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合集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金融中介和信用调控的重要职责。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既是银行业务的关键,也是银行稳健运营的基石。

本文旨在探索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和应对策略。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点1.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如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外汇市场波动、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率风险等。

这些外部因素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产生了直接或间接影响。

2. 内部经营的复杂性: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广泛,涉及存贷款、资信业务、信用卡、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

各项业务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和影响,交叉风险不容忽视。

此外,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体制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足也增加了信用风险的发生可能性。

3. 不良资产上升: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加剧,不良资产的风险逐渐增加。

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面临的不良贷款压力较大,不良资产的增长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方法1. 定量分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评级模型、违约概率模型和损失水平模型。

评级模型通过对借款人或债券等主体进行评级,确定其信用风险等级。

违约概率模型用于计算借款人违约的概率,对信用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

损失水平模型则用于测算违约后的损失水平。

2. 定性分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管理层判断法和专家访谈法。

管理层判断法是指通过商业银行管理层对信用风险的主观判断和预测,结合风险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风险评估。

专家访谈法是指借助专业领域的专家对信用风险进行讨论和意见征询,以提高分析和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策略1. 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型和预警机制、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等,以提高对信用风险的感知和管理能力。

我国当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当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一·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相对‎比较落后。

银行风险意‎识淡薄,特别是不断‎增长的不良‎资产,已经成为当‎前银行要解‎决的最突出‎的问题。

由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工具、管理技术等‎方面的落后‎,信用风险管‎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我国信用风‎险总体规模‎巨大: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不‎良贷款当中‎。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货‎款一直是比‎较严重的。

截至200‎7年底,我国全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高‎达为6.7%,不良贷款额‎为1200‎9.9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8‎.0%,总额为11‎149.5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情况好‎些,不良贷款总‎额为860‎.3亿元,比率为2.1%;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11‎.5亿元,不良贷款率‎3.0%;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0‎.6亿元,不良贷款率‎4.0%;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具体的表现‎可以归结起‎来在个人或‎企业、中介机构、地方政府和‎司法失信。

1.企业失信总‎的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在注册资金‎上作假。

企业要想在‎银行贷款,必须经过企‎业资产审核‎,注册金金额‎限制审核。

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注册‎金存在不实‎现象。

第二,在财务会计‎上作假。

为了蒙蔽银‎行,企业会做争‎取银行贷款‎时虚增利润‎和资产,降低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第三,利用各种手‎段逃菲银行‎债务,造成银行的‎损失。

据调查显示‎,将近70%的企业选择‎拖欠贷款、税款等逃废‎银行贷款。

有的是公然‎赖账、恶意拖延时‎间不在贷款‎催收通知书‎上签字直到‎诉讼失效为‎止;有的是做破‎产销债,表面上企业‎是破产了而‎实际上是企‎业为了逃废‎银行债务,暗中把资产‎转移后再申‎请破产的。

还有的是采‎取“金蝉脱壳”法将企业的‎有效资产拿‎出来成来新‎的公司,而贷款却挂‎在了破产后‎的企业名义‎上,这就使得银‎行贷款成了‎一死帐而无‎法短时间内‎收回。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原因、现状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原因、现状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班级:13金融学号:138332149 姓名:姚璐摘要 :由于金融的全球化渗透 ,我国商业银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风险挑战。

信用风险管理较之其他风险,更是银行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为此就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风险管理 ;对策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概述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最古老、最重要的风险形式之一。

信用风险影响着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所包含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与经济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到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协调发展。

我国的市场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国有商业银行不仅面临着绝大多数国外商业银行同样面临的经营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更面临着一些特有的风险,如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风险,不平等竞争的风险等等。

在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开发适用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适应《巴赛尔协议》新框架的需要。

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不仅足商业银行作为微观金融主体进行内部管理的自主行为,从全局上看也是防范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导致银行信用体系和支付体系崩溃,引发货币危机、股市暴跌和金融危机的需要。

二.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1.银行业市场结构垄断性强,市场份额集中在我国,四大商业银行占据垄断地位。

截止2011年底,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都占银行业的47%左右,虽然市场份额在逐年减少,但在我国金融市场中扔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资产和负债的高度集中显示了我国银行业的高垄断性特点。

在此种市场结构下,大型商行的兴衰会直接受制于其贷款客户自身的管理水平、信用度高低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影响。

一旦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降低,损失的概率增加,投资风险无法分散,投资政策固化等,就可能推动大型商行的信用风险的增加,进而威胁到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研究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研究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系(分院)指导教师指导单位2013年6月制摘要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但是市场经济还不完备,具有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所特有的不稳定性。

全新的经营环境、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问题——银行风险管理。

而在银行风险中,信用风险一直处于首当其冲的地位,经研究发现,信用风险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中处于尤其重要的地位,是我们需要首先关注的风险。

与国际银行业相比,我国银行业对信用风险的管理还停留在传统方式阶段,对信用风险的度量才刚刚起步,因此有必要研究与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学习其先进的风险管理思想,挺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以此促进我国银行业的稳步发展。

