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抢救转诊制度
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工作制度
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工作制度
1、NICU是集中收治早产儿和各种急危重新生儿的病室,实行无陪护封闭管理,要求医护人员必须经过新生儿专业的严格训练。
2、对于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命更加脆弱、病情变化快,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工作上要更加细心。
3、对各种急危重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入院后必须详细向患儿家属做好病情告知,并及时履行各种签字手续。
4、对入院新生儿必须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特别是孕产期情况)和仔细的体格检查,以免漏诊和误诊(包括骨折、产伤、畴形等);接收转诊患儿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院外诊治情况。
及时开具医嘱并执行医嘱,并做好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护。
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包括X线、血糖、血气及各种生化检查等,并根据病情变化动态监测。
5、及时完成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并随时加签。
6、对疑似外科等疾病的患儿,应及时进行会诊;对疑难危重患儿或病情突发变化的患儿应及时请示上级医生查看,并及时告知患儿家属。
7、交接班除书面报告外,并进行逐一床边交接。
8、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1。
危重新生儿转运会诊制度
危重新生儿会诊转运制度
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是儿科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包括转运至市一总院及将患儿由产房转到新生儿室或将病儿送到其他科室(放射科、CT室、外科等)诊断或治疗。
儿科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如下会诊转运制度。
1、凡院内因病情急骤、危重,需紧急会诊的病人,我科接到紧急会诊电话,应
10分钟内前往参加会诊或抢救,不得延误,会诊后要补写会诊单及会诊意见。
2、参加会诊的人员为主治医生职称以上人员担当,日班由总住院医师负责,节
假日由值班二线医生负责,如二线医生正在负责抢救或外出转运,则由三线医生负责,紧急情况下,当班医生需服从主任调配。
3、如参加院外急会诊,应立即向司机班联系出车,如在节假日或夜班应立即向
总值班汇报,由其调配二线出车。
一般在接电话后20分钟内完成出车前准备工作。
4、转运小组至少需要2人,一般由医生和护士各一名组成,护士必需具有ICU
工作经验。
5、转运工作的准备工作必须在平时已完备,包括转运车的维护,AC换能器的检
修,蓄电池满负荷状态,有可供呼吸机应用3至4小时的压缩氧和压缩空气瓶,呼吸机、吸引器、新生儿转运车可随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转运箱中包括急救药品和各种复苏器械,每日由护士长或指派的专职护士检查,包括药品的保质期,各种用品的数量和工作状态。
以备随时使用,过期或使用完要及时更换和补充。
6、转运人员院外转运需携带无线通电设备,随时与申请会诊单位及本单位领导
联系,以备紧急情况的应对处理。
7、会诊医师要详细检查病人,并提出明确的会诊意见.如院外转诊,必须认真填写
转诊单。
8、科室定期回顾转运情况,通过总结分析。
新生儿转运制度及实施细则
新生儿转运制度及实施细则一、为适应新形式下对危重新生儿转运要求,提高危重新生儿转运安全性及抢救成功率,提高我院新生儿专业辐射力及影响力,参考XX 儿童医院120急救转运管理制度,结合新生儿转运特点,制定新生儿内科/NICU 新生儿转运制度。
二、成立新生儿病区“新生儿转运”管理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医疗组:护理组:三、出诊医生接到转运电话后,详细询问患儿一般情况(姓名、性别、日龄、孕周)、转诊原因及目前患儿病情情况,并评估、解释、记录,告知对方转运风险及相关费用。
四、通知护士、司机,启动转运程序,药、物、设备检查齐全;根据病情确定出诊时应配备的特殊抢救器械及药物,3分钟内出发。
120转运电话要求保持24小时畅通,保障与对方电话联系;五、到达目的医院首先听取当地医生病情介绍;检查患儿情况,再次评估患儿病情,是否适合转运;将患儿病情及评估结果告知家长,说明风险,签订转运同意书,1-2名家长随车。
六、不适合转运的患儿向家人仔细解释,家人理解后签署拒绝转运;特殊病人,如转运风险较大,或与当地医院有潜在医疗纠纷者,应及时上报李振光科主任或院总值班。
七、转运途中根据病情积极采取相应治疗及护理措施;转入NICU患儿需提前半小时电话通知NICU病区值班医护人员,告知患儿病情,准备抢救物品及器材;如需外科会诊,提前联系相应科室做好会诊工作;如需辅助科室检查,提前与相应辅助科室电话联系。
八、抵达我院后,转运医护人员护送患儿直接入NICU,向接诊医师交代病情,认真填写相关医疗文件,并签字确认。
九、转运护士带领患儿家人办理相关入院手续;请家长保持电话畅通,如有特殊情况会及时联系。
十、吴宏伟副主任医师、郝祥梅护士长作为新生儿转运直接责任人,执行日常转运运转及培训工作,每季度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一次院前急救知识培训并有相应的考核记录,院前急救质量标准为100分,合格为90分,合格率要求为100%;十一、120车由专人(王妍妍)负责监管,每两周对120车进行专项检查1次,护士长每月对120车跟踪检查1次。
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工作制度
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工作制度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工作制度1. 概述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是专门为出生不久的婴儿提供高度监护和特殊护理的部门。
为了确保NICU的高效运转和婴儿的安全,制定了以下工作制度。
2. 人员组成NICU的团队成员包括:- 医生:负责诊断和治疗婴儿的医疗专业人员;- 护士:负责实施医嘱、监测婴儿情况和提供日常护理;- 药剂师:负责提供合适的药物以及给予关于用药的专业建议;- 社工:协助家庭处理与婴儿健康相关的社会、情绪和经济问题。
3. 工作流程3.1 入院流程- 婴儿进入NICU时,家长需提供婴儿的出生证明和相关医疗文件;- 接诊护士根据婴儿的状况进行初步评估,记录关键的生命体征和病史;- 医生与家长沟通,解释婴儿的状况、治疗计划和预后。
3.2 医疗护理流程- 医生根据婴儿的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护士根据医嘱对婴儿进行观察、监测和护理;- 护士定期与医生沟通婴儿的状况,并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护士负责婴儿的喂养、清洁、药物给予和其他日常护理工作。
3.3 家长参与- 家长可以在合适的时间陪同婴儿,并接受相关护理指导;- 家长需遵守规定的探视时间和探视规则,并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4. 工作制度与要求4.1 值班制度- NICU全年24小时开放,分为白班、夜班和加班;- 医生和护士按班制轮流轮班,确保持续的医疗服务和护理。
4.2 信息记录与交流- 所有医护人员需合理记录婴儿的相关信息,包括医疗记录、观察记录和护理措施;- 医生和护士之间、班次之间的交接班时,要进行详尽的信息交流。
4.3 质量控制与安全- 所有医护人员需遵守医院的卫生和手卫生规范,确保病房的清洁与消毒;- 对于婴儿的重要医疗操作,医生和护士需组织并参与团队讨论,以减少犯错。
