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运输需求的产生和影响因素
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
可编辑ppt
13
可编辑ppt
14
可编辑ppt
15
2、影响货物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 (2)政治、体制、政策因素 (3)技术因素 (4)运输网的布局与运输能力 (5)市场价格因素
可编辑ppt
16
我国GDP与空运周转量关系的数量分析图
可编辑ppt
17
二、运输需求函数分析
(一)运输需求函数的表达式
P lP im 0EP lP im 0 Q PP Qd dQ P•Q P
某货物运输需求函数为:Q=50-4P,式中,Q 表示货物运输需求量,P表示运价。 计算P=10时的运输需求弹性εp
可编辑ppt
29
(二)运输需求的收入弹性
EI
Q I
Q I
➢ 运输需求的收入弹性一般为正值。因客运需求量Q和居 民收入水平I一般按同方向变动,即居民收入增加时, 消费性旅行增加。
可编辑ppt
11
二、运输需求的特征
运输需求与其它商品需求相比具有其独有的征,这些 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派生性 2、规律性 3、不平衡性:体现在时间、空间和方向上。 4、个别需求的异质性 5、部分可替代性
可编辑ppt
12
第二节 运输需求分析
一、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分析
1、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2)居民消费水平 (3)人口数量 (4)运输服务价格 (5)运输服务质量
可编辑ppt
21
运输需求的变动
可编辑ppt
22
可编辑ppt
23
运输需求量的变动
可编辑ppt
24
三、运输需求弹性分析
运输需求弹性——用来分析运输需求量随其影响因素变 化而变化的反应程度。即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每变化 百分之一,运输需求量相应变化百分之几。
交通运输章节重点
《交通运输学》章节重点汇总第一章1.1 运输、交通、交通运输和交通运输学的概念一、运输运输是指借助公共运输线及其设施和运输工具来实现人与物的空间位移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二、交通交通是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
三、交通与运输的关系交通强调的是运输工具(交通工具)在运输网络(交通网络)上的流动情况,而与交通工具上所载人员、与物资的有无和多少没有关系。
运输强调的是运输工具上载运人员与物资的多少、位移的距离交通和运输反映的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这同一过程就是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两个方面指的是:交通关心的是运输工具的流动情况(流量的大小、拥挤的程度),运输关心的是流动中的运输工具上的载运情况(载人与物的有无或多少,将其输送了多远)。
交通与运输有时可以替换使用。
运输以交通为前提,没有交通就不存在运输;没有运输的交通,也就失去了交通存在的必要。
交通仅仅是一种手段,而运输才是最终的目的。
交通与运输既相互区别,又密切相关,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
1.3运输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经济学的力量和分析方法,探讨与运输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交通运输的经济意义和影响1、运输促进分工、大工业和规模经济的实现亚当斯密特别强调分工的作用,良好的道路、运河和可通航河流由于减少了运输费用,可以开拓更大的市场。
2、运输在经济发展中起了突出的作用并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3、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之一4、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结构之一5、交通运输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比例关系6、交通运输是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7、运输是现代工业的先驱8、交通运输能改变资源的分配状况9、运输有利于降低与稳定物价10、现代运输业具有多种属性11、交通运输有自己的经济活动规律第三章3.1 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和运输结构的含义一、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二、运输结构的含义与层次运输结构是指运输部门内外部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有机比例和构成,大体上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
综合交通运输概论-第二章第三节 几种常用的客、货运量预测方法
第二章
第三节
运输需求与运量预测
几种常见的客、货运量预测方法
五、产运系数法
公式为: 点击添加标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章
第三节
运输需求与运量预测
几种常见的客、货运量预测方法
六、产销平衡法
产销平衡法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把用途相同的 点击添加标题 某种物资的生产管理、消费量和运输量之间进行 平衡的方法。 通过产销平衡计算,可推算出该物资在一个车 站、一个枢纽、一条线路或一个地区的发送量和 达到量。 对于产量大于当地消费量的地区,物资是输出 的,反之则是输入的。
综合交通运输交通概论
点击添加标题
第二章
运输需求与运量预测
点击添加标题 主讲:吴海顺
系别:建筑工程系 单位: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第二章
第三节
运输需求与运量预测
几种常见的客、货运量预测方法
点击添加标题 【学习内容】
第一节 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
第二节 运输需求的产生和影响因素
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客、货运量预测方法
第二章
第三节
运输需求与运量预测
几种常见的客、货运量预测方法
点击添加标题
1、运输需求和运输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运输需求是社会经济活动在人与货物空 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3、运输量则是指一定的运输供给条件下所能 实现的人与货物的空间位移量。
第二章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
• 运输供给与运输供给量的变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运输供给——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运输生产 者愿意且能够提供的运输服务的数量,它表示的 是供给量与运价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一个特定 的运输供给对应于一条供给曲线。
• 运输供给量——在一确定的价格水平上,运输生 产者提供的运输服务数量,它对应于供给曲线上 的一点。
一条拥有3级以上航道的通航河流,在无特殊需要时,一 定不要沿河修建一条铁路,why?此时交叉弹性怎样的?