基于以上情况,本论文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管理风险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比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态势,以提出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目前存在问题的优化方案,从而找到能使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最优化对策。

本文包括6个部分,选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标;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基本概述;对国际先进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对论文的结论及未来展望。

关键字: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研究,对策2ABSTRACTChina's market economy system has been initially established, the traditional planned economic system has been broken, but the market economy is not complete, with a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ition peculiar instability. The new business environment, the pursuit of profit maximization business objectives to commercial banks brought an unavoidable serious problem - banks' risk management. In the bank's risk, the credit risk has been in the position of the brunt, the study found that credit risk in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risk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position, is that we need to focus first on risk. Compar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banking industry, China's banking sector credit risk management is still stuck in the traditional way stage, a measure of credit risk has just started, so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and learn from foreign advanced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methods, learning its advanced risk management thinking, pricey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risk management level, so as to promot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Based on the above, the paper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were analyzed, compared to the advanced international banks' risk management situation,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for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risk management current problems optimization program, which allows commercial banks to find the optimal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untermeasures. This article includes six parts, topics research background meaning and purpose; risks of commercial banks, a basic overview; international advanced credit risk management analysis; Chinese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 analysis;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conclusions of the paper and future prospects. Keywords: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risk management, present research, countermeasures目录第1章引言 (6)1.1 选题背景 (6)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6)1.3 研究思路 (7)第2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8)2.1 信用风险基本概念 (8)2.2 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与目标 (8)2.3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9)2.3.1 专家制度法 (9)2.3.2 财务比率评级法 (9)2.3.3 信用评分方法 (10)第3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 (11)3.1 美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11)3.1.1 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 (11)3.1.2 全面的银行监管主体 (12)3.1.3 合理地利用外部信用评估机构 (13)3.2 新加坡发展银行集团的风险管理框架 (14)3.3 国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法 (15)3.4 国际活跃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 (16)第4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7)4.1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 (17)4.1.1 银行业市场份额集中度偏高 (17)4.1.2 银行资产质量较差,不良存款数额巨大 (17)4.1.3 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赢利性比较差 (18)4.1.4 资本充足率偏低流动性差 (18)4.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分析 (19)4.2.1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落后 (19)4.2.2 风险管理体系机制不健全 (19)4.2.3 对风险管理理念的认识比较片面 (20)4.2.4 信用风险管理的独立性相对较差 (20)4.2.5 风险管理分析技术与信息掌握的差距巨大 (20)第5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21)5.1 培养信用风险的管理文化 (21)5.2 完善风险测量体系,加快商业银行内部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建设 (21)5.3 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水平,确保数据资料的真实性 (21)5.4 借鉴国际现金银行的现金风险管理方法理念 (21)第6章结论与展望 (23)参考文献 (24)4致谢 (25)第1章引言1.1选题背景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最古老、最重要的风险形式之一。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防范对策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防范对策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防范对策作者:冯舒婷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02期【摘要】中国金融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处于转轨和改革发展时期,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相对国外成熟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而言比较落后,还不能应对目前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本文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同时列举了相关防范措施,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估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截止到2012年1月,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内约有50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

不良资产决定了银行公司的生存与发展。

微观而言,信用风险作为金融市场最关键、最重要的风险形式之一,是每家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都需考虑的重要因素。

宏观而言,信用风险直接影响着现代金融经济的各个层面,同时,也影响着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和经济发展,甚至影响到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协调发展。

一、信用风险的定义信用是借贷行为的总称,是以偿还为条件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是从属于商品货币关系的一个经济范畴。

信用风险又称信誉风险或保证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指借款人、债券发行人或金融交易一方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履约致使金融机构、投资人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从狭义上讲,指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履行还本付息协议,致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它实际上是一种违约风险。

从广义上讲,信用风险是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银行信用的影响,使银行等金融机构经营的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遭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程度。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和特点1.商业银行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随着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着金融全球化的挑战。

在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商业银行需要学习并借鉴国际上成熟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从而开发合适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以达到《新巴赛尔协议》所规定的要求。

深入探讨并研究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不仅是商业银行作为微观金融主体内部管理的行为,从宏观上看也是防范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导致银行信用体系和支付体系崩溃以及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巩剑璐 中国人民银行平遥县支行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金融发展已经与国民经济不可分割。

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面对现今复杂的经济金融市场环境,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信用风险,这种风险越来越复杂,出现的概率越来越常态化,这样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来说压力不断的增大。

通过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进行探究,有利于更好地防范化解信用风险,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信用风险管理;管理文化;预警体系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一)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法律制度不健全近几年以来,我国金融法律建设得以发展,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反洗钱法》等法律来规范我国商业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

但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完整地制定出一部真正用来管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法律,只是部分银行制定出试行于各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基本政策》,这部分的缺失容易给银行业埋下潜在的危机。

例如:我国在征信管理法规的缺失,使得商业银行在对客户进行放贷的时候,无法运用专业的法律法规对借贷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导致盲目放贷,最终致使很多借款无法收回,这无疑是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法律出台敲响了警钟。

