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阅读:《晨牧》教学后记
晨景教学后记
晨景教学后记晨景教学后记篇一:管弦乐《晨景》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为易卜生的五幕诗剧《培尔金特》配乐的第一组曲的第一首音乐,描写出摩洛哥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
乐曲的主题音乐仅在无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淳朴,具有牧歌风格。
我觉得,欣赏课是音乐课中较难的环节,因为音乐作为一种无字的语言,很抽象,我们要从音乐的速度、力度、节拍等音响要素中感受它所表达的内涵,要让音响与人文、地理、语言、生活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仅仅“感受”是不够的,还要“表现”,而这些对有一定生活感悟、音乐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五年级孩子来说,很多孩子都喜欢聆听,因此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拓宽思维,产生更广阔的聆听,如:聆听音乐划旋律线;结合课本中的插图,为插图编配主题;分辨乐曲中的乐器等环节,很多孩子边听、边思考、边想象,非常好。
正像捷普洛夫所说:“人从声音里听到的东西越多,则音乐感越丰富。
”所以我们更要多听音乐,多听好的乐曲,听懂音乐,并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
拓展阅读:关于《晨景》晨景详解《晨景》田园风的快板,描写摩洛哥海岸清晨的气氛。
原为诗剧第四幕第五场的前奏曲。
远涉重洋,前往美洲去贩运黑奴,往中国贩运偶像,一时成了富商。
这时,他培尔·金特来到摩洛哥,一天清晨,在一个山洞前面,他用独白披露自己的内心活动。
但这段音乐所描绘的并非是炎热的沙漠,而更像北欧清晨静谧清新的抒情画面。
在单簧管与双簧管的和声上,长笛奏出清爽悠扬的主题,不久大提琴奏出晦暗的副题,渐入高潮后又返回主题,乐曲具有牧歌风格,由单一的田园风味主题加以自由而精心的发展构成。
小提琴的波浪式音型使音乐的跳跃感强,很活泼,色彩明亮清新。
感觉像金色晨光穿过薄薄的云雾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又向它穿透林间,一缕一缕地洒向草地,高潮时朝阳喷薄而出。
谧静的森林渐渐苏醒,鸟鸣声、猎号声令人陶醉。
这醉人的画面在主题的重复中减弱消失……给人以梦境般的朦胧曼妙,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
作者简介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一1907)是挪威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民族乐派的奠基人。
关于晨颂的教学随笔
关于晨颂的教学随笔晨颂教学随笔篇一今天下午我们学校所有语文老师在会议室举行了一场以《诵读,为人生奠定底色》为主题的教研,在教研过程中,我受益匪浅。
在教研中,三位展示课的老师首先进行了交流和展示,他们三位老师不同的引领风格让认赞叹,接着由各位语文老师说出了他们的讲课亮点,其中,聪聪老师这节课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他很用心,并且大胆地创新,以独特的教学风格讲述春天,她以歌曲和律动操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全部动起来开启晨诵课,激发了学生的晨诵热情,然后复习过旧诗之后,学习《春天》这首诗的过程中先让学生一起读然后让学生说出描写了那些景物,并以简笔画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很新颖,另外,让学生感受应该以那种心情和语气去读。
整节晨诵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泳男老师的《欢迎小雨点》以读和演相结合的方式调动了低端孩子的诵读热情,俊杰老师的,《妈妈的爱》这首诗很亲切,让我很感动。
结合三位老师的课,联系我们班的晨诵课,取长补短。
我也会在教学时间和学生的诵读质量上多下功夫,特别是有些同学拖音,读书没感情,不注意小节与小节之间的停顿,语速过快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也会慢慢地纠正。
一、教学回顾让晨诵开启每一天的快乐-------参加晨诵专题培训心得星期四的早晨,我有幸参加了汉滨区新教育晨诵专题的培训,活动由新教育实验校培新小学主办。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让我再次领略到了新教育的魅力之所在。
我们首先观摩了培新小学各个年级的晨诵课。
当我听到“早安,老师,早安,同学们”一首首亲切而又温馨的开启诗在校园荡漾时,蓦然间我发现晨诵原来是一种这么美好的氛围,一股暖流油然而生;当我跨进教室,目睹到孩子们尽情地朗诵着各式各样的诗歌时,我想到了新教育中的一句话:“让每一首诗都成为一粒小小的种子,每一天早晨让它悄无声息地埋在孩子们的心中。
”是呀,这些美好的种子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直到孩子们长大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然而这些,正是我们现在教育可望而不可及的。
小学教师随笔 晨诵课教研心得
小学教师随笔晨诵课教研心得
今天下午我们学校所有语文老师在会议室举行了一场以《诵读,为人生奠定底色》为主题的教研,在教研过程中,我受益匪浅。
在教研中,三位展示课的老师首先进行了交流和展示,他们三位老师不同的引领风格让认赞叹,接着由各位语文老师说出了他们的讲课亮点,其中,聪聪老师这节课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他很用心,并且大胆地创新,以独特的教学风格讲述春天,她以歌曲和律动操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全部动起来开启晨诵课,激发了学生的晨诵热情,然后复习过旧诗之后,学习《春天》这首诗的过程中先让学生一起读然后让学生说出描写了那些景物,并以简笔画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很新颖,另外,让学生感受应该以那种心情和语气去读。
整节晨诵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泳男老师的《欢迎小雨点》以读和演相结合的方式调动了低端孩子的诵读热情,俊杰老师的,《妈妈的爱》这首诗很亲切,让我很感动。
结合三位老师的课,联系我们班的晨诵课,取长补短。
我也会在教学时间和学生的诵读质量上多下功夫,特别是有些同学拖音,读书没感情,不注意小节与小节之间的停顿,语速过快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也会慢慢地纠正。
晨诵午读暮省心得体会
晨诵午读暮省心得体会晨诵午读暮省心得体会一每天早晨起来背上书包来到学校里开始一天的快乐的学习生活。
