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第二课时课后反思、 文档

合集下载

《搭石》教学反思(四篇)

《搭石》教学反思(四篇)

《搭石》教学反思上完特级教师的指导课《搭石》,加上刘宏老师一针见血的点评,我收获颇多。

现反思如下:1、课堂语言优美,情感体会到位。

2、条理清晰,环节流畅,重点把握恰当。

3、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启发,引导不紧不慢,逐层推进,真正做到让学生有所得。

4、在理解“面对面怎样过搭石”一环节时,采用师生合作表演的形式,直观简洁易懂,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5、课文最后升华阶段,教师先自己有感而发,写几句诗,让学生和着音乐吟颂,紧接着说话训练(此时此刻,你想对搭石说些什么?)水到渠成,学生有例可仿,有话可讲。

《搭石》教学反思(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编排的特点之一,就是以主题组织单元。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让学生感受"人间真情"。

《搭石》描写的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课文语言质朴,景中有人,景中有情。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与文本对话,使得学生的情感在对话中流动,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风景"这个词,深入学习课文。

整堂课,我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来让学生学习体验。

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体悟是深刻的而非肤浅的,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并达到既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和作者"同命运,共呼吸"的境界。

《搭石》教学反思(三)不足之处:1、导入不够明确,让人误以为是上第一课时。

其实可以先直接回顾上节课所学,“什么是搭石?”后再一起去看看作者刘章的家乡(欣赏家乡风光图,说感受),接着引出作者心中的那一道独特的风景——“搭石”。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教学反思搭石教学反思(精选15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搭石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搭石教学反思1前些天,我上了一节移植课《搭石》,校领导和全校的语文老师都来听课。

在课前我精心设计了教案,还花费心思做了多媒体课件,自认为做到了全力以赴。

一开课,我按照设计好的环节一步步开展教学,精美的课件和我富有感情的语言把孩子们渐渐引入情境,课上得非常顺利。

孩子们精彩的回答也获得听课教师们赞许的微笑。

课堂上有一个环节让我记忆犹新。

当我抓住“理所当然”这个中心词作为本节课的训练重点,通过理解词语、品悟句子、感情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乡亲们默默奉献、善良淳朴的品质就像搭石一样美好,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后,接着是思维拓展训练:让学生发挥想象,除了课文里写的事,在搭石上还有可能发生哪些事也是被乡亲们看成是理所当然的?当教学到这一环节时,我的心里暗暗捏了一把汗,因为平时我总觉得班里的孩子思维不够活跃,想象力不够丰富,待会儿要是学生们回答不上来冷场了该怎么办呢?领导和老师们又会怎么想呢?我在心里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要是学生们都不举手,我也只有自己把这个场子撑下来,我直接说出来好了。

问题抛出之后,课堂上安静下来,看得出孩子们确实都在认真地思考,一会儿之后,小手三三两两地举起来,虽然不多,但总算让我松了一口气,最难看的场面应该不会出现了吧!但是心里仍然没有底,手是举起来了,可答案怎样还不知道,说不定会给我来个大惊吓呢。

考虑一会,我选了自己认为最可靠的'语文课代表——也是我班的才女韦雨涵来回答,心想她就算答不好至少不会太离谱。

韦雨涵果然不负众望,她说:“如果河里的搭石被水冲走了,一定会有人默默地找来合适的石头把它补上。

”多合情理又有新意的回答,我不禁一边鼓掌一边表扬她“你的想象真丰富!”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精彩的回答开启了大家的思路,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回答也是百花齐放:“如果有小朋友来走搭石,我会把他背过去,因为他自己走不安全。

《搭石》教学反思(共五篇)

《搭石》教学反思(共五篇)

《搭石》教学反思(共五篇)第一篇:《搭石》教学反思《搭石》教学实践反思本节课以“走搭石”为切入点,是因为“走搭石”中含着“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引导学生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调整搭石的画面以及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练写身边平凡事物的“美”作为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

