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象教学考试仪及相关标准研究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仪器与设备的应用与评价

中医诊断仪器与设备的应用与评价

中医诊断仪器与设备的应用与评价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医诊断仪器与设备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医诊断仪器与设备的应用范围、优势以及评价标准。

一、中医诊断仪器的应用范围中医诊断仪器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中医学中的脉诊、舌诊、面诊等诊断方法,并且还可以通过测量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来辅助诊断。

以下是中医诊断仪器的几个常见应用:1. 脉诊仪: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上通过手指触诊来判断脉搏的变化。

而现代的脉诊仪可以通过电子传感器准确地测量心率、脉压力等指标,帮助中医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脉搏状态。

2. 舌诊仪:舌诊是中医辨证的关键手段之一,通过观察舌苔、舌质等情况来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疾病情况。

现代的舌诊仪配备了高清摄像头和图像处理系统,可以捕捉舌苔的细节并进行分析,为中医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3. 面诊仪:中医面诊是通过观察患者面部的皮肤色泽、皱纹、斑点等情况来判断体质和疾病情况。

现代的面诊仪配备了高清摄像头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面部特征,辅助中医医生做出更精确的诊断。

二、中医诊断仪器的优势中医诊断仪器在中医实践中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提高诊断准确性:中医诊断仪器可以通过测量和分析患者的生理指标,减少主观因素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提高中医诊断的准确性。

2. 时间效益:中医诊断仪器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和处理丰富的数据信息,大大缩短了诊断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 临床指导:中医诊断仪器不仅可以辅助中医医生做出诊断,还可以提供治疗方案和药物推荐等临床指导,提高中医治疗的精准性。

三、中医诊断仪器的评价标准评价中医诊断仪器的性能和效果,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准确性:中医诊断仪器的测量结果应与传统中医诊断的准确性相当或更好,并且应该有足够的科学依据来支持它的准确性。

2. 可靠性:中医诊断仪器的各项指标应该具有稳定性和重复性,能够在多次测量中给出一致的结果。

中医脉诊技能训练与考核系统的研制与教学应用

中医脉诊技能训练与考核系统的研制与教学应用

中医脉诊技能训练与考核系统的研制与教学应用摘要:中医脉诊是临床极具特色的诊察方法之一。

传统的中医脉诊教学难度大,学习者没有机会体会临床各种脉象,无法获得对脉象指感、特征的直观认识。

本研究根据中医理论中关于脉象形成原理的描述设计研制了中医脉诊技能训练与考核系统。

该系统训练模块能输出临床脉象的指感特征,学生可以体会脉象,系统能输出多种相兼脉,使学习者在课堂内就能对中医常见脉得到强化训练,解决中医诊脉教学过程中的学习难度大、时间长的问题。

考核模块中学生根据系统输出的脉象指感判断脉象类别,能考核学生诊脉技能,满足教学需要。

该系统能实现脉象技能训练及考核,在本校本科生中得到应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医;脉诊;训练;考核传统的中医脉诊教学难度大,学习者仅凭教师讲授及个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往往没有机会体会临床各种各样的脉象,特别是临床常见的相兼脉等,无法获得对脉象指感、特征的直观认识,给教学带来了很多不便之处。

在国外,中医传播范围也愈加广泛,很多国外同仁对中医脉诊十分感兴趣,但是中医古籍、教材中对脉象的描述语言十分抽象,且过于专业,给国外中医学习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九五”期间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制了第一代脉象模拟系统。

该脉象模拟系统前期在国内部分中医药院校试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是该系统模拟的脉象类别有限,不能模拟目前临床十分常见的相兼脉,且装置中所用的模拟血管、仿生手臂等的材料容易老化,单台仪器只能模拟相关的几个脉象,不能满足中医诊断研究和教学的要求,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研制新的中医脉诊技能训练与考核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脉象的基本特征,已成为脉诊客观化的重要内容。

一、研制原理1.心脏搏动与脉象。

心脏搏动是心脏的生理功能,正常的脉搏节律和心脏搏动相一致,如果心脏搏动得快,脉搏也会加快;心脏搏动得慢,则脉搏搏动也会迟缓;心脏搏动有力,脉搏会强盛;若心脏搏动太弱,脉搏就不易传到离心脏较远的桡动脉处,可能产生微弱的脉象,也可能发生与心律不一致的脉搏。

中医脉象教学考试仪的研究

中医脉象教学考试仪的研究

Me i l olg 。 ini U i ri f rd in l hn s dc e Ta j 0 1 3 C ia dc l e Ta j nv s yo a i a C ie eMe in 。 inn3 0 , hn ) aC e n e t T t o i i 9
Ab t a t Wi e a p i a o ft d t n lC i e e me i i e s i n e b o is me h n c ce c , e s r tc n lg n sr c t t p l t n o a i o a h n s d cn c e c , in c , c a ia s in e s n o e h oo y a d h h ci r i l
t n miso & r c p i n cr u t o t l cr u t e s r r a t e c r u t C d s l y i nc a t ca a d a d o t o r s sin a ee t i i o c ,c n r i i o c ,s n o e c v ic i i ,L D ip a ,b o i r f i h n n u l k i l i o d sg ,t i ma h n a e e tte ma n c a a t r t so l k n s o u n p le f r ta h n n e t g o a i o a e in h s c i e c n rf c i h r c e si al i d h ma u s e c i g a d tsi ft d t n l h i c f f o n r i l
c mp tr t c n lg ,t i p p r d v l p e c i g a d t si g ma h n o r d t n h n s d c n u s t k n , o u e e h oo y h s a e e e o s a t a h n n e t c i e f r t i o a C i e e me ii e p le— a i g n a i l

