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及临床应用
中心静脉置管(全)
适应症与禁忌症
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 其他需要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情况。
适应症与禁忌症
禁忌症 穿刺部位感染或菌血症。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适应症与禁忌症
不合作或躁动不安的患者。
已知对导管材料过敏者。
操作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操作前准备
签署知情同意书,解释操作目的、风险和注意事 项。 评估患者病情、凝血功能及穿刺部位皮肤情况。
术前评估和教育指导工作要点
评估患者病情及手术风险
了解患者病史、凝血功能、感染状况等,评估置管的风险和必要 性。
术前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置管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可能的风险,取 得患者配合。
准备手术器械和药品
根据手术需要,准备相应的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针、导丝、扩张器、 血管鞘等器械,以及消毒用品、麻醉药品等。
操作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准备好所需物品和药品,如中心静脉 导管、穿刺包、消毒液、局麻药等。
安排好人员分工,确保操作顺利进行 。
操作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01
注意事项
0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穿刺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03
操作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导管留置期间要定期消毒、更换敷料,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 燥。
材性 能和抗血栓性能。
研发方向与进展
聚焦于提高导管柔软性、降低感染 风险和减少并发症等方面。
未来应用前景
有望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置管安全性, 降低医疗成本。
人工智能在中心静脉置管中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
利用AI技术辅助穿刺定位、路径规划和实时监测等过程。
智能辅助系统的研发
术中配合和观察记录要求
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标签:中心静脉置管临床应用护理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是使用人体大静脉,如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等,能直接快速输注大量液体进入循环或需长期静脉营养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而留置的静脉导管,是一种介入性操作和治疗手段。
无论是哪一种途径置管,导管头必须位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或右心房,系指末端位于大的中心静脉的任何导管[1]。
1历史回顾中心静脉导管技术最早是由WernerForssmann 1929年报道的[2]。
在尸体上成功地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Forssmann把钻针插入自己的左尺窝,送入1根4F 导尿管进入自己的心脏,接着走过幾段楼梯至放射科鉴定导管位置。
此后Duffy 于1949年应用了颈外静脉途径,Aubaniac于1952年通过下腔静脉途径发展了静脉通道技术[3]。
1956年Forssmann和AndreCournand及DickersonRichards以静脉技术的领先工作获得了医学洛贝尔奖。
1973年Broviac等[4]报道了1种全硅塑右心房导管在前胸壁通过经皮锁骨下隧道放置。
5年以后,Hickman等[5]将导管内径从0.22mm增至0.32mm。
这种粗的导管用于多种静脉治疗及血标本的采集,Hickman导管成为静脉通道的“金牌”。
1982年,Niederhuber等[5]对肿瘤患者实施了完全植入式静脉通道系统即植入泵。
20世纪80年代,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在国外被普遍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和家庭护理的中长期输液治疗,90年代后期,PICC被引入中国,并迅速发展,广泛用于肿瘤化疗,成人术后肠外营养通路和早产儿营养通路的建立等方面[7]。
2置管部位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是临床上较常用的三种置管途径。
临床实践中发现颈内静脉置管时误入动脉的发生率较高(16.67%),但选择中央路径易获成功[8]。
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损伤与感染 , 可作 为缝 合固定的替代 , 是一种安 全有效 的 中心静 脉导管 固定装 置。但 少数患 者在使用 中对粘 胶 过敏 , 造成皮 肤搔 痒 、 红肿, 所 以使 用 时一定 要使 用 皮肤保护剂 , 建议每周更换思乐 扣 1 次。
易 引起 C V C—R I , 近期 的研 究发 现增加透 气性 避免潮
临床上常用 的穿刺途 径有 颈 内外 静脉 、 锁 骨下静 脉、 股静 脉 、 经 外周 的肘静 脉 和 贵 要 静 脉 等。郭颖 强
等 对不 同置管途 径进行 了比较 , 颈 内静脉 解剖位 置
作者单位 : 5 4 2 8 9 9 贺州市 广西贺州 市人 民医院普外科 黄剑 : 女, 本科 , 副主任护师, 护士长
家庭 。 2 导管材料及种类
无 经验 的临床工作者 , 但 此方法仍有其局 限性 , 不适 用 于急救或无 B超设 备时 。P I C C留置时 间长 , 能满 足患 者 中长期 的输液治疗需 求 , 可 由护士床旁 插管 , 危 险性
低, 无需麻 醉 及缝 针 固定 等优 点 , 现 已在 临床 普 遍使
剑
中心 静 脉置 管 ( c e n t r a l v e n o u s c a t h e t e r , C V C ) 是一
