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定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0_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赫鲁晓夫的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赫鲁晓夫的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

编后语
➢ 有的同学听课时容易走神,常常听着听着心思就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有的学生,虽然留心听讲,却常常“跟不上步伐”,思维落后在老师的讲解后。这两种情况都不能 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听课最重要的是紧跟老师的思路,否则,教师讲得再好,新知识也无法接受。如何跟上老师饭思路呢?以下的听课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 老师没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就应当立即主动地去思考,积极地寻找答案,然后和老师的解答进行比较。通过超前思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些“难点”的理解上, 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避免了没有重点的泛泛而听。通过将自己的思考跟老师的讲解做比较,还可以发现自己对新知识理解的不妥之处,及时消除知识的“隐患”。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6
➢ 一、“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 什么叫“超前思考,比较听课”?简单地说,就是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思路的前面,用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进行对比, 从而发现不同之处,优化思维。
➢ 比如在讲《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林冲当时为什么要戴着枷锁?林冲、洪教头是什么关系?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一)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
1953年3月5日,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斯大林(1879~1953)突患脑溢血在莫斯科逝世。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政局一度动荡,赫鲁晓夫先是发 动高层同僚一举铲除了贝利亚,接着,他又成功地剥夺了 马林科夫的政府首脑地位。
1953年,赫鲁晓夫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对苏联 内外政策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1956年2月,召开了苏 共“二十大”。
(二)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农业:
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降低交售定额 改组农业拖拉机站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3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3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3 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3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3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

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苏联解体。

难点:苏联的解体。

讲授新课本课开始我们进入第五单元《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一起来探讨、学习二战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

请大家把书翻到63页,先来看活动与探究: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关于我们中国改革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中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大家也应该能亲身感受到改革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国的改革无疑是成功的。

然而,一度对中国影响很大,被我们奉为学习榜样的苏联老大哥,他们的一系列改革却是失败的,并进而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说课稿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说课稿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主要讲述了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改革以及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包括苏联改革的背景、改革的过程、以及改革对苏联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苏联改革的原因和结果,认识到改革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苏联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苏联改革的细节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苏联改革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改革对苏联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苏联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苏联解体的原因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讨论和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培养分析史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改革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理解苏联解体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苏联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苏联解体的原因和结果。

2.教学难点:苏联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影响,苏联解体的复杂性和深远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帮助学生形象生动地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苏联解体的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苏联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苏联解体的原因和结果。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苏联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影响,苏联解体的复杂性和深远影响。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苏联改革的过程和对苏联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5.案例分析:学生分析苏联解体的具体案例,如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东欧剧变等,理解改革对国家发展的作用。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1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1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苏联改革及其解体过程。

2、通过学习,初步锻炼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重点:赫鲁晓夫改革难点:苏联解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日世界,已经没有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力挽狂澜以及在战争后与唯一一个资本主义世界强国──美国相抗衡的号称“北极熊”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通常所说的苏联。

现在,俄罗斯联邦可以说已经成为苏联庞大遗产的最大的继承者。

那么,苏联是如何从国际舞台上消失的?是如何解体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对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呢?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斯大林逝世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脑溢血而逝世。

1953年9月,赫鲁晓夫正式就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赫鲁晓夫巩固了他在苏联党政的领导人地位,这也为他开始实施改革措施创造了条件。

2、改革经过及其内容苏联模式,或称“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存在着许多非常严重的问题。

但也正是通过它在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并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打败了德国法西斯。

这两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功绩,使得苏联模式的创造者再也看不到它的弊端了,战后的苏联在斯大林模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而也就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了。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为在理论上打破禁区、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改革提供了机遇。

赫鲁晓夫当政期间,担当起冲破“斯大林模式”的重任。

那么,赫鲁晓夫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哪些方面的修整?经济、政治领域:首先,赫鲁晓夫的改革在政治体制领域首先是平反冤案和加强法制。

总之,赫鲁晓夫在政治体制领域推行的改革措施主要是纠正一些“斯大林模式”最突出的弊端,使集权体制恢复到比较正常的运行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民主气氛有所增强,政治环境趋于宽松。