)教学中,我让在初读课文后,先了解什么是“搭石”,再以课文中的关键短语“家乡的一道风景”为线索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体悟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含着的谦让美,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所体现的敬老美同样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最后以反复诵读最后一节“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以及拓展朗读一首诗《搭石·乡情》结束教学。

一节课下来,教学过程较流畅,重点也比较突出,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特别是在三个走搭石的画面的教学中,学生都能较好地抓住重点的字词去体会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理解了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也是刘章爷爷心中的一道风景。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一些重点词语的教学还是动了一翻脑筋的,也运用了多样的方法,有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想象画面理解,联系生活体验理解,也有教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等。

比如在初读课文后认读生字词时,不但要求学生读准,部分词语还随机地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义,比如认读“俗语”一词,让学生说说文中出现了哪句俗语?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俗语后再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俗语?在教学“协调有序”一词,学生对“协调有序”的理解一直是抽象的,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一行人走搭石是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

在“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语,是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结果学生描述的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并没有我预想的那么美。

课后反思一下,生活实际中学生根本就没看到过这样的美景,也难怪想象不出,如果当时能有图片的补充展示,学生一定会理解得更深。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5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5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2、我注重朗读、速读。通过一次次地朗读、速读练习,让同学们品味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体会人间的真情,感受人性的美。
教学永远不会十全十美,这次教学中存在着几点遗憾:
1、对于上了点年岁的人是如何搭石的,学生的想象还不够丰富,体会得还不够深刻。
2、调控和组织课堂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再读第五自然段。
(在反复朗读练习中,指导学生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体现了乡亲们的心灵美。)
(板书:搭石是联结家乡人们美好感情的纽带。)
四、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
五、总结写作方法:(出示课件15)
1.仔细观察, 生动描写。
2.用心感受,以小见大,平凡事物中见真情。
【设计意图:教师借助课件,针对中间句、段,设计相应的问题加以引导,能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高自学能力。速读课文,训练学生的速度能力。】
【设计意图:设计带感情朗读,有利于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受到熏陶。】
【设计意图:针对本课的写作方法进行总结,能让学生了解写作方法,为学生的写作打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发学生的想象,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对课堂的组织调控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6)
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的心灵美。
2.小练笔。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设计意图:作业的布置能巩固所学知识,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写作能力。】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秋凉勤劳摆搭石

盐城市第一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21搭石教学反思2新人教版

盐城市第一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21搭石教学反思2新人教版
练习2
教学要求:1、读懂小芳和爸爸的对话,了解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知识,并为句子加标点。2、学习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意思.3、写好钢笔字,知道类似的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来一些。4、熟记八个词语和诗歌《真知》。5、学习续编童话故事。6、学写毛笔字。教学重点:处处留心、说说写写教学准备:磁悬浮列车的知识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处处留心1、教学第一部分(1)创设情境:爸爸带小芳坐了一次磁悬浮列车,这可是小芳第一次坐磁悬浮列车呢!(2)让学生自由练习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仔细分辨哪几句是小芳说的,哪几句是爸爸的回答,并判断提示语的位置。(3)请学生回忆:如何根据提示语的位置来加标点。(4)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加标点的练习,教师巡视.(5)全班集体订正。(6)学生默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思考:通过和爸爸的交谈,小芳对于磁悬浮列车有了哪些了解呢?请学生谈谈。(7)以后遇到不明白的事情也要像小芳这样多提几个“为什么”2、教学第二部分(1)磁悬浮列车的速度极快了,每小时可以走400-500千米。小芳第一次坐上磁悬浮列车,说了什么,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学生练习读一读小芳说的话,要读出小芳兴奋的心情。(2)小芳的话突出了磁悬浮列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车速快.思考:为了表现列车的快,还能怎么说?(3)学生自由练说,教师巡视指导。(4)全班交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米芾学书》
设计教师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出示课件,激发兴趣
1.出示米芾图片,说一说对米芾的了解。
2.出示米芾的相关材料,了解米芾的书法成就。在同学们的赞叹声中,师随机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米芾的文章,板书课题:15米芾学书
二、释题目猜想内容
检查搜集资料情况,用课件激发兴趣,在同学们的赞美中导入新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

