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2013.5.26

合集下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行动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行动研究》结题报告

2023《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行动研究》结题报告•项目背景•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结果与讨论目•结论与建议•参考文献与附件录01项目背景1 2 3探索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方法,为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通过实践和研究,提高教师对于学生养成教育的认识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完善学校教育管理体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03有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工作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01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0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其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为制定养成教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心理学理论通过分析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为确定养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供理论指导。

教育学理论通过研究学校管理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构建养成教育管理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管理学理论研究理论依据02研究综述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多样化采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等多种方法,为研究结果提供了有力支持。

研究成果丰富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多个方面,如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健康习惯等。

跨学科研究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引入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中,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研究趋势实证研究深化通过大样本调查、实验等方法深入研究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在机制和效果评价。

教育实践探索针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实践探索,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效果。

研究空白研究领域尚不全面01目前研究多集中在某些领域,如学习、行为方面,对健康、情绪等其他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研究深度有待加强02部分研究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上,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在机制还需深入探讨。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结题报告《农村小学生良好研究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XXX课题组一、问提的提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给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XXX同志曾要求:“创造研究型社会”,要让孩子“学会研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因而,学会研究不仅是学生研究阶段的任务,而且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XXX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而且这几年,随着我街教育布局的调整,拆校合并到我校的学生不少,由于路途遥远,生活的不便,加之在原村小形成的一些不良的进修惯给进修造成了很大影响,而且留守生多,学生对优秀进修惯的认识盲目而又茫然。

学生的进修惯存在着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例如:在进修主动性方面、在进修注意力方面、在进修独立作业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良惯。

我们XXX站在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角度,主动承担了武汉市“十一五”重点课题《农村小学生良好研究惯培养策略研究》,旨在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研究惯的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有效研究,形成良好研究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的依据1、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现代研究心理研究中对研究惯以及形成的影响因素持有这样的观点:首先,个体的研究惯是个人内部自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惯一经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惯而不是云改变这种惯,这是研究惯开、形成遵循的规则。

其次,个性因素中性格也是形成研究惯的重要条伯,其中意志特征的影响特别明显。

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性培养的黄金阶段,农村小学生因许多因素,会养成一些不良的研究惯,因此,我们要开展《农村小学生不良研究惯探微及其对策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研究惯,为其将来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奠定基础。

2、名人名家的有关教育思想如:《有戴礼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少成若性,惯之以常”(意思是说,自细养成的惯就像天性一样不易改变。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校对300多名学生、300多名家长和30多位教师问卷调查,发现在学习方面,60%的学生学习习惯不良;为人处事方面,50%的学生比较自私,做事缺乏责任感;守纪方面,40%的学生不遵守校规校纪;卫生方面,25%的学生不具备个人卫生意识和公共环保意识;自护、劳动方面,38%的学生胆小,不敢单独睡觉,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等。

对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们作了认真的分析:一是被调查的对象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孩子生活在蜜罐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私任性、丢三落四等;二是小学生是非观念模糊,加之一些传媒的负面影响,感觉好玩就去模仿,在有意和无意之中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惯;三是由于缺乏坚强的毅力,使本来有的好习惯转化成了不好的习惯。

比方说:相当一部分学生爱好体育活动,这本来是好习惯,但有怕吃苦,怕挫折的因素,不去参加体育锻炼,做起了温室里的花朵……坏习惯是“祸根”。

若不重视好习惯的培养,必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加深了我们对培养学生习惯的认识。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等。

《数学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健康安全地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愉快积极地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等。

一句话,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1-对于习惯的研究古已有之。

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全部内容。

如皋经济开发区柴湾小学课题组研究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地决定》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素质教育地深入和减负增效地实施,如何提高学生地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地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地关注.素质教育论者都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

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

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地,能力地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

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就不可能使学生地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

学习过程一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之后,又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地财富》地专题报告,为世纪教育提出了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指出“教育地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地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其中也强调这个目标“需要长期地努力才能实现"。