其次,经济体制领域的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教学难点苏联的解体




阅读指导法、对比法、创设情景、探究式、讨论




1.指导学生阅读本课图片,培养学生从中获取知识的方法。
2.结合课后“活动与探究”的内容,让学生对比中国和苏联改革的不同之处,注意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分析能力。
3.学完本课后,可以让学生用任意一种方法分析归纳苏联建立到解体的历史演变历程,注意指导学生纵向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中国和苏联所进行的改革导致了不同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唯物史观
苏联的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知识迁移情感升华
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
教师提问
教师顺势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
(1)布置自学任务(2)指导自学的方法(3)明确自学的要求(4)了解他们自学中的困难,
教师巡视检查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赫鲁晓夫生平
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这是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学生回忆
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
组长组织学生汇报,
说一说:苏联解体的标志是什么?
“加油站”:播放反映“八一九”事变的历史记录片
议一议: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
小组活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请谈谈你的想法。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是新课改后加入的历史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苏联在20世纪中叶的历史变迁。

本课将向学生展示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苏联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苏联解体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但对于苏联改革与解体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分析、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过程,认识苏联解体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理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曲折性,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苏联改革的原因和过程。

2.苏联解体的原因和过程。

3.苏联改革与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改革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过程,让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巩固(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苏联改革与解体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新人教版
六、课后作业
1. 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分析。
2. 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老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六、知识点梳理
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
- 二战后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国内发展需求。
-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及其对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赫鲁晓夫改革
- 赫鲁晓夫的上台及其改革目标。
2. 论述题:阐述苏联解体的过程及其根本原因。
答案要点:
- 解体过程:民族独立运动兴起,苏联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991年苏联正式解体。
- 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未得到解决,经济体制改革不彻底,民族问题加剧,政治体制改革导致中央集权削弱,最终无法维持苏联的统一。
3. 分析题:分析苏联解体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学管理与评价
在教学管理方面,我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观点。同时,通过课堂提问、观察和作业评价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但在评价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作业质量仍有待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作业的批改与反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苏联解体的过程
6. 苏联解体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7. 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教训
-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必要性与艰巨性
-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
- 民族问题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
- 领导者改革决心与改革策略的重要性
1.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发现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苏联各时期改革措施的异同,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改革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角色扮演活动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历史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决策过程。但在实际操作中,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参与度不高,今后在组织此类活动时,应适当增加引导和启发,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初三下册历史第十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初三下册历史第十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月底
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 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 和新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
【合作探究】
1、苏联解体的实质:
(1)苏共下台,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
(2)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方式 进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 民收入的四分之一,背上沉重的包袱。 同时四处伸手,1979年入侵阿富汗, 每年花掉几十亿卢布,还使苏联的国 际形象大大受损。当1981年美国里根 总统上台后,采取强硬的态度,苏联 再也无力应付,被迫进行全面收缩。
2、经济改革
结果:„„
三、苏联的解体
(三)“独联体”建立,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5日19 时40分,苏联总统戈尔 巴乔夫在国家电视台发 表声明说,由于当前国 内的形势和独立国家联 合体的建立,他决定停 止在苏联总统职位上的 活动。他承认,这些年 来进行的种种改革“都 失败了”,“国家失去 了前途”。他强调, “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 了,必须从根本上改 变”。
2、赫鲁晓夫看到美国种玉米 对发展畜牧业收益甚大,于是强 行要求在苏联扩大玉米的种植面 积。由于玉米是干热气候作物, 而苏联很多地区日照量不够,玉 米经常结不了穗。赫鲁晓夫的玉 米种植计划遭到了集体农庄庄员 的消极抵制,最终彻底破产。
3、为了扩大谷物生产,赫鲁晓夫提出开 垦荒地的办法。垦荒运动在初期取得了明显成 果。1958年垦荒区收获谷物占当年全苏粮食总 产量的40%以上。然而,特大丰收也带来许多 新问题。由于缺乏足够的卡车、人力和粮仓, 由于道路坎坷不平,未能在冬季到来之前把荒 地的庄稼全部收割完毕,还有大量粮食在运输 途中、在储存过程中损失掉。60年代初,由于 垦殖方法不当,垦荒区风沙侵蚀日益严重,几 十万公顷新开垦的土地被破坏。赫鲁晓夫时期,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联改革与解体是新时期我国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改革以及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过程。