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拿出课本按照老师的要求读书。
听着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想到自己也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就感觉自己很幸福于是更加努力地读起书来就想把课本中的知识点和老师讲解的知识都记到心里去。
中午饭后是我们的午读时间同学们都把自己心爱的书本带到教室里和同学们共同分享自己的最爱。
每个同学都徜徉在书海里与书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看的出来每个同学都看的很认真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晚上忙完一切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认真仔细地回想一下一天的事情学的知识是不是都掌握了还有哪些知识还不是很明白;今天读了什么书受到了什么启示应该向书中学习些什么;明天要学些什么打算读那本书这些就像过电影一样每天都在脑海里存着使自己的知识更条理。
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长大。
我相信我们一直这样坚持下去学习一定会有进步的!晨诵午读暮省心得体会二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的儿童生活方式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所以新教育实验开发的晨诵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现代诗歌的复合课程。
词句优美、儿童在吟诵时可以感受与理解、传递人类美好的愿望与情愫是新教育晨诵的三个基本特点。
我们给晨诵取了一个非常诗意的名称:与黎明共舞。
希望孩子们在每天的黎明时分与经典诗歌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空灵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以此开启一天的学习。
当然所谓晨诵也并不一定局限于清晨其他时间也完全可以进行。
晨诵吸取了传统的读经强调内容的经典性以及大声朗诵的经验但是与读经运动强调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段记忆大量的经典等长大以后会慢慢地理解的方式不同我们特别强调所选诗歌是以儿童当下的经验所能够感受到的。
晨诵暮读导读课教案及反思
晨诵暮读导读课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晨诵暮读导读课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晨诵暮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掌握晨诵暮读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文学作品的选材: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2. 教学素材:PPT、课件、录音等。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晨诵暮读时的感受和体会。
2. 提问激发思考:提问学生晨诵暮读的重要性以及对自己的影响。
二、正文(30分钟)1. 导读文学作品:教师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的片段或者摘录,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习文学作品的技巧:教师向学生介绍晨诵暮读的正确方法和技巧,如注重节奏感、注意语音语调、理解词义等。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并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三、总结归纳(10分钟)1.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和晨诵暮读的好处。
2. 学生反思:学生对自己在晨诵暮读中的不足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阅读推荐: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晨诵暮读的优秀文学作品,并鼓励学生积极阅读。
2. 作文练习:教师布置一篇与文学作品相关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读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养成晨诵暮读的习惯,并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然而,本节课在时间控制上稍有不足,下次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过程,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合理。
《草原的早晨》教案及反思
《草原的早晨》教案及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早晨的景象。
使学生掌握描述自然景观的写作技巧。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草原的早晨》描绘了一幅草原早晨的美丽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早晨的景象。
2.2 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绘自然景观、运用拟人手法等。
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提升写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草原早晨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让学生对草原早晨的景象有清晰的认识。
3.2 课堂讲解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早晨的景象。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描绘自然景观和运用拟人手法。
3.3 实践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以草原早晨为题材,进行创意写作。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技巧,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
第四章:作业布置与评价4.1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一篇以草原早晨为主题的作文,要求运用所学写作技巧。
