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水和风风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3 风和水 ①风》_17
《风》的教学设计
(1) 认识4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仿写诗歌,体会风的奇妙。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形象的课件了解风的无形与奇妙。
(2) 通过朗读、背诵体会风的美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认读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有关风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即出示一个关于“风”的谜语,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情绪自然就被调动起来。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我出生字,并记住生字。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节。
(3)同桌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
(1)自读喜欢的小节,说说读懂了什么?
(2)师生评价,以指导学生朗读。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对风的喜爱之情。
(4)请学生表演读,进一步体会诗的内容,感受风的存在。
四、扩展延伸:
(1)虽然我们看不见风,但我们却可以从事物的变化中感觉到风的存在,谁能说说你还能从哪些方面能感觉到风?模仿课文说一说。
(2)用画笔来描绘树叶颤动、河水泛波、花儿点头。
五、作业布置:可以仿写一节小诗,也可以画风。
六、板书设计:
风
林木点头风正走过
河水起波风来游戏。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3 风和水 ①风》优质课教学设计_35
《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三单元风和水第一篇主体课文。
教材简析这首小诗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克里斯蒂娜.罗塞蒂先生。
诗歌行文清新活泼、浅显易懂。
课文通过充满童趣的语言引导学生明白大自然中的风虽然看不见,但只要仔细观察风过后周围事物的变化,就能发现它的踪迹。
这样平凡中透露着灵动、朴实中蕴涵着优美的小诗,学生都会非常喜欢。
诗歌共三节,无论哪一节小诗所描绘的生动活泼的美丽景象,作者都创设出了流动的意境。
虽然三个小节描写的都是微风,但是细细品读,三处微风各有各的特点。
整首诗歌语言特点显著,于不变中有变,错落有致。
要求学生背诵,积累语言,再仿写,学习运用语言。
设计思路1、教材处理:图文并茂,重读善导,从整体感知到精读感悟,再拓展延伸、积累背诵,读写结合。
2、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教学过程,通过随文识字、自读、自悟,合作学习展示交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3、将识字与朗读词句教学和朗读感情有机结合起来重视整体读,体现整合精神。
4、探索原生态的课堂,鼓励学生自由识字,自由选择喜欢的小节朗读感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学习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练习背诵诗歌。
2、学生自主识字,在实践中总结不同的识字方法,灵活运用,了解“戈”字部。
喜爱祖国文字并能规范书写3个生字。
3、认记1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波、游、戏”3个字。
4、续编诗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随文识字,自主识字,游戏识字等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陶冶情操,升华感情。
三、情感和态度1、培养观察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生字,规范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教学难点:1、让学生了解风虽然看不到,却能通过身边的事物感受到风的存在。
2、仿编小诗。
四、教具准备字词卡片、课件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揭题激趣。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3 风和水 ①风》优质课教学设计_9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授课
内容
风
学
习
目
标
1.我能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朗读诗歌,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3.仿写《风》,自学《风的自述》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仿写《风》,自学《风的自述》
教学难点
1.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小老师领读小黑板积累的内容。
2.课前三分钟的展示。
激趣导入,呈现目标
1.激趣: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课件播放风的声音。)看,这是什么?(出示风车)提问:你能让风车转起来吗?师述:风,无影无形,却可以让风车转动,让花儿点头,让小草弯腰,让乌云逃跑,同学们,你们喜欢风吗?
