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及练习题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教案)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教案)章节一:数学归纳法的概念与步骤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定义与基本步骤。
2. 掌握数学归纳法的一般形式。
教学内容:1. 引入数学归纳法的概念。
2. 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
3. 示例说明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归纳法的定义。
2. 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数学归纳法的步骤。
3. 让学生尝试使用数学归纳法解决简单问题。
作业与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数学归纳法的概念与步骤。
2. 选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尝试使用数学归纳法解决。
章节二: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教学目标:1. 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
2.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或定理。
教学内容:1. 讲解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
2. 示例说明数学归纳法在证明不等式和定理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
2. 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数学归纳法在证明不等式和定理中的应用。
3. 让学生尝试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或定理。
作业与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
2. 选取一些简单的不等式或定理,尝试使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章节三:数学归纳法的扩展与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扩展形式。
2. 掌握数学归纳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讲解数学归纳法的扩展形式。
2. 示例说明数学归纳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归纳法的扩展形式。
2. 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数学归纳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让学生尝试使用数学归纳法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与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数学归纳法的扩展形式。
2. 选取一些实际问题,尝试使用数学归纳法解决。
章节四:数学归纳法的局限性与改进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局限性。
2. 学会改进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
教学内容:1. 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局限性。
2. 示例说明如何改进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
初中数学归纳教案
初中数学归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归纳法的概念和意义,能够运用归纳法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和证明。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归纳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归纳法的概念和意义2. 归纳法的分类:数学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3. 归纳法的步骤:观察、归纳、证明4. 归纳法的应用:解决数学问题、数学证明等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归纳法的概念和意义,归纳法的步骤,归纳法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归纳法的证明过程,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归纳法的概念、意义、分类、步骤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归纳法的运用。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归纳法的证明过程。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类似问题。
2. 讲解归纳法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理解归纳法的作用。
3. 讲解归纳法的分类:数学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
4. 讲解归纳法的步骤:观察、归纳、证明。
5.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归纳法的应用。
6. 讲解归纳法的证明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归纳法的证明方法。
7. 练习时间: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8. 总结和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归纳法的步骤和证明方法。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探索归纳法在解决其他数学问题中的应用,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检查学生对归纳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优秀学生发挥榜样作用,帮助后进生提高。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
2.3 数学归纳法(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归纳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思维品质,培养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数学意识,培养数学学习中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由归纳到猜想再到证明的数学思想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品质,让学生初步认识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欣赏数学的美与理.二、教学重点掌握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步骤,掌握数学归纳法的简单应用.三、教学难点应用数学归纳法第二个步骤中从k 到k+1的变化情况分析.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1)学生先观看多米诺骨牌游戏过程(2)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骨牌全部倒下,需要哪些条件?结论:骨牌全部倒下需要两个条件:(1)第1块骨牌要倒下;(2)任意相邻的两块骨牌,前一块倒下一定导致后一块倒下。
(3)学生思考:条件(2)的作用是什么?(4)再次观看多米诺骨牌游戏并提问学生:数学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2、(1)学生思考讨论:{}()11,11,2,...1nn nnaa a a na+===+对于数列已知,猜想其通项公式并说说这个问题与多诺米骨牌游戏有什么类似之处。
(2)多诺米骨牌游戏的原理与1nan=这个猜想的证明方法的类比。
(3)数列的通项公式1nan=的证明过程。
(二)新课学习:【1】、学生根据上述例子小组讨论总结数学归纳法的定义。
结论: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2】例题讲解(一)结论:变式训练1、【3】例题讲解(二)变式训练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4】练习巩固五、知识小结1.(归纳奠基)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n 0时命题成立;2.(归纳递推)假设当n=k (k ∈N*,k ≥n 0)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从n 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就叫做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教案含答案金锄头文库
数学归纳法教案含答案金锄头文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数学选修22》的第三章“数学归纳法”。
具体内容包括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详细内容如下:1. 数学归纳法的概念: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2.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阐述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基础步骤和归纳步骤。
3.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数学归纳法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
2.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和证明方法。
2. 教学重点: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步骤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数学归纳法学习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如:数列求和问题)引入数学归纳法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介绍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和基本思想。
(2)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基础步骤和归纳步骤。
3. 例题讲解:(1)讲解数学归纳法在数列求和中的应用。
(2)分析归纳假设在解题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数学归纳法的证明题。
(2)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归纳法2. 内容:(1)数学归纳法的概念与步骤(2)数学归纳法的原理(3)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证明:1+2+3++n = n(n+1)/2(2)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都有2^n > n。
2. 答案:(1)证明:① 当n=1时,1=1(1+1)/2,等式成立。
② 假设当n=k时,1+2+3++k = k(k+1)/2,等式成立。
则当n=k+1时,1+2+3++k+(k+1) = k(k+1)/2 + (k+1) = (k+1)(k+2)/2,等式也成立。
(2)证明:① 当n=1时,2^1 > 1,不等式成立。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 4 4数学归纳法 教案
4.4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
情景1:某人看到树上有一只乌鸦,深有感触“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
情景2:《田舍翁之子学书》(明朝刘元卿的《贤弈篇·应谐录》)即财主的儿子学写字. 文中财主的儿子得出“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
情景3:如果{a n}是一个等差数列,怎样得到a n=a1+(n−1)d?
等差数列{a 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 那么
a1=a1=a1+0∙d,
a2=a1+d=a1+1×d,
a3=a2+d=a1+2×d,
a4=a3+d=a1+3×d,
……
骨牌原理猜想的证明步骤(1)第一块骨牌倒下;(1)n=1时,猜想正确
(2)证明“如果前一块倒下,则后一块也跟着倒下”.这句话是真实的(2)证明“当n=k时猜想成立,则n=k+1时猜想也成立”是真命题
根据(1)(2),所有的骨牌都能倒下.根据(1)(2),这个猜想对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
通过上面的类比,我们找到了“通过有限个步骤的推理,证明n取所有正整数时命题都成立.”的方法,这个方法就叫做数学归纳法。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n=n0(n∈N∗)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以“当n=k(k∈N∗,k≥n0)时命题成立”为条件,推出“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用框图表示就是:
1数学归纳法
2例题
3课堂练习。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学生 学法
课 型
一是学生初步对数学归纳法原理的理解;二是数学归纳法的两个 步骤及其作用.
引导发现法、感性体验法 让学生初步掌握归纳推理的方法,养成自主思维、主动发现的学习习 惯 新授课 投影片、乒乓球
2、 S=1/(1• 3)+1/(3• 5)+1/(5• 7)+„+1/[(2n-1)• (2n+1)] (n ∈N) 投影: 知 识 小 结
穷举法 数学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 不完全归纳法 归纳法
可能错误, 如何避免?
