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
《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篇:《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揣摩语言,把握刘和珍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爱国学生复杂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勾画关键词语的方法揣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刘和珍的爱国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揣摩语言,把握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情感。
三、教学设想1、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把阅读交给学生,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能,师生平等自然的交流。
四、教学方法诵读、分析、讨论、迁移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课前导入:今天是2015年的3月16日,距离“三一八”惨案的八十九年祭还有不到两天,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重读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我的心里颇不宁静。
89年了,岁月无声无息地过去,但记忆却是越来越清晰。
那一天,阳光如此灿烂;那一天,人潮如此汹涌;那一天,青春如此妩媚;那一天,枪声如此清脆。
那一天,她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她才22岁啊,如花似玉的年龄,诗与歌的年龄。
但是她如许平凡,以致我想找一点更为鲜活的资料也未能如愿。
我只知道,她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县,自幼丧父,家境清贫。
我可以想见她的勤劳,她高超的针线与厨艺,她与母亲相依为命,她在一盏如豆的灯下读书到天明。
191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西女子第一师范学校,担任校刊的编辑。
我在图书馆以及网上找了好久,也没找到她的文章,但我猜想,她的文字必不同于卓文君,不同于薛涛,不同于袁枚的女弟子们。
蕴藉中有锋芒,温婉中有热情。
这就是她吗?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板书),通过揣摩语言,把握刘和珍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寄托我们的哀思。
(幻灯2交代学习目标)首先我要检查一下同学们课前预习的情况,谁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你搜集到的关于刘和珍的资料。
新必修一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
纪念刘和珍君
鲁迅
第二课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1.作者在第五小节如此详写惨案的经过,有何深意? 提示:一是揭露了敌人的凶残,证明了那简直就是虐杀;二是赞扬了三个女子临难从容、 互相救助的精神。
2.作者在第四小节中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第五小节中又说“我还有要说的话”。 各是什么意思? 提示:“无话可说”是因为敌人的暴力和无耻谰言令人震惊、愤怒而说不出话;“还有 要说的话”是作者要揭露敌人的凶残。
1.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 前行”,应如何理解该句?
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
返回 回目录页
第 四 节 研 读
本节提要 提要。 一、本节提要。 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 二、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
下午便得到噩耗, 说卫队居然开枪, ① 下午便得到噩耗 , 说卫队居然开枪 , 死伤至 数百人, 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但我对于这 数百人 , 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 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 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 ②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 来推测中国人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 , 然而我还不料, 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的 , 然而我还不料 , 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 ③ 惨象, 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流言, 尤使我耳 惨象 , 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 流言 , 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不忍闻 。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 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 沉默呵! 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 沉默呵 , 沉默呵 ! 不在沉 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提 示
①
“也”字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本文, 也 字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本文, 不仅是程君的请求, 更主要是出自作者本身的意愿; 不仅是程君的请求 , 更主要是出自作者本身的意愿 ; 字更说明, 写作本文的念头早已有之, “ 早 ” 字更说明 , 写作本文的念头早已有之 , 并且 时时记着。 “ 必要” , 是指有必要通过写文章悼念 时时记着 。 必要 ” 遇害者, 奉献作者的悲哀和尊敬, 遇害者 , 奉献作者的悲哀和尊敬 , 控诉反动政府的 暴行,痛斥那些文人的阴险论调。 暴行,痛斥那些文人的阴险论调。
返回 回目录页
第 二 节 研 读
本节提要 提要。 一、本节提要。 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 二、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
高中语文课件-《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
2、“无恶意的闲人一”般指庸的俗是的:市民。他们 在政治上不反动,但是极端冷漠麻木,烈 士的鲜血只是他们闲聊的材料。
3、“有恶意的闲人走”狗指文的人是。:他们造谣、 诬蔑,是反动统治者的帮凶。
赏析:“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 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 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如何理解?