因此,面对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的金融法律制度已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为规避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健全其信用风险管理法律制度刻不容缓。

(二)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1.全面风险管理的整体结构亟待健全现如今,相当一部分国内银行尚未拥有完善、系统的风险管控体系,甚至不少银行的内部架构本身仍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即便大部分银行早已成立了各种性质的风险防控组织,然而却都没有对它们具体的管控范畴进行有效界定,同时也存在着数量均衡方面的问题。

因为银行内部风控部门或组织工作范围的模糊不清,进一步造成单位内部风险防控工作的混乱和无序,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相互推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风险管理方面的重叠和缺口。

我国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作者:杨佳昀来源:《经营者》 2020年第2期杨佳昀摘要随着信用卡的普及,其风险也随之而来。

随着信用卡发行数量的增加,其信用风险愈演愈烈。

然而银行管理仍存在漏洞,银行及相关管理部门面对这一问题正积极制定解决措施,银行从自身出发,加强自身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并通过改进大数据的连接系统,与国家形成数据一体化,让风险实现最小化。

关键词信用卡信用风险一、前言信用卡作为一种特殊的信用货币凭证,承担了银行信贷业务的融资功能,也叫借记卡和贷记卡。

信用卡的持卡人在信用卡所在银行有一定的信用额度,它可以凭借这些额度先消费后还款。

然而,正是信用卡的这些好处也让银行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信用风险。

银行面对风险,正积极地提出解决方法,让信用卡信用风险最小化。

二、我国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我国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的成因信用卡风险是指在信用卡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因各种不利因素而导致的发卡机构、持卡人、特约商户三方损失的可能性。

贺敏婕在《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的讨论》中分析,持卡人由于还款认识薄弱,银行管理人员信用卡审批过于轻松,从特约商户的角度来看,信用卡交易安全意识严重不足。

(二)我国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存在的问题正因为信用卡拥有“先消费,后还款”的优点,银行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赵娟在《商业银行信用卡分期信贷违约风险实证分析——以建行X分行为例》中用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信用卡分期造成信用风险的主要因素,确定因素后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提升效益,有效推进信用卡专项分期业务的风险防范体系及制度的完善。

(三)我国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的管理现状穆淑敏在《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存在的问题及策略》中提出,我国银行为了更好地避免客户出现的信用风险,有些银行按照有关的政策准备一定比例的准备金,可以及时补充,从而减少信用卡的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

三、我国银行信用卡及其风险发展概况(一)信用卡的发展概况2018年第三季度末,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73.85亿张,环比增长2.75%。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的现状及对策2002年10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新资本协议第三稿。

此件再次征询意见后,将于2006年底在成员国开始实施。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是在新的国际金融环境下各国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最新法则,其最终形成和实施必然会对全球银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就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有关内部评级法部分的内容,结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的现状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新资本协议中内部评级法的主要内容及具体实施要求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草案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内部信用评级的资本金计算方法。

巴塞尔委员会也希望并鼓励有条件的大银行发展先进的内部评级系统,以此作为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

(一)内部评级方法的主要内容基于新协议的内部评级方法将债项按借款人的类型分为:公司、主权、银行、零售、股权等五种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但是计算方法区别并不大。

如利用内部评级方法计算公司类型债项的风险资本金,首先需要四个输入参数,它们是债务人的违约概率PD(Probability of default)、违约损失率LGD(Loss given default)、违约风险暴露EAD(exposure at default)以及债项的到期时间M (remaining maturity)。

然后,对每一个债项计算其风险权重。

最后,确定每个债项对应的监管资本金,然后将所有资产的资本金加总,得到银行的监管资本金。

(二)内部评级系统实施的具体要求内部信用评级系统的实施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银行必须经过中央银行监管部门批准,才能实施内部评级方法。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银行内部评级系统的要求有以下几点:1.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必须为两维的。

一维针对客户的信用情况,用以测量违约率(PD),另外一维反映债项的一些特殊性质,用以测量清偿率(LGD)。

2.数据质量和时间的要求。

对于使用基本法的银行,巴塞尔协议要求必须有5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来估计违约率;对于使用高级法的银行,必须有7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来估计LGD。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开展,金融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压力也越来越重。

商业银行的稳固开展关系整个社会经济开展的稳定与否。

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已经日趋成熟,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遇到许多问题。

本文从现行的银行预防风险的管理体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缺乏,给出了完善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随着美国新世纪金融在2007 年4 月申请破产,美国信贷危机迅速涉及了整个美国以及整个金融界。

这次信贷危机让金融机构意识到,银行生存与开展的关键是要努力加强银行业风险识别与管理。

笔者主要针对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体制作出分析,指出现存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以此来完善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1.风险管理特征风险是伴随银行的出现而来的,银行假设想长久生存就必须知道如何管理风险。

信贷风险管理的实质是解决银行资源有限与业务开展无限之间的矛盾,并且能科学合里的进行资源配置。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指银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由于存在不确定的因素,导致贷款无法按时追回,不能保值的可能性。