并小结本节课。
作 P121 1、①② 业 预习课本 P115-117
板书设计:
一、 归纳法 (特殊 例 1、 一般) 解:
教 具
环 节 引 入
色?
教
学
过
程
双 向 交 流
教师拿出内有十个 乒乓球的盒子,演示 第一个问题
问题 1:这个盒子里有十个乒乓球,如何证明里面的球全为橙 问题 2: 请大家回忆, 课本是如何得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
第1页
教师引导学生明了以上两个问题的异同点。 由此,得出归纳法的概念:由一系列有限的特殊事例得出一般 教师板书:归纳法 特殊一般 板书:完全归纳法、 不完全归纳法 学生展开讨论,教师 引导,教师板书课 题:数学归纳法 仅根据一系列有限的特殊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数 一次”取的是橙球,而且由“某次取出的是橙球”来得到“下一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学 次取出的也是橙球”的逻辑必然性,即一种递推关系) 归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上两个步骤如果都得到证明,是否能说 纳 明全部的乒乓球都是橙色的? 法
数学归纳法教案
数学归纳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2. 使学生能够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的步骤。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2. 如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多米诺骨牌游戏,引出数学归纳法的概念。
2. 数学归纳法原理的讲解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数学命题的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先证明当 n=1 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 n=k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 n=k+1 时命题也成立,从而得出对于任意正整数 n,命题都成立。
3.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通过具体的例子,如证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让学生掌握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的步骤。
4. 课堂练习
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加深对数学归纳法的理解。
5. 小结
对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总结,强调数学归纳法在数学证明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演示法
3. 练习法
六、教学资源
1. 数学教材
2. 教学课件
3. 练习题
七、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合集5篇)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合集5篇)第一篇: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数学归纳法作为直接证明的一直特殊方法,主要用于证明与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
人教课标准版教科书把数学归纳法安排在选修2—2第二章推理与证明中,教学时间为2课时,此教案为数学归纳法的第一节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通过数列一章的内容和推理与证明内容的学习,初步掌握了由有限多个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即不完全归纳法,知道不完全归纳法是研究数学问题猜想或者发现数学规律的重要手段。
但是由有限个实例得出结论的推理只是合情推理,而合情推理得出的结论未必正确。
因此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们必须学习严谨的科学论证方法——数学归纳法!它是促进学生从有限思思维发展到无限思维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严密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教学重点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意义,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步骤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证题有效性的理解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推理与证明前两节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归纳推理,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归纳、猜想能力。
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已基本习惯了对已给问题的主动探究,但主动提出问题和质疑的习惯仍旧需要进一步加强。
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主要采用“探究式学习法”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和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归纳法” 的含意2.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3.掌握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两个步骤,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恒等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出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初步形成归纳、猜想和发现的能力;2.经历数学归纳法解题步骤的获得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恒等式的过程,初步理解和掌握“归纳——猜想——证明”这一探索发现的思维方法和利用“反例”否定命题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通过数学归纳法的学习初步形成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数学思维品质与数学理性精神;2.认识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3.感悟数学的内在美,体会数学的博大精深四、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师:本节课我们学习《数学归纳法》(板书)。
《数学归纳法》教案2
数学归纳法(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数学归纳法是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是高中数学一个重要方法,又是高考测试重要内容。
⑴它是掌握数列后,进一步对由归纳、猜想得出一些与正整数有关命题加以证明,可以使学生对有关知识掌握深化一步;⑵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又可以使他们受到“观察、猜想、归纳、证明”的推理训练,提高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科学创新精神;⑶掌握这种方法为今后进一步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贯穿以创新精神为内核的素质教育为宗旨,本着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思维特征确定本目标:⑴知识目标:理解.归纳法和数学归纳法的含义和本质,掌握其证题原理,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恒等式。
⑵能力目标:培养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能力,通过特殊事例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等推理方法,提高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⑶.情感目标:既教猜想、又教证明,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探究、猜测,培养学生感悟数学内在美和良好的文化素养。
3、重、难点的确定重点:使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掌握其证题2个步骤和一个结论(特别注意递推步骤中归纳假设运用和恒等变换的运用。
)难点:如何理解数学归纳法的递推性即从有限的步骤完成无限的命题的证明?递推步骤归纳假设如何充分利用?不突破以上难点,学生会怀疑数学归纳法的可靠性,只知形式上模仿而不会知其所以然,对进一步学习造成极大阻碍。
二、教法分析:根据本节课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主要采用启导法、感性体验法、计算机辅助教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创设具有启发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实验手段,设计系列问题,增加辅助环节,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使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探究、动手操作、交流合作,进而对知识内化、接受,完成整个知识的建构。
三、学法分析:“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抽象概括、反思建构思维的过程,初步掌握归纳与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思维品质,进一步掌握动手实践、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数学归纳法教案含答案20230719
数学归纳法教案含答案20230719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数学归纳法》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原理和步骤,以及数学归纳法在数列和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和原理,掌握数学归纳法的步骤。
2.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的通项公式和不等式。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和逻辑推理。
重点: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在数列和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楼梯、金字塔等,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原理和步骤。
3. 例题讲解:(1)证明数列通项公式:1+2+3++n = n(n+1)/2。
(2)证明不等式:n! > 2^n (n≥4)。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数列和不等式的证明题,教师巡回指导。
5. 知识拓展:介绍数学归纳法在数学竞赛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归纳法》2. 定义、原理、步骤3. 例题及解答过程4. 随堂练习题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2^3+3^3++n^3 = (1+2+3++n)^2。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有2^n > n。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例题和练习的完成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数学归纳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原理和步骤的理解。
2. 例题讲解中数学归纳法的应用过程。
3. 随堂练习的设计和学生的完成情况。
4. 作业设计的难度和答案的详细解释。
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
数学归纳法例题教案设计
数学归纳法例题教案设计教案主题: 数学归纳法例题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2.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具体的问题。
3.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举例。
3. 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归纳法例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入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和应用背景。
