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初中课文杞人忧天教案
初中课文杞人忧天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3. 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忧虑和烦恼。
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主题思想的概括和理解。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主题思想的概括和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杞人忧天》的文本。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解释和例句。
3. 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课文,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和他们喜欢的原因。
2. 引入新课文《杞人忧天》,让学生猜测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杞人忧天》,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重点词语和句式学习(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并提供解释和例句。
2. 学生跟读和模仿,巩固学习效果。
四、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自己生活中的忧虑和烦恼,并分享解决方法。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课文中的场景,用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2. 学生自己编写一个类似的故事,并分享给大家。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学生反思自己生活中的忧虑和烦恼,思考如何正确看待和解决。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杞人忧天》的故事,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2. 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一个类似的故事,进行深入研究和写作,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关于列子的杞人忧天教案教学设计大全
关于列子的《杞人忧天》教案教学设计大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杞人忧天》的故事内容,把握杞人和其他角色的性格特点。
(2)能够领会列子通过这个故事传达的思想,如辩证法、相对论等。
(3)能够运用文中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杞人忧天》。
(2)学会通过故事寓意,提炼生活哲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杞人忧天》的故事内容及其寓意。
2. 杞人和其他角色的性格特点。
3. 列子运用辩证法、相对论等思想表达观点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并运用辩证法、相对论等思想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2. 培养学生从故事中提炼生活哲理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故事梗概、角色介绍、难点解析等。
2. 学生预习《杞人忧天》,了解故事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列子和《庄子》的基本情况。
(2)引发学生对《杞人忧天》故事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杞人忧天》,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句。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个小组分析杞人和其他角色的性格特点。
(2)全班交流:分享各小组的分析成果,互相借鉴。
4. 难点解析(1)教师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如辩证法、相对论等思想,进行讲解。
(2)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思想。
5. 寓意提炼(1)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生活哲理。
(2)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互相启发。
6. 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7. 课后作业(1)熟读《杞人忧天》,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辩证法、相对论的应用实例的文章。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四篇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四篇杞人忧天篇一杞人忧天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列子》一书。
2.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和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3.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过程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难点:把握文章的寓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看图片猜成语,让学生体会古代汉语的魅力。
2.认识列子。
二,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初步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明确节奏。
2.全班齐读,比较自身的读音和朗读节奏。
3.分角色朗读:两人一组,分别扮演“杞人”和“晓之者”,体会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4.学生展示朗读,教师评价并总结。
杞人——忧虑、恐惧;晓之者——真诚、耐心劝导。
三.疏通文意。
1.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质疑解疑,全班交流。
2.教师指导:课件出示重点字词: 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2)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3)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4)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5)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3.假设让你把“杞人忧天”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你会怎么说清楚明白呢? 1)学生讲述故事。
2)教师评价总结。
四.研读、思考。
1.杞人“忧”什么呢?“忧”到什么程度?明确:天地崩坠、废寝食2.讨论:杞人的“忧”有没有必要?教师提示:天崩地坠发生了吗?教师小结:对于不会发生的或毫无根据的事没有必要忧虑,而让自身陷在一个牢笼中。