第三节 运输供给及其特点
一、运输供给的概念 ——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运输
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运输服务的数量。
运输供给包含4方面的内容:
运输供给量、运输方式、运输布局、运输经济管理体制
通常用横轴表示需求量Q,用纵轴表示运价P, DD表示运输需求曲线。
此时运输需求曲线可简化为Qd=f(P)。
P
D
D
O
Q
运输需求曲线
运输需求与运输需求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运输需求——不表示确定的某个数量,而表示需 求量与运价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总和。
运输需求量——在一定的运价水平上,消费者愿 意购买的运输服务的确定数量,它 对应于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计算P=10时的运输需求弹性εp
(二)运输需求的收入弹性
EI
Q I
Q I
运输需求的收入弹性一般为正值。因客运需求量Q和居 民收入水平I一般按同方向变动,即居民收入增加时, 消费性旅行增加。
在进行交通规划决策时,收入弹性将是一个重要的考虑 因素。
(三)运输需求的交叉弹性
EPYX
QY PX
第二章 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
运输需求和运输供给是构成运输市场的两个基本方面
交通运输经济 第二章 运输需求
第三节 运输需求分析
③ 分类
I. 个人需求曲线
II. 企业需求曲线
III. 行业需求曲线
第三节 运输需求分析
3. 运输需求弹性分析
① 运输需求弹性
课后作业
1. 什么是运输需求曲线?(P42)
2. 简述运输需求分析的特点。(P49)
① 定义
运输需求曲线是假定在运输服务价格以外其
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
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第三节 运输需求分析
② 规律
I.
运输需求曲线的规
律是自左向右向下
倾斜的曲线
II. 一般情况下,如果
运输服务的价格下
降,则需求者对运
输的需求量将会增
加,反之则减少
THINKING
QA:运输需求的变动和运输需求量的变动有
度的要求都各不相同
第二节 运输需求的特征与一般规律
④ 不平衡性
I.
运输需求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空间和时间上
II. 运输需求的空间特定性构成了流向和流程两个要
素
III. 运输需求的时间特定性引出运输需求的流时和流
速两个要素
THINKING
QA:如何理解运输需求的空间特定性?
QB:如何解读运输需求的时间特定性?
