的湿地,因滇池面积较大,因而湿地总体变化较小.由于加大河岸绿化,部分湿地转化成林地;另一方面,城市建设扩大,也使湿地转化成了建设用地.城镇居住用地景观转化为其它景观的比例很低,只占 1990居住用地景观的0.39%,1990~2000年期间加快城区绿化,使小部分城镇居住用地转化为林地,同期转入城镇用地景观的主要是水田和林地,其面积分别占 2000年城镇居住用地景观总和的 5.4%和 0.25%;建设用地景观基本上没有转化为其它景观类型,同期转入建设用地的有草地、林地和水田等.3.3 景观格局变化分析景观格局是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12].在长期的景观生态过程中,景观各要素在空间上组织、排列、分布与配置呈现一定特征规律.本研究从宏观尺度上和时空尺度上研究昆明市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13],故选取以下指数:①优势度指数;②斑块密度;③边界密度;④分维数;⑤景观形状指数;⑥香农多样性指数;⑦香农均匀度指数;⑧蔓延度指数;⑨聚集度指数;⑩散布与并列指数.3.3.1 景观破碎化程度变化景观破碎化是研究景观格局变化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景观的破碎化过程是景观格局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城市化过程对景观格局影响的最主要表现之一.各景观要素破碎化指数变化如表3所示.从表3可见,1990~2000年 10年间,昆明市林地、草地之间相互转化、互相分割,草地、林地和旱地破碎度增加;城市化建设使昆明市城镇居住用地向周边村庄、水田、湿地等扩张、延伸,主城区逐渐与周边的村、镇连接成片,因而城镇居住用地、水田和湿地的破碎化程度变小;建设用地的斑块个数增加,破碎化程度变大.表3 各景观要素破碎化指数变化Tab.3 The change of fragmentation of each landscape element景观类型 1990年(ED)2000年(ED)1990年(PD)2000年(PD)水田 5.7790 5.7021 0.0744 0.0781旱地 6.9492 7.0116 0.1723 0.1752林地 10.2449 10.5692 0.0861 0.0920草地 8.4559 9.0759 0.0664 0.0685湿地 1.3667 1.3638 0.0139 0.0151城镇居住用地 4.2506 4.1901 0.0895 0.0878建设用地 0.6466 0.8014 0.0139 0.01973.3.2 景观形状变化景观形状指数(LSI)与分维数(PAFRAC)2个指数均用于描述景观要素的形状的复杂程度.从表4可以看出,1990~2000年 10年间,昆明市城镇居住用地、湿地的形状指数和分维数均有所下降,水田、旱地、草地、林地及建设用地的形状指数和分维数则呈增大趋势.原因是昆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城镇居住用地不断向城市周边延伸,把周边的村、镇吞并,逐渐连成一片,所以城镇居住用地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化、简单化;滇池周边的池塘或小湖 10年来不断地向滇池靠拢收缩,所以湿地的斑块形状也趋向简单化、规整化;林地、草地、旱地和水田在 10年间相互转化,互相分割,相互影响,使其斑块的形状越来越复杂,其中草地的形状指数增幅最大,增幅达1.465 2,原因是草地由林地或其它斑块转化而来,转化而来的草地面积大小与形状的不确定性使草地形状变得复杂化.3.3.3 景观异质性变化景观多样性、均匀性、聚集度和蔓延度指数变化见表5.由表5可见,1990~2000年,研究区景观总体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景观的异质性程度增强,景观受少数几类景观要素控制的程度减弱,生态系统趋于稳定.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变化并不十分显著,但景观总体趋向多样化和均匀性可以从景观要素面积变化情况得到反映(表1).从景观蔓延度指数变化看,蔓延度变小,表明有原来连通性高的优势斑块受到削弱.优势斑块林地的面积在减少,受其它景观类型所分割.研究区的聚集度指数略有下降,不很明显,表明昆明市在景观水平上斑块类型之间离散性改变很小.综上所述,研究区景观总体上趋向多样化、复杂化,优势斑块减弱.表4 景观要素斑块形状特征指数变化Tab.4 The change of shap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landscape elements patches景观类型 1990年(LSI)2000年(LSI)1990年(PAFRAC)2000年(PAFRAC)水田 25.0258 25.4320 1.2658 1.2664旱地 32.0522 32.2463 1.2266 1.2270林地 21.491322.2082 1.2104 1.2163草地 25.2516 26.7168 1.2547 1.2616湿地 5.1686 5.1656 1.3398 1.2935城镇居住用地 18.0553 17.3395 1.2370 1.2291建设用地 8.9724 10.3077 1.2999 1.3164表5 景观多样性、均匀性、聚集度和蔓延度指数变化Tab.5 The change of landscape diversity,evenness,contagion and contag index年份(SHDI)(SHEI)(CONHESION)(CONTAG)1990 1.5938 0.8191 99.569654.9271 2000 1.6010 0.8228 99.5649 54.64403.3.4 景观空间关系变化散布与并列指数(IJI)测量的是与某要素相邻的其它要素数量的多少,以此反映不同景观要素空间分布关系[14],其值越高,则与该要素相邻的要素越多.