4.4 婴儿出院与转诊- 医生根据婴儿的状况和治疗进展判断是否适合出院或转诊;- 出院或转诊时,医生需告知家长有关照料和后续随访的事项。
医院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急救实施方案
XX 医院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急救实施方案各职能科、各学科、各科室:根据省卫计委文件精神,为切实保障母婴安全,加强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抢救、接诊、转诊、管理工作,畅通绿色通道,提高危抢救成功率,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结合我院实际制定该实施方案。
一、领导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 xx成员:xx xx xx xx xx办公室设在医务科,主任由xx 担任。
职责:负责对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抢救、转诊及管理工作的组织、人员、车辆调配和协调工作,保证产科绿色转诊通道的畅通。
二、重症孕产妇、新生儿抢救专家组组长:xxx副组长:xxx xxx成员:xxx xxx xxx xxx xxx职责:负责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抢救、会诊和指导工作,组织转诊。
工作要求:妇产学科主任、护士长组织本科医护人员负责危重孕产妇常规接待、抢救及转诊工作。
需要多科会诊、抢救的,应及时报医务科组织抢救、会诊。
儿科主任、护士长组织本科医护人员负责危重新生儿常规接待、抢救及转诊工作。
三、工作要求1、各级各类人员要高度重视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抢救、转诊及管理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保证危急救绿色通道畅通。
2、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保证急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得到及时救治。
对需转诊的孕产妇、新生儿要严格按照《危重孕产妇、新生儿转诊制度》执行,做好各项工作,保证安全转运。
对于不宜转运的孕产妇、新生儿,应立即请专家会诊,指导治疗。
3、加强急危重孕产妇、新生儿管理,妇产科、儿科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急危重孕产妇、新生儿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急救技能,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4、妇产科门诊要结合“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做好孕期保健监管工作,对高危孕产妇要严加管理,掌握相关资料,做好登记,指导正确就医,为危重孕产妇急救工作奠定基础,保障母婴安全。
5、全院各部门要全力配合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急救工作,保证参加抢救人员及时到位,设备、药品等完好无缺,规范操作,杜绝急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由于救治不及时造成的意外事件发生,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新生儿重症抢救转诊制度
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制度为进一步建立较完善的救治网络,加强我院对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的管理,确保及时、迅速、有序地抢救重症新生儿,使重症新生儿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不断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结合我科实际,特制订新生儿科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工作制度。
一、组织机构(一)成立医院重症新生儿抢救领导小组(抢救领导小组名单及联系电话见附表1)。
负责对我院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组织协调各科室和上级专家对我院发生的重症新生儿进行会诊、转诊和抢救。
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组长:杨明清副组长:李桃凤成员:谭善宏、李曙光、候伍平抢救领导小组下设急救专家组及科室抢救小组人员。
(二)成立院内重症新生儿抢救专家组(院内抢救专家组名单及联系电话见附表2)。
人员由分管院长、新生儿科、产科、ICU、内科、外科、麻醉科、相关医技科室及后勤科室人员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高年资主治医师或我院业务骨干担任,负责制定院内重症新生儿抢救应急预案并组织落实、保障急救抢救资源的配置、储备和正常运行,及时上报重症新生儿抢救个案,负责院内重症新生儿的抢救评估和报告。
组长:李桃凤副组长:谭善宏、候伍平成员:田丽、张晓凤、杨胜金、符付献、张清贵、刘龙刚、崔晶、杨沙平(三)成立重症新生儿科室抢救小组,负责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的组织和实施。
重症新生儿科室抢救小组人员组成如下组长:李桃凤副组长:谭善宏、候伍平成员: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二、救治措施(一)制定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流程(抢救流程图见附件5),定期检查和维护监护和抢救设备,保证药物、血液的及时供给,确保重症新生儿抢救的绿色通道畅通。
(二)认真学习各种救治方案和工作流程,组织培训和考核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的相关内容,定期召开抢救小组会议和组织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演练,一旦新生儿出现危重情况,立即启动本院的重症新生儿抢救预案。
(三)严格执行医院的接诊制度。
1、值班医护人员接到产科高危孕产妇准备分娩电话后,应立即赶往产房或手术室,详细了解孕妇及胎儿情况,初步评估准备分娩新生儿情况,检查和准备复苏的仪器,充分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工作,如有极高危新生儿(见附表4)情况可能,通知科室抢救小组组长以做好接应和抢救准备工作。
新生儿急危重症网络转诊制度及流程
新生儿急危重症网络转诊制度及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新生儿急危重症网络转诊制度及流程是为了提高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救治成功率,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设立的一项制度。
危重新生儿抢救工作制度
3.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全体医护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十、抢救工作中的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
1.在抢救过程中,尊重患儿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及时与其沟通病情和抢救措施。
2.遵循医学伦理原则,确保患儿在抢救过程中得到人文关怀。
3.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抢救工作合法合规,防范医疗纠纷。
