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I)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最新-陕西省2018届高考全真模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

最新-陕西省2018届高考全真模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

2018年高考陕西省全真模拟试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I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记》载:赵武灵王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

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成俗文化的重要方面。

中华之邦,最重服坤,“衣食住”,以“衣”为首。

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从汉服、唐装到雜、中山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却似趋式微。

最简单例子便是,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

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

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

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拉伯国家更是尤为重视。

相比之下,我们的重视程度似乎还不够。

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山装。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

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险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正在国内悄然兴起。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就是热潮中的一股涓流。

2018最新试题资料-渭南市2018年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I)

2018最新试题资料-渭南市2018年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I)

渭南市2018年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I) 渭南市--)老翁背着滴水的斗笠,光脚行走于小桥之上,桥下水流湍急汹涌。

(“滴水的斗笠”以及“水流湍急”意味雨骤,背着斗笠的动作意味雨歇。

)(三)瓦檐仍在滴水,’檐下的大水缸水满溢出。

两小童院中挑弄蚯蚓嬉戏。

(屋檐滴水、缸满水溢、蚯蚓出土意味雨骤,儿童院中嬉戏意味雨歇。

) 评分描述碰面合乎情理,含有“雨骤”“雨歇”两要点(各2分,共4分),语言通畅,有诗意(2分,l4题共6分) 15.农村污染突出治理(一个词1分,计4分)16. (1)[示例】知道梅艳芳的越越多了,知道梅兰芳的越越少了。

(类似均可) (2分)(2)这反映了传统、经典化遭冷遇而流行、时尚化受青睐的社会化现象,这是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化价值观逐渐失衡造成的,我们应该大力倡导人们重视传统化。

(3分)六、(21分)本题为选做题(一)学类本阅读(2 1分)17杨小一的脸”由红变成青紫”则是因为不能进入校园而着急、绝望, (2分)和自己的真情告自被保安蔑视、讥笑所造成的窘迫、羞辱和伤害。

(2 分)【共4分】l 8.4分)答案示例①诚实善良,勤劳节俭。

为了低微的收入而四处奔波。

②生活贫苦,易于满足。

长期贫苦的生活已使他对自己、对他人、对生活没有了太多、太高的要求。

他想进入“我的大学”看一看的愿望是那么卑微而可怜,而实现的过程又是那么辛酸而艰难,可他却感到了无限的幸福。

③不埋怨,不抱屈。

对因贫困而失去考入“我的大学”的机会,他不抱怨悔恨;对保安的过分也没有怨言。

④委曲求全,不思抗争。

在无力改变的现实面前,他只是选择默默忍让和承⑤有美好的人生梦想。

生活那样贫困.,‘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人生梦想,仍然坚持要【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4分。

学生答案只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即视。

2018年陕西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2018年陕西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学•科网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2018届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8届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8届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陕西省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北京正研究试点建设全市首条封闭式的自行车高速路,连接天通苑至中关村,起到保障居住在天通苑、回龙观等地区的上班族往返上地、中关村的自行车骑行通勤需求。

与厦门的自行车高速路主要满足休闲、观光不同,线路连接的是工作区与居住区,首先要满足的是通行“刚需”。

多年来,一些城市新规划道路没有慢行系统,或配套设施不能满足公众所需,自行车道被占用等现象较为常见,骑车出行很不方便。

但随着共享单车的大量出现,自行车又重新进入公众生活,骑车出行逐渐变得普遍。

与之相对应的是,城市道路建设也日益重视慢行系統,新建道路多能确保自行丰的通行权。

“自行车高速公路”是指路面平坦宽阔、专门用于骑自行车的城区间交通线路。

这些专用通道两边虽然不是全封闭,但全程没有交叉路口,因此不设红绿灯。

该路段禁止行人行走及汽车行驶,这使得骑车人能以较快的速度在上面骑行。

自行车“高速路”对国人来说较为陌生。

当前,一些城市的管理者更多地偏向于机动车,使得城市道路没有专门的自行车道,这往往会造成交通的拥堵。

如果靠修建机动车道路去改变拥堵现状,提升出行效率,成本比自行车路要高很多。

无论是技术还是成本,自行车高速路相对来说要求都比较低,而且灵活,工程量比机动化快速路小很多。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自行车出行,自行车“高速路”正好为这些人提供了方便,不仅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还能缓解城市拥堵的压力。