解释为什么需要数学归纳法来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讲解:2. 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基础步骤、归纳假设和归纳步骤。
3. 通过实际的例子来说明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例如证明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练习:4. 提供一些归纳法例题并详细解答,以便学生理解如何运用数学归纳法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5. 学生针对给定的归纳法例题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并在完成后进行讨论和答疑。
巩固和拓展:6. 给学生一些针对数学归纳法的拓展问题,鼓励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索,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7. 给予学生一些其他领域中使用数学归纳法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数学归纳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8. 布置一些练习题和思考题作为作业,以检验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估: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数学归纳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作业的批改和讨论学生的答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1. 教材和课件。
2. 归纳法例题的练习题和答案。
3. 黑板、白板和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注意事项:1. 在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时,要以简洁清晰的语言进行解释,避免过于复杂的概念和术语。
2. 在练习环节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练习难度,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练习中。
3. 在拓展和应用环节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发言机会。
4.1数学归纳法 学案(含答案)
4.1数学归纳法学案(含答案)一一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学习目标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2.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应用范围.3.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问题知识点数学归纳法在学校,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排成一排的自行车,如果一个同学将第一辆自行车不小心弄倒了,那么整排自行车就会倒下思考1试想要使整排自行车倒下,需要具备哪几个条件答案第一辆自行车倒下;任意相邻的两辆自行车,前一辆倒下一定导致后一辆倒下思考2由这种思想方法所得的数学方法叫数学归纳法,那么,数学归纳法适用于解决哪类问题答案适合解决一些与正整数n有关的问题梳理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及步骤1数学归纳法的定义一般地,当要证明一个命题对于不小于某正整数n0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时,可以用以下两个步骤证明当nn0时命题成立;假设当nkkN,且kn0时命题成立,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在完成了这两个步骤后,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不小于n0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2数学归纳法适用范围数学归纳法的适用范围仅限于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证明3数学归纳法的基本过程类型一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12212312n112n112nnN证明1当n1时,左边12,右边11212,等式成立2假设当nkk1时,等式成立,即1212212k112k.当nk1时,1212212k12k1112k12k1112k1,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由12可知,原等式对nN均成立反思与感悟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代数恒等式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准确表述nn0时命题的形式,二是要准确把握由nk到nk1时,命题结构的变化特点并且一定要记住在证明nk1成立时,必须使用归纳假设跟踪训练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32n216nn12n1nN证明1当n1时,左边121,右边12361,等式成立2假设当nkk1,kN时,等式成立,即122232k2kk12k16.当nk1时,122232k2k12kk12k16k12kk12k16k126k12k27k66k1k112k116.所以当nk1时等式也成立由12可知,等式对任何nN都成立类型二证明与整除有关的问题例2求证x2ny2nnN能被xy整除证明1当n1时,x2y2xyxy能被xy整除2假设nkk1,kN时,x2ky2k能被xy整除,那么当nk1时,x2k2y2k2x2x2ky2y2kx2y2kx2y2kx2x2ky2ky2kx2y2x2ky2k与x2y2都能被xy整除,x2x2ky2ky2kx2y2能被xy整除即当nk1时,x2k2y2k2能被xy整除由12可知,对任意正整数n,命题均成立反思与感悟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时,关键是整理出除数因式与商数因式积的形式这往往要利用“添项”与“减项”“因式分解”等变形技巧来凑出nk时的情形,从而利用归纳假设使问题得证跟踪训练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3n13n23能被9整除nN证明1当n1时,13233336能被9整除,所以结论成立2假设当nkkN,k1时结论成立,即k3k13k23能被9整除则当nk1时,k13k23k33k3k13k23k33k3k3k13k239k227k27k3k13k239k23k3因为k3k13k23能被9整除,9k23k3也能被9整除,所以k13k23k33也能被9整除,即当nk1时结论也成立由12知,命题对一切nN成立类型三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命题例3有n个圆,任意两个圆都相交于两点,任意三个圆不相交于同一点,求证这n个圆将平面分成fnn2n2个部分nN证明1当n1时,一个圆将平面分成两个部分,且f11122,所以n1时命题成立2假设nkk1时命题成立,即k个圆把平面分成fkk2k2个部分则当nk1时,在k1个圆中任取一个圆O,剩下的k个圆将平面分成fk个部分,而圆O与k个圆有2k个交点,这2k个点将圆O分成k段弧,每段弧将原平面一分为二,故得fk1fk2kk2k22kk12k12.所以当nk1时,命题成立综合12可知,对一切nN,命题成立反思与感悟1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清楚nk与nk1时二者的差异,这时常常借助于图形的直观性,然后用数学式子予以描述,建立起fk与fk1之间的递推关系,实在分析不出的情况下,将nk1和nk分别代入所证的式子,然后作差,即可求出增加量,然后只需稍加说明即可2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要注意利用数形结合寻找公式,还要注意结论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跟踪训练3平面内有n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共点,求证这n条直线把平面分割成12n2n2个区域nN 证明1当n1时,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个区域,又1212122,n1时命题成立2假设当nkk1,kN时,命题成立,即k条满足题意的直线把平面分割成了12k2k2个区域那么当nk1时,k1条直线中的k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了12k2k2个区域,第k1条直线被这k条直线分成k1段,每段把它们所在的区域分成了两块,因此增加了k1个区域,k1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了12k2k2k112k12k12个区域当nk1时命题也成立由12知,对一切的nN,此命题均成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时,归纳奠基中n0的取值应为A1B2C3D4答案C解析边数最少的凸n边形为三角形,故n03.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a2an11an21anN,a1,在验证n1成立时,左边所得的项为A1B1aa2C1aD1aa2a3答案B解析当n1时,n12,故左边所得的项为1aa2.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4n152n1nN能被8整除,当nk1时,34k1152k11应变形为__________答案8134k152k15652k1或2534k152k15634k1解析34k1152k1134k552k38134k12552k18134k18152k15652k18134k152k 15652k1.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2n1n2nN证明1当n1时,左边1,右边1,等式成立2假设当nkk1时,等式成立,即132k1k2,那么,当nk1时,132k12k11k22k11k22k1k12.所以当nk1时等式成立由1和2可知等式对任意正整数n 都成立1应用数学归纳法时应注意的问题1第一步中的验证,对于有些问题验证的并不是n1,有时需验证n2,n3.2对nk1时式子的项数以及nk与nk1的关系的正确分析是应用数学归纳法成功证明问题的保障3“假设nk时命题成立,利用这一假设证明nk1时命题成立”,这是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核心环节,对待这一推导过程决不可含糊不清,推导的步骤要完整.严谨.规范2判断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是否正确1是要看有无归纳基础2是证明当nk1时是否应用了归纳假设3与n 有关的整除问题一般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其中关键问题是从当nk1时的表达式中分解出nk时的表达式与一个含除式的因式或几个含除式的因式,这样才能得出结论成立。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
§2.3.1 数学归纳法(第一课时)巢湖市槐林中学汪庆东【教材分析】数学归纳法是以解决与正整数有关问题的一种推理方法,它将一个无穷归纳过程转化为一个有限步骤的演绎过程,是证明与正整数有关问题的有力工具,本节课是数学归纳法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并能够用数学归纳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过归纳推理,以及一些简单的数学证明方法,并且已经开始使用与正整数有关的结论(在求曲边梯形面积中),但学生只是停留在认知阶段,对问题本质没有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另外高二学生经过了一年半的高中学习之后,已初步具有了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为本节学习数学归纳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2)进一步发展猜想归纳能力和创新能力,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例题的探究,体会由猜想到证明的数学方法;(2)努力创设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课堂愉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数学归纳法的学习,进一步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数学归纳法产生过程的分析和对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步骤的掌握。
【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中递推思想的理解。
【教法准备】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传统板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1)不完全归纳法:今天早上,我曾疑惑,怎么贵中(贵池中学)只招男生吗?因为清晨我在学校门口看到第一个进校园的是男同学,第二个进校园的也是男同学,第三个进校园的还是男同学。
于是我得出结论:学校里全部都是男同学,同学们说我的结论对吗?(这显然是一个错误的结论,说明不完全归纳的结论是不可靠的,进而引出第二个问题)(2)完全归纳法: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火柴盒,里面共有五根火柴,我抽出一根是红色的,抽出第二根也是红色的,请问我怎样验证五根火柴都是红色的呢?(将火柴盒打开,取出剩下的火柴,逐一进行验证。
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131数学归纳法-教案(含习题及答案).