较固定 、 变异小 , 通 过触 诊基 本能 确认 颈 内静脉 位置 , 穿刺成功率较高 , 但 固定 性 差 , 颈部 不适 感 明显 , 穿 刺 口易渗漏。锁骨下 静脉 置管 优势 在于 感染 几率 小 , 方 便护理 , 缺点是并 发症 发生 率较 高 , 易 造成气 胸 , 误 穿 动脉无法止血 , 故 对 术者技 术要 求较 高。股静 脉穿 刺 置管不会 造成危 及生命 的严 重并发 症 , 其 缺点 在 于穿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技术及临床应用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技术及临床应用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冷玉芳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就是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将导管插管至上、下腔静脉。
他是测量中心静脉压和长时间静脉补液的重要手段。
在急诊病人和危重的抢救治疗过程中,经皮远端静脉穿刺插管困难或不能满足救治的要求,通过中心静脉来快速补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麻醉以及急症治疗中,它是十分必要的,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它也是十分重要的给药途径。
由于其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设备,目前在临床应用很广。
一、目的:随着现代监测技术的发展以及种种穿刺测压导管的临床普及,深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插管已广泛应用到各类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和抢救中。
临床上中心静脉穿刺广泛应用于:1.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1)测量中心静脉压(CVP)(2)经导管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2.严重创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等危重病人3.需长期输液或静脉抗生素治疗4.需接受大量快速输血、补液的病人5.全胃肠外营养治疗6.经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二、途径: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有许多可选择的途径,而同一途径又可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对特殊病人很难讲哪一种途径最适宜、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实践中,通常依术者的经验、并考虑有关的因素,在做出选择。
插管的目的,病人清醒与否,术者的经验,成功率,并发症以及相应的器械条件等,均属应考虑的范围。
各种途径有:上肢:贵要静脉、头静脉、前臂静脉、腋静脉远端:短时间使用;胸部:锁骨下静脉:长时间使用;颈部:颈外静脉:没有合适的上肢静脉,并且也无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操作的经验;颈内静脉:长时间使用,通常在选择上优于锁骨下静脉;腿部:大隐静脉:股静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只作为最后的选择;在选择穿刺途径时,要以安全为宗旨,而不是成功率的高低。
(一)锁骨下静脉1952年Aubaniac首先介绍了由锁骨下进针对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方法。
他认为该静脉粗大而且在周围组织的支持下持续开放,不易塌陷。
PICC的临床运用
PICC的临床运用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即外周静脉置管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具有固定端和移动端的中心静脉导管,在医院临床中广泛应用于需要长期中心静脉通路的患者。
PICC的临床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PICC可以用于静脉输液。
一些患者需要经常输注药物或营养液,传统的静脉输液需要频繁插针,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适。
而通过插入PICC,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长期的静脉通路,减少频繁插针的次数,提高输液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其次,PICC也可以应用于抗生素治疗。
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等,经常需要输注抗生素药物。
通过插入PICC,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稳定的抗生素输注途径,方便药物的输注和调整,提高治疗的效果。
此外,PICC还可以用于静脉营养。
对于一些不能正常进食或需要大量能量摄入的患者,如肠道功能障碍、重症患者等,需要静脉输注营养液。
通过插入PICC,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稳定的静脉营养通路,保证患者所需的充足营养物质的摄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另外,PICC还常用于化疗。
对于一些恶性肿瘤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化疗治疗。
通过插入PICC,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化疗通路,方便药物的输注和调整,减少药物在皮下组织中的损伤,提高治疗的效果。
最后,PICC还可以用于血液透析。
对于一些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进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
通过插入PICC,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稳定的血液透析通路,方便透析治疗的进行,避免频繁插针造成的痛苦和不适。
总的来说,PICC作为一种具有固定端和移动端的中心静脉导管,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它可以为需要长期中心静脉通路的患者提供便利,减少插针的痛苦和不适。
同时,PICC还能提高输液、抗生素治疗、静脉营养、化疗和血液透析等方面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然而,在使用PICC的过程中,也需要严格的操作技术和护理措施,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利置入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什么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利用导管从锁骨下 静脉、右颈内静脉或外周静脉置入上腔静 脉,或从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的技术。