从表6可见,城镇居住用地景观散布与并列指数变化最为明显,增值最大,由 69.481 7增加到71.013,其聚集度指数也在增大,表明城市居住用地由较为分散的环状分布逐渐变为片状分布,连通性变好.1990~2000年昆明市向外扩张,缩短了以滇池为中心的水系湿地景观与城市及其它景观之间的距离,因而湿地的空间位置关系指数均呈上升趋势.随着昆明市城市向外扩张,吞并水田,改变了各景观要素空间距离关系,本来呈近环状分布于城周围的水田变成带状分布于城区外,而林地、旱地和建设用地越来越呈环状分布于城区外;因此,草地和水田的散布与并列指数增大,旱地、建设用地和林地的散布与并列指数减少.水田、旱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的聚集度减少,表明水田、旱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斑块自身连通性减少,受城市建设和人文活动干扰明显.表6 散布与并列指数与聚集度指数变化Tab.6 The change of space correction index among landscape element景观类型 1990年(IJI)2000年(IJI)1990年(CONHESION)2000年(CONHESION)水田 83.8583 84.8202 99.225199.1965旱地 63.8003 63.7144 96.8296 96.8062林地 71.6129 70.5893 99.8124 99.8048草地 69.8579 70.7403 99.3791 99.3772湿地 88.2408 88.4414 99.7571 99.7608城镇居住用地 69.4817 71.0130 99.482099.5439建设用地 95.9826 94.9504 96.7010 96.41234 结论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对昆明市 1990~2000年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1990~2000年10年间昆明市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有以下特点:1)1990~2000年昆明市建设用地、城镇居住用地、旱地和草地面积迅速增加,面积增加最大的是城镇居住用地,增加了 10.92 km2;水田、林地和湿地面积减少,水田在研究期间面积减少最大,减少了11.37 km2,林地仍然是昆明市优势景观.2)1990~2000年昆明市景观各要素发生明显的相互转换,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林地、旱地和水田向城镇居住用地及建设用地转移,水田向城镇居住用地转移了 1 134.25 hm2,占 1990年水田的5.81%;林地与草地相互转换,林地向草地转移的面积要大于草地向林地转移的面积.3)1990~2000年昆明市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城镇居住用地不断向城市周边延伸,把周边的村、镇吞并,逐渐连成一片,城镇居住用地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化、简单化,破碎度变小;城区外的林地、草地和旱地相互转化、互相影响,斑块破碎度增大,形状趋向复杂化.4)昆明市迅速扩张,城市居住用地之间由分散分布而逐渐变为集中连片,城市居住用地之间连通性增强;由于城市的发展而改变了城市周边景观要素的空间格局,最明显的是水田,由环状分布格局变成带状分布格局;城市周边的林地、草地和旱地等受城市发展影响,斑块间连通性减少.1990~2000年昆明市景观总体上趋向于多样化、复杂化,景观异质性增强,优势景观受到削弱.参考文献:[1]李春燕,宋娟.浅析大比例尺的农村景观生态问题——以郭兴庄村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6):36-37.[2]曾加芹,欧阳华,牛树奎,等 .1985~2000年西藏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1):137-143.[3]王宪礼,胡远满,布仁仓 .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变化分析[J].地理科学,1996,16(3):260-265.[4]蒋文伟,姜志林,刘安兴,等.浙江安吉山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分析[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22(2):150-153.[5]魏丹,唐代生,唐嘉锴,等.基于 3S技术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研究[J].森林工程,2008,24(2):5-8.[6]杨丽,谢高地,甄霖,等.泾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分析[J].资源科学,2005,27(4):26-32.[7]郭晋平,张芸香,薛俊杰 .关帝山林区景观要素空间分布及其动态研究[J].生态学报,1999,19(4):468-473.[8]李团胜,肖笃宁.沈阳市城市景观分区研究[J].地理科学,1999,19(3):233-236.[9]谈文琦,徐建华,岳文泽,等.上海城市土地利用格局的景观生态学分析[J].生态科学,2004,23(2):114-117.[10]孙亚杰,王清旭,陆兆华.城市化对北京市景观格局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7):1366-1369.[11]郭红,李凤日,龚文峰.基于 GIS的白河林业局景观格局演变研究[J].森林工程,2009,25(4):1-5.[12]昆明市林业局.昆明植被[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4.[13]肖鹏峰,刘顺喜,冯学智,等.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分类系统评述及代码转换[J].遥感信息,2003(4):54-57.[14]郭晋平,周志翔.景观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15]史培军,陈晋,潘耀忠.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J].地理学报,2000,55(2):151-160.[16]O'Neillr R V,Krummev JR.Indices of Landscape Pattern[J].LandscapeEcology,1998,1(3):153-162.。