2.定期对抢救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抢救成功率。
3.对抢救效果进行评价,包括患儿存活率、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为改进抢救工作提供依据。
七、抢救信息管理
1.建立新生儿抢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抢救病例的电子化记录和查询。
2.规范抢救信息填报流程,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3.定期对抢救信息进行分析,为临床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抢救预案启动:根据患儿病情,迅速启动相应抢救预案,通知相关人员到位。
3.抢救操作:按照抢救预案,实施紧急处理措施,包括心肺复苏、药物治疗、呼吸支持等。
4.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抢救措施,确保抢救效果。
5.抢救记录:详细记录抢救过程,包括患儿病情、抢救措施、用药情况等,以便后续分析、总结。
2.定期举办抢救知识讲座,提高全体医护人员对新生儿常见危重症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3.加强对医护人员抢救技能的考核,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抢救操作。
十三、抢救工作的环境与设施要求
1.抢救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确保抢救工作不受外界干扰。
2.抢救室内应配备完善的通风、保暖、消毒设施,防止交叉感染。
二十一、抢救工作的监督与考核
1.建立抢救工作监督制度,对抢救流程、设备管理、人员操作等进行监督检查。
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诊救治实施方案
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诊救治实施方案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妇幼健康服务工作指导意义,进一步降低我院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保障母婴生命安全,提升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国家卫计委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妇幼健康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建立健全产科、儿科急救网络,充分发挥各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保证母婴急救绿色通道畅通,进一步提高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抢救效率和成功率。
二、建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诊救治绿色通道1.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诊救治原则:医疗机构实行首诊负责制、就地就近抢救、规范转诊、尊重病人知情选择权。
2.根据我院综合抢救能力,建立县级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小组,建立转诊救治绿色通道,签署会诊、转诊协议,明确急救、会诊等事宜,负责本院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转诊救治。
3.成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诊救治小组,转诊救治小组成员由医务科、妇产科、儿科、内科、外科、急诊科、麻醉科、辅助科室等相关人员组成,组长由业务院长担任。
三、做好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向上级医院转诊工作1.对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实行首诊负责制,医院因技术等原因不能救治时,对于不宜转运的孕产妇或新生儿,应立即请急救医院专家会诊;对于可转运的孕产妇或新生儿,按照转诊原则,安排医护人员护送,规范转诊至急救医院。
2.转诊救治医院有专人负责接诊工作,并向护送的医护人员询问病情和前期抢救情况,查看病历和抢救记录,积极救治孕产妇和新生儿。
3.转诊医院要向转诊救治医院了解病人转归情况,转诊救治医院要及时反馈救治结果给转诊医院。
四、规范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向市级转诊流程(一)遵循原则。
对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实行首诊负责制,转诊原则上按照区域划分,但应尊重病人知情选择权。
(二)会诊。
因孕产妇和新生儿病情危重需要转诊时,应坚持“先会诊、再转诊”的原则。
新生儿危急疾病抢救转诊制度
新生儿危急疾病抢救转诊制度
为了提高新生儿危急疾病的抢救能力,保障患儿生命安全和健康发展,制定此抢救转诊制度。
抢救流程
1. 发现新生儿有危急疾病症状,立即通知医院新生儿科急诊负责医生。
2. 医生快速评估病情,按照诊疗指南提供紧急治疗。
3. 若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控制病情,急诊医生应主动向上级医院会诊或转诊。
4. 上级医院接收患儿后,医生应对病情进行评估,提供更高水平的抢救治疗。
规定时间
1. 早产儿出生体重低于2000克的,在出生后28天内发生的呼吸窘迫、反复呕吐、黄疸等情况,应在3小时内完成转诊。
2. 早产儿出生体重在2000克以上的,在出生后28天内发生的呼吸窘迫、反复呕吐、黄疸等情况,应在6小时内完成转诊。
3. 足月儿发生的危急疾病,应在12小时内完成转诊。
注意事项
1. 当转诊时需要向上级医院咨询或会诊时,应告知患儿家长,并在医生的陪同下进行转诊。
2. 上级医院应全方位了解患儿病情和治疗情况,并根据需要及时与下级医院联系。
此制度的实施,能够更及时有效地处理新生儿危急疾病,减少患儿痛苦和家庭负担。
同时也提高了医疗机构的抢救救治能力和治愈率,是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制度。
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制度
转诊标准:当新 生儿出现特殊疾 病或罕见病例时, 应立即转诊至上 级医疗机构进行 进一步诊断和治 疗
注意事项:转诊 过程中应注意患 儿生命体征的监 测和护理,确保 患儿安全到达上 级医疗机构
04
转诊流程
初步评估与决策
初步评估:根据患 儿病情进行初步评 估,确定是否需要 转诊
决策:根据初步评 估结果,决定是否 进行转诊,并制定 转诊计划
监督机制的完善: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率和效果。 监督机制的保障:加强监督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监督工 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定期随访与评估
随访时间:规定 时间内进行随访
随访内容:了解 患儿恢复情况, 指导家长进行家 庭护理
评估内容:对患 儿进行全面的评 估,包括生长发 育、营养状况、 神经发育等方面
调整方案:根据 随访和评估结果 ,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和护理计划
总结经验,完善制度
总结转诊经验:对转诊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为进一步完善制度提供参考。
通讯设备:确保转诊过程中通讯设备畅通,能够及时传递病情信息和指令