挑选优秀作文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其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分析学生的作文,看是否掌握了写作技巧和描绘自然景观的能力。
5.2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活动设计组织一次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草原早晨的美景。
学生可以带上画笔和笔记本,将所看到的景象进行描绘。
《牧歌》教学反思
《牧歌》教学反思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以提升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三个方面对《牧歌》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教学设计针对《牧歌》这一文学作品,我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我将课堂分为导入、阅读、讨论和总结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首先,在导入环节中,我引入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概念,让学生对于乡村与城市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其次,在阅读环节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诵读、分组朗读和角色扮演等。
通过这些互动的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体会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解读。
然后,在讨论环节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我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不限制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我积极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和互动,以激发更多有价值的观点和讨论。
最后,在总结环节中,我梳理了学生们的思路和观点,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我鼓励学生总结他们的学习心得,思考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多元化和灵活性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风格。
我结合了讲授、讨论、合作学习和个性化指导等方法。
首先,我通过讲授的方式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巧。
在这个过程中,我注重语言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我注重给予学生足够的信息和模型,让他们有更好的理解和感受。
其次,我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学习。
我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些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们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增强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同时,我注重个性化指导。
我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困难进行把握,采取一对一或小组辅导的方式,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指导。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范文
近年来,中国的早教教育已经成为了家长们选择教育方式的一种重要形式。
早教教育通过多样化的教材,丰富的教学内容,引导孩子从小有效地接受各种知识和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儿童文学也就成为了早教课程中普遍受到重视的部分。
而《草原的早晨》作为一本中国儿童文学经典的名著,更是在近年来的早教课程中频繁地出现。
在我作为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这本书给孩子们带来的启迪和帮助。
我曾经在6月份的一次早教教学中利用《草原的早晨》这本书进行启蒙教育。
这次早教教学,我选用了这本书所包含的故事,从启示孩子们学习大自然,营造自然的气息到呈现出来的草原美景,最终让孩子们对于自然具备了基本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在这次教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草原的早晨》这本书对于孩子们的教育可能是一个逐渐递进的过程。
在一开始,我们对孩子们传达的信息,主要是自然环境的生动呈现,将孩子们带入故事情节的热情中。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会不断地体验和感受自然的美好,从而对自然产生了兴趣和热爱。
在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下,我们开始渗透自然环保等话题,启示孩子们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会对于自然环境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在最后阶段,我们进一步引导孩子们体验美好的恩典,让孩子们体验到“美的宝贵”,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自然环保意识的教育。
同时,我们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们懂得宽容、理解、回报和分享,让他们更好地融入自然的美好之中,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之处。
本教学实践对于《草原的早晨》这本书的使用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通过本书的引导,我们使得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到自然的美好,培养了孩子们对于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提高了他们对于环保意识和宽容分享等素质的认识。