2.导入:叶圣陶老爷爷也非常喜欢风,还专门为它写了一首小诗,这节课,我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
(2)字形小魔术:
出示“波”的字卡。学习方法指导:看偏旁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3)学写“游戏”
A.认读,造句。
B.说字的结构。
C.想办法记住“游”字。
师指导“游”的字理。
游:指古代的学子打着旗出国越境,到四处去求学,因为会跋山涉水,所以加了三点水旁。
D.板书“游戏”两个字。
E.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熟读课文,发现特点。
教学方法
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
习
过
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日积月累,风采展示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3 风和水 ①风》优质课教学设计_7
“新海量阅读”研究课例之《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二年级上册13风和水《风》P87教学目标:1、课前布置积累关于风的成语和诗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体会微风的可爱,感受诗歌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3、通过3篇诗文中,体会诗歌反复的格式,学习用这种写法写自己眼中的风。
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中体会微风的可爱,感受诗歌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2、学习用“反复”的写诗方法,创编小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收集有关风的成语和诗句。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风的资料。
一、引“风”。
师:风看不见,摸不着。
它在哪儿呢?成语里有风。
成语:微风习习(风吹来了,轻轻的、柔柔的。
)风起云涌(大风刮起来了,云涌出来了。
)狂风大作(风越来越大,气势汹汹。
它在发脾气呢!再大声点。
)师:风,是有大有小的。
古诗里也有风。
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李峤《风》)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师:风是有个性的,不同的季节风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眼中风也是不一样的。
二、找风。
过渡: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的眼里风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小诗《风》,去看看吧!板:风。
(一)初读感知1、老师配乐范读。
2、学生自读。
师:请孩子们打开书 87页,学老师这样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展示读。
师:会读了吗?这个孩子坐得直直的,很有自信,请代表你们小组来读一读第一小节。
你把“颤”的翘舌音读得很准,教大家读读。
全班读一读。
你们俩听得最专心,请你俩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组齐读第三小节。
(相机正音:颤、那。
)4、三个小组的代表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我们也正确流利地来读读小诗。
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从哪里找到了风?4、汇报:你从哪里找到了风?(贴字条)(二)细读品味5、过渡:真会读书,三处风都找到了。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十三单元风和水
第十三单元风和水
教学目标:
认识本单元22个二类字准确掌握字的音、形。
能规范书写20个一类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7~8课时
我是什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二类字,能规范书写其中的9个一类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思想感情
3.巩固一有的是字方法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风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二类字,规范书写5个一类字2.通过朗读理解试的意思
3.巩固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二类字,并能规范书写其中的6个一类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3.巩固识字方法,鼓励自主识字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能按照正确的笔顺把字写的规范,好看
2.区别形近字字型,并能组词
3.正确给字加偏旁,组成新字
4.照样字写话
5.给字按照偏旁分类
6.通过收集资料丰富课外知识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课后小结:。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3 风和水 ①风》优质课教学设计_18
风教学内容:新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风》。
教学目标1、认读5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学写6个生字。
2、朗读并背诵全诗。
3、学习诗歌,了解风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生字,注意“微”字的写法。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段式,再写一段。
教学方法在读、议、画、写中感受风的存在,体会风的奇妙。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5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学写6个生字。
2、朗读并背诵全诗。
3、学习诗歌,了解风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生字,注意“微”字的写法。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段式,再写一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唐代诗人李峤所作的一首诗《风》,全班背诵。
你们知道风有哪些特点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
(板书:我们知道)二、初读全诗,整体感悟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纠正读音。
3、把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
4、想你读懂了什么?把你不理解的词句画下来。
三、充分想像,理解诗歌1、整体读文,把握内容。
