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专项综合练习[1]
等腰三角形及三线合一经典试题-难题
等腰三角形及三线合一经典试题 难题1.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 )2. 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cm 和9cm ,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 2.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 A .40° B .50° C .60° D .30°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 ) A .100° B .100°或40°C .40°D .80°4.如图,C 、E 和B 、D 、F 分别在∠GAH 的两边上,且AB=BC=CD=DE=EF ,若∠A=18°,则∠GEF 的度数是( ) A .80° B .90° C .100° D .108°5.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80,则另两个内角的度数为6.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10,则腰长的取值范围为7.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是底角的4倍,则它的顶角是________.8.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DE ⊥AB 于E ,DF ⊥BC 交AC 于点F ,若∠EDF=70°,求∠AFD 的度数9.如图,△ABC 中,∠ABC,∠CAB 的平分线交于点P ,过点P 作DE ∥AB ,分别交BC 、AC 于点D 、E 求证:DE=BD+AECC B ADEP ECAH FGEDCABHF10. 已知如图: △ABC 和△ADE 都是等腰三角形且顶角∠BAC =∠DAE, 则BD =CE ( )11. 已知:如图:CA=CB, DA=DB 求证:(1)∠1=∠2.(2)CD ⊥AB .12.如图,已知点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BE 交AC 于F ,AD 交CE 于H , ①求证:△BCE ≌△ACD ; ②求证:CF=CH ;③判断△CFH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3.如图,中, ,试说明:.14.如图3,在∆ABC 中,∠=A 90ο,AB AC =,D 是BC 的中点,P 为BC 上任一点,作PE AB ⊥,PF AC ⊥,垂足分别为E 、F求证:(1)DE =DF ;(2)DE DF ⊥C图315.已知,如图1,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DF分别是∆ABD和∆ACD的高。
等腰三角形性质:三线合一”专题
1 / 4分析:如图1, AB 二AC, BD 丄AC 于D,作底边BC E 为垂足,则可知ZEAC=ZEAB=-a ,又Z2E4C = 90° - ZC, Zp = 90° - ZC,所以 ZEAC = p, P = *cc 。
例四.已知:如图 2, A ABC 中,AB 二 AC, CE 丄 AE 于 E, CE = - BC , E 在△/(:外,求证:ZACE 二 ZB 。
2分析:欲证ZACE=ZB,由于AC 二AB,因此只需构造一个与RtAACE 全等的三角形,即做底边BC 上的高即可。
等腰三角形性质:三线合一”专题等腰三角形有一个重要的性质: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这就是 著爼的等腰三角形“三线台一”性质。
"三线合一”性质常用来证明两线垂直、两线段相等和两角相等。
反之,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这边上的高、这边所对角的角平分线中有两条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
【例题讲解】 例1・ 如图所示,在等腰A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点E 在AD 上。
求证:BE=CEo 变式练习1-1如鮒 在Z\ABC 中,AB 二AC D 是形外一点 且BD 二CD 变式练习1-2已知,如图所示,AD 是△ABC, DE 、DF 分别 求证:AD 垂直平分EF 。
求证:AD 垂直平分BC 。
是Z\ABD 和ZXACD 的髙。
例二:如图ZkABC 中,AB=AG ZA=36° , BD 平分ZABC, 4,且ABDC 周长为24,求AE 的长度。
例三.等腰三角形顶角为ou —腰上的高与底边所夹的角 DE 丄AB 于E,若CD=系式为P二 是(3,则p 与a 的关上的高AE,/?2 / 4证明:作AD 丄BC 于D, VAB=AC, ••• BD = -BC2又-CE = -BC. •••BD=CE°在 RtAABD 和 RtZkACE 中,AB=AC> BD 二CE, /.RtAABD^RtAACE (HL)。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提高练习
1.如图,在△ABC中,AE是∠BAC的角平分线,交BC于点E,DE∥AB交AC于点D.(1)求证AD=ED;(2)若AC=AB,求证∠C=∠DEC;(3)在(2)的条件下,若DE=3,求AC的长.、2.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E,过点E作MN∥BC交AB于M,交AC于N,若△ABC、△AMN周长分别为13cm和8cm.(1)求证:MN=BM+CN;(2)线段BC的长.3.如图:已知等边△ABC中,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1)求证:M是BE的中点.(2)若CD=1,DE=,求△ABD的周长.4.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上任意一点,过点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CG是AB边上的高.(1)当D点在BC什么位置时,DE=DF?并证明;(2)线段DE,DF,CG的长度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5.已知:如图,D是△ABC的边BC上的一点,且AB=BD=AD=DC,求∠B,∠C,∠BAC,∠DAC的度数.6.如图,△ABC中,AB=AC,点D、点E分别在AC、AB上,且BC=BD=DE=EA,求∠A的度数.7.