3.晓之者是怎么为他解忧的?教师提示:晓之者劝了几次?每当杞人明确提出新的忧虑时,他的态度是怎样的?4.在晓之者耐心的劝导下,达到了什么效果?5.读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五.拓展延伸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六.课堂小结七.作业布置任选课文中的一则寓言,重新设计情节,赋予其新的寓意,把它改写成一篇新的寓言。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杞人忧天》的作者鲁迅,并理解他的思想和作品的寓意。
2.能够理解《杞人忧天》的内涵,并能够运用自己的思考和想象进行深入探讨。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杞人忧天》的寓意与主题。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杞人忧天》的主题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杞人忧天》的课文材料及相关背景知识。
2.教师准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组织方式。
3.学生准备阅读和分析《杞人忧天》的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故事吗?你们知道《杞人忧天》是一篇寓言故事吗?为什么要用寓言的方式来表达思想?二、阅读与理解(20分钟)1.教师播放《杞人忧天》的音频,学生边听边阅读,并在纸上标记重点句子。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杞人忧天》的理解和感受,然后选择一个代表小组发言。
三、分析与探讨(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杞人忧天》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让学生探讨杞人为什么会忧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杞人的忧虑是否有道理。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杞人、村民、盖屋的人、借钱的人等,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表达自己对杞人行为的看法。
四、扩展与运用(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a.以杞人为主角,编写故事情节,展示杞人忧天的后果以及人们对于杞人的理解和看法。
b.选择一个与《杞人忧天》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报告。
2.学生展示并评价小组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杞人忧天》寓意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鲁迅作品,并进行相关写作和讨论。
教学反思:《杞人忧天》作为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讽刺和隐藏的象征手法,揭示了杞人忧天的荒谬和愚蠢。
《杞人忧天》优质公开课教案 → 《曹人忧天》优质公开课教案
《杞人忧天》优质公开课教案→ 《曹人
忧天》优质公开课教案
杞人忧天优质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杞人忧天》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讨论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分析故事中的道德和社会问题。
二、教学准备
1. 课文:《杞人忧天》
2. 教学材料:课堂小组讨论题目、PPT等
三、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
1. 给出故事标题《杞人忧天》,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2. 引发学生探讨人们在生活中常常因小事而忧虑的现象。
步骤二:阅读理解
1. 学生独立阅读故事《杞人忧天》。
2. 学生回答与故事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检测他们的理解能力。
步骤三:分组讨论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一些与故事相关的讨论题目,如:为什么杞人一直忧天?他的忧虑是否有道理?他的行为对社会有何影响?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帮助他们整理自己的观点。
步骤四:展示和总结
1.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2. 教师总结各组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忧虑、乐观和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师评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收集他们的答案并进行评分。
五、拓展研究
1. 鼓励学生在家里阅读其他寓言故事,并写下自己的观后感。
2. 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关于忧虑与积极心态的辩论赛。
以上是《杞人忧天》优质公开课教案的简要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七年级语文《杞人忧天》优选教案模板
初中七年级语文《杞人忧天》优选教案模板《杞人忧天》是一则寓言,有深刻的寓意。
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做到“温故而知新”。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七班级语文)《杞人忧天》优选教案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七班级语文《杞人忧天》优选教案模板一教材及学情分析:本单元所选几篇课文分别是童话、诗歌、神话、寓言,老师要引导学生想象,引导学生“换一种眼光看世界”。
本文是一则寓言,有深刻的寓意。
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做到“温故而知新”。
尽管学生初学文言文,需要老师适当点拨,但是老师依然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不可越俎代庖。
并且,老师要在高效驾驭文本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教学目标:1、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生能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究本文的深刻寓意,得到丰富的启迪。
3、有效训练学生的想象、表达、表演等能力,唤醒学生的发现意识。
4、渗透必要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寓意,得到启迪。
2、难点:训练各种能力,引导学生“换一种眼光看世界”。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画蛇添足》等多幅图画,让学生看图(猜(成语)),然后归纳寓言的特点。
再结合学生的表现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
(例如:原来老师上课前还担心现在看来,完全是杞人忧天了。
)二、检查预习效果1、简介《列子》2、正音、释词。
三、师生合作,理解文章活动一:读疏通文意(1)老师范读学生美读分角色读(2)小组合作翻译学生质疑师生解惑活动二:想大胆发现(1)杞人所忧何事?结果如何?(2)“晓之者”是如何解惑的?对此你想做出怎样的评价?(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同学们还获得什么启示?(学生上台板书)活动三:辩换种眼光看世界甲方:“杞人忧天”,庸人自扰乙方:我愿意给“杞人”点赞活动四:演展示才华(1)读文本,看插图,自由想象、制造。
