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

合集下载

走出语文拓展教学的误区

走出语文拓展教学的误区

走出语文拓展教学的误区语文教学中的“拓展教学”,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延伸、超越或超前于课本知识进行学习,以拓宽视野,吸收更多的知识信息的教学。

拓展教学立足于课堂教学,辐射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如果在教学中能恰当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宽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巩固理解教学内容,扩张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然而在教学实际中,拓展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误区一:匆忙实施,没有坚固的基石拓展教学的实施,离不开一个基石,即文本的把握和领悟。

在阅读教学中,课文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之根、之“本”,是语文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焦点;而拓展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仅仅是课堂教学之“末”。

因此,语文拓展教学的基点是课文,拓展的时空也应该是围绕课文的时空。

教师在对课文进行拓展延伸时,首要的就是深挖教材、紧扣文本,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而不能为求开放和拓展漠视、抛开甚至异化文本,牵强附会地无度延伸。

我们时常可以在语文课堂上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带着学生匆匆忙忙、囫囵吞枣地肢解完课文,就立即忙于所谓的拓展,有时别说完全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甚至让学生完整地读一遍课文都成了奢望。

有位教师在教《再别康桥》时,仅仅花了不到半小时,就将课文几大块的内容梳理完毕,接下来的15分钟就由课内转向课外,由“必修”的《再别康桥》转向“读本”上的《我眼中的康桥》。

应该说,这样的教学思路是不错的,而且两者确实存在关联,但问题是,作为诗歌教学,我们着重的应该首先是带领学生去品味诗歌语言,领悟诗歌的内涵和语言本身丰富的表现力。

拓展是针对教材和课堂教学而言的,是在研读课文后的自然延伸,是课文本身生长出来的花朵,而不是旁枝蔓叶,更不是另起炉灶。

离开了教材就无所谓课文内外的衔接,也就谈不上向课文外延伸。

笔者曾听过一节公开课《三峡》,执教老师为求容量大,教法新颖,课堂精彩,在没有好好梳理词句理清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匆匆忙忙地进行拓展,又是比赛积累有关三峡的诗词,又是想象山峡大坝建成后的景象,又是链接《三峡之秋》进行比较阅读,老师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如坠雾中,恰如于漪先生所说:“离开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及对策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一)学生阅读浅显,教师分析支离破碎。

当前的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偏见,就是学生的阅读浅显,根本没有深入去阅读文本。

学生是这样,教师更是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有的教师在上阅读之前,自己也没有深入读过文本,而是粗略的阅读了一些教学参考书,就根据参考书上的理解和评析进入课堂,这样带给学生的也是浅层次的、理解也可能是不到位的,甚至是片面的,或是错误的。

(二)学生讨论不足,分歧消除太快。

有的教师为了上课的进度,当学生刚刚开始进行讨论探究时,就急于打断学生的讨论,学生根本没有深入到文本中去,讨论就结束了,讨论流于形式主义,没有真正的实效。

(三)学生咀嚼欣赏不足,理性说理太快。

这也是教师在阅读教学常见的误区,当学生真正感觉到文本内的妙处时,正要细细品味欣赏之时,教师就把自己的理解告诉了学生,使得学生认为教师的分析永远是对的,学生的欣赏是不到位的,是浅层次的,而我们的教师,总是用一种成见的方式教学学生,有的对着参考书上的说法,强行教给学生,让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

(四)入情不够,学生的情感交流较少。

我们有时上课时,发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这自然是一件十分可喜的好事,但是,我们有的教师怕这样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过分的入情会导致学生的情感的失控,就草草结束讨论,把学生的情感换回来,这样势必造成教学的缺失,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

(五)课堂以教师提问为主,学生不敢提问题。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整堂课都是由教师为中心,课堂成了教师提问的课堂,学生始终围绕教师的问题转,没有自己的问题,也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的阅读教学,根本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学生的学习也是被动学习。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基于以上两点,语文阅读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浅析初中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