在今后的早教课程中,我也希望可以继续使用这本书,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在了解世界的同时无限扩大自己的视野。
《清晨》教学反思
《清晨》教学反思《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的教学设计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并随时收集周边信息的习惯和能力,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3、了解人们的辛勤付出,并心存感激之情,体会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1、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2、对辛勤付出的人们心存感激。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早上起床,观察清晨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工作情况。
2、学生课前完成并填写职业情况调查表。
3、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取素材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孩子们你们喜欢蜜蜂吗(喜欢)你们想不想夸夸蜜蜂呢(想,学生自由说)老师今天想赠一首诗给小蜜蜂,你们想不想听听(想)。
配乐出示幻灯片蜜蜂图,朗读古诗《蜂》。
过渡:是啊,勤劳的蜜蜂每天早早就飞入百花丛中忙碌。
2、你们每天清晨看见了一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学生自由说。
过渡:对他们就是忙碌在各行各业中的“小蜜蜂”是他们辛勤劳动让我们生活得幸福、美好让我们每天能吃上丰盛可口的饭菜。
板书:忙碌二、听一听,看一看,说说谁在为我们忙碌1、孩子们今天早餐吃了什么(面条、米饭、包子、牛奶…)。
过渡:真丰富,当你手捧香浓的牛奶,品尝可口的饭菜时你想过它们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谁为你的早餐付出了劳动(父母举例:我们吃的包子,包子是什么做的(面粉)面粉怎样来的小麦磨的粉,小麦是谁种的农民伯伯怎样的(锄草、除虫、浇水、收割)再送到工厂制成粉,最后做各种食品。
种麦—收麦—工厂—市场—各家各户,从而体会劳动的艰辛、粮食的来之不易。
2、汇报课前调查情况。
问题如:你调查的对象是谁干什么的时间工作时具体要做些什么事每天工作后有什么感想如:对象:爷爷(农民)工作时间:早上6:30到傍晚主要工作:每天要种田、种菜、喂猪、养鸡、养鸭等;种田有施肥、除草、浇水、除虫等一些繁琐的事情。
工作后的感言:太忙了,每天有做不完的事,特别是农忙季节事情更多,收稻子、扯秧、插秧,天气又热,整天的劳动,没有休息时间,真是“一粒粮,一滴汗。
2023年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
2023年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2023年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1《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描写了牧民早晨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本课意在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的心情。
__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是学生在朗读中初步感受语言优美、获得阅读快乐的好课例。
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和低段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主要在以下两方面进行探索。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多感官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再加上草原对于我们江南水乡的孩子们来说还是很陌生的,这使学习本课有了一定难度。
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适时创设情境,使文本更加生动、丰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课始就播放一段有关草原的视频,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对草原有了直观的了解;再如理解“黎明、宁静、新绿、回荡”等词语是难点,课件的视觉冲击加上老师语言的描述,使这些教学上的难点迎刃而解。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全身心地感悟草原风光美丽,体会牧民生活的欢乐,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喜爱之情,从而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多种方法随文识字,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xiaoxue.xuekeedu识字教学时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本节课我以文本为载体,依托文本引导学生随文识字。
教学中我采用多样化的识字形式让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在多样性、趣味性的语境中,引导学生快乐识字,感受汉字的魅力。
在对学生的认知有了充分的估计上,对每个生字各有侧重,有的字音是重点,有的字形是重点,有的字义是重点。
如:遍顺口溜记“原”(草原是个大工厂,里面出产白小羊);演示象形字“羊”的文字变迁;利用古文字记忆“牧”的字形、字义;从而引出“民”的组词,记忆“民”的笔顺等。
晨诵暮读阅读感想
晨诵暮读阅读感想时光如梭,眨眼间我们已经走在新教育路上一年有余。
回首这一年的晨诵午读之旅,有欣喜有收获,但仍然有困惑,各种滋味交织在一起涌上心头。
现就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与黎明共舞的收获。
刚开始上晨诵课时,只是让学生大声的有感情地朗诵出来即可。
学生感觉很新鲜,很激动,很投入。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没有了,孩子们就有些兴意阑珊了。
于是我们又学习、感知、探索。
这才知道,晨诵不仅只是诵,它是一种仪式,是让师生共同穿越诗歌,与黎明共舞的仪式。
是让灵感的花朵迎着初升的太阳绽放,让诗歌与孩子建立起关系,丰富师生心灵,与诗歌交融相汇沉浸其中,玩味其间。
要让孩子们在晨颂课上享受幸福,静待花开。