教材通过介绍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政治体制的演变以及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独立等事件,使学生了解苏联解体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苏联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苏联解体的具体过程和原因,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和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改革,认识苏联解体的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苏联解体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影响,理解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苏联解体的过程。

2.教学难点: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事件的相关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概括苏联改革与解体的主要内容。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相关历史事件的照片、视频等。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苏联国旗逐渐降下的动画,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概括苏联改革与解体的主要内容。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苏联改革的重要事件,如赫鲁晓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雁鸣湖镇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雁鸣湖镇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雁鸣湖镇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题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时安排共( )课时课程标准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学习目标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教学重点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教学难点苏联的解体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材料分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作业斯大林时期苏联确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弊端?经济建设方面完全采用行政权力制定计划,严重违背市场规律,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重工业突飞猛进,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发展缓慢甚至下降,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权力机制领域是“斯大林模式”体制僵化的最严重的弊端,反映在斯大林晚年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教师顺势导入:随着斯大林晚年身体的逐渐衰弱和思维方式的日趋偏执,他的决策对苏联社会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加深。

“斯大林模式”这个僵化的体制已成为苏联社会继续发展的障碍。

斯大林逝世后,人心思变,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改革.教学过程教学课堂合作交流二次备课(修改人:)环节一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2、赫鲁晓夫之后,苏联又经过哪两个领导人的改革?最后是怎样解体的?3、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4、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5、中国和苏联所进行的改革导致了不同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辅导学生观察思考,教师解释事件原因,分层解析,学生“动脑筋”)一、赫鲁晓夫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A、做法: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仅仅把弊端的根源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详细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详细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说明】【教学设计说明】本课着重介绍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在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以及苏联的解体。

苏联在1922年成立到1991年解体,经历了将近70年的时间。

自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经历了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戈尔巴乔夫时期,通过这三个人当政时期的改革,苏联一步步走向解体。

当然苏联的解体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历史原因、外部原因,我们应该通过学习苏联的历史,对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

【课标精解】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苏联的解体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历史原因、外部原因。

【教材分析】1、本课内容涉及的历史人物多有争议,苏联的解体过程及缘由至今仍有诸多历史之谜。

建议教师在上本课前,多搜集各种资料,上课时可适当地给学生补充。

或者在课前布置学生查询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互相交流,这样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并能有自己的分析。

2、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引言,提出问题:苏联为什么会解体?引起学生兴趣,并明确指出其解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引出本课将学习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3、在学习赫鲁晓夫改革这一重点内容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赫鲁晓夫生平,可先出示一些有关赫鲁晓夫的材料,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这是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学情分析】1、阅读教材中的图片,培养从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2、对比中、苏改革的不同之处,注意全面地看待问题,培养比较分析知识的能力。

3、分析归纳苏联建立到解体的历史演变历程,提升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的主要史实。

(2)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

2、方法与过程(1)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2)用问题贯穿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把苏联改革和中国改革相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新人教版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既是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终结,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新变化的起点,还是国际共运史的重大挫折,不仅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演变有重大影响,也是我们理解当代国际关系演变的出发点,也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有益的经验教训。

二、课程标准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

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从而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理想和信念。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赫鲁晓夫的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难点:苏联解体的原因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三巨头、苏军攻克柏林图片(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复习旧知,了解本课的背景,为本课内容的学习作铺垫。

)教师:我们知道苏联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期间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战后是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

但苏联历史发展到1991年底却戛然而止了!这个国家是怎样解体的?为什么会解体?它的解体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思考呢?(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章大国改革(一)“改乱了”——赫鲁晓夫改革1、改革的背景展示:斯大林逝世图片教师: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脑溢血逝世。

他留下了一个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桎梏——“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逝世后,苏共领导人都针对该弊端进行了改革,首先进行改革的是赫鲁晓夫。

