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必考题型——诗歌语言赏析指津05
高中语文复习指津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专题辅导
高中语文复习指津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一、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排比、对比、反问等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夸张)2、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问)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借代)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对偶)5、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使用了拟人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有灵性,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使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二、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表现手法)、借古喻今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1.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①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能够是景物,也能够是动物或其它事物,常含有的象征意义;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②托物言志的“志”能够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绝句二首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鉴赏方法指津
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鉴赏方法指津一、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一)考情探究1.含义: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近几年来高考诗歌鉴赏对表现手法的考查是常见的有:对比、衬托、虚实、象征、借古讽今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考查中,当题目问及表现手法时,往往把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情方式、描写方式也纳入其中。
2.常见命题方式(1)试简析这首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试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这首诗(诗的第×联)。
(二)考题引路1.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未展芭蕉【唐】钱王羽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简要分析这两诗的表现手法。
【读懂大意】第一首标题:未展芭蕉第一句:把未展的芭蕉比作绿色蜡烛。
第二句: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围中卷缩不舒。
第三句:未展芭蕉好象未拆封的书札,深藏着美好情愫。
第四句:随着寒气的消逝,芳春的到来,和煦的东风总会暗暗拆开“书札”,使美好的情愫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之中。
第二首标题: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第一句: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
第二句: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
第三句: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
第四句: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审题要点】两首诗 表现手法【考题解析】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
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第三、四句又另外设喻。
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
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含解析解析(5)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含解析解析(5)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流莺①唐 ·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释】①本诗作于公元849年,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
(1)请把首联翻译成现代汉语。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报天山行路难。
【注】①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载“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到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好酒的诗人在苦寒中却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局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与冷酷的环境作对比,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高中语文】高二语文诗歌:鉴赏诗歌语言解题指津
【高中语文】高二语文诗歌:鉴赏诗歌语言解题指津高二《中国诗歌:诗歌鉴赏语言解题须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鉴赏诗歌语言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学生在做题时,经常会有这么一种情况,读懂了一首诗,但却不知道如何去表述,怎样的表述比较完整,或者直接说更容易得到分数。
为此,我们必须指导学生,把握规律,走出迷津。
例1华子港(培地)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
云和光侵入脚印,山和翡翠刷人的衣服。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分析”和“入侵”两个词描述了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描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坠落的生动场景。
“福”一词使用拟人技术来增强运动,使人们想看到绿色、可爱、柔软和多彩的山脉。
这两个动词描述了云光山翠对诗人的依恋,反映了诗人对花子港的热爱和怀旧。
「解题指导」鉴赏诗歌谴词的妙处,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答题:①这个字或者词是什么意思;②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④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意境;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⑥音韵美。
(由字及句,由景及情)例2:北孤山(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大海日夜生长,河流泉水进入旧年。
相叔和楚达,返回洛阳。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分析”① “白昼降临,夜幕降临”和“春暖花开”这两个词都意味着时间顺序的交替,而且它们是如此匆忙以至于他们不能等待。