《搭石》教学反思(5篇)

《搭石》教学反思(5篇)

《搭石》教学反思(5篇)今天,为大家整合了《搭石》教学反思,欢送阅读。

《搭石》是一篇以爱为主体的文章,通过家乡人们主动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体会到家乡人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在教学设计我引导学生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一中心句,抓住“老人摆、行人走,面对面让,年轻人背”四个画面,来逐步体会在教学第二自然段老人摆搭石时,我引导学生们体会“无论……只要……一定……”这几个词语,让学生们想象老人可能急着去干什么?学生们七嘴八舌:“他可能急着赶火车”,“他可能急着替自己的亲人去买药”,甚至还有同学说“他急着去上厕所”,总之体会到老人当时着急的心情,我又接着引导想象可不巧的是他踩在了一个不稳的搭石上,他想“……”。

学生立马举手“他想我还是摆稳吧,要不有人不小心掉在水里可怎么办呢?”“他想如果我知道不稳还不搭上,心里怎么对得起乡亲们呢?”顺着学生的话,我又往下引导“于是,他停下急匆匆的脚步,放下手中的东西,来摆石。

”于是学生们在想象老人的情况,心理动作过程中体会到老人的心灵美,然后又回到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理解了风景美和情感美。

在教学三段行人走搭石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协调有序”,想象人们走搭石的画面。

然后采用朗读的方法去感悟。

学习“两人面对面”“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情景时,我先让学生想象,当两个相对而行时,他们这么做,又说了些什么?然后有找人情景再现,模拟表演。

最后又抓住“理所当然”一词,引导学生体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指的是相互谦让,尊敬老人的美好品质。

总之,在这节课上,我采用了补白、想象、朗读感悟,模拟表演三种不同形式,有详有略地带着学生逐层深入领悟到家乡人们纯真、质朴的美好心灵。

正因为形式多样,也给了学生更宽广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于是在课堂上学生才表现得生龙活虎。

这也提醒了我在今后的备课中,一定要把备学生提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只有明确了学生的心理。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搭石》(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搭石》(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搭石》(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汛、挽”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访”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6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快速读文,抓住中心句。

(1)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指名读出课文的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名交流)预设:课文主要写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幅幅画面,赞美了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

(相机板书:摆搭石走搭石)2.回顾课文,想象画面。

(1)思考:说说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从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小组内学生交流。

预设:乡亲们摆放搭石、一行人走搭石、两人面对面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的画面都让我印象深刻。

3.全班交流,体会情感。

学生交流预设:(1)交流画面一:心有他人摆搭石。

课件出示: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预设:从“无论……只要……一定……”“合适”“踏上几个来回”“直到”等词语中,体会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调整、摆放搭石非常用心、细致,心里想的是他人。

《搭石》教学反思(15篇)

《搭石》教学反思(15篇)

《搭石》教学反思(15篇)《搭石》教学反思1《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__,课文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乡间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相互谦让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一幕幕如画的风景图,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

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在教学设计中我引导学生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一中心句,抓住“老人摆搭石、行人走搭石,面对面相互谦让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四个画面,来逐步体会。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老人摆搭石时,我引导学生们体会“无论……只要……一定……”这几个词语时,从中体会老人是为他人着想时,学生一时找不出来,我引导学生运用去掉词语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从中学生就很快的就找到了其余的词语了。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老人的心灵美,然后又回到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理解了人性美。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一行人走搭石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也就是我抬起脚来,你——跟上去,你抬起脚来,他——跟上去,声音——踏踏的,像轻快的——音乐。

这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协调有序”这个词语,再利用多媒体展示“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人们走搭石的情景,让学生更形象的体会那画一般的美景,然后采用师生接读的方法去感悟美。