展示:赫鲁晓夫像材料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0_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0_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2.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 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内容: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削减农业税、 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资、扩大集体农庄经营自 主权等。
成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使苏联农业形势有所好转。
3.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为什么并 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原因:改革只是在具体做法上对原有 经济体制进行修补和调整,没有从根本 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改革缺乏深思熟虑 和反复试验;赫鲁晓夫个人性格存在着 独断专横、急于求成的毛病。
赫鲁晓夫
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赫鲁晓夫在 1956年2月主持召开了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 会上,赫鲁晓夫抛出“三和”(和平过渡、和 平共处、和平竞赛)路线,并在所谓“反对个 人迷信”的幌子下大反斯大林,推行一系列路 线。1958年底,赫鲁晓夫又担任了苏联部长议 会主席的职位。1959年他通过苏共“二十一大” 进一步自己的改革政策,清洗老布尔什维克。 1960年他片面撕毁苏联与中国签订的几百个协 议和合同,撤走在中国的全部专家。1961年苏 共召开“二十二大”,赫鲁晓夫提出“全民国 家”、“全民党”的方针与政策。1963年,在 赫鲁晓夫大肆反华的同时,苏联与美、
二、苏联的解体
戈尔巴乔夫,原苏 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总 统。1931年出生于俄罗 斯的一个农民家庭。 1952年加入共产党。 195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 学法律系。做过多年党 务工作。1980年当选为 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 1985年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同年兼任苏联国 防会议主席。在职期间,对外推行以“新思 维”为核心的政策,对内实行所谓“公开 性”、“民主化”政策,对一九”事件后,辞去苏共中 央总书记职务。1991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12月25日正式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材解析(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材解析(新人教版)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和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改革是浅层次的,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理论,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措施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赫鲁晓夫的个人意志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在赫鲁晓夫执政的后期,随着他本人政策举措的失误、权力集中程度的提高,苏联体制模式所固有的弊端再度凸显,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又朝着危机的方向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改革的进程必然表现出曲折和进退反复的特征,也迫使赫鲁晓夫下台。

赫鲁晓夫的改革对苏联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2.苏联的解体赫鲁晓夫时期的一系列改革,并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所存在的弊端。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

在经济改革受挫后,他又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领域,引起了苏联政治体制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

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1991年底,苏联完全解体。

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也说明社会主义遭遇挫折,但这只是苏联这种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难点: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制度性因素:它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以斯大林模式为特征的苏联社会制度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已经失去了活力和凝聚力,到80年代初期,它已陷入全面危机,从而使整个社会进入了停顿和停滞时期。

第二,领导人因素:他们发起的一系列改革(尤其戈尔巴乔夫改革)瓦解了现存的制度并开启了苏联解体的闸门。

第三,民族问题因素:毁灭联盟的火药桶。

民族纠纷和民族矛盾在公开性条件下犹如一股巨大压力得到释放,导致联盟中央和各加盟共和国关系紧张并最终毁灭了联盟。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改革与解体》说课稿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改革与解体》说课稿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改革与解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改革与解体》主要讲述了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改革的过程以及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已学的知识,通过分析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使学生深入了解苏联历史的发展变化,认识改革对于一个国家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史实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关于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具体内容,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掌握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基本史实为基础,通过深入分析,使学生认识改革对于一个国家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掌握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资料,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实证分析和解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对于一个国家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难点:苏联改革与解体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地图等,生动展示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苏联国旗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苏联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讲授新课:(1)介绍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分析苏联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2)讲述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过程,重点关注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

