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

合集下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

附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药重点学科是整个中医药学科群的龙头。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是一项关乎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是统领中医药各项业务建设的基础和平台,也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名医的重要途径。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促进中医药学科结构调整优化,整体提升中医药教育、科研、医疗、保健和中药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知识创新和文化繁荣,提高中医药学科建设水平,促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遵循中医药学科建设与发展自身规律,增强中医药行业竞争力,提高中医药服务于经济与社会的能力,择优建设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在生命科学领域和临床医学领域居领先地位的中医药重点学科,推进中医药学术与事业的发展。

二、战略目标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要以发展中医药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以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和继承创新为根本,丰富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完善中医药学科结构和体系,提高中医药的学术水平,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

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产生一批具有原始创新性的科研成果,提高中医药的社会服务能力。

三、阶段目标(一)要通过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学科体系,突出特色与优势。

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求,在中医药重点学科的设置与布局上发挥导向作用。

突出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带动特色学科、弱势学科、新兴学科的建设与提升,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发展。

逐步形成适合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兼具科学规范的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体系,促进中医药学科的整体优化。

(二)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要着力提高中医药继承、创新、发展水平。

要围绕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凝炼学科发展方向,在本学科的核心理论、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方面有所贡献,取得标志性成果,形成若干个能立足中医药学术发展前沿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基地,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贡献力。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意见-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意见-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正文:----------------------------------------------------------------------------------------------------------------------------------------------------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意见(1991年2月27日)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建设重点学科的要求,国家教育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通过评议择优确定了一批重点学科点。

为了加强建设与管理,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点学科点应担负提高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任务。

发展目标是,到本世纪末,能够自主地持续培养与国际水平大体相当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能够解决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依据;能够接受高等学校及其他方面的学术骨干进行学术访问或深造,逐步建成开放型的教学、科学研究先进基地,为实现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基本立足于国内和完成上述重要任务起骨干带头作用。

二、重点学科点要紧密围绕上述任务目标,并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与实际条件可能,统筹考虑,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进行建设,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学科规划。

兼顾近期与远期,选准本学科点的主要发展方向,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努力形成与发展各自的特色。

订出“八五”期间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科学研究的具体计划,并尽早安排落实。

科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一般不要重复,应相对集中、突出重点。

(二)队伍建设。

主要是后继学术带头人的培养造就,队伍结构与素质的改善提高和思想作风建设。

努力建设一支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乐于奉献、学风端正、团结合作、结构合理、人员精干、有活力和创新开拓精神、有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学科梯队。

重点学科建设意见

重点学科建设意见

重点学科建设意见随着国家经济、科技水平的发展,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前途,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高质量的教育,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保障。

教育中的重点学科建设,也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质量提升”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领域的发展,国家在建设重点学科方面多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就重点学科建设意见进行了探讨。

一、重点学科建设意见的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

而这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发展重点学科,成为推动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

2002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并对全国高校开展重点学科建设,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品牌项目。

现在,全国高等学校是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重点学科建设意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创新、高质量、高效益。

故此,在教育资源方面,重点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学科发展方面,重点是提高学科的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学科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学科国际化和创世竞争力;在管理方面,重点是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促进学科的内部合作和外交合作。

2.基本原则(1)独立自主,从全体师生和学校本身出发,重点学科建设目标要同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同步。

(2)突出特色,在学科建设中,突出学科的发展特点和区别性,提高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3)革故鼎新,通过教育教学方式创新、管理模式改革,促进重点学科迅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4)整体协调,跨学科整合资源,促进重点学科发展,提高学科研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5)高效益,根据产业需求对重点学科建设投入和绩效进行精准管理,实现前期投入与后期效益相衔接。

(6)国际化,推动重点学科“国际化”战略,提高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关于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

关于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

关于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我院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更好的贯彻、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走好“科技兴国”之路,进一步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和学术环境,吸引和聚集国内、外优秀人才,在医学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开展高水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促进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培养造就高层次的医学科技人才,将我院办成具有国内或国际一流水平的医院,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二章学科建设第二条:学科建设是我院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医院2010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争取1-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因此要突出重点、加大投入,重点扶持我院优势学科,使之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防病、治病的重点、难点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争取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从而使我院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我院的竞争力,为此医院将业务总收入的1%作为科研预算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当年余额转入下年使用。