为什么这不会让走在“客旅”路上的诗人突然想家?② 这两句话非常精炼。
作者把“太阳”和“春天”作为新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强调主题的地位,并用“生”和“如”来拟人化它们,赋予它们人类的意志和情感。
③ 作者无意推理,但对描述风景和节日有着天然的兴趣;海洋白昼诞生于残存的黑夜中,它将驱除黑暗;江春在旧年结束时闯入世界,将驱赶严冬。
展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命真理。
「解题指导」鉴赏诗歌造句的妙处,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答题:①描绘怎样的景象;②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③运用了怎样的手法;④蕴涵着一种怎样的理趣。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突破点五答准选择题
突破点五答准选择题必备学问古代诗歌选择题涉及学问面广,几乎涵盖古诗鉴赏的全部考点。
其实力指向通常是深度的“理解和赏析”,四个选项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诗作进行解读与赏析。
一般有以下几种设误方式:陷阱设置解说典例解析曲解词句牵强附会命题者往往有意牵强附会地曲解某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如有意歪解、望文生义、以古律今等。
2024年新高考Ⅰ卷第15题A选项——词人在人日约挚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此项错误。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意思是,春色无穷无尽,人们却情愿来到南山苦苦找寻。
“苦”,形容追求的执着,表达出了人们找寻春色的执着。
不能将“苦”字理解为“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忽视语境褒贬失当命题者有时有意忽视语境,将诗歌创设的语境曲解、引申、拔高,造成褒贬失当。
2024年全国Ⅲ卷第14题C选项——诗人虽然宠爱苦笋,但终归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嘱咐不要过多取食。
此项错误。
诗人将苦笋人格化,确定、赞美其“苦节”,即坚守节操、矢志不渝。
告诫孩子们“勿多取”苦笋,要给它们机会让它们自由成长。
选项忽视语境而曲解诗意,故错误。
断章取义混淆情感脱离整首诗歌内容,断章取义,随意妄解,与诗歌主旨、情感相左,甚或南辕北辙、格格不入。
2024年新高考Ⅱ卷第15题B选项——诗中运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
此项错误。
诗歌三、四两句,承上评价赵伯鱼的好学看法,认为其后生可畏;然后诗人自谦,认为自己虽然谈诗殊多,但是简洁粗略,未及肯綮。
“后生可畏”出自《论语·子罕》,意为年轻人往往能够超过前辈,是可敬畏的。
韩驹此句意在表达对赵伯鱼的嘉许,并无劝诫之意。
选项对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把握不准。
错置技法误析作用或是无中生有,或是有意将不同的技法加以错置,或是对技法的表达效果作错误会读。
2024年新高考Ⅰ卷第15题B选项——第三句运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挚友之间“天际若比邻”之意。
高考语文综合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解析及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诗歌鉴赏答题指津
诗歌鉴赏答题指津注意: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写作手法一、问“修辞手法”考虑用以下术语——①比喻。
②拟人。
③夸张。
④对比。
⑤双关(利用词多义,同音,使句子有双重意义。
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⑥反复(重复两次或三次以上,起强调突出作用,一唱三叹,回环往复)⑦设问。
⑧反问。
⑨借代(以特征代具体。
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⑩对偶。
⑾起兴(先言他物,再引起所咏之物)二、问“表现手法”考虑用下列术语——1、对比。
2、衬托。
正衬:相似之物。
反衬:相反之物衬。
以动衬静,以乐衬哀。
3、烘托、渲染。
4、虚实结合。
虚写包括①神仙鬼怪或梦境;②已逝之景之境(自身经历,历史曾经发生过,但现时并无);③设想未来之境(延伸至将来);④对面落笔(主客换位),正面落笔(从自身角度)——同时间段,不同地点发生之事,不从自己角度而从对方角度入手,进行揣测。
5、动静结合。
①以动衬静②以静衬动③动静结合6、用典故。
7、以小见大。
8、象征。
9、白描。
①罗列意象。
②用最简练的笔墨,不用抒情议论刻画。
10、抑扬结合。
11、点面结合。
三、问“抒情手法”考虑用下列术语——1、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常见古诗题材一、送别诗特征:有送别,赠别等。
意象:杨柳,酒,船,长亭,短亭,南浦(劳歌:送别时唱的歌)表现要点:离情别恨、深情厚谊、激励劝勉、牵挂担忧二、爱情诗意象:青鸟、白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表现要点:绵绵思念、蜜意柔情、离情别恨三、边塞诗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大漠、飞雪表现要点:①苍茫雄奇的边塞风光;②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盛唐);③征人愁怨、厌倦战争、思乡思亲、渴望团圆和安宁的生活(安史之乱后);④(南宋)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抑郁、愤懑)四、山水田园诗意象:有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河胜景、渔夫表现要点:①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②表现农家乐(丰收之意)③表现淡泊名利,追求闲适宁静、恬淡的隐逸生活,厌恶和鄙视社会的黑暗。
诗歌语言鉴赏题指津
诗歌语言鉴赏题指津作者:祝泉洲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09年第02期[考点指津]诗歌语言的鉴赏是《考试说明》规定的必考内容,《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总体规定如下: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纵观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题,绝大部分诗歌鉴赏试题或间接涉及到语言方面的考查,题型大致如下:1鉴赏诗歌中的重点字词(炼字、诗眼),如2006年湖北卷;2分析诗歌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如2006年天津卷;3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如2007年浙江卷。
[技法点拨]解答诗歌语言鉴赏题,可结合以下七个方面,寻求答题突破口:1结合背景和人物古代诗歌所吟咏的常常是诗人自身,因此诗歌关涉的历史背景,以及人物的思想、身世经历,往往是答案之所在,诗中的重点字词句常常是诗人感情凝聚的地方。
例如2006年辽宁卷第16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夔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此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鉴赏,解答此题,必须关注注释所提供的背景资料,结合苏轼坎坷的仕途经历以及乐观旷达的胸襟,才能赏析出“铿然”一词的深层含义,参考答案为:“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2结合艺术手法诗歌语言的表达常常和手法紧密关联,手法是表达的手段,通过分析手法,能够达到鉴赏语言的目的。
例如2006年广东卷第13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①艘:小船。
②海幢,即海幢寺。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品析语言的能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解析(5)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解析(5)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范成大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第二句采用拟人手法,写燕舞莺啼与“我”毫不相关,作者没有意绪欣赏暮春美景,照应了首句中的“懒”字。