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反馈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沟通技巧:医护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与患儿家属和接收医院进行有效沟通
记录与报告:对转诊过程和病情变化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向上级医疗机构报告
06
完善转诊流程:根据总结的经验,对现有的转诊流程进行优化,提高转诊效率和质量。
加强与上下级医院的沟通协作:通过加强沟通协作,确保转诊后的新生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和管理。
定期评估和改进制度:定期对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临 床需求。
危重新生儿救治管理工作制度
目录一、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3)(1)、新生儿科主任职责: (4)(2)、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职责 (5)(3)、新生儿科主治医师职责: (6)(4)、新生儿科住院医师职责 (7)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制度 (8)2、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 (8)3、入院管理制度 (15)4、出院管理制度 (16)5、转科(转出、转入)制度 (17)6、母乳喂养保障制度 (18)7、产、儿科合作制度 (19)8、医疗设备操作、管理制度 (20)9、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21)10、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22)11、安全管理制度 (26)12、不良预后处置管理制度 (29)13、医疗不良事件防范与处理制度 (30)14、医疗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 (38)15、定期随访制度 (42)16、探视制度 (44)17、出生缺陷报告制度 (44)18、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 (45)19、死亡新生儿遗体处理制度 (46)2、医学伦理评审制度 (48)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55)(一)、患儿发生呛奶等窒息时的应急预案 (55)(二)、患儿发生坠床的应急预案 (57)(三)、患儿突发性猝死应急预案 (60)(四)、新生儿休克应急预案 (62)(五)、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应急管理预案 (64)(六)、输液反应应急预案 (66)(七)、医疗不良事件应急预案 (68)(八)、医疗纠纷应急处置预案 (72)(九)、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81)(十)、医院发生火灾应急预案: (89)(十一)、停水应急预案 (97)(十二)、停电应急预案 (102)一、各级各类人员职责(1)、新生儿科主任职责:1)、在院长及各有关职能部门领导下,全面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护理、预防、保健、宣传、人才培养及行政管理工作。
为本科各项管理工作的第一负责任人。
2)、根据医院工作要点,拟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对本科职工进行医德教育,教育职工遵守安全操作程序,严格无菌操作;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危重新生儿抢救绿色通道制度
危重新生儿抢救绿色通道制度危重新生儿抢救绿色通道制度为了保证危重新生儿急诊和抢救工作及时、准确、有效地进行,有效配合我院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工作,院内为急危重新生儿患者建立的快速、高效的服务系统“绿色通道”,是指包括急诊预检、急诊科、产房、妇产科新生儿病房、药房、血库、检验科和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等辅助检查科室在内的一个快速、有效的急救医疗体系。
一、危重新生儿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的服务人群所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新生儿、早产儿、或预见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各类危急重症新生儿。
二、危重病人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的服务原则一律实行“三优先、一补办”,即: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与医疗相关的手续后补办的原则。
三、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的工作制度1、实行首诊负责制,实施抢救科室及检验、输血、放射、药剂、手术等相关辅助科室的医护人员必须全力抢救,无条件为患者提供方便,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患者,延误患者的最佳诊疗时机。
3、科室设实行医生和护士24小时值班制度,抢救设备和备用抢救药品齐备,做好随时做好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的准备。
4、在抢救过程中,如需相关科室会诊,院内抢救会诊原则上相关科室医生在接到通知后10分钟内到达。
5、为保证抢救的及时,对绿色通道抢救病人的各类有创操作,值班医师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先留取血样,随后进行梅毒、艾滋和乙、丙肝的监测。
6、对绿色通道抢救的急危重症新生儿,值班医师必须尊重家属的知情权,及时告之病情及变化,进行医患沟通,根据病情发给病人及家属病重或病危通知。
7、实行上报制度,在进行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的同时,必须逐级向危重效救治中心领导小组报告患者患者病情及抢救情况,夜间或休息日报告院总值班,由医务科或院总值班协调各救治小组、相关科室协助抢救,并在必要时组织抢救会诊。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工作手册-(制度、职责、预案、流程、诊疗规范)
目录第一章医院文件《关于成立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通知》 (1)第二章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组织机构 (3)第三章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基本工作制度 (9)一、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工作制度 (10)二、各级医师负责制度 (10)三、危重新生儿转运制度 (11)四、入院管理制度 (12)五、出院管理制度 (12)六、转科(转出、转入)制度 (13)七、母乳喂养保障制度 (14)八、产、儿科合作制度 (14)九、医学伦理学评估和审核制度 (15)十、医疗设备操作、管理制度 (17)十一、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17)十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18)十三、安全管理制度 (19)十四、不良预后处置管理制度 (21)十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防范措施 (21)十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28)十七、定期随访制度 (30)十八、新生儿室探视制度 (31)十九、出生缺陷报告制度 (32)二十、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 (32)二十一、死亡新生儿遗体处理制度 (32)二十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34)二十三、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 (35)二十四、暖箱、蓝光箱、辐射台、CPAP机、经皮测胆红素仪、快速血糖仪的安全管理要求 (35)二十五、工作人员更衣、手卫生制度 (36)二十六、卫生宣传制度 (37)二十七、静脉、肌注消毒制度 (37)二十八、布类消毒制度 (38)二十九、地面、病床单位消毒制度 (38)三十、暖箱、兰光箱消毒制度 (38)三十一、给氧器具消毒制度 (39)三十二、奶瓶清洗流程 (39)三十三、拖把消毒制度 (40)三十四、终末消毒制度 (40)三十五、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及污物处理制度 (40)三十六、呼吸机消毒制度 (40)三十七、新生儿监护室感染管理制度 (41)三十八、新生儿沐浴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41)三十九、配奶室感染管理制度 (42)第四章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46)一、临床科主任职责 (47)二、临床主任医师职责 (47)三、临床主治医师职责 (48)四、临床住院医师职责 (49)第五章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50)一、新生儿病房人员调配应急预案 (51)二、处理医疗投诉和纠纷应急预案 (51)三、吸氧过程中吸氧装置出现故障应急预案 (51)四、吸痰过程中负压吸引装置出现故障应急预案 (52)五、发生针刺伤时应急预案 (52)六、科内发现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53)七、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应急预案 (53)八、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护理应急预案 (53)九、新生儿病房停电应急预案 (54)十、住院患儿烫伤应急预案 (54)十一、新生儿误吸应急预案 (54)十二、新生儿丢失应急预案 (55)十三、新生儿感染暴发应急预案 (55)十四、新生儿病房停水和突然停水应急预案 (55)十五、新生儿坠床应急预案 (56)十六、暖箱故障应急预案 (56)十七、新生儿窒息复苏应急预案 (57)十八、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 (57)十九、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 (58)二十、急性呼吸衰竭急救及应急预案 (59)二十一、感染性休克的急救及应急预案 (60)二十二、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急救及应急预案 (61)二十三、心搏呼吸骤停的急救及应急预案 (61)二十四、急性颅内压增高的应急预案 (63)二十五、惊厥的应急抢救预案及程序 (64)二十六、猝死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65)二十七、新生儿颅内出血抢救预案 (66)二十八、患儿静脉输液发生药液外渗应急管理预案 (67)二十九、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遇断电的应急预案 (68)第六章抢救流程图 (70)一、危重新生儿抢救流程 (71)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流程图 (72)三、新生儿惊厥抢救流程图 (73)四、新生儿颅内出血抢救流程图 (74)五、新生儿呛奶、窒息的处理流程图 (75)六、新生儿窒息抢救流程图 (76)第七章诊疗规范 (77)一、呼吸窘迫综合征 (78)二、胎粪吸入综合征 (80)三、肺出血 (81)四、呼吸暂停 (82)五、感染性肺炎 (84)六、肺气漏 (86)七、新生儿呼吸衰竭 (90)八、新生儿休克 (91)九、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95)十、新生儿颅内出血 (98)十一、化脓性脑膜炎 (101)十二、新生儿低血糖脑病 (104)第八章护理常规 (106)第一节新生儿疾病护理 (107)一、新生儿窒息 (108)二、新生儿颅内出血 (109)三、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110)四、呼吸窘迫综合征 (111)五、新生儿黄疸 (112)六、新生儿溶血病 (113)七、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114)八、新生儿脐炎 (115)九、新生儿败血症 (116)十、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117)十一、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117)十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118)十三、新生儿低血糖 (119)十四、新生儿低钙血症 (120)第二节护理治疗技术操作 (122)一、新生儿温箱的保养与使用 (123)二、新生儿静脉穿刺与留置针 (124)三、输液泵及注射泵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126)四、新生儿疾病患儿抢救配合技术 (128)五、给氧治疗、气道管理及人工呼吸机监护技术 (129)六、新生儿疾病患儿营养支持技术 (137)七、心电监测技术 (141)八、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技术 (142)九、新生儿胸部物理治疗技术操作流程 (144)第一章医院文件《关于成立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通知》(扎医字【2018】20号)关于成立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通知各科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国家卫计委《关于印发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的通知》(国卫办妇幼发【2017】40号)、《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17】73号)、内蒙古自治区卫计委《关于切实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和管理的通知》(内卫计妇幼字【2018】186号)等文件精神,为建立完善危重新生儿转会诊和救治网络,提高我院危重新生儿救治能力和服务质量,保障救治服务的及时性和安全性,切实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经医院研究决定成立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并组建相应组织机构、制定《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工作手册》,现印发给你们,要求相关科室认真学习、通力协作、贯彻执行。
儿童转诊制度流程范本
儿童转诊制度流程范本一、背景为了提高儿童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儿童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儿童转诊制度流程。
本流程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儿童患者转诊工作。