•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临床工作中十分常 用的一门技术,也是临床麻醉医生必须掌 握的技术之一。
颈内静脉解剖特点
• 颈内静脉从颅底静脉孔内穿出,颈内静脉、 颈动脉与迷走神经包裹在颈动脉鞘内,与 颈内和颈总动脉伴行,先位于颈内动脉后 侧,然后在颈内与颈总动脉的外侧下行, 最后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处颈内静脉在颈总 动脉的外侧稍偏前方走行。
适应症
1. 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 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
体外循环手术; 3. 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
病人的抢救; 4. 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 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6. 持续性血液滤过;
禁忌症
1. 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 穿刺,以免操作中误伤动脉引起局部巨大 血肿;
2. 穿刺部位感染,另选穿刺部位; 3. 穿刺血管广泛血栓形成; 4. 局麻下不能合作的患者
颈内静脉解剖ຫໍສະໝຸດ 颈内静脉穿刺点选择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步骤
• 体位:患者取去枕仰卧头低位,头颈后仰 20-30度,肩下垫薄枕头,头枕向对侧
• 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范围15cm以 上,消毒三遍,铺孔巾
• 右手持穿刺针以30度角方向,边回抽边穿 刺
• 见回血通畅后,左手固定穿刺针,将导丝 经针尾送入约20cm
• 撤出穿刺针,经导丝送入破皮针破皮后撤 出扩皮针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在体内放置中心静脉导管,以便提供药物、营养或监测中心静脉压力等。
以下将对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定义和目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简称CVC术,是一种通过体表穿刺途径将导管插入中心静脉腔内的操作。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输液输血、应用刺激性药物或高浓度药物、进行血液透析,以及监测中心静脉压力及血液动力学监测。
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基本步骤1. 术前准备在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前,医务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体征,并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术前操作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此外,还需要准备必要的器械,例如穿刺针、导管、注射器、消毒剂等。
2. 静脉穿刺医务人员应通过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中心静脉穿刺部位,一般常用的穿刺点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
穿刺时需要对皮肤和周围组织进行充分消毒,然后用穿刺针刺穿皮肤和血管,最后将导管插入血管内。
3. 导管定位在插入导管后,医务人员需确定导管的位置。
可以通过X射线检查或使用超声引导等方法来确保导管正确置入中心静脉。
4. 固定导管一旦导管确定位置准确,医务人员需将导管固定在患者体表上,防止意外脱落或移位。
通常使用固定带或透明贴膜进行固定,保持导管稳定。
5. 术后护理术后,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局部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定期更换导管固定带和注射器,保持术后创面清洁干燥。
三、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风险和并发症尽管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常见的操作,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1. 感染:穿刺操作可能导致皮肤和血管的感染,特别是在无菌操作不到位的情况下。
2. 血胸:错误穿刺或多次穿刺可能导致血胸,即气胸和胸腔积血。
3. 血栓形成:导管内壁和血管内膜摩擦可能导致血栓的形成,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
4. 穿刺点出血:穿刺操作可能导致局部出血,尤其是在患者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下。
PICC置管临床应用进展
PICC置管临床应用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PICC(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PICC置管作为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血管通道方式,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室。
本文将就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探讨。
一、PICC的定义及特点PICC是一种通过经皮穿刺将导管插入上肢浅静脉,经上肢直至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穿刺技术,以建立与心脏的连通,为长期给药及输液提供便利的方法。
与中心静脉置管相比,PICC具有便捷、安全、无创伤等特点,同时也减少了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二、PICC在各科室的应用1. 内科:PICC在内科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如用于长期抗生素、化疗及静脉营养支持等。
2. 外科:在外科手术中,PICC可用于围手术期的输液、药物输注,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和减少了局部的创伤。