浅析初中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


,■
浅 析 初 中 语 文 拓 展 式 阅 读 教 学 存 在 的 误 区
吴 莉 赘
( 常 州 市 武 进 区雪 堰 初 级 中学 , 江 苏 常 州 2 1 3 1 6 9 )
摘 要 :当前 , 课 堂 拓 展 式 阅 读 教 学 中 出现 了一 些对 “ 拓 展” 的 曲解 误 读 。 归 纳起 来 有 几 种 情 况 : 偏 离语 文 特 性 的拓 展 、 偏 离教 材 重 心 的拓 展 、 偏 离学 生 实 际 的 拓展 、 偏 重 考 试 利 益 的 拓展 。 因此 , 教 师 必 须根 据 教 学 目标 对拓 展 的设 计 有 一 个 总体 上的把握 . 必须 在 教 学 目标 的调 控 下 开 展 教 学 , 不 能 盲 目追 求
数 量 而放 弃 质 量 。 关键词 : 初 中语 文教 学 宾夺主的现象。
拓 展 式 阅读
存在误 区
堂有意义 的课. 是建 立在文 本的重难点 上的, 任 何 教 学 活 动 都 不 能 冲 淡 这个 主题 。课 堂 上 不论 采取 哪种 形 式 , 进 行 何 种拓展. 都必须立足于此, 这样才有意义。 三、 偏 离学 生 实 际 的 拓 展 初 中 学 生 的 语 文 基 础 知 识 相 对 较 为 薄 弱 ,学 生 的人 文视 野较狭窄。有些教师忽视学生的情况 , 过于拔高 , 致 使 拓 展 教 学效果适得其反。 拓 展 并 非 为 了 卖 弄 自己 , 而 是 为 了 加强 学 生

近 年 来 .语 文 教 师 对 拓 展 教 学 非 常 重 视 。似 乎 逢 课 必 拓 展. 不 拓 展 似 乎 就 不 时髦 、 没 个 性 。但 是 教 师 对 拓 展 没 有 系 统 有效的方法 . 对 文 本 的解 读 产 生 不 良影 响 。 归 纳 起 来 有 以下 几 种情况 : 偏 离语 文 特 性 的 拓 展 新课准中提出 : “ 努 力 建设 开 发 而有 活 力 的语 文 课 程 。 ” 教 师 在 语 文 教 学 中大 胆 地 进 行 拓 展 ,甚 至走 向 极 端 ,失 去 语 文 味 。程 少 堂 教 授 提 出 : “ 所谓 ‘ 语文 味 ’ , 是 指 在 语 文 教 学 过 程 中. 在 一 种 共 生 互 学 的关 系 中 , 主要 是 通 过 情 感 激 发 和 语 言 品 味等 手 段 . 让 人 体 验 到 的 一 种 令 人 陶 醉 的审 美 快 感 。 ” 语 文 教 学 首 先 要 针 对 语 文 的 特 点 。上 出语 文 味 ,关 注 学 生 在 识 字 写

初中语文教学中误区及改善对策的思考

初中语文教学中误区及改善对策的思考

初中语文教学中误区及改善对策的思考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

本文将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并提出改善的对策。

误区一:知识点过于独立,缺乏有效的联系和整合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过于关注知识点的细节,而忽视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整体。

课本中的篇章分割成片段教学,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和运用。

对策一:以文本为核心进行教学教师可通过选择精彩的文本或文章,以“文本—话题—知识”为线索,打破传统教学中各个知识点的孤立状态,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以文本为核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结构、揣摩文本意图,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对策二:开展跨学科教学语文知识并不是独立于其他学科的,可以与历史、地理等学科相结合,开展跨学科教学。

例如,在学习古文时,可以辅以历史知识,通过解读古代历史文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的背景和意义。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误区二:重文轻理,缺乏思维训练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普遍强调对文本的理解和背诵,而较少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创造性思考。

学生缺乏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只停留在提取表面信息的层面上。

对策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结构、观点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对策二:注重阅读策略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策略,例如,分析问题的类型、预测文章内容、提取关键词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效果。

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喜好和鉴赏能力。

误区三:缺乏实践与体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较为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实践与体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及对策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历来备受关注。

但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许多误区,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弱,教学效果不理想。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误区;对策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62-1一、阅读教学中常见误区1.蜻蜓点水,阅读过快。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即要让学生能够读得懂,并能积累较多的语言,以至能说会写,运用语言这种工具进行交际。