具有以下特征:①信贷风险管理具体操作中无法躲避风险集中化;②风险管理方法不断增加;③信贷风险管理从静态管理开展到动态管理;④信用评级机构的起到的作用逐年增长。

2.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意义如今商业银行开展的业务类型繁多,任务数量也逐年递增,但仍改变不了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中心业务的事实。

也正因为这样,信贷风险才是金融机构遇到的主要风险,假设想降低这些风险银行就必须加大信贷风险管理力度。

宏观方面讲,提高银行对风险的预防及管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减少金融机构整体风险的发生概率,防止金融风暴的发生,还能在日趋竞争剧烈的金融业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微观方面讲,商业银行是金融业的主体,必须提高其管理及应对风险能力。

3.目前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变现出来的问题随着国内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其防范及抵御风险的能力已经取得了不小进步,但和国外先进的管理水平还存在很到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乏:3.1缺乏相关的管理理念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受到相关理念的直接影响,国内许多商业银行由于缺乏相关的风险管理理念引发很多风险方面的问题。

关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内容摘要: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对策论文摘要: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在信用、市场、流动性和操作性等风险问题处理上与国外一流银行相比有很大差距。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出台,这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

国内商业银行只有积极寻求对策,从文化、体系、技术等方面入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随着世界金融的一体化和我国对外国银行的放开,国内的商业银行也将参与到世界金融的竞争之中。

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问题处理上与国外一流银行的差距,寻求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企业改制的不规范影响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信用风险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依靠对企业贷款的利息收入,但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商业银行贷款成了国有企业维持生存的重要手段,信贷资产质量恶化,风险增加。

同时,我国正对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在给其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

一些企业钻政策空子,拖欠甚至逃废银行贷款,给银行带来大量的坏帐、呆帐。

此风险已成为中国银行业最突出的金融风险。

(二)缺乏较为成熟的风险管理技术导致市场风险目前,国际银行界风险管理广泛使用统计方法和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管理,与之相比,我国的商业银行比较重视定性分析,而风险分类及量化技术落后。

其中,内部评级和资产组合管理是风险度量的重要技术。

风险管理技术的落后增加了我国风险管理的难度。

(三)由于挤兑导致的流动性风险银行信用一般表现为银行向公众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行债券和流通银行票据等形式。

银行的自有资本有限,若管理不善,不良贷款率过高,就会出现过挤兑风波和支付危机。

目前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国家信用的保证,其流动性风险没有显现,但潜在支付困难日益增多,如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足60%,低于80%和国际最低标准。

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

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

3、采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
3、采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
商业银行应当采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对信 用风险进行更加精准的预测和管理。同时,应当不断更新和完善风险管理模型和 方法,提高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结论
三、结论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评估与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商业银行应 当不断完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应当加强内部管理,提 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商业银行在竞争激烈的 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的思考
目录
01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 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03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
02 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 题
04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 理逐渐成为银行业务中的重要问题。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信用风险管理已经成 为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演示将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1、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 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同时,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防范潜 在的风险。
2、提高风险意识
2、提高风险意识
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同时,应当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能力。
2、风险控制手段和方法不完善
2、风险控制手段和方法不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文章来源于:Leabharlann 压器 ) (三)信贷资产的行际分布失衡导致信用风险积聚可能性较大
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总额的行际分布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始终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其中,信贷资产向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集中的特征尤为明显,信贷资产的行际分布整体呈失衡状态。以工、农、中、建四家全国性大型银行为例,截至2011年末,其贷款合计占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总量的52%,较去年同期上升11.98个百分点。在信贷资产市场份额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信用风险向个别银行聚集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虽然大型银行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但是当信用风险积聚与外部宏观产业风险相叠加时,其往往也很难做出灵活调整,这使得风险无法分散转移,将直接影响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严重的还将引发整个银行业的系统性信用风险。
(四)贷款投向相对集中,期限错配和产业调整有可能放大信用风险
目前商业银行贷款投向集中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期限结构向中长期集中。2010年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中长期贷款累计新增6.17万亿元,而同期人民币短期贷款累计新增为2.47万亿元。2011年,在多项宏观调控政策的共同作用下,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增速有所放缓,但是从新增量上看,中长期贷款与同期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合计增量仅相差1亿元,贷款总量向中长期集中的总体格局并未改变,且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正处发展高峰的西部地区而言,贷款向中长期集中的特点短期内仍将持续。二是贷款产业投向仍向制造业集中。据统计,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新增贷款投向主要集中于三大领域:制造业、个人贷款、批发及零售业。其中,制造业贷款占比高达27.6%。上述两方面特征直接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还将与银行自身的存贷款期限配置以及主要信贷投放产业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具体而言,一方面在贷款中长期趋势较为明显的背景下,日益增强的存款活期化将导致银行期限错配问题有所加剧,而这将使得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贷款投向集中产业的结构调整以及政策导向变化都将直接影响这些行业借款者的偿还能力及偿还意愿,进而间接影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在我国,实体经济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强烈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主要面临了信贷紧缩、劣质贷款只增不降等一系列问题。