但也有人对自行车高速路持谨慎态度,XXX副院长XXX 就认为,对于道路前提巳经根本构成的主体城区,就不适宜大规模建设自行车快速路。

不仅XXX,也有一些上班族心存疑虑,家住天通苑附近的XXX说,通行的很多自行车多是共享单车高速路修成之后,在早晚高峰使用时代,会不会面对调度上的难题?另外,电动自行车能不能上路?自行车“高速路”会不会成为另一个拥堵路段?有专家表示,这其中的车辆调度、安全管理、运营维护等方面都需要相关部门做好功课。

2018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试卷类型:B 渭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I)
语文试题
注愈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娜)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其中一题作答;其它试题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越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
试卷类型填涂在机读卡上规定位置;将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填写在答题纸规定位置。

3.第一大题的1-3小题、第二大题的4-6小题和第五大题的13-15小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机读答题卡题号的对应位置;其它试题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完成在答题纸的指定
位置。

第I卷阅读题(70分)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1 -。

陕西省渭南市2018届第三次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

陕西省渭南市2018届第三次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

陕西省渭南市2018届第三次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石器时代中国所在的东亚大陆野马广为散布,曾为原始人类猎取为食。

距今7000年至 4500年前,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首先将野马驯化为家马,并渐次传入中原农耕区,晚商以后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马的遗骸越来越多,如河南安阳殷墟与山东临淄春秋时期大型马葬遗址。

马匹作为重要的驼畜,春秋以前在中原主要用于牵引战车,赵武灵王向匈奴学习“胡服骑射”之后,更多地用于骑乘。

由于自然条件所限,中原农耕区繁衍的马匹不但从数量上不能满足需要,且品种易退化,因此需从临近的蒙古高原榆入。

蒙古马,是世界上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体格不大,但身躯粗壮,四脚坚实,耐力好,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

汉武帝时,为对抗匈奴,派张骞出使大月氏。

张骞路过大宛,了解到当地最为出名的物产是骏马。

这种马与中原习见的蒙古马差异明显,身长体高,速度耐力兼备,是极为优良的战马。

汉使看到这种马前膊流出的汗水中有血,感到奇怪,汉郊祀歌描写道“霑赤汗,沫流赭”,便以“汗血马”名之,又称“天马”。

汉武帝为求“天马”,数次向大宛遣使,而大宛不仅不答应,且杀害汉使,引起汉将李广利两次率军征讨,最终如愿获上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的雌雄马3000余匹而归。

汗血马的引进数量毕竟有限,而以良种西域名马与蒙古土种马杂交可使后代改良性状。

汉以后,汗血马仍然不断输入中原。

蒙元是域外良马进入中原的另一个重要时代。

由于蒙古帝国地跨亚欧大陆,其西北与中欧相接,西南临地中海,因此元代对遥远地域的良马有了更多认识,知道除了中亚的汗血马(即阿鲁骨马/小西马)以外,还有产于阿拉伯与地中海地区更好的脱必察马,即“大西马”。

由于看惯矮小蒙古马的蒙元贵族非常珍视“西马”,有些回回商人投其所好,远赴西亚购取,花费巨大。

元仁宗即位之初,监察御使哈散沙因此奏请禁止,得到仁宗的批准。

陕西省2018届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带答案

陕西省2018届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带答案

陕西省2018届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带答案试卷类型:B2018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日,北京正研究试点建设全市首条封闭式的自行车高速路,连接天通苑至中关村,起到保障居住在天通苑、回龙观等地区的上班族往返上地、中关村的自行车骑行通勤需求。