如图,在等腰Rt△ABC中,∠ACB=90°,D为BC的中点,DE⊥AB,垂足为E,过点B作BF∥AC交D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CF.(1)求证:AD⊥CF;(2)连接AF,试判断△AC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8.如图:E在△ABC的AC边的延长线上,D点在AB边上,DE交BC于点F,DF=EF,BD=CE.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过D作DG∥AC交BC于G)9.在△ABC中,AD平分∠BAC,E是BC上一点,BE=CD,EF∥AD交AB于F点,交CA的延长线于P,CH∥AB交AD的延长线于点H,①求证:△APF是等腰三角形;②猜想AB与PC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证明你的猜想.10.如图,Rt△ACB中,∠ACB=90°,∠A=30°,∠ABC的角平分线BE交AC于点E.点D为AB上一点,且AD=AC,CD,BE交于点M.(1)求∠DMB的度数;(2)若CH⊥BE于点H,证明:AB=4MH.11.如图,D是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CE=DA,连接DE交AC于F,过D点作DG⊥AC于G点.证明下列结论:(1)AG=AD;(2)DF=EF;(3)S△DGF=S△ADG+S△ECF.12.如图:△ABC和△ADE是等边三角形.证明:BD=CE.。
(完整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专题练习[1]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专题训练1例1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 // DC, BE、CE分别平分/ ABC、/ BCD,且点E在AD上。
求BC=AB+DC 。
变 1 如图,AB // CD,/ A = 90° AB = 2, BC = 3, CD = 1, E 是AD 边中点。
求证:CE丄BE。
变2:如图,四边形ABCD中,AD / BC, E是CD上一点,且AE、BE分别平分/ BAD、/ ABC.(1)求证:AE丄BE; (2)求证:E是CD的中点;(3)求证:AD+BC=AB.A n变3:\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90 ,AB=AC.⑴若D为BC的中点,过D作DM丄DN分别交AB、AC 于M、N,求证:(1)DM = DN。
A⑵若DM丄DN分别和BA、AC延长线交于M、N。
问DM和DN有何数量关系。
|\/|⑴已知:如图,AB=AC , E为AB上一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BE=CF , EF交BC于点D .求证:DE=DF .⑵已知:如图,AB=AC , E为AB上一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EF交BC于点D,且D为EF的中点. 求证:BE=CF .利用面积法证明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1、如图,在△ ABC中, AB=AC P为底边BC上的一点,PC L AB于D, PEL AC于E, ?CF丄AB于F,那么PD+PE与CF相等吗?变1若P点在直线BC上运动,其他条件不变,则PD、PE与CF的关系又怎样,请你作图,证明。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9,则它的周长为()A 17B 22C 17 或22D 1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寻求规律1 1例1.在△ ABC中,AB=AC /仁一 / ABC / 2= —/ ACB BD与CE相交于点0,如图,/ B0C勺大小2 2与/A的大小有什么关系?1 1若/ 1= / ABC / 2= / ACB则/ BOC WZ A大小关系如何?3 31 1若/ 1= / ABC / 2= / ACB则/ B0C与Z A大小关系如何?n n会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计算与证明例2.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 —腰上的中线BD?各这个等腰三角形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线段相等例3.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连结PA PB PC, ?以BP为边作/ PBQ=60,且BQ=BP 连结CQ (1)观察并猜想AP与CQ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PA PB: PC=3: 4: 5,连结PQ试判断△ PQ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例1、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周长分为差是3cm的两部分,则腰长为()A、2cm B 、8cm C 、2cm 或8cm D 、不能确定例2、已知AD^^ ABC的高,AB=AC △ ABC周长为20cm,A ADC的周长为14cm,求AD的长。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练习题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练习题十一初中八班姓名:1、已知?ABC的周长为36cm,且AB?AC,又AD?BC,D 为垂足,?ABD的周长为30cm,那么AD的长为A.6cmB.cm C. 12cmD.0cm如图2,在△ABC中,AB=AC,∠BAD=30,AD=AE,则∠EDC= 0000A.10B.12.C.1D.20DC第3题图FDC第4题图第2题图3、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DE⊥AB 于E,DF⊥AC于F,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对B、3对C、4对D、5对、如图,在等腰直角△ABC中,AD为斜边上的高,以D为端点任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与两腰相交于E、F,连结EF与AD相交于G,则∠AED与∠AGF的关系为 A.∠AED>∠AGF B.∠AED=∠AGFC.∠AED 5、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且BD=BE,∠A=84°,则∠DEC=6、如图,CE平分∠ACB,且CE⊥BD,DA=DB,又知AC=18,△CDB 的周长为28,那么BE的长为。