答:“大量的木材”喻指代价巨大的流血 斗争;。“一小块煤”比喻社会的一点进步, 作者以“煤的形成”作比喻,深刻阐明社会 进步的一小步往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然后指出请愿不能带来任何进步,由此, 沉痛地指出这次惨案的经验教训,意在告诉 国民认清反动统治者“吃人”的本性,吸取 血的教训,改变战斗方法。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 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 鲁迅是要人们不做庸人,而做真的猛士。 真的猛士站起来,“将更奋然而前行”,中 国才有得救的希望。他们当然要承受超乎寻 常的哀痛,但是为改变惨淡的人生,为创造 幸福的人生,他们本身也 Nhomakorabea幸福者。
语 段 分 析
评价提升
1、赞颂刘和珍等为“真的猛士”,又说 她们是“哀痛者”和“幸福者”,该如 何理解?
用了反复、对比的修辞手法,说明在沉默中 灭亡是绝对不可能的,在沉默中爆发是必然 的。因为有压迫就有反抗,所以说,实际上 鲁迅的意思是呼唤人民不要在沉默中灭亡, 而要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号召人民起来反抗 斗争,我们民族才有希望。
《纪念刘和珍君》2课时
●参加师大学潮斗争
★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 神,有远见卓识,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的 青年学生。
文章总共七个部分,可只有三个部分讲述了有关 刘和珍的事迹。联系文章题目,思考:鲁迅先生 写作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记念刘和珍君》的内容,是述评”三一八” 惨案,鲁迅先生借记念刘和珍作为切入的角度, 笔触涉及了三个方面的对象,即爱国青年、反动 势力以及处在中间状态的“庸人”,在对三者的 分析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爱国青年
n 惮 dà 尸骸 hái
喋血 dié
殒身不恤 yǔn xù 荫庇 yì n
桀骜 jié ào
解释: 桀骜: 形容性情倔强。骜,不顺从。 黯然: 噩耗: 无端: 忧伤的样子。黯,阴暗。 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有开头没有结尾,指做事半途而废。 有始无终:
到处都有帮凶。羽翼,指帮凶。 广有羽翼:
①深味非人间的悲凉.
②在非人间显示”我”的最大哀 痛. ③痛悼死者,奉献 敬意. ④表 达自己的歉疚之情.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 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 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 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 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 非人的世界。 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 一个尽头!
3此句用选择关系,看似客观,实则号
召人们在沉默中爆发。鲁迅《革命时代 的文学》:“有些民族因为叫苦无用, 连苦也不叫了,他们便成为沉默的民族, 渐渐更加衰颓下去„至于富于反抗性的 民族,因为叫苦无用,他便觉悟起来, 由哀音而变为怒吼。”理解句中重点词语 Nhomakorabea四节
02 教学课件_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
4.文中的“中国人”“庸人”“苟活者”“无恶意的闲人”各指什么样的人?
“中国人”泛指所有的中国人。 “庸人”即平庸之人。他们对反动派的暴行有所不满,对烈士的死难有所哀痛;但是, 他们不敢“直面惨淡的人生”,不敢“正视淋漓的鲜血”,他们特别容易“忘却”历史的 教训。他们的苟且偷生在客观上起着维持这“似人非人的世界”的作用。 “苟活者”是有一定是非观念,不忘却烈士的死难而又没有行动起来的人。他们“在 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他们有可能走向斗争。“苟活者”中包括“苟 活到现在”的“我”,这是作者的谦辞,意在突出刘和珍“为了中国而死”的光荣。 “无恶意的闲人”指一般庸俗的市民。这种人尽管在政治上同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 (“有恶意的闲人”)有着根本的区别,但是他们对世界的态度极端冷漠,冷眼旁观,甚 至把烈士的鲜血当作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对这种人,作者几乎不抱希望。
2. 文中有几次出现作者关于“写一点东西”的不同表述,请找出并体味其中的感情 变化。
文中有三次出现作者关于“写一点东西”的不同表述。几乎完全相同的语句接连出现三 次,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作者发自肺腑的声音。
① 第一次:“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针对刘和珍来说的。鲁迅所编辑 的刊物因其战斗性往往被查封和扼杀,以至于“有始无终”,“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 在这样
3. 文章叙述了刘和珍的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个人?
(1)事迹 ① 生前爱看鲁迅的文章;② 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③ 成为学生自治会职员; ④ 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⑤ 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⑥“欣然前往”参加请 愿运动;⑦ 中弹后又被棍打而牺牲。 (2)形象 刘和珍是一个进步学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新女性。文章对刘和珍的描写不多,但可 以看出她热心政治运动,追求进步;有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威信;本性善良,为人谦和; 勇赴国难,殒身不恤。
《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
2、第一部分里有两处提到“我也早觉得有写 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 这种矛盾的提法该怎样理解?