与厦门的自行车高速路主要满足休闲、观光不同,线路连接的是工作区与居住区,首先要满足的是通行“刚需”。

多年来,一些城市新规划道路没有慢行系统,或配套设施不能满足公众所需,自行车道被占用等现象较为常见,骑车出行很不方便。

但随着共享单车的大量出现,自行车又重新进入公众生活,骑车出行逐渐变得普遍。

与之相对应的是,城市道路建设也日益重视慢行系統,新建道路多能确保自行丰的通行权。

“自行车高速公路”是指路面平坦宽阔、专门用于骑自行车的城区间交通线路。

这些专用通道两边虽然不是全封闭,但全程没有交叉路口,因此不设红绿灯。

该路段禁止行人行走及汽车行驶,这使得骑车人能以较快的速度在上面骑行。

自行车“高速路”对国人来说较为陌生。

当前,一些城市的管理者更多地偏向于机动车,使得城市道路没有专门的自行车道,这往往会造成交通的拥堵。

如果靠修建机动车道路去改变拥堵现状,提升出行效率,成本比自行车路要高很多。

无论是技术还是成本,自行车高速路相对来说要求都比较低,而且灵活,工程量比机动化快速路小很多。

最新-2018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语文2018 精品

最新-2018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语文2018 精品

2018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语文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共150分。

测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用2B 铅笔和钢笔准确涂写在答题卡上。

2.当你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选项,把答案写在试卷上是不能得分的。

3.考试结束后,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由监考老师收回。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羁绊座右铭集腋成裘一言即出,驷马难追B.脉膊口头禅未雨绸缪打破沙锅问到底C.逸事破天荒唇枪舌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D.跳槽磨洋工声败名裂明修栈道,暗渡陈仓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刑警老王在执法过程中由于枪支不慎走火,误伤了群众,由执法者变成了____。

②中国政府将采取切实措施,缓解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对俄罗斯可能造成的______。

③迈上浐河东岸长堤,只见一湖清亮水面上几只水鸟在自由自在地_____。

A.服法者伤害滑翔B.服法者损害滑翔C.伏法者损害翱翔D.伏法者伤害翱翔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通过秦腔的宽音大噪,高亢激越的表现,西北特色的悲凉情怀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B.传统的"博导"认定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吉林大学的选聘改革仍属权宜之计。

C.元旦放假期间,我随父母参加了自驾游,先后游览了黄山、庐山、衡山,领略到了高山景行的滋味。

D.伊拉克大选之后,美国一再宣布要将权力移交给伊拉克新政府,其实,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它最终是想借助一个傀儡政权来控制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位古稀老人在哈尔滨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期间,用550万元"买"来中国目前"最昂贵的死亡"。

陕西渭南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人教版高三上册

陕西渭南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人教版高三上册

陕西渭南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人教版高三上册渭南中学2018-学年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家”具有三重文化意蕴从“对话”的视角看中国古代之“家”,不难发现,“家”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从祭祀、生产再到住所的过程。

换言之,“家”是人与神灵对话、人与自然对话以及人与人对话之所。

家是人与神灵对话的场所。

祭祀对中国古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仅是对神灵和超自然对象的臣服,也是人与神灵交流的一种方式。

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

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祀祖先和灶神。

《孝经.士章疏》就有“祭者,际也,人神相接,故曰际也”的说法。

祭祀就是人与神灵交接对话的一种方式。

祭祀需要场所,而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祭祀的场所。

《礼记.王制》曰:“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庶人祭于寝”。

天子七庙指的是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

诸侯五庙指的是父、祖、曾祖、高祖、始祖之庙。

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

普通的老百姓只是“寝祭”。

寝祭在古代是一种普遍的对祖先的祭祀方式。

贵族统治者的庙祭,是在寝祭基础上形成的。

有意思的是,宗庙的主室是庙,王宫的主室是朝,而庶人住屋的主室则是寝,三者其实具有相同的功能。

庶人的主室既称为寝,又可以称为家,寝祭就是家祭。

通过这种对话,人们既可以表达对鬼神的敬畏,也可以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家是人与自然进行对话的载体。