(2)学生上台表演。
杞人忧天教案
杞人忧天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准确运用成语“杞人忧天”;2. 培养学生正面应对困难、乐观向上的态度;3. 培养学生的阅读、听说能力。
教学内容:1. 成语“杞人忧天”的意义和用法;2. 相关阅读理解;3. 听说练习。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引入成语“杞人忧天”及其意义,让学生了解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
Step 2 学习1. 学生一起阅读相关文章,包括这个成语的起源和故事。
2. 分组讨论成语的内涵和使用场景,并记录下讨论的结果。
Step 3 读懂文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杞人忧天”,教师可以选择一篇相关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并根据理解来完成相关问题。
Step 4 口语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学生扮演杞人,其他小组成员轮流提问和回答。
提问的问题围绕“杞人忧天”的主题展开,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回答。
Step 5 拓展练习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类似“杞人忧天”的例子,并写下来。
Step 6 归纳总结和学生一起总结成语“杞人忧天”的含义和应用场景,并再次强调成语背后蕴含的乐观向上的态度。
【教案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准确运用成语“杞人忧天”;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3. 激发学生对于乐观生活的认识和态度。
教学内容:1. 成语“杞人忧天”的意义和用法;2. 观察力训练;3. 口头表达练习。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和学生们一起通过图片、视频或实际情境引入“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并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Step 2 观察力训练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图片或情境,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成语“杞人忧天”来讲述故事或解释问题。
Step 3 创作小故事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发挥想象力,编写一个与“杞人忧天”相关的小故事,要求故事情节有趣并能体现成语的意义。
Step 4 口头表达练习让学生轮流上台表演自己编写的小故事,并引导其他同学提问或点评。
Step 5 情景演练教师准备一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情景设定和自己的角色,展示出杞人的思考和表达方式。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杞人忧天》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杞人忧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杞人忧天》。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掌握其中的寓意和哲理。
(3)了解古代寓言的特点和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分析课文,提炼出有益于自己的生活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学会珍惜时间,关注生活,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杞人忧天》。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掌握其中的寓意和哲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如何从课文中提炼出生活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杞人忧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寓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有益于自己的生活哲理。
4.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杞人忧天》。
2. 运用课文中的寓言故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理解寓意和哲理。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杞人忧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杞人忧天》这篇古代寓言故事,了解寓言的特点和作用,理解故事中的隐喻意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寻找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3. 情感目标:引发学生对于生活态度和内心修养的思考,培养他们乐观向上、不患得患失的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故事的理解和隐喻意义的把握。
2. 难点:通过思考、讨论和分析来深入理解寓言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简短的故事情节引入寓言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寓言作品的特点。
2. 学习基础知识(10分钟)通过简要介绍《杞人忧天》的作者、背景和寓言故事的定义,让学生对该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阅读与理解(15分钟)分发《杞人忧天》的文本给学生,让他们阅读短篇故事,并思考以下问题:- 主人公杞人忧天的忧虑是什么?- 杞人为何选择放弃幸福的生活?- 故事的意义和深层含义是什么?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适时地给予引导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寓意和启示。
5. 课堂呈现(1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的讨论成果,分享各自对于故事中含义的理解和个人感悟。
6. 理解与探究(15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为什么人们会像杞人一样忧虑未发生的事情?- 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忧虑?- 杞人最终的选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警示?7. 拓展阅读(15分钟)选取其他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等,让学生进行阅读,思考寓言的作用和启示。
8. 总结与反思(10分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他们对于寓言故事的理解,分享他们对于故事启示的认识。
同时,让学生反思自己是否有类似于杞人的忧虑情绪,如何面对困难和忧虑。
四、课堂作业1.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题为《我的忧虑与改变》。