中医脉诊技能训练与考核系统的研制与教学应用

中医脉诊技能训练与考核系统的研制与教学应用

中医脉诊技能训练与考核系统的研制与教学应用作者:燕海霞,李福凤,肖香群,吴巧教,汤伟昌,钱鹏,许朝霞,郭睿,徐琎,许文杰,王忆勤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09期摘要:中医脉诊是临床极具特色的诊察方法之一。

传统的中医脉诊教学难度大,学习者没有机会体会临床各种脉象,无法获得对脉象指感、特征的直观认识。

本研究根据中医理论中关于脉象形成原理的描述设计研制了中医脉诊技能训练与考核系统。

该系统训练模块能输出临床脉象的指感特征,学生可以体会脉象,系统能输出多种相兼脉,使学习者在课堂内就能对中医常见脉得到强化训练,解决中医诊脉教学过程中的学习难度大、时间长的问题。

考核模块中学生根据系统输出的脉象指感判断脉象类别,能考核学生诊脉技能,满足教学需要。

该系统能实现脉象技能训练及考核,在本校本科生中得到应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医;脉诊;训练;考核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125-02脉诊是中医重要的诊法之一,在中医理论体系及诊疗实践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长期以来,古人对脉象进行了深入探讨。

《濒湖脉学》论述“气如橐龠,血如波澜,血脉气息,上下循环”道出了脉象形成的基本原理。

中医学认为,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心、脉是组成脉象的基本脏腑,亦是产生脉搏的动力来源,脉象直接反映了心脏和脉道的功能状况,肺、脾、肝、肾等脏腑亦是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与心、脉、气、血的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脏腑之间的相互促进、互相制约、协调平衡对脉象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亦是形成脉象的基本因素。

传统的中医脉诊教学难度大,学习者仅凭教师讲授及个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往往没有机会体会临床各种各样的脉象,特别是临床常见的相兼脉等,无法获得对脉象指感、特征的直观认识,给教学带来了很多不便之处。

在国外,中医传播范围也愈加广泛,很多国外同仁对中医脉诊十分感兴趣,但是中医古籍、教材中对脉象的描述语言十分抽象,且过于专业,给国外中医学习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中医学脉象训练仪与维吾尔医学脉象分类对比研究

中医学脉象训练仪与维吾尔医学脉象分类对比研究
所表现的状态病变 和医师思 维 中的一 致时 , 并且 在合理 的 问病检查后的其 它 症状 相结 合后 才 能做 出正确 合 理 的诊 断。为此医师要对切脉 有较深 入地 了解 , 并 且要 清楚地 理
桡动脉 )。这实 际上是 心 室收 缩 等过 程 中血 管 内血液 的
震动 引起 的动 脉压 力 变化 ,这 具 有重 要 的 诊 断意 义 ,这 种变化可 以有指尖 感觉到 。就 此可 以定 密杂吉 ( 气质) 的 失调等级 。医 师在 切 脉 时首 先感 觉 到 的是 脉 冲 速度 、 等
8 4 8 0 0 0 )
要: 目的 : 通过 比较 中医学脉 象训练仪 T Y—N E T MX 2型训练仪的脉 象种类 与维吾 尔医学脉 象种 类, 研 究维吾 尔医学脉
象基础理论 , 描述每一种脉 象产 生机制和特征 , 制定对应疾病谱 , 参照 中医学脉 象训练仪脉搏 产生机制 , 为研制 出具有 维吾
直接表现 出心脏 和全身性 病 变 , 所 以它 的位置 较有 意义 。 通常诊 断检查 时 用 4个 指头 切 脉 , 将 四指平 放 在桡 动 脉 上, 指尖可感觉 到脉搏 的搏动 ( 以上 所说 的 脉习惯 性 的指
出其脉搏活动 的差 异。医师将 手放在 患者脉 搏上 时 , 病 人
l i t 和病情的脉 象分 类的同时 , 为今后进一步 开展 关于维吾 尔医脉 象研 究打 下基础。结论 : 确 定规 范常用 的脉 象分 类 , 提出
制作标准化的 维吾 尔医脉 象仪 的维吾 尔医学脉 象学理论基础 。
关键词 : 维吾 尔医; 脉 象种类 ; 比较研 究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9 1 . 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6 8 1 0 ( 2 0 1 4) 1 1 —0 0 2 9— 0 3

中医脉象仪加压检测方法的研究初探

中医脉象仪加压检测方法的研究初探

中医脉象仪加压检测方法的研究初探目的:探讨压力式脉象传感器正向加压法和反向加压法两种脉象检测方法对于测试结果的影响。

方法:利用ZM-Ⅲc型脉象仪对于同一组受试者分别进行反向加压与正向加压两种方法进行操作测试,通过对两种不同方法下所加压力漂移值大小的对比,以及最佳取脉压力下各脉图参数的对比,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