• 运输组织方式和工作的不断改进
• 货物运输增长速度的一般趋势
• 客运发展的一般规律
运输需求可以利用经济
发展指标来预测
课后作业
1. 简述运输需求的分布规律与生成规律间的
关系。(P37)
第三节 运输需求分析
1. 运输需求函数
① 运输需求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和一
定的条件下,运输消费者愿意购买运输服
第2章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
➢运输需求 ➢运输量
运输需求与运输量是不同概念:
运输需求—社会经济生活在人与货物空间位移方 面所提出的有支付 能力的需要。 运 输 量—在一定运输供给条件下所能实现的人 与货物的空间位移 量。
第四节 运量预测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
➢定性预测方法 ➢定量预测方法 ➢运量预测模型
一. 定性预测方法:
三. 交通网络规划理论的运量预测
常用模型: 1、运量预测模型 2、交通量(运量)分布模型 3、运输方式选择模型 4、网络分配模型
运量生成预测:(运量的发生吸引预测)
1、思路:
(1)确定路网中主要交通量的OD节点; (2)分析和预测社会经济活动影响交通量的主要素; (3)分析社会活动与交通运输间的关系; (4)建立运量预测模型; (5)实际分析和检验,判断可信度;
(2)综合模型法
5、运输方式选择预测
(1)用户效用极大化的运输选择模型 a.问题描述 b.客运方式选择的多项式双指数模型; c.模型标定;
(2)用户效用极大化的运输选择模型 a.问题描述及因素分析; b.广义重力模型
6、运输分配预测
(1)非平衡分配模型及其分配过程 a.全有全无分配模型; b.容量受限分配; c.多路径概率分配;
—第t期的二次移动平均值;
—第t+T期的预测值; —距离第t期的期数;
—为预测模型系数:
2、指数平滑法:
建立在移动平均法的基础上,区别是引入了认为 确定、体现不同时期因素权重的系数 a 。 种类: 一次指数平滑法
二次指数平滑法
一次指数平滑法:ຫໍສະໝຸດ —第t期的一次指数平滑值;
—t-1期的一次指数平滑值;
——第次t指期数的平实滑际系发数生值;
运输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 第六章知识点
运输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知识点第六章运输需求与运量预测第一节运输需求的含义和特征1、运输需求两个必要条件:具有实现位移的愿望、具备支付能力。
2、运输需求是一个矢量,具有四个特性:大小、方向、空间分布、时间分布。
3、运输需求四个要素:流量(运量)、流时(运输时间)、流向(运输方面和目的地)、流程(运输距离)。
4、运输需求与其他商品需求相比四个特征:派生性、多样性、时空特定性、可替代性。
第二节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1、旅客运输需求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人口数量、运输价格、运输服务质量。
2、货物运输需求影响因素:经济发展速度与水平、货物运价、运输服务质量、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
第三节运输需求弹性1、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用E d表示):运输需求量变动对于运价变动的反应程度,等于运输需求变动率与运价变动率之比。
|E d|›1时,称为富有弹性;|E d|‹1时,称为缺乏弹性;|E d|=1时,称为单位弹性。
2、运输需求的收入弹性(用E m表示):运输需求量变动对于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敏感程度),等于运输需求变动率与收入变动率之比。
3、运输需求的交叉弹性:某种运输方式运输需求变动对于其他运输方式运价变动的敏感程度。
第四节运量预测1、运输业在不支出任何营销费用(包括广告费用)时,运输需求表现为基础值(市场最低值);市场需求的最高限量为市场潜量。
运输市场需求:在特定地理范围、特定时间、特定市场影响环境条件下,消费者可能购买运输产品的数量。
2、企业需求:运输市场总需求中不同企业所占的需求份额。
3、市场调查的作用:企业了解市场的手段;进行营销决策的基础;开拓市场、开发新产品的依据。
4、市场调查分类:A按调查目的分类:探测性调查、描述性调查、因果关系调查、预测性调查;B按调查对象特征分类:普遍调查、抽样调查。
5、市场调查内容:A市场环境调查:政治环境(运输业方针、政策)、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地理环境B市场需求调查:现实需求、潜在需求C消费者调查:消费者类别、购买能力、运输需求偏好。
第二章-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
第二章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第一节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一、运输需求概述运输需求是运输规划、组织的基础.1.运输需求——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运输需求与运输需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2.运输需求两个必须条件——具有实现位移的愿望,具备支付能力。
对于每个具体的运输需求来说,一般包含以下六项要素:3.运输需求要素(1)流量——运输需求量(2)流向—-客货流的空间走向、产生地和消费地(3)流程-—运输距离(4)流时——运送时间(5)流速——送达速度(6)运输需求结构——是按不同货物种类,不同旅客出行目的或不同运输距离。
二、运输需求的基本特征1.广泛性2.多样性3。
派生性社会经济活动是本源需求,运输需求是派生需求.4。
规律性5.不平衡性:时间、空间和方向运输需求的不平衡体现在时间、空间和方向上。