商业银行提高其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和贷款风险收益率,是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下面对相关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具体阐述。

一、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控的必要性商业银行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加大其风险管控力度是关键所在。

在稳健的经济政策下,银监会虽然公布商业银行劣质贷款在不断减少,然而涉及“股改剥离”政策的施行,到20XX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劣质贷款高达万亿元,劣质率高达24%。

根据财政在区域性金融平台的投资项目中,供过于求的较多,房地产项目是其中之一,这一现象导致劣质贷款数额居高不下。

以上现状表明,商业银行在面对只增不减的贷款问题时,需要加强风险管控,选择较为稳健的道路。

二、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控体制不完善1.尚未形成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首先,国内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对信贷风险管控认知不足,一味追求业绩,不注重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这无疑给银行带来无形压力。

另外,他们只着眼于短期盈利,忽视了未来商机。

最后,信贷风险管控理念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未在商业银行整个人才体系中全面施行,导致工作人员误入歧途。

2.缺乏信用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商业银行工作人员总体综合素质偏低:社会经验不足、法律知识欠缺、业务方式不当、没有管理分析能力。

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责任感较低,未根据贷款要素对贷款人进行严格审核,缺乏及时处理并调整贷款类别的积极性,没有核实贷款要素是否如实填制。

基础数据的不统一和不准确严重阻碍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制水平提高,即使是简单的分析工具也会导致数据出现质量问题,从而造成结果信任度低。

也就无法建立各种信用风险管理模型,无法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运用到银行实际的信用风险管制中去。

信用风险量度模型和技术落后是造成专业人才稀少的根本原因。

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首先,我国商业银行法人构架不稳,董事会和监事会权利过于集中,不能相互制衡;其次,风险管制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影响风险管控的效果;最后是银行内部稽核部门没有独立性。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作者:黄颖青来源:《商场现代化》2015年第10期摘要: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增强自身竞争力、迎接外资银行挑战急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信用风险现状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大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目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较单一,核心资本比例很高,附属资本很少,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附属资本40%的比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最主要的资产是各种贷款,贷款总量从2009年以来一直稳步上升,贷款量占总资产的比重也一直居高不下,信用风险是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主要的风险。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如下:一、资产负债情况大型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7087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5%,占整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比例为42.21%,负债总额为6593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1%,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负债比例为42.17%。

银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情况表(法人)二、信用风险状况不良的贷款率和不良的资产是作为中国商业银行和监管体系的在经营和管理方面的有效指标,衡量着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这五个级别是中国银监会从2004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的贷款分类制度所制定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额巨大,不良存款持续增加,信用风险的加大,这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

2008年金融危机诱发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不良贷款问题更加受到关注。

中国银监会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有回升趋势。

从图可以看出,2009年以后,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先降后升,2014年第三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为4272亿元,较2014年第二季度末增长315亿元,较2013年第三季度末增长907亿元。

其中,工商银行2014年第三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为1154.71亿元,农业银行为1034.66亿元,中国银行为906.96亿元,建设银行为1053.2亿元,交通银行为408.72亿元。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作者:罗金玉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第08期[摘要]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全面提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和问题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信用风险是银行业的主要风险之一,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所面临的第一风险。

因此控制不良资产率是商业银行主要的经营目标,也是监管机构主要的管理目标。

从我国银行业的现实存量和潜在增量看,信用风险仍然比较严重。

监管机构认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必须达标,努力争取将不良资产率控制在4%以内,银行业才能大幅降低整体风险程度。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良贷款率过高不良贷款率的高低,反映了信用风险的大小。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过高,其中主要是损失率较大的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主要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尽管近年来,国家和各主要商业银行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不良贷款比例,使不良资产的比率有所下降,但这并不能掩盖银行体系信贷风险积累的事实。

从统计数据看,表面上看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双降。

分析其下降的原因,即可看出问题所在。

首先,不良贷款率下降主要原因来自新增贷款规模的稀释效应,可以看成一种“分母策略”,根掘安邦集团的测算,2009年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率由2.4%下降到1.58%的过程中,总贷款余额增加的“分母效应”占2/3,而不良贷款降低的“分子效应’’仅占1/3。

其次,在分子方面,2008年信贷扩张以来,不良贷款总额下降并非由于银行资产质量突然好转。

而主要是因为在2008年11月底农业银行股改剥离了8干多亿不良资产。

再次,2009年银行信贷增长主要由票据融资和企业中长期贷款构成。

2009年5月银行中长期贷款余额比去年同期新增了近5万亿元,其中很大部分以项目贷款的方式投放到各地方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地产领域中,高风险行业授信集中;集团关联客户关联交易存在风险隐患。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作者:李乐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09年第01期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缺乏有效管理1. 信用风险比较严重虽然我国商业银行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信用风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管理,但是由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工具、管理技术等方面的落后,信用风险管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缺乏有效管理,在实际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信用风险总体规模巨大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不良贷款当中,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货款一直是比较严重的。