结果:正向加压法和反向加压法所产生的压力漂移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最佳取脉压力下,各幅值参数除去h1外,其余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脉象主峰波h1测量结果有影响(P<0.05);两种测量方法下脉搏波时间参数的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反向加压测试方法更稳定,有利于脉象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脉诊是中医的特色诊法,在中医诊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本特色。

近几十年来,随着工程学、计算机学等学科与中医学的交叉发展,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和信息分析软件使得脉象客观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但是,纵观这些以往的研究发现,压力型的脉象仪传感器应用最为广泛,并且受中医传统切脉浮中沉习惯影响,所采用的加压方法无一不是正向逐步加压法,即在用脉象仪检测脉象过程中,压力传感器对脉道施加压力测取脉象时,都是用递增加压的方法从轻到重逐级加压,然后采集系列脉图。

本研究发现,在用压力传感器检测脉象时,如果采用正向加压的方法,压力值会发生很大的“回弹现象”。

即当传感器加压到某一压力准备采集脉象时的一段时间内,所加的静压力(相当于手指切脉时的浮中沉)一直在动态回弹变化,且这个回弹的幅度比较大。

如当传感器显示加压到75克力时停止加压,开始脉象“采样”,但当采集完此压力段的脉象信息时,此时所显示压力值并不是75克力,而只有60多克力了。

同理,在采集其他压力段的脉象信息时,会产生相同的问题。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一是可能与人体的皮肤软组织的弹性和组织结构有关,因为人体的皮肤软组织是一种可逆变的弹性体,当给皮肤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时,皮肤组织产生反作用力,即回弹现象;二是可能与传感器的探头材料有关,目前应用的压力传感器探头大多是刚性材料制成,但刚性材料硬度大,弹性及柔韧性差。

SM-1A型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

SM-1A型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
1、概述
以脉象诊断疾病,是我国中医传统的独特诊断方法,在中医疾病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中医的标志。脉诊的文字记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难经》,到《脉经》,由古代著名医学家扁鹊、王叔和总结应用到现在,经过了2000多年历史长河的实践考验,证明通过察看双手的寸口脉,便可以知晓人身整体情况、判断健康变化,是一准确、可靠、有效的诊断方法。
整体诊疗——“脉象”诊疗专家系统
以脉象诊断为主,根据采脉传感器对“寸上、寸、关、尺、尺下” 五路脉象实时同步采集数据,通过专家系统进行分析判断,以“溢、聚、紊、韧”四种病理脉象辨识“寒、热、虚、实”病理四性,并根据病理脉象的简变、传变、激变、互变原理,确定出具有代表性的15种病理脉象,出具协调治疗参考处方。Leabharlann 1)脉象测量精确、可靠、速度快
“SM-1A型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采用了自己的专利技术--三向调节功能采脉传感器、和美国Hoenywell公司最新技术的高精度触力元件,可同时对患者寸、关、尺、寸上、尺下五路脉象进行准确的测量如图1所示:
五路脉象采集示意图
仪器在15秒内一次性的将五路脉象的10000个数据采集到计算机中,再由计算机专家系统软件举行全面、快速、自动分析判断,给出15种脉象结论,供临床医师作为诊断参考。同时还可以把五路脉象的图形同时显示、打印出来,或存储起来供医
系统诊疗——“证侯辩证”诊疗专家系统
根据人体“表部、中部、里部”三部的划分,依据对立统一法则分别列出六类不同性质的症候群,谓之“六病”。再根据各部的病理复合变化分别列出阳性病、阴性病、部证、合病、合证、兼证和局部病,其类性质不同的症候辨证群(菜单)。供临床辨证选用,形成系统的望、闻、问诊的综合辨证体系。应用纠偏疗法为主,具体实施“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提供辨证施治治疗参考处方。

脉象训练仪实验报告(3篇)

脉象训练仪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脉象训练仪,深入了解中医脉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对脉象的认知能力,为今后中医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原理中医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触诊,可以了解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脉象训练仪是一种模拟人体脉象的设备,通过模拟不同的脉象,使学习者能够在没有实际患者的情况下,进行脉象触诊训练。

三、实验器材1. 脉象训练仪一台2. 实验指导书一本3. 记录纸及笔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首先,确保脉象训练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了解各个按键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2. 脉象模拟:根据实验指导书,依次模拟平脉、迟脉、数脉、滑脉、弦脉等常见脉象。

3. 脉象触诊:在模拟脉象的同时,学习者用手指触摸脉象训练仪的模拟脉搏,感受不同脉象的特点。

4. 脉象识别:观察模拟脉象的特点,如脉的速率、节律、强度等,尝试识别出对应的脉象名称。

5. 记录与分析:将模拟脉象的名称、特点以及识别过程记录在实验记录纸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6. 重复训练:重复模拟不同脉象,加深对脉象的认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脉:平脉是正常脉象,其特点是脉率、节律、强度均匀,触感柔和。

2. 迟脉:迟脉是脉率较慢的脉象,触感较硬,节律不均。

3. 数脉:数脉是脉率较快的脉象,触感较硬,节律不均。

4. 滑脉:滑脉是脉象较滑的脉象,触感较软,节律均匀。

5. 弦脉:弦脉是脉象较硬的脉象,触感较硬,节律不均。

通过本次实验,学习者对常见脉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根据脉象的特点进行初步的脉象识别。