※第十三章 极限●络体系总览数学归纳法 应用极限数列的极限 函数的极限四则运算法则无穷等比数列函数的连续性●考点目标定位1.数学归纳法、极限 要求:(1)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 (2)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3)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会求某些数列与函数的极限.(4)了解函数连续的意义,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性质. ●复习方略指南极限的概念和方法是近代数学的核心内容,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在现代实践中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并在现代数学及相关研究中不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章的主要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数学归纳法,二是极限.学习极限时要注意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联系和区别、函数的极限与函数连续性的渐进性.13.1 数学归纳法●知识梳理1.数学归纳法的定义:由归纳法得到的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2.数学归纳法的应用:①证恒等式;②整除性的证明;③探求平面几何中的问题;④探求数列的通项;⑤不等式的证明.特别提示(1)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两步缺一不可;(2)证题时要注意两凑:一凑归纳假设;二凑目标. ●点击双基1.设f (n )=11+n +21+n +31+n +…+n21(n ∈N *),那么f (n+1)-f (n )等于 A.121+n B.221+n C.121+n +221+n D.121+n -221+n 解析:f (n+1)-f (n )=21+n +31+n +…+n 21 +121+n +221+n -(11+n +21+n +…+n 21)=121+n +221+n -11+n =121+n -221+n . 答案:D2.(2004年太原模拟题)若把正整数按下图所示的规律排序,则从2002到2004年的箭头方向依次为A .B .D .C .123456789101112…解析:2002=4×500+2,而a n =4n 是每一个下边不封闭的正方形左、上顶点的数. 答案:D3.凸n 边形有f (n )条对角线,则凸n+1边形有对角线条数f (n+1)为A.f (n )+n+1B.f (n )+nC.f (n )+n -1D.f (n )+n -2解析:由n 边形到n+1边形,增加的对角线是增加的一个顶点与原n -2个顶点连成的 n -2条对角线,及原先的一条边成了对角线.答案:C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1)(n+2)·…·(n+n )=2n·1·3·…·(2n -1)”,从“k 到k+1”左端需增乘的代数式为A.2k+1B.2(2k+1)C.112++k k D.132++k k解析:当n=1时,显然成立.当n=k 时,左边=(k+1)(k+2)·…·(k+k ), 当n=k+1时,左边=(k+1+1)(k+1+2)·…·(k+1+k )(k+1+k+1) =(k+2)(k+3)·…·(k+k )(k+1+k )(k+1+k+1) =(k+1)(k+2)·…·(k+k )1)22)(12(+++k k k =(k+1)(k+2)·…·(k+k )2(2k+1).答案:B5.(2004年春季上海,8)根据下列5个图形及相应点的个数的变化规律,试猜测第n 个图形中有_________个点.解析:观察图形点分布的变化规律,发现第一个图形只有一个中心点;第二个图形中除中心外还有两边,每边一个点;第三个图形中除中心点外还有三个边,每边两个点;…;依次类推,第n 个图形中除中心外有n 条边,每边n -1个点,故第n 个图形中点的个数为n (n -1)+1.答案:n 2-n+1 ●典例剖析【例1】 比较2n 与n 2的大小(n ∈N *).剖析:比较两数(或式)大小的常用方法本题不适用,故考虑用归纳法推测大小关系,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解:当n=1时,21>12,当n=2时,22=22,当n=3时,23<32,当n=4时,24=42,当n=5时,25>52,猜想:当n ≥5时,2n >n 2.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当n=5时,25>52成立.(2)假设n=k (k ∈N *,k ≥5)时2k >k 2,那么2k+1=2·2k=2k+2k>k 2+(1+1)k>k 2+C 0k +C 1k +C 1-k k =k 2+2k+1=(k+1) 2.∴当n=k+1时,2n >n 2.由(1)(2)可知,对n ≥5的一切自然数2n >n 2都成立.综上,得当n=1或n ≥5时,2n >n 2;当n=2,4时,2n =n 2;当n=3时,2n <n 2.评述:用数学归纳法证不等式时,要恰当地凑出目标和凑出归纳假设,凑目标时可适当放缩.深化拓展当n ≥5时,要证2n>n 2,也可直接用二项式定理证:2n=(1+1)n=C 0n +C 1n +C 2n +…+C 2-n n +C 1-n n +C n n >1+n+2)1(-n n +2)1(-n n =1+n+n 2-n >n 2. 【例2】 是否存在常数a 、b 、c 使等式1·(n 2-12)+2(n 2-22)+…+n (n 2-n 2)=an 4+bn 2+c对一切正整数n 成立?证明你的结论.剖析:先取n=1,2,3探求a 、b 、c 的值,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一切n ∈N*,a 、b 、c 所确定的等式都成立.解:分别用n=1,2,3代入解方程组⎪⎪⎪⎩⎪⎪⎪⎨⎧=-==⇒⎪⎩⎪⎨⎧=++=++=++.0,41,411898134160c b a c b a c b a c b a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当n=1时,由上可知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1时,等式成立,则当n=k+1时,左边=1·[(k+1)2-12]+2[(k+1)2-22]+…+k [(k+1)2-k 2]+(k+1)[(k+1)2-(k+1)2]=1·(k 2-12)+2(k 2-22)+…+k (k 2-k 2)+1·(2k+1)+2(2k+1)+…+k (2k+1)=41k 4+(-41)k 2+(2k+1)+2(2k+1)+…+k (2k+1)=41(k+1)4-41(k+1)2. ∴当n=k+1时,等式成立. 由(1)(2)得等式对一切的n ∈N*均成立. 评述:本题是探索性【例3】(2003年全国)设a 0为常数,且a n =3n -1-2a n -1(n ∈N*).证明:n ≥1时,a n =51[3n+(-1)n -1·2n]+(-1)n·2n·a 0.剖析:给出了递推公式,证通项公式,可用数学归纳法证.证明:(1)当n=1时,51[3+2]-2a 0=1-2a 0,而a 1=30-2a 0=1-2a 0. ∴当n=1时,通项公式正确.