(1)分别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思考:风是什么?(2)汇报交流。
(3)质疑:你有什么问题吗?(4)小结:风是看不见的,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人们能感觉到风的存在,那是因为刮风时,其他事物的变化显现出来的。
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2、学习第1节。
(1)指名读诗。
其他同学感悟:你读懂了什么?(2)汇报:(3)理解“颤动”一词。
(摇动)(4)你见过风使树叶动的情景吗?是怎样的?这时的风大不大?(5)指导朗读。
风吹树叶动,这时的风力不算大,可以读得轻一点。
(6)配合诗句,课件演示。
(7)练习朗读,指名读。
3、学习第2节。
(1)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感悟:你读懂了什么?(2)汇报:(3)启发学生想像:当你面前是一片树林,你看得见风吗?“微微点头”是什么意思?试做出动作。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3 风和水 ①风》优质课教学设计_12
《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风》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13单元“风和水”里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行文清新活泼,充满童趣。
全诗以第一人称,从儿童的视角去观察、描写了生活中的微风。
让学生初步感知风的特性,受到美的熏陶。
虽然三个小节描写的都是微风,但细细品读,三处微风各有各的特点。
第一小节,我们从树叶颤动发现风的踪迹,此时的风细弱,几乎让人无法察觉。
第二小节我们看见树木点头,就知道微风正拂过,此时的风与第一小节的风相比较,劲儿大了一些,让整个林木轻轻晃动,这样的风我们会感觉到。
第三小节在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又找到了风,此时的风比第一小节的风略微大一点,依旧文文弱弱,只吹得河水泛涟漪。
每一节诗结构相似,都是先写“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再写从哪些景物的变化中发现了风的踪迹,形象地描述了风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
这首诗浅显易懂,是一首平凡中透露着灵动,朴实中蕴含着优美的小诗。
学生分析小诗语言浅显易懂,充满童趣,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能够感受风的特点。
在口头表述方面,学生能说完整的话,但语言的表述还欠优美与灵活。
设计思路1、在教学中,采用儿童喜欢猜谜语的形式开课,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重读善导,从整体感知到精读感悟,再拓展延伸、积累背诵。
3、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教学过程,通过随文识字、自读、自悟,同桌合作、展示交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4、探索原生态的课堂,鼓励学生自由识字,自由选择喜欢的小节朗读感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在实践中总结不同的识字方法,逐步灵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3、在生活中观察风,培养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兴趣和习惯。
4、在找风中唤起生活的感受,在诵风中体会风的调皮、可爱,在写风、画风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自主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3风和水①风》课教学设计34
风教课目的:1.经过朗诵,让学生喜爱阅读,感觉阅读的乐趣。
2.学惯用一般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联合上下文和生活实质认识文中字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累积词语。
4.经过朗读,睁开想象,获取初步的感情体验,感觉语言的优美。
教课重难点:学生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够理解文中内容。
教课准备:挂图、课件教课时间:一课时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新课冬季已经到临,气温骤降,愈来愈冷,外面也刮起了狂风。
今日我们学习课文?风在哪儿ǎr)?。
学生齐读课题?风在哪儿(nǎr)?。
老师出示教课挂图,吸引学生眼球,供给详细、直观的感性形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而后指名学生谈谈从中知道了什么。
〔同意首次朗诵(n速度稍慢,让学生感知文本境界,与文本睁开对话〕2.三、齐读课文,思虑:风在哪儿?指名学生回复,老师赐予评论。
学习朗诵、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①师范读指名学生朗诵时哪些音节要特别“关注〞?翘舌音:shàngchuánshǐchuīzhe后鼻韵母:fēngshàngxiàng整体认读音节:yún指名学生认读,师生一同评论。
②指导朗诵③指名学生谈谈:为何说风在天上?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①师范读〔配乐〕。
栩栩如生的朗诵能够推进学生潜入字里行间,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②学生自由读。
请学生谈谈朗诵时应当注意哪些音节?轻声:zhe zi men 边音:liǔ翘舌音:shù③指导朗诵,指名学生朗诵,师生评论。
并发问:为何说风在柳树上?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①齐读。
思虑:为何说风在水面上?②指名学生读读。
师生评论。
粼浪萍摇摆Lín làng píng huàng4.学生疏小组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①学生自由读〔朗诵中领会逗号、句号、问号、感触号所表达的不一样语气〕②指名学生朗诵,师生评论。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3 风和水 ①风》优质课教学设计_40
《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风》学习目标:1.自主识字,认识“颤”,会写生字“游、戏、波”。
3.在朗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去感知风的特点,仿写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味。
学习重点:1.自主识字,认识“颤”,会写生字“游、戏、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在朗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去感知风的特点,仿写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看一看,找一找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可是,我刚进教室,它却一溜烟儿跑得无影无踪了。