CC第5题图B第7题图 F C第6题图7、如图,在等腰△ABC中,∠ABC=90°,D为AC边上中点,过D点作DE⊥DF,交AB于E,交BC于F,若AE=4,FC=3,则△ABC的面积为、、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E点,若AC平分∠DAB,且AB=AE,AC=AD,有如下四个结论:①AC⊥BD;②BC=DE;③∠DBC=1∠DAB;④△ABE是等边三角形.请写出正确结论的序号.19、已知:如图2,△ABC中,AB=AC,CE⊥AE于E,CE?证:∠ACE=∠B。
10、如图△ABC中,AB=AC D为AC上任意一点,延长BA到E 使得AE=AD 连接DE,求证DE⊥BCBC,E在△ABC外,求2EADBC11、已知:如图1,△ABC中,AB=AC,D是BC上一点,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BD=CF,CD=BE,G为EF的中点,求证:DG⊥EF. 12、如图,以△ABC的边AB,AC为边分别向形外作正方形ABDE和ACFG,DM、FN分别垂直直线BC于M、N.若DM=FN,求证:∠ABC=∠ACBEADGFMBCN三线合一专项练习一、选择题:1、已知?ABC的周长为36cm,且AB?AC,又AD?BC,D 为垂足,?ABD的周长为30cm,那么AD的长为A.6cmB.cm C. 12cmD.0cm2、如图2,在△ABC中,AB=AC,∠BAD=30,AD=AE,则∠EDC= A.10B.12.C.1D.20D第2题图C第3题图FDC第4题图3、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DE⊥AB 于E,DF⊥AC于F,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对B、3对C、4对D、5对、如图,在等腰直角△ABC中,AD为斜边上的高,以D为端点任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与两腰相交于E、F,连结EF与AD相交于G,则∠AED与∠AGF的关系为 A.∠AED>∠AGF B.∠AED=∠AGFC.∠AED 5、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且BD=BE,∠A=84°,则∠DEC=6、如图,CE平分∠ACB,且CE⊥BD,DA=DB,又知AC=18,△CDB的周长为28,那么BE的长为。
等腰三角形性质_三线合一专题
等腰三角形性质:三线合一”专题等腰三角形有一个重要的性质: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这就是 著名的等腰三角形“三线台一”性质。
“三线合一”性质常用来证明两线垂直、两线段相等和两角相等。
反之,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 这边上的高、这边所对角的角平分线中有两条重合, 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
【例题讲解】垂直平分 BC 。
AD 是△ABC ,DE 、DF 分别是△ ABD 和△ ACD 的高。
求证: AD 垂直平分EF 。
例二:如图△ ABC 中,AB =AC ,∠A =36°,BD 平分∠ ABC , DE ⊥AB 于 E ,若 CD =4 ,且△ BDC 周长为24 ,求 AE 的长度。
例 1 . 如图所示,在等腰△ ABC 中, 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点 求证:BE=CE 。
变式练习 1-1 如图,在△ ABC 中, AB=AC ,D 是形外一点,且 BD=CD 。
求证: AD变式练习 1-2 已知,如图所示,∴ Rt △ABD ≌Rt △ACE (HL )。
∴∠ ACE= ∠B例五 . 已知:如图 3,等边三角形 ABC 中, M ,求证: M 是 BE 的中点。
图3分析:欲证 M 是 BE 的中点,已知 DM ⊥BC ,因此只需证 DB=DE ,即证∠ DBE= ∠E ,根据等边△ ABC , BD 是中线,可知∠ DBC=30 °,因此只需证∠ E=30 °。
证明:联结 BD , ∵△ ABC 是等边三角形, ∴∠ ABC= ∠ACB=60 ° ∵CD=CE ,∴∠ CDE= ∠E=30 ° ∵BD 是 AC 边上中线,∴BD 平分∠ ABC ,即∠ DBC=30 °例三 . 等腰三角形顶角为 ,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夹的角是 的关系式为图1分析:如图 1, AB=AC ,BD ⊥ AC 于 D ,作底边 BC 上的高 AE为垂足,则可知∠ EAC= ∠ EAB1,2又∠ EAC 90 ∠C ,90° ∠C ,所以 ∠EAC例四 . 已知:如图2,△ ABC 中, AB=AC , CE ⊥AE 于E , CE BC ,E 在△ ABC 外,求证:∠ ACE= ∠B 。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典型题型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专题训练例1:如图,四边形ABCD中,AB∥DC,BE、CE分别平分∠ABC、∠BCD,且点E在AD上。
求证:BC=AB+DC。
变1:如图,AB∥CD,∠A=90°,AB=2,BC=3,CD=1,E是AD边中点。
求证:CE⊥BE。
变2: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E是CD上一点,且AE、BE分别平分∠BAD、∠ABC.(1)求证:AE⊥BE;(2)求证:E是CD的中点;(3)求证:AD+BC=AB.CEA D变3:△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90°,AB=AC.⑴若D 为BC 的中点,过D 作DM ⊥DN 分别交AB 、AC 于M 、N ,求证:(1)DM =DN 。
⑵若DM ⊥DN 分别和BA 、AC 延长线交于M 、N 。
问DM 和DN 有何数量关系。
(1) 已知:如图,AB=AC ,E 为AB 上一点,F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且BE=CF ,EF 交BC 于点D . 求证:DE=DF .DBCF AEM N D C BA M ND CB A(2)已知:如图,AB=AC ,E 为AB 上一点,F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且,EF 交BC 于点D ,且D 为EF 的中点. 求证:BE=CF .DBCF AE利用面积法证明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1、如图,在△ABC 中,AB=AC ,P 为底边BC 上的一点,PD ⊥AB 于D ,PE ⊥AC 于E ,•CF ⊥AB 于F ,那么PD+PE 与CF 相等吗?变1:若P点在直线BC上运动,其他条件不变,则PD 、PE与CF的关系又怎样,请你作图,证明。