6.部分可替代性如,对发电用煤的运输可用长距离高压输电来替代;对参加会议的旅客运输可用现代通讯手段如电视会议来替代。
三、运输需求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一)运输需求的产生1.旅客运输需求(1)旅客运输需求:公务、商务、探亲、旅游(2)公务、商务-—生产性旅行需求(3)探亲、旅游——消费性旅行需求2.货物运输需求(1)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产地的分离(2)生产力布局与消费群体的空间分离(3)地区间商品品种、质量、性能、价格上的差异(二)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分析1.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居民消费水平(3)人口数量(4)运输服务价格(5)运输服务质量(6)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严格的户籍管理和就业制度,人员流动较小;市场经济体制-—就业方面有较大自由,人口流动相对频繁.(7)相关运输线路的开通.刺激客运需求总量增加,并对客运需求起到分流作用。
2.影响货物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2)政治、体制、政策因素(3)技术因素(4)运输网的布局与运输能力(5)市场价格因素(6)人口增长与分布四、运输需求函数(一)运输需求函数的表达式(1)运输需求量—-在一定时间、空间和一定的条件下,运输消费者愿意购买且能够购买的运输服务的数量.(2)运输需求函数:表征运输需求量与影响因素间的数量关系。
第二节运输需求的产生和影响因素
第二节运输需求的产生和影响因素一、运输需求的产生旅客运输需求来源于生产和消费两个不同的领域。
与人类生产交换分配等活动有关的运输需求称为生产性旅行需求。
以消费性需求为旅行目的的运输需求可称为消费性旅行需求。
从经济意义上讲,这两种旅行需求的性质是不同的。
生产性旅行需求是生产活动在运输领域的继续,运输费用进入产品或劳务成本。
消费性旅行需求是一种消费活动,其费用来源于个人消费基金。
货物运输需求产生的来源有以下三点:⒈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产地分离。
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是世界范围的地理现象,尤其是人类经济活动必不可少且需求量较大的资源。
如我国煤炭探明储量集中在北方,占87%,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三省就占68%;铁矿石集中在河北、辽宁、四川三省,储量合计占全国探明储量的52%。
而生产力布局不可能完全与自然资源相配合,这就必然产生运输需求。
⒉生产力与消费群体的分离。
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有生活消费,从人口高度密集的特大都市,到居住分散的农村和牧区,消费群体的分布极为广泛。
而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基础的差异,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差异,也决定了生产性消费分布的存在。
随着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生产与消费在空间上日益分离,也就必然产生运输需求。
⒊地区间商品品种、质量、性能、价格上的差异。
地区之间、国家之间自然资源、技术水平、产业优势不同,产品的质量、品种、价格等方面就会存在很大差异,这就会引起货物在空间上的流动,产生运输需求。
货物运输需求产生的来源主要有以上三个方面,了解这些对于货物运输需求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二、影响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有:⒈旅客运输需求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旅行需求有很大一部分是生产性旅行需求。
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旅行需求。
⒉旅行需求受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吃、穿、住、医疗只能算是人们起码的生存和安全需要。
第三章 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资料
二、交通运输需求类型
(1)货物交通运输需求和旅客交通运输需求 (2)个别交通运输需求和总体交通运输需求 (3)区域内的交通运输需求、区域间交通运输
需求和过境交通运输需求 (4)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交通运输需求
三、交通运输需求特征
1.派生性
(1)客运中的一部分 (2)货运
三、交通运输需求特征
2.规律性
三、时间对交通运输需求量的影响
1.交通运输需求时间的概念及其构成 2.托运和购票时间 3.等待时间 4.运送速度 5.多式联运 6.夜间交通运输
四、运输消费者优先选择问题
在运输供给比较充分的条件下,运输服务消 费者有优先选择的权力,货主和旅客在不 同运输方式、不同运输价格、不同运输线 路和企业、不同运达时间、不同装卸条件、 不同运输质量和服务的条件下,优先选择 对自己最有利的运输服务。
(2)生产力布局与消费群体间的分离。 (3)工农业生产的规模和速度
二、货物交通运输需求
2.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 交通运输价格 4.交通运输网络的布局与交通运输能力 5. 人口
二、货物交通运输需求
6.国家政策 (1)经济体制 (2)国家政策对产业结构及布局的影响 (3)交通运输政策 (4)价格政策