要求结合自身经历或观察,描述自己曾经的忧虑或面对困难时的心态,并谈谈自己是如何调整心态、克服困难的。
《杞人忧天》教案
《杞人忧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2. 使学生能够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扮演。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能够复述故事。
2. 难点: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故事内容和道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3. 体验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入《杞人忧天》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故事(10 分钟)
讲解《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注重人物的心理和行为描写,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3. 讨论(15 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4. 角色扮演(15 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境,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5. 总结(5 分钟)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的道理,并引导学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杞人忧天》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复述故事内容并阐述其中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锻炼。
但在讨论环节,教师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发言,以提高讨论的效果。
七年级上册语文《杞人忧天》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杞人忧天》教案设计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杞人忧天》这个故事,引发学生对过度担忧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1.1.2 通过分析故事中杞人的行为,引导学生认识到过度担忧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1.1.3 通过讨论故事中的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价值观。
二、知识点讲解2.1 故事背景介绍2.1.1 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诸侯割据,战争频繁。
2.1.2 杞国的历史背景,杞国是一个小国,经常受到邻国的侵扰。
2.1.3 故事中杞人的担忧行为,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人们的恐惧心理。
2.2 故事情节分析2.2.1 故事中杞人的担忧起因,是对天灾人祸的过度担忧。
2.2.2 故事中杞人的担忧行为,导致了他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
2.2.3 故事结局,杞人的担忧最终没有实现,他意识到自己的过度担忧是毫无必要的。
2.3 故事主题解析2.3.1 故事的主题是“过度担忧无益”。
2.3.2 故事通过杞人的行为,告诉我们过度担忧只会给自己带来困扰,不会改变现实。
2.3.3 故事对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学会理性对待生活中的问题,不过度担忧。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与理解3.1.1 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
3.1.2 学生通过课文阅读,了解杞人的担忧行为及其后果。
3.1.3 学生分析故事中杞人的担忧行为,理解故事的主题。
3.2 故事讨论与思考3.2.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中杞人担忧行为的看法。
3.2.2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过度担忧对生活的影响。
3.2.3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避免过度担忧。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4.1.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
4.1.2 学生能够分析故事中杞人的担忧行为及其后果。
4.1.3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主题,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4.2 过程与方法目标4.2.1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的1、认识“钥、匙”等8个生字,会写“扇、邮”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清凉、留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认识课文结构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
2、教师制作有秋天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看过秋天的雨吗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秋天的雨景。
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播放:秋天的雨景图)3、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来,说说吧。
(大地就变成五颜六色的了,好漂亮,好漂亮!黄黄的大菠萝和雪梨,好像闻到了甜甜的气味,我好想咬一口;小动物们准备过冬了。
)4、你们说得多好啊!今天我们就拿着这把钥匙打开秋天的大门,这把钥匙就是——(课件出示:秋天的雨)同学们,我们来读读课题,亲切地呼唤——《秋天的雨》。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学课文,通过自学,读懂生字词语,还要把课文读正确。
2、刚才大家自学了课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这些词语都是由我们要认识的字组成的。
(男女同学轮读词语。
)3、读得真不错,这些字词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些什么呢(钥匙扇子,柿子,衣裳这些词语后面一字都是轻声;扇子的扇是多音字。
)4、文中哪个句子中两个读音都有(课件出示:“你看……炎热”)5、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读吧。
要注意读正确这个字的两个读音。
6、读得太棒了!接下来老师想听听你们读课文,能满足老师这个小小的愿望吗〔开火车读课文。
〕7、谁来说说读得怎么样8、这一次他们都把课文读正确了。
接下来,老师还想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这一次读我们要带着一个问题来默读课文(课件出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谁来把问题读一读请大家带着问题边默读课文边思考。