第三条:建立一流实验中心。

生物工程中心为医院重点扶持单位,为使之成为国内一流研究中心,达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建立开放性实验中心的目的,医院将对生物工程中心每年拨款50万元人民币,购买仪器等设备,连续五年。

第四条:设立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建设基金。

1.每年资助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50万元人民币。

2.每年资助部、委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30万元人民币。

3.每年资助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20万元人民币。

4.每年资助厅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10万元人民币。

5.每年资助校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5万元人民币。

以上资助,均连续三年。

第五条:鼓励主办学术会议。

为扩大我院的学术影响,提高我院的学术地位,达到争创全国一流医院的目的,对我院主办的学术会议,医院将提供适当的交通工具和会议地点。

第六条:加强对外交流为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达到医院与国际接轨的目的,鼓励各学科进行对外交流与合作,对于根据专业发展需要,需聘请外国专家及省外著名专家来院讲学或技术指导者,医院负责安排食宿及省内旅游、招待费。

关于加强高校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

关于加强高校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

关于加强高校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在当今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学科建设成为推动国家创新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高校学科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高校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

本文将从指导意见的背景与目的、具体措施与要求、预期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与目的1.背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中仍存在明显差距。

从世界一流大学的数量和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来看,我国大学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关系到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

2.目的加强高校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培养一流人才,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二、具体措施与要求1.优化学科布局通过对全国高校学科布局进行修订和调整,合理分布各类学科资源。

加强学科间的协同和跨领域合作,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同时,鼓励高校在重点方向上优势学科的集中培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学科。

2.增加学科投入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学科建设的资源保障水平。

增加财政资金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学条件,提供更好的实验设备和科研平台等。

同时,鼓励高校与企业、行业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3.加强学科评估建立健全科学、公正、规范的学科评估机制,提高学科建设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加强对一流学科和重点学科的评估,制定激励政策和奖励措施,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质量。

同时,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和打击,维护学术诚信。

4.鼓励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内外学者和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建设的国际化。

鼓励高校与国外一流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活动。

同时,加强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预期效果加强高校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实施后,将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

教育部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人事)司(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部属各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学科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其教学、科研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学术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促进了高等学校学科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重要的具有骨干和示范作用的教学、科研基地。

面对世界科技革命的严峻挑战和世界范围内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和科技的要求,现就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提出以下意见:一、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目的和意义1.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是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重要措施,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学科结构和布局的优化与调整,形成以国家重点学科为骨干的学科体系,引领全国高等学校进行学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带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全面提高,使之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进一步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支撑。

3.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有利于完善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国家和地方有限财力,提高建设效益;有利于适时调整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方向和结构,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和优势、全面支撑各行业和区域发展的国家重点学科体系,满足国家的重大需求;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使部分国家重点学科达到国际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

二、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服务国家目标,提高建设效益,完善制度机制,建设一流学科”。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重[1993]3号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重[1993]3号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正文:----------------------------------------------------------------------------------------------------------------------------------------------------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重[1993]3号1993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简称《纲要》)和《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意见的通知》,对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

为落实两个文件中提出的有关重点建设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要求,我委制定了《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现将这个意见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并请将执行情况及时报告我委。

各部门和地区要全面贯彻落实《纲要》和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本部门、本地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统筹规划,提出具体落实措施。

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部门、地区应着力办好一二所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

今年此项工作的重点是,少数具备条件的中央部委和省市,在全面贯彻《纲要》和普通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同时,可以先走一步,做好重点建设高等学校及重点学科点的可行性论证和主管部门的预审工作,有关具体事项另行通知。

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意见的通知》,决定设置“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

实施这一工程,将有力地推动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实现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立足国内的原则,为我国进入21世纪准备骨干人才。