一、交通运输需求概念 二、交通运输需求类型 三、交通运输需求特征
人们需要交通运输的原因
(1)自然资源的不均衡分布 (2)社会专业化分工 (3)规模经济的要求 (4)政治和军事需要 (5)人类生活的组成部分 (6)文化交流
交通运输需求的本质
交通运输需求是一种派生出来的需求。 宏观层次的交通运输需求,主要反映为降低交 通运输成本的需要。 微观层次的交通运输需求主要是经济活动的货 运需要和人员进行经济或社会活动的旅行需要。
运输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运输管理概述学习目标:1.理解运输的概念及其分类2.熟悉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3.掌握现代运输体系的构成4.理解运输需求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5.理解运输供给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6.理解运输市场的概念及其特征7.掌握运输的基本原理8.了解运输化理论第一节——物流运输和经济的关系运输定义:1.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些列操作。
2.运输是人和物借助运输工具实现在空间上的移动或位移。
运输的特点:①运输不生产有形的产品。
②运输不改变运输对象的性质。
③运输队自然的依赖性很大。
④运输是资本密集型产业。
⑤运输是“第三利润”的主要源泉。
运输的方式:运输的范畴:干线运输、支线运输、二次运输、厂内运输。
运输的作用:集货运输、配送运输运输的协作程度:一般运输、联合运输运输中途是否换装:直达运输、中转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货物运输对象:货物形态:包装货物(箱装、桶装、袋装)、裸装货物、散装货物货物性质:普通货物(清洁、液体、粗劣)、特殊货物(危险、易腐冷藏、贵重、活的动植物)货物重量:重量货物、体积货物货运量大小:大宗货物、件杂货物、长大笨重货物运输业的特点:1.交通运输企业的生产特点:①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进行的②改变运输对象(客、货)的空间位置,并不创造新的产品③运输生产过程中同时被消费掉④由几种运输方式共同完成⑤各种运输方式虽然使用不同的技术装备,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性能,但生产的是同一的产品,它对社会具有同样的效用⑥在运输费用中,没有原料消费,固定资产(运输设备)的折旧和工资是运输的主要费用2.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特点:①交通运输是具有一定垄断性质的行业②交通运输业不仅要讲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效益和公益效益③交通运输企业生产范围线路长、面广,管理幅度大④各种运输方式或各个运输企业之间的协作要充分协调好,才能保证运输生产的连续性⑤交通运输生产布局和综合运输布局,不仅受国家客观政策影响较大,而且受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布局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大⑥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显得特别重要运输与国民经济:1.运输业是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而且它不是消极地、静止地为社会生产服务的2.运输费用在生产费用中占很大的比重3.运输业担负着社会产品和商品流通的任务4.运输业在平时为经济建设服务,战时为军事服务运输的空间效用:运输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了物品的空间位移,创造了空间效用。
运输经济学第2章 运输需求与效用
运输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运输需求与效用
17
1)薄利多运策略---低价策略
条件
1.企业内部拥有剩余 运力
2.需求的价格弹性大 于1
3.运输收入量扣除税 金的增量以后,仍大 于成本的增加量
运
需求曲线较平缓
价
P0
A
B P1
0
Q0
Q1
运量
• 图2-5 薄利多运策略收入分析
运输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运输需求与效用
运输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运输需求与效用
21
第三节 运输需求效用
效用:是指一个人在占有、使用或者消费 某种商品或服务时而得到的快乐或者满足。
1)效用有共性,也有个性。 2)效用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3)效用可以由其他因素派生。 4)效用会因人、因地、因时而异。
“时髦”
运输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运输需求与效用
运输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运输需求与效用
20
(3)运输需求弹性的回归预测分析
一元回归假定运输需求弹性只受一个因素 (如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影响,从而确定
消费者收入水平与运输需求弹性的关系。
一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为:Y=f(X), 其预测模型为:
Y=a+bX
式中:X——自变量
Y——因变量
a,b —回归系数
运输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运输需求与效用
24