可是有很多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还没有读完就急于讲解。

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求学生速读全文,同时提出问题。

结果只花了两分钟时间就开始提问。

两分钟怎能读完,还要解决问题?这节课学生并没有领会文本的内容,只好云里雾里,越听越不明白了。

2.以讲代读,喧宾夺主。

有些阅读课,老师在学生没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就开始对文章的结构、内容、主旨等反复地进行讲解,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

这样用自己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读书和理解,剥夺了学生对课文感受的权利。

这种喧宾夺主、注重分析、忽视学生感悟的错误做法,把阅读教学看成是教师单项的传授活动,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放任自流,滥加讨论。

有的教师热衷于让学生讨论,错误地认为课堂上只要有讨论就是现代学习方式,就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于是一上课,就把大量的问题一下子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

这种缺乏启发引导、放手听凭学生讨论的做法,完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他们在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上,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五花八门的问题,结果由于一些问题过于简单、浮于表面,课堂讨论看似热闹,却没有实际效果。

这种专为讨论而讨论的教学,根本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措施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措施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措施初中语文教学是学生语言、文化修养和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

然而,由于教学中存在的种种误区,导致学生的语言能力下降、阅读兴趣不高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措施。

误区一:只注重考试分数许多学校和教师只注重考试分数,把重点放在作文、填空和选择题上。

这不仅容易导致学生背诵记忆,而且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解决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语言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语言,而不是背诵。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比如让学生讲故事、演讲、写日记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

此外,在阅读训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判断,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误区二:缺乏实际体验很多语文教材都是从文字出发,很少包括学生的实际体验。

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不感兴趣,没有参与感。

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基于学生实际生活的课程,比如实地考察、动手实验、观察自然现象等。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误区三:不重视文化传承虽然语文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语言,但也包括传承中华文化。

然而,很多学校和教师并没有重视这一点,教学重点是语言技能而非文化理解。

解决方法:注重文化传承教师应该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如诗词歌赋、传统节日、传统习俗等。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语文,而且可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误区四:语文教育与时代不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语文教育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

但有些教师还沉浸在传统的语文教育中,没有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方式。

解决方法:拥抱新时代,更新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关注时代的发展,了解学生的现实情况和需求,采取新时代的语文教学方式。

如利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资源等,设计更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课堂。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兴趣,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合适的改善措施。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措施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措施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措施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语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在语文教学领域中,往往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了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文学修养、写作能力培养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深入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误区之一是重文轻理。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学校侧重于学生的文学修养,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培养。

这种重文轻理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撑,使他们无法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外延。

对此,我们应该通过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改善这一情况。

可以加强对学生文学常识和文学理论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有所依据。

可以结合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文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

误区之二是重典轻俗。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偏向于传统文学作品的教学,忽视了当代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

这种重典轻俗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并喜爱当代文学作品,导致他们对文学的兴趣不高。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可以通过选择符合学生审美喜好的当代文学作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

也可以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当代文学作品的魅力。

误区之三是重背诵轻创作。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学校侧重于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而忽视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

这种重背诵轻创作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也可以设置相应的写作任务,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新意识。

误区之四是评价体系不合理。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学校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这种评价体系不合理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过分追求短期成绩,而忽视了学习的终身价值。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可以通过改革评价制度,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分析1. 引言1.1 误区存在的原因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主要源自以下几个原因:部分教师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忽视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他们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而忽略了语文能力的综合提升,导致学生缺乏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一些学校和教师过度依赖单一的教学手段,比如传统的讲授和习题训练,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动性。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够先进和学校的教学方式不够多样化,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和兴趣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为了改善这些误区,我们需要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和兴趣。

1.2 改善对策的必要性改善对策的必要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改善对策的必要性。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单纯的死记硬背更为重要。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背诵诗词和文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只有注重这一点,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只是单一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我们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因材施教是改善对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他们提高语文能力。

通过这些改善对策,我们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和兴趣,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 正文2.1 误区一:注重死记硬背而忽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学校和老师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过分注重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文和文言文,而忽视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往往只是机械地背诵课文,而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和运用。

死记硬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记住一些知识和古诗文,但如果没有实际运用的能力,这些知识就只是散碎的信息,无法形成系统性的语文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分析语文教学作为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误区,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恶和抵触情绪。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误区分析1. 重视知识点,忽视语文素养在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重视背诵课文、填空、判读语病等基础性知识,而忽视了对阅读理解、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2. 课文讲解过于理论化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过于注重对词语解释、句子成分分析等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课文情感、情境和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的感悟和理解。