利用多媒体,我也开始配乐朗读,再通过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到美的情境中。
班内进行比赛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闭目想象来感悟诗歌,体会幸福。
作业中也放宽对学生的要求,可仿写可配画,也可以写一两句感想。
这样可以适当放飞孩子的心灵,让其在诗中畅游,收获自己的灵感。
本学期我们还分主题来进行。
在全组老师的共同商议下,我们根据季节选择了《秋天》《雪花》这两个主题来筛选诗歌。
本学期还开始展了生日诵诗的活动。
此外,每周周五的晨读学生朗读美文,学生提前一天收集一篇美文(以母爱、人生、祖国、风景、生命、思乡等为主题的文章)。
孩子们在组内可以分享自己积累的优美词句,也可以分角色朗读,表演。
然后在班级内展示。
这样可以激发孩了的读书兴趣,锻炼他们的胆量,还能提高朗读能力。
除此以外,我还试着让孩子们在日记中记下自己的感想。
虽然有时只是复述了故事内容,感受只有三言两语。
但孩子们已经开始谈自己的收获了,这也是进步。
本学期的新教育工作在探索中度过,有辛苦也有幸福与快乐。
孩子们每天清晨以优美的诗歌开启孩子们在这条路上快乐的阅读。
相信我们在这条路上会静待花开,收获幸福!。
教师阅读:《晨牧》教学后记
《晨牧》教学后记《晨牧》是一首儿童诗,位置处于练习三的读读背背中,特殊的编排序列,决定教师不可能以讲读课文的方式对它进行深入的剖析。
于是我遵循教参的建议,确定了三层次的教学目标梯度:读顺、想象、背诵。
既然是在“读读背背”中背诵应该是终极目标,读顺和想象的目标层次应该是为终极目标所做的铺垫和基础。
一、为背而读,读顺是基础“训练跑的孩子先得会走”,那能背诵的文字就得先读顺。
缘一读得文通字顺,才能为背诵扫清障碍,使背诵成为可能。
缘二读得通顺才能有助于理解,才有助于理解记忆记忆效果的提升,从而才能避免机械记忆的弊端。
教学中我范读做榜样,教学生字扫障碍,自主练读以强化,让学生基本做读通读顺。
二、为背而想,想象是关键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让学生背得有效,记得长久,我以为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诗歌的意境,走进文本文字,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关键之处。
下面,试谈我的做法:1、语言的补白、重组诗歌的语言凝练,跳动性强,空白之处上多而广泛,实现语言的补白和重组有助于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晨雾浓,似云烟”简单的六个字中学生似乎看到了:早晨,大雾漫山遍野,像是飘浮空中云烟一般。
你看,通过对文本文字词句的补充、调整,一幅秋晨浓雾图在学生描述中展现了出来。
2、调动多种感官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说:“读书要口到,眼到,心到”。
言外之意,真正的读书,应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全方位、多渠道的感受语言文字所带来的精神刺激。
如第二句“谁家的孩子,打一声唿哨,甩几竿响鞭,赶一群鸭子往河沿。
”教师提问:“你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学生从“鸭子”听到了“嘎嘎”地叫声,从响鞭听到“啪啪”的声音,从“唿哨”听到了清悠、辽亮的哨声,同时还看到了顽皮的孩子和一群鸭子。
然后教师本着“欲见其人先用其声”的原则,指导学生用“先听到……接着又看到……”的句式进行说话的练习,强化多种感受的成果,以达到训练语言文字的目的。
2、文中插图是绝妙的辅助材料仍以上句为例,课文中的插图即是上句的内容的真实写照:一个活泼可爱的顽童头顶草帽,面带笑容,手扬皮鞭,赶着一群生机勃勃的鸭子,跳着、走着,那情景,那意境,光是能用语言可以传递的吗?在教学中我在学生充分想象意境的基础上,出示课文插图——既是对学生想象画面的补充和修改,同时也是把学生的想象清晰化、明朗化,与书中的图画形成共鸣,以达到激发兴趣,取得成功体验之功效。
《晨诵暮读》读书笔记
《晨诵暮读》读书笔记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开启智慧,而且会使一个人成长起来。
阅读《晨读》,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天蒙蒙亮就跑着去上学晨读的急切心情,感受到了读书使晨读的小女孩精神世界如此富有。
我们真应该向作者学习,多读一些书,读好书,在读书中不断成长。
文中的:教室静悄悄的,只听见老师一字一句的读着,她的声音温柔而又深沉,当她读到最感人的段落时,就停下来沉默着。
这时候,几十颗幼小的心灵,就和老师一起思索着,眼睛中含着泪水,回味着作品中的情景。
我们的心便飞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我看出了那个老师不但自己陶醉在文章中,而且引导着学生也陶醉了进去,也看出了老师很想让自己的学生长大以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将来回报祖国。
马丁的故事基本都是由一个个怪诞的笑话组成的,所以在你和马丁。
郭莫。
罗娜一起闯关的过程中,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读了孙老师推荐的韩国著名博士南美英的著作《晨读十分钟》,使我受益匪浅。
以前,我根本就没大给孩子买书,我以前一直以为只要学好课内的内容就可以。
读了这本书,使我渐渐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也许是读书改变了我的看法。
从生她以来,这是我读的第一本书,学生要学习,家长也要随之进步。
读书,要从简单、精美的书开始读起,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像演员一样读书,要慢慢地读,让书中的内容和好词进入自己的大脑。
感谢孙老师,给我们读书的机会,要不然,我有可能80岁也不会想起读书。
读了《晨读》这本书,收益最大的我感觉就是用心坚持!不只是读书,就是自己的工作,只要做到用心坚持,结果会大不一样!初读这本书时,需要反复读两三遍才敢发语音,读的都不成流,磕磕巴巴。
现在拿起书来就可以读的很顺畅了!。
《牧歌》教学反思
《牧歌》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而文学作品《牧歌》正是一篇能够帮助学生发展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好文章。
在上一节课中,我选取了《牧歌》作为阅读内容,并针对这篇文章进行了深入的教学。
在这篇反思文章中,我将回顾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我认为我在教学中的一个优点是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引入《牧歌》这篇文学作品时,我运用了一些生动的图片和音频材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些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播放了农村音乐,创造了一个真实的乡村氛围。