学习“两人面对面”“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情景时,我先让学生想象,当两个相对而行时,他们会怎么做,如果不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体会谦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而最后又抓住“理所当然”一词,引导学生体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指的是尊敬老人的美好品质。

总之,在这节课上,我采用了补白、想象、朗读感悟,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不同形式,有详有略地带领学生逐层深入领悟到家乡人们纯真、质朴的美好心灵。

正因为形式多样,也给了学生更宽广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于是在课堂上学生才表现得生龙活虎。

这也提醒了我在今后的备课中,一定要把备学生提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搭石》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搭石》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巩固一种学习方法:抓住关键字词理解句子意思。

2.体会一种情感: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3.读好一篇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悟一种观察方法:在生活中发现美。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字词理解文意,感受文章所表现的搭石的美以及它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

教学难点:对于重点字词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第21课《搭石》,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它。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感悟中心句:1.著名的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而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刘章先生,就从自己的家乡——一座平凡的小村庄,发现了一道令人赞叹的风景。

这道风景是什么呢?迅速浏览课文,找到答案,用双横线画出来。

(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2.在我们的认识中,“风景”应该是怎样的?3.作者眼中的这道优美风景,不是高山飞瀑,不是花鸟鱼虫,而是一块块普通的搭石。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想问——(学生质疑)三、初识搭石:1.自由读文:什么是搭石?用横线在课文中标出来。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会如何渡过小溪?理解“绾”。

3.那就是说,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收工就必须……赶集访友也必须……总之一句话,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一次又一次地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了什么?4.没有搭石,生活中还可能会有哪些不便呢?(学生联想)5. 真是太不方便了,生活中缺了搭石可真不行,它太重要了。

它连接了小溪两岸的条条道路,难怪作者说它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6.引读:所以,当进入秋天,天气转凉……(生接读)四、自主寻美:1. 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一找,那个地方让你觉得最美,请用波浪线画出来,大声地读一读。

2.指名汇报。

3.指导第三段:1)这段文字哪个地方让你觉得最美?2)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课文中恰恰有一句话解释了“协调有序”,你找到了吗?指名读:前面的……后面的……这踏踏的声音,像——(学生接读),有人指挥吗?没有人指挥却又如此默契,如此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

《搭石》教学反思(15篇)

《搭石》教学反思(15篇)

《搭石》教学反思(15篇)《搭石》教学反思1我执教的是《搭石》的第二课时。

重点是体会乡亲们淳朴的爱,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总体上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起到了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语言,激励学生发现美的目的。

课堂上,师生能共创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回顾本课,自始至终,我的教学宗旨是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产生对语文的情感。

这篇课文,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更重要的是人性之美。

首先,通过回忆上节课的内容,由学生为搭石作自我介绍,从而拉进彼此的距离。

接着,设置疑问“景美在哪里?人美在哪里?”让学生进入文本,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风景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体会句子时,我紧紧围绕老人整理搭石的三个动作:放、找、踏来仔细探究。

师:如果你是这位老人,发现搭石不平稳后,会怎么“放”。

生:我会把东西放到对面的岸边,再回去整理搭石。

生:当我提着篮子走到小溪中间发现搭石不平稳,我会走回去把篮子放到岸边,然后再整理搭石。

师:真是一位有心的老人。

现在你来到岸边,哇,石头可真多,你会“找”哪块石头呢?课件出示:生:我选择四四方方的那一块,这样搭起来就牢固一些。

师:你真是经验丰富。

生:我选择平整方正的那一块,这样,别人走在上面就安全了。

师:你真是一位为他人着想的老在爷爷。

……你会怎么踏呢?生:我会用力地踏。

师:有这个必要吗?生:有,有些挑重担的人,走路时会很用力的。

师:哦,你想得真周到。

……这一环节的处理,表面上看机械重复地围绕“如果你是老人,你会怎么放?”、“你会怎么找?”、“你会怎么踏?”几个问题展开,稍显啰嗦。

但细细想来,学生与文本是有一定距离的,这样咬文嚼字的研究,达到文章情、教师情与学生情三情合一,让情感共鸣于课堂。

《搭石》教学反思(15篇)