这也告诉我们,学生要“发展自己地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就必须“长期地努力”坚持下去.而要能够“长期地努力”坚持下去,就必须得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地良好习惯,往往自己地幸福归于自己地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地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地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地利息."当积极地学习态度、科学地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地基础,使人受益无穷。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总结(共5篇)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总结(共5篇)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总结(共5篇)第一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总结《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总结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

”这就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

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于是我校开展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

校领导非常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行为规范的各种活动。

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以下是自从我校开展该课题研究以来,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的工作总结:一、抓好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1、规范常规制度,强化学生遵纪守规意识,是养成教育的前提保障。

我校以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以树立良好的学生形象。

首先,我们将守则内容发悬挂在每个教室,班主任经常性组织学生学习,要求做到熟记于心。

2、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给学生讲明养成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

我班充分利用班队会、板报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同时,明确了要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

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重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3、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校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训练的内容与重点主要训练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卫生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4、教给方法,反复练习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它的养成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动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多多实践。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共20页word资料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共20页word资料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校对300多名学生、300多名家长和30多位教师问卷调查,发现在学习方面,60%的学生学习习惯不良;为人处事方面,50%的学生比较自私,做事缺乏责任感;守纪方面,40%的学生不遵守校规校纪;卫生方面,25%的学生不具备个人卫生意识和公共环保意识;自护、劳动方面,38%的学生胆小,不敢单独睡觉,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等。

对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们作了认真的分析:一是被调查的对象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孩子生活在蜜罐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私任性、丢三落四等;二是小学生是非观念模糊,加之一些传媒的负面影响,感觉好玩就去模仿,在有意和无意之中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惯;三是由于缺乏坚强的毅力,使本来有的好习惯转化成了不好的习惯。

比方说:相当一部分学生爱好体育活动,这本来是好习惯,但有怕吃苦,怕挫折的因素,不去参加体育锻炼,做起了温室里的花朵……坏习惯是“祸根”。

若不重视好习惯的培养,必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加深了我们对培养学生习惯的认识。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等。

《数学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健康安全地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愉快积极地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等。

一句话,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对于习惯的研究古已有之。

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界定“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二、研究目标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3、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

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

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原则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

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班委会要发挥作用。

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

所以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界定“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二、研究目标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3、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

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

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原则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

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班委会要发挥作用。

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

所以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结

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结

《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相城区黄埭中心小学课题组一、标题《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二、内容提要1、认真学习、深入认识叶圣陶有关“养成教育”的论述,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中有关养成良好习惯的阐述,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

2、对我校现阶段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研究,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3、针对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多种习惯,我们着重研究学生质疑问难、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善读善写、课前准备、合作讨论、搜集资料、灵活运用等良好习惯的养成。

4、进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结合学科特点探索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途径和措施。

5、制定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细则,依据评价细则对学生进行评价,促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6、努力研究、实践叶圣陶教育思想,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7、让教师通过课题的研究,总结归纳出培养学生良好、稳定和持久的学习习惯的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三、问题的提出中国古语曰:“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

国内外许多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

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地位。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因此,让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学习方式,培养其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良好的习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是学生学业路上的助推器。

当今中国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之间的智力因素差异越来越小,学习的习惯等积极的个性特征日益重要。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03
家庭教育作用
家长在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中起到关键作用,有效的家校合作有助于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对策建议
制定培养计划
强化实践训练
完善评价体系
提升家长意识
教师示范作用
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段 的特点,制定详细的良 好习惯培养计划,明确 培养目标、方法和时间 安排。
通过多样化的实践训练 活动,让小学生在实际 操作中逐渐形成良好的 行为习惯。
THANK YOU.
现实教育问题的需要
现实中,小学生存在诸多不良习惯,如上课不 专心、做作业马虎、不遵守规则等,这些问题 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
课题组的研究兴趣
课题组成员长期关注小学生教育问题,对如何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有着浓厚的兴趣。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01
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小学生习惯培养的理论,为后
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习惯培养的家庭影响
研究还发现,家庭环境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家长的言传身教和正确引导 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
结果讨论
01
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应该重视这一阶段的习惯培养工作 。
02
在进行习惯培养时,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培养计划,不能 一刀切。
03
04
研究内容与过程
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 实践研究,提出有效的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内涵和特点研究、当 前小学生良好习惯的缺失及原因分析、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 的方法和策略研究、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实践案例分析等 。
05

