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公开课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件(共31张ppt)
•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 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
• 通过对比,凸显眼前奥斯维辛的和平与安 宁。
• 制造出悬念,引导人们跟着作者的笔触进 入作者的视角和思考。
• 凸显和平之可贵,提醒人们不应该忘记人 类自己制造的苦难和创伤。
深度解读之二:细节
• 1、“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 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 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说说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有什么?
和平的阳光,安宁的世界 游客对历史的重温与反刍 作者对和平的祈祷与欣慰
深度解读之一:对比
• 文中有几处使用对比,请找出来,体会这 样写的好处。
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 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 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 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 请思考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又在想什 么呢?
• 当时:渴望和平,相信和平一定会到来。
• 现在:提请眼前的人们不忘历史捍卫和平。
3、指出首尾段的作用
• 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字更加完整。 • 反复展示今天的奥斯维辛安宁和秀丽,凸
显本文的主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 加珍惜和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 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
(摘编自《自然》2017年12月)
•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 。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 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 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 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 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 美元。
• 通过对比,凸显眼前奥斯维辛的和平与安 宁。
• 制造出悬念,引导人们跟着作者的笔触进 入作者的视角和思考。
• 凸显和平之可贵,提醒人们不应该忘记人 类自己制造的苦难和创伤。
深度解读之二:细节
• 1、“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 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 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说说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有什么?
和平的阳光,安宁的世界 游客对历史的重温与反刍 作者对和平的祈祷与欣慰
深度解读之一:对比
• 文中有几处使用对比,请找出来,体会这 样写的好处。
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 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 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 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 请思考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又在想什 么呢?
• 当时:渴望和平,相信和平一定会到来。
• 现在:提请眼前的人们不忘历史捍卫和平。
3、指出首尾段的作用
• 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字更加完整。 • 反复展示今天的奥斯维辛安宁和秀丽,凸
显本文的主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 加珍惜和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 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
(摘编自《自然》2017年12月)
•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 。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 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 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 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 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 美元。
人教版必修一《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件(32张ppt)
作业
完成《固学案》的相关练习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实——“步履 不由得慢了下来”
参
毒气室——“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观
者
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不由自主地停下
的
脚步,浑身发抖”
所
狭小的女牢房——“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
见
叫不出来”
所
感
试验室——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
“…人们对他说,这是‘小的’, 还有一个更大的。…”
——《奥斯维辛没有什 么新闻》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焚尸炉
遇难者的鞋子
遇难者的遗物
“…一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集中营里 拥挤的囚犯宿舍
“…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在这样 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 人睡觉…”
美国士兵注视着死亡列车上的犹太人尸体集中营 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
巨大的焚尸炉
堆积如山的遇难者遗物 \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女囚--狭窄的空间住满了人
运输尸体—衣服被剥下来给后来的人穿
运输尸体
纳粹警察射杀犹太妇女
幸存者只有 7600人,他们目光 呆滞、面无表情。 不会说话,也不知 道自己的名字。男 性的平均体重35公 斤,女性的平均体 重25公斤。
人油熬制成的肥皂在全德国 范围内使用;焚烧尸体的骨灰被 撒入农田;剥下的人皮被制作成 精美的工艺品。
后来发现了一些精美而奇怪 质地的灯罩。如果没有文字说明, 谁都不会想到,那些柔和的灯光 竟然是人皮在闪耀!
小组合作探究
1、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 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公开课课件)
集中营正门
奥斯维辛集中营档案: 1939年9月,德军占领波兰。1940年4 月,开始建造奥斯维辛集中营主营,内设 哨所看台、绞形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 炉。用于消灭欧洲的犹太人,是希特勒种 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约有400万人,其 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 惨遭杀戮。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犯下滔天 罪行的历史见证。1947年7月,波兰政府 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
2、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 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 访问奥斯维辛 微笑。
细节研读:
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细节描写。一 个如此充满青春和梦想的美好生命都已 化成灰烬,这不正是对法西斯的控诉吗? 照片与现实构成了对比、反衬。这句话 侧面表达了法西斯魔掌下的奥斯维辛集 中营摧残和践踏着这里一切美好的东西。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 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 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 恐怖与快乐(第一和结尾自然段景物的描写)、 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 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 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 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 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
内容分析
1、齐读并分析第一自然段: “波兰布热金卡电 从某种意义上说, 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 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 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感觉?