《搭石》教学反思(15篇)

《搭石》教学反思(15篇)《搭石》教学反思1《搭石》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语言朴实。

全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本文透过截取了农村生活中的几个十分平凡的镜头,但是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完美的思想。

在设计教学时,我抓住“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个中心,重点放在“美”当中,有情景的“美”,有心灵的“美”,有能想象的到的“画面美”,有需要我们自己去感悟的“心灵美”,透过寻找“美”,感受家乡人民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总体上说,本节课基本到达了预想的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起到了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语言,激励学生发现美的目的。

课堂上,师生能共创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我认为自己在本课的教学中有几点成功之处: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本课我紧紧围绕“文中哪些词句能让你感受到美”这一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状况下,点面结合引导学生理解摆搭石的乡亲们都是一心为别人着想,老人只是举的一个例子。

想象一行人过搭石时动作的美、声音的美、画面的美。

想象两个人和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时的情景,让学生说说,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

2、透过想像,感受美.在品读感悟的教学环节中,引导孩子们透过对搭石人神态、心理活动、动作的想象,以及来走搭石人的假设,将摆搭石、走搭石的过程搬上了课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学生更好地体会乡亲们的完美品德。

尤其是假设句的训练。

我设计了“假如总要”这一课文中的句式说身边的美,进行说写练习。

这不仅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语言内化与表达,还使小空间瞬间变成了乡村大世界,各色各样的特殊人群都来了:胆小的孩子,第一次走搭石的外乡人,抱着孩子的妇女,手拄拐杖的老伯……孩子们透过想象,想尽各种方法去帮忙那些过搭石需要帮忙的人。

这样的设计,引领着孩子们在课堂里畅谈,感受着人间温情。

3、抓住“延伸点”,书写平凡小事的美,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就应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部编版搭石教学反思(精选12篇)

部编版搭石教学反思(精选12篇)

部编版搭石教学反思(精选12篇)部编版搭石篇1《搭石》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一单元是教学策略单元,要教给学生一些快速阅读的方法,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第一课时中,主要是提供方法,训练速度。

这一课落实的主要方法是“不回读”,学生在阅读得过程中做到不理解的词语、不懂的地方等,不能停下来,也不要回过头去重新读,而是继续往前走,可以跳过不懂的地方。

同时,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力集中,不仅要提高速度,还要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我明确提出了不回读的要求,并且通过希沃给学生提供计时器,让他们读完后,在题目旁边记下所用的时间。

所有学生读完之后,进行检测。

我提了两个问题,一是“读完后,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这是针对课文内容的检测;二是“什么是紧走搭石慢过桥?”这是针对课文中语句的检测,主要是检测学生阅读时对局部的关注。

通过检测,大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以及课文中的一些细节是了解的。

这说明,快速阅读是有一定的质量的。

在方法指导这一环节,有一个特别明显的不足,那就是没有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是怎样提高阅读速度的。

默读结束后应该找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将大家的方法梳理总结提炼,这样同学们可以学到更多的方法。

然后再对课文内容进行检测和交流。

第二课时主要是深入学习课文,通过“搭石”体会乡亲们美好的品质和情感在第一课时,已经给课文划分好了部分,第二课时聚焦第二部分(2——4自然段),通过“摆搭石”、“走搭石”、“互相礼让和帮助”这三个画面的交流,体会乡亲们之间的情感和他们的美好品质。

以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最后展示汇报。

汇报的两个小组,只注重交流人物品质和他们之间的情感,并没有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而且一些同学并不能抓住关键语句来说自己的体会,只会读课文或者个号课文换一种说法。