9、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谁愿意来说一说(课件出示: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染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杞人忧天教案
杞人忧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2.分析和理解杞人的焦虑和担忧,并思考自己在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和应对方法;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2. 杞人的焦虑和担忧;3.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杞人忧天的故事材料;2. 板书:杞人忧天。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初步了解杞人忧天这个故事: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杞人忧天”这个故事?它讲的是什么内容呢?2.阅读故事(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齐读故事,学生可以读出声或在心中默读。
学生可以先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不必对每个细节进行深入分析。
3.讨论分析(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杞人的焦虑和担忧。
例如:杞人为什么会忧虑?他的忧虑是否有必要?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4.思考问题(10分钟)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给出自己的回答:1)杞人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他来说有多大的影响?2)杞人的忧虑和担忧合理吗?他有没有考虑其他可能的情况?3)你认为在面对问题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5.讲解总结(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问题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对杞人忧天故事的寓意进行解释和讲解。
6.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可以通过以下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1)和小组成员一起编写一个关于杞人忧天的小故事,思考可以对杞人的担忧进行改变和解决的办法;2)阅读其他类似的寓言故事,思考其中的道理和启示。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在面对问题和困惑时要冷静思考,不要过分担忧和焦虑。
六、作业布置(2分钟)请学生回家后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你在生活中有类似杞人忧天的经历吗?如果有,你是如何应对这种担忧的?请写下来,并准备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杞人忧天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和应对方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教学设计第1篇】学情分析: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文言知识有了粗浅的认识,但是底子依旧薄弱,只能对文言文本作浅层的阅读。
同时他们对问题的解读常常出现单一化、片面化的特点。
但是他们自我表现欲较强,对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敢于踊跃发言,表达想法,对于小组合作的形式也很乐意。
所以通过跳板型文本教学构建立体思维模式,能激发他们对文言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2.品味精炼的语言,初步领悟寓言内涵。
教学难点:1.发展思维能力,学习多元化思考,对文本进行探究性学习,2.运用溯本求源的方法,理解忧患意识背后的深层含义,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
预习任务:1.熟读成诵。
2.借助相关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依据文本抒写自己的阅读疑惑。
教学安排:一、导入激趣今天我们来研究“忧”这个行为。
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忧患,觉得他消极又负面,但是心理学家却告诉我们行为背后有着心理的需求,当我们走进《杞人忧天》这篇文章后,将会发现忧患后面有着大大的学问。
(一)初读正音,校对古文关键词句1.通假字亡舍这是中国古代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借用,古时候的字不是很多,人们在使用的时候,就会别的字来代替一些字。
2.充塞这是个多音字,解释为堵塞星宿(二)整体感知,了解行文格局文章写了什么一件事?(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1.杞人的“忧”。
①杞人所忧何事?②品“忧”字。
预设:“忧”,在古时候不是写成这个样子的。
他的繁体字上“页”(xie)下“心”。
会意。
心中有了忧愁,必然在脸上(用“页”即人头代表)反映出来。
后加“攵”( suī表示行走),形成“憂”字。
在百科中是这样解释:忧,指担忧、发愁。
它是对外界事物担心的一种程度,表现为双眉紧锁、额部肌肉收缩、思维定向(只思虑他所考虑的问题,不想其他)。
③杞人的忧,到了什么程度?预设:“废寝食”,你能想象他忧愁的样子吗?什么神态、什么动作?嘴里会不会还念叨什么呢?2. 晓之者的“晓”。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意。
2.理解寓言的寓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翻译全文。
2.理解杞人忧天的故事内容。
2.难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忧虑。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询问学生有没有过无端担忧的经历,引出课题。
2.简单介绍寓言这种文学体裁。
2.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强调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尝试读出感情。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理解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标记疑难之处。
2.小组合作讨论疑难字词和句子的翻译。
3.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如“崩坠”“积气”等,并检查学生翻译情况。
4.分析故事1.引导学生分析杞人的担忧有哪些,晓之者是如何开导他的。
2.提问:你认为杞人的担忧有没有道理?为什么?3.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如科学知识、心理状态等。
5.领悟寓意1.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不要毫无根据地担忧那些不必要的事情,要学会豁达地面对生活。
6.拓展延伸1.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类似杞人忧天的现象,并讨论如何避免。
2.组织学生进行小型角色扮演,重现杞人忧天的故事场景,加深理解。