3. 题海战术导致应试训练过度很多学校为了应付考试,会采用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应试训练,这导致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丧失,甚至产生厌恶情绪。

4. 忽视学生个性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有些老师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受到影响。

二、改善对策分析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更多地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文理解、阅读欣赏和作文创作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情感。

2. 将课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课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生活情感和生活哲理,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人生,增强对文学的情感认同和审美情趣。

老师还可以通过街头巷尾、社区茶社等实践活动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3. 减少应试训练,注重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减少应试训练的比重,避免题海战术对学生的影响,更多地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媒体、小组合作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精品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精品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读书足以怡情,足发博彩,足以成才”。

阅读对于中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能独立阅读各类文章,迅速辨别语句的含义,分析判断概念的内涵,准确筛选并灵活运用各类信息,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语文能力。

阅读能力是中学生语文教学的重点。

中学语文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学领域改革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但就总体来看,中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深深的困惑,相当一部分学校的课堂教学仍在“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的困境中难以自拔。

我认为阅读教学存在以下的误区。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从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现状来看,许多教师一味的追求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满堂灌的“填鸭似”教学方法。

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学生学、这是天经地义的。

由于传统教学过程过于强调教师的教,于是教学活动就变成一种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线性的传授知识的活动。

二、注重表演教学目前,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公开课冠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方式”的名号,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了旧有的体现以教师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流程,从文章的某一问题切入且围绕一个个问题展开“研究”,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提问设计”,提问设计对避免“满堂灌”的现象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也应看到有不少“提问设计”走入了一个误区:“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

一篇课文提出一大堆问题。

在一节课里不管学的是什么文体,也不管文章理解的难易程度,还没有好好组织学生阅读文章,就急急忙忙地进入设疑问答程序,或师生互问互答,或分开小组“七嘴八舌”,其场面的确活泼热闹。

然而却不能抓住主要矛盾,缺乏一两个能带动整篇课文阅读的中心提问,其结果不但不能强化学生深入思考,深刻领会课文的特点、重点、和难点,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和从文章中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三、与考试制度有关,以练代讲,本末倒置。

考试制度使得阅读教学出现了应试化的倾向,教师在教读课文时,自觉不自觉就会受到高考题型的束缚,把本来丰富多彩的文章内容解读成了标准化、唯一化,限制甚至是扼杀着学生充溢着灵性的解读,全班五六十人变得步调一致。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误区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误区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误区新课标的颁布,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

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以及有些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深,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着较多的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阅读误区1以小组讨论代阅读,华而不实小组讨论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合作性学习的重要形式。

运用恰当,将有助于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

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教师抛出一个或几个问题,一声令下,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响成一片,煞是热闹。

几分钟后,教师又是一声令下,讨论声戛然而止。

而真正展示讨论结果的也往往只是少数几个优等生,大部分同学则作“看客”或“听客”。

这不能不令人怀疑其耗去的时间是否值得,讨论的效果到底怎样。

我们质疑这种华而不实的小组讨论,而真正有价值的小组讨论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差异,合理搭配,明确分工,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切不可学生思路刚刚打开,情绪刚刚活跃,就草草收场;布置的讨论题要紧扣课堂教学目标,讲究讨论的价值,讨论不在多,而在于精、巧、深。

同时,对准确的、有创见的发言要及时表扬激励,对有明显偏差的观点应及时点拨纠正,既要避免不必要的争论,也要防止无原则的肯定。

2以讲代阅读,喧宾夺主缺乏课外阅读积累,缺乏自读的感悟、探究、发现,这样的语文课怎样上?把自读放在课内,时间不允许,对于较长或较难的课文更不允许。

这样自读的效果必然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教师苦心经营,吃力不讨好;学生积习难返,启而不发。

于是很多教师重蹈旧辙,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法,甚至不分讲读与自读课的区别,苦心设计合作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亦步亦趋。

浅层次的问题尚可以启发解决,较难的问题就只能是老师越俎代庖了。

教师喧宾夺主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了。

学生自然成了“被填的鸭子”,成了知识的容器。

3以练代替阅读,本末倒置在缺乏主体感悟、探究、发现的以教师越俎代庖讲授的背景下,精讲和多练就成了孪生兄弟。

初中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初中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教学方法。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式阅读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教材选取问题:一些初中语文教材在文章选取上偏向于注重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拓展式阅读教学的功能。