(3)分析苏联解体对国际局势的影响,如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瓦解等。

3.课堂讨论:学生就苏联改革与解体过程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赫鲁晓夫
苏联食品短缺,人民排长队购买食品。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改任苏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1955年任哈萨克党中央第一书记,积极推行赫鲁 晓夫的垦荒政策。1956年再次当选为党中央主席 团候补委员和中央书记。1957年开除马林科夫集 团后,升任主席团正式委员。1960年任苏联最高 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64年10月14日参与推翻 赫鲁晓夫的政变,任苏共第一书记。在结束了赫 鲁晓夫的无序而带有自由化色彩的改革之后,勃 列日涅夫的政策总体趋向于保守和僵化,其领导 期间腐化和裙带风盛行。他在任期间,苏联的军 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成为 军事上的超级大国,但是苏联国内的福利也有很 大的发展。在他统治后期,由于超高的军费开支 和失败的计划经济,苏联经济已经停滞。
叶利钦1931年2月1日出生 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南乌 拉尔),俄罗斯族。他自1955 年从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毕业 后,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工 作了30年,曾任该市住房建筑 联合公司总工程师、经理, 1976年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 克州委第一书记。叶利钦于 1985年调往莫斯科担任党、
赫鲁晓夫
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赫鲁晓夫在 1956年2月主持召开了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 会上,赫鲁晓夫抛出“三和”(和平过渡、和 平共处、和平竞赛)路线,并在所谓“反对个 人迷信”的幌子下大反斯大林,推行一系列路 线。1958年底,赫鲁晓夫又担任了苏联部长议 会主席的职位。1959年他通过苏共“二十一大” 进一步自己的改革政策,清洗老布尔什维克。 1960年他片面撕毁苏联与中国签订的几百个协 议和合同,撤走在中国的全部专家。1961年苏 共召开“二十二大”,赫鲁晓夫提出“全民国 家”、“全民党”的方针与政策。1963年,在 赫鲁晓夫大肆反华的同时,苏联与美、
2.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 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内容: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削减农业税、 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资、扩大集体农庄经营自 主权等。
成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使苏联农业形势有所好转。
3.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为什么并 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原因:改革只是在具体做法上对原有 经济体制进行修补和调整,没有从根本 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改革缺乏深思熟虑 和反复试验;赫鲁晓夫个人性格存在着 独断专横、急于求成的毛病。
英签订了部分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1964 年,勃列日涅夫等人策划发动了宫廷政变, 免除了赫鲁晓夫的一切职务,他被强迫退 休,成为“特殊养老金领取者”,自此从 公众视野中消失。下台后郁郁寡欢的赫鲁 晓夫在乡间隐居,他在这段期间撰写了回 忆录,详细记述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披露 了很多重大事件的内情,他的家人在苏联 官方试图没收书稿的情况下,秘密将书稿 运送到西方出版。 1971年9月11日,曾经 叱咤一时的赫鲁晓夫因心脏病在沉寂中病 死,当时的俄罗斯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 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
二、苏联的解体
戈尔巴乔夫,原苏 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总 统。1931年出生于俄罗 斯的一个农民家庭。 1952年加入共产党。 195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 学法律系。做过多年党 务工作。1980年当选为 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 1985年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同年兼任苏联国 防会议主席。在职期间,对外推行以“新思 维”为核心的政策,对内实行所谓“公开 性”、“民主化”政策,对东欧以及苏联国 内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1990年3月当选 苏联总统。“八一九”事件后,辞去苏共中 央总书记职务。1991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12月25日正式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针对苏联经 济现状,开始了逐步的改革,但是最终其改革 措施也没有改变苏联经济现状和人民困苦的生 活现状;之后,戈尔巴乔夫又对政治方面进行 了一系列的改革,推行“新思维”和“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实行多党制,这些改革不 但没有取得成效,反而使苏联社会更加混乱, 国家权力分散,各个加盟共和国趋向分离状态, 最终导致了“八一九事件”的爆发。
4.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 了什么做法?其后果是什么?
做法: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仅仅把 弊端的根源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没 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所以,他 虽然从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 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小修小补。 后果: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 治经济体制,反而因为改革激化了 各种矛盾,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的解体
课程标准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八一九事件”和苏联解体的基本史实, 进一步分析和探索苏联解尔巴乔 夫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通过对苏 联解体过程的分析,学会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 内在联系,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的趋势进 行思考,学会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 训,进一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
重点
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难点
苏联的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
二、苏联的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 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74岁。
斯大林逝世,苏联高层送葬,包 括赫鲁晓夫和中国总理周恩来
赫鲁晓夫 ,全名为尼基 塔· 谢尔盖耶维奇· 赫鲁晓夫 ( 1894—1971),前苏联领 导人。他出生在一个矿工家庭, 191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 1931年由区委书记爬到了苏共 莫斯科州委和市委第一书记的 职位,1938年担任乌克兰共产 党第一书记,隔年进入了中央 政治局。1949年到1953年, 任苏共中央委员会书记。1953 年9月,他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2.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改革? 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3.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为什么并未 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4.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 其后果是什么?
1.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斯大林时代”存在严重弊端,改革势在必 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