六、实验结论1. 脉象训练仪是一种有效的脉诊教学工具,能够帮助学习者提高脉诊技能。

2. 通过反复模拟不同脉象,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脉象的特点,提高脉诊准确率。

3. 本实验结果表明,脉象训练仪在中医脉诊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七、实验建议1. 建议增加实验次数,使学习者更加熟练地掌握脉象特点。

2. 建议结合实际病例,将脉象训练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能力。

中医针灸把脉实验报告(3篇)

中医针灸把脉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把脉,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项重要技能,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脉象,从而判断其健康状况和疾病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现代实验方法,探讨把脉的原理及其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把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探讨把脉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 分析把脉结果与西医诊断方法的关联性。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实验对象:30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年龄在20-45岁之间。

- 实验仪器:电子脉搏仪、计时器、记录表。

2. 实验方法(1)把脉操作- 实验者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把脉的基本方法。

- 对实验对象进行把脉,记录脉象特征,包括脉率、脉象、脉位等。

- 使用电子脉搏仪测量脉搏,与把脉结果进行对比。

(2)数据分析- 对比把脉结果与电子脉搏仪测量结果,分析把脉的准确性。

- 分析把脉结果与西医诊断方法的关联性。

四、实验结果1. 把脉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30名志愿者共有9种脉象,分别为:浮脉、沉脉、滑脉、涩脉、弦脉、细脉、数脉、迟脉、结脉。

- 把脉结果与电子脉搏仪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误差在±5次/分钟范围内。

2. 数据分析- 把脉结果与西医诊断方法的关联性分析:通过对把脉结果与患者病情的对比,发现把脉结果与西医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例如,浮脉多见于感冒、表证等;沉脉多见于虚证、寒证等。

五、实验结论1. 把脉是一种有效的中医诊断方法,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脉象特征。

2. 把脉结果与西医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3. 本实验为把脉的原理和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有助于推动中医诊断学的发展。

六、实验讨论1. 把脉的原理把脉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和气血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把脉能够反映经络和气血的状况。

通过观察脉象,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和病情变化。

2. 把脉的应用把脉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把脉,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中医脉象图谱及参数的标准化研究综述

中医脉象图谱及参数的标准化研究综述
然而,在脉象现代研究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还刚刚起步,以往的研究都是在实验研 究阶段,并建立了一批常见脉象的图谱及参数。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l、古今脉学文献对脉象分类及脉形描述的标准化认识 古代医家为了推广脉法阐明脉象除了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对脉象进行描述之外,还 绘制了脉象示意图来弥补言语和文字的不足。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代的图籍却绝 大部分湮没失传了。中医脉图最早可以考见的是《脉经》上的《手检图》,但全书十卷 文字大部分完整,而《手检图》只存其名,原图佚失。目前我们所能见到舶最早的亦要
2、古代文献中的脉象示意图 古代医家为了阐明脉象除了用抽象的比喻对脉象体状进行描述之外,还绘制了各 种脉搏示意图谱来弥补文字和语言的不足。
《脉经》上的《手检图》是中医脉图最早可以考见的脉象图谱,但由于历史条件 的限制, 《手检图》原图佚失,只存其名。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脉图亦要追溯到宋元 时期。
宋代,许叔微著有《仲景三十六种脉法图》书中绘图精良,结合脉象示意图对不 同脉法阐释说明易于理解。施发著有《察病指南》三卷(图2.1),其中记载33幅脉图。
因此,中医脉象图谱及参数标准的制定,对于适应当前形势需要,对于中医教学、 科研、临床应用以及其它医学应用中建立统一评测标准,促进中医诊疗仪器设备的发展 以及产业化的需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用标准化、规范化的形式再现中医理论 和医疗技术,中医学才能广泛与现代科学相沟通,更快地实现现代化,增强中医药国际 竞争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药工程分会201 4学术年会论文集
生花亦无法得其形神,客观刻画脉形的真谛。
现代人所绘制的脉搏示意图,与古代脉图相比虽然力矫时弊,有所发展,但为了 体现以文字形式所描绘脉象方法的限制,其根本仍然未能摆脱图形示意的范畴,无法实 现脉象客观量化的再现。总之,以示意图的形式描绘脉象体征的方法都有其明显的局限

SM-1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脉象诊断准确性的评价.

SM-1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脉象诊断准确性的评价.