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出示课件)噢,原来它在这儿呢!瞧,它正和红旗打招呼呢!听,呼呼呼,它和风车玩起了转圈圈的游戏。
看,它又把少先队员胸前的红领巾吹得飘舞了,还帮助小朋友将风筝飞上了天。
(利用白板探照灯带领孩子们找风)你知道它是谁吗?(板书:风)齐读课题。
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二、读一读,认一认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从风使周围事物发生的变化中感觉到风的存在,让我们觉得很好玩,很奇妙,怪不得大家那么喜欢它。
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老爷爷笔下的《风》,和它交朋友吧!不过,我们首先要过生字宝宝这一关。
这些小淘气藏到课文里面,预习了课文,你们找到它们了吗?1.交流圈出生字词。
(指名让学生在屏幕上做批注)2.出示课件,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的词语。
3.生字宝宝听到大家读得那么认真,高兴地把小帽子摘掉了,你们还能认出它们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开火车读,齐读)。
5.生字宝宝说:“小朋友读得太棒了!”它要和大家玩捉迷藏,又悄悄地躲进课文中去,看你还能不能认识它?6.指3名同学读课文。
7.区分“那儿”和“哪儿”。
三、品一品,悟一悟1. 风娃娃在课文里藏得太久了,它说要请细心的小朋友去找它做游戏呢,你想当那个幸运的小朋友吗?风娃娃在问大家:课文中哪些词语让你知道我到过哪儿了?边听电脑老师读课文,边用“_”画出这些词语来。
2.指名交流,在屏幕做批注。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3 风和水 ①风》优质课教学设计_4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十三单元《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主题图教材分析:《风》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三单元“风和水”的第一篇主体课文,由叶圣陶所著,全诗清新活泼,浅显易懂,从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中的微风,让学生初步感知风的特性,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共有三个一类字,一个二类字。
一类字分别是“波、游、戏”。
波是形声字,水的表“皮”是波纹。
“游”是形声字,右下角的子表示人。
“戏”同样也是形声字,意思为手(又)拿着戈在对打,是在演戏不是真打。
“颤”为二类字。
本文共三个小节,虽然三个小节描写的都是微风。
但细细品读,三处微风各有各的特点。
每一节诗歌结构相似,都是先写“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通过细致观察,再写从树叶颤动、林木点头、河水起波的变化中发现风的踪迹。
“在那儿了”“正走过了”“来游戏了”三句把风拟人化,一句比一句活泼,反映出作者在观察风的时候欣喜的心情。
并且创设出流动的意境。
学情分析:针对本课对学生进行了前测以及分析,如下一、找朋友。
(连一连)波戏游颤bōyòu xìchàn二、读一读,会读的画“√”。
颤动()在那儿了()河水起波()游戏()三、写一写。
四、你有不理解的词语或问题吗?本班学生43人,全员参与。
第一题正确率100%第二题“在那儿了”这个词读正确的是22人,正确率51.16%。
原因分析有以下几点:1、学生不能区分那和哪两个字的读音。
2、不能准确读好儿化音。
3、惯性思维第三题绝大部分同学能把字写正确。
但是在写字规范和美观上还要进行指导。
“游”这个字,只有一个学生把右部分写成了反文旁。
第四题对于词语不理解的学生有7位同学。
三位同学对颤动的意思表示不理解。
四位同学对风来游戏了提出质疑。
对于文中句子不理解的有:一名学生提出:为什么河水起波的时候风来游戏了?1.自己练习仿说。
(仿说标准:1仿照诗歌的形式 2学出看到的现象和想象的动作,3可以写听到、闻到的、感受到的,再写出想象的动作)2.小组讨论交流。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3 风和水 ①风》优质课教学设计_34
风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字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通过诵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感情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文中内容。
教学准备:挂图、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冬天已经来临,气温骤降,越来越冷,外面也刮起了大风。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风在哪儿(n ǎr)》。
学生齐读课题《风在哪儿(nǎr)》。
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吸引学生眼球,提供具体、直观的感性形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允许初次朗读速度稍慢,让学生感知文本意境,与文本展开对话)2.齐读课文,思考:风在哪儿?指名学生回答,老师给予评价。
三、学习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①师范读指名学生朗读时哪些音节要特别“关注”?翘舌音:shàng chuán shǐchuīzhe后鼻韵母:fēng shàng xiàng 整体认读音节:yún指名学生认读,师生一起评议。
②指导朗读③指名学生说说:为什么说风在天上?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①师范读(配乐)。
绘声绘色的朗读可以推动学生潜入字里行间,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②学生自由读。
请学生说说朗读时应该注意哪些音节?轻声:zhe zi men 边音:liǔ翘舌音:shù③指导朗读,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并提问:为什么说风在柳树上?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①齐读。
思考:为什么说风在水面上?②指名学生读读。
师生评议。
粼浪萍摇晃Lín làng píng huàng4.学生分小组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①学生自由读(朗读中体会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②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小学语文北师大二年级上册13风和水-风教学设计
风一、设计理念:本课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描写了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风。
一开课,就通过有关风的景色唤起学生生活感受;以风娃娃为情景激发学生读风、表演风、找风、画风,从而体会风的调皮、可爱。
此设计注重了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为主,把无形的东西变得形象生动。
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的书写8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诗。