B.颔联借“日长”“花老”点出暮春时令,“多得睡”“不供诗”表现了作者无意赏春的颓废情绪。
C.颈联“吾衰久矣”化用了《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中的句子,委婉地表达了对当今久无周公这样的明主圣人的慨叹。
D.尾联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想象竹篱东面明年春天花草繁盛的场景,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
②天心:指君主的心意。
“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C.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
D.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
(2)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卢纶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
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
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
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
高考古诗鉴赏题指津
高考古诗鉴赏题指津近年高考中的古诗鉴赏题,“分析表现手法”和“分析情感”两类题型呈上升趋势。
2013年全国各地的40道古诗评析题中,“分析手法”试题12道(修辞手法5题,其他手法7题),“分析情感”试题19道,这两类试题共占试题总数的78%。
这表明在“考纲”规定的形象(包括意象和意境)、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两个方面统称“思想情感”)五个古诗鉴赏考查点中,“手法”与“情感”已成为命题的核心点。
总的来说,“手法”和“情感”这两个考查点在古诗中主要有三种关系链:一是“手法—形象(包括意象和意境)—情感”链。
即诗人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听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衬托、对比、比喻、比拟、夸张等手法来描摹形象,在所描绘出的形神兼备的形象中寄寓自己的主观情感,间接地表情达意。
如:a.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b.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
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二是“手法—情感”链。
即指各种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
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缘景抒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
如:a.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b.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三是“题材—手法—情感”链。
古诗按题材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思乡诗、咏物诗、咏史诗、爱国诗等,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这几类古诗在运用手法和抒发情感上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1.咏物诗。
采用的主要手法是“托物言志”,常用的情感术语如“高洁超逸、坚贞孤傲”等。
2.咏史诗。
此类诗采用的主要手法是“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借古抒怀”。
常用的情感术语为“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孤独惆怅、骄奢淫逸、功业无成、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等。
3.思乡诗。
常用的手法是虚实结合。
常用的情感术语如“日暮思归、望月怀远、羁旅愁思、孤寂落寞”等。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练习题解析(5)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练习题解析(5)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品令·茶词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释】孤令:孤零。
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月光映照,清亮晶莹。
C.词人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如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D.词上阕主要写碾茶、煮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李白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①,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①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
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促。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
B.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绿草”“火旗”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的画面感极强。
C.诗歌首先极尽笔墨夸赞了友人,然后又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最后又预祝朋友凯旋。
D.诗歌最后两句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并且期待能在草绿时节和诗人相会(2)诗中三位友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焦山吴潜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
长江万里东注,晚吹卷惊涛。
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
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
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车。
古诗中语言赏析题答题指津
古诗中语言赏析题答题指津古诗中语言赏析题答题指津语言赏析题主要包括关键词语、特殊句式及语言风格三类。
1.关键词语类诗词中的关键词语,从语法角度看,包括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及一些活用词;从修辞角度看,包括叠词、谐音词、色彩词、拟声词等。
(1)设问方式: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答案要素:①含义+意境或画面+效果或感情。
②表达技巧+表达效果+思想感情。
(3)答题思路: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指出其表达技巧。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典型题例:以下词中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e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答:“闹”字以动写静,(表达技巧)生动形象地(表达效果)写出了春天的浓烈气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机勃勃的美妙境界。