FF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9,则它的周长为()A 17B 22C 17或22D 1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寻求规律例1.在△ABC中,AB=AC,∠1=12∠ABC,∠2=12∠ACB,BD与CE相交于点O,如图,∠BOC的大小与∠A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若∠1=13∠ABC,∠2=13∠ACB,则∠BOC与∠A大小关系如何?若∠1=1n∠ABC,∠2=1n∠ACB,则∠BOC与∠A大小关系如何?会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计算与证明例2.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一腰上的中线BD•将这个等腰三角形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线段相等例3.如图,P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一点,连结PA 、PB 、PC ,•以BP 为边作∠PBQ=60°,且BQ=BP ,连结CQ .(1)观察并猜想AP 与CQ 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PA :PB :PC=3:4:5,连结PQ ,试判断△PQ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例1、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 ,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周长分为差是3cm 的两部分,则腰长为( ) A 、2cm B 、8cm C 、2cm 或8cm D 、不能确定例2、已知AD 为△ABC 的高,AB=AC ,△ABC 周长为20cm ,△ADC 的周长为14cm ,求AD 的长。
三线合一练习题
1.等腰三角形顶角为 ,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夹的角是 ,求 与 的关系式。
2.已知:如图,△ABC中,AB=AC,CE⊥AE于E, ,E在△ABC外;
求证:∠ACE=∠B。பைடு நூலகம்
3.已知: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D为AC边的中点,E为BC延长线一点,CE=CD,DM⊥BC于M;求证:M是BE的中点。
4.如图,墙上钉了一根木条,小明想检验这根木条是否水平,他拿来一个如图所示的测平仪,在这个测平仪中,AB=AC,BC边的中点D处有一个重锤,小明将BC边与木条重合,观察此重锤是否通过A点,如通过A点,则是水平的,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5.已知: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D是AB的中点,E、F分别在AC、BC上,且ED⊥FD;求证:S四边形CEDF= 。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练习题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预习作业
分别作出以下三个三角形BC 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在△ABC 中,AB=AC,请作出AC 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课堂练习
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写为“
”) 几何语言:∵
∴ 注意:前提条件是在同一个角三形中。
2.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
(简称为“
”) (1)∵
A B C B C A
A B C
A B C
∴
(2)∵
∴
(3)∵
∴
一.解答题(共4小题)
1.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
点,∠B=30°.求∠ADC和∠BAD的度数.
2.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上边的中线,BE⊥AC于点E,求证:∠CBE=∠BAD.
3.已知:三角形ABC中,∠A=90°,AB=AC,D为BC的中点,如图,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AF,求证:△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典型题型
专题训练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姓名上。
在AD、∠BCD,且点EDC中,AB∥,BE、CE分别平分∠ABC例1:如图,四边形ABCD BC=AB+DC求证:。
AD边中点。
求证:CE⊥BE1,E是。
,,A=90°AB=2,BC=3CD=,∠:如图,变1AB∥CD变2: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E是CD上一点,且AE、BE分别平分∠BAD、∠ABC.(1)求证:AE⊥BE;(2)求证:E是CD的中点;(3)求证:AD+BC=AB.ADECBDNDM⑴若D为BC的中点,过D作,AB=AC.变3:△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
°分别交⊥=,求证:(1)DMDNMAB、AC于、N AMNCDB⊥DN分别和BA、AC延长线交于MDM、N。
问DM和DN有何数量关系。
⑵若M AC DBN(1)已知:如图,AB=AC,E为AB上一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BE=CF,EF交BC于点D.求证:DE=DF.AEBCDFEF,且D为延长线上一点,且,EF交BC于点DACAB=AC(2)已知:如图,,E为AB上一点,F是求证:BE=CF.的中点.AECBDF利用面积法证明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1、如图,在△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的一点,PD⊥AB于D,PE⊥AC于E,?CF ⊥相等吗?与于ABF,那么PD+PECF的关系又怎样,请你作变与CFPE点在直线BC上运动,其他条件不变,则PD 、1:若P图,证明。