阳光明媚
鸟语花香
人间地狱
这里作者用的是反语。因为景象固然美好, 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布热金卡曾经是一 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 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 才是它最相配的景象。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 却吃惊地看到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 此感到“可怕”。这种手法叫做反衬,“以乐景 衬哀情”,倍增其哀情,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有 一种沉重的感觉的原因。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 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 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奥斯维辛集中营档案: 1939年9月,德军占领波兰。1940年4 月,开始建造奥斯维辛集中营主营,内设 哨所看台、绞形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 炉。用于消灭欧洲的犹太人,是希特勒种 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约有400万人,其 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 惨遭杀戮。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犯下滔天 罪行的历史见证。1947年7月,波兰政府 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
2、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 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 访问奥斯维辛 微笑。
细节研读:
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细节描写。一 个如此充满青春和梦想的美好生命都已 化成灰烬,这不正是对法西斯的控诉吗? 照片与现实构成了对比、反衬。这句话 侧面表达了法西斯魔掌下的奥斯维辛集 中营摧残和践踏着这里一切美好的东西。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 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 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 恐怖与快乐(第一和结尾自然段景物的描写)、 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 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 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 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 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
内容分析
1、齐读并分析第一自然段: “波兰布热金卡电 从某种意义上说, 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 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 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感觉?
阳光明媚
鸟语花香
人间地狱
这里作者用的是反语。因为景象固然美好, 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布热金卡曾经是一 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 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 才是它最相配的景象。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 却吃惊地看到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 此感到“可怕”。这种手法叫做反衬,“以乐景 衬哀情”,倍增其哀情,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有 一种沉重的感觉的原因。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 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 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四单元10 短新闻两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优秀课件)
变为好事。( √ )
解析:塞翁失马: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③ 官僚主义的表现之一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的怠工现象。( √ )
解析:敷衍塞责:做事马虎,搪塞责任。
excellent
精品课件,下载后可直接使用excellent
19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9课
④ 那书生行至半途,已将盘缠用尽,此时束手无策,犹如涸辙之鲋。( √ )
excellent
精品课件,下载后可直接使用excellent
20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9课
3. 辨易混词。 (1)颠沛流离 /流离失所 [选词填空]宋徽宗丝毫没有预感到,无论是他自己,还是《清明上河图》这幅画, 都将要开始 颠沛流离 的旅途。
辨析:二者都形容生活困苦,四处流浪。“颠沛流离”侧重困苦流浪,“流离失 所”侧重无家可归。句子中宋徽宗被金兵俘虏,《清明上河图》也沦落金人之手, 用“颠沛流离”恰当。
excellent
精品课件,下载后可直接使用excellent
15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9课
3.作者一面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面又以此为题写下这则报道,作者的写作 意图是什么? 答案:示例 奥斯维辛早就因它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对它已经有了很多了解。对于 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 作者之所以写了这则新闻,通过第6 段“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那就对不 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可以看出,此时的他已被深深地震撼,感到有一种非写不可的 使命感,并以此祭奠亡灵,揭露罪恶,反省人性。
excellent
精品课件,下载后可直接使用excellent
13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9课
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中,作者以空间为序,依次向我们展示了 哪些场景?集中营的阴森恐怖、骇人听闻主要是通过什么来体现的? 答案:示例 伴随着参观者的脚步,作者把我们带进了集中营,依次向我们展示了毒气室、 焚尸炉、女牢房、不育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等。 作者并没有详细描写这些地方有多么可怕,而是通过参观者的动作、表情传 达他们内心的感受,以此充分抒发自己的感情,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解析:塞翁失马: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③ 官僚主义的表现之一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的怠工现象。( √ )
解析:敷衍塞责:做事马虎,搪塞责任。
excellent
精品课件,下载后可直接使用excellent
19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9课