昆明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昆明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陈桂良;杨为民;迟文峰;谭春阳;王跃辉;吴月圆【摘要】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08年共3期昆明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昆明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昆明市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其次为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
1990-2008年,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逐渐减少,而建设用地、水域和林地逐渐增加,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建设用地和耕地,盘龙区、五华区和官渡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最快,草地→林地,耕地→建设用地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转换类型。
%Based on land use data of 1990,2000 and 2008 in Kunming,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and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in Kunming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Kunming land use types are given priority to with woodland,followed by grassland,arable land,construction land,waters and unused land. From 1990 to 2008,arable land,grassland and unused land gradually reduce,but construction land,waters and for-est land increase gradually,types of the biggest change are construction land and arable land. Land use changes is the fastest in Panlong District,Wuhua District and Guandu District. The main types of land use conversion are from grass land to forest land and from arable land to construction land.【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3(000)022【总页数】4页(P10-13)【关键词】昆明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作者】陈桂良;杨为民;迟文峰;谭春阳;王跃辉;吴月圆【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1.1人类与地球环境的关系,已经改变了整个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演变。
1996年-2008年昆明城市建成区景观格局梯度动态变化研究
关键 词 城 市景 观 梯度格 局 动 态变化 驱动机 制
Abt t B s d o ranl d u e map i I9 d 2 0 . t h n c p n l i s f r (R sr a e nub ac an —s 6an 0 8 wi te l ds a e a ay s ot e FAGS A S33。 h d c e ga in n 9 h a s wa T T .l te l s ap rde t an
城 乡 规划 ・ 林 景 观 园
・
U b n P n i G re s Ln sa e ra l n g・ a n a dcp a n d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 编号:5 08 6 ) ・ 1023 云南省应 用基础研究项 目 ( 编号:2 0 z o 6 ) ・ 0gcoM 云南大学 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 目 ( 编号:2 12 1 ) 1 3 0 4
中图分类 号 T 8 U9 4