(1)第一处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 要了”,是为了寄托自己对刘和珍烈士的哀思, 接下来连用两个“只能如此而已”,是说明自己 的悲愤感情是文章所倾诉不了的,然而又只能用 文字来纪念,这种反复回荡的语言,正反映出鲁 迅先生悲愤之强烈。
学海导航 P37 堂探究 第4题
堂堂清
学海导航 P37 “课堂探究”1~2题
课后作业
学海导航 P37 “课堂探究”3题
第二课时
目录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师生交流
拓展训练
堂堂清
课后作业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分析刘和珍的 形象以及文中出现的其他人物形象。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涵义。
自主学习
一、再读课文 二、预习检查:
小组反馈“学海导航” P37 “基 础过关”1~6题
合作探究
1、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
3、课文记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从这些事 迹中你能认识到刘和珍君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在艰难的生活中,毅然预订《莽原》全年 在女师大风潮中“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 翼的的校长” 女师大复校“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平时“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援助外交,“欣然前往”,请愿殒身
──可看出刘是一位渴求真理,富于斗争精 神,而又和蔼善良,有思想,有远见富有革命责 任感的革命青年。不是“受人利用”。
2、“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
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段政府的反动统治并未 动摇,说明了请愿 ,特别是徒手的请愿,虽然付 出了很大的代价,但作用却很小。所以作者主张 积聚革命的力量,采用更为革命的方式以有限的 代价去换取得更大的胜利。
6.1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第2课时)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鲁迅
梳理文章每一小节的内容
本文共分为七节:
第一节 介绍写作缘由,表达自己的哀痛之情,控诉段祺瑞执政 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
第二节 表达自己的无限愤慨,再一次说明写一点东西的必要。
第三节 回忆自己与刘和珍的交往,表达自己对刘和珍的由衷敬意。
第四节 写听到噩耗时的愤慨之情,揭露段祺瑞执政府的凶残和流 言家的卑鄙。
四次用几近雷同的笔法写道“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和 蔼”“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和蔼”“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 的刘和珍君”“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微笑、
和蔼、和蔼”的刘和珍君何以是暴徒?更何至于无端在执政府门前喋 血呢?作者精心设计的这个反复细节如同电影特写镜头在读者的脑海 里缓慢地滚动放映,感情密度大,冲击力强,将悲愤之情最大限度地 传递出来,使反动文人的所谓“暴徒”之说不攻自破,使刘和珍的形 象更加鲜明感人。 ② 再现细节。在第五部分中,作者细腻刻画,生动而又细致入微地再现 了三位女性的死状。文章不厌其细地说“(子弹)从背部入,斜穿心肺, 已是致命的创伤”“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 仆”“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 也立仆”“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这些语
第五节 记叙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
第六节 阐述刘和珍等人死难的经验教训。
第七节 阐述刘和珍等人遇难的意义,表现她们为国捐躯的崇高伟 大。
文本研读
任务一 :理解文章内容
读完第一、二节后,思考本部分写作的缘由,文中是否有提示 性的语句?如何理解这句话?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
文中具有提示性的语句是“有写一 点东西的必要了”。这句话在文中 出现了两次。
《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
充满血腥和暴 力的黑暗统治
为烈士的死难 感到极度哀痛
Hale Waihona Puke 愤怒 到了 极点表示对死者 的尊敬
记念的缘由
语段赏析(二)
真正的 革命者 直接面对, 不回避 为国家、民族 的不幸而哀痛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
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
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
执政府的暴虐 不言自明
流言的荒谬不 攻自破
“从背部入”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突出“其一是手枪”?
• 段政府通电称,是李大钊等人“率领 暴徒数百人,闯袭国务院,泼灌火油, 抛掷炸弹,手枪木棍,冲击军警。各 军警正当防御,致互有死伤”。
• 解读“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 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这段话。 • 明确:句中的“中国人”是指反动的统治者。鲁迅一向把敌
语段赏析(一)
程度副词, 更加 深深地体味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
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
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
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
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 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赞颂刘和珍等人的勇毅行为和不怕牺 牲的精神,控诉反动政府的卑劣凶残。
鲁迅的笔触涉及哪几个方面?