【最新推荐】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word范文 (12页)

【最新推荐】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word范文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篇一:“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如皋经济开发区柴湾小学课题组研究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

素质教育论者都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

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

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

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

学习过程一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之后,又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为21世纪教育提出了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其中也强调这个目标“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

这也告诉我们,学生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就必须“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

而要能够“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就必须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学习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人们常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行为习惯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实验课题的选择,是结合我校校情、结合我校周边环境进行的一项非常必要的研究。

13个月来,我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理清了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教育思路,摸索出了一套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也相应得到很大提高,加上影视文化的渗入、信息来源的高速化与多样性,这些都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

我校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经商,孩子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教育,与学校管理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则骂;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过分溺爱,听之任之。

这些都为我校的教学工作造成极大的困扰。

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本课题的开设对于我校而言,无疑是为我们的教学研究工作指明了一个方向。

二、课题界定农村学校,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其社会关系也较单纯的城市学校复杂,主要表现在:学校所处位置既没有城市的秩序井然、文化厚重。

对于这些家长来说,经济利益高于一切,而孩子的教育则应当由学校全权负责。

我们必须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学校现状,实事求是,做好研究工作。

三、研究内容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

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的相对统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小学学习习惯调查研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界定与内容:“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本课题着重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和实验研究;2.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初步实验研究。

这几方面的研究重点是小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

小学生在这三方面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她们人格的健全发展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课题在如何做人、做事和学习具体化为一系列习惯,并通过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1、科研方法:本课题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

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

辅助方法是问卷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实验中依据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这种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知行统一,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

根据人本主义道德教育论,在实验中注重现实生活和儿童品德发展实际需要,激发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兴趣,注重发展儿童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

2、研究过程:第一阶段:开题(2011.4.5-2011.4.30)课题的准备阶段,搜集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理论资料,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学习了大量素质教育的理论,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跟踪记录。

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道德判断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加强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的研究,对养成教育与我国的传统美德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

第二阶段:材料搜集与研究(2011.5.1-2011.5.31)实施课题研究阶段,积累研究资料,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跟踪纪实。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习惯不仅对他们的学业成绩有积极影响,而且会对其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许多小学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存在诸多挑战,包括教学方法不当、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家庭环境影响等问题。

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的课题,旨在探索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课题研究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三、课题研究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首先,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习惯培养方法,如榜样示范、正向引导、情境教学等。

其次,我们发现一些特定的活动和项目对于培养良好习惯非常有帮助,例如阅读计划、课外实践、集体活动等。

最后,我们也发现家庭环境的支持和鼓励对于学生形成良好习惯至关重要。

四、课题反思和未来研究方向回顾我们的研究过程,我认为我们在习惯培养方法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例如如何保持学生对良好习惯的长期坚持,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差异化培养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探索更多的有效习惯培养方法和策略。

总之,《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的课题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实践研究。

通过这个课题,我们不仅帮助小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也为我们自己带来了更多的教育经验和启示。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案例分析
数据统计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 析,研究团队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 成情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数据 统计包括对不同年级、性别、家庭 背景等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比较和 分析。
本研究还收集了一些小学生的个 案,通过对这些个案的深入分析 ,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些影响小学 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如 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氛围 等。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的研究结题报告》
2023-10-27
目录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国家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的需要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 习惯的需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需要
研究意义
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些方面仍存在不足。
研究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在日常生活 中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 己整理书包、打扫房间等。同时,他 们在课堂上也能够遵守纪律,认真听
讲,积极思考。
然而,部分小学生在礼貌待人、尊重 他人方面还有待加强。另外,部分学 生还存在挑食、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
习惯。
数据分析
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大量数据,对小学生在不同方面的 行为习惯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小学生的行为 习惯得分较高,但在礼貌待人、尊重他人方面的得分较低。
通过观察法,研究者对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进行 了记录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 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在整理房间、打扫卫生等细节方 面还存在不足。
结果解释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可 能与家长和学校的教育引导有关。然而,部分小学生在礼 貌待人、尊重他人方面还有待加强,这可能与家庭教育和 学校教育的不足有关。

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结...