3、在读风中体会风的调皮、可爱,在找风中唤起该生生活感受,在画风写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四、教学难点:体会风的顽皮可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习惯。
五、教学准备:能感知风的风景图片或相关课件六、教学时间:1—2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情景、引出新课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高兴吗?(高兴)可是,我刚进教室时,它却一溜烟儿跑不见了。
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出示课件(或几幅能展现风景色图片)师述:瞧,它正和旗杆上的红旗玩得起劲呢!(风吹旗子的图)听,呼呼呼,它和小女孩手中的风车玩起转圈圈的游戏。
(风车转动图)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板题:风)读题。
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风的顽皮、可爱,确立这篇课文的朗读的基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既然大家都那么喜欢它,那我们就赶紧到课文中去看看,好好地读读课文,好好地和它交朋友。
2、小朋友读得可认真呢!老师想问问大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用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好?(拼读音节、问问同桌、请教老师、查查字典等)3、刚才,风娃娃悄悄告诉我,要和它交朋友,先得和这些生字娃娃交朋友,才行!大家有这个信心读好它们吗?(有)那就赶快读读它们把!(出示本课带拼音的生词)4、同桌相互读,比比谁读得又正确声音又洪亮。
5、开火车指名读、齐读。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3 风和水 ①风》优质课_20
《风》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风》是新课标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一首小诗。
《风》通过充满童趣的语言引导学生明白大自然中的风虽然看不见,但只要仔细观察风过后周围事物的变化,就能发现它的踪迹。
诗歌共三节,无论哪一节小诗所描绘的生动活泼的美丽景象,作者都创设出了流动的意境。
因此,让学生在充分感受诗境的学习过程中适当采用多媒体直观生动的画面,感知风的奇妙,培养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兴趣。
学习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学生自主识字,在实践中总结不同的识字方法,灵活运用。
2.认记2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波、游、戏”3个字。
3.朗读诗歌,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4.续编诗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随文识字,自主识字,游戏识字等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陶冶情操,升华感情。
三、情感和态度培养观察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揭题激趣。
1.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谁来猜一猜?(风)你是怎么猜出来的?2. 引入本课教学。
过渡语:风看不见,摸不着,它无处不在,生活中你见过风吗?有过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设计理念:这一课件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1. 出示“课文”课件,看、听诗歌。
(要求学生标清小节,勾画出生字、新词)2. 学生自由识字(点击“生字”课件)a. 学生利用自制的字卡,与同学互帮互助;b.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c. 集体齐读字词;d. 把字宝宝送回句子中读一读。
(设计理念:“生字”课件的及时出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境中灵活的识记字词。
学生动手动脑,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 再读全文,整体感知。
想一想,议一议:诗中的哪些词句能发现风的踪迹?(板书略)(设计理念: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感知文本。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3 风和水 ①风》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风》这首诗歌通过充满童趣的语言引导学生明白大自然中的风虽然看不见,但只要仔细观察风过后周围事物的变化,就能发现它的踪迹。
全诗以第一人称,从儿童的视角去观察、描写生活中的风,让学生初步感知风的特性,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1、认字2个,写字1个;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4、依照课文仿写诗歌,做到语意清楚,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在读中感悟,启发学生思维,并体会风中景物的变化,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结合诗的内容进行理解。
教学准备:词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猜字谜游戏,引入课题小朋友们都喜欢玩游戏,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看图猜字谜的游戏。
看谁眼睛最亮,最会思考。
这里有一些古文字,请你猜猜他们究竟是什么字?(出示“瓜”字),你是怎么猜到的?真是亮眼睛,会思考。
出示“灾”字,很容易猜对,你是怎么想的?看来,象形是咱们中国汉字最大的特点。
下面难度升级,敢挑战吗?接着出示“风”字。
教师讲解风的来历:请孩子们看图,图上有一只大鸟,叫神鸟凤凰。
它有着漂亮的羽毛,巨大的翅膀,长长的尾巴。
那时候的人们认为风就是神鸟凤凰扇动翅膀形成的,有意思吧。
难怪有人说,每一个汉字就是一朵智慧的花朵。
出示“风”字的演变:这是风字的演变,它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最后形成了我们今天的风字。
今天我们就走进一首诗歌,跟随作者一起去寻找风的足迹。
请孩子们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解决字词1.请孩子们竖起小耳朵,听老师读(配乐),你来当小评委。
谁来评评老师读的?谢谢你这么高的评价。
相信你们一定比老师读得更棒。
请孩子们轻轻地翻到语文书第66页。
读之前,请看老师的自读提示:1.标出诗歌小节。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3.多读几遍。
请1生读自读提示后,全班开始读。
2.读完后,我们来玩个风车游戏,词语宝宝都想要争着考考你们,抽到的同学请说风车风车转起来。
小学语文北师大二年级上册13风和水-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风》教案