教师在进行拓展式阅读教学时需要精挑细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

2. 缺乏合适的教学策略:教师在进行拓展式阅读教学时,往往只是简单地让学生阅读文章,缺乏引导和激发学生阅读的策略。

教师需要提供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阅读策略,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做一些预测等。

3. 教学时间不足:由于现有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进行拓展式阅读教学时,时间往往不够充分。

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将拓展式阅读教学融入到日常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有机会进行拓展式阅读。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选取,选择那些既能满足教学要求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

可以通过挖掘教材中的信息和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阅读,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2.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主导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负责分析一篇相关的文章,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拓展式阅读的辅助材料,如相关的影视作品、图片、音频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通过多种形式的输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并加深对文章的印象。

4.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拓展式阅读中,比如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报告、编写读后感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兴趣爱好。

教师在进行拓展式阅读教学时需要注意教材选取、教学策略和教学时间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合理的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

初中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初中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以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通过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素材和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进行研究。

1. 教材设计不足:目前的初中语文教材在拓展式阅读方面的设计相对不足,很多课文内容相对传统,缺乏新颖性和多样性。

这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学习厌倦情绪。

2. 教学方法单一: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考查,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素材和适当的阅读任务,缺乏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和训练。

3. 学生阅读能力不足:由于学生平时阅读时间和阅读量的不足,以及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不足,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对较差,无法应对复杂和多样化的阅读任务。

1. 选用多样化的教材:教师可以积极挖掘多样化教材,如报刊杂志、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设计有趣、贴近生活的阅读材料。

2. 给学生设置具体的阅读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阅历等因素,为学生定制适合的阅读任务,如请学生写读后感、进行小组讨论,或是给学生提供问题并要求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等。

3. 创设合作学习环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相互促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4.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素材:教师可以给学生多种选择的阅读素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需求进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1. 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和阅读素材,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愿意主动参与其中。

2. 设计有趣、实际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写读后感、开展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拓展延伸策略浅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拓展延伸策略浅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拓展延伸策略浅探一、引言语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掌握阅读的基础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习惯。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当今语文教师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阅读教学的现状、拓展延伸策略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浅谈,以期能够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所帮助。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当前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考试应试技巧的培养,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相对缺乏关注。

学生学习语文,大量时间花费在默写课文、填写课文背后的故事等基础技能的训练上,而对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缺乏系统性的训练和指导。

2. 阅读材料单一,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当前的语文课本和教学材料单一,内容大多以文言文为主,而且大多是教科书选文和课外阅读书籍,缺乏新颖性和趣味性。

学生对于这些传统的文本形式的阅读兴趣不高,影响了他们对于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课内阅读教学,课外阅读辅助少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局限在课内,课外阅读的辅助教学相对较少。

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和能力相对较弱,缺乏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和自主阅读的能力。

以上问题的存在,说明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通过拓展延伸策略来加以解决。

三、拓展延伸策略的必要性语文阅读教学拓展延伸策略的实施,是为了改变当前阅读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具体来说,拓展延伸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1. 提高阅读能力通过拓展延伸策略,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领域和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2. 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3. 促进学科整合通过拓展延伸策略,可以促进语文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跨学科综合素养。

在实施拓展延伸策略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丰富阅读材料在教学中,可以丰富阅读材料的选择,包括文言文、现代文学作品、名家作品、优秀散文、报刊杂志、网络文章等,多角度、多领域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关于拓展阅读的几个误区

关于拓展阅读的几个误区

关于拓展阅读的几个误区导读:拓展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课文为原点,进行作家、题材、体裁、表现手法、结构特点、思想内涵、语言风格等多层面和多维度的拓展,以丰富学生感知的信息和思维的层次,进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

但是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课堂拓展阅读却步入了几个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脱离学科特点,片面追求形式。

现在的公开课、示范课、评优课,往往以师生互动的程度、课堂气氛是否活跃,作为评判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这就使得我们的教师更加关注形式的多样,看重课堂的热闹,很多教师更想通过“课堂拓展”这一形式来活跃气氛,却往往忽视了对语言的学习,轻视了对内容的揣摩。