二、转诊指征1. 患儿病情较重,需要更高水平的专业技术支持。
2. 患儿疾病属于专科疾病,需要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3. 患儿病情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诊断和治疗,而当前医疗机构无法提供相应服务。
三、转诊流程1. 初诊医疗机构接到患儿就诊后,经治医生根据患儿病情判断是否需要转诊。
如需要转诊,向患儿家属说明转诊原因及转诊风险,取得家属同意。
2. 经治医生填写转诊单,详细记录患儿病情、治疗经过及转诊原因。
转诊单需经本科室主任签字确认。
3. 医疗机构医务科审核转诊单,确认无误后加盖公章。
4. 医疗机构向患儿家属提供转诊单,并告知转诊流程及注意事项。
5. 患儿家属携带转诊单及患儿相关资料,前往接收医疗机构就诊。
6. 接收医疗机构接收到转诊单后,核实患儿信息,安排患儿就诊。
如患儿病情紧急,应立即安排急救措施。
7. 接收医疗机构对患儿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将治疗情况反馈给初诊医疗机构。
8. 初诊医疗机构根据接收医疗机构的反馈,对患儿进行后续治疗和跟踪管理。
四、转诊注意事项1. 确保患儿转诊过程中安全、舒适,尽量减少患儿痛苦。
2. 转诊单应详细记录患儿病情、治疗经过及转诊原因,以便接收医疗机构了解患儿病情。
3. 医疗机构应加强与接收医疗机构的沟通,确保患儿转诊顺利进行。
4. 患儿家属应了解转诊风险及注意事项,配合医疗机构完成转诊工作。
五、转诊终止条件1. 患儿病情得到控制,不需要进一步转诊。
2. 患儿家属不同意转诊。
3. 接收医疗机构因特殊情况无法接收患儿。
4. 其他影响患儿转诊的情况。
本儿童转诊制度流程旨在保障患儿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各级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本流程,为患儿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转发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标准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标准(试行)的通知各县(区)卫生计生委,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现将《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标准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标准(试行)的通知》 (豫卫妇幼〔2016〕14号)转发给你们,并提以下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高度重视,积极筹建建设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是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关于切实做好高龄孕产妇管理服务和临床救治的意见》的具体举措,是积极应对全面二孩政策,确保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的实际行动,各县(区)卫生计生委一定要高度重视,结合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实力和实际情况,3月底之前,每个县均要建立1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1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红头文件上报至妇幼科备案)。
二、对照标准,努力提升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是挽救高危孕产妇和重症新生儿生命的“堡垒”和“屏障”,生命所系,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已经建成的各级“救治中心”要对照相应的标准,逐条完善,逐项提升,确保硬件过硬,技术设备达标,功能完善,运行通畅,真正担负起“救死扶伤、力挽狂澜”的重任。
正在筹建的县级中心,要按照相应的标准,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起点运行,确保救治中心全面达标。
市人民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严格按照两个标准进行自我提升,3月底将提升整改报告上报妇幼科。
各县建立的中心,也要在3月底之前完成提升任务,县卫生计生委要适时进行达标验收,并把结果报市卫计委妇幼科。
三、完善救治网络,畅通绿色通道发挥救治中心的最大效能,重在完善救治网络,畅通救治绿色通道。
市人民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要依据医疗救治的相关规定,结合分级诊疗和转诊制度,制定市级转诊救治网络和流程,市卫计委将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形成市级救治网络体系。
各县区要根据本县区的具体情况,研究制定本辖区的转诊救治网络体系。
确保在2018年前,形成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应对有序、运转高效,救治有力的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急救、会诊、转诊网络。
新生儿重症抢救转诊制度
新生儿重症抢救转诊制度转诊制度是指把需要特殊医疗服务或医疗技术的患者从一级医疗机构转移到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的一种制度。
对于新生儿重症患者来说,实施转诊制度是为了赢得时间,使患者在得到确诊和基本治疗的同时,能及早获得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新生儿重症患者一旦发生病情恶化,抢救的难度和风险将会大大增加。
建立新生儿重症抢救转诊制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建立一套完善的转诊标准。
包括疾病诊断标准,如新生儿窒息、先天性心脏病等;重症监护指标,如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处理的标准,如高频通气、心脏复苏等。
只有制定明确的标准,才能确保将患者转诊到合适的医疗机构进行抢救和治疗。
其次,建立转诊网络。
需要建立一张覆盖面广、合作紧密的转诊网络,包括一级到三级医疗机构,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转诊到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
网络中的医疗机构要有相关的抢救设施和熟悉的医疗团队,以确保新生儿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抢救。
同时,要加强医疗机构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三,要建立转诊协调机制。
建立转诊协调机制可以确保转诊过程的顺利进行。
该机制包括转诊申请的审核与筛选,转诊患者的信息传递,以及源医疗机构和目的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通过建立转诊协调机制,可以提高转诊的效率和顺利性,确保患者能够快速转移到目的地进行抢救。
最后,要建立转诊后的评估和追踪机制。
转诊不仅仅是一个从一个医疗机构到另一个医疗机构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保证患者在转诊后能够得到持续的抢救和治疗。