文 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 3X ( 02 0— 08 0 0 3 79 21 ) 4 0 9- 5
摘 要 以19 年和 20年 的 昆明城 市土地 利 用 图为数据 源 ,运 用景观格 局 指数 对城 市景观 梯度 格局 进行 定量 分析 和比较 ,研 究表 明城 市景 观格局 梯 度 变化 与城 96 08
市建设 开 发强 度 密切 相 关 ,19 年 环城路 内是 城市 建设 的核心 区域 ,一 、二 环 间开发 建设的 力度 较小 ,二 环以 外城 市建设 用地较 为 分散 ;20年 一 、二环之 间的 96 08
开发 力度 为 最 大 ,一 、二环 间 的景观 格局 梯 度 变化幅 度最 大 ,表 明此 时期 昆 明城 市空 间扩 张进入 快 速 的 “ 外延 式” 扩张 阶段 。快 速城 市化 是 推动 昆 明市景 观格
基于Landsat数据的昆明市城市空间变化遥感监测及驱动力分析
基于Landsat数据的昆明市城市空间变化遥感监测及驱动力
分析
杨晓胄
【期刊名称】《地理科学研究》
【年(卷),期】2024(13)2
【摘要】选取2006~2019年Landsat影像,以昆明市为例,基于热红外遥感波段特征,对昆明市主城区进行地表温度反演,根据各地物反演温度差异选择合适阈值,并结合计算机目视解译方法准确提取出建设用地,在此基础上选取几何中心、扩展速度、扩展强度、城区扩展动态度和面积扩展度五个指标实现对城市空间变化的监测与分析。
结果表明:1) 2006~2019年,流域内土地类型变化明显,城市扩展明显,城市的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2) 研究区在原来的基础上整体由内向外扩张,整体呈现出“东南–东北”的变化趋势,与现实情况相符;3) 城市的空间形态已经从滇池流域内的纯
粹集群式开发模式转变为同时在流域外进行开发的“轴向多集群”开发模式,城市
空间扩展已到东北的空港新区和东南的呈贡新区。
4) 尽管新区的建设已逐步形成
建设规模,但尚未形成集约发展。
【总页数】11页(P293-303)
【作者】杨晓胄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昆明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昆明市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分析——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
2.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北京市1973-2005年间城市建成区的动态监测与驱动力分析
3.基于Landsat遥感数据武汉地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监测分析
4.基于Landsat 8遥感数据的东洞庭湖湿地变化监测与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9年百米见绿工程建设白皮书的通知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9年百米见绿工程建设白皮书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7.20•【字号】昆政发[2009]53号•【施行日期】2009.07.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9年百米见绿工程建设白皮书的通知(昆政发〔2009〕5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市园林绿化局组织编制的《昆明市主城2009年“百米见绿”工程建设白皮书》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以下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绿化是第一基础设施的思想,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加快推进城乡园林绿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成立专门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全力推进城市城乡园林绿化建设,按本计划下达的目标任务、内容和时限,全面完成任务。
(二)加强协调,形成合力。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及时解决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单位之间、部门之间、条块之间,要强化协调配合意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作战、合力攻坚。
(三)拓宽渠道,多方筹资。
坚决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认真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充分利用当前的经济政策,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积极筹措建设资金,通过合理的财政投入和采取多种投融资对策,严格“3331”付款方式,切实解决项目资金短缺问题。
(四)严格监督,做成精品。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八个百分之百”切实加强建设工程管理的通知》(昆办通〔2008〕66号)的要求,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强化廉政意识,采取强有力措施,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好“八个百分之百”,确保城乡园林绿化目标任务按计划推进实施,多建精品工程。