SM-1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脉象诊断准确性的评价胡镜清1 赵婷1*寇秋爱2 徐贵诚1 吴烈1庄红2 李振华2 宿明良3 张广福3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3北京斯脉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100070[摘要]目的:评价SM-1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脉象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应用诊断性试验设计,评价SM-1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对120例受试者溢脉、聚脉、韧脉、紊脉等四种基本脉象与中医专家诊断结果对照的一致性及其自身重复性。

结果:与中医专家脉象诊断对照,SM-1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对溢脉、聚脉、韧脉、紊脉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0.859、0.945、0.957和0.898;特异度分别为0.875、0.8、0.907和0.833;Kappa值分别为0.733、0.631、0.763和0.549;正确率为0.867,0.933,0.917和0.892,Youden指数分别为0.734、0.745、0.864和0.731。

其自身两次重复诊断的完全符合率为81.7%。

结论:SM-1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可以较为准确的模拟刘绍武老中医“三部六病”学说中“四脉定证”方法进行诊脉,具有较为可靠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关键词] 脉诊仪;诊断性试验1 引言脉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在中医临床辨证中有不可替代的的作用。

但脉诊主要依赖医生的经验判断,难以把握。

所以有西晋王叔和《脉经》中“脉理精微,其本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的感叹。

SM-1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是北京斯脉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脉象诊断仪(以下简称脉诊仪),它是根据山西著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的“四脉定证”理论应用高精度触力传感技术设计研制的脉象诊断系统。

为评价该脉诊仪诊断溢脉、聚脉、紊脉、韧脉四脉的准确性及其可靠性,我们应用诊断性试验设计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于下。

2 资料与方法2.1“四脉定证”设计原理“四脉定证”是山西著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总结其多年的临床经验自创的脉学理论。

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产品技术要求simaifu

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产品技术要求simaifu

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产品技术要求simaifu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适用范围:脉诊仪适用于根据中医四脉脉象诊断理论,进行五路脉象数据实时采集、绘制脉图、提供脉象分析参考结论。

1.1 型号命名1.2结构组成由主机(含键盘及鼠标)和采脉传感器两部分组成。

2 采脉传感器要求:2.1.1测力范围: 0~1.96N (200个显示单位);2.1.2准确度:±0.098N(±10个显示单位);2.1.3分辨率: 0.0098N (1个显示单位);2.1.4五路传感器是各自独立的,分别测量。

2.2 耗能:脉象系统最大输入功率不超300VA+30VA。

2.3 软件功能:2.3.1脉诊功能通过色条实时显示五路采脉传感器触力值;实时显示五路脉象采集波形;显示单路脉图放大图形;提供脉象分析参考结论;通过USB接口输出五路脉图、脉象分析参考结论。

2.3.2病历管理通过脉诊功能中病历储存模块,建立电子病历,可存储患者基本信息、脉象图形、脉象分析参考结论;通过病历管理模块可查询、调出并显示患者病历内容;通过USB接口输出电子病历数据。

2.3.3脉象学习提供脉象学习资料。

2.3.4系统帮助输入使用单位名称、单位编码。

2.4 外观要求:2.4.1脉象系统外观应整齐、色泽均匀、无伤痕、划痕等缺陷。

2.4.2脉象系统上的文字和标志应清晰可见。

2.4.3脉象系统的控制应灵活可靠、紧固部位无松动。

2.4.4脉象系统的塑料件应无起泡、开裂、变形以及灌注物溢出现象。

2.5安全要求:2.5.1符合GB 9706.1-2007的要求见附录A(电气安全特征)2.5.2应符合YY0505-2012《医用电气设备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的相应章节的要求2.6环境试验脉象系统环境试验应符合GB/T14710-2009的气候环境试验II组,机械环境试验II组及附录B的规定进行试验。

脉象仪(脉诊仪)的基本分析原理

脉象仪(脉诊仪)的基本分析原理

脉象仪(脉诊仪)的基本分析原理脉诊现代化的必要性脉诊是中医诊断学四诊之一,是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

它主要是利用手指的感觉来分析脉搏的“位、数、形、势”等特征,借以判断脏腑的功能状态,从而实现无创诊断的目的,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中医脉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要准确掌握和运用有着相当的难度,素有“心中易了,指下难明”之说。

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中医脉诊的客观性,早日摆脱标准不统一、不易推广和学习的状况,已成为了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中倍受关注的问题。

所以运用现代各种测试技术和方法,将手指感知的各种脉象描记下来进行分析是脉诊研究的另一方面。

近年来国内外对桡动脉脉搏波的研究方法,大多是把适当的传感器置于被测部位,将脉搏的搏动转换成电信号, 再输入放大电路,将微弱的生理病理信号用记录仪记录,或用计算机处理,再对脉搏波进行分析诊断。

中医学、西医学、数理、生物、工程学等多学科学者,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研制出多种性能各异的脉象仪(脉诊仪) ,有MX-3C 型、MX-811 型、ZM-III 型、MXY-1 型、BYS-14 型四导脉象仪、MTYA 型脉图仪、YGJ医管家多功能辨证仪(整合脉象仪功能)等。

其区别主要在于传感器及脉象识别技术,有多种固态和液态的传感器,如铍青铜悬臂梁式传感器、液态汞式传感器、硅杯式传感器、差动变压式传感器等。

其中压力传感器是中医脉诊客观化经常使用医管家多功能辨证仪-脉诊界面的探测手段,同时也是最符合中医师诊脉习惯的重要诊脉方式。

中医师用手指进行“举按寻”等活动,一方面探测患者的脉搏,一方面也是使用医生手指外加力量迫使患者寸口桡动脉进行强迫运动,通过改变桡动脉的运动,探测运动中的桡动脉的变化,获取更多的信息。

使用压力传感器正是模拟这一行为,对获取的压力脉图进行研究,根据脉波与所加压力变化做出曲线,得出最合适的取法压力。

通过判断在不同压力下的脉图,可以得出脉象的部分属性,所以压力传感器是中医脉诊客观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医诊断诊脉实验报告