7.课堂小结1.回顾课文内容和寓意,强调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问题。
8.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从《杞人忧天》中得到的启示。
教学反思在教学《杞人忧天》时,通过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历导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理解文意和分析故事环节,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领悟寓意时,部分学生理解较浅。
拓展延伸环节的角色扮演学生很感兴趣,但有些小组在表演时对寓意的体现不够准确。
在今后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寓言背后的哲理,在拓展活动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将寓意与活动内容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对寓言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杞人忧天教案
杞人忧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的含义和故事内容。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明白不能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理解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2、难点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个人啊,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以至于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你们说这个人是不是很奇怪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杞人忧天”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理解文意1、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四)深入探究1、思考:杞人为什么会忧天?2、讨论:杞人的忧虑有没有道理?3、引导学生明白,我们不能像杞人那样毫无根据地担忧。
(五)联系生活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像杞人一样过度担忧的时候呢?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我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
考试前一天晚上,我特别紧张,担心自己考不好。
我不停地想:“要是题目太难了怎么办?要是我忘记了知识点怎么办?”越想越害怕,结果一晚上都没睡好。
第二天考试的时候,因为精神状态不好,发挥得也不太理想。
后来我反思自己,其实那些担忧都是多余的,只要我平时认真学习,做好准备,就不应该过分担心。
就像我们有时候担心作业写不完,担心考试成绩不好,担心和同学闹矛盾。
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我们认真去做,积极面对,这些担心往往是不必要的。
(六)总结拓展1、总结“杞人忧天”这个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2、让学生回去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七)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 寻杞人之忧,杞人所忧何事、忧成何状、何人解忧、如何解忧、解忧结果来梳理文章,反复品读二人对话,揣摩语气情感。
2. 品杞人之忧,展开想象翅膀,补白二人的动作、神态和心理,品析人物。
3. 悟趣人,感悟寓言的深刻寓意,拓展阅读了解杞人忧天背后的深意,培养学生全方位阅读作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想象杞人和晓之者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析人物。
【教学难点】1. 拓展阅读寻觅杞人忧天背后的“秘密”,悟寓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互动导入1. 说文解字,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学生猜字:欢迎大家大家来到“神奇的汉字”,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猜出来屏幕上的这一个汉字。
汉字的造字艺术真的是博大精深,看似一个小小的方块字竟然包含了如此多的的深意,古人造字的智慧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也依然有着智慧光芒,而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探寻古人的另一束光芒,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去对话列子,听听他究竟想要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道理。
【设计说明】本环节说文解字,解“忧”字激趣导入,设下一个寻杞人之忧的任务,创设文学意趣,明确本课中心。
二、寻杞人之忧1. 教师围绕“忧”字出示相关问题,请学生在原文中找到答案。
明确:杞人忧“天地崩坏”以至“废寝食”,“晓之者”前来解忧,劝慰“天,积气耳;地,积块耳”,最终“舍然”解忧。
2. 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杞人和晓之者的语气语调。
3. 过渡:杞人话语里充满了忧虑,但是作者用“废寝食”就概括了他的全貌,想象如此忧虑的杞人会想些什么,会有怎样的神情,又会有怎样的动作?【设计说明】本环节请同学们梳理文章内容,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的语气语调,训练学生的信息梳理和整合能力,也为下环节奠定学习基础。
三、品杞人之忧1. 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人物在对话过程中的心理、神态、动作。
参考示例,杞人(眉头紧皱,不住地叹气,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七年级上册语文《杞人忧天》教案【三篇】
【导语】杞⼈忧天传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说之⼀,在《⼭海经》、《淮南⼦》、《路史》、《列⼦》、《史记》等史料中均有记载。
⽆忧考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杞⼈忧天》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杞⼈忧天教案⼀ 教学⽬的 1.理解课⽂,积累崩坠、忧、晓、若、屈伸、中伤等词语。
2.理解杞⼈忧天的含义,并进⾏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
流星⾬砸到杞国⼀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连烧三个⽉。
经历过此事的⼈,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
于是列⼦写下了《杞⼈忧天》这样⼀个富有启发的寓⾔故事。
列⼦,名寇,⼜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和庄⼦之后的⼜⼀位道家思想代表⼈物。
其学本于黄帝⽼⼦,主张清静⽆为。
著有《列⼦》,是道家重要典籍。