二年级上山册《风》教案大邑县北街小学罗勇教学内容:风教学目标:1、学习认读本课生字和二类字,会写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小诗。
3、仿写小诗教学重难点:1、认识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小诗诗。
教学准备:树叶字卡、风声轻音乐、电脑。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咱们先来猜个谜语。
云儿见它让路,苗儿见它弯腰,树儿见它点头,花儿见它微笑。
《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是就是《风》。
板书课题,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1、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读古诗,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看看有几个小节标上小节号。
(2)指名回答问题,说说还有什么认识生字的方法。
(3)刮风的时候会有哪些现象,请生说。
再请一位同学到前面表演,其他同学发出风声,老师把树叶字卡撒在教室,请生捡起来,带领学生读,并贴到黑板上对照的树上。
(4)开火车读词语,生字。
(5)请同学到黑板上示范写生字,和同学一起点评,给生字组词。
(6)在课文中找出这些生字和词语用圈圈起来。
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每个写一遍同桌互相检查。
2、指名读1—3小节,要求读的通顺流利。
3、齐读课文。
4、学习第1小节。
(1)同桌互读找找那句话让你觉得风来了,用横线画出来。
(2)生说师板书。
5、学生自学2—3小节,解决问题。
那句话让你觉得风来了?(1)指名回答,师板书。
(2)看黑板带领同学读整首诗。
(3)除了这些现象,还有那些现象让你觉得风来了?6、指名请生配乐诗朗诵。
7、全体学生配乐诗朗诵。
8、出示小黑板填一填,生回答。
三、拓展:1、仿写这首小诗。
2、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首描写风的诗歌,想不想听一听?(师配乐朗诵)《东风忙》《风》《咏柳》《东风忙》春风春风,忙东忙西。
去化积雪,去融冰河。
去发绿叶,去吹风筝。
看它没影,听它有声。
《风》春天里,东风多,吹来燕子做新窝。
夏天里,南风多,吹得太阳像火盆。
秋天里,西风多,吹熟庄稼吹熟果。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3 风和水 ①风》优质课教学设计_37
风(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风》的意境,读出诗歌的音乐美、画面美。
2、仿照《风》,能自由创作小诗。
3、激发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1、感受诗的意境。
2、激发学生写诗欲望,仿写诗歌。
1、积累带风的成语:同学们注重词语积累,能交流带有“风”字的成语吗?生:风吹雨打、和风细雨、风雨交加、狂风暴雨、甘拜下风、、、、、、师: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今天老师也搜集一些带“风”的成语与大家交流。
出示课件(一):风雨同舟风平浪静风言风语风和日丽风吹日晒迎风招展一帆风顺。
生读一读带“风”的成语。
2、同学们,风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汉语中带“风”的词语也非常丰富。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诗歌《风》。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读出节奏美、画面美。
1、刚才在孩子们的读中,我知道大家都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可是这是一首小诗,现在请你看看小诗和我们平常学的文章有什么区别呢?诗是一行一行的,一节一节的;文章是一段一段的。
那我们在读诗时该怎样读呢?(读得慢一点,小节与小节间停顿得久一点,要读出他的节奏。
)2、那谁愿意来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读一读。
(抽生朗读)是的,诗歌诗歌,他要讲究节奏美,我们可以把他当歌一样来唱呢?来,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读出他的音乐美。
3、读诗,我们不仅要读出他的音乐美,还要读出他的图画美呢!请你再细细地读一读第一小节,看看在你的眼前有怎样的画面。
抽生汇报:请你把你看到的朗读出来。
理解“颤动”怎样的动是颤动呢?谁来做个动作表示出来。
轻轻地动就是颤动。
你能给他找个近义词吗?咱们去看看树叶颤动的样子。
在微风的吹拂下,小树叶轻轻颤动,这一片片树叶就像一个个淘气的孩子,又像一只只可爱的小手掌,和风儿轻轻地打招呼,亲切地说着悄悄话。
是呀,树叶在轻轻地动,我们要读得轻一点,来,我们一起来读读。
4、风儿轻轻地吹,吹进了小树林,小树林里又是怎样的景象呢?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读读第二小节,其余的同学边听边想,在你的眼前又是怎样的景象呢?抽生汇报:点头是怎样点的呢?这时要读得稍微重一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3 风和水 ①风》优质课教学设计_33
《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会认颤字,记住3个字,本节课主要学习“戏”的写法。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仿照课文的样子再说一节。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武器“戈”的图片和“树叶颤动”动画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朗读诗歌,体会诗歌韵味。
2、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歌韵味。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生:风(板书:风)2、游戏,我们从哪些地方可以见到风?(设计意图:谜语激趣,引入新课;通过谈话,使学生对风有初步的感知,为后面学文做铺垫)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老师范读。
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清节奏。
(3)再读课文。
要求尽可能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
(4)标出小节序号。
2、抽读,读准字音(1)抽读第一小节,正音“颤”字。
男生读。
(2)抽读第二小节。
女生读。
A、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注意“波”和“坡”的区别。
(板书:波、坡)“波”,三点水,表示与水有关,“坡”,提土旁表示跟土有关。
齐读最后一句,但是,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设计意图:通过“波”“坡”的对比,帮助学生通过区分偏旁理解字意,记住这两个形近字。
)(3)抽读第三小节。
A、“游戏”是一个新词,“游”,怎么记住这个字?B、“戏”用部首查字法查左边还是右边?这个字既可以查左边又可以查右边。
戏的右边是什么意思呢?通过观察武器“戈”的图片,学生总结“戈”字旁与武器有关。
C、设问:还有哪些字带“戈”字旁?补充“战”,“战争”战争当然需要武器。
戈长长的刀刃像“戏”字的哪一笔?斜勾,所以要写好戏字,应该把斜勾写的稍微长一些。