(五)成果倒逼,务求实效。
城市交通设施建设三年计划时间紧、任务艰巨,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时限要求,倒排工作进度,实行成果倒逼,确保责任落实、任务完成、目标实现。
昆明市五华区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研究
响, 日照长、 霜期短 、 年平均气温 1℃。 5 气候温和, 夏无酷暑 , 冬不严寒 , 四季如春 , 气候宜人 , 是极负 盛名 的 “ 春城 ”。 五华区是昆明市的中心城 区之一 ,辖区位于 市区西部 , 是全省 的政治 、 经济 、 教育 、 文化 中心 , 可谓 “ 聚春城 山水 灵 气 , 会名 城 文化精 粹 ”。五华
21 0 0年第 5期
现代 园艺
昆明市五华 区城 市绿地景 观格 局 分析研 究
赵 晓静 杜松 翠 魏 开 云 ( 西南 林 学 院 , 云南 昆 明
摘
602 52 4)
要: 本文采 用 1m 分辨率的卫 星遥 感图像 , 0 结合现 场调 查收集的资料 , 用景观 生态学理论 , 运 选取 了王 块 i £
统的核心生态效应 。 在 五华 区城市 绿 地斑块 的分 布 中 ,其 大型 的 斑 块主要分 布在普 吉 、红云 以及 黑林 铺 3 街道 个
办 事处 , 布极化 的现 象 比较 严重 , 分 不利 于改 善 昆 明市五华 区的城市 环境 。
表2
类型 指标
景观破碎度
根据调查 ,昆明市五华区城区原始森林植被 已经 破坏 ,城 市绿地 斑块 内的植 物群 落 多数 为人 工栽 植而 成 , 多为乔 、 草或灌 、 两层结 构 , 草 群落 结
昆明市 五华 区城 市绿地斑 块 的形状 多数 比较
工 整 , 计 比较 简单 、 一 , 种形 状 的城 市绿 地 设 单 这 斑 块不 利 于 五华 区生 物 多样 性 的建 立 和保 持 , 同 时 , 以形 成 特色 的城市 景观 。 难
地 , 主城 区则 多 以小型斑 块 为主 , 终 导致城 市 而 最 绿 地分 布失衡 , 城市绿 地 系统 整 体性差 , 利于 形 不 成 优 良的小 区域 环境 ,不能 充分 发挥 城市 绿地 系
第五章 景观动态变化
粗粒结构与细粒结构的优势比较
粗粒结构景观多样性高,但局部地区的多样性却 低(边界附近例外),这样的景观结构可以为保 护水源或内部特有物种,提供大型自然植被斑块, 或为工业区建设提供大面积的建筑场地,却不利 于多生境物种的生存。 细粒景观整体单调,但局部多样性高,更有利于 多生境物种的生存,却不利于内部特有种生存。 一个带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具有上述所说的各 项优点,是最佳的景观结构。
景观变化空间过程
景观变化空间模式
①边缘式:指新的景观类型从一个边缘单向地呈平 行带状蔓延,景观变化从一个边缘开始; ②廊道式:指新的廊道在开始时把原来的景观类型 一分为二,从廊道的两边向外扩张; ③单核心式:指变化从景观中的一点或一个核心处 蔓延; ④多核心式:指变化从景观中的几个点蔓延,如居 民点或外来物种的侵入(郊区化); ⑤散布式:指新的斑块广泛散布(如住宅区扩张)
第二节 景观变化的驱动力
一、景观动态与干扰 1 干扰:是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 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 干扰类型
① 按干扰产生的来源划分: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② 按干扰的功能划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③ 按干扰产生的机制划分: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生 物干扰; ④ 按干扰的传播特征划分:局部干扰和跨边界干扰。
3 景观格局演变与干扰
景观格局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现,同时 又是包括干扰在内的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 尺度上作用的结果。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具 有其组成部分所没有的特性。
景观对比度及景观粒度
1. 景观对比度
景观对比度是指(邻近的)不同景观单元 之间的相异程度。通常分为高对比度的景 观与低对比度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滇中高原湖泊区城市景观格局生态安全研究”(51008263);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高原湖泊区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安全规划研究”(2009ZC006M );云南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致谢:感谢云南大学夏既胜副教授在景观指数计算方面提供的帮助,感谢云南大学杨树华教授在论文写作中提供的宝贵意见与建议。
作者简介:李志英(1975 ),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生态学;刘涵妮(1987 ),女,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生;李晖(1967 ),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景观生态学;王俊涛(1981 ),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