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消费者随着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 从中获得的满足程度的增量呈递减的趋势。
原因:
需求欲望与满足程度会随之降低;
少量时会将这种商品用于最需要的地方,效用最 高。
这一规律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商品领域的,当然也
包括运输的领域。
U
TU
综合交通运输概论-第二章第一节 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
第二章
第二节
运输需求与运量预测
运输需求的产生和影响因素
二、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 点击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标题
2019/4/17
点击添加标题
2019/4/17
点击添加标题
2019/4/17
点击添加标题
2019/4/17
点击添加标题
2019/4/17
第二章
第二节
运输需求与运量预测
运输需求的产生和影响因素
第二章
第二节
运输需求与运量预测
运输需求的产生和影响因素
2)货物运输需求的产生 (2)生产力布局与消费群体分离 点击添加标题
• 生产地集中 • 消费地分散
第二章
第二节
运输需求与运量预测
运输需求的产生和影响因素
2)货物运输需求的产生 货物运输需求产生的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 点击添加标题 (3)地区间商品品种、数量、性能和价格上 的差异
图中曲线 a)与经济学中需求曲线 b)并无二致:
价格上升,需求下降; 价格降低,需求增加。
第二章
第一节
运输需求与运量预测
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运输需求的概念
运输需求包含以下六项要素:
点击添加标题 1、运输需求量,也称流量
2、运输方向,也称流向 3、运输距离,也叫流程 4、运输价格,简称运价 5、运送时间和送达速度,(针对一定的距离)又称流 时和流速 6、运输需求结构(按目的、运输方式等划分)
第二章
第一节
运输需求与运量预测
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运输需求的特征
运输需求与其它商品需求相比具有其独有 点击添加标题 的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广泛性 2、多样性 3、派生性 规律性 4、空间特定性 4和5--不均衡性 5、时间特定性 6、部分可替代性
02-01-运输经济学 第二章 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
24 13:50
P P1
D
Ed
εd
P2 D
0
Q1
Q2
Q
运输经济学(第二章 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
应当注意的是:
第一,由于运价与运输需求量是反方向变化的,所 以,求出的弹性值为负值。 第二,通常使用绝对值来比较弹性的大小,当我们 说某种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大,指的是其绝对值大。 第三,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尽管直线上各点 斜率的值不变,但由于Ed=(dQ/dP)· (P/Q),直线 上各点P/Q的值是变动的,所以这条直线上价格弹性 也是变动的。
13:50
14
运输经济学(第二章 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
二、运输需求函数
如考虑多种因素:Q = a + bP + r1Y1 + …… + riYi + …… + rnYn 如仅考虑价格因素变量: Q = a + bP 如仅考虑某一非价格因素变量: Q = a + bY 该模型表明运输的需求量Q是运输的价格P和(或)变量Y的线性 函数。
三、运输需求弹性
运输需求弹性用来分析运输需求量随其影响因素变 化而变化的反应程度,即它是运输需求量变化的百分 率与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变化百分率的比值。
下面重点讨论运输需求的
价格弹性(或称自价格弹性) 收入弹性 交叉弹性(或称互价格弹性) 派生弹性
20
13:50
运输经济学(第二章 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
25
13:50
运输经济学(第二章 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
简述物流运输影响因素分析
简述物流运输影响因素分析物流运输是指将货物、信息、资金等从供应地运送到需求地的过程。
它涉及到众多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技术水平、政策法规、交通设施、企业态度和消费者需求等。
以下是对物流运输影响因素的分析。
首先,经济环境是物流运输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活动的规模对物流运输的需求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或国家通常有更高的物流运输需求,因为经济活动更加频繁和复杂,货物流动量也更大。
同时,经济景气度的变化也会影响物流运输的需求。
经济衰退时,货物流动减少,物流运输需求也会相应减少。
其次,技术水平对物流运输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物流运输的技术手段和设备不断更新和改进,大大提高了物流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GPS定位系统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货物的追踪和监控更加精确和高效。