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

04
地理学
06
海洋科学
05
大气科学
1
地球物理学
2
地质学
3
生物学
4
系统科学
5
科学技术史
数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物理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化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天文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地理学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评选条件
具有较强的与相关学科相互支撑的能力和获取国内外信息资料的先进手段; 学术气氛浓厚,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跃。 二、教育部对申请国家重点学科的要求 申请学科须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至少已正式招收一届博士生,并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申请学科应属“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期间教育部批复预审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的重点学 科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 申请学科在“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期间曾获得省部级二等奖(含二等奖)以上教学科研奖励。 申请学科为国家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社科研究基地、工程中心等的重要组成部分。申请学科所 在一级学科已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到2007年为止,国家共组织了三次评选工作,评选出全国28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77个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所覆盖的 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这表明它们在学科领域中的重要性。
然而,2014年2月15日,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务院 取消了教育部的国家重点学科审批。这一决定标志着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朝着更加开放、自主的方 向发展,让高校更加注重自身的学术建设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这 一决定无疑为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09,24(3):61-62
[3]刘锋,曾凡,黄昊.基于局域网的临床手术示教系统的构 建[J].重庆医学,2009,38(21):2656-2658 [4]高山,魏周朝,贾子杰.基于H.264高清手术直播系统的 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8):34.36 [5]符峰钊,罗娟,唐晓东.中小型医院手术示教系统的建立 及问题处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3):279-281 [6]罗娟,符峰钊.医院手术教学片制作要求与技术处理 [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57-59 [7]刘建广.高清非标准医学图像在手术示教中的解决实例 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2):201—102 [8]王军,徐新智,吕荣,等.骨科手术多媒体实时教学系统的 建立与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17(6):382-386 [9]宋智钢,蔡郑东,卓冬兰,等.多媒体技术在外科手术学 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21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constructing key disciplines
“Aij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Capital Med&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69,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by the 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id—and Long—term Division
677
竞争力显著增强…。 首都医科大学是北京市重点高校,担负着培养医
药卫生人才、创新生物医药科学技术和实现社会服
经费使用等情况作了明确要求,确保学科管理有章
可循,建设发展有条不紊。在资金方面加大力度给 予支持。三年建设期间,重点学科建设资金投入共 计5.3亿元,建设资金主要用于条件平台建设、科学 研究、人才引进、学术交流等方面。通过加大建设资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名单的通知-苏教研[2009]13号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名单的通知-苏教研[2009]13号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正文:----------------------------------------------------------------------------------------------------------------------------------------------------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名单的通知(苏教研〔2009〕13号)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我厅《关于加强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苏教研〔2009〕11号),强化我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在现有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建设水平,提高在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提高为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为建设教育强省和创新型省份作出更大贡献,经研究,决定开展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下简称“一级学科培育建设点”)认定建设工作。

本次一级学科培育建设点的遴选认定,以已立项建设的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为基础,参照教育部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认定条件,在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的学科中,根据现有按二级学科设置的省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所占该一级学科内全部二级学科的比例确定。

同时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兼顾学科布局、学校布局、学科优势和特色,适当扩大一级学科培育建设点的学科覆盖面和学校覆盖面,以支持相关学科的重点发展。

按照上述条件和原则,我厅遴选认定了48个一级学科培育建设点,现予公布并立项建设(名单附后)。

请有关高校按照我厅《关于加强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要求,切实加强一级学科培育建设点的建设与管理,明确任务,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促进培育建设点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整体实力和优势特色不断增强,尽快达到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水平,力争在下一轮国家重点学科遴选中取得新突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上新台阶,为江苏建设教育强省、实现“两个率先”做出更大贡献。

2024年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任务书范本(2篇)

2024年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任务书范本(2篇)

2024年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任务书范本【任务书模板】任务书编号:【填写任务书编号】任务书名称:2024年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任务书发布日期:【填写任务书发布日期】任务书起止日期:【填写任务书起止日期】任务书发布单位:【填写任务书发布单位】任务书接收单位:【填写任务书接收单位】任务书负责人:【填写任务书负责人】任务书联系方式:【填写任务书负责人联系方式】一、任务背景与目标【填写任务背景与目标】二、任务要求1. 梳理学科建设现状(1)对该学科当前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和梳理,包括设施设备、人才队伍、科研水平等方面的建设情况。

(2)分析该学科建设的薄弱环节,明确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总结近年来该学科取得的重要成果和突破。

2. 制定学科发展目标(1)根据学科建设现状和国家发展需要,确定2024年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