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 ①反动势力:段琪瑞执政府(“当局者”)和“几个所 谓学者文人”(“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
愤怒控诉段 政府虐杀爱 国青年的暴 行,痛斥走 狗文人下劣 无耻的流言
【教案】高一语文《24《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
《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文章第1、2、3、4小节,以第四节为例,训练理清局部思路,在沥青思路的基础上理解难句,以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步骤: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到入新课。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本文的写作背景,概括出了本文“悲愤”的感情基调,了解了刘和珍的生平,知道本文写作目的。
这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文章的1、2、3、4小节,看作者是如何纪念死者、评述惨案的。
二.分析文章,理解难句。
(一).分析一、二小节1、齐读这一部分,要求带着以下问题:1)作者在第1、2节都说道“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请问各有什么含义?2)本段段意既然为交代写作原由,请问其写作原由是什么?(解决:第一节“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个“必要”说的是要悼念遇害者刘和珍,奉献作者最大的悲哀和尊敬,控诉段政府的暴行和抨击反动文人的阴险论调。
“也”和“早”二字说明作者要作文纪念的愿望由来已久。
作文不仅是应程君的要求,更主要的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
第二个“必要”在与唤醒庸人,要人们牢记血债。
因此本段交代的写作原由是悼念死者,揭露敌人,唤醒庸人。
)2、重点分析文中难句:1)文章开头作者如此郑重其事的说明本文的写作时间“中华民国十五年”,其中有何深意?(提示:含有揭露和讽刺意味。
中华民国并非人民的民国,而是屠杀人民的机器。
)2)追悼会那一天,我为何独在礼堂外徘徊?(提示;作者无法承受追悼会的悲痛,独自徘徊沉思。
)3)作者反复说“只能如此而已”,又称自己献上的只是“菲薄的祭品”,说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提示:表达作者认为未能以更好的方式悼念死者,深感歉意。
)4)“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是什么意思?(提示:愤怒到了极点的意思)5)“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一句,他们指什么人?“快意于我的苦痛”怎么理解?(提示:“它们”指反动派。
“快意于我的苦痛”实际是警告反动派别高兴的太早,总有一天血债必将血偿!)6)“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纪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理清局部思路,揣摩重点语句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刘是怎样的一位青年?明确:文章没有详细介绍刘的事迹,只是记叙了几次印象。
1、“然而在这样……就有她”。
“然而”强调了她与众不同,“生活艰难”说明她“预定全年”需要很大的决心。
“毅然”则进一步强调她的勇气。
生活虽艰,预定《莽原》——向往革命,渴求真理。
2、“能够不为……反抗……”。
不屈势力,反抗校长——富于斗争精神。
3、女师大复校,她“虑及……”。
虑及前途,黯然泪下——有思想,有远见,富有责任感。
4、始终微笑,态度温和——和蔼善良。
5、欣然请愿——敢于斗争。
是一位热血青年。
2、从全文来看,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意义有哪些?明确:悼念刘,控诉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严肃地总结教训,激励继续战斗者。
二、理清局部思路(2、4两段是要求背诵的,故将局部思路的梳理放在2、4段上)(一)第2部分1、学生集体诵读2、思考:本部分是如何安排思路的?明确:第一段共5句话:第一句表明纪念死难者应该采取的态度,这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奋斗者的理想人格;第二句紧承首句,是作者的评价和认识;第三、四句是写庸人的态度,将其与“真的猛士”对比。
这样“真的猛士”就成了立在庸人前的一面镜子;第五句是作者的感叹。
第二段是写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
所以本部分思路流程应该这样来表述:面对惨案“真的猛士”的态度——庸人的态度——我们的态度。
3、背诵(二)第4部分1、听录音2、学生齐读3、思考本部分文字技术刘遇害,围绕惨案,作者以什么顺序又是怎样展开思路的?明确:以我的活动为线索,其思路是:听到噩耗——颇为怀疑——尸骸为证——听到污蔑——呼唤爆发。
可见是以时间为顺序的。
4、背诵三、在分析思路的基础上,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
”下面我们就用心去解读几个句子,用心去感受先生的悲愤之情吧!1、真的猛士……?(1)出示投影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当。
第二课时 《记念刘和珍君2》优秀课件
鲁迅
鲁迅 的作品是
一部记录着对
黑暗的愤懑和 对光明渴慕的 民族启示录
写作背景1 (大沽口事件)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 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 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 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 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 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美、法、意、荷、比、 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 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 军队,准备武力进攻。
文中的这些“人” ,你认识吗? 1、真正的猛士 2、杀人者 3、有恶意的闲人 4、无恶意的闲人 5、苟活者
文章中还反复写了这样的话:“可是我 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 君”。这些话是不是和前面的“有写一点东 西的必要”相互矛盾呢?这些话表达了作者 什么思想感情?