中医诊断诊脉实验报告

中医诊断诊脉实验报告引言中医诊断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通过观察病人的脉象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反映人体的气血运行情况。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病人的脉象来探究中医诊断的方法和应用。

实验方法实验仪器和材料- 中医脉搏诊断仪- 病人脉象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 预备工作:准备好脉搏诊断仪和病人脉象记录表格。

2. 病人准备:安排病人坐在舒适的座位上,放松身体。

3. 测量脉象:使用脉搏诊断仪测量病人的脉搏,并记录相关参数,如脉率、脉搏强度、脉质等。

4. 分析和判读:根据脉象的特点和中医诊断理论,分析和判断病人的身体状况,如是否出现气虚、血瘀等状况。

5. 记录和总结:将测量结果和分析记录在脉象记录表格中,并做出相应的总结。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病人脉象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病人1- 脉率:80次/分钟- 脉搏强度:中等- 脉质:弦代弱根据中医理论,这种脉象可能表明病人体内出现气虚的情况。

建议病人增加运动量,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摄入,以增强体内的气血运行。

病人2- 脉率:60次/分钟- 脉搏强度:弱- 脉质:涩代滑根据中医理论,这种脉象可能表明病人体内出现血瘀的情况。

建议病人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提高血液循环,促进身体康复。

病人3- 脉率:100次/分钟- 脉搏强度:强- 脉质:虚代实根据中医理论,这种脉象可能表明病人体内出现阳虚的情况。

建议病人注意休息和调整作息时间,以促进身体恢复和阳气的增长。

结论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病人的脉象,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出其体内气血运行情况。

根据中医的诊断方法,结合临床实际,可以得出一定的诊断结论,并提供相应的调理建议。

中医诊断的优势在于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身体状况,具有简便、直观、个性化的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1. 深入了解中医脉诊。

[链接](2. 中医脉搏诊断方法与应用。

[链接](。

中医诊断仪器与设备的应用与评价

中医诊断仪器与设备的应用与评价

中医诊断仪器与设备的应用与评价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背景下,对中医诊断仪器与设备的应用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中医诊断仪器的分类、应用领域、优点与局限性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中医诊断仪器的分类中医诊断仪器根据不同的原理和功能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包括脉诊仪、舌诊仪、电子针灸仪等。

这些仪器在中医诊断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中医诊断仪器的应用领域1. 脉诊仪的应用:脉诊仪是一种通过测量人体脉搏信号来判断身体状况的仪器,广泛应用于中医诊断中。

通过脉诊仪可以准确地获取脉搏信号,并通过分析这些信号来判断人体的阴阳、气血等情况,从而为中医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2. 舌诊仪的应用:舌诊仪是一种通过观察舌质、舌苔等特征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的仪器。

中医认为,舌苔的颜色、厚薄以及舌质的湿润程度等都与人体的阴阳、气血等有关。

舌诊仪通过放大舌头图像并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中医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3. 电子针灸仪的应用:电子针灸仪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人体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仪器。

在中医针灸疗法中,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电子针灸仪通过精确地控制电流的强度和频率,可以更好地发挥针灸疗法的疗效。

三、中医诊断仪器的优点与局限性1. 优点:中医诊断仪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传统的中医诊断方法往往依赖医生的经验和观察,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而中医诊断仪器可以通过客观的数据和信号来判断身体的状况,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2. 局限性:中医诊断仪器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中医诊断仪器需要人为操作,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经验会对诊断结果产生影响。

其次,中医诊断仪器不是万能的,无法涵盖所有疾病。

一些疾病的诊断仍然需要医生的临床判断和其他辅助检查手段。

四、中医诊断仪器的评价标准中医诊断仪器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精确性、可靠性、稳定性、易用性和安全性。

基于脉象要素的脉诊仪研究思路

基于脉象要素的脉诊仪研究思路

福建中医药2022年3月第53卷第3期Fujian Journal of TCM March2022,53(3)基于脉象要素的脉诊仪研究思路兰萌1,2,3,林雪娟1,2,3,朱龙1,2,3*(1.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证研究基地,福建福州350122;2.福建省中医健康状态辨识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122;3.福建省2011中医健康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福州350122)摘要:脉象要素是构成中医脉象的基本单元,通过规范地记录、描述脉象要素及各要素程度的差异,可以较详尽、具体地阐释多种复合脉象。

因此,在中医理论及思维指导下,完善对脉象要素的现代化认识,深入挖掘脉诊中蕴含的更多信息,基于脉象要素研发中医脉诊仪,是切实可行、科学可靠的基本思路。

脉诊仪中综合传感器可收集更加立体全面的脉象信息,准确定位采脉位置是重中之重,融合先进设计理念利于脉诊仪在不同临床场景的推广应用,同时,建立符合中医脉诊操作的规范流程可进一步减少人为的误差,既不拘古训地体现了中医脉诊的精髓,也有助于传承学习,可以为脉诊仪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关键词:脉象要素;脉诊仪;客观化;诊断中图分类号:R24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38X(2022)03-0008-03“脉理精微,其本难辨。