建立评估和追踪机制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治疗效果,对转诊制度的完善和优化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新生儿重症抢救转诊制度的建立对于救治重症新生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的转诊标准、建立转诊网络、建立转诊协调机制和追踪机制,可以确保新生儿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抢救和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的概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因此,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新生儿重症抢救转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确保新生儿重症患者能够尽快得到救治。
高危新生儿、危重新生儿转诊工作制度
高危新生儿转诊工作制度
1.产科医生发现高危新生儿后,立即向儿科及产科主任汇报,请求会诊,并向医务科汇报。
2.医务科接到汇报,立即组织抢救,并县卫计委基妇股汇报,并联系江华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
3.产科室负责人及时安排转诊医生、护士、司机,在30分钟内准备工作并转出。
4.转诊医生由具有NICU工作经验的医生承担。
5.转诊护士由具有NICU工作经验,能配合医生做好护理及有关的技术操作。
6.转诊人员实行24小时工作制度。
7.转诊结束后,及时补齐转运车内所耗物资,定期检查,以备所需。
8.转运途中保持通讯联络,以便医院做好准备。
9.科内定期对参与转诊医生、护士培训。
危重新生儿转运指征
1、出生窒息复苏后需进一步监护治疗者及产伤、颅内出血、HIE。
2、早产儿;出生体重<2000g,胎龄<34周,早产儿生活能力低下,
喂养不耐受,惊厥、呼吸困难、呼吸暂停。
3、呼吸窘迫经处理未见好转又无机械通气条件。
4、循环不良,血压低,少尿及严重贫血。
5、外科疾患需手术及高静脉营养。
6、严重感染,严重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7、糖尿病母亲新生儿,严重妊高征母亲新生儿及宫内发育迟缓。
8、出血性疾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溶血病,没有条件诊断、治疗和换血。
9、情况不好,有原因不明,诊断不清。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范文(3篇)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范文NICU工作制度(一)NICU是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治疗及监护的场所,为便于对重危患儿观察、抢救,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应随时做好应急抢救的准备。
(二)凡有重危新生儿到达NICU,抢救人员立即到达抢救现场,由科主任、主任医师统一指挥组织进行抢救。
抢救时严格执行各种抢救规范和流程,做到准确、及时、配合默契、抢救得力。
(三)管床医生负责详细按时记录病情变化,并在指挥抢救者指示下,开出医嘱及有关各项检查。
(四)护士长带领有关护士,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准备好一切抢救药品和器械。
(五)护士严格执行医嘱,做好各项护理记录,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各种监护数据变化,随时向医生报告并及时处理。
(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房间终末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七)儿科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掌握NICU病房各种监护设备的使用。
NICU的药品由病房护士长负责管理,随时检查抢救药品是否齐全,抢救器械是否完好。
(八)医生、护士认真作好交接班,除交接班记录外,还须做好床旁交班。
(九)爱护NICU所配置的仪器,抢救器械固定放置,一律不准外借及挪动位置。
(十)保证NICU的安静、整洁,非工作人员不得无故入内,患儿家属按要求进行探视。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凡治疗效果不佳或一周内经三级医师查房诊断不明的病例应进行疑难病例讨论。
2、疑难病例讨论会由科室医师及相关科室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及业务副院长参加。
3、疑难病例讨论前要预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加以调整,写出书面摘要,发给参会人员,以便做发言准备。
4、疑难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主持。
住院医师报告病例资料,参加人员应充分发言,全面分析,提出诊疗意见。
结束时主持人应做总结,制定诊疗方案。
科室要做好记录,及时整理,归入病案。
会诊、转诊工作流程会诊、转诊工作流程1、院内会诊、转诊:(1)、门诊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
如需要转科检查,可在门诊病历上注以“请____科会诊”字样,接受会诊科室不得推诿,应优先就诊,认真做好问诊、检查及处理工作,并详细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制度
为进一步建立较完善的救治网络,加强我院对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的管理,确保及时、迅速、有序地抢救重症新生儿,使重症新生儿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不断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结合我科实际,特制订新生儿科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工作制度。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医院重症新生儿抢救领导小组(抢救领导小组名单及联系电话见附表1)。
负责对我院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组织协调各科室和上级专家对我院发生的重症新生儿进行会诊、转诊和抢救。
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杨明清
副组长:李桃凤
成员:谭善宏、李曙光、候伍平
抢救领导小组下设急救专家组及科室抢救小组人员。
(二)成立院内重症新生儿抢救专家组(院内抢救专家组名单及联系电话见附表2)。
人员由分管院长、新生儿科、产科、ICU、内科、外科、麻醉科、相关医技科室及后勤科室人员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高年资主治医师或我院业务骨干担任,负责制定院内重症新生儿抢救应急预案并组织落实、保
障急救抢救资源的配置、储备和正常运行,及时上报重症新生儿抢救个案,负责院内重症新生儿的抢救评估和报告。
组长:李桃凤
副组长:谭善宏、候伍平
成员:田丽、张晓凤、杨胜金、符付献、张清贵、刘龙刚、崔晶、杨沙平
(三)成立重症新生儿科室抢救小组,负责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的组织和实施。
重症新生儿科室抢救小组人员组成如下组长:李桃凤
副组长:谭善宏、候伍平
成员: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
二、救治措施
(一)制定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流程(抢救流程图见附件5),定期检查和维护监护和抢救设备,保证药物、血液的及时供给,确保重症新生儿抢救的绿色通道畅通。