所以,在学生的表达、规范表达这方面还要常抓常练。

最后,我们理解了课文中的两句话“搭石,构成了家乡得一道风景。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搭石》教学反思(12篇)

《搭石》教学反思(12篇)

《搭石》教学反思(精选12篇)搭石教学反思篇一记得《搭石》这篇课文的文质兼美,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特想好好地给孩子们上上这一课。

为了上好《搭石》,我从网上下载了几个课件,然后把这些课件综合了一下,又看了一下名师的课堂实录。

我首先让学生按照我的预习设计预习好了课文,然后学生就用了一节课的准备。

我从课文的承上启下句入手,问学生:“搭石给人的印象怎样?”学生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我紧接着问:“从哪儿可以看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呢?”学生们再从课文中找。

有的学生先说走搭石的部分,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提醒学生尽量按顺序找,这样不会把美丽的片段遗漏掉。

学生很快反应过来,找到文中整搭石的片段。

我出示学生找的部分,让学生找找本部分的关键词语。

“那一行人走搭石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学生很快找到了。

“那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哪个小组的学生用你的声音来展示一下人们走搭石的美景?”刚开始学生读得有些慢,我提醒学生:“千万别掉到小溪里去了。

”第二小组的学生展示的就更紧凑,只听前面的一个学生一读完“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一个学生赶紧接上“后面的紧跟上去”。

经过这样一番展示,学生仿佛看到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我觉得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文本,读出文本蕴藏的'深意,这也就达到了语文教学的境界。

后面的部分,学生也在刚才愉快的氛围中逐渐体会到了。

《搭石》是让学生爱上阅读语文的好文章,希望编导们多让学生学习这样的美文,爱上语文指日可待。

我说的不知对不对呢?搭石教学反思篇二《搭石》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文,不仅美在文字,更美在它的内容以及其中包含着的丰富的人情味。

因此,本堂课我以让学生欣赏家乡这一道美景为主,让学生在看到搭石美的同时,也能够看到家乡人淳朴善良的美。

课文的朗读由我和学生分段配合完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的朗读不仅声音洪亮,也有效改善了"拖音'的习惯,并带上了一丝自己的感情。

《搭石》教学反思(通用15篇)

《搭石》教学反思(通用15篇)

《搭石》教学反思(通用15篇)《搭石》教学反思1《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重的__,它经过淳厚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下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和谐有序走搭石、相互忍让过搭石的一幕幕画面,表现了人们纯朴、勤奋、老幼相敬的难得品格和同心专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美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人、故乡事无穷而深刻的缅怀之情。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现总结如下:1、设疑:投石问路。

上课伊始,我引导孩子们围绕“路”展开交流:你见过哪些路,行走在上头会是什么感觉呢此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累,有的谈现代高速公路,有的谈高铁,有的谈上山小路,有的谈田间村路……看着活力澎湃的同学们,我随即在黑板上版画了一条羊肠小路,之后版画村庄和田间,话锋一转:如果连下几场大雨,雨水积存若刚没过脚踝,人们会怎样做呢让学生敞开心扉,大胆想象,并说出能否实现的理由。

这样一做年代感一下子没有了距离,为孩子们感受当时的生活埋下了伏笔。

2、引读:感受乡情。

首先聚焦人们走搭石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人们摇摇晃晃走在搭石上的高兴心境,并读出哒哒哒的音律美!尽管有点险,可是人们却奏响了一曲幸福的民间舞曲。

其次,让学生潜心读书,思考并标画相关语句:搭石路上曾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学生边读边标画并写下感受,老人修复搭石的'场景,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场景都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互帮互助的淳朴民风熏陶与感染着他们幼小的心灵,相信将来的他们也必须会以此为榜样,创造和谐完美的幸福画面!3、拓展:情感升华。

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交流和表达,让我们拿起笔模仿作者的写法写一写身边让你感动的瞬间。