这些举措使学生更容易投入到故事情节中,产生了对文章的浓厚兴趣。
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寓教于乐的小活动,比如给学生分发一些颜色浓郁的贴纸,让他们用于标注情感特征等。
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度,并加深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其次,我认为我在教学中展现了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在讲解《牧歌》这篇文章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比如问答、讨论和小组活动等。
我提出一些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我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分享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想,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此外,我还通过配发教学材料、展示PPT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首先,我在教学中过于侧重于文章的情感特征,而忽略了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牧歌》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描写美丽的田园景色以及农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美好情感。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过于强调了情感特征,导致学生对于文章的整体意义理解不够深刻。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文章主题和结构的分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文章的内涵。
其次,我还需要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
在课堂中,我并未明确指出《牧歌》这篇文章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尽管乡村生活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是我仍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生活中的某些情感和经历,与文章进行对比和联系。
草原早晨课后教学反思
草原早晨课后教学反思引言草原早晨是我们学校的一个传统节目,每周一次,在晨雾中进行的室外早晨课后教学。
这个节目是为了让学生们在自然环境中接受教育,并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然而,最近几次的草原早晨课后教学引发了一些让人忧虑的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议。
教学内容设计不够丰富在过去的几次草原早晨课后教学中,我注意到教学内容设计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植物和动物观察和介绍上。
尽管这些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
因此,我建议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更加丰富多样,例如增加一些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们了解到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和重要性。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草原早晨课后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的参与度普遍不高。
有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走神、分心,甚至有的学生还带来了电子产品,完全没有投入到教学中来。
这可能与教学形式有关,因为室外环境相对自由,学生们很容易分散注意力。
因此,我认为需要改变教学形式,增加互动环节,例如游戏和小组讨论,吸引学生们积极参与。
安全意识教育不足在草原早晨课后教学中,学生们接触到了一些潜在的危险,例如野生动物和不平坦的地形。
然而,我观察到教师对于安全意识教育不够重视,没有提前对学生进行安全讲解和培训。
这给学生们的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可能会发生意外。
因此,我建议在每次草原早晨课后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告知学生野外活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危险。
教学资源不够充分利用在草原早晨课后教学中,我发现教学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例如,有的时候我们所去的地方有一些展示馆和设施,可以增加教学的多样性,但我们往往没有选择利用这些资源。
这导致了教学的单一性,学生们难以获得更广泛的知识。
因此,我建议在教学策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所拥有的资源和设施,尽量利用这些资源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内容。
结论草原早晨课后教学是一个独特而珍贵的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在大自然中学习、成长和感受自然。
(晨鸟)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
15.夏天里的成长【教学目标】1.会写 8 个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3.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明白人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教学重难点】1. 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硕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用力地生长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
现在,请大家谈一谈你对夏天的印象或感受。