这种对话首先以生产的方式实现。

夏商周时期,中国最基本的社会制度就是宗族制度。

而宗族作为政治、经济和生活的综合体,成为社会基本组织形式。

此时的个体家庭,则是组成宗族的最基本的单元。

《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庶人的具体家庭已经成为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只不过土地仍然为宗族所有。

陕西省渭南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试卷

陕西省渭南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试卷

陕西省渭南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从社会发展来看,水与人们生活,已经成为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所以大家要养成节水的习惯。

②建设法治中国,人人都是受益者、参与者和践行者,因此,“法治中国”并不仅限于庙堂之论,而是与每个公民_________。

③作为人民公仆,只有与国家和人民_________,把个人的荣辱、安危置之度外,才会得到群众的赞成,受到百姓的拥护爱戴。

A.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休戚相关B.休戚相关休戚与共息息相关C.休戚相关息息相关休戚与共D.息息相关休戚相关休戚与共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变。

我们依然要研讨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受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理依然牢不可破,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②中央巡视组在各地巡视时发现,许多政府部门人浮于事,一些公务员在完成工作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别人以为自己很忙。

③乌克兰局势陡然升级,乌克兰的坦克摆出一副武力清剿的样子,而俄罗斯也是枕戈待旦,在俄乌边界俄方一侧部署了4万大军。

④一位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说:“阅卷时所看到的许多考生作文至今记忆犹新。

有的感情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字珠玑,满口余香;有的却不忍卒读,难以入目。

”⑤巴西足球世界杯决赛,在加时赛后半段德国队打进一球领先后,不甘失败的阿根廷队困兽犹斗,全力出击,作殊死一搏。

⑥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上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A.③④⑤ B.①②⑤C.②③⑥ D.①③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九江市烟花办节前表示,正密切关注空气质量,并将通过媒体向市民发出“为提高空气质量,创造良好环境,在春节期间请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精品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精品

渭南市尚德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古代历史上生活着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进可拜将封相,退则遨游山野,功成不倨,恃才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这就是“士”。

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古代的“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

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处于“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各界人士”,尤指古代的读书人。

士的社会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

一旦当官就叫“步入仕途”或“入仕”。

按这个特征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

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记者等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的知识分子,凡“学而不仕者”,皆属士的范畴。

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

尽管他们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自尊,重义轻利。

士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们以国为家,倡导“天下为公”;他们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腰无半文,心忧天下”是他们的写照。

指点江山、著书立说、“志在天下”是他们的社会属性。

士的社会特征及属性,决定了他们创造及发展的文化内容,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无一不与国家民族有关。

当道者对士的态度大多优礼有加,故“礼贤下士”之古风作为美谈。

这种文化土壤栽培出的中国读书人,历来将读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关心国事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优良传统,这是其他各国没有的社会及文化现象。

中国的士人之“气”,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往往有几分执着的“呆气”。

故士人虽有可敬可爱之处,却往往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

尽管如此,士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

由于他们居于承上启下的社会地位,又无权以谋私,加之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故往往能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渭南市尚德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直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时间上说,是在明朝之前的。

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

崇尚自然、游离社会的道学,作为主流思想的补充,与儒学一起“相辅相成”、“一阴一阳”,使得社会主流思想具有强大活力。

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文化的源头,无论是周公、老子、孔子,还是后来的诸子百家,都对人生保持清醒、冷静的理性态受,保持孔子学说实践理性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在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高蹈的士大夫精神。

最显著的表现在于:人们崇天地人伦之间的道德,有高远的理想,讲究人格的修炼,反对人生世俗化,鄙视犬儒的人格特征。

从春秋时代起,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使命,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

比如说孔子,从他的言语来看,更像是倡导一种人生价值观,追求人生的美学意义。

又比如说庄子,他的学说,不像是哲学,更像是一种生活美学:道是无情却有情,看似说了很多超脱、冷酷的话,实际上透露出对于生命、本真的眷恋和爱护,要求对整体人生采取审美观照态度,不计功利是非,忘乎物我、主客、人己,以达到安详和宁静,让自我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

这就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曾经说:“在艺术上,他们(中国人)追求精美,在生活上,他们追求情理。