这是对烈士热情的讴歌。 何等的伟大,何等的 崇高!
作者反复写刘和珍的“微笑”和 “温和”有什么作用?
1、突出刘和珍纯洁、善良、温和的可贵 品格。 2、展示刘和珍对师长的尊敬。 3、戳穿反动派的谎言,反衬反动文人的卑劣。 4、揭露段祺瑞执政府的凶残。
叙述刘和珍等遇害经过的语句 的句式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一八惨案) 写作背景2 (三·
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 人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共产党人李大钊在会上 作了演讲。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愿团,到 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 群众开枪。 随后,士兵们又手持大刀、铁棍追 杀群众。打死47人,伤200多人,制造了屠杀爱 国民众的“三一八”惨案,死难烈士中就有北京 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鲁迅称这一 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记念刘和珍君》公开课第二课时
1、段祺瑞政府(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 2、所谓的学者文人(流言,尤使我耳不忍 闻)。 3、怀恶意的中国人 4、无恶意的闲人(一沟绝望的死水,善于忘 却的庸人)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
《记念刘和珍君》公开课:第二 课时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
一、我们举行了纪念了“九一八”活动。 为什么大家记不起来了? 忘却的救世主已经降临了。
一、将这作为后死者菲薄的祭品,奉献与逝者 的灵前。 二、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个星期,忘却的救 世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 了。
时间
时间
1925年夏初 1926年3月18 日 1926年3月25 日 1926年3月27 日 1926年4月1 日
初识刘和珍君 刘和珍君参加情愿遇害。 开追悼会 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
写下此文纪年刘和珍君
时间
作者情感
1925年夏初初识 刘和珍君 1926年3月18日刘 和珍君参加情愿遇 害。 1926年3月25日开 追悼会
1.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2.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 着,态度很温和。 3.况且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 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4.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复,一方面起强调作用,强化了读者对 刘和珍的印象,并引人思考,如此美丽温柔, 可爱和蔼的一个弱女子何以会挺身而出为了国 家民族而喋血呢?如此美丽温柔,可爱和蔼的 一个弱女子何以被残忍杀害?另一方面在反复 中细微变化的字眼,暗藏了作者的情感变化。 第一次初识,感情自然平淡,所以是常常。 随着感情的深入,作者悲愤之情达到极点,始 终微笑,判定的语气,是感情表达更强烈,如 火山爆发。
记念刘和珍君_PPT课件(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
语句分析: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 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明确:这一段中的两层意思:一般的民众,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 争,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中,多少看到一些改变黑暗现实 的希望;真正的革命者,将因受到激励而更加奋勇前进。进而明确, 这是从烈士死难对于将来影响的角度高度评价意义的,具有激励革 命者奋然前行的巨大作用。这一段文字寥寥,却充满着感奋之情。
鲁迅消息闭塞
噩耗传来神速 虚 词 卫队惨无人道
刘遇害出人意料
表意 丰富
事实之确凿 凶残+无耻 惨象+流言
记念刘和珍君_PPT课件(第二课时)
记念刘和珍君_PPT课件(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
4.赏析重点语句的含义
“惨象”指反动 军阀的血腥镇压。
“流言”指走狗 文人的无耻诬蔑。
(1)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激烈后 来人奋然前行
记念刘和珍君_PPT课件(第二课时)
记念刘和珍君_PPT课件(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
语句分析:
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
反动派高压的政策造成“万马齐喑”的可悲局 面,“三一八”事件就像几颗石子投入大海,未能掀 起波澜,依然死水一潭。“太平”蕴涵作者的愤懑、 不平和辛酸。
记念刘和珍君_PPT课件(第二课时)
记念刘和珍君_PPT课件(第二课时)
记念刘和珍君_PPT课件(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