FF)4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9,则它的周长为(1322 C 17或 D A 17 B 2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寻求规律11的大小BOC相交于点中,例1.在△ABCAB=AC,∠O,如图,∠BD2=∠ACB,1=与∠CEABC,∠22A与∠的大小有什么关系?11∠ABC,∠2=∠ACB若∠ 1=,则∠BOC与∠A大小关系如何?3311若∠1=∠ABC,∠2=∠ACB,则∠BOC与∠A大小关系如何?nn会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计算与证明两部分,15和6,一腰上的中线ABC中,AB=ACBD?将这个等腰三角形周长分成例2.如图,等腰三角形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线段相等例3.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连结PA、PB、PC,?以BP为边作∠PBQ=60°,且BQ=BP,连结CQ.(1)观察并猜想AP与CQ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PA:PB:PC=3:4:5,连结PQ,试判断△PQ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例1、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周长分为差是3cm的两部分,则腰长为()A、2cmB、8cmC、2cm或8cmD、不能确定例2、已知AD为△ABC的高,AB=AC,△ABC周长为20cm,△ADC的周长为14cm,求AD的长。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1、如图,已知AC平分∠BAD,CE⊥AB于E,CF⊥AD于F,且BC="CD."(1)求证:△BCE≌△DCF(2)若AB=17,AD=9,求AE的长.2、如图,已知AB=AC,∠A=36°,AB的中垂线MN交AC于点D,交AB于点M,求证:(1)BD平分∠ABC;(2)△BCD为等腰三角形.3、已知:如图∠BAC的角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DG交于点D,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⑴试说明:BE=CF;⑵若AF=3,BC=4,求△ABC的周长.4、如图,△ABC中,AC=BC,∠ACB=90°,点D为BC的中点,点E与点C关于直线AD 对称,CE与AD、AB分别交于点F、G,连接BE、BF、GD求证:(1) △B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 ∠ADC=∠BDG.5、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D是斜边上AB上任一点,AE⊥CD于E,BF⊥CD 交CD的延长线于F,CH⊥AB于H点,交AE于G.(1)试说明AH=BH(2)求证:BD=CG.(3)探索AE与EF、BF之间的数量关系6、(本题14分)如图(1),在△ABC和△EDC中,D为△ABC边AC上一点,CA平分∠BCE,BC=CD,AC=CE.(1)求证:△ABC≌△EDC;(2)如图(2),若∠ACB=60°,连接BE交AC于F,G为边CE上一点,满足CG=CF,连接DG交BE于H.①求∠DHF的度数;②若EB平分∠DEC,试说明:BE平分∠ABC.参考答案1、(1)证明见解析(2)12、(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1)证明详见解析;(2)10.4、(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5、(1)见解析;(2)见解析;(3)AE=EF+BF,理由见解析6、(1)略(2)①∠DHF="60°" ②略【解析】1、试题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得出CF="CE," 在证明就可以得出DF=BE;(2)先证明,就可以得出AF=AE,设DF=BE=x,就可以得出8+x=10-x,求出方程的解即可.试题解析:(1)∵AC平分∠BAD,CE⊥AB于E,CF⊥AD于F∴CE=CF,在Rt△BCE和Rt△DCF中,∵ CE=CFBC=CD,∴Rt△BCE≌Rt△DCF (HL).(2)由(1)得,Rt△BCE≌Rt△DCF∴DF=EB,设DF=EB=X由Rt△AFC≌Rt△AEC(HL)可知AF=AE 即:AD+DF=AB-BE∵AB=17,AD=9,DF=EB=x∴9+x=17-x 解得,x=4∴AE=AB-BE=17-4=1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SAS,ASA,AAS,SSS,HL.2、试题分析:(1)由AB的中垂线MN交AC于点D,交AB于M,求得△ABD是等腰三角形,即可求得∠ABD的度数,然后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得∠DBC的度数,从而得证;(2)根据(1)的结论和外角的性质,可得∠BDC=∠C,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得证.试题解析:(1)∵MN为AB的中垂线,∴AD=BD,则∠A=∠ABD=36°,∵AB=AC,∠A=36°,∴∠ABC=∠C=72°,∴∠DBC=36°,因此,BD平分∠ABC;(2)由①和∠2="36°" ∠C="72°" ,∵∠BDC=180°-36°-72°=72°,∴∠C=∠ABD+∠DBC=∠BDC,∴△BCD为等腰三角形.3、试题分析:(1)连接DB、DC,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和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DE=DF,DB=DC,证明Rt△BED≌Rt△CFD(HL),得出结论;(2)先证明△AED≌△AFD,得AF=AE=3,再将△ABC的周长进行等量代换,即△ABC的周长=AB+AC+BC=AE+EB+AF﹣CF+BC,代入求值即可.