弦紧浮芤,辗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

”历经千载,脉诊凝集了众多医家临床经验,是中医“宝库”中独特的诊断方法。

古医籍对脉学的记载不可胜举,其中《黄帝内经》奠定了脉诊基础,《难经》对脉诊多有阐发,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载有“辨脉篇”“平脉篇”,对脉诊发展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叔和《脉经》及李时珍《濒湖脉学》的问世,使脉诊体系逐渐走向完善。

这些著作虽然对脉诊理论和脉象特征、主病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但长期以来医家对脉诊的学习还是依靠自己主观判断,即使对脉诊理论深入掌握,也常常“心中了了,指下难明”,脉诊成为四诊中比较难以精确掌握的技术。

目前,包括中医在内的诸多领域的研究者,应用现代技术进行脉诊仪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各种脉诊仪虽各具特点,但基本均以采集、描绘、识别、分析、处理脉象信息为目的,期望以客观化定量的数据指标,揭示脉诊信息的本质,为脉诊的传承与发展探索新方法。

脉象仪在《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脉象仪在《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脉象仪在《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析摘要】中医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四诊之一,是医者用手指切按患者桡动脉搏动,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来了解和判断病症的一种诊病方法。

由于脉诊是中医诊断的一个难点,必须经过长期实践才能体会掌握它的诊断方法。

最早古人对脉诊描述“心中易了,指下难明”。

脉象仪的产生它不仅解决学生传统中医诊脉的方法, 而且还增加了学生对脉诊进一步理解和认识,提高诊脉技能。

【关键词】脉象仪中医诊断脉诊实践教学探析【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011-02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手法之一,脉诊的实践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我院先后新近十几台MM-3脉象仪仿生模拟手,它主要是乳胶管代替桡动脉,配置不同浓度的硅油代替血液,组成循环回路,通过模拟脉象装置出能体会16种常见病脉,即浮、沉、迟、数、平、弦、滑、洪、等脉诊的指感特征.让学生通过特定的波行来反复训练,悉心体会,做到“心中明了,指下易辨”。

1.过去没有脉象仪情况下,对脉诊实践教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以往对脉诊采取实践教学方法:①讲解脉诊部位、方法、注意事项。

②熟悉平脉的特征及常见病理性脉象的主要特征及属性。

③学生进行脉诊的定位、布指、以及运指的练习。

④分组练习,四个学生之间为一组,进行相互体验反复进行脉诊训练。

⑤教师和实训老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学生手法。

⑥书写实验报告。

这种实践教学方法的存在问题是:①学生对脉象理论性的知识熟悉了,操作时因为病理性的脉象比较少见,无法体会它的指感特征,只能从文字上进行理解。

②下指及运指把握它的力度也掌握不够好,对学习后面复杂脉象难以理解;③操作手法掌握不够熟练、手法生硬、而且同学相互之间练习诊脉不够严肃。

④由于同学之间多为生理脉象,实践效果不明显,最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导致进入实习阶段后不能很快适应临床诊断疾病。