第一类:爱国青年 突出代表: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
作者感情:沉痛悼念,表达敬意——颂扬其勇毅,称她们的“为
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中精辟的语句,尤其是精警的议论。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课文章法,品味语言,训练诵读,积淀语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接受鲁迅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受鲁迅刚正的性格、澎湃的激情、高度的正义感和嫉恶如仇的精神。
【重点、难点】《记念刘和珍君》具有政治性、战斗性和抒情性特点,是中国现代散文名篇,有些语言精辟却难懂,文中的思想厚重却不容易把握。
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就成为重点和难点。
【解决办法】1.强化诵读,注重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思想感情,体会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之妙,以诵读促进感悟、鉴赏。
【学生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做好课前预习;课堂上学生诵读、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分析人物形象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文章没有详细介绍刘的事迹,只是记叙了几次印象。
“然而在这样……就有她”。
“然而”强调了她与众不同,“生活艰难”说明她“预定全年”需要很大的决心。
“毅然”则进一步强调她的勇气。
生活虽艰,预定《莽原》——向往革命,渴求真理。
“能够不为……反抗……”。
不屈势力,反抗校长——富于斗争精神。
女师大复校,她“虑及……”。
虑及前途,黯然泪下——有思想,有远见,富有责任感。
始终微笑,态度温和——和蔼善良。
欣然请愿——敢于斗争。
是一位热血青年。
二、深入分析文章内容1.关于文章缘起(课文第一、二节)。
分两步,先说“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以纪念死难者;再说为使庸人不忘却,要人们牢记这笔血债。
理清这两部分思路,可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深刻。
为什么当时的中华民族沦为“衰亡民族”,为什么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依然能够维持?鲁迅深知其原因在于中国庸人太多,他们的良知并未泯灭,惨案也曾使他们感到悲哀,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实不过是两星期,一切就淡漠了。
拯救中国首先要改变庸人大众的麻木的灵魂,鲁迅认定自己的使命就是疗救愚弱的国民的灵魂,唤起民众。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第2课时)
四、自学指导一
5分钟
研读第三到五部分,
1、明确作者写了刘和珍的哪几件事情,并分析总结刘和珍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2、课文中多次写到刘和珍“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和蔼的”,这起到什么作用? 赏析语句 3、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4、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 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注意重点研读标红的词语,它们有什 么含义?作者写这句话想表达什么?)
六、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回忆与刘和珍君的交往和对“三·一八”惨案烈士遇难情形的描述,愤怒地控诉 了段祺瑞执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了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赞颂了烈士们的崇高 精神,并以无比沉痛的心情表达了自己的哀思和尊敬,严肃总结了“三·一八”惨案的教训与意 义,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方式,激励人们“更奋然而前行”。
五、精讲点播
3.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用反复手法和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复句,指出“沉默”的 两条出路——“爆发”和“灭亡”。
含意:这里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又有对世人的呼唤、激 励和鼓动,只有斗争才有希望。
五、精讲点播
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 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D.“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作
业