而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普及,则使得物流运输的作业过程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技术的进步也对物流运输网络的设计和规划产生影响,例如,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让物流运输更加快捷和便利。
第三,政策法规对物流运输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政府的政策和法规对物流运输业的规范、管理和监管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货运市场的开放和竞争政策推动了物流运输业的发展和运输成本的降低。
而运输市场的管制和限制则可能对物流运输产生限制和影响。
除此之外,政府还会通过税收、补贴和减免等手段来调节物流运输的成本,进而对物流运输的发展产生影响。
第四,交通设施是物流运输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影响物流运输的重要因素。
交通设施的完善程度和运输能力直接决定了物流运输的效率和成本。
例如,发达的港口、机场和铁路网络能够提供更为便捷和高效的物流运输服务。
而缺乏交通设施、运输能力不足和拥堵问题,则会给物流运输带来很大的压力和限制。
另外,企业态度也是影响物流运输的重要因素之一。
企业对物流运输的态度和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物流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如果企业对物流运输抱有重视和合作的态度,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那么物流运输的效率和质量必然得到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运输需求的产生和影响因素
一、运输需求的产生
旅客运输需求来源于生产和消费两个不同的领域。
与人类生产交换分配等活动有关的运输需求称为生产性旅行需求。
以消费性需求为旅行目的的运输需求可称为消费性旅行需求。
从经济意义上讲,这两种旅行需求的性质是不同的。
生产性旅行需求是生产活动在运输领域的继续,运输费用进入产品或劳务成本。
消费性旅行需求是一种消费活动,其费用来源于个人消费基金。
货物运输需求产生的来源有以下三点:
⒈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产地分离。
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是世界范围的地理现象,尤其是人类经济活动必不可少且需求量较大的资源。
如我国煤炭探明储量集中在北方,占87%,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三省就占68%;铁矿石集中在河北、辽宁、四川三省,储量合计占全国探明储量的52%。
而生产力布局不可能完全与自然资源相配合,这就必然产生运输需求。
⒉生产力与消费群体的分离。
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有生活消费,从人口高度密集的特大都市,到居住分散的农村和牧区,消费群体的分布极为广泛。
而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基础的差异,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差异,也决定了生产性消费分布的存在。
随着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生产与消费在空间上日益分离,也就必然产生运输需求。
⒊地区间商品品种、质量、性能、价格上的差异。
地区之间、国家之间自然资源、技术水平、产业优势不同,产品的质量、品种、价格等方面就会存在很大差异,这就会引起货物在空间上的流动,产生运输需求。
货物运输需求产生的来源主要有以上三个方面,了解这些对于货物运输需求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二、影响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
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⒈旅客运输需求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旅行需求有很大一部分是生产性旅行需求。
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旅行需求。
⒉旅行需求受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吃、穿、住、医疗只能算是人们起码的生存和安全需要。
这些需要满足后,就会产生友谊和社交的需要。
所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探亲、休养、旅游、访友等需要必然增长,与此相联系的消费性需求也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数量和质量上发生变化。
⒊人口数量及城市化程度是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重要因素。
旅客运输的对象是人,人口数量的变化必然引起旅行需求的变化。
⒋旅行费用即运输服务价格的变动对旅行需求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消费性旅行需求影响更大。
⒌运输服务的质量。
安全、迅速、便利的运输服务网将刺激旅客旅行需求,反之,则抑制旅行需求。
⒍对于某种运输方式的旅行需求,其他运输方式的开通、运价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其运输需求。