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结...

《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相城区黄埭中心小学课题组一、标题《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二、内容提要1、认真学习、深入认识叶圣陶有关“养成教育”的论述,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中有关养成良好习惯的阐述,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

2、对我校现阶段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研究,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3、针对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多种习惯,我们着重研究学生质疑问难、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善读善写、课前准备、合作讨论、搜集资料、灵活运用等良好习惯的养成。

4、进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结合学科特点探索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途径和措施。

5、制定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细则,依据评价细则对学生进行评价,促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6、努力研究、实践叶圣陶教育思想,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7、让教师通过课题的研究,总结归纳出培养学生良好、稳定和持久的学习习惯的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三、问题的提出中国古语曰:“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

国内外许多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

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地位。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因此,让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学习方式,培养其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良好的习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是学生学业路上的助推器。

当今中国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之间的智力因素差异越来越小,学习的习惯等积极的个性特征日益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011年5月,我校将原有课题《农村小学寄宿制特色学校建设实践研究》更名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经永川区教科所廖荣德所长、李雪梅、赖明勇老师等有关专家的论证,被批准为立项课题。

自课题组成立以来,我们在区教科所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题实验工作。

通过两年来的努力,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同时教师的实验能力和理论水平、学生的行为习惯等均得到明显提高,顺利地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

一、课题的提出(一)提出的背景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说:“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

”正如庄子曰:“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

”小学是重要习惯养成的学段,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早在17世纪后期,英国就开始实施“绅士教育”。

我们提倡培养人的“绅士风度”和“淑女气质”。

不是让学生机械模仿、东施效颦,着眼点还是德行品质的养成。

我们理想中的“现代绅士淑女”应该是符合国家培养目标、胜任未来发展挑战。

语言文明、行为文雅、心理健康、学习勤奋,具有“文明高雅有气质,宽容和善有品质,活泼大方有胆识,博学多才有本事”四大心理与行为特质的世纪新人。

所以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必须从“小”开始抓起,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受益终生,成为新世纪的“绅士”和“淑女。

”在我们日新月异的中国,正掀起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是一场根本性的、结构性的教育革命,是一场面向课程、面向课堂、面向整个教师群体的洗礼。

”(日本佐腾学)这场革命,让中国的经济腾飞的同时,教育也迅速腾飞。

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政策意见。

从相关文字中,我们看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倍受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指出:“对少先队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管理规程》中提出“小学的培养目标是: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集体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我管理、分辩是非的能力。

”(二)研究基础吉安镇连接永川区与泸州市,是重庆市与四川省的交界镇,吉安小学位于吉安镇场镇,是一所较偏远的农村小学。

现有23个班,学生1200多人,教师56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为了改善生活,忙于耕种或外出务工,而无暇照顾自己的子女,疏于对孩子行为的指导,有的是夫妻一方外出,有的是夫妻双双外出,留下了一大批由祖辈、亲戚、朋友照管的“留守孩子”,每班约有80%以上的留守孩子,这些孩子在生活和学习等问题也就渐显突出:他(她)们的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诸如心理关怀缺失、情感发育不良;脱离父母监护,安全隐患凸现;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缺乏家庭管教,自私、挑吃拣穿、不爱劳动、自理能力差等不良问题成为一大社会现实问题。

我校立足农村实际,满足农村小学生的需求,亮出真诚心,为他(她)们的父母分忧、解难,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想,从2004年秋期起,开始在五、六年级学生中尝试学生寄宿制教育,迈开探索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的第一步,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已取得可喜成绩: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初步形成,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寄宿管理制度,教育管理和活动方式得到进一步提高,培养造就了一支团结务实、勇于实践、敢于开拓创新的寄宿制管理、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实验研究环境。

从2009年秋期起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取消了学生寄宿制教育后,将课题转向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