(2)细化学科发展目标,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具体目标。

(3)明确学科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路径和关键环节。

3. 制定学科建设计划(1)根据学科发展目标,制定2024年学科建设的详细计划,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时间安排。

(2)明确学科建设计划的预期成果和阶段性评估指标。

4. 落实学科建设资金投入(1)根据学科建设计划,合理确定学科建设资金的投入规模和分配方式。

(2)明确学科建设资金的来源,包括政府拨款、科研项目经费、企事业单位投入等。

(3)建立学科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资金使用的效益和透明度。

5. 组织实施学科建设(1)明确学科建设的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

(2)协调学科建设各方力量,落实学科建设的各项措施。

(3)加强学科建设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学科建设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三、任务书进度安排1. 梳理学科建设现状:【填写完成时间】2. 制定学科发展目标:【填写完成时间】3. 制定学科建设计划:【填写完成时间】4. 落实学科建设资金投入:【填写完成时间】5. 组织实施学科建设:【填写完成时间】6. 学科建设阶段评估:【填写完成时间】7. 学科建设总结报告撰写:【填写完成时间】四、任务书组成部分1. 任务书正文2. 附件1:学科建设现状调研报告3. 附件2:学科发展目标细化表4. 附件3:学科建设计划详情5. 附件4:学科建设资金投入详细方案6. 附件5:学科建设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图7. 其他附件:【根据需要添加其他附件】以上为《2024年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任务书模板》,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和调整,并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全国有机化学考研学校排名及所需考的专业课

全国有机化学考研学校排名及所需考的专业课

全国有机化学考研学校排名及所需考的专业课以下为全国所有招收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的学校〔不包括中科院〕,对其考试科目进行分类,分为要考:物化和无机、物化和分析、物化和综合化学、有机和无机、有机和物化、有机和分析、有机和综合化学、综合化学Ⅰ和综合化学Ⅱ,以及其他等。

注意:1、“985”代表“985”工程大学,“211”代表“211”工程大学郑重声明:本文几乎全部信息来源于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要考数学的学校:1、大连理工大学{985、211、考试科目:①数学二②有机〔含有机实验〕}2、南京理工大学{211、考试科目:①高等数学②有机或①高等数学②分析或①高等数学②无机}3、江苏工业学院{考试科目:①理学数学②有机或①综合化学②有机}4、陕西科技大学{考试科目:①数学二②有机或①有机②物化或①有机②无机与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5、沈阳药科大学{考试科目:①高等数学②无机或①高等数学②物化或①生物化学②无机或①生物化学②物化或①有机②无机或①分析②无机或①分析②物化}要考物化和分析的学校:1、南京大学{985、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仪器分析}2、东北大学{985、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分析}3、南昌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分析}4、河北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分析}5、中南民族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分析}6、沈阳药科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分析}要考物化和无机的学校:1、厦门大学{985、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根底化学}2、南京大学{985、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大学化学}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4、南京师范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5、南昌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6、华南师范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7、中南民族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8、云南师范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注意:由于根底化学和大学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内容几乎一样,故把根底化学和大学化学归为无机化学!!!要考物化和综合化学的学校:1、复旦大学{985、211、考试科目:①物化〔含结构化学〕②无机和分析}2、华中科技大学{985、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及分析}3、安徽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综合化学}4、西北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普通大学〔无机和化学分析〕}5、宁夏大学{211、考试科目:①物化②综合化学〔有机、?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6、河南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无机和有机}7、浙江师范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普通化学〔有机、分析、仪器分析〕}8、烟台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化学综合〔分析、无机、有机〕}9、黑龙江大学{考试科目:①物化②综合化学〔无机、有机、分析〕}注意:?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为参考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点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点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点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国家着重建设了一批重点学科。

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我国重点学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其基本经验是:实施重点建设,推动学科发展;坚持发展思路,开展重点学科建设;规范评选工作,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管理;坚持改革开放,推动重点学科建设。

关键词:重点学科建设;历程;成就;经验学科是体现一所大学的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

学科的方向和实力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学校的整体水平。

高水平的大学必须有高水平的学科,世界一流大学无论其发展轨迹有何不同,但无一例外的都在学科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发展各具特色的水平卓越的学科专业。