(2)假设n=k (k ∈N*)时正确,即a k =51[3k +(-1)k -1·2k ]+(-1)k ·2k·a 0, 那么a k+1=3k-2a k =3k-52×3k +52(-1)k ·2k +(-1)k+1·2k+1a 0 =53·3k +51(-1)k ·2k+1+(-1)k+1·2k+1·a 0 =51[3k+1+(-1)k ·2k+1]+(-1)k+1·2k+1·a 0.∴当n=k+1时,通项公式正确. 由(1)(2)可知,对n ∈N*,a n =51[3n +(-1)n -1·2n ]+(-1)n ·2n·a 0.评述:由n=k 正确⇒n=k+1时也正确是证明的关键.深化拓展本题也可用构造数列的方法求a n . 解:∵a 0为常数,∴a 1=3-2a 0.由a n =3n -1-2a n -1, 得n n a 33=-1132--n n a +1, 即n n a 3=-32·113--n n a +31. ∴n n a 3-51=-32(113--n n a -51). ∴{n n a 3-51}是公比为-32,首项为513230--a 的等比数列.∴n na 3-51=(54-32a 0)·(-32)n -1. ∴a n =(54-32a 0)·(-2)n -1×3+51×3n=51[3n +(-1)n -1·2n ]+(-1)n ·2n·a 0. 注:本题关键是转化成a n+1=ca n +d 型. ●闯关训练 夯实基础 1.如果A.P (n )对n ∈N*成立B.P (n )对n >4且n ∈N*成立C.P (n )对n <4且n ∈N*成立D.P (n )对n ≤4且n ∈N*不成立解析:由题意可知,P (n )对n=3不成立(否则n=4也成立).同理可推得P (n )对n=2,n=1也不成立.答案:D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1+31+…+121-n <n (n ∈N*,n >1)”时,由n=k (k >1)不等式成立,推证n=k+1时,左边应增加的项数是A.2k -1B.2k -1C.2kD.2k +1解析:左边的特点:分母逐渐增加1,末项为121-n ;由n=k ,末项为121-k 到n=k+1,末项为1211-+k =kk 2121+-,∴应增加的项数为2k.答案:C3.观察下表: 12 3 43 4 5 6 74 5 6 7 8 9 10 ……设第n 行的各数之和为S n ,则∞→n lim 2n S n =__________.解析:第一行1=12,第二行2+3+4=9=33,第三行3+4+5+6+7=25=52,第四行4+5+6+7+8+9+10=49=72.归纳:第n 项的各数之和S n =(2n -1)2,∞→n lim 2n S n =∞→n lim(nn 12-)2=4. 答案:44.如图,第n 个图形是由正n+2边形“扩展”而来(n=1,2,3,…),则第n -2个图形中共有____________个顶点.解析:观察规律:第一个图形有32+3=(1+2)2+(1+2);第二个图形有(2+2)2+(2+2)=42+4;第三个图形有(3+2)2+(3+2)=52+5; …第n -2个图形有(n+2-2)2+(n+2-2)=n 2+n 个顶点.答案:n 2+n5.已知y=f (x )满足f (n -1)=f (n )-lga n -1(n ≥2,n ∈N )且f (1)=-lga ,是否存在实数α、β使f (n )=(αn 2+βn -1)lga 对任何n ∈N *都成立,证明你的结论.解:∵f (n )=f (n -1)+lga n -1,令n=2,则f (2)=f (1)+f (a )=-lga+lga=0. 又f (1)=-lga , ∴⎩⎨⎧=+=+.1420αββα∴⎪⎪⎩⎪⎪⎨⎧-==.21,21βα ∴f (n )=(21n 2-21n -1)lga. 证明:(1)当n=1时,显然成立.(2)假设n=k 时成立,即f (k )=(21k 2-21k -1)lga , 则n=k+1时,f (k+1)=f (k )+lga k=f (k )+klga=(21k 2-21k -1+k )lga=[21(k+1)2-21(k+1)-1]lga. ∴当n=k+1时,等式成立.综合(1)(2)可知,存在实数α、β且α=21,β=-21,使f (n )=(αn 2+βn -1)lga 对任意n ∈N*都成立.培养能力6.已知数列{bn }是等差数列,b1=1,b1+b2+…+b10=100. (1)求数列{bn }的通项公式bn ;(2)设数列{a n }的通项a n =lg (1+nb 1),记S n 为{a n }的前n 项和,试比较S n 与21lg bn +1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1)容易得bn =2n -1.(2)由bn =2n -1, 知S n =lg (1+1)+1g (1+31)+…+lg (1+121-n )=lg (1+1)(1+31)·…·(1+121-n ). 又211gb n +1=1g 12+n , 因此要比较S n 与211gb n +1的大小,可先比较(1+1)(1+31)·…·(1+121-n )与12+n 的大小.取n=1,2,3可以发现:前者大于后者,由此推测 (1+1)(1+31)· …· (1+121-n )>12+n . ①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上面猜想:当n=1时,不等式①成立.假设n=k 时,不等式①成立,即 (1+1)(1+31)·…·(1+121-k )>12+k . 那么n=k+1时,(1+1)(1+31)·…·(1+121-k )(1+121+k )>12+k (1+121+k ) =1212)1(2+++k k k .又[1212)1(2+++k k k ]2-(32+k )2=121+k >0,∴1212)1(2+++k k k >32+k =.1)1(2++k∴当n=k+1时①成立.综上所述,n ∈N*时①成立. 由函数单调性可判定S n >211gb n +1. 7.平面内有n 条直线,其中无任何两条平行,也无任何三条共点,求证:这n 条直线把平面分割成21(n 2+n+2)块. 证明:(1)当n=1时,1条直线把平面分成2块,又21(12+1+2)=2, (2)假设n=k 时,k ≥1命题成立,即k 条满足题设的直线把平面分成21(k 2+k+2)块,那么当n=k+1时,第k+1条直线被k 条直线分成k+1段,每段把它们所在的平面块又分成了2块,因此,增加了k+1个平面块.所以k+1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了21(k 2+k+2)+k+1= 21[(k+1) 2+(k+1)+2]块,这说明当n=k+1时, 探究创新8.(2004年重庆,22)设数列{a n }满足a 1=2,a n+1=a n +na 1(n=1,2,…). (1)证明a n >12+n 对一切正整数n 都成立;(2)令b n =na n (n=1,2,…),判定b n 与b n+1的大小,并说明理由.(1)证法一:当n=1时,a 1=2>112+⨯,不等式成立. 假设n=k 时,a k >12+k 成立,当n=k+1时,a k+12=a k 2+21k a +2>2k+3+21k a >2(k+1)+1,∴当n=k+1时,a k+1>1)1(2++k 成立.综上,由数学归纳法可知,a n >12+n 对一切正整数成立. 证法二:当n=1时,a 1=2>3=112+⨯结论成立. 假设n=k 时结论成立,即a k >12+k , 当n=k+1时,由函数f (x )=x+x 1(x >1)的单调递增性和归纳假设有 a k+1=a k +ka 1>12+k +121+k =12112+++k k =1222++k k =124842+++k k k >12)12)(32(+++k k k =32+k .