1.把新授课所学的内容再看一遍。 2.把新授课所涉及的知识背 会,默写一遍,交给课代表课,代表交给老师。 3.把本节课的错 题上错题本。 4.把本节课没做完的题做完。 5.把所有资料上的 题全做完,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一课前预习单【学习目标】1.探究重点词句的含义。
背诵2.4节。
2.分析刘和珍人物形象。
理清作者情感发展脉络。
3.树立人文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关注时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呼吁家国情怀和英雄精神。
1、在下文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衔接自然: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是少数,()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在此罢。
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绿阴慰藉和蔼博闻强识B.斑斓干躁骷髅天伦叙乐C. 沮咒霹雳深邃殒身不恤D.娇美崎岖疏竣黯然失色1.文章叙述了刘和珍的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怎样一个人?2.刘和珍的微笑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二,课中探究单一: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语句的深刻含义。
你觉得哪些词语需要着重品味,请标示出来。
1.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4.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二:问题探究刘和珍欣然前往的动力是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三.当堂检测单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1. 选文中划线句的含义是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2. 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至多:至少:3. 用简洁的话概括选文内容。
2、找出下面句子中最富表现力的虚词,说明它们在句中的作用:(A)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B)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答:。
3、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1)下面对这个句子进行压缩改写后不合原意的一项是:()A.这一回……的事实,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的明证。
B.这一回……的事实,更足以证明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
C.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更足以证明这一回……的事实。
D.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这一回……的事实更足以证明。
(2)句中副词“更”在意义表达上有什么作用?答:。
素材连接:国家下了铁命令,别了范冰冰!今天这个明星的猛料,更应该刷爆我们的朋友圈!范冰冰罚款8.8亿只是开始!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风暴来了!刚刚又有新消息传来,国家正式发布:《范冰冰偷逃税案》最新调查结果,不仅是范冰冰,当地负责人和领导也一个不放过!同时,国家还对范冰冰们下了最后通牒:从今天10月10日开始,全国各地开始清查娱乐圈,12月底为自查最后期限。
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所有的“范冰冰”们,都将无所遁形、无处可逃!这真的是大快人心啊,娱乐圈明星们,你们霸屏,被街头巷闻热议的时代该结束了。
今天,能够刷爆我们每个人朋友圈的,应该是这样的明星猛料!他,是中国93岁的科学家,国内首屈一指的“钢铁院士”。
他,60岁党龄,70岁教龄,为中国培养了最优秀的博士博导,81岁高龄了还在电脑前独自敲打,用六年时间敲出了:《钢的成分、组织与构造》,一部中国特殊钢的百科全书!他,一件衬衣穿了30年,可人们却说:他很富有,因为扎克伯格捐出99%,而他比扎克伯格还多捐了1%!2013年,他把几乎全部的积蓄420万,都捐给了中国的贫困生,不,他说:这不是捐,而是还。
如今5年过去了,而就在刚刚的十一假期,他又拿出了180万去助学!这已是他生平所有的积蓄了!他就是,崔崑1925年7月20日,他出生于山东济南,父亲是燕京大学毕业生,后任洋行高管。
1937年,当日寇的铁蹄侵凌至济南,接管洋行之日,他的父亲便毅然辞去了高薪职位,携全家老小回到老家济宁。
父亲的爱国情操,让年幼的他一辈子难以忘记。
高中毕业后,日本在山东进行奴性化教育,父亲便让他远离山东去读书,告诫他绝不能给日本人做事。
1944年春,他远走他乡,步行通过河南商丘的日寇封锁线,从西安到宝鸡再到广莱、绵阳,最后到达大后方成都,整整走了81天。
之后当年的秋季,他被3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
“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学习什么!”被日寇摧毁的中国,总有重建的一天,于是他选择了:武汉大学机械专业。
他头脑中一直就是四个字的座右铭:勤奋.报国他一门心思全在学习上,几乎年年全系第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百废待兴,钢铁是工业的脊梁,而高性能的特殊钢,更是托举一个国家,钢铁工业水平的巨臂。