学科建设不仅是建设物质上的平台,将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设备及丰富的资源汇集在一起,而且也是一种理念的更新。

学科方向的选择表现出学校、乃至整个国家对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把握。

从整体上看,既要有牢固的基础学科,又要有最前沿的新兴学科,这样才能应对新世纪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点学科建设的历程我国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按照建设思路与发展情况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重点学科建设的提出及启动阶段(1985~1992)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根据同行评议,择优扶植的原则,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1]2288。

为贯彻这一精神,国家教委在19 86年开展了相关的调研工作,并决定开展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工作[2]。

通过通讯评选和专家小组审核的方式,最终经国家教委批准,于1988年和1989年分别下达了高等学校文、理、工、农、医等学科的重点学科点名单。

全国共选评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416个,其中文科7 8个,理科86个,工科163个,农科36个,医科53个,涉及107所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的教学和科研,它们代表着我国所在学科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重点学科点的发展得到国家的特殊支持与资助[3]。

2024年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任务书模板(三篇)

2024年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任务书模板(三篇)

2024年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任务书模板任务名称:2024年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任务背景:学科建设是提升学校学术水平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有效推动学校整体发展的关键环节。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2024年的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必须有新的发展目标和策略。

任务目标:本次任务的主要目标是制定2024年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以提升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并为学校整体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任务内容:1. 分析学科建设现状:对学校各个学科的建设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科的学术水平、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条件等方面的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明确学科建设目标:根据学校整体发展需求和学科优势特点,确定2024年学科建设的目标和重点方向。

目标应具体、可行,并考虑到国内外的学术发展趋势。

3. 确定学科建设策略:制定具体的策略和措施,推动学科建设的实施。

包括但不限于:增加研究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等方面。

4. 制定具体计划:根据学科建设目标和策略,制定具体的计划。

包括但不限于:人员配备计划、研究项目计划、教学改革计划、学术交流计划等方面。

5. 资金保障计划:为了实现学科建设目标,制定资金保障计划,明确资金来源和使用方式。

6. 监测与评估体系:建立学科建设监测与评估体系,对学科建设计划的实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任务执行计划:1. 第一季度:进行学科建设现状分析,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2. 第二季度:召开学科建设工作会议,明确学科建设目标和策略。

3. 第三季度:制定具体计划和资金保障计划。

4. 第四季度:建立学科建设监测与评估体系。

任务实施人及责任:本次任务的实施人为学校学科建设委员会,负责全面组织和推动2024年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任务进度及考核:根据任务执行计划,学科建设委员会将按时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召开会议,制定计划,并建立监测与评估体系。

任务的执行情况将每季度进行评估和考核,并及时调整和完善计划。

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6.10.27•【文号】教研[2006]3号•【施行日期】2006.10.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研〔2006〕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人事)司(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学科的管理,促进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制定了《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现将该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学科的管理,促进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而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

其建设目标是:一批学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同类学科前列,其中部分学科达到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

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第三条国家重点学科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1.主要学科方向对推动学科发展、科技创新,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文化发展和国防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2.拥有学术造诣高、具有一定国际影响或国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有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团队。

3.应有完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体系,培养的博士生质量和数量位于国内同类学科的前列。

4.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在本学科领域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已取得较高水平的成果,对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承担着国家重要的研究项目。

5.教学、科研条件居国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强支撑相关学科的能力,有良好的图书文献和现代化信息保障体系。

江苏省政府批转省教育厅关于“十五”期间加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江苏省政府批转省教育厅关于“十五”期间加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江苏省政府批转省教育厅关于“十五”期间加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10.19•【字号】苏政发[2001]132号•【施行日期】2001.10.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江苏省政府批转省教育厅关于“十五”期间加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苏政发[2001]132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省教育厅《关于“十五”期间加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一年十月十九日关于“十五”期间加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加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是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九五”期间,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五”期间,是我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

面对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挑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增强科技实力,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强化我省科教和人才优势。

为此,对“十五”期间加强我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正确把握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十五”期间,我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围绕解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设一批基地,提高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份额;坚持以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为动力,增强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动力与活力;着力形成具有明显优势和特点的重点学科体系,带动我省高等学校教育科研综合水平不断提高。