”这是说到关键了。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就是如此,一方面高旷而幽远,另一方面也连着“地气”,是自发的浪漫主义和自发的经典主义的结合。

道家是中国人思想的浪漫派,儒家是思想的经典派。

当东汉年间佛教传入之后,这种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宗教体系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从而消解了印度佛教中很多寡凉的成分。

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其中极端的成分得到了淡化,避免了理论或实践上的过火行为。

【有答案】渭南市2018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Ⅰ)语文试题

【有答案】渭南市2018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Ⅰ)语文试题

XX省XX市2018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Ⅰ)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非虚构写作的兴起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文学界出现了一种介于事实与小说之间的作品,数量众多,并且不断引起社会的轰动。

美国学者约翰·霍洛韦尔把这一小说形式定义为“一种依靠故事的技巧和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去记录当代事件的非虚构文学作品的形式”。

他认为,美国五六十年代社会的剧烈变化是这一文学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艺术家缺少能力去记录和反映快速变化着的社会。

美国的这种现象与不同寻常的加速度有关系的。

一切事情好像都在以比过去高十倍的速度变化着,这种状况给文学带来巨尖的困难”,“这一时期里的日常事件的动人性已走到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了”,可以说,非虚构小说的出现是对社会危机的反映与象征。

这很有点像当代中国社会的情形。

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我和几乎完成了西方400年的历史。

在这一巨大的转变下,中国生活经历了犹如过山车般的眩晕与速变。

光怪陆离的现实常让人有匪夷所思之感,比虚幻更为不真实,每个人都身处一种被分裂和被分割的生活中,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几种生活、多元观念同时并存,仅仅是一墙之隔,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和场景。

“小说家经常碰到的困难是给‘社会现实’下定义。

每天发生的事情不断混淆着现实与非现实、奇幻与事实之间的区别”,在这个意义上,非虚构文学应运而生,它的要求与写作模式更能够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和生活的内核。

它集中在两点:一是准确性,对现实的无懈可击的准确描述与理解;二是还应该具备只有在小说中才有的情感作用。

在个人的思索和公众的历史、社命之间寻找平衡点。

真正意义的非虚构创作,除了理论上的一些必要条件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与作者灵魂相关的那一部分。

首先是行动,从书斋中,从我们逐渐中产阶级化的生活中走出来,走进你所书写的对象的“日常生活”,而不是“观念生活”,这是我们必须清楚与正视的一件事情。

陕西省渭南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陕西省渭南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陕西省渭南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古代历史上生活着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进可拜将封相,退则遨游山野,功成不倨,恃才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这就是“士”。

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古代的“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

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处于“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各界人士”,尤指古代的读书人。

士的社会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

一旦当官就叫“步入仕途”或“入仕”。

按这个特征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

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记者等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的知识分子,凡“学而不仕者”,皆属士的范畴。

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

尽管他们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自尊,重义轻利。

士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们以国为家,倡导“天下为公”;他们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腰无半文,心忧天下”是他们的写照。

指点江山、著书立说、“志在天下”是他们的社会属性。

士的社会特征及属性,决定了他们创造及发展的文化内容,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无一不与国家民族有关。

当道者对士的态度大多优礼有加,故“礼贤下士”之古风作为美谈。

这种文化土壤栽培出的中国读书人,历来将读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陕西省渭南市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含解析)

陕西省渭南市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含解析)

陕西省渭南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思想的作用是惊人的。

在17、18世纪,科学思想的飞跃式发展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火车等相继出现,带动了社会体系的全面革新。

借助强大的科技、经济和军事实力,英国迅速崛起成为当时的超级帝国。

19世纪,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科学规律陆续被发现,新发明层出不穷,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这一时期技术突飞猛进,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美国、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为新兴的超级大国,国家实力大大增强。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人类进入了以核能、计算机、航天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这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推动力量源自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理论思想,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也愈加深远。