(自由交流)2.(板书课题:夏天里的成长)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来共同体会“夏天里的成长。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学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标出课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分小组讨论交流。
4.教师重点指导写好“蕾” “缝”“藓”“谚”四个字,掌握“蔗”字的笔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 再读课文,思考: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学生自由讨论,指名说)2.快速浏览课文,讨论、交流: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夏天是万物生长的时期?(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3.找出文中至少两处你认为比较关键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四、布置作业1.品读课文,了解夏天里万物生长的特点。
2.书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把握整体内容师: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那么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的呢?(教师相机板书: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二、研读文本,感受生长(一)(课件出示: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一上一日之计在于晨教学反思
一上一日之计在于晨教学反思
晨教学反思是指在每天的早晨,对前一天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通过晨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教学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是一上一日之计在于晨教学反思的几个方面:
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师需要回顾自己在上一天的教学中是否设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这些目标是否与学生的学习需要相匹配。
如果发现目标不明确或者与学生需求不符,教师可以在当天的教学中进行调整。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师需要思考自己在上一天的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如果发现某些教学方法不够有效,教师可以尝试其他的教学方法。
3. 学生学习情况如何:教师需要回顾学生在上一天的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 教学资源是否充分利用:教师需要检查自己在上一天的教学中是否充分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辅助工具等。
如果发现某些教学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教师可以在当天的教学
中加以利用,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晨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晨牧》教学后记
《晨牧》是一首儿童诗,位置处于练习三的读读背背中,特殊的编排序列,决定教师不可能以讲读课文的方式对它进行深入的剖析。
于是我遵循教参的建议,确定了三层次的教学目标梯度:读顺、想象、背诵。
既然是在“读读背背”中背诵应该是终极目标,读顺和想象的目标层次应该是为终极目标所做的铺垫和基础。
一、为背而读,读顺是基础
“训练跑的孩子先得会走”,那能背诵的文字就得先读顺。
缘一读得文通字顺,才能为背诵扫清障碍,使背诵成为可能。
缘二读得通顺才能有助于理解,才有助于理解记忆记忆效果的提升,从而才能避免机械记忆的弊端。
教学中我范读做榜样,教学生字扫障碍,自主练读以强化,让学生基本做读通读顺。
二、为背而想,想象是关键
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让学生背得有效,记得长久,我以为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诗歌的意境,走进文本文字,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关键之处。
下面,试谈我的做法:
1、语言的补白、重组
诗歌的语言凝练,跳动性强,空白之处上多而广泛,实现语言的补白和重组有助于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晨雾浓,似云烟”简单的六个字中学生似乎看到了:早晨,大雾漫山遍野,像是飘浮空中云烟一般。
你看,通过对文本文字词句的补充、调整,一幅秋晨浓雾图在学生描述中展现了出来。
2、调动多种感官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说:“读书要口到,眼到,心到”。
言外之意,真正的读书,应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全方位、多渠道的感受语言文字所带来的精神刺激。
如第二句“谁家的孩子,打一声唿哨,甩几竿响鞭,赶一群鸭子往河沿。
”教师提问:“你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学生从“鸭子”听到了“嘎嘎”地叫声,从响鞭听到“啪啪”的声音,从“唿哨”听到了清悠、辽亮的哨声,同时还看到了顽皮的孩子和一群鸭子。
然后教师本着“欲见其人先用其声”的原则,指导学生用“先听到……接着又看到……”的句式进行说话的练习,强化多种感
受的成果,以达到训练语言文字的目的。
2、文中插图是绝妙的辅助材料
仍以上句为例,课文中的插图即是上句的内容的真实写照:一个活泼可爱的顽童头顶草帽,面带笑容,手扬皮鞭,赶着一群生机勃勃的鸭子,跳着、走着,那情景,那意境,光是能用语言可以传递的吗?在教学中我在学生充分想象意境的基础上,出示课文插图——既是对学生想象画面的补充和修改,同时也是把学生的想象清晰化、明朗化,与书中的图画形成共鸣,以达到激发兴趣,取得成功体验之功效。
3、角色体验联想法
对于后面两句的教学我在挂图等辅助工具的刺激下,让学生角色走进挂图身临其境,或以作者入境,或以孩子入境,或以游人入境,将文本的语言文字幻化为自己身边的情境,也取得了很好的方法。
三、读想促背,水到渠成
经过几番朗读,历经多方位的想象,学生口脑并用对语言文字游历了几个来回,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