(思想感情)2.特殊句式类特殊句式包括省略、语序倒置和意象组合等。
诗的句式特点。
(2)答案要素:句式特点+画面或意境+作用或情感(3)答题思路:①点明句式特点。
②再现画面或描述意境。
③评价其作用或指出其感情。
(4)典型题例:下面这首元曲一、二两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双调]水仙子•西湖废圃张可久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神仙环��今何在?荒基生暮霭,叹英雄白骨苍苔。
花已飘零去,山曾富贵来,俯仰伤怀。
答:这两句各连用三个名词,分别点出三种景、物:夕阳、芳草、歌台,老树、寒鸦、御街。
(句式特点)特定的名词衔接在一起,构成了特定的意象,再分别用“废”、“静”二字,就构成了一幅萧疏寂寥的画面,(画面)为全曲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作用)3.语言风格类语言风格在高考中主要是指一首诗的整体语言特色。
语言鉴赏要把握古诗常见的语言特色。
如:平(平易、自然、质朴、简洁)、雅(清淡、素雅、清新、典雅)、华(华美、绚丽、明丽、晓畅)、婉(委婉、含蓄、沉郁、凝练)、神(准确、传神、生动、形象)、壮(悲壮、豪放、雄浑、粗犷)。
2022年 专05诗歌鉴赏解析版 五年 2020高中语文模拟练习分项详解山东配套精选卷
专题05 诗歌鉴赏一、【2021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5.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表达了杜甫诗的风格。
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5.B16.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15.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所以选B项。
16.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的能力。
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歌中有无象征寓意;其次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及解析解析(5)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及解析解析(5)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感愤王令①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②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③太平。
狂去④诗浑⑤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释】①王令:短暂的一生是在贫困交加中度过的。
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进扰。
②蜺:古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③却:此处指“返回”。
④去:作“来”讲。
⑤浑:简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奇肆的笔触勾勒了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俊伟慷慨的自我形象,显示出一种浩乎沛然的堂堂正气。
B.颔联作者感叹自己虽然不甘身世贫贱,但奈何老去,只好消极地等待明主出现,返回到太平盛世去。
C.诗人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无奇,猛吐复自吮”。
颈联“狂”字和此处的“狂”字都是诗人兴酣落笔情状的自我写照。
D.颈联“过人声”不应理解为比常人美妙的声音,而是说诗人有过人才学、过人抱负、过人识见。
(2)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列各题。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①葛胜仲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
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①公元1108年(宋徽宗大观二年),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
县斋:县衙斋室。
(1)下来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秋晚寒斋”,点出了词人愁坐的时间、地点,不待言情而情已十分。
B.香篆,一种香,因焚香时所起的烟缕曲折似篆文而得名。
室内燃香,室外薄雾,迷茫之感油然而生。
C.“梦逐芭蕉雨”,芭蕉雨是个愁意象,在梦幻中仿佛觉得淅沥的雨不是滴在叶上,而是敲击着他的心头,增添几许愁绪。
D.词的上阙和下阙,不管描景还是抒情,都围绕着题目中的“愁”而写。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闲愁几许”中“愁”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中语言赏析题答题指津
语言赏析题主要包括关键词语、特殊句式及语言风格三类。
1.关键词语类
诗词中的关键词语,从语法角度看,包括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及一些活用词;从修辞角度看,包括叠词、谐音词、色彩词、拟声词等。
(1)设问方式: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答案要素:①含义+意境或画面+效果或感情。
②表达技巧+表达效果+思想感情。
(3)答题思路: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指出其表达技巧。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典型题例:以下词中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答:“闹”字以动写静,(表达技巧)生动形象地(表达效果)写出了春天的浓烈气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机勃勃的美妙境界。
(思想感情)2.特殊句式类
特殊句式包括省略、语序倒置和意象组合等。
(1)设问方式:①某诗句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②简要分析某句
诗的句式特点。
(2)答案要素:句式特点+画面或意境+作用或情感
(3)答题思路:①点明句式特点。
②再现画面或描述意境。
③评价其作用或指出其感情。
(4)典型题例:下面这首元曲一、二两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双调]水仙子•西湖废圃
张可久
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神仙环珮今何在?荒基生暮霭,叹英雄白骨苍苔。
花已飘零去,山曾富贵来,俯仰伤怀。
答:这两句各连用三个名词,分别点出三种景、物:夕阳、芳草、歌台,老树、寒鸦、御街。
(句式特点)特定的名词衔接在一起,构成了特定的意象,再分别用“废”、“静”二字,就构成了一幅萧疏寂寥的画面,(画面)为全曲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作用)
3.语言风格类
语言风格在高考中主要是指一首诗的整体语言特色。
语言鉴赏要把握古诗常见的语言特色。
如:平(平易、自然、质朴、简洁)、雅(清淡、素雅、清新、典雅)、华(华美、绚丽、明丽、晓畅)、婉(委婉、含蓄、沉郁、凝练)、神(准确、传神、生动、形象)、壮(悲壮、豪放、雄浑、粗犷)。
(1)设问方式: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答案要素:语言特色+具体分析+思想感情或表达效果
(3)答题思路:①点明语言特色。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
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有什么表达效果。
(4)典型题例:分析下面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答: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四句诗用词不作任何修饰。
(语言特色)如“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具体分析)整首诗用语平淡质朴,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