重点学科建设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科学布局原则。

依据当代科技发展和我省“十五”期间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优化重点学科布局结构,重点支持与我省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兴学科,同时满足基础学科或传统学科发展的需要;二是突出贡献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整合资源,加快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学科凝炼、队伍汇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构筑基地建设等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在安排“211工程”、“985工程”、科研计划和人才计划等相关建设项目时,应与国家重点学科相结合,并给予支持和倾斜;各地方(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应将国家重点学科纳入地方(部门)重点学科建设中统一规划,安排建设;各国家重点学科所在单位应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整合各种资源,制订相关政策和具体建设措施,在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对国家重点学科给予人力、物力和政策的倾斜。各学科要根据不同时期学科发展要求和本学科自身特点,分析影响本学科上水平的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集中力量进行建设。
5.完善检查考核制度。建立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检查、监督和激励机制。通过检查考核引导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国家重点学科的考核每五年进行一次,考核的依据是各国家重点学科制订并备案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各国家重点学科规划的完成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将重新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对建设成效差,经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将予以淘汰。
【E-mail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六年十月二十七日
6.国家重点学科的确定。国家重点学科在定期考核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由教育部按有关程序经过考核重新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由教育部按照确定标准和程序,从符合条件的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直接确定;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增补,将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相结合,经选优推荐并通过专家评审后增补。
4.建立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经费由国家、地方(部门)和所在单位共同筹集,确实保证所需建设经费同时,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建设。
4.发挥国家重点学科的骨干和示范作用。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要构筑能够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学科平台,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提高建设效益。要利用国家重点学科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师资等方面的优质资源,大幅度增强高等学校科研和创新能力,带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字体:大 中 小】
教育部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
教研〔200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人事)司(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部属各高等学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国家重点学科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其教学、科研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学术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促进了高等学校学科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重要的具有骨干和示范作用的教学、科研基地。面对世界科技革命的严峻挑战和世界范围内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和科技的要求,现就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3.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有利于完善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国家和地方有限财力,提高建设效益;有利于适时调整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方向和结构,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和优势、全面支撑各行业和区域发展的国家重点学科体系,满足国家的重大需求;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使部分国家重点学科达到国际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
三、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主要措施
1.制订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是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建设水平和建设效率的重要保证。国家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发展目标,规划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区域发展目标,规划本区域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各国家重点学科所在单位和每个国家重点学科要掌握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学术动态,要与国际高水平学科进行比较,紧密结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瞄准国家及区域重大需求,明确建设目标和发展思路,凝炼学科方向,确定建设内容和实施措施。
2.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学科结构和布局的优化与调整,形成以国家重点学科为骨干的学科体系,引领全国高等学校进行学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带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全面提高,使之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进一步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支撑。
2.构建重点学科国家、地方(部门)和所在单位三级建设与管理体系。为提高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水平,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强化责任意识,国家将逐步构建一个相互支撑的国家、地方(部门)和所在单位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体系。在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过程中,要明确国家、地方(部门)和所在单位的责任、权利、义务,逐步增加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和管理上的统筹力度。
3.改革评选方式,坚持重在建设。国家将改革原有国家重点学科的评选方式,把对国家重点学科的考核和认定,作为加强建设的重要手段。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必须加强领导,坚持标准,突出重点,要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抓住能够促使学科上水平、凝方向、聚人才、筑基地、出成果、作贡献等关键方面,集中力量进行建设。
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8年02月05日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一、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是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重要措施,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服务国家目标,提高建设效益,完善制度机制,建设一流学科”。
3.规范管理,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建立完善的建设和管理制度,实施规范管理。教育部负责对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协调和管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机制;各地方(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统筹管理本区域(部门)的国家重点学科,对其建设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各国家重点学科所在单位负责国家重点学科的日常管理,制订相应的管理细则和考核办法,及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提供保证。
各地方(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具体措施。
1.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调整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国家重点学科在规模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重点是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创新体系建设的需求,对学科结构布局等方面进行调整。国家重点学科在按二级学科设置的基础上,增设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要突出综合优势和整体水平,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新兴学科的生长。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要突出特色和优势,在重点方向上取得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