2.脉象仪的使用对脉诊实践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2.1首先明确了脉诊部位,并且为学生提供典型脉象的指感特征脉象仪目前是学习脉诊中是较为实用的教学工具, ①脉诊的定位明确,如寸关尺三部指示灯亮,可以判断学生手指脉诊部位准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收稿日 2 60-8 期: 0-40) 0
Ci cl d o T et g s oe hga R l D e e h n一a C sl p ael f x s s wt S eg i g pu li Su y ra n G t - o na t n i a r s eu ia i h n a e S N ef gS N i u,H N L n u , a U W ie , -n U G - aZ A G a- ne l uh i j t ( unzo Gnr H sil Gaghu l r ei , nzo 5 00 Ci i a R g n G aghu 01, n) Gag u e l pt o unzo M i y o u h e a o a f t 1 ha
缺乏客观标准, 课堂教学大多只详其理, 未见其形, 脉象表现与 病理特征, 全靠教师“ 黑板+ 粉笔” 口头形容和书本文字描述, 学习者仅凭教师讲授, 个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在实践中摸索, 缺乏对脉诊指感的直观、 感性的认识, 给中医人才培养和学术 交流带来不便。 本课题研究分为考试仪研制与常见脉象标准研究两部分。 中医脉象教学考试仪由主控台和脉象模拟分机构成 , 主
控台包生手、 与仿生手相连接的管道循环系统、 液晶显示器 、 键盘和微处理器控制电路。带有无线发射的主控台和无线接
关、 尺进行定位。在研制仪器方面, 笔者通过对大量古代与现 代文献进行归纳、 演绎, 提出脉象客观化尺度每一脉象的判别 要素, 确定诊脉规范化的标准, 根据这些标准以及搜集的标准 脉图, 通过数字化分析, 为基准脉象模拟系统提供理论支持, 进行程序设计; 工程学上通过调节模拟系统中的流量与压力 ( 相当于改变人体外周阻力) 及流体的勃度( 相当于改变人体 血液勃度) 等参数, 来进行基准脉象模拟系统的硬件设计; 最 后通过老中医对系统所模拟的脉象进行盲法检测, 不断修正 模拟脉象。 中医脉象教学考试仪通过工程学方法实现了人体常见 2 种脉象的模拟, 6 并且带有无线发射的主控台和无线接收分 机和液晶屏显示, 适合于各中医院系的 课堂教学、 脉诊学测试 和教学研究。在脉诊学测试中, 可以改变传统笔试 , 让学生在 实践中得到检验。 研究人员可以借助于本系统的硬件装置, 进 行血管动力学、 脉诊学、 脉象特征提取等方面的研究。 本考试仪改善了目 前中医教学中脉诊缺乏典型脉象训练 的现状, 使学习者在脉象模拟系统上对中医常见典型脉象得 到强化“ 脉诊” 指感的训练, 帮助学生较快掌握中医常见典型 脉的诊脉技术,同时熟知了脉象的基本脉图,以及脉象的生 理、 病理意义, 使中医脉诊有了客观感知形象和客观测试标 准, 便于学术交流, 有利于继承老中医经验, 对于提高脉诊在 临床上的应用, 提高中医诊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t t ta et we t to us r os v . sl] ip vm n et t ta et u w s i s s- e h r t n bten w g p w e e e [eu s Te r e et e o r t n g p ov ul u r e m e e h e r o e b rd R t h m o x n f m e r o a b o y prr n a o cn o g u (<. )Te p m s r r u fqec, t e l s n 4 d t n e i eo t t t otl p 0 5 h s t s e e x uny t i , t p a m i l l i h a h f r r P 0 . y o c , o m o l e f r h m e h H n ol e n e s a i v t ta et u wr a o p vd v ul cm a d h t t cn o g u. nl i ] n-ag sl hs h r t n g p e i r e o i s o pr wt t i h otl p [oc s n Segi cpu a e m e r o e l m o s b o y e i h n a e r r o C u o h jn a e a t cn a eet gso s hga r u d es btr i l c o a r e pael x a . ee l c f i f n t- o e l f i e s K y rsgso s hga r u d es; u e pai ; n一ag pu e w d : - o ael x a r x hgi Segi C s e o a re p t e l f i e e s l f s o t h s n a l
( 稿日 20-30) 收 期: 60-6 0
行病学调查[. J中华消化杂志, 9 , ()2325 ] 1 91 5: -2. 9 9 2 仁] 2 邹莉萍, 罗利生, 静萍 G R 欧阳 E D患者 2 h 4 食管p H动态监 测I. i 中国内镜杂志,04 1( :-. i 20 , 1 57 0)
[〕 3 刘劲松, 侯晓华. 激素与胃 肠道运动[. 肠病学和肝病学杂 J胃 ] 志, 0, ()3 -3. 34 : 534 2 41 0 3
2 6 月 3 第3 0 年6 第2卷 期 0
Jn2 0 , o.3 o3 u .0 6V 1 N . 2
天 津 中 医 药 Taj J r l Tai nl ns M d i i i on o r t a Ci e in nn a f di u o h e ece
17 9
收分机, 可适用于中医的课堂教学、 中医基本技能测试和中医 脉诊研究。该机通过压力传感器反馈单元实时获取浮中沉取 不同脉形变化并调整磁阀的开启顺序和时间得到不同状态的 脉象。 通过脉搏波合成器形成各种脉的波形。 通过液晶屏显示 相应脉图及脉图特征描述。运用寸关尺定位电路, 可以对寸、
* 基金项目: 天津市 应用 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 目 0 F J11 ) ( YJ C1 0, 6 M 0 20 年 9月 5日通过专家鉴定, 05 成果登记号 2009 , 057 1成果 水平国内 领先。 作者简介: 陆小左(91)男, 1 - , 硕士, 5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 从事中医诊断学方面研究。
A s atO j te T os v t cn a ee o Segi g s ni ad cni ) se g t-ohg l u bt c[b cv] be e li l c f n-a ( c d g ds d g Cp l o are pa a r x r : e i o r h ic f t h jn A e n n e e n a u n o s e e e s l f de e R ) [ t d] f- e R pi td go d eds p wr d i d d l io te g u ad ia (E D. h s i o G D e s ns b no oe e d r o y ta n r p ss G Me o Ft n E y a n i e y c t a e i e a m n r m t n v n t e o cno g u. e i t o ta et u wr g e w h egi g p l ad t cno g u wt Fm ti otl p h ptn f t n g p e n S n一 n C s e t o otl p h od e r r T ae s r m o e r o e i v i h t a a u n h f r r a o i a in ad m edn t l. s p m o , o oi e mntn 2 h m no ad cag o m t n o ad n D pr oe e Te t s r eds p x i i , p oir t hne ol bfe a o i a t h y o c e n c c ao 4 H t n h b m a e f i e r n f i -
桂, 强 石
文章编号: 7-5920 )309- 1 1 2 11(060- 170 6
脉诊是中医诊断重要方法之一, 然而几千年来, 中医一直 依靠手指感觉和经验来体会患者挠动脉搏动时所提供的脉象
信 在 刻 象 属 方 仅 留 一 形 化 概 上, 息,判 脉 的 性 面 停 在 些 象 的 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科研动态 ・
中医 脉 象 教 学 考 试 O 及 相 关 标 准 ^ 究 * M J I
陆小左, 王学民, 张伯礼, 园, 李 王
(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9) 013
关键词: 脉象; 标准; 考试仪 中图分类号:21 9 R 4. 1 文献标识码: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