学生拿出铅笔在田字格中描一遍。
D、学生再读第三小节。
(4)再读全文。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3 风和水 ①风》优质课教学设计_12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一年级上期第八课[教学内容]学习《陋室铭》[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诵读,正音识字,背诵课文。
2、通过字源识字、译文释义、联系实际与故事讲述,粗知大意。
3、通过镂空记忆,吟诵巩固。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意义:回忆旧知古诗“望洞庭”引出“刘禹锡”没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和刘禹锡有关,咱们一起去看看“陋室铭”(讲述写作背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穿越时空,寻找宝藏)(知文人,解文题)(二)学习正文1、自读课文解决生字(穿越时空第一关,词语火车)(1)初读文章(配乐慢读,读准字音) 抽生读,随机检查正音要求:认真倾听同学读,同学读错的地方等一下举手帮助纠正(2)倾听范读两遍(找韵脚,划节奏,正音熟读)要求:书本平放倾听范读、跟读范读(3)全班齐读 (歌决体)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通句子(4)比赛读大组读、男女生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2、译文释义(1)(穿越时空第二关,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明文意)游戏1:解释红色词语游戏2:翻译对读(品味意境,读懂课文)3、(穿越时空第三关)镂空记忆《陋室铭》1)老师省掉了很多内容,你还记得吗?2)根据镂空集体背记一遍5、听录音,学吟唱(乐教熏陶)1)播放吟唱录音,仿照沧海一声笑,跟读学习吟唱。
(入文境)4、总结:不必因出身贫寒而自卑,也不必因居于豪宅而炫耀,只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就能拥有充实的人生!(悟文情)5、成功穿越,宝藏出现——送给大家“学生铭”1陋室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情感与态度: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以学生自行翻译为主,教室讲解为辅;分析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二、教学重点1.翻译全文,掌握重点语句2.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写法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四、教学设计(一)导入:1. 古代有一位读书人。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3风和水①风》课教学设计15
课题风课时2课时1、经过随文识字,自主识字,游戏识字等方法,持续培育学生的识字能力。
目标2、经过多种方式的朗诵,陶冶情操,升华感情。
3、培育察看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课要点难点1、学生自主识字,在实践中总结不同的识字方法,灵巧运用。
2、认记2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波、游、戏〞3个字。
3、朗诵诗歌,感知风的特色,领会诗歌的神韵。
4、续编诗歌,培育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课字词卡片、课件准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备课一、谜语导入,揭题激趣。
运用动画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导语:同学们,今日老师先请意力,让其一开课就感觉课的新大家猜谜语写的是什么?颖,风趣,从面投入十分的学习热忱。
3、读题后〔点击课件“图片〞〕引入本课教课。
过渡语:风常和我这一课件重在培育学生的思想们在一同,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风?有过什么感觉?学生沟通。
趣。
“风吹叶动水波荡〞,这时课件的出现既再现学生的生活二、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实质,又与课文内容相联系,配教1、出示“课文〞课件,看、听诗以微风拂过声,创造出浓浓的诗歌。
情画意。
学过2、学生自由识字〔点击“生字〞学生标清小节,勾勒出生字、新程课件〕词。
a.学生利用自制的字卡,与同学互帮互帮;3、再读全文,整体感知。
想想, b.全班沟通识字方法;议一议:诗中的哪些词句能发现 c.集体齐读字词;风的踪影?〔板书略〕d、把字宝宝送回句子中读一读。
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让三、抓要点词句,精读感悟。
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1、过渡:风就像一位调皮的娃娃,次去感知文本。
体会中华文字的是那样的开朗可爱。
你最喜爱诗魅力。
中的哪一节?学生选择自己喜爱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充足表达的小节细读品尝。
了学生的个性化,能更大程度地2、分别指名赏读。
〔随机出示三调换学生自主学习的踊跃性。
个小节的课件〕读一读、议一议、画一画。
a、指名读,集体评论;b、抓要点词读读感悟细风轻拂的境界:发抖-颤动;林木点头;起波-荡起涟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水和风风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作为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一上课,教师就利用风的音效,让学生猜是什么声音,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风”。
然后展示有风的相关图片,如飘扬的红旗,飞舞的树叶……从而让学生感知风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对风的喜爱。
3.教学内容分析:《风》是小学语文西师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4课,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全诗采用反复叠唱的手法,描绘了微风吹动之下,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内容生动,诗句朗朗上口,富有想象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教学目标:
1、感受《风》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有能力的同学试背
3、仿照《风》,能自由创作小诗。
4、激发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情感。
5.教学难点分析: 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正、知、道”3个生字。
其中重点突破“颤、正、用、动、波”5个生字。
6.教学课时:一课时
7.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看见过风吗?