④ 那书生行至半途,已将盘缠用尽,此时束手无策,犹如涸辙之鲋。( √ )
excellent
精品课件,下载后可直接使用excellent
20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9课
3. 辨易混词。 (1)颠沛流离 /流离失所 [选词填空]宋徽宗丝毫没有预感到,无论是他自己,还是《清明上河图》这幅画, 都将要开始 颠沛流离 的旅途。
辨析:二者都形容生活困苦,四处流浪。“颠沛流离”侧重困苦流浪,“流离失 所”侧重无家可归。句子中宋徽宗被金兵俘虏,《清明上河图》也沦落金人之手, 用“颠沛流离”恰当。
excellent
精品课件,下载后可直接使用excellent
15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9课
3.作者一面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面又以此为题写下这则报道,作者的写作 意图是什么? 答案:示例 奥斯维辛早就因它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对它已经有了很多了解。对于 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 作者之所以写了这则新闻,通过第6 段“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那就对不 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可以看出,此时的他已被深深地震撼,感到有一种非写不可的 使命感,并以此祭奠亡灵,揭露罪恶,反省人性。
excellent
精品课件,下载后可直接使用excellent
13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9课
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中,作者以空间为序,依次向我们展示了 哪些场景?集中营的阴森恐怖、骇人听闻主要是通过什么来体现的? 答案:示例 伴随着参观者的脚步,作者把我们带进了集中营,依次向我们展示了毒气室、 焚尸炉、女牢房、不育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等。 作者并没有详细描写这些地方有多么可怕,而是通过参观者的动作、表情传 达他们内心的感受,以此充分抒发自己的感情,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高中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是美国 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 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 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 佳作。 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 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 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定,传达出每 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
这样的悲剧属于整个人类,我们应共同面对这样的耻辱, 这样的罪恶。我们也同样不会忘记中华民族在日本法西斯 的强盗行径下遭受的苦难。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今天我 们要做的不仅是记住这样的历史。
奥斯维辛集中营大 门,门上的格言非常著 名:“劳动意味着自 由。”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 一扇高墙上写着:“来 到这里只有劳动,不能 有任何别的设想。不想 劳动者可以自己触动电 网。”集中营的头头在 囚犯到来的当天就对他 们说明白:“……集中 营进得来,出不去,除 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 出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1945年1月27日,席卷波兰的苏联红军在波兰南部克拉 科夫的奥斯维辛小镇发现了一座用铁丝网围起的集中营, 当时有7000多人,他们大部分是犹太人。所有人都表情呆 滞,瘦弱不堪,奥斯维辛集中营就此为外人所知。奥斯维 辛集中营是德军在1939年建立的。到苏军解放时为止,有 400多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 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这里成为了犹太人永远的 “噩梦”。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用来 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
犹太人在被送进杀人中心之 前,正在最后一站的等待。
苏联摄影师尤金1945年在 奥斯维辛集中营拍摄的照 片
集中营里堆积如山的尸骨
纳粹警察正对大规模“解决” 这是集中营1945年5月12日 解放后被搬运埋葬的尸体。 后还活着的犹太妇女射杀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公开课课件
明确:两种事物形成强烈反差。是讽刺, 纳粹的残暴终不可灭绝生命;是控诉, 美好的生命被活生生地毁灭。任凭纳粹 刑罚多么残暴,也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
各抒已见:
2.“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 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 树婆娑起舞。”句中的“最可怕”如何理解?
明确:作者用反语,景色固然美好,但布热 金卡因为曾经是人间地狱,只有灰暗的天空、 沉闷的色调才能与之相称。作者借此表达出 自己内心无比的愤懑,让读者感到沉重、压 抑。
6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放奥 斯
周维 年辛 纪集 念中 活营 动解
今天的“死亡墙”
德国总理向遇难者致哀
德国的忏悔与日本的靖国神社参拜
1970年1月25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 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原西德总理维 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 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毅然双 腿下跪,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 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 当时的西德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 罪书,消息传来,东西方和平人民无不拍手称赞。 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诺贝尔和平奖。而 历届日本政府从首相到阁员,从来没间断过参拜供 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对此,包括中国、 韩国、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政府和民间都表示了 极大的愤慨。
参 观 者 的 所 见 所 感
7 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 实——“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8 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9 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 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10 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 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各抒已见:
2.“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 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 树婆娑起舞。”句中的“最可怕”如何理解?