3. 重症医学科:对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监测等的重症患者,PICC 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4. 儿科:对于小儿患者,PICC的使用更是方便了静脉输液的管理,同时也降低了小儿皮下组织的损伤。
三、PICC的置管方法及并发症防治PICC的置管方法主要分为常规方法和超声引导下置管两种方式,其中超声引导下置管可明显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置管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选择适当的置管部位及导管型号,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至关重要。
四、PICC的护理及并发症的处理PICC导管置入后,需要严格执行导管护理措施,保持导管畅通,定期更换敷料,及时发现和处理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
对于PICC导管相关的并发症,如导管脱出、血栓形成、感染等,应及时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五、PICC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PICC的应用也在不断完善和扩展。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PICC技术将更加成熟和安全,为临床工作提供更便捷的静脉通道。
综上所述,PICC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道方式,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医护工作提供了便利。
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术基础与临床
5.锁骨上进路锁骨下静脉置管建议
❖根据病人体形选择进路(进针点) ❖根据穿刺进路预先设计将穿刺针进入锁骨下静脉的部位
及其体表标志
❖穿刺针靠近锁骨后面并始终与冠状面成负向10°~ 15 °
进针
❖穿刺向内、向下、向前推进,针尖不宜超过锁骨下缘和
❖ 心律紊乱 逆向置管 。注意置管深度。 ❖ 穿刺失败 遇有肥胖、小儿以及全麻后及胸锁乳
突肌标志不清楚的病人作中心静脉穿刺,定点会有 困难,穿刺失败亦属难免。
并发症的防治
心包填塞
多数由心脏穿孔引起,由于确诊和抢救难以及 时,后果严重,死亡率很高。留置中心静脉 导管的病人突然出现紫绀、面颈部静脉怒张、 恶心、胸骨后和上腹部痛、烦躁不安和呼吸 困难,继而低血压、脉压变窄、心动过速、 心音低远,中心静脉压上升,尿量减少,则 提示有心包填塞的可能。
静脉、锁骨下动脉、胸导
管(左侧)
❖内侧:颈内动脉、颈总动脉
锁 骨 下 静 脉 解 剖
锁骨下静脉解剖特点-1
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成人长 3~4cm,直径1~2cm,起于第一肋骨外侧缘, 于前斜角肌的前方,跨过第一肋骨,前斜角 肌厚10~15mm,将锁骨下静脉与位于该肌后 侧的锁骨下动脉分开。
概念
❖ 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以特制的硅胶管经皮肤 穿刺置留于深静脉腔内(股静脉、锁股下静 脉、颈内静脉),建立长期输液途径,也适 用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即减少了反复穿 刺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也减轻了护士护理工 作量,同时也是保护患者静脉的措施之一。
适应症及禁忌症
❖ 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脏大血管 手术
❖ 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剧烈 波动、输血量较大的手术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此路徑進針造成氣胸的機會不多,但 易誤入頸總動脈。
中路法:SCM三角的頂端作為穿刺 點,約距鎖骨上緣2~3橫指,頸總動脈前 外側。針幹與皮膚冠狀面呈30°角,緊 靠SCM鎖骨頭內側緣進針,直指同側乳 頭。
• 不影響患者頸部和上肢的活動,敷料對患者是 舒適的;
• 利於置管後護理; • 只要操作者受過一定訓練,本治療方法是相對
安全的。
(四)鎖骨下路缺點
• 穿刺過深時有誤傷鎖骨下動脈的危險, 且誤傷後不易壓迫止血,容易形成皮下 組織內血腫,甚至假性動脈瘤。
• 如果針幹與胸壁皮膚角度過大有穿破胸 膜和肺組織的可能。
ICU 中心靜脈置管術
目錄
• 概述 • 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 • 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術 • 股靜脈穿刺置管術 • 穿刺置管注意事項
ICU
一、概述
(一)概念
中心靜脈置管是把一種特製的導管 經皮膚穿刺置留於中心靜脈腔內(鎖骨 下靜脈、頸內靜脈、股靜脈),利用其 測定各種生理學參數並進行相關診斷及 治療,同時也可建立長期的輸液途徑。
(3)鋪無菌巾,戴手套(如有條件穿手術 衣); 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打開中心 靜脈穿刺套管,取出穿刺針抽取2ml配製 好的肝素鹽水,保持負壓;
(4)選擇穿刺點,鎖骨中點下緣下方1cm, 再偏外1cm處,與胸骨縱軸成45度角,與 皮膚成10-30度角,進針方向指向胸骨上 切跡,進針時針尖先抵向鎖骨,然後回 撤,再抬高針尾,緊貼近鎖骨下緣負壓 進針。
目前中心靜脈置管已是急救復蘇、 危重病人、大手術中監測與治療必不可 少的技術。
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116
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经皮穿刺将导管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入上腔静脉,或用较长的导管经股静脉插入下腔静脉称为中心静脉置管。
中心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是重症监护中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应用较多,它能保证病人及时用药、输血、输液、监测CVP以了解病人循环血量及心脏功能,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目前已扩展到快速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引流心包及胸腔积液、治疗气胸等方面。