∴当n=k+1时,结论成立.因此,a n >12+n 对一切正整数n 均成立.(2)解:n n b b 1+=n a n a n n 11++=(1+21n a )1+n n <(1+121+n )1+n n =1)12()1(2+++n n n n =12)1(2++n n n =2141)21(2+-+n n <1. 故b n+1<b n . ●思悟小结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应注意:(1)第一步验证n=n 0时,n 0并不一定是1.(2)第二步证明的关键是要运用归纳假设,特别要弄清由k 到k+1时 (3)由假设n=k 时2.归纳、猜想、论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归纳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的方式之一.●教师下载中心 教学点睛1.数学归纳法中的归纳思想是比较常见的数学思想,因此要重视.2.数学归纳法在考试中时隐时现,且较隐蔽,因此在复习中应引起重视.只要与自然数有关,都可考虑数学归纳法,当然主要是恒等式、等式、不等式、整除问题、几何问题、三角问题、数列问题等联系得更多一些.拓展题例【例1】 是否存在正整数m ,使得f (n )=(2n+7)·3n+9对任意自然数n 都能被m 整除?若存在,求出最大的m 值,并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由f (n )=(2n+7)·3n+9,得f (1)=36, f (2)=3×36, f (3)=10×36, f (4)=34×36,由此猜想m=36.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当n=1时,显然成立.(2)假设n=k 时, f (k )能被36整除,即f (k )=(2k+7)·3k+9能被36整除;当n=k+1时,[2(k+1)+7]·3k+1+9=3[(2k+7)·3k +9]+18(3k -1-1),由于3k -1-1是2的倍数,故18(3k -1-1)能被36整除.这就是说,当n=k+1时,f (n )也能被36整除.由(1)(2)可知对一切正整数n 都有f (n )=(2n+7)·3n+9能被36整除,m 的最大值为36.【例2】 如下图,设P 1,P 2,P 3,…,P n ,…是曲线y=x 上的点列,Q 1,Q 2,Q 3, …,Q n ,…是x 轴正半轴上的点列,且△OQ 1P 1,△Q 1Q 2P 2,…,△Q n -1Q n P n ,…都是正三角形,设它们的边长为a 1,a 2,…,a n ,…,求证:a 1+a 2+…+a n =1n (n+1). 证明:(1)当n=1时,点P 1的交点,∴可求出P 1(31,33).∴a 1=|OP 1|=32.而31×1×2=32,(2)假设n=k (k ∈N*)时命题成立,即a 1+a 2+…+a k =31k (k+1),则点Q k 的坐标为(31k (k+1),0),∴直线Q k P k+1的方程为y=3[x -31k (k+1)].代入y=x ,解得P k+1点的坐标为)).1(33,3)1((2++k k∴a k+1=|Q k P k+1|=33(k+1)·32=32(k+1).∴a 1+a 2+…+a k +a k+1=31k (k+1)+32(k+1)=31(k+1)(k+2).∴当n=k+1时, 由(1)(2)可知,评述:本题的关键是求出P k+1的纵坐标,再根据正三角形高与边的关系求出|Q k P k+1|.。
数学归纳法教案含答案20230719
数学归纳法教案含答案20230719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选修22第四章“数学归纳法”的第一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应用条件、基本步骤,以及通过数学归纳法解决数列相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掌握其应用条件和基本步骤;2.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3. 通过数学归纳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证明过程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教学重点: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应用条件和基本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教材、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数列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数列的规律,提出问题:“如何证明这个数列的规律是正确的?”从而引出数学归纳法。
2. 新课导入讲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应用条件和基本步骤。
3. 例题讲解选取一个简单的数学命题,运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边讲解边在黑板上板书。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一个类似的数学命题证明,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数学归纳法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归纳法2. 内容:(1)数学归纳法的概念(2)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条件(3)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4)例题及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1+3+5++(2n1)=n^2(2)1^3+2^3+3^3++n^3=(1+2++n)^22. 答案:(1)证明:当n=1时,等式左边为1,右边为1^2=1,等式成立。
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1+3+5++(2k1)=k^2。
当n=k+1时,等式左边为1+3+5++(2k1)+(2(k+1)1)=k^2+2k+1=(k+1)^2。
所以,对于任意正整数n,等式都成立。
(2)证明:当n=1时,等式左边为1^3=1,右边为(1)^2=1,等式成立。
高中数学《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
3.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4.尝试小结:
5.布置作业:
情境一:
已知数列 中,
1求
2归纳猜想通项公式,
情境二:
从中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这些用有限多个特殊事例得出的结论,结论不可靠。
如何证明这类有关正整数的命题呢?