然而,在客观规律和原理的探索、在科学理论的系统研究方面,我国古代并不占先机。

“科学”一词是在近代才从国外传到我国的。

虽然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闻名于世,但这些发明从本质上说仅限于“实用技术”层面,并不涉及“科学原理”或“科学思想”的层面。

比如古人制造火药,他们知道什么东西配对可以导致燃烧甚至爆炸,但是为什么会爆炸,爆炸的原理是什么,古人并不作探究。

后来火药技术传到西方,西方人深入研究找到了爆炸的原理,形成系统的科学思想理论,促进了西方世界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

中国相对落后于正发生科学革命的西方国家,虽然这其中还有文化、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复杂影响,但科学思想不彰无疑是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

科学思想既指一种创新思維,也指具体科学门类中的理论成果。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科学思想以逻辑思维、好奇心、批判性思考、想象力为特征,是对万事万物运行规律的无穷探索。

科学思想的源头是基础研究。

如果将技术的发展比作一座大厦,那么基础研究如同地基,地基打得不够坚实深厚,就谈不上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2018届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一)语文试题

2018届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一)语文试题

2018届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一)语文试题2018届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一)语文试题语文(一)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刑徒兵制是一种征发刑徒为兵的制度,一般由皇帝颁发诏书,变更特定刑徒原来所服之刑,代之以从军打仗,戍守边疆。

此种制度孕育于战国,流行于秦汉。

秦至西汉前期,国家武备由XXX和郡国兵构成,集兵方式采用义务兵役制度,只有遇到紧急军情时才大规模使用刑徒兵。

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XXX二年冬,XXX将XXX率十万大军兵临函谷关,军情紧急,XXX采纳少府XXX的建议,发骊山徒击破XXX。

此次发刑徒为兵,属于非常之举,而非常制。

XXX,XXX曾使用刑徒兵平定淮南XXX反叛,这次使用刑徒兵的背景是XXX的叛乱尚未结束,对于讨伐淮南XXX面临着无兵可派的困境。

XXX时期土地兼并问题凸起,自耕农日益削减,秦和汉初以来的征兵制开始遭到破损,加之对外战争规模宏大,发刑徒为兵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XXX击朝鲜,平南越XXX,平益州、昆明反叛均使用了刑徒兵。

东汉时期,田庄经济成为地主经营地产的主导形态,XXX“度田”的无果而终,意味着国家的“不抑兼并”,最终导致大量编户民流亡或投依田庄,征兵制的社会基础面临崩溃。

同时,XXX担心归附的军阀拥兵自重,地方将领利用地方的常备兵谋反,于是在建武七年下诏罢郡兵,XXX的这些罢兵措施,实际上等于废除了秦汉以来长期实行的正卒制度和更戍制度,导致“XXX设之兵,关隘无人驻守,而且国境地带也无当番守望的戍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渭南市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I)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非虚构写作的兴起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文学界出现了一种介于事实与小说之间的作品,数量众多,并且不断引起社会的轰动。

美国学者约翰·霍洛韦尔把这一小说形式定义为“一种依靠故事的技巧和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去记录当代事件的非虚构文学作品的形式”。

他认为,美国五六十年代社会的剧烈变化是这一文学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艺术家缺少能力去记录和反映快速变化着的社会。

美国的这种现象是与不同寻常的加速度有关系的。

一切事情好像都在以比过去高十倍的速度变化着,这种状况给文学带来巨大的困难”,“这一时期里的日常事件的动人性已走到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了”,可以说,非虚构小说的出现是对社会危机的反映与象征。

这很有点像当代中国社会的情形。

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几乎完成了西方400年的历史,在这一巨大的转变下,中国生活经历了犹如过山车般的眩晕与速变。

光怪陆离的现实常让人有匪夷所思之感,比虚幻更为不真实,每个人都身处一种被分裂和被分割的生活中,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几种生活、多元观念同时并存,仅仅是一墙之隔,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和场景。