但当时的武汉大学并没有这个专业,为了能把这个急需的专业办起来,1958年,他去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钢铁专业大学:莫斯科钢铁学院,专攻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
1960年,他学成便立即回国,那时,我国工业生产急需,高性能新型模具钢,可却无力自主生产,进口价格是普通钢的10倍以上。
“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钢种!”他和同事们加紧建设实验室,买不到仪器设备,就自己动手做。
4年后,装备比较完整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实验室,在他手里就建成了。
那时电力供应不足,课题组所用盐浴炉等设备耗电量大,只能在用电低峰时使用,夜间上班是常态。
因为当年没有控温自动化技术,他们只能用最“土”的办法去控温,就是,眼睛紧盯着温度显示仪。
那段时间,他常常守在,1200多摄氏度的盐浴炉旁,手指按着控温开关,眼睛紧盯着仪表数字,一盯就是一个通宵。
他说:“温度高一点就停一停,温度低一点就把闸合上去。
靠手动来控制,比较难,一定要聚精会神。
”而每一个通宵之后,他还要白天照常上课,绝不要求学院照顾。
在这样及其艰难的科研条件下,他竟研发出了:低铬模具钢,含铬率降低了4%,使钢产品成本大幅降低,使用寿命却延长一倍,这彻底打破了在中国,外国模具钢的垄断现状。
艰苦还不止在实验室里,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改革开放之初,每当新钢种出产,已是教授的他,还要自己背着三十公斤重的“铁坨坨”,风尘仆仆的赶往全国各家单位试用。
那时没有飞机高铁,火车挤得不得了,能买到硬座就不错了,有时站票就走了,去北京,去洛阳,去哈尔滨......为了少上厕所,他在火车上都不敢喝水。
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总是很兴奋,他说那时还不老,背上几十斤重的东西没问题。
他说不老,可那时的他,已年过花甲了!1981年至1991年,他的研制曾连续获得三项国家发明奖,中国的高性能特殊钢,10种新型模具钢都是他研制出来的!为我们国家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两亿元。
1997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他共培养了24名博士、23名硕士。
学生不多,因为他要求严格。
他说:“我不想培养次品和废品。
我招的学生,进门时学历有高有低,但个个都想干事、能干事。
反之,那些只想混文凭的人,我不欢迎。
”现在,他的学生中,已有十多人是博士生导师,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某些高端特殊钢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尚有一定差距,业界急需一部,全面反映特殊钢发展的书籍。
2006年,已81岁高龄的他,开始在电脑上撰写《钢铁材料、组织与性能》一书、这是我国首部全面系统介绍特殊钢的“百科全书”。
为了完成这一艰巨工程,他自学计算机软件,翻阅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相关书籍,引用的文献,最早为1926年,最新为2011年。
卷帙浩繁,200万字,一位耄耋老人以6年之力,在电脑前独自敲打而成。
本来学校想为他安排一名秘书,可他拒绝了。
这本书的每一份文献都是他亲自收集,甚至每一张图片也都是他自己编辑的。
他说自己写书就四个要求,一是全,二是新,三是严,四是用。
书稿出来后,他都会专门再让已经是教授的,弟子们再做检查,而往往是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
如今,93岁的他,每天时间都排得满满的,夫人朱慧楠90岁了,身体不好,都是崔先生买菜做饭,两位老人,已经这样认认真真地,在一起生活了65年。
夫人朱慧楠说:他通常早上6点就起来了,先收拾一下,或者做一点家务事,这是他的休息,然后就是写他的书,上网看买家评论,搜集需要编校的新资料,翻译当初钢铁俄文原著。
对他来说学习和工作,是最有趣也最有意义的事情。
“特别老实,不管是做学问,还是过日子。
”这是妻子朱慧楠教授,对他的评价,“天性耿直,没有那些弯弯曲曲的心事儿。
”他带的一些博士生,发表有关过去工作的论文时,将他的名字带上,他发现后,就批评他们说:“我又没有参加这个项目,你们这样做,是给我帮倒忙。
”他当选院士后,找他办事的人多了,为避免别人送礼,他总是约来访者到办公室面谈。
身为院士,他拒绝了很多应得的福利,90多岁高龄了,平时自己用车也按照学校规定,提前约车并坚持自掏腰包。
他说:“我们受党教育这么多年,如果公家的车私用,心里会感到不舒服。
”生活上不讲究吃,不讲究穿,非常的简朴,甚至有些吝啬,他的一件衬衫就穿了有三十年,可就是这样简朴吝啬的人,在2013年,他和夫人一起,将那时几乎全部积蓄的420万,都捐赠给了华中科技大学,成立了勤奋励志助学金,用于资助品学优良、经济困难的学生,每年45名学生,每人8000元。
他说:“这不算捐,应该是还,因为我们毕业的时候两手空空,现在有些积蓄还不是国家给的,用不完还给老百姓,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从2013年的捐赠至今已经5年过去了,而就在刚刚,2018年的10月7日,华中科技大学发布消息:93岁的他又拿出180万元,注入到他和夫人朱慧楠教授,于2013年设立的“勤奋励志助学金”中。
他们的“勤奋励志助学金”设立至今,他和夫人一起总计个人捐资600万元,这已是两位老人毕生所有的积蓄了!少逢大难,以身许国,做人为学,一丝不苟,高风劲节,坚守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