中国政府在1998年发行特别国债2700亿元,以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即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及中国建设银行)的资本金。

1999年又成立信达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从四家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近1. 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减轻了银行的负担,从2000年起基本遏制了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快增长的势头,并从2001年开始出现不良贷款率与不良贷款余额双下降的局面,2003年12月,由汇金公司向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注资225亿美元和200亿美元,2005年4月向中国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

尽管如此,截至2007年底,全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高达为6.7%,不良贷款额为12009.9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8.0%,总额为11149.5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情况好些,不良贷款总额为860.3亿元,比率为2.1%;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11.5亿元,不良贷款率3.0%;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0.6亿元,不良贷款率4.0%;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2.2亿元,不良贷款率0.5%。

全部不良贷款中82.8%都是可疑和损失类贷款,按照五级分类标准这些贷款是必然要遭受损失的。

(2) 存款活期化、贷款长期化,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差距加大虽然存贷款期限主要属于银行流动性指标,但是由于中长期贷款具有更高的信用风险,商业银行的存贷款结构也能反映出信用风险的大小。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决定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乃至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银行要提高绩效,就必须实现信用风险最小化、经营收益的最大化。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和银行业改革的深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日益加大。

通过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预测未来信用风险管理趋于完善的管理模式。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1)银行业市场份额集中度偏高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划分标准,我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划分为4类:(1)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股份制商业银行;(3)城市商业银行:(4)其他银行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企业集团内部的金融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邮政储蓄机构。

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情况表(法人)2011年一季度单位:亿元、%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我国现有经济体制下,国有银行和国家政策性银行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并且仍然占主导地位,垄断着我国的金融市场,使得银行贷款资金用于比较固定和单一的行业,这就使信用风险程度大幅度提高。

(2)银行资产质量较差,不良存款数额巨大单位:亿元、%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银行资产质量较差,不良贷款数额巨大。

(3)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赢利性比较差我国商业银行在资金运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长期贷款和投资,而大部分的存款和借款属于短期资金,融资的期限总体上短于运用资金的期限从而有明显的不均衡”短期长贷”的资产负债结构引起到期日缺口,银行靠短期拆借来维持流动性,这种恶性循环使得银行资产的盈利性越差,导致风险越大。

(4)资本充足率偏低流动性差自《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从2004年3月1日实施以来,银行业务的发展与银行资本金充足率低的矛盾就更加突出。

银行为了补充银行资本金,发行次级债,造成短期内巨额的融资方案给资本市场带来较大压力,银行之间相互持有的大部分债券增加了银行业的系统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存在问题、原因及应对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存在问题、原因及应对措施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和管理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比较大的差距。

本文从信用风的险的概念及信用风险管理原则入手,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措施作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信用风险风险管理五级分类法风险控制制度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中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风险形式之一,它是现代经济体,特别是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所有金融机构都面临着不断增加的信用风险,对信用风险的准确度量和合理管理,从微观上讲有利于经济体经营的安全,从宏观上讲有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因此,对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一、信用风险的概念及发展信用风险指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本付息而给贷款人造成损失的风险。

在传统意义上,损失被理解为只有当违约实际发生时才会产生,因此,信用风险又被称为违约风险。

然而,随着现代风险环境的变化和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这一定义已经不能充分反映现代信用风险及其管理的性质和特点。

从当今组合投资的角度出发,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不仅会因为交易对手的直接违约而发生损失,而且,交易对手履约可能性的变化也会给组合带来损失。

一方面,一些影响交易对手信用水平的事件的发生,如信用等级被降低、投资失败、盈利下降、融资渠道枯竭等,其所发行的债券或股票就会跌价,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另一方面,现代风险衡量技术的发展也使得贷款等流动性差的金融产品的价值能得到更恰当和及时的衡量,上述信用事件的发生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可以及时地在资产估价中得到反映。

如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也会随时影响贷款人资产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在违约实际发生的时刻。

因此,现代意义上信用风险应包括由交易对手直接违约和交易对手违约可能性变化而给投资组合造成损失的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一)信用风险管理体制存在缺陷1、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不够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显著的体制性根源。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

2015年27期总第802期使企业内部管理、生产、技术等支持端更加平台化,提高运营效率。

据此模式,长城润滑油近年来在企业层面不断搭建支持平台,实施平台化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1)实施前端业务的专业化经营和管理一是产品专业化。

对于具有一定规模、具有较强专业性和渠道特殊性的产品实施专项产品经营,使之从生产、销售、研发以及技术支持方面形成一体化。

如下属天津分公司负责润滑脂的规划、研发、销售与技术支持;重庆分公司负责合成润滑油脂的生产、科研和销售。

二是渠道专业化。

按照工业油、车用油、大客户、专项产品分别建立销售队伍和销售渠道,并针对细分市场特点进行客户开发。

三是客户专业化。

将客户进行专业化的分类,分成大客户、规模客户、中小客户和个人客户,实施专业化的开发,形成针对各种类型客户的开发模式。

(2)平台化管理,提升后端支持效率一是建立生产物流的专业化运营平台。

对各地生产、物流、仓储、库存进行统一的管理和配置,进行产地布局优化,按照就近供货原则安排生产,根据品种规模的变化,持续进行产品精简和产地合并,降低生产成本。

二是建立区域化的技术支持平台。

在五大区域销售中心设立技术支持中心,承担区域行业用油调研、组织客户技术交流会、使用案例收集、培训销售人员等职责,为销售分公司、销售代表处提供技术及产品方面的支持。