有时学生连课文还没有读透,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还没来得及积累,课文的思想内涵还没有很好地理解,教师就花大量时间进行其他方面的理解欣赏,任意拓展,形式各异,花样翻新,虽然课堂百花齐放,气氛活跃,却谈不上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

拓展阅读是必要的,但必须立足于语文的学科特点;拓展阅读固然要重视量的积累,但更应重视质的提升,要慧目识真,引入一些真正的经典性的语言材料。

拓展阅读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而许多教师在拓展时流于热闹的形式,对课文浅尝辄止,表面热闹,实则空洞,这样的拓展教学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二、脱离教学目标,偏离教学重点。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有课时目标意识,拓展阅读要避免出现高耗低能的情况,要达到扩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

我们要根据文本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展开相对应的阅读实践。

那些与教学目标无关或只是想当然地从某处随意生发开去的内容,要忍痛割爱。

如果教师补充阅读材料时缺乏目的性,往往会导致拓展阅读失去成效。

有些拓展很难说发挥了课文这个“例子”的作用:今日说法——学生讨论《智取生辰纲》文中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做法是否合乎今天的法律;业余导游——学生做导游,介绍去滁洲醉翁亭的路线,以及琅琊山、醉翁亭的风光;实话实说——学生交流,世界瞩目的三峡工程对《与朱元思书》所描述的三峡风光的破坏……凡此种种,与文本的内涵,与课文的重点、难点,与课堂教学的目标等几乎没有什么关联。

语文拓展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语文拓展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语文拓展教学的误区及对策沈涛几年之前,我们的语文课堂还是相当封闭的——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课本转。

而如今,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一种新的教学板块——“拓展”也应运而生。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内容既来自课本,也来自生活,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为此,“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于是,语文阅读教学又刮起了一股拓展之风,特别是在强调新课程理念的今天,拓展教学似乎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眼下,无论是公开课、示范课,还是各种形式的竞赛课,授课者一般都会在课堂教学的后半程来一段拓展教学;否则,不论是教者本人还是听课者,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仿佛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了拓展这一环节就不是“新课程”了。

于是,在许多人看来,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来一点儿或者必须来一点儿拓展教学,就显得非常“时尚”和“必要”了,拓展俨然已经成了许多语文教师增加课堂“亮点”的重要手段乃至唯一手段。

不可否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拓展教学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常见的“鲜活”板块。

适当的拓展确实可以帮助学生解读文本,扩充课堂的容量,但是在欣赏它的同时,我们也冷静地发现,课堂拓展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注重拓展形式,脱离教学目标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由于教者把拓展作为了课堂的重点和亮点,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文本,有的甚至还没有读完文本,就硬是被教师拉进了拓展环节,匆匆忙忙地去“拓展”,去“链接”,去“延伸”。

其实我们往往发现,这些拓展的内容不仅没有考虑文本的特点、课堂的目标、学生的接受能力等诸多因素,而且还造成了学生对文本阅读的走马观花和体验的浅尝辄止。

这种课堂,即使名目再多,花样再新,由于过于匆忙“亮出”课堂的“亮点”,导致背离了文本,也就使得一堂课变得毫无意义,充其量也只是形式主义的“作秀”和“演戏”罢了。

文本的拓展无非是为了扩展教学内容,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初中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
作者:吴莉赟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65期
摘要:当前,课堂拓展式阅读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对“拓展”的曲解误读,归纳起来有几种情况:偏离语文特性的拓展、偏离教材重心的拓展、偏离学生实际的拓展、偏重考试利益的拓展。

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对拓展的设计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必须在教学目标的调控下开展教学,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而放弃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拓展式阅读存在误区
近年来,语文教师对拓展教学非常重视,似乎逢课必拓展,不拓展似乎就不时髦、没个性。

但是教师对拓展没有系统有效的方法,对文本的解读产生不良影响。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偏离语文特性的拓展
新课准中提出:“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大胆地进行拓展,甚至走向极端,失去语文味。

程少堂教授提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一种共生互学的关系中,主要是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语文教学首先要针对语文的特点,上出语文味,关注学生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有些老师天马行空,课件精美绝伦,合作讨论热闹非凡。