1.多媒体演示多米诺骨牌游戏。
2.师生一起类比多米诺骨牌依顺序倒下的原理,探究证明 (列表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证明命题的两个步骤。初步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与正整数数学恒等式。
难点:对数学归纳法原理的理解,即理解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严密性与有效性。假设的利用,即如何利用假设证明当n=k+1时结论正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突出以问题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设计意图:类比是发明的引路人,让学生类比多米诺骨牌游戏,从中得出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方法,使其体验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其创新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
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与正整数有关的恒等式。
设计意图:通过做变式题,可以更好的理解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恒等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理解和记住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的两个步骤。初步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与正整数有关的恒等式。
2.能力目标:通过对数学归纳法的学习、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分析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数学归纳法原理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数学归纳法鹤山一中 钟伦科【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数学归纳法是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选修2-2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根据课标要求,本书该节共2课时,这是第一课时,其主要内容是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2、地位作用:在已经学习了不完全归纳法的基础上,介绍了数学归纳法,它是一种用于关于正整数命题的直接证法。
教材通过剖析生活实例中蕴含的思维过程揭示数学思想方法,即借助“多米诺骨牌”的设计思想,揭示数学归纳法依据的两个条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归纳法,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与实质,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
(2)会证明简单的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
2、过程与方法:努力创设课堂愉悦的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辩证思维素质,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见和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具体实例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掌握它的基本步骤,运用它证明一些简单的与正整数n 有关的数学命题。
【教学难点】(1)学生不易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思想实质,具体表现在不了解第二个步骤的作用,不易根据归纳假设作出证明。
(2)运用数学归纳法时,在“归纳递推”的步骤中发现具体问题的递推关系。
【教学方法】运用类比启发探究的数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呈现多米诺骨牌等生活素材辅助课堂教学; 【教学程序】第一阶段: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维引例:数列{}(),1,1,*11N n a a a a a nnn n ∈+==+已知(1)求该数列的前四项。
(2)根据(1)的结果能不能求出该数列的通项。
由4,3,2,1=n 前4项归纳,猜想na n 1= 问题1: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第二阶段:搜索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1、“多米诺骨牌”游戏动画演示:探究“多米诺骨牌”全部倒下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多米诺骨牌”全部倒下的两个条件;①第一块骨牌倒下;②任意相邻的两块骨牌,前一块倒下一定导致后一块倒下。
问题2:若设前一块骨牌为第K 块,你能将条件2重新表述一下吗?3、引导学生概括, 形成科学方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 (归纳奠基)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0n (*0N n ∈)命题成立;(2) (归纳递推)假设当n =k (k ≥0n , k ∈*N ) 时命题成立, 证明当n =k +1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 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0n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第三阶段:巩固认知结构,充实认知过程例题:用数学归纳法证明:6)12)(1(3212222++=++++n n n n证明:(1)当n=1时,左边112==,右边6)112()11(1+⋅⋅+⋅=,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 时,等式成立,即6)12)(1(3212222++=++++k k k k则当n=k+1时,()223221321++++++k k[][][]1)1(21)1()1(61)672)(1(61)1(6)12()1(61)1(6)12)(1(22+++++=+++=++++=++++=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1)、(2)可知,等式对任意n ∈*N 都成立。
练习: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N n 证明:(1)当n=1时,左边=1,右边=1,等式成立。
(2)当n=k 时,等式成立,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当n=k+1时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即n=k+1时,命题成立根据(1)、(2)可知,等式对任意n ∈*N 都成立。
上述证明对吗?为什么? 正确解法证明:(1)当n=1时,左边=1,右边=1,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 时,等式成立,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当n=k+1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1)、(2)可知,等式对任意n ∈*N 都成立。
引例的证明:数列{}(),1,1,*11N n a a a a a n n n n ∈+==+已知猜想该数列的通项na n 1=。
证明:(1)当n=1时,左边=1=11=右边, 猜想成立。
(2)假设当n=k 时,猜想成立,即ka k 1=则当n=k+1时,1111111+=+=+=+k kka a a kkk 即当n=k+1时猜想也成立。
根据(1)、(2)可知,等式对任意n ∈*N ,na n 1=都成立。
【课堂小结】1、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完全归纳的证明方法,它适用于与自然数有关的问题。
2、两个步骤、一个结论缺一不可,否则结论不能成立;3、在证明递推步骤时,必须使用归纳假设,进行恒等变换。
4、完成第1)、2)步骤的证明后,要对命题成立进行总结。