明确:作者用反语,景色固然美好,但布热 金卡因为曾经是人间地狱,只有灰暗的天空、 沉闷的色调才能与之相称。作者借此表达出 自己内心无比的愤懑,让读者感到沉重、压 抑。
6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放奥 斯
周维 年辛 纪集 念中 活营 动解
今天的“死亡墙”
德国总理向遇难者致哀
德国的忏悔与日本的靖国神社参拜
1970年1月25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 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原西德总理维 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 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毅然双 腿下跪,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 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 当时的西德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 罪书,消息传来,东西方和平人民无不拍手称赞。 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诺贝尔和平奖。而 历届日本政府从首相到阁员,从来没间断过参拜供 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对此,包括中国、 韩国、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政府和民间都表示了 极大的愤慨。
参 观 者 的 所 见 所 感
7 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 实——“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8 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9 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 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10 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 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高中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105 人教课标版最新精品课件
一个问题:
在课文的第一段中,哪一个词表示了 作者的惊讶?阳光明媚,绿树成荫, 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 好的和平的景象。可是为什么作者却 说这是“最可怕的景象”“像一场噩 梦”?
景色固然美好,却与这里的历史
不相配。这个曾经暗无天日的人间
地狱,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
远凋谢”,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
有时候杀 人并不需 要动用刀 枪,只需 要一挥手、 一点头, 一个示意 动作,大 批的人就 被选中送 向死亡。
整车拉走的尸体
如何理解:在德国人撤退时炸 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 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句话?
可以理解为作者的一种讽刺任纳 粹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 命的进程。或许是一种控诉,生 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 可见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
历史,只有“旧闻”没有“新闻”,但正是
那些恐怖的“旧闻”深深地震撼了记者,
催促他写下了这篇报道。毒 气 室 外 景
随着参观者的脚步,我们走进了集中营。
问题:在参观过程中,记者的眼光是落
在什么上面的?试从文章中找出参观的主体 是谁?记者在参观时,他的注意力是放在什 么上面的?
作者并未直接描写集中营那些残酷的遗 迹,而是将眼光转移到了其它参观者身 上,参观游览的主体实际上是其它游客, 记者正是通过观察他们的感受和反应来 感染读者的。
图片展示
1947年
4月,
杀人如
集
麻的前
中
奥斯维
营
辛集中
内
营长官
的
鲁道 夫·盖 斯被判 在此执
绞 刑 架
行绞刑。
毒气室 中等死 的囚犯
山集 的中 尸营 骨堆
积 如
纳粹警察射杀犹太妇女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件:《第四单元第10课 短新闻两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件(共43张PPT)
结语: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把历史的今昔放在一起相互对照, 深化了主题)
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 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
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
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 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
这里是奥斯维辛。
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 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 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 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 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莫诺 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 法屠杀、虐待囚犯,每天成百上千的犹太人,被运送牲畜的火车拉 到这里,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 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 苏联红军解放这里时,发现了7000千克头发,35玩件女装、2万 双男鞋和不计其数的尸骨,面对法西斯的累累罪行,最引人深思的 是集中营大门上的字‚劳动获得自由‛,这简直是莫大的谎言。
1、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事 件发展 事件结果 2、新闻结构: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3、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标题、导语、主体
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个
大标题,也可以有副标题,有的有引题。
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是对事
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 在,读者可以从导语中得到整个新闻的总印象。
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
生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具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
导语(1):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
高中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83 人教课标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徐志摩曾说过:“一生中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记了自己,不求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见你。”我不知道自己是何等的幸运能在茫茫人海中与你相遇?我也不知道你的出现是恩赐还是劫?但总归要说声“谢谢你,谢谢你曾来过……” 还记得初相识时你那拘谨的样子,话不是很多只是坐在那里听我不停地说着各种不着边际的话。可能因为紧张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只知道乱七八糟的在说,而你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插一两句。想想自己也不知道一个慢热甚至在不熟的人面前不苟言笑的我那天怎么会那么多话?后来才知道那就是你给的莫名的熟悉感和包容吧!
颁奖词
奥斯威辛作为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杀人工 厂”而为人们熟悉,各国记者纷纷报道它的残酷、 血腥。罗森塔尔本着记者的良知,独辟蹊径,突破 了“客观报道”的框框,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 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博物馆,在恐 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 召唤起人们对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 于人性的自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
拓展延伸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沦陷,30万以上中 国人被残杀。其手段之残忍,行为之野蛮,令人 发指。时间长达6个星期,这段血腥的历史是现代 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这场浩劫是中国人永远 的伤痛,也是全人类的耻辱。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的性质比二战时德国纳粹杀害犹太人更严重, 毕竟纳粹屠杀犹太人是一个党屠杀一个民族,而 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民族屠杀另一个民族。
•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短新闻两篇之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课件 (共42张PPT)
为什么又要写 ?