但是静下来想想,学生对文本的钻研却如蜻蜓点水,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本得不到提高。

应用多媒体教学往往呈现出许多让人眼花缭乱的图片等影像资料,学生看得高兴,教师乐得清闲,一堂课很快就结束,但对文本的阅读却如走马观花。

还有表演课,如《皇帝的新装》等,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了教学,但对文本主题、人物个性、语言等,学生是否掌握了呢?我们不得而知。

语文课首先姓语,拓展教学基于语文也应回归语文,背离这一点,拓展就变得毫无意义,充其量只是表面的“作秀”,根本说不上是真正的拓展教学。

于漪认为:“文本的内涵还未掌握,就延伸,就拓展,远离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

”浮光掠影、舍本求末的拓展导致课堂低效、无效。

在拓展时,我们应善待文本,从对文本的更好理解、把握、感悟出发,否则,一切都没有意义。

二、偏离教材重心的拓展
课文的拓展点首先要找准。

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合理拓展,把握切入的时机和切入口,从而达到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效果。

然而不恰当
的拓展反而起到反作用,在无需拓展处节外生枝,有的拓展牵强附会,造成对文本的伤害,分散学生钻研文本重要内容的注意力。

如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教师用近20分钟比较苏州园林、北京园林的不同,呈现了很多图片。

面对亮丽的图片,学生兴致勃勃,讨论激烈,课堂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似乎拓展进行得很成功。

可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没有突出,重难点没有解决,学生除了对园林特点、园林的图画美有清晰的了解之外,对于说明文如何抓住特征进行说明,掌握说明方法,体会语言的多样性等内容都没有涉及,这样的拓展减少了生本接触对话的时间,非但起不到反哺文本、夯实课堂的功效,反而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

一堂有意义的课,是建立在文本的重难点上的,任何教学活动都不能冲淡这个主题。

课堂上不论采取哪种形式,进行何种拓展,都必须立足于此,这样才有意义。

三、偏离学生实际的拓展
初中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学生的人文视野较狭窄。

有些教师忽视学生的情况,过于拔高,致使拓展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拓展并非为了卖弄自己,而是为了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阅读兴趣,优化知识结构,训练思维品质,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拓展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基础等因素。

在《乡愁》一课中,我设置了一个拓展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乡愁。

学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因没有经历根本谈不上乡愁。

就算是外地学生,由于社会阅历不足,面对离乡背井的求学也没有深刻的感受。

不管我如何启发,都没有学生举手回答,出现大冷场,教师尴尬,学生无奈。

拓展教学要以学生的需求为真正的出发点,内容要触动学生的心灵,符合学生的实际,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动性。

学生的知识浅薄,阅历简单,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拓展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偏重考试利益的拓展
当下精讲多练非常盛行,精讲无可厚非,多练完全是为了考试。

一切从考试出发,教师拼命钻研试卷,将试卷上的题型作为拓展的重要内容,并对文本进行肢解的机械的训练。

也许,多练能巩固知识,但舍弃对文本的阅读探究,舍弃学生广泛阅读与积累,把阅读课上成了训练学生答题技术的课,完全剥夺了学生阅读的乐趣。

我曾听过《记承天寺夜游》一课,导入新课后,花了30分钟分析字词(课前已经充分预习过,做过学案),做各种训练题,设计了相应的拓展训练,可谓煞费苦心,对意思的掌握信手拈来,但对课文的品析只用了10分钟。

作为一篇古文,除了释义、整体把握文意之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如写作背景、朗读、语言等,这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

可是教师为何这样做呢?从为考试服务的角度就可见一斑,现在我市的试题,对古文的字词句是逢试处必考,且分
数的比例不小,而对古文语言、内容主题的考查比较简单。

所以,教师非常注重字词句的教学,不是否定对古文字词句的关注,只是不能为考试而教,要恰当合理地安排。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无意地安排同类型的题目训练,目的明确,就是提高答题能力。

可是这样的拓展,肢解了课文的理解,牵强附会,破坏了教学的整体性,使充满语文情味的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违背了语文学习规律。

课堂拓展阅读为语文阅读教学打开了一片广阔而美丽的新天地,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培养得到了重视。

然而,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对拓展阅读设计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每一处拓展阅读的设计、实施都必须在教学目标的调控下进行,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而放弃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