试题解析:连接DB、DC,(1)∵AD平分∠BAC,DE⊥AB,DF⊥AC,∴DE=DF,∵DG垂直平分BC,∴DB=DC,在Rt△BED和Rt△CFD中,DE=DF,BD=CD,∴Rt△BED≌Rt△CFD(HL),∴BE=CF;(2)∵∠DAE=∠DAF,∠AED=∠AFD=90°,AD=AD,∴△AED≌△AFD,∴AF=AE=3,由(1)得:BE=CF,∴△ABC的周长=AB+AC+BC=AE+EB+AF﹣CF+BC=AE+AF+BC=3+3+4=1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4、试题分析:(1)连接DE,根据对称轴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CF=EF,CD=DE,推出CD=ED=BD,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推出△BEF是直角三角形,求出∠AFC=∠BEC=∠ACD=90°,∠CAF=∠EC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CF≌△CB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证;(2)作∠ACB的平分线交AD于M,根据ASA推出△ACM≌△CBG得出∠ADC=∠M,CD=BM,根据SAS推出△DCM≌△DBG,求出∠M=∠BDG,即可得出答案.试题解析:(1)连接DE,∵点E、C关于AD对称,∴AD为CE的垂直平分线,∴CD=DE,∵D为CB中点,∴CD=DE=DB,∴∠DCE=∠CED,∠DEB=∠DBE,∵∠DCE+∠CED+∠DEB+∠DBE=180°,∴∠CEB=90°,∵∠ECB+∠ACF=90°,∠CAF+∠ACF=90°,∴∠ECB=∠CAF,在△ACF和△CBE中,∵∴△ACF≌△CBE(AAS),∴CF=BE,右∵CF=EF,∴EF=EB,∴△EF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作∠ACB的平分线交AD于M,在△ACM和△CBG中,∵∴△ACM≌△CBG(ASA),∴CM=BG,在△DCM和△DBG中,∵∴△DCM≌△DBG(SAS),∴∠ADC=∠GDB.5、试题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证明;(2)证明△ACG≌△CB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3)证明△ACE≌△CBF即可.试题解析:(1)∵AC=BC,CH⊥AB∴AH=BH(2)∵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CH⊥AB∴∠ACG=45°∵∠CAG+∠ACE=90°,∠BCF+∠ACE=90°∴∠CAG=∠BCF在△ACG和△CBD中∴△ACG≌△CBD(ASA)∴BD=CG(3)AE=EF+BF理由如下:在△ACE和△CBF中,∴△ACE≌△CBF,∴AE=CF,CE=BF,∴AE=CF=CE+EF=BF+EF.6、(1)∵CA平分∠BCE,∴∠ACB=∠ACE.在△ABC和△EDC中∵BC=CD,∠ACB=∠ACE,AC=CE∴△ABC≌△EDC(SAS)(2)①在△BCF和△DCG中∵BC=DC,∠BCD=∠DCE,CF=CG,∴△BCF≌△DCG(SAS),∴∠CBF=∠CDG.∵∠CBF+∠BCF=∠CDG+∠DHF∴∠BCF=∠DHF=60°.②∵EB平分∠DEC,∴∠DEH=∠BEC.∵∠DHF=60°,∴∠HDE=60°-∠DEH.∵∠BCE=60°+60°=120°,∴∠CBE=180°-120°-∠BEC=60°-∠BEC. ∴∠HDE=∠CBE. ∠A=∠DEG.∵△ABC≌△EDC, △BCF≌△DCG(已证)∴∠∠BFC=∠DGC,∵∠ABF=∠BFC-∠A,∠HDE=∠DGC-∠DEG, ∴∠ABF=∠HDE,∴∠ABF=∠CBE,∴BE平分∠ABC.。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1、如图,已知AC平分∠BAD,CE⊥AB于E,CF⊥AD于F,且BC="CD."(1)求证:△BCE≌△DCF(2)若AB=17,AD=9,求AE的长.2、如图,已知AB=AC,∠A=36°,AB的中垂线MN交AC于点D,交AB于点M,求证:(1)BD平分∠ABC;(2)△BCD为等腰三角形.3、已知:如图∠BAC的角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DG交于点D,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⑴试说明:BE=CF;⑵若AF=3,BC=4,求△ABC的周长.4、如图,△ABC中,AC=BC,∠ACB=90°,点D为BC的中点,点E与点C关于直线AD对称,CE与AD、AB分别交于点F、G,连接BE、BF、GD求证:(1) △B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 ∠ADC=∠BDG.5、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D是斜边上AB上任一点,AE⊥CD于E,BF⊥CD交CD的延长线于F,CH⊥AB于H点,交AE于G.(1)试说明AH=BH(2)求证:BD=CG.(3)探索AE与EF、BF之间的数量关系6、(本题14分)如图(1),在△ABC和△EDC中,D为△ABC边AC上一点,CA平分∠BCE,BC=CD,AC=CE.(1)求证:△ABC≌△EDC;(2)如图(2),若∠ACB=60°,连接BE交AC于F,G为边CE上一点,满足CG=CF,连接DG交BE于H.①求∠DHF的度数;②若EB平分∠DEC,试说明:BE平分∠ABC.参考答案1、(1)证明见解析(2)12、(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1)证明详见解析;(2)10.4、(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5、(1)见解析;(2)见解析;(3)AE=EF+BF,理由见解析6、(1)略(2)①∠DHF="60°" ②略【解析】1、试题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得出CF="CE," 在证明就可以得出DF=BE;(2)先证明,就可以得出AF=AE,设DF=BE=x,就可以得出8+x=10-x,求出方程的解即可.试题解析:(1)∵AC平分∠BAD,CE⊥AB于E,CF⊥AD于F∴CE=CF,在Rt△BCE和Rt△DCF中,∵ CE=CFBC=CD,∴Rt△BCE≌Rt△DCF (HL).(2)由(1)得,Rt△BCE≌Rt△DCF∴DF=EB,设DF=EB=X由Rt△AFC≌Rt△AEC(HL)可知AF=AE 即:AD+DF=AB-BE∵AB=17,AD=9,DF=EB=x∴9+x=17-x 解得,x=4∴AE=AB-BE=17-4=1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SAS,ASA,AAS,SSS,HL.2、试题分析:(1)由AB的中垂线MN交AC于点D,交AB于M,求得△ABD是等腰三角形,即可求得∠ABD的度数,然后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得∠DBC的度数,从而得证;(2)根据(1)的结论和外角的性质,可得∠BDC=∠C,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得证.