(1)没有是呀,风儿看不见摸也摸不着,但是我们却时时感觉它的存在。
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风儿的存在呢?
(2)看见过
你从飘飘扬扬的树叶中,从飞扬起来的红旗中,从飘着桂花香味的空气中……这种种现象中感觉到风儿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无时不刻地在我们的周围,可我们却看不见它也摸不着它。
让我们一起大自然中去寻找风儿的足迹吧。
(二)学习《风》
1、课件欣赏
2、大自然中的一切,我们不仅要用眼睛去观察,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灵去感受。
谁用心感受,谁就能找到风儿那独特的美丽。
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课件: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初步感受诗歌,师范读诗《风》,"谁也没有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林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谁也没有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3、你看,如此平常如此普通的东西,可在诗人们的眼里却另有一番韵味。
轻轻地读读诗歌。
师生连读诗歌(多次连读)
同桌连读诗歌
4、读了诗歌后,你觉得这是一股什么样的风呢?你有什么感觉呢?
( 清新的柔和的温柔的…… )
5、是呀,我们用心感受的时候,我们发现风儿正在我们的身边,她对我们点头向我们微笑,在和我们做游戏呢!多神奇的风啊!带着你的这种感觉再来读读这首诗歌。
6、同样是风儿吹拂树叶,同样是风儿吹拂林木,同样是风儿吹拂着湖水,风儿没有变可是诗人眼中的感受却变了,请你仔细地品味着读读诗歌,在诗人笔下的风儿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比较各个诗节的最后一句诗句的不同写法。
)
……
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
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诗人这样写,你读了诗句有什么感受呢?
7、当你看到河水起波纹的时候,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请学生改编说一说
谁也没有看见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
(看到树叶颤动的时候呢? )
(看到林木点头的时候呢?)
8、感悟诗歌的特点
风儿原本是无形的,可是当我们发挥想象,把它当作我们的身边的一位朋友的时候,发现它却是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富有生命力的事物。
同样的风儿会带给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风儿带给诗人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你看这些诗歌让我们回味无穷的原因在哪里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初步概括诗歌的特点:
语言很精练,短短几十个字常常包含了丰富的内容;
诗节相同,有一些诗歌常常格式相同,让我们读起来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押韵,怪不得我们读起来非常顺口;
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方法,难怪会让我们有那么美的感受)
9、从这首短短的小诗中,我们感受到了风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神奇礼物,也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无限,让我们再来欣赏这优美的诗歌。
请你有滋有味地读读,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背背。
(自由朗读诗歌)
10、仿说
你能不能也像文中那样来说几句诗?
指名(多人……)
(1) 学生自由准备
(2) 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注意渗透诗歌的特点(读起来更顺口了……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把风儿当作人来写了……你的句子
多有诗意…z…)
(三)学写诗歌
1、看样子,当我们仔细观察,用心品味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诗"就在我们的身边。
你能不能也来当当小诗人,写几句诗。
动作快的同学,你可以把你的诗歌配上插图,使你的作品更加富有诗情画意。
2、指名朗读自己写的诗。
(四)小结
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写过有关"风"诗歌,每一首诗歌都会给我们不同的享受。
老师这里收集到两首也是写风的诗歌,你有兴趣的话去读读。
普普通通的事物,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用心品味,我们会觉得我们的周围是有趣味的,我们的生活是有诗意的,希望同学们能感受这份诗意,做一个有诗意的孩子。
8.课堂练习:
(1)、提出要求: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用前两篇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概括一下。
(2)、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概括,教师巡视指导。
9.作业安排:
1、你们想和风做什么游戏呢?那我们一块儿和风做游戏吧。
(转风车,赛跑、飞飞机、唱歌、跳舞等。
)
2、和风做了游戏快乐吗?是不是又有了许多独特的感受啊?谁愿意当小诗人,来续编这首小诗?
例: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佳佳的裙子飘起来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捣蛋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风车在转动的时候,
我们就知道风在跳舞了。
10.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多媒体课件
11.自我问答
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自己质疑,说说看了课题后想知道什么。
通过质疑,打开学生的思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充满情趣中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