普利策曾 说:“倘若一 个国家是一条 航行在大海上 的船,新闻记 者就是船头的 守望者,他要 在一望无际的 海面上观察一 切,审视海上 的不测风云和 浅滩暗礁,并 及时发出警 报。”
波兰隆重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
新华社奥斯维辛(波兰)1月27日电(记者邵进)在漫天 大雪和哀鸣的火车汽笛声中,波兰27日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二号 营布热津卡举行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 这是二战结束后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原址举行的最为隆重的纪 念活动,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有俄罗斯总统普京、法国总统希拉 克、德国总统科勒、以色列总统卡察夫、乌克兰总统尤先科、美 国副总统切尼等44个国家或政府领导人,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 巴罗佐。当年打开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的苏联老红军战士、约两 千名当年集中营的幸存者、许多国家青年团体的代表,也参加了 纪念活动。 俄罗斯总统普京作为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国家的代表在纪念 仪式上发表讲话说,为解放波兰,60万苏联红军战士光荣牺牲; 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整个苏联2700万人献出了生命。 他强调,奥斯威辛集中营不仅呼唤人们怀念过去,而且指引人们 更好地理解未来,共同面对威胁和平的新挑战。 以色列总统卡察夫说,布热津卡是犹太民族最大的墓地, “种族灭绝”政策是整个人类的耻辱,奥斯维辛集中营应当刻在 全人类的心中。 当天在布热津卡二号营原址举行的仪式将全球纪念奥斯维辛 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活动推向了高潮。
“毒气室和焚尸炉”是纳粹屠 杀生命的见证,灭绝生命的地方。 “雏菊花在怒放”表明生命不息, 不可被阻挡。 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 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 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 这样的景象的确让人难忘。也许 是讽刺,任纳粹刑罚多么残暴, 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也许 是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 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 恶劣的罪行。
(精品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凝重
世人瞩目
焚尸炉
婆娑
嬉笑
戕害
雏菊怒放
嚼蜡
纳粹 堪称典范 步履蹒跚 明媚温暖
注音:
凝重 (nínɡ) 焚尸炉 (fén) 嬉笑 (xī)
世人瞩目 (zhǔ) 纳粹 ( cuì )
婆娑 (suō)
堪称典范 (kān)
戕害 (qiānɡ) 步履蹒跚 (lǚ)
雏菊怒放 (chú) 嚼蜡(jiáo) 明媚温暖(mèi)
• (3)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 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但是记者还是要写,要继续 揭露纳粹法西斯的罪行,让世人永志不忘。在奥斯维 辛,历史比现实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
2.文章开头写到阳光明媚,儿童在追逐游戏。这是 一幅多么美好和平的景象。可是作者为什么却说这 是“最可怕的情”“像一场噩梦”?难道是作者不 喜欢这么美好的一切?
• 3.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 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 们在追逐游戏。”这一句话表达了什么感情?有 什么作用?
• 3.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 。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 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这一句话 表达了什么感情?有什么作用?