三是建立信息化支持平台。

建设以ERP 为核心的运营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生产、物流、销售、服务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对运营资源的优化和规范使用;建设CRM 客户及营销信息系统,实现了销售业务管理、移动网上办公、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

四是统一进行市场策划和品牌宣传。

每年由公司统一组织产品的策划,制订营销政策,由产品经理深入到销售一线单位进行宣讲和培训,为销售单位与客户的交流提供统一的“模版化”指导工具。

4.主要成效长城润滑油运用互联网+企业管理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是内部运营管理效率提高了10%以上,2012年以来每年运营优化及采购降本5000万元以上;二是企业经营效益持续上升,每年效益增长保持在10%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一) 银行业市场份额集中度偏高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划分标准,我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划分为4类:(1)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股份制商业银行;(3)城市商业银行:(4)其他银行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企业集团内部的金融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邮政储蓄机构。

截至2005年底,中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l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17家城市商业银行、238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681家城市信用社、32854家农村信用社、8家农村合作银行、7家农村商业银行、59家信托投资公司、74家财务公司、l2家金融租赁公司、3家汽车金融公司、遍布城乡的邮政储蓄机构以及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据中国银监会初步统计,截至2009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78.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3%。

分机构类型看,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40.1万亿元,增长25.9%;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1.8万亿元,增长33.7%;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5.7万亿元,增长37.5%;其他类金融机构资产总额21.2万亿元,增长20.5%。

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负债总额为74.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8%。

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负债总额37.9万亿元,增长26.9%;股份制商业银行负债总额11.2万亿元,增长34.1%;城市商业银行负债总额5.3万亿元,增长37.7%;其他类金融机构负债总额19.9万亿元,增长20.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在从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空前的快速的发展,在我国现有经济体制的制约下,国有银行和国家政策性银行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并且仍然占主导地位,垄断着我国的金融市场,使得银行贷款资金用于比较固定和单一的行业,这就使信用风险程度大幅度提高。

附2003-2008年中国银行业金融资产负债表(二) 银行资产质量较差,不良存款数额巨大,增量信贷资产的潜在风险不断积累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不良贷款当中,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货款一直是比较严重的。

中国政府在1998年发行特别国债2700亿元,以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即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及中国建设银行)的资本金。

1999年又成立信达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从四家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近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减轻了银行的负担,从2000年起基本遏制了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快增长的势头,并从2001年开始出现不良贷款率与不良贷款余额双下降的局面, 2003年12月,由汇金公司向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注资225亿美元和200亿美元, 2005年4月向中国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

尽管如此,截至2009年12月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973.3亿元,比年初减少629.8亿元;不良贷款率1.58%,比年初下降0.84个百分点。

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155.02%,比年初大幅上升38.57个百分点。

从不良贷款的结构看,损失类贷款余额627.9亿元;可疑类贷款余额2314.1亿元;次级类贷款余额2031.3亿元。

分机构类型看,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264.5亿元,比年初减少600.8亿元,不良贷款率1.59%,比年初下降0.86个百分点。

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627.3亿元,比年初减少581.0亿元,不良贷款率1.80%,比年初下降1.00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37.2亿元,比年初减少19.9亿元,不良贷款率0.95%,比年初下降0.40个百分点。

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76.9亿元,比年初减少108.8亿元,不良贷款率1.30%,比年初下降1.03个百分点。

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70.1亿元,比年初增加78.7亿元,不良贷款率2.76%,比年初下降1.19个百分点。

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1.8亿元,比年初增加0.9亿元,不良贷款率0.85%,比年初上升0.02个百分点。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在应对危机条件下取得了不良贷款比例和余额“双下降”的成绩,但对信贷高速增长情况下隐藏的信贷资产质量风险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银监会将处理好信贷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针对性、灵活性的关系,在保增长、调结构的同时,始终将防范、化解信贷风险放在突出位置。

【经过了开年信贷狂飙之后,在银监会“逐季均衡投放”与大行否认“停贷”的“双轮”驱动下,信贷走势或将趋于理性。

对于今年1月信贷强劲势头,刘明康曾表示,这是去年信贷累积之后的释放,未必是有效信贷需求的真实反映。

随着有效需求得到满足,这种趋势将很快有所缓和。

尽管如此,监管层方面仍然不敢有任何松懈,再三强调“均衡”、“平稳”。

2010年1月26日,银监会召开的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刘明康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定要根据实体经济有效需求和审慎标准,合理控制信贷增量,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努力实现逐季均衡投放和平稳增长。