此环节,让学生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学着去观察,去感动,去享受生活的完美。

交流发现,孩子们生活中感动的人和场景真不少,有的短短十几分钟能写下300字的短文,我由衷地为孩子们点赞!二、成功之处此文教完感觉挺幸福的,因为像是回到了童年,过了一把瘾!虽然年代离孩子较远,可是我的版画一目了然,我设计的问题不拖泥带水直接让孩子们聚焦细节描述,所以课上孩子们思维活跃,写话时灵动的笔触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瞬间。

21、搭石(第二课时)设计及反思

21、搭石(第二课时)设计及反思

21、搭石(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2~5自然段,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

三、课前准备:1、铺搭石用的模拟石头。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雪灾图片引入课题:1、同学们,在今年初,我国很多地区都遭遇了严重的雪灾,而在这无情的雪灾中,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请看:破冰开路、运送物资、抢修线路、捐献爱心、一幕幕动人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从平凡的事情中也可以感受到真情。

今天我们学习的21课《搭石》就体现了这一点。

2、板书课题:21、搭石3、搭石只不过是摆在的小溪里的石块。

(板书小溪和搭石)二、细读课文,感受美的情感。

1、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请同学们用“”线划出来体会体会。

(课件出示)2、学生找完后,四人小组交流、体会,再汇报。

教师随机教学。

预设:(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你为什么觉得这里美?(板书:心中有他人)(2)问:当老人踩到不平稳的搭石,他怎样想?怎样做?(请用“△”划出最能体现老人为他人着想的动作词。

)(3)谁能把老人心中有他人的美读出来?(4)学生评。

(5)老师小结。

(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谁能说一说这里具体美在哪里?(动作美、声音美、景美。

)2、这么富有诗意的画面,谁来读一读。

(请一学生读,其他同学请轻轻地闭上眼睛,静静地听,想象这美好的画面。

)3、欣赏图片。

(课件出示)4、欣赏完后,师:这么美的画面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

(男、女轮读)5、老师小结。

(三)“经常……才相背而行。

”1、这里是一种什么美?(板书:谦让)2、谁能把这种谦让的美表演出来。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反思《搭石》第二课时教学反思1《搭石》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

一、开门见山导入课题因为这是第二课时,所以上课伊始,我直接导入课题并让学生回忆什么是搭石。

二、通读全文,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读完全文后,谈谈搭石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因为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气质都不一样,对于同一篇__,他们的感受和体会也会不一样,所以我们应当给予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三、紧扣“美”,理解课文在这一环节中,我从“识、悟、读、说”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在识字上,根据中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我采用了随文识字,并把生字放在句段中,理解音、形、义,更体会情感,形成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伏字的处理。

在感悟中,着重抓住一行人走搭石和年轻人遇上老年人走搭石的画面,以此为抓手顺学而导,自然、巧妙、灵活地理解了“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的意思,并在一次又一次的读中去积累语言,去感受乡亲们的心灵美。

并且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搭石带给我们的音乐美、画面美。

在读书上,我引导学生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齐读、老师范读、合作读、指名读等,让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在默读上,我是引导孩子们带着问题边读边圈画边思考,让他们在静静地读、思中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碰撞出心灵的火花。

在说话上,我是让孩子们在对文本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后,达到语言与情感的共证才让孩子去说。

四、回归全文,深化主题在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对全文深入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读全文,理解课题,使__主题得到了深化。

学生由此也初步感受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

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

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六册教材中已有所涉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捧读《搭石》,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翻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学情分析】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

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城市的孩子几乎无人知晓什么是搭石,读悟、探究的兴趣应该更浓厚。

【教学理念】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

同时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自然美与人性美,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板字搭石,齐读。

导入:搭石这个词,我们生活中并不常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意图】《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

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与默默无闻中凸现。

本节课要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九块形态不一的石头平整的跨过小溪(简笔画)摆放在黑板上,不仅唤起学生对“搭石”的感知,而且让听课的老师能明白“搭石”的含义。

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一、以“寻找美”统领全文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

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请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文中的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