例如,英、法两国之间跨越英吉利海峡的交通目前主要是利用轮渡,1992年轮渡运送了3450万乘客和580万辆汽车。
然而即将开通的英吉利海峡隧道及海底铁路,无疑会以其更加方便和迅速的优势吸引大批原来的轮渡运量,也会同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的中近程航空展开竞争,大大影响旧的运输结构。
⒎经济体制的影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和就业制度,人员流动量小,而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在就业方面有较大自由,人口流动相对频繁,因此客运需求量也更大。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使得人口的流动性大大增加,客运量出现了强劲增长的势头。
主要铁路干线上长途旅客列车严重超员,而且由过去主要是过年和假期的客运高峰客车超员,演变为几乎全年超员,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形成的“民工潮”近几年愈演愈烈,铁路已不堪重负,高峰期普通车厢的状况甚至让人无法忍受。
影响货物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⒈经济发展水平。
货物运输需求是派生需求,这种需求的大小决定于经济发展水平。
各国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运输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有很大差别。
一个国家的货物运输需求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物质产品产出的多少。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发展过程看,工业化初期,开采业和原材料对大宗、散装货物的需求急剧增加;到机械加工工业发展时期,原材料运输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已不如前一期,而运输需求开始多样化,对运输速度和运输质量方面的要求有所提高;进入精加工工业时期,经济增长对原材料的依赖明显减少,运输需求在数量方面的增长速度放慢,但运输需求越发多样化,在方便、及时、低损耗等运输质量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
⒉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首先,生产不同产品所引起的厂外运量(包括所有原材料、附料、能源、半成品和产成品等的运量)差别很大,例如生产一吨棉纱引起厂外运量约2.5~3吨,生产一吨水泥引起4~5吨,生产一吨钢引起7~8吨,而生产一吨铜则会引起50~100吨厂外运量。
其次,不同产品利用某种运输方式的产运系数(或称运输系数,即产品的运输量与其总产量的比值)是不同的。
例如煤炭和基础原材料工业对铁路的依赖比较大,其他产品则可能更多地利用别的运输方式,近年我国煤炭的铁路运输系数约为0.58、金属矿石为0.48、钢铁为0.65、而粮食仅为为0.12,可见相差是很大的。
第三,不同的产业构成,在运输需求的量与质上要求不同。
如果用单位GDP所产生的货物周转
量来表示货运强度,则重工业的货运强度大于轻工业,轻工业的货运强度又大于服务业,一些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对运输的需求数量上较小,但质量要求高。
随着产业结构层次的提高,货运强度会逐步下降。
⒊运输网的数量和质量。
交通运输网布局和质量,直接影响线路货物的吸引范围和各线路的通过能力及需求的适应程度。
滞后的交通运输业会影响生产发展,抑制货物运输需求。
⒋运价水平的变动。
运输需求对运价水平的变动是有弹性的,尽管不同旅客和货物的需求价格弹性值有差别,总起来说,运价水平下降时运输需求上升,而运价水平上涨时运输需求会受到一定抑制。
⒌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改变对货物运输需求有很大影响。
例如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社会经济中的产品交流主要是通过计划分配来实现的,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国民经济运行中市场机制的作用已经日益扩大。
1993年全社会生产中由市场调节的比例,生产资料已达80%以上,农副产品达到85%以上,工业消费品则已达到95%;1994年指令性计划的范围和数量进一步缩减,指令性计划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8%下降到仅占4.6%。
物资的分配体制也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例如由指令性计划分配的物资品种已从80年代初的837种,减少到1992年的72种,并仍在继续大幅度减少,就连最后保留计划分配的煤炭、钢材、木材、水泥和铜材、铝材等,由市场调节的比重也已大大增加。
在竞争和追求效益的机制作用下,产品在市场上相对自由地流动,商品交换的范围迅速扩大,交换频率大大增加,因此运输需求也必然相对膨胀。
在市场经济下,一些过去诸如“不合理运输”或“违反流向”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明显的是随着商品市场半径的扩大,货物平均运距增长很快。
例如从1952年到1980年,我国铁路的货物平均运距仅从452公里延长到526公里,28年间延长了74公里;而到1990年,货物平均运距已迅速增加到725公里,10年竟延长近100公里;货运中主要实行市场调节的“其他货物”品类,平均运距从1980年的972公里增加到1990年的1392公里,延长了42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