【作业】《数学归纳法》练习题一、选择题1.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a2+…+a n+1=1-a n+21-a(a≠1,n∈N*)”时,在验证n=1成立时,左边应该是( )A 1B 1+aC 1+a+a2D 1+a+a2+a3解析当n=1时,左边=1+a+a2,故选C.答案 C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当n是正奇数时,x n+y n能被x+y整除”,在第二步时,正确的证法是().A.假设n=k(k∈N+),证明n=k+1命题成立B.假设n=k(k是正奇数),证明n=k+1命题成立C.假设n=2k+1(k∈N+),证明n=k+1命题成立D.假设n=k(k是正奇数),证明n=k+2命题成立解析A、B、C中,k+1不一定表示奇数,只有D中k为奇数,k+2为奇数.答案 D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4+…+12n-1-12n=1n+1+1n+2+…+12n,则当n=k+1时,左端应在n=k的基础上加上().A.12k+2B.-12k+2C.12k+1-12k+2D.12k+1+12k+2解析∵当n=k时,左侧=1-12+13-14+…+12k-1-12k,当n=k+1时,左侧=1-12+13-14+…+12k-1-12k+12k+1-12k+2.答案 C4.对于不等式n 2+n <n +1(n ∈N *),某同学用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如下: (1)当n =1时,12+1<1+1,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N *且k ≥1)时,不等式成立,即k 2+k <k +1,则当n =k +1时,(k +1)2+(k +1)=k 2+3k +2<(k 2+3k +2)+(k +2)=(k +2)2=(k +1)+1, 所以当n =k +1时,不等式成立,则上述证法( ).A .过程全部正确B .n =1验得不正确C .归纳假设不正确D .从n =k 到n =k +1的推理不正确解析 在n =k +1时,没有应用n =k 时的假设,故推理错误. 答案 D5.下列代数式(其中k ∈N *)能被9整除的是( )A .6+6·7kB .2+7k -1C .2(2+7k +1)D .3(2+7k )解析 (1)当k =1时,显然只有3(2+7k )能被9整除.(2)假设当k =n (n ∈N *)时,命题成立,即3(2+7n )能被9整除, 那么3(2+7n +1)=21(2+7n)-36.这就是说,k =n +1时命题也成立. 由(1)(2)可知,命题对任何k ∈N *都成立. 答案 D6.已知1+2×3+3×32+4+33+…+n ×3n -1=3n (na -b )+c 对一切n ∈N *都成立,则a 、b 、c 的值为( ). A .a =12,b =c =14 B .a =b =c =14C .a =0,b =c =14D .不存在这样的a 、b 、c解析 ∵等式对一切n ∈N *均成立,∴n =1,2,3时等式成立,即⎩⎨⎧1=3(a -b )+c ,1+2×3=32(2a -b )+c ,1+2×3+3×32=33(3a -b )+c ,整理得⎩⎨⎧3a -3b +c =1,18a -9b +c =7,81a -27b +c =34,解得a =12,b =c =14. 答案 A 二、填空题7.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n +1+1n +2+…+1n +n>1324的过程中,由n =k 推导n =k +1时,不等式的左边增加的式子是________. 解析 不等式的左边增加的式子是12k +1+12k +2-1k +1=1(2k +1)(2k +2),故填1(2k +1)(2k +2).答案1(2k +1)(2k +2)8.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1×3+223×5+…+n 2(2n -1)(2n +1)=n(n +1)2(2n +1);当推证当n =k +1等式也成立时,用上归纳假设后需要证明的等式是 . 解析 当n =k +1时,121×3+223×5+…+k 2(2k -1)(2k +1)+(k +1)2(2k +1)(2k +3) =k(k +1)2(2k +1)+(k +1)2(2k +1)(2k +3) 故只需证明k(k +1)2(2k +1)+(k +1)2(2k +1)(2k +3)=(k +1)(k +2)2(2k +3)即可.答案 k(k +1)2(2k +1)+(k +1)2(2k +1)(2k +3)=(k +1)(k +2)2(2k +3)9.已知整数对的序列如下:(1,1),(1,2),(2,1),(1,3),(2,2),(3,1),(1,4),(2,3),(3,2),(4,1),(1,5),(2,4),…,则第60个数对是________.解析 本题规律:2=1+1;3=1+2=2+1; 4=1+3=2+2=3+1; 5=1+4=2+3=3+2=4+1; …;一个整数n 所拥有数对为(n -1)对. 设1+2+3+…+(n -1)=60,∴(n -1)n2=60,∴n =11时还多5对数,且这5对数和都为12, 12=1+11=2+10=3+9=4+8=5+7, ∴第60个数对为(5,7). 答案 (5,7)10.在数列{a n }中,a 1=13且S n =n (2n -1)a n ,通过计算a 2,a 3,a 4,猜想a n 的表达式是________.解析 当n =2时,a 1+a 2=6a 2,即a 2=15a 1=115;当n =3时,a 1+a 2+a 3=15a 3, 即a 3=114(a 1+a 2)=135;当n =4时,a 1+a 2+a 3+a 4=28a 4, 即a 4=127(a 1+a 2+a 3)=163.∴a 1=13=11×3,a 2=115=13×5,a 3=135=15×7,a 4=17×9,故猜想a n =12n -12n +1. 答案 a n =12n -12n +1三、解答题11.已知S n =1+12+13+…+1n (n >1,n ∈N *),求证:S 2n >1+n2(n ≥2,n ∈N *). 证明 (1)当n =2时,S 2n =S 4=1+12+13+14=2512>1+22,即n =2时命题成立; (2)假设当n =k (k ≥2,k ∈N *)时命题成立,即S 2k =1+12+13+…+12k >1+k2,则当n =k +1时,S 2k +1=1+12+13+…+12k +12k +1+…+12k +1>1+k 2+12k +1+12k +2+…+12k +1>1+k 2+2k 2k +2k =1+k 2+12=1+k +12, 故当n =k +1时,命题成立.由(1)和(2)可知,对n ≥2,n ∈N *.不等式S 2n >1+n2都成立.12.已知数列{a n }:a 1=1,a 2=2,a 3=r ,a n +3=a n +2(n ∈N *),与数列{b n }:b 1=1,b 2=0,b 3=-1,b 4=0,b n +4=b n (n ∈N *).记T n =b 1a 1+b 2a 2+b 3a 3+…+b n a n . (1)若a 1+a 2+a 3+…+a 12=64,求r 的值; (2)求证:T 12n =-4n (n ∈N *).(1)解 a 1+a 2+a 3+…+a 12=1+2+r +3+4+(r +2)+5+6+(r +4)+7+8+(r +6)=48+4r .∵48+4r =64,∴r =4.(2)证明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N *时,T 12n =-4n .①当n =1时,T 12=a 1-a 3+a 5-a 7+a 9-a 11=-4,故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T 12k =-4k ,那么当n =k +1时,T 12(k +1)=T 12k +a 12k +1-a 12k +3+a 12k +5-a 12k +7+a 12k +9-a 12k +11=-4k +(8k +1)-(8k +r )+(8k +4)-(8k +5)+(8k +r +4)-(8k +8)=-4k -4=-4(k +1),等式也成立. 根据①和②可以断定:当n ∈N *时,T 12n =-4n .13.设数列{a n }满足a 1=3,a n +1=a 2n -2na n +2,n =1,2,3,…(1)求a 2,a 3,a 4的值,并猜想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不需证明);(2)记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试求使得S n <2n 成立的最小正整数n ,并给出证明. 解 (1)a 2=5,a 3=7,a 4=9,猜想a n =2n +1.(2)S n =n (3+2n +1)2=n 2+2n ,使得S n <2n成立的最小正整数n =6. 下证:n ≥6(n ∈N *)时都有2n >n 2+2n . ①n =6时,26>62+2×6,即64>48成立;②假设n =k (k ≥6,k ∈N *)时,2k >k 2+2k 成立,那么2k +1=2·2k >2(k 2+2k )=k 2+2k +k 2+2k >k 2+2k +3+2k =(k +1)2+2(k +1),即n =k +1时,不等式成立; 由①、②可得,对于所有的n ≥6(n ∈N *) 都有2n >n 2+2n 成立.14.数列{x n }满足x 1=0,x n +1=-x 2n +x n +c (n ∈N *).(1)证明:{x n }是递减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c <0; (2)求c 的取值范围,使{x n }是递增数列.(1)证明 先证充分性,若c <0,由于x n +1=-x 2n +x n +c ≤x n +c <x n ,故{x n }是递减数列; 再证必要性,若{x n }是递减数列,则由x 2<x 1可得c <0. (2)解 ①假设{x n }是递增数列. 由x 1=0,得x 2=c ,x 3=-c 2+2c . 由x 1<x 2<x 3,得0<c <1.由x n <x n +1=-x 2n +x n +c 知,对任意n ≥1都有x n <c ,① 注意到 c -x n +1=x 2n -x n -c +c =(1-c -x n )(c -x n ),②由①式和②式可得1-c -x n >0,即x n <1-c .由②式和x n ≥0还可得,对任意n ≥1都有c -x n +1≤(1-c )(c -x n ).③ 反复运用③式,得c -x n ≤(1-c )n -1(c -x 1)<(1-c )n -1, x n <1-c 和 c -x n <(1-c )n -1两式相加,知 2c -1<(1-c )n -1对任意n ≥1成立. 根据指数函数y =(1-c )n 的性质,得 2c -1≤0,c ≤14,故0<c ≤14.②若0<c ≤14,要证数列{x n }为递增数列,即x n +1-x n =-x 2n +c >0,即证x n <c 对任意n ≥1成立.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0<c ≤14时,x n <c 对任意n ≥1成立. (i)当n =1时,x 1=0<c ≤12,结论成立. (ii)假设当n =k (k ∈N *)时,结论成立,即x n <c .因为函数f (x )=-x 2+x +c 在区间⎝ ⎛⎦⎥⎤-∞,12内单调递增,所以x k +1=f (x k )<f (c )=c ,这就是说当n =k +1时,结论也成立. 故x n <c 对任意n ≥1成立.因此,x n +1=x n -x 2n +c >x n ,即{x n }是递增数列.由①②知,使得数列{x n }单调递增的c 的范围是⎝ ⎛⎦⎥⎤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