试题解析:(1)∵MN为AB的中垂线,∴AD=BD,则∠A=∠ABD=36°,∵AB=AC,∠A=36°,∴∠ABC=∠C=72°,∴∠DBC=36°,因此,BD平分∠ABC;(2)由①和∠2="36°" ∠C="72°" ,∵∠BDC=180°-36°-72°=72°,∴∠C=∠ABD+∠DBC=∠BDC,∴△BCD为等腰三角形.3、试题分析:(1)连接DB、DC,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和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DE=DF,DB=DC,证明Rt△BED≌Rt△CFD(HL),得出结论;(2)先证明△AED≌△AFD,得AF=AE=3,再将△ABC的周长进行等量代换,即△ABC 的周长=AB+AC+BC=AE+EB+AF﹣CF+BC,代入求值即可.试题解析:连接DB、DC,(1)∵AD平分∠BAC,DE⊥AB,DF⊥AC,∴DE=DF,∵DG垂直平分BC,∴DB=DC,在Rt△BED和Rt△CFD中,DE=DF,BD=CD,∴Rt△BED≌Rt△CFD(HL),∴BE=CF;(2)∵∠DAE=∠DAF,∠AED=∠AFD=90°,AD=AD,∴△AED≌△AFD,∴AF=AE=3,由(1)得:BE=CF,∴△ABC的周长=AB+AC+BC=AE+EB+AF﹣CF+BC=AE+AF+BC=3+3+4=1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4、试题分析:(1)连接DE,根据对称轴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CF=EF,CD=DE,推出CD=ED=BD,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推出△BEF是直角三角形,求出∠AFC=∠BEC=∠ACD=90°,∠CAF=∠EC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CF≌△CB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证;(2)作∠ACB的平分线交AD于M,根据ASA推出△ACM≌△CBG得出∠ADC=∠M,CD=BM,根据SAS推出△DCM≌△DBG,求出∠M=∠BDG,即可得出答案.试题解析:(1)连接DE,∵点E、C关于AD对称,∴AD为CE的垂直平分线,∴CD=DE,∵D为CB中点,∴CD=DE=DB,∴∠DCE=∠CED,∠DEB=∠DBE,∵∠DCE+∠CED+∠DEB+∠DBE=180°,∴∠CEB=90°,∵∠ECB+∠ACF=90°,∠CAF+∠ACF=90°,∴∠ECB=∠CAF,在△ACF和△CBE中,∵∴△ACF≌△CBE(AAS),∴CF=BE,右∵CF=EF,∴EF=EB,∴△EF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作∠ACB的平分线交AD于M,在△ACM和△CBG中,∵∴△ACM≌△CBG(ASA),∴CM=BG,在△DCM和△DBG中,∵∴△DCM≌△DBG(SAS),∴∠ADC=∠GDB.5、试题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证明;(2)证明△ACG≌△CB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3)证明△ACE≌△CBF即可.试题解析:(1)∵AC=BC,CH⊥AB∴AH=BH(2)∵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CH⊥AB∴∠ACG=45°∵∠CAG+∠ACE=90°,∠BCF+∠ACE=90°∴∠CAG=∠BCF在△ACG和△CBD中∴△ACG≌△CBD(ASA)∴BD=CG(3)AE=EF+BF理由如下:在△ACE和△CBF中,∴△ACE≌△CBF,∴AE=CF,CE=BF,∴AE=CF=CE+EF=BF+EF.6、(1)∵CA平分∠BCE,∴∠ACB=∠ACE.在△ABC和△EDC中∵BC=CD,∠ACB=∠ACE,AC=CE∴△ABC≌△EDC(SAS)(2)①在△BCF和△DCG中∵BC=DC,∠BCD=∠DCE,CF=CG,∴△BCF≌△DCG(SAS),∴∠CBF=∠CDG.∵∠CBF+∠BCF=∠CDG+∠DHF∴∠BCF=∠DHF=60°.②∵EB平分∠DEC,∴∠DEH=∠BEC.∵∠DHF=60°,∴∠HDE=60°-∠DEH.∵∠BCE=60°+60°=120°,∴∠CBE=180°-120°-∠BEC=60°-∠BEC.∴∠HDE=∠CBE. ∠A=∠DEG.∵△ABC≌△EDC, △BCF≌△DCG(已证)∴∠∠BFC=∠DGC,∵∠ABF=∠BFC-∠A,∠HDE=∠DGC-∠DEG, ∴∠ABF=∠HDE,∴∠ABF=∠CBE,∴BE平分∠ABC.。
最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专项综合练习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等腰三角形相关练习1、已知ABC ∆的周长为cm 36,且AC AB =,又BC AD ⊥,D 为垂足,ABD ∆的周长为cm 30,那么AD 的长为( )A .cm 6 B. cm 8 C. cm 12 D. cm 202.如图2,在△ABC 中,AB=AC ,∠BAD=300,AD=AE ,则∠EDC=( ) A .100 B. 12.50 C.150 D.2003、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DE ⊥AB 于E ,DF ⊥AC 于F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A . 2对B 、3对C 、4对D 、5对4 、如图,在等腰直角△ABC 中,AD 为斜边上的高,以D 为端点任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与两腰相交于E 、F ,连结EF 与AD 相交于G ,则∠AED 与∠AGF 的关系为( )A .∠AED>∠AGFB .∠AED =∠AGFC .∠AED<∠AGFD .不能确定5、如图,在△ABC 中,AB=AC ,BD 平分∠ABC ,且BD=BE ,∠A=84°,则∠DEC=6、如图,CE 平分∠ACB ,且C E ⊥BD ,DA=DB ,又知AC=18,△CDB 的周长为28,那么BE 的长为 。