现将其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 临床应用1.1用于重症抢救或大手术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直接注入大量液体进入血液循环,满足长期静脉输液、静脉高营养的治疗的需求。
1.2作为血液透析的通路林晓燕使用中心静脉置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置管管腔的无菌和皮肤遂道开口的清洁干燥,可使其保留时间延长,加上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量充分,无血流动力学紊乱,不易发生堵管现象,血肿及感染,且拔管易止血,可反复使用、不增加心脏额外负担等优点,对于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过度肥胖等难以耐受内瘘或内瘘失败者有很大的优势;留置深静脉进行血液透析,是紧急血液透析时较好的选择。
1.3用于癌症化疗段小芳等对25例肿瘤患者行PICC穿刺置管,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保证了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
1.4用于各种引流留置导管的材料质地柔软、组织兼容性好、刺激性小、操作简单、可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亦可根据病情控制引流速度,并可多次腔内直接给药。
1.5用于静脉高价营养深静脉置管与周围静脉穿刺比较具有留置时间长、输注速度快、减少静脉炎发生等优点。
可适用于无法从胃肠道吸取食物者或大量液体丢失需要补充高浓度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高热量、高营养以及电解质者。
1.6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心脏临时起搏。
2 并发症及护理2.1穿刺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2.1.1心律失常由于导引钢丝进入血管过深,钢丝远端刺激心房、三尖瓣环、心室所致。
蒋逸风等报道在行锁骨静脉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导引钢丝进入10cm即成功置管,一般不会出现心律失常。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危重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危重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是指将导管插入上腔静脉或颈内、锁骨下静脉等静脉,以便输注药物、输血、输液、监测中心静脉压力、置入心脏起搏器或导管插管等操作。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应用广泛,特别是在危重病治疗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危重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的相关内容。
一、适应症:1.需要长时间或高浓度给药的患者,例如抗生素、化疗药物等。
2.需要大量输液或输血的患者。
3.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
4.需要中心静脉压力监测的患者。
5.心脏起搏器植入及心脏介入治疗。
6.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或血液透析的患者。
二、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护理:1.准备工作:确认医嘱、解释操作目的和意义、告知患者,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2.操作环境:选择干净且明亮的操作环境,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引起感染。
3.手术器械准备:准备好所需的消毒剂、手术器具和其他辅助器具。
4.皮肤消毒:选择恰当的消毒液进行皮肤消毒,按照规定的消毒时间和手法进行操作。
5.局部麻醉: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局部麻醉药物进行局部麻醉,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6.穿刺操作:选择合适的针头、引导钢丝和导管进行穿刺操作,注意穿刺的角度和深度,避免伤及其他组织和血管。
7.导管固定:将导管插入正确位置后,进行导管固定,避免移位和滑出。
8.导管护理和观察:保持导管通畅,定期进行护理,以防止导管堵塞和感染。
9.滴注药物和输液:根据医嘱,将药物或液体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滴注,注意速度和剂量。
10.复测位置:定期复测导管位置,并记录相关数据。
11.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12.术后护理:术后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处理不适症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三、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1.感染预防: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对患者和操作者都要进行洗手和戴手套,选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保持导管固定而不松脱,定期更换导管固定装置,及时更换或清洁敷料。
中心(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
中心(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一、概念释义CVC导管:穿刺入路为深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导管体内端位于中心静脉(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
狭义:普通CVC(中心静脉导管)广义:包括隧道式CVC(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及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延伸:还包括PORT(深静脉穿刺技术埋植静脉输液港)二、适应症1.各种原因(先天、休克、烧伤、长期静脉注射等)导致的外周静脉血管条件差,无法满足治疗要求,如快速补液、输血等,特殊情况下静脉采血。
2.长时间连续或频繁静脉用药治疗,或频繁静脉采血,减轻患者痛苦。
3.静脉使用高浓度或特殊性质的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如静脉高营养、静脉化疗、高渗性脱水剂等,保护患者外周血管。