(三)理论依据1.系统论理论系统论的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所谓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并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贝塔朗菲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等级观点,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目的性、动态性、有序性三大基本特征。

该课题正是把学校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有机整体,校内的各科室各年级组别就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此课题通过对学校内部的实情分析,对学生现状行为能力的教育,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策略,并形成相应的系统的评价体系。

2.校本管理理论校本管理是西方20世纪80年代学校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它强调教育主管部门应将其权力逐渐下放给学校,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主决策的空间,使学校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具体的情况来决定资源的分配、学校财政的预算、课程的设置、教科书的选择、学校人事决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从而达到变革学校已有的管理体系,优化学校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校本管理强调学校管理的人性假设、管理的原则、管理的策略、管理的机制都应该发生转变。

此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以校为本的管理和研究,充分尊重师生的自主发现与发展,从而达成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3.以人为本理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主体性、发展性的教育,即促进人的素质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促进社会现代化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素质教育总的要求:让学生做到: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劳动,使学生具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在变化的环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高度适应能力,具有创造意识,并能不断获得新知,而且有能力克服自身的局限。

此课题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

在研究过程中关注教师的培养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各国教育学家、学者对“习惯养成教育”重要性的阐述美国哲学家培根谈道:“习惯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期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觉得:“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习惯。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这些理念和观点,都是引导我们进行研究的有意义的有力支撑依据。

二、课题界定(一)农村小学生课题中“农村小学生”是指居住在农村,读书在农村的小学生。

在这里主要指的是永川区吉安镇吉安小学校的所有学生。

(二)良好行为习惯所谓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

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

人的行为有四个层次,按从低到高分别为被动性行为、自发性行为、自觉性行为和自动行为。

所谓的习惯就是指第四层次的自动行为。

自动行为不需要外部监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而是自然的、稳定的、持久的行为。

“良好行为习惯”是指以人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时代发展与个性特点要求,在生活和教育中形成符合各类生活守则、遵循代表社会和时代先进方向、社会公德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就是指符合小学生行为规范的稳定的行为,在我们的课题里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两方面。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整个涵义,不仅包括培养小学生好的行为倾向,同时也包括矫正小学生不好的行为倾向,从而真正形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基本条件。

(三)策略“策略”从名词意义上讲指为实现一定的战略任务,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

具体到本课题中,则是指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灵活而正确的、实践研究活动的措施、手段和方法。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一)研究目标1.营造育人氛围。

通过课题研究,在全校营造良好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良好氛围,完善学校管理学生的制度建设,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风校貌。

2.矫正不良习惯。

通过对照《小学生行为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形式,探索多种途径,发挥教育的合力来矫正学生不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3.完善机制策略。

通过对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提高教师们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丰富教育学生的手段和方法,总结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有效评价机制和有效策略。

(二)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分为四个方面:1.如何促使学校良好文明氛围的形成。

一方面学校加大对特色学校建设的投入,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遵规守纪的教育,重点抓好班规、班纪、校规、校纪,让学生在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成长。

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与学习态度相关的习惯,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与能力相关的习惯等内容。

3.如何制定一系列的评价标准和措施。

根据我校学生的现状,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和措施。

4.如何总结出一系列培养学生的策略。

在研究中不断总结反思,摸索出一系列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灵活而正确的、实践研究活动的措施、手段和方法。

四、研究方法及手段:(一)观察法观察学生在生活、学习方面形成的习惯情况。

(二)调查法通过访谈和问卷的形式在研究前、中、后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情况。

(三)行动研究法采取多种丰富的实践活动形式,培养或矫正学生的习惯,并分析研究活动的效果。

(四)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进行跟踪分析研究。

(五)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中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获取的研究资料、取得的效果进行经验总结,提示出一定的规律,使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一)准备阶段(2011年04月——2011年7月)1.调查分析,摸清情况。

在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就设计了关于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调查问卷,把我校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通过采用教师观察、师生访谈、学生观察日记等形式摸清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习惯、良好的习惯以及学生对这些现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并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统计,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了解学校在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在研究的实验过程中,将针对学生们的情况作连续的追踪调查,为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