(二)认真学习各种救治方案和工作流程,组织培训和考核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的相关内容,定期召开抢救小组会议和组织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演练,一旦新生儿出现危重情况,立即启动本院的重症新生儿抢救预案。
(三)严格执行医院的接诊制度。
1、值班医护人员接到产科高危孕产妇准备分娩电话后,应立即赶往产房或手术室,详细了解孕妇及胎儿情况,初步评
估准备分娩新生儿情况,检查和准备复苏的仪器,充分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工作,如有极高危新生儿(见附表4)情况可能,通知科室抢救小组组长以做好接应和抢救准备工作。
2、门急诊发现重症新生儿要马上进入抢救程序,进行复苏工作,并通知病房做好抢救准备工作,接诊医生要亲自护送患儿到病房。
3、病房日常高危新生儿,要严密观察病情,有危重病情发展趋向的,应当及时诊治和组织抢救。
(四)经在产房、手术室及门急诊复苏抢救新生儿,在条件允许下,须尽快转入新生儿科进行进一步处理,抢救小组人员接到通知后要快速到达科室,由抢救小组及值班人员根据病情确定抢救方案。
需要科间会诊的,应当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必要时报告医务部或医院领导进行组织、协调、参加抢救。
(五)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服从指挥、密切配合、分工负责、通力合作、规范操作。
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无误、清楚,护士要复述一遍,以免发生差错,必须注明执行时间。
严密观察病情,认真及时做好各种记录。
由一名人员认真书写医疗文书,记录各种治疗方案、方法、医嘱。
各种记录要求准确无误、清晰明了、扼要完整,而且必须注明时间。
(六)危重患儿需设专人护理,制定全面细致的护理计划,
及时准确地做好护理记录。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床前交班),对患儿的病情变化、抢救措施及所有药品均应详细交班。
注射用药品、空安瓶、输液空瓶、输血空瓶等用完后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按规定处理。
(七)在抢救工作中遇到困难需要支援时,需要上级医院技术支援的,应及时报告医务部或医院领导,负责人员调度、联络、求援,同时向花都区重症儿童救治中心请求支援。
(八)及时与患儿家属交代病情,抢救的同时通知患儿家属补办门诊病历、住院手续。
抢救结束后,及时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抢救记录等相关医疗文书。
要由了解病情的医生向患儿亲属交代病情,以取得家属的配合。
有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及时向医务部或院领导报告。
(九)在进行新生儿急救时,一定要坚持就地就近的原则,分秒必争,采取一切措施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若因医疗条件所限,需转往上一级医院时,应向医务部或医院领导小组报告,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向转诊医院报告患儿情况,以便做好接诊准备工作。
同时在转诊接受单位人员到达前,做好以下转诊前救护工作:
1、保暖、清理呼吸道、给氧、建立静脉通道;
2、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监测;
3、对出现心肺复苏指征得患儿,按新法实施心肺复苏;
4、对有指征得患儿进行气管插管或人工通气;
5、有详细的转诊病历,包括简要病史、诊断、救治情况、生命指征、医师签名和日期。
三、报告制度
(一)实行首诊报告制,院内重症新生儿首诊接诊科室负责人为责任报告人,首诊医生为重症新生儿的责任登记人,抢救首诊科室做好重症新生儿抢救病案的填报,统一报院内抢救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报告内容:产妇姓名、年龄、住址、户藉地、孕产次、孕周、产妇生产过程、新生儿目前病情、抢救经过、急需协助解决的事宜等。
(三)报告时限:各科室凡发现符合本预案规定的重症高危新生儿,应于接诊后立即通过各种方式报告院内重症新生儿抢救领导小组。
四、保障措施
(一)技术保障
1、实行预案效果评估。
对重症新生儿抢救预案实施效果评估,我院医务部定期抽查。
2、技术培训:加强我院重症新生儿急救队伍的人才建设,由我院各专业技术骨干组成。
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相关知识、相关技能的技术培训和演练。
推广新知识、新技术,针对产科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防微杜渐,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3、保持通讯、信息通畅。
抢救成员24小时不停机,抢救时行政领导必须参与现场协调指挥。
有专人负责本单位重症新生儿救治工作信息的上报和总结。
(二)后勤保障
1、根据重症新生儿急救需要,充分准备好一切抢救用的设备设施、包括药品、器械和检验装备等,并定期保养维护,保持抢救物品处于良好功能状态,及时与州血站联系,保证提供孕产妇抢救用血。
抢救完毕及时整理抢救室,补充药品、器材,保持清洁卫生,同时做好抢救小结,总结经验,提高抢救水平。
2、后勤科保障水电供给,配备救护车用于紧急状态物质供给,原则上转院必须报120急救中心,由120派出急救人员、车辆、急救药品、器械等,我院医务人员陪同,确保转送过程畅通到位。
泸溪县人民医院重症新生儿抢救领导小组名单见附表
泸溪县人民医院重症新生儿院内抢救小组名单及联系电话见附表
泸溪县人民医院重症新生儿科室抢救小组名单及联系电话见附表
新生儿危重病例单项评价指标及危重评分见附件、
泸溪县人民医院重症新生儿抢救呼叫流程见附件5 6
附表
1
泸溪县人民医院重症新生儿院内抢救领导小组
7
附表
2
:
泸溪县人民医院重症新生儿院内抢救专家组
附表
3
:泸溪县人民医院重症新生儿科室抢救领导小组1)出生窒息,5min Apgar评分≤7分。
2)出生体重≤2kg。
3)心率<100/min或>160/min或心律失常。
4)呼吸<30/min或>60/min或频发呼吸暂停。
5)神志改变或嗜睡。
6)反复抽搐2次及以上。
7)总胆红素≥15mg,早产儿总胆红素≥12mg。
8)腹胀或有消化道大出血。
9)体温<35℃或>40℃。
10)硬肿面积≥30%或有并发症。
1、新生儿危重病例单项指标:凡符合下列指标一项或以上者可确诊为新生儿危重病例:
2、新生儿极危重病例单项指标:凡符合下列指标一项或以上者可确诊为新生儿极危重病例:
(1) 需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者或反复呼吸暂停对刺激无反应者。
(2) 严重心律紊乱,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力衰竭、心房扑动和心房纤颤、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纤颤、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Ⅱ型以上)、心室内传导阻滞(双束支上
)。
(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
(4) 昏迷患儿,弹足底5次无反应。
(5) 反复抽搐,经处理24h以上不缓解。
(6) 体温≤30℃或 > 41℃。
(7) 硬肿面积≥70%。
(8) 血糖 <1.1mmol/L (20mg/dl)。
(9) 有换血指征的高胆红素血症。
10 注:
(1) 分值 > 90为非危重;70~90为危重;< 70为极危重。
(2) 用镇静剂、麻醉剂及肌松剂后不宜进行Glasgow评分。
(3) 选24h内最异常检测值进行评分。
(4) 首次评分,若缺项(≤2分),可按上述标准折算评分。
如缺2项,总分则为80,分值> 72为非危重,56~72为危重,< 56为极危重(但需加注说明病情,何时填写)。
(5) 当某项测定值正常,临床考虑短期内变化可能不大,且取标本不便时,可按测定正常对待,进行评分(但需加注说明病情、时间)。
(6) 不吸氧条件下测Pa02。
(7) 1mmHg=0.133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