4.特殊情况下,中心静脉使用低渗性补液,防止经外周静脉补液时发生溶血。
5.为血液透析治疗、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血液成份分离治疗等建立通路。
6.监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等,为治疗提供依据。
7.为上下腔静脉转流治疗、体液静脉转流治疗等建立通路。
8.中心静脉穿刺为静脉系统介入治疗常规入路。
三、禁忌症1.严重出凝血障碍(注意是否使用华法林、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等抗凝药物,注意是否为月经期);2.败血症;3.患者不能配合,如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强迫体位、烦躁不安等;4.穿刺部位皮肤感染;5.穿刺路径占位性病变;6.目标血管血栓形成、外压性狭窄、解剖变异、手术史、放疗史等;7.静脉血栓形成病史;8.肺大疱、大量胸腔积液等。
四、应用解剖深静脉及中心静脉的分部颈内静脉、颈总动脉及颈动脉鞘锁骨下静脉及锁骨下动脉腋静脉、腋动脉及腋鞘股静脉、股动脉及股鞘五、器材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用物清单:复合碘消毒液1小瓶、棉签1小包、利多卡因1支、10ml生理盐水1支或肝素盐水适量、5ml注射器2支、无菌手套1-2副、口罩及帽子各1只、CVC导管套装(益心达)1件、无菌贴膜1张、输液贴1小包、薄枕1只、锐器盒、垃圾桶、手术衣。
ICU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和动静脉插管
ICU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和动静脉插管中心静脉置管和动静脉插管是在重症监护室(ICU)中为患者提供必要治疗和监测的常见操作。
这些技术对于确保ICU患者的稳定状态、合理用药和监测病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和动静脉插管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中心静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是将导管插入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等大型静脉,用于输液、血液透析、抗生素静脉治疗等目的。
下面是中心静脉置管的步骤:1. 遵循无菌操作,准备导管和相关设备。
2. 可以通过直视下,或使用超声引导来定位血管,准确选取静脉穿刺点。
穿刺点通常选择在锁骨下静脉或颈静脉。
3. 将皮肤和周围组织消毒,使用消毒液使其彻底干燥。
4. 注射局部麻醉剂,减轻患者疼痛。
5. 切开皮肤,暴露出血管,并小心插入导管。
导管应该顺利通过皮下组织并进入血管内。
6. 在进一步插入导管之前,通过红色标记确认导管是否插入正确位置。
在正确的位置,可以观察到鲜红色的血液回流。
7. 在确认导管位置正确后,将导管固定,确保导管不会意外脱落或移位。
8. 进行最终的皮肤缝合,确保创口闭合。
注意事项:1. 在操作中要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防止感染。
2. 在固定导管时,要避免过度张力,以免造成损伤或刺激。
3. 监测并记录置管部位的感染迹象,如红肿、热度等。
4. 导管应定期更换,避免导管滞留时间过长。
5. 在插管过程中,如果发生不明原因的疼痛或不适,及时停止操作。
二、动静脉插管动静脉插管技术允许医务人员同时监测血压和动脉氧合饱和度,以及提供血液样本用于分析。
这对于ICU患者的监测和治疗至关重要。
以下是动静脉插管的步骤:1. 遵循无菌操作,准备导管和相关设备。
2. 确定插管点,通常在桡动脉或肱动脉。
注意选择适合的动脉,并尽量避免对神经的损害。
3. 对插管点进行彻底消毒,确保附近没有任何污染。
4. 用局部麻醉剂麻醉插管点,减轻患者疼痛。
5. 使用穿刺针进入动脉,注意观察到返回的鲜红色血液。
中心静脉置管术及中心静脉压(
正常值与临床意义
正常值
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5-10cmH2O。小于5cmH2O表示血容 量不足,大于15cmH2O则提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 度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高。
临床意义
中心静脉压可作为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的指标,是反映右心功 能和血容量的常用指标。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中心静脉压 的监测对于评估病情、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影响因素
中心静脉压受心功能、循环血容量及血管张力三个因素影响。右心室充盈压、静脉内壁压及静脉收缩 压和张力、静脉毛细血管压是促进静脉回流的力量,而静脉回心血量,除与循环血量有关外,还受静 脉血管张力影响。
注意事项
在测压过程中,必须确保测压管通畅无阻,防止气泡进入测压管内影响测压结果。同时,要注意观察 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红肿等情况,及时更换敷料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以预防感染。在拔管时,应严 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避免引起感染或出血等并发症。
背景
中心静脉压(CVP)是指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血液的压力变化,可反映全身血 容量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CVP的测定有助于医生评估患者的循环血量、心功能 以及血管张力,从而指导补液、输血和药物治疗等治疗方案。
术语定义
中心静脉置管术
中心静脉压(CVP)
导管
血液动力学监测
一种将导管插入到中心静脉( 如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或右心 房)的医疗程序。这种导管通 常用于血液动力学监测、输液 、药物给予、营养支持和血液 透析等。
明确中心静脉压监测意义
通过临床研究和实践,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中心静脉压监测在重症患者救治中的重要意义,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决策依据。
提出针对性优化建议
针对现有中心静脉置管术及中心静脉压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 优化建议,包括改进置管材料、提高穿刺技术、完善监测设备等,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 疗效果。