“小说家经常碰到的困难是给‘社会现实’下定义。

每天发生的事情不断混淆着现实与非现实、奇幻与事实之间的区别”,在这个意义上,非虚构文学应运而生,它的要求与写作模式更能够反映这个时代精神和生活的内核。

它集中在两点,一是准确性,对现实的无懈可击的准确描述与理解;二是还应该具备只有在小说中才有的情感作用。

在个人的思索和公众的历史、社会现实之间寻找平衡点。

真正意义的非虚构创作,除了理论上的一些必要条件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与作者灵魂相关的那一部分。

首先是行动,从书斋中,从我们逐渐中产阶级化的生活中走出来,走进你所书写对象的“日常生活”,而不是“观念生活”,这是我们必须清楚与正视的一件事情,不管我们如何真诚,对于我们的书写对象而言,我们已经是“高高在上”的姿态,所以我们必须要有真正的深入、真正的行动,不管是主动的卧底,还是被动的“流浪”。

而行动的前提是谦卑。

谦卑是什么呢?譬如托尔斯泰关于俄国农民和贵族的思考,它必然涉及到自我,有着自我心灵的紧张、痛苦与冲突,是一种深刻的原罪感,所以,即使在82岁的高龄,在中国早已是“知天命”的年龄,他还要为此离家出走。

谦卑能使作者和人物心灵之间形成一种开放和贴近的关系,不只是审视、批判,更不是自恋或一种修辞,那是他的生命、他的生活、他的情感,你要感同身受,不但要体会到他们的疼痛和黑暗,还要准确把握他们的疼痛与黑暗的点位在哪里,要对他们所处的历史语境有真正的理解。

在当代中国这样一个复杂而广广阔的语境中,非虚构写作应该有它的价值,也有它的宽广度。

文学不仅具有内在的自我价值,也应该对国家生活和民族生活起到真正的作用。

非虚构小说或许在这方面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费虚构写作的出现是当代社会剧烈变化的结果,也是社会危机的反映与象征。

B.艺术家缺少记录和反映快速变化的社会的能力,所以,目前小说家的创作十分艰难。

C.非虚构写作在当代中国出现,是因为它更能够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和生活的内核。

D.非虚构写作要求作者走进书写对象的“日常生活”,带着谦卑的态度去体会和把握书写对象的一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先提出非虚构写作的概念,然后自然过渡到中国,最后表达了对中国非虚构写作发展的期待。

B.在论证谦卑时,作者列举了托尔斯泰的事例,揭示出作者和人物之间应该具有的正确关系。

C.文章分析了中国非虚构文学的产生,然后从理论和作者的角度分析了非虚构创作应有的形态。

D.文章全文紧扣非虚构写作,将之与传统的文学创作进行比较,论证了真正的非虚构创作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一个高质量的非虚构作品应有的特征的一项是(3分)A.依靠故事的技巧和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记录当代事件。

B.对历史有无懈可击的准确描述与理解,用深度介入的方式挖掘真相。

C.融入作者的感情,反映作者的生命、生活,去审视、批判现实与社会。

D.既有作者的个人视角,又有对公众的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反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榕树,生命进行曲(节选)刘再复我爱恋的榕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为它兴叹过、倾倒过。

真是太壮阔了。

只要你接近它,就会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满着一种最动人的东西,这就是生命。

善于思辨的哲学家说,美就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

我相信,因为榕树,我才相信。

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平静、雍容、丰盛、满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样岿然而立。

我更喜欢它在风中的时刻。

榕树的每一片绿叶,都像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弱的微风。

因此,当轻风吹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颤动起来,刹那间,树上好像千百万绿色的蝴蝶在一开一翕地扇着翅膀,共同编织着生命的织锦。

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风吹动的时刻。

此时的榕树,瞬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响声。

有一位很重感情的北方朋友告诉我,他第一次见到南国土地上的高大榕树时,几乎吓呆了。

榕树那企图笼罩大地的浓荫,那企图吞没白云的树冠,那企图饮尽地下全部水分的根群,那陡立而又弯曲多节的巨枝所构筑的殿廊、山脉、峡谷和道路,一起在放射着生命的光波与音波。