1996 2008年昆明建成区建设用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李志英刘涵妮李晖王俊涛(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摘要:以1996年和2008年的城市建设用地图为数据源,运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3.3)对城市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12年间昆明城市景观格局总体变化趋势是景观格局呈现快速外延式扩张、分散布局、混合分布的特征,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
快速城市化是推动昆明市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政策性因素导致城市景观格局方向性变化。
关键词:城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驱动机制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Landscape Dynamic Change Pattern of the ConstructedRegion of the Kunming City in 1996and 2008LI Zhiying ,LIU Hanni ,LI Hui ,WANG Juntao(School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091,China )Abstract :Based on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use map of 1996and 2008,with the landscape analysis software (fragstats3.3),the landscape pattern of construction lands of Kunming city are analyzed on the landscape level and class level.Result shows that urban landscape character of the Kunming city has been rapid expansion ,scattered distribution and mixed distribution from 1996to 2008.Degree of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ncreased rapidly as well.The study shows that rapid urbanism is the main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changes of the Kunming city landscape pattern.Policies factors lead to the directivity change of the urban landscape.Key words :urban landscape ;pattern ;dynamic change ;driving mechanism城市景观是一种典型的人为活动占优势的景观类型,受区域和城市自身社会经济生产、管理和城市居民生活需求的强烈约束,其组分结构和时空分布格局与其他背景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相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城市景观由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景观生态学关于城市化过程及其生态效应研究的首要任务是详细剖析城市景观的格局规律,了解城市景观格局与周边其他景观格局之间的互动关系[1]。
城市景观格局的变化究是近年来城市景观格局特征的研究重点,尤其是在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景观特征变化非常明显。
城市景观的特征及其演变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同时进行的,而且这两者之间还可以相互转化[2]。
城市景观格局的综合分析,可以对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用地结构布局和功能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1研究区概况昆明位于云南省中部的滇池盆地的北部区域,东经102ʎ10' 103ʎ41',北纬24ʎ24' 26ʎ22',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也是中国西南的区域中心城市。
本研究范围为昆明市中心城区(按照昆明市2008年总体规划对昆明市中心城区的范围界定是:含昆明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的全部行政辖区范围;西山区的主城二环路以内地区和福海、前卫、马街、碧鸡四镇;呈贡县的洛羊、龙城、斗南、吴家营、大渔、马金铺六乡镇),总面积为1722km 2(含滇池草海水域10.7km 2),研究主要针对建成区城市用地的景观格局进行研究。
1.2景观类型分类研究主要探讨城市规划过程对城市景观格局的变化,重点在于建成区建设用地的变化情况和评价研究,以突出反映城市建设用地格局存在的问题和驱动机制。