同时还强调,今年银行业的工作要做到更加注重信贷结构调整,更加注重科学发展,更加注重金融风险防范。

一是要坚持有保有控,积极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是要保证资本充足水平和质量,切实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三是加强信贷管理,严格控制不良贷款反弹;四是加强公司治理和并表管理,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2010年1月28日作者:聂伟柱)(三) 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赢利性比较差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吸收存款和借款,其比例大小直接影响着银行的营运能力,并且大部分的存款和借款属于短期资金,而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长期贷款和投资,这样就导致商业银行融资的期限总体上短于运用资金的期限,这种明显的不均衡的“短期长贷”的资产负债结构引起到期日缺口,而银行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在极少情况下能够正好弥补因支付负债而引致的现金流出,从而产生流动性风险。

因为银行流动性保持一个在时间上连续的过程,现期的资产来源和运用会影响未来的流动性需求和供给,靠短期拆借来维持流动性只能产生恶性循环。

银行资产的盈利性越差,导致风险越大。

(四) 资本充足率偏低流动性差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处于较低水平。

2000年以来,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相适应,银行业也进入了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期。

然而,由于受盈利水平约束,银行内生资本能力不高,同时融资渠道也有限,因而,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并不能随资产规模的增长而增长,资本充足率不断下降,规模扩张与资本金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

2004年3月1日,开始实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这使银行业务发展与资本金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通过发行次级债等资本市场融资手段来补充资本金,在短期内如此巨额的融资方案将给资本市场造成较大压力,银行间相互持有债券也增加了银行业的系统风险。

此外,采用发债的方法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只能是权宜之计,长远看,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一个以资本为核心的资产扩张约束机制,将资本充足率管理贯穿到银行经营的各个方面,才有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资本金不足的困扰。

相对于高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损失准备金不足,拨备覆盖率较低。

绝大多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没有随着贷款的快速增加而按规定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

按照贷款的五级分类标准,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损失准备金尚不足以弥补损失类贷款,更不能覆盖所有不良贷款可能带来的损失。

资本金比率偏低,银行资产扩张和资本金补充不匹配,导致其经营具有一定程度的脆弱性,银行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一) 政府干预的原因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对银行的干预逐渐减少,但是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体制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商业银行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还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目前政府凭借其行政手段,依然可以对银行资产行使所有、控制、收益以及分配等多项权利。

各级政府为了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总是通过自己持有或控股的国有企业对当地的商业银行施加影响,引导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向,事实己证明,有相当一部分银行信用风险是由政府的行政干预所引起的,具体表现为政府指定的各种贷款,如命令性贷款、商业性贷款、政策性贷款、救济性贷款等,这实际上是我国商业银行直接或间接地履行准财政的职能,承担一部分本应由政府直接负责的任务,加大了商业银行经营的信贷风险。

(二) 借款人和企业的原因借款人和企业为了从银行得到贷款,必须符合银行所要求的相关贷款条件,与此同时,借款人和企业在不满足银行贷款要求的时候,就容易出现伪造经济收入来源,隐瞒企业经营情况等,导致双方信息不对称,产生风险贷款,如贷后跟踪不仔细最后导致形成不良贷款。

这是由于借款人和企业在借款过程中与银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性。

信息不对称性是指交易的双方信息了解的程度不一致,其中某一方知道另外一方未知或无法知道的信息。

在金融投资活动中,对称信息是相对的,信息不对称是普遍的,由于存在信息搜寻成本和监督成本的问题,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银行都不可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充分了解,即掌握企业经营状况的完全信息,因而各国都存在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技术性不良贷款。

我国的信息非对称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商业银行与监管机构的信息非对称问题,在我国金融市场中,被监管方(商业银行)一般乐于汇报好的业绩和消息,而回避对自己形象不好的坏信息,这些坏信息就会不断的积累起来,最后放大,从而演变成不可弥补的风险,监管机构由于不能充分掌握这些信息,因此也没能及时采取化解风险的措施,这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倒闭;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非对称性,银行贷款发放之后,信贷资金纳入企业资金循环,企业对于自身资金的运营状况掌握充分信息,但对于银行来说则产生“灰箱”效应,对于资金运营情况的信息处于劣势地位,有的企业随意篡改会计报表,提供对自己有利的项目论证和有关数据,有些甚至提供虚假材料和虚假证明以骗取银行的信用,有些企业随意更改贷款用途。

(三) 银行产权制度不合理商业银行长期以来管理体制不合理,制度不健全,信贷规模多年来都沿用计划经济时期单纯按行政区域和各地方经济发展指标,实行的机械分配,而没有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择优放贷。

贷款评估质量不高,审批不严。

对贷款企业在市场的位置和发展前景,企业的资信状况调查不够深入,审批制度只在分析报表和文字,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即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审贷分离制度,商业银行都重贷轻管,对企业贷款后很少进行跟踪检查贷款的使用和企业的效益,不能及时发现企业不良贷款滋生的苗头,无法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和对策,减少不良贷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