这种柔和而强大的波浪,把他的心灵摇撼得很久很久。

在撼动中,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另一种强大的生命所照明,所溶解,所征服。

他觉得自已完全被这种强大的生命所俘虏,并且被剥夺了身上的渺小、卑琐、颓唐与消沉。

在树下,澄清的空气中,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升腾起来了,仿佛也变成了一只扇动着翅膀的绿蝶,在这充满生命的葱茏世界中快乐地翔舞。

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

我家乡的山野与原野上,处处都有榕树。

肥沃的地上,贫瘠的地上;坚硬的地上,松软的地上;有泥土的地上,几乎没有泥土的地上。

我家乡的山野与原野上,时时都有榕树。

潮湿的时节,干旱的时节;雨淋的时节,霜打的时节;有春天的时节,没有春天的时节。

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

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

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

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稳而坚实的脚步。

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着它从缝穴里伸展出来的最初的嫩枝。

这棵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

当它发现岩石身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

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

柔韧的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面上的小草。

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气根。

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已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

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早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

榕树,就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在生命难以发展的地方,把自己发展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木。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我还看到一次更撼动人心的生的壮观。

那是在一次空前的劫难中,有一棵榕树被狂风击倒了。

于是,一个奇迹因此发生了。

这棵被拔倒的大树,并没有从此走向死亡,而是倒伏在地上,倔强地呼吸着,继续着生命的另一种道路。

它那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还残留在地下。

残留在地下的那一半,负起它生命的全部使命,继续勇敢地演奏着它的生命进行曲。

我看到,绿芽在这倒下的身躯里纷纷崛起,接着又长出新的嫩技和嫩叶。

青春,在这受难的生命中继续繁衍;琴键,在倒下的琴体中继续跳动。

直到我在青年时代离开故乡那一年,还看到这倒下的生命体上那不朽的业绩、不屈的凯旋。

这种倒伏的生命与不倒伏的灵魂浑然一体的奇迹,这种在风暴中失败而最终又在风暴中胜利的力量使我意识到,真正伟大的生命进行曲是不会死亡的!即使被击倒在地狱里,它也会在地母伟大的怀中继续歌唱!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榕树的美在于它的壮阔、坚韧、倔强,浑身洋溢着撼人心魄的生命活力,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B.本文展示榕树的精神与力量全部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

C.本文画横线句子中“榕树的碧叶”指的是榕树的精神品格,“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是指我更了解榕树的精神品格。

D.本文将榕树比作旋律雄劲刚健、节奏坚定有力的生命进行曲,寄托了作者坚韧顽强、百折不挠的人生信念。

5.文中第7自然段描写那位北方的朋友对榕树的感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6.“榕树,生命进行曲”在文中有哪些含义?(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古井、古树、黄氏宗祠……清展,鸟儿清脆的鸣叫唤醒了这个古老的客家村庄。

走进海南儋州那大镇洛南村委会下辖的力乍村,绿树环抱,依山傍水,一栋栋客家风格的民居错落有致,翠林修竹环绕村边,村道整洁干净、自然有序。

村庄的环境不仅让村民自己住得舒服愜意,还吸引了不少城里人来感受田园风光。

去年,在海南省第一批美丽乡村名单上,洛南村获评为“海南省美丽乡村”。

上榜的原因除了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还在于洛南村在规划建设中,保留着客家风情特色的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

一批批游客来此体验包粽子、品黄皮、吃农家饭等农家生活,力乍村的客家文化与自然风光,也正式跃入大家的视野。

不仅如此,力乍村还打造了“商业一条街”“石雕一条街”“民宿旅店”“休闲农场”等项目,让游客感受到客家文化的新传承。

“美丽乡村”的创建,发展培育经济产业链是关键。

力乍村以农家餐饮业为龙头,带动富有地方特色的儋州粽子、客家擂茶、客家米线等产业发展,搭建旅游公共线路,使力乍变成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游为一体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摘编自《客家小村变身文化旅游走红》,有删改〉材料二:从最初兴起的所谓“农家乐”,到现如今相对高端的“民宿”,乡村旅游产业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

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32.0%和26.2%。

2016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达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4%;营业总收入达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