picc置管术
picc置管术PICC置管术摘要: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术是一种常见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
本文将详细介绍PICC置管术的定义、适应症、操作步骤、并发症及护理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并对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一、引言PICC置管术是一种通过皮肤远端至上肢深静脉的置管技术,常用于长期、中长期的中心静脉输液、营养支持和抗生素治疗等需要频繁注射药物的患者。
相比于传统的中央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不需要手术室操作等优点,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之一。
二、PICC置管术的适应症1. 导管时间超过7天的中心静脉营养支持患者;2. 需要长期、中长期静脉化疗的患者;3. 需要频繁输注药物的患者,如抗生素、胰岛素等;4. 其他需要经常获取静脉血样的患者。
三、PICC置管术的操作步骤PICC置管术需要经过严密的操作步骤,以下是一般的操作流程:1. 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一般检查,包括静脉通畅性评估、皮肤消毒等;2. 选择适当的导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常见的有双腔导管和三腔导管等;3. 穿刺静脉:使用无菌操作穿刺静脉,一般选择上肢的桡动脉、肱动脉、肱静脉等位置;4. 推进导管:通过钢针使导管推进到离肩静脉入口2-3厘米左右处;5. 确定导管位置:通过X线或超声等技术确保导管的位置与末梢静脉中心静脉交界的位置相一致;6. 修复导管:将导管与皮肤固定,注意保持导管通畅,并进行适当的固定;7. 检测导管通畅性: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确保导管通畅;8. 患者教育:告知患者PICC管的护理事项、注意事项及可能的并发症。
四、PICC置管术的并发症PICC置管术过程中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包括:1. 穿刺点感染:皮肤消毒不彻底或穿刺点无菌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穿刺点感染;2. 导管漏气:导管与注射装置连接处的漏气,可能导致导管堵塞或无法正常注射药物;3. 导管移位或脱落:导管未固定好或无法达到适当的位置,可能导致导管移位或脱落;4. 血栓形成:置管过程中的创伤及导管长期存在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 插管深度:左侧不宜超过15cm,右侧不宜超过 12cm,以能进入上腔静脉为宜。
颈内静脉
• 颈内静脉起源于颅底向 下走行进入颈鞘内,在 颈鞘内和颈动脉,迷走 神经伴行。颈内静脉的 起始段位于颈动脉的后 外侧,至锁骨交汇点时 位于颈动脉的前外侧。 颈内静脉的下段恰好位 于锁骨与胸锁乳突肌形 成的三角区,该三角区 是颈内静脉的最佳穿刺 部位。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及临床应用
适应症
• 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脏大血管手术 • 使用高浓度氯化钾,多巴胺,阿拉明等 药物。 • 严重创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 重病人的抢救 • 测量CVP • 需长期静脉高营养治疗或化疗 • 经静脉放置心脏起搏器
禁忌症
• 局部破损感染 • 有出血倾向者 • 锁骨骨折、骨盆骨折、气管切开术后、 主动脉夹层、严重肺气肿应避免在相应 部位置管。
前路
• 体位:病人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起,头后仰使颈部充分伸展 体位: ,面部略转向对侧。 • 穿刺点及进针:操作者于喉结水平 水平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并向内侧 穿刺点及进针: 水平 推开颈总动脉,在颈总动脉外缘约0.5cm处进针,针干与皮肤呈 30°~40°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或锁骨的中、内1/3交界处 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或锁骨的中 交界处。 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或锁骨的中、 交界处 此路径进针造成气胸的机会不多,但易误入颈总动脉。 !此路径进针造成气胸的机会不多,但易误入颈总动脉。
并发症的防治
心包填塞
多数由心脏穿孔引起,由于确诊和抢救难以及 时,后果严重,死亡率很高。留置中心静脉导 管的病人突然出现紫绀、面颈部静脉怒张、恶 心、胸骨后和上腹部痛、烦躁不安和呼吸困难 ,继而低血压、脉压变窄、心动过速、心音低 远,中心静脉压上升,尿量减少,则提示有心 包填塞的可能。
并发症的防治
图6:右颈内静脉穿刺途径 :
•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基本操作
• 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 置管深度: 置管深度:
• 11cm~13cm。
股静脉 解剖:在腹股沟韧带的紧下方,髂前上棘和 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即是股动脉,其内 侧为股静脉 股静脉,外侧为股神经。 股静脉
股静脉
• 体位: 体位:取平卧位。
• 局部麻醉后,尽量使针头与胸壁平行,向内向上穿刺,针 头保持朝向胸骨上窝的方向,紧靠锁骨内下缘徐徐推进, 这样可避免穿破胸膜及肺组织,边进针边抽动针筒使管内 形成负压,一般进针4cm可抽到回血如果以此方向进针已 达4~5cm时仍不见回血时,不要再向前推进(向上不越过 锁骨上缘,向内不越过胸锁关节)。 ,以免误伤锁骨下 动脉。应慢慢向后撤针并边退边抽回血,说明已穿透锁骨 下静脉。在撤针过程中仍无回血,可将针尖撤至皮下后改 变进针方向,使针尖指向甲状软骨,以同样的方法徐徐进 针。
• 一般选用右侧 右侧颈内静脉穿刺 右侧 置管更为方便,因右侧无胸 导管,右颈内静脉至无名静 脉入上腔静脉几乎为一直线 ,且右侧胸膜顶部较左侧低 。
图5:颈内静脉的解剖部位 :
颈内静脉
优点:出血容易压迫,且右颈内静脉平 直,穿刺成功率高。 缺点:易误颈内动脉,肥胖短颈患者体 表标志困难,不适于气管切开的患者, 低血压时触摸动脉困难。
•
穿刺点与进针: 穿刺点与进针:以左手示指、中指和食指摸准股动脉的确切位置,在股动脉内侧 股动脉内侧 针尖指向头侧, 约5mm处,腹股沟韧带下约2-3cm处(皮肤皱折下约1-2cm)进针,针尖指向头 5mm处 腹股沟韧带下约2 3cm处 皮肤皱折下约1 2cm) 针尖指向头 穿刺方向与血管走行方向平行;针干与皮肤呈30°-45角。(进针角度越大,进入 腹膜的机会越小,穿刺处越靠内侧,穿入动脉的机会越少)