7、如图,在等腰△ABC 中,∠ABC=90°,D 为AC 边上中点,过D 点作DE ⊥DF ,交AB 于E ,交BC 于F ,若AE=4,FC=3,则△ABC 的面积为 8、、如图,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E 点,若AC 平分∠DAB ,且AB=AE ,AC=AD ,有如下四个结论:①AC ⊥BD ;②BC=DE ;③∠DBC=21∠DAB ; ④△ABE 是等边三角形.请写出正确结论的序号 . 9、已知:如图2,△ABC 中,AB=AC ,CE ⊥AE 于E ,CE BC =12, E 在△ABC 外,求证:∠ACE=∠B 。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典型题型1
添加标题
解题思路:首先,由于AB=AC,所以∠B=∠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B+∠C=∠BAC。由于AD是BC上的高,所以∠ADB=∠ADC=90°。最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添加标题
解题过程:第一步,由题目已知,AB=AC,所以∠B=∠C。第二步,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B+∠C=∠BAC。第三步,由于AD是BC上的高,所以∠ADB=∠ADC=90°。第四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证明方法: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
典型例题:通过具体例题展示如何运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
注意事项:强调解题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易错点
02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典型例题解析
题目1解析
添加标题
题目描述:一个等腰三角形ABC,其中AB=AC,D是BC的中点,AD垂直于BC,E是AD上的一点。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三线合一的定义
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重合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与底边的垂直平分线重合
等腰三角形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与顶角平分线重合
三线合一的证明方法
定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是指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重合
结合题目给出的条件,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求解
总结解题思路,强调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重要性和应用
解题思路三
确定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条件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将问题转化为求证线段相等或垂直
结合已知条件,利用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
总结解题思路,强调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在解题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性质:三线合一专项练习
主备人:刘明汉
1、已知ABC ∆的周长为cm 36,且AC AB =,又BC AD ⊥,D 为垂足,ABD ∆的周长为cm 30,那么AD 的长为( )
A .cm 6 B. cm 8 C. cm 12 D. cm 20
如图2,在△ABC 中,AB=AC ,∠BAD=300,AD=AE ,则∠EDC=( ) A .100 B. 12.50 C.150 D.200
3、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DE ⊥AB 于E ,DF ⊥AC 于F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A 、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4 、如图,在等腰直角△ABC 中,AD 为斜边上的高,以D 为端点任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射
线与两腰相交于E 、F ,连结EF 与AD 相交于G ,则∠AED 与∠AGF 的关系为( ) A .∠AED>∠AGF B .∠AED =∠AGF C .∠AED<∠AGF D .不能确定
5、如图,在△ABC 中,AB=AC ,BD 平分∠ABC ,且BD=BE ,∠A=84°,则∠DEC=
6、如图,CE 平分∠ACB ,且C E ⊥BD ,DA=DB ,又知AC=18,△CDB 的周长为28,那么BE 的长为 。
7、如图,在等腰△ABC 中,∠ABC=90°,D 为AC 边上中点,过D 点作DE ⊥DF ,交AB 于E ,交BC 于F ,若AE=4,FC=3,则△ABC 的面积为 8、、如图,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E 点,若AC 平分∠DAB ,且AB=AE ,AC=AD ,有如下四个结论: ①AC ⊥BD ;②BC=DE ;③∠DBC=
2
1
∠DAB ; ④△ABE 是等边三角形.请写出正确结论的序号 .(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D
A
B
C
E
F
第3题图
A B
D
E
C
第2题图 第4题图
C A B
D
E
A D
C B E
A A 第7题图
B A
E
D
F C 第5题图 第6题图
9、已知:如图2,△ABC 中,AB=AC ,CE ⊥AE 于E ,C E B C 12
,E 在△ABC 外,求证:∠ACE=∠B 。
10、如图△ABC 中,AB=AC D 为AC 上任意一点,延长BA 到E 使得AE=AD 连接DE ,求证DE ⊥BC
11、已知:如图1,△ABC中,AB=AC,D是BC上一点,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BD=CF,CD=BE,G为EF的中点,求证:DG⊥EF.
12、如图,以△ABC 的边AB ,AC 为边分别向形外作正方形ABDE 和ACFG ,DM 、FN 分别垂直直线BC 于M 、N.若DM=FN,求证: ∠ABC=∠ACB
E
D
C
B A
N
M
G
F
E
D
C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