学生潜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

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

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早早地精心挑选的搭石摆放好,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养,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学生每寻到一处美,教师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的石头上写上一个“美”字。

二、以“欣赏美”感知全文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老师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

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课本对话的目的。

秋凉在即,人们早早地精心挑选的搭石摆放好,几番精心踩踏;──助人为乐美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养,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三、以“发现美”延伸课文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

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

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小事中哪里也可以找到美?四、以“写美”留住美发现了美,感知了美,好要把这种美倾注于笔端,永存在心间。

因此在本节课的末尾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让孩子们真真正正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感悟美。

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美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

学生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反思】一、优点没有偏离语文课的轨道,上出语文的味道,体现双基教学。

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每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性强:本课我紧紧围绕“文中哪些词句能让你感受到美”这一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读好课文。

2、读中感悟,感悟中读: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难点。

在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品读,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使语文能力得以提高。

3、注重运用各种语文训练方法,让学生积累:如:让学生在想象“一行人过搭石动人的画面”时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展开想象培养语言词汇的运用;为了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文字中所描写的画面,老师配上音乐让学生朗读;在讲到两人同时过搭石的时候,让学生抓住文中的词句演一演,不但有利于学生对词句的理解,还锻炼的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

4、注重读写结合,鼓励学生读读写写勤练笔,发掘学生的想象点,就是培养学生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不足1、老师情绪高涨,学生的情绪没有点到火候。

2、课堂语言欠规范,随意性大。

3、教学过程没有达到收放自如,教学机智还需培养。

4、通过看教学录象发现放手让学生自己练读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地深入到学生中间,感到和学生之间的交谈,互动还没有达到融为一体,教师自身没太放开。

5、还要加大读文的训练。

在学生谈感悟谈不出来的时候,就可以让他以读代讲。

\《搭石》教学反思《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本节课要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和“让”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第一次执教四年级第七册的语文,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挑战,而这节公开课让我收获了很多。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首先,目标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性较强。

我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句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并通过多种方式地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

例如学生寻找自己最感动的词,出示“踏”,并用动作演示表达自己的感悟。

再比如,学生上来画搭石,其他学生评议,对“搭石”有了形象的理解,为接下来的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充分利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2、以“美”为切入点,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伴着音乐创设情境,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品读“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朗读,如在学习“协调有序”一词时,我运用想像,让学生置身其中的方法领读课文,开火车让学生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文字中所描写的画面。

又如:把课文其中一段内容变成一首小诗,让一个学生配乐示范读,再让全班读。

让学生在浓浓的“美”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句子。

但是,在教学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促使着自己以后在教学中要多学习、多思考:1、教师的教学语言节奏较快,让学生听不清楚或跟不上老师的思路。

2、教学机智还需培养。

在课堂上,我注重重点词句品味,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如“人影绰绰、理所当然”)不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动学生评议、补充再总结的方式,因此错失让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的机会\\\\\\\3、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进行个别的反馈,而是通过整体地检查、整体地过关。

4、在过渡语上还不够连贯。

5、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写写生活中的美”,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最后学生反馈的时间不够。

如果能在这个环节换成“说一说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作业再布置“写一写”效果会更好一些,做到课堂说一说,课后写一写。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扬长避短,不断努力,不断反思,争取进步。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反思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这是《搭石》这篇课文给我们的欣赏画面。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

我所执教的是《搭石》的第二课时。

重点是体会乡亲们淳朴的爱,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

现将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首先,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

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自由的朗读,思考、勾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加强说、写的训练,设计了通过老师的朗读,你想到了那些动人的情景,谁能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你感受到了美?你又做了哪些事,让别人感受到了美?把你感受到的美写下来。

进行说写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语言训练与表达。

通过朗读──评价,描述画面──评价,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品质。

其次,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提示学习规律。

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让学生了解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必要前提。

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总结全文,提示写法时,揭示“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蕴涵美,生活处处是文章。

再次,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追求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

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