对于列⼦在中国⽂学史和思想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唐⽞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列⼦封为“冲虚真⼈”,所著《列⼦》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
”北宋景德年间加封“⾄德”,号⽈《冲虚⾄德真经》。
列⼦著书常⾔⼈之所未⾔,⽓伟⽽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探究⽣趣 第⼀步,泛读课⽂,理解⽂意。
指导学⽣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相关位置处。
⽤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积累语⾔: 杞(qǐ)⼈躇(chú)步跐(cī)蹈舍(shĕ)然中(zhÒng)伤星宿(xiù) 结合注释积累词语 崩坠:崩塌,坠落 ⾝亡所寄:没有地⽅存⾝。
(亡,同“⽆”。
寄,依附,依托) 忧,忧愁、担⼼。
晓:开导 若:就像。
屈伸:⾝体四肢的活动。
⽌:⾏动和停留。
果:如果 星宿:泛指星⾠。
只使:即使。
中伤:打中击伤 奈地坏何:那地坏了(⼜)怎么办呢 四虚:四⽅。
躇步跳蹈:泛指⼈的站⽴⾏⾛。
【教学方案】杞人忧天示范教案
【教学方案】杞人忧天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杞人忧天》的主要内容,掌握成语“杞人忧天”的含义及用法。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寓言故事,提炼其中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内阅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懂得珍惜时间,不做无谓的忧虑。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杞人忧天》的主要内容。
2. 学会分析课文中的寓言故事,提炼其中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1. 掌握成语“杞人忧天”的含义及用法。
2. 学会通过课内阅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杞人忧天(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寓意。
3. 课堂讲解(1)讲解成语“杞人忧天”的含义及用法。
(2)分析课文中的寓言故事,提炼其中的道理。
4. 拓展延伸(1)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类似的忧虑现象。
(2)讨论如何克服无谓的忧虑,珍惜时间。
5. 课堂小结(2)强调成语“杞人忧天”的用法及寓意。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 运用成语“杞人忧天”造句。
3.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如何克服无谓的忧虑,珍惜时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检查: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成语“杞人忧天”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策略1. 生动讲解:用生动的语言和例子讲解成语“杞人忧天”,提高学生的兴趣。
2. 互动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教学方案】杞人忧天示范教案
【教学方案】杞人忧天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主题。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提高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寓言故事,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困难勇于挑战。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2. 学会将课文内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杞国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让学生结合注释,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2)引导学生学会将课文内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练习。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范围。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将课文内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小短文,谈谈自己对课文寓意的理解。
3. 搜集其他类似的寓言故事,进行阅读和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读懂故事。
2.结合语境,分析人物。
3.转换视角,讨论寓意。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讨论寓意。
【教学策略】一线串珠,层层推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明确用“忧”字引领课堂学习。
二、抓住“忧”字,理清情节,读懂杞人故事。
1. 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 按照“为何而忧→忧成何状→谁来解忧→何以解忧→是否解忧”的顺序,寻找对应原句,串译课文。
3. 教师小结:解释重要文言现象,强调重点文言字词用法和句式特点。
三、紧扣“忧”字,分析人物,讨论故事内涵。
4.分角色朗读,体验杞人忧状,看作者如何看待他。
明确:讽刺不必要的担忧。
5.转换角度,联系杞人表现,谈我们如何评价他。
明确:杞人是一个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乐于放下的人,是一位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人。
以后的众多天灾地难,证明了忧者该忧。
他是一位具有远见的人,是一位真正的智者。
6.学生质疑,解析晓之者“是否解忧”?明确:智者非智。
7.教师小结:我们要深忧远虑,敢于问“天”。
四、创读“忧”字,研讨问题,赋予新的寓意。
8. 根据下面《杞人忧天新篇》提示,尝试寄寓新的寓意。
杞人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则信息,内容是他将要在宜昌东山开辟旅游度假村。
消息一传出,网友纷纷评点赞、吐糟。
一时众说纷纭、热闹非凡。
看到这些,杞人开始坐卧不安、茶饭不思了,他一会儿担忧降雨滑坡造成交通堵塞、一会儿又担忧环境污染破坏景区风光。
一筹莫展之际,他打电话把晓之者和一群朋友约来,对他们说出了他的忧
虑,……最后终于找到了解忧良策。
如今,他的度假村已经门庭若市,游客爆满。
思考:①杞人的忧虑对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②展望我们的未来生活,你有什么值得忧虑的事情吗?
五、齐读课文,小结“忧”字,强调学习态度。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古人觉得遥不可及的忧虑大可不必,是因为那时认识局限或发展缓慢。
在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当今,防患未然的“深忧远虑”确实必须。
我们学习寓言,既要走进去追根求源,把握本意,又要走出来结合当今,获得新知。
六、延伸阅读,推荐书目。
1. 出自《列子》的其它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2.《伊索寓言》。
【板书设计】
杞人忧天
《列子》
讽刺不必要的担忧
提倡深忧远虑,敢于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