操作方法 穿刺点选择: 穿刺点选择: ●如选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点为锁骨与第一肋骨
相交处,即锁骨中1/3段与内1/3交界处,锁骨下缘 1~2cm处,也可由锁骨中点附近进行穿刺。
●如选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点可较右侧稍偏内, 可于左侧锁骨内1/3~1/4处,沿锁骨下缘进针。注意避
免损伤胸导管。
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中心静脉置管注意事项
• 穿刺过程中穿刺针要直进直退,如需改 变穿刺方向时必须将针尖退至皮下,否 则增加血管的损伤。增加置管难度。 • 穿刺空针应用肝素盐水,以防血液在导 管内凝固。
并发症的防治
• 气胸
颈内静脉或是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均有损伤胸 膜和肺尖的可能。注意进针方向。避免粗暴操 作。加强监测。
中路
• 体位:同前路 体位: • 穿刺点与进针: 穿刺点与进针:
• 锁骨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点,颈 锁骨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点, 内静脉正好位于此三角形的中心位置 脉正好位于此三角形的中心位置,该点距锁骨上缘约3~5cm 内静脉正好位于此三角形的中心位置 ,进针时针干与皮肤呈30°角,针尖方向指向右侧乳头(或右锁 骨中线与第四肋骨的交点)。如果穿刺未成功,将针尖退至皮下 ,再向外倾斜10°左右,指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内侧后缘,常 能成功。 • 一般选用中路穿刺。因为此点可直接触及颈总动脉,可以避开颈 一般选用中路穿刺。因为此点可直接触及颈总动脉, 总动脉,误伤动脉的机会较少。另外此处颈内静脉较浅, 总动脉,误伤动脉的机会较少。另外此处颈内静脉较浅,穿刺成 功率高。 功率高。
空气栓塞
体位不当,低血容量,心脏的舒张或病 人自主吸气而将空气吸入。无心内分流 的病人进入少量空气不致引起严重后果 ,但对右向左分流的紫绀病人可能引起 严重后果。注意操作手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并发症的防治
• 乳糜胸 • 静脉壁坏死、穿孔 • 感染 引起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 – – – 导管消毒不彻底。 穿刺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 术后护理不当。 导管留置过久。
作业题
1.画出右颈内静脉穿刺部位的解剖图并标出锁骨 、胸锁乳突肌胸骨头、胸锁乳突肌锁骨头、颈 内静脉的位置。 2.试述右锁骨下静脉的解剖特点及毗邻结构。( 不少于200字)。 3.写出右股静脉置管的操作过程。(不少于300 字)。
• 动静脉瘘和大血肿。
感染预防和处理
•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留置时间越短越 好。使用抗感染导管。 • 插管时严格无菌操作,所以,病人应 该在无菌环境下操作。 • 导管留置期间无菌护理很重要,每天 用2.5%碘酊和酒精涂敷局部、更换敷 料。
经验交流
• 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如穿刺针进入锁骨与第一肋之间 较困难时,下调穿刺点0.5-1cm常能成功。锁骨弯曲度 较大时,常在锁骨中1/3与外1/3交界处穿刺能成功。 • 颈内静脉的穿刺可用局麻针探路,因其部位较表浅。 • 股静脉穿刺应以三个指头压住股动脉以确定股静脉走 向。 • 困难与挫折面前应保持沉着与冷静,耐心按压止血, 闭目暇思并在脑海中重构解剖图形,良好的心态是提 高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锁骨下静脉
• 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 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 用。 优点:体表标记明确感 染最少,患者舒适。 缺点:出血不易压迫, 易造成气胸。
操作方法
体位: 体位:
●平卧,最好取头低足高位,床脚抬高约15~25度,以提 平卧,最好取头低足高位,床脚抬高约 平卧 度 高静脉压使静脉充盈。这一措施同时保证静脉内的压 力高于大气压,从而使置管时不易发生空气栓塞,但 对重症患者不宜勉强。 ●在两肩胛骨之间直放一小枕,使双肩下垂,锁骨中段抬 在两肩胛骨之间直放一小枕, 在两肩胛骨之间直放一小枕 使双肩下垂, 高,借此使锁骨下静脉与肺尖分开。 ●患者面部转向穿刺者对侧,但头部略偏向术者 患者面部转向穿刺者对侧, 患者面部转向穿刺者对侧 但头部略偏向术者,借以减 小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的夹角,使导管易于向中心 方向送入,而不致误入颈内静脉。
•
•
从偏内侧开始,进皮后,带负压进针,直到回抽到静脉血;若不成功,将穿刺点 逐步外移位。
切记:穿刺点距离腹股沟韧带勿过近,进针勿过深,否则可能造成无法压迫的腹膜后出血。
股静脉
• 缺点: 缺点: • 由于距下腔静脉较远,故置管的位置不易达到中心静 脉,所测得的压力受腹腔内压力的影响,往往高于实 所测得的压力受腹腔内压力的影响, 所测得的压力受腹腔内压力的影响 际中心静脉压; 际中心静脉压 • 由于导管在血管内的行程长,留置时间久时,难免引 难免引 起血栓性静脉炎; 起血栓性静脉炎 • 而且处于会阴部,易被污染 易被污染; 易被污染 • 且易发生局部水肿 易发生局部水肿; 易发生局部水肿 • 术后应尽早拔除,以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术后应尽早拔除,以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 置管深度:约15cm,如仅用与输液,置管深度以进入 置管深度: 股静脉为宜。
血胸
锁骨下进路穿刺时,进针过深易误伤锁骨下动 脉,可在锁骨上压迫止血,若同时穿破胸膜势 必会引起血胸。必要时从胸腔内缝合止血。颈 内静脉穿刺尤其易损伤动脉,局部压迫3~5分 钟可止血。
并发症的防治
液胸
• 置管时误将导管送入胸腔内,或在术后 数日导管脱出至胸腔内。 • 从此路给药无效。 • 测量中心静脉压时出现负压。 • 输液通畅但无回血。 • 出现胸水。
穿刺置管途径
1.颈内静脉 2.锁骨下静脉 3.股静脉
锁骨下静脉
解剖: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越过 解剖 第一肋时称锁骨下静脉,由第一肋开始 1/3 锁骨下静脉贴近锁骨内侧1/3的后缘,当行 至胸锁关节后方时,与颈内静脉汇合成 无名静脉而进入上腔静脉。锁骨下静脉 的直径最大可达2cm(一般15~20mm)以 上。胸膜位于锁骨下静脉后方5mm,锁骨 下动脉位于锁骨下静脉后上方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