根据建设部制定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3],城市用地分为十大类,其中最为活跃并控制城市景观的主要用地类型有: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绿地等主要的几类用地,也是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各用地比例的主要控制指标。
按照昆明市环境特点和20多年来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概况,确定昆明建成区的城市建设用地景观要素分类有:城市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地、水域用地共五类。
2数据来源与处理2.1数据来源选取了昆明经济社会、城市发展最为显著和变化较为剧烈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6年)和2008年两个时期,城市用地相关的数据主要来源于1996年、2008年昆明市城市建设用地图(1ʒ1000,AutoCAD 格式)。
2.2信息提取与转换按照城市景观类型分类,在AutoCAD2007软件中,分五个图层分别提取昆明1996年、2008年两个时期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绿地、水域五类用地,在AutoCAD 中将各用地类型图(DWG 格式)转换成DXF 格式。
将DXF 格式数据分别导入ArcGIS 中,利用ArcToolbox 的数据转换功能,将DXF 格式的AutoCAD 数据转换成Geo-database (地理数据库)格式,自动建立拓扑关系,形成以矢量格式为主的空间与属性数据库。
2.3景观指数计算利用fragstats3.3软件计算1996年、2008年的城市各类用地景观指数,分别计算景观水平(landscape-level )和类型水平(class -level )的指标。
3昆明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机制分析3.1景观水平(landscape-level )的格局变化从表1可以看到,从1996年到2008年间,伴随着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张,景观面积(TA )不断扩大,同比增长189.71%,说明在1996年至2008年间,因为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较为快速,空间扩张速度较快。
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张,斑块数(NP )相应增加,斑块密度(PD )也加大,说明城市景观破碎度呈现加大的趋势;最大斑块指数(LPI )降低,说明景观中优势斑块占景观的面积比例减少,其对景观的控制作用减弱,景观的整体结构趋于复杂。
分维数(PAFRAC )是描述景观形状复杂程度的指标,数值越高,形式越复杂。
在1996年至2008年期间,PAF-RAC 数值在小幅度下降,说明形状逐渐趋于简单化,有目的的规划建设活动会使城市景观形式趋于简单。
蔓延度指数(CONTAG )表明景观格局的聚散性特征,描述的是不同类型斑块的团聚程度或延展趋势。
一般来说,高蔓延度数值说明景观中的某种优势斑块类型形成了良好的连接性;反之则表明景观是具有多种要素的密集格局,说明城市景观是多种要素的密集格局,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较高,主要由于大量的城市道路建设和旧城改造等建设活动打破了原先聚集度较高的格局,道路的拓宽和路网密度的增加,使得原来密集连片的斑块被道路分割,导致景观破碎化。
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 )反映景观异质性,特别对景观中各斑块类型非均衡分布状况,土地利用越丰富,破碎化程度越高,SHDI 值也就越高。
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 )描述景观中各斑块类型均等分布状况,SHEI 值较小时反映出景观受到一种或少数几种优势斑块类型所支配;SHEI 趋近1时说明景观中没有明显的优势类型且各斑块类型在景观中均匀分布,有最大多样性。
从表1可以看到从1996年至2008年间,SHDI 和SHEI 均降低,说明城市景观类型趋于单一化,各类型斑块的分布趋于非均衡化,异质性降低,城市土地利用趋于单一化;开发力度加大使原先散布在城市中的各类空地加以利用改造,城市建设用地充斥满整个城市景观,城市景观的多样性降低。
相似邻接比(PLADJ )、聚集度(AI )、斑块结合度(COHESION )在1996年至2008年间呈下降趋势,表明城市各景观的空间连接性下降,景观要素类型空间分布不均衡,优势斑块类型的比例在下降,其他几种斑块类型的优势度增加,城市各类用地分布更为分散,并混合在一起。
表11996 2008年景观水平(landscape-level )指标变化情况景观指数年份1996年2008年TA (景观面积ha )9119.1019447.56NP (斑块数个)5363065PD (斑块密度个/100ha ) 5.877815.7603LPI (最大斑块指数%)14.3686 4.9601PAFRAC (分维数) 1.2983 1.2841CONTAG (蔓延度指数)49.662147.4878PLADJ (相似邻接比)90.891585.2513SHDI (香农多样性指数) 1.5633 1.5431COHESION (斑块结合度指数)95.937392.9106SHEI (香农均匀度指标)0.97130.9588AI (聚集度)91.544285.65923.2景观类型(class -level )的格局变化比较3.2.1景观类型的斑块面积、密度特征比较从城市主要景观类型格局的变化比较来看,从1996年至2008年间:水域斑块面积的变化幅度较小(图1),主要纳入斑块面积统计的水域主要是草海、水库、河道、水塘等水面,这些水域面积相对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