2.病菌对胎儿的影响:让女人怀孕后感染病菌,待 胎儿成形后进行活体解剖,观察胎儿的状态。
3.日本人测试眼压最大承受范围……
• 医治自己人的项目,731部队的官兵们竭尽所能都做过了 。他们并没有任何罪恶感,唯一让他们感到不忍的是那些 动物们(比如;白鼠)。战后,他们为那些动物树立了一 块纪念碑。那些惨死的数万名罹难者甚至连骨灰都没有留 下,他们的待遇连动物都不如。
• 作者描写人们参观毒气室、焚尸炉、牢房 、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时的反应,这 样写有什么作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10.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课件 (共85张PPT)
惨死的人
问题四参考答案:
毒气室
焚尸炉
参观者沿着 女牢房
来参观
女囚绝育实验室
纪念墙
绞刑室
问题五 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脚步逐渐变
参考答案: 慢看”见毒气室和焚尸炉时——“目瞪口呆”
参
“……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孩的鞋子,————
观
“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者 的 所
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一个参观者惊惧万 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总结:
生命的消亡——毒气室、焚
尸炉、成堆的头发、婴儿的鞋 子、等待死亡的囚徒、绞刑地 下室
生命的力量——怒放的雏菊
花、温和地微笑的姑娘的照片、 明媚的阳光、一行行婆娑起舞 的白杨树、追逐游戏的儿童
独特的视角,审美之所在
问题十一: 为什么
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 沉重、血腥、残暴的历史 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 它很多东西。对于追求新 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 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 报道了。
长 廊 上 的 照 片
长 廊 上 的 照 片
长 廊 上 的 照 片
长廊上的照片
被 绞 死
6·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退了下来,在 自己胸前画十字。(14段)
7、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
交流,然后对导游说:‘够了’。” (15段)
被 折 磨 得 瘦 骨 嶙 峋 的 人
答: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 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 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 在一起,的确让人难忘。也许 是讽刺,任纳粹刑罚多么残暴, 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也 许是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 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 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新闻两篇_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件1
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 的东西可供报道了。 一批批的参观者在奥斯维辛都会看到同样的东西, 得到同样的感受,同样震惊,同样窒息,同样愤 怒。
既如此,为什么还要写下这样的新闻呢?
“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 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出于一种使用命感, 对死难者的悼念,对纳粹的愤恨。
奥 斯 威 辛
“……我向来相信大多数人是渴求和平而且愿意抓住和平机会的。 你们今晚聚集在此,证明了这种渴求:要和平,不要暴力,暴力 伤害民主,我们必须抵制暴力“ ------------前以色列总理拉宾
良知何在?!
推荐阅读
反纳粹作品
为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罗森塔 尔写一段颁奖词
今天,让我们跟着美国记者罗森塔尔 奥 斯 沉重的步伐悄悄走进奥斯维辛,用我 威 辛 们善感的心灵去碰触那段不忍碰触的 历史.
奥斯维辛
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看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
分组讨论一
闻》这个标题,同学们有哪些疑问?
板块一 :新闻标题
既然奥斯维辛没有新闻为什么还 要写? 既然没有什么新闻作者又写了哪 些内容?
分组讨论《奥斯维辛没有 什么新闻》还有哪些吸引你的句子?
板块四 新闻语言
①细节魅力 ②精辟议论
①细节魅力 所谓细节,就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一 局部,某一特征的具体描摹,或对 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一细微事实的形 象描写。高尔基称细节是“隐藏在 字里行间的魔术”。
细节魅力1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 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 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 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 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 有几个儿童在追逐游 戏."
这篇并没有写下什么新闻的报道怎么会获得美 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呢?”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件: 10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共31张PPT)
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
这里就是—— 奥斯维辛。
1.理解文中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旨。(重点)
2.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重点)
罗森塔尔, 美国记者。本篇新闻获当年普利 策新闻奖。美国普利策奖主席、新闻学教授霍恩 伯格说,这是国际报道奖得主罗森塔尔“写得最好 的作品”。
“死亡工厂”——奥斯维辛 奥斯维辛(Auschwitz) 集中营: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 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 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 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 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 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 集中营大门上文字 奥斯维辛。 (ARBEIT MACHT FREI)的 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 含义—劳动使人自由 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 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
“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 闻”、默默地迈着步子、 主体 很快地望上一眼、步履 慢下来、表情茫然、停 (6~15下脚步、浑身发抖、惊 段) 惧万分、张大了嘴巴、 表情木然、下跪祷告、 热金卡曾经是一个 (第16 子们在追逐游戏 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 段)
2.文章题目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
什么新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
【提示】(1)“没有什么新闻”,其实是说这里发 生的臭名昭著的纳粹法西斯行径,世人早已知道, 没有什么好说的。 (2)“没有什么新闻”是讲这里除了世人皆知的法 西斯恶行之外,没有什么值得张扬的事。 (3)虽然这里没有什么新闻.但是我还是要写,要 继续揭露纳粹法西斯的罪行,让世人永志不忘。
比较的项目
一般报道
比较的方面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 新闻》
时效性 最新发生的事件 报道内容 客观事件 情感倾向 客观
时效性不强 个人感受 个人情感浓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