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新用治疗某些皮肤科病变.
归脾汤在皮肤科临床中应用举隅
归脾汤在皮肤科临床中应用举隅
郝巧梅;王娟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03(024)010
【摘要】@@ 归脾汤源于<济生方>笔者近年遵循"异病同治"之法,用此方加减治疗皮肤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整理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940-941)
【作者】郝巧梅;王娟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医院皮肤科,719000;陕西省中医医院,71000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归脾汤临床应用举隅 [J], 程秀萍
2.归脾汤临床应用举隅 [J], 周刚
3.归脾汤临床应用举隅 [J], 陈国华;牟海鹰
4.归脾汤临床应用举隅 [J], 张留香
5.归脾汤的临床应用举隅 [J], 钱雄;怀叶琴;张银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述归脾汤及其加减方临床新用 毕业论文
浅述归脾汤及其加减方临床新用摘要: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归脾汤及其加减方的临床新用的报告,为进一步认识归脾汤提供指导作用,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归脾汤;加味归脾汤;归脾丸;临床新用英文摘要:Of Guipi Decoction And Its Modified Method Of New Clinical Use. This paper summarizes recent Guipi Decoction and its modified method of new clinical application report,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Guipi soup provides guidance, but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s.Key Words:Guipi Decoction; Modified Guipi Decoction; Guipi pills;Clinical application归脾汤原出自《济生方》,由白术、人参、黄芪、伏神、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甘草、生姜、大枣等组成。
明代薜己在《校注妇人良方》中补入当归、远志两味,便成了现今为大家所熟知的归脾汤,其主要功效为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常用于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者。
但医学是以不断发展的,疾病种类也是不断增加的。
笔者在临床实习中和平时的文献阅读中发现归脾汤及其加减方在临床上有新用,或是对原主治之证有更深入更全面的治疗作用,现举例如下:1 心脏病及心血管疾病1.1心脏病心绞痛这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
归脾汤的临床运用
参“ 补 五脏 、 安精 神、 定 魂魄” 神农本 草经 , 可 补 气 生 血, 养 心益 脾 ; 龙 眼 肉补 益 心 脾 , 养血安神 , 其为君药 。
黄芪 、 白术 助人 参益 气 补 脾 , 当归 助龙 眼 肉养 血 补 心 。
中医诊 断 : 心悸, 辨证 为心脾两虚 , 心血气虚 , 心 神 失
养, 治 宜补 血 养心 , 益气安神, 用 归脾 汤加 味 : 黄 芪
白茯苓 、 远志 、 酸枣 仁 宁心安 神 ; 木香 理气 醒脾 , 与 补气 养 血药 配伍 , 使 之补 不碍 胃 , 补 而不滞 。炙甘 草益 气补 中调和诸 药 。煎 药 时稍 加生 姜 、 大枣 调 和脾 胃 , 以资生 化 。本方 以主用 甘 温 益气 , 辅以养血 , 佐 以安 神 、 理 气
1 5 g , 人参 1 0 g , 白术 1 0 g , 炙 甘草 2 5 g , 茯苓 1 5 g , 远 志
1 5 g , 酸枣仁 1 2 g , 木香 9 g , 夜 交藤 2 0 g , 柏子仁 1 2 g , 7
剂, 症 状 减轻 , 前方 不 变 , 再 7剂 , 症状完全消失 , 后以
力、 气短 、 此 乃心脾 两虚 , 气血亏 虚之 证 , 故 用 归脾 汤加
味, 并 重 用炙甘 草 , 意在 益 气补 心, 养 心益 脾 , 补 气
生血 。
田某 某 , 女性 , 4 5岁 。2 0 1 1年 4月 5 日初 诊 , 主诉 “ 失 眠 8年 余 。每 晚睡 眠 1 ~ 3小 时 , 甚 至彻 夜不 眠 , 曾
千古名方归脾汤
千古名方——归脾汤工作节奏快,竞争压力大,焦虑、失眠、疲劳、食欲不振、月经失调,该如何面对? 500多年前的御医良方归脾汤却可以解决现代人的烦恼。
于女士今年35岁,在北京打拼多年。
最近半年,她感觉身心疲惫,面色憔悴。
白天总是迷迷糊糊,昏昏沉沉,时常感到胸闷、心慌,记忆力严重下降。
最糟糕的是,晚上经常失眠,有一点动静就惊醒。
于女士怀疑是得了抑郁症,她找到杨桢大夫。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杨桢说,于女士顽固性失眠,全身没有力气。
白天、夜晚时间颠倒,白天迷迷糊糊,晚上精神十分好。
杨桢大夫给于女士把脉发现,她脾胃功能虚弱。
于女士说最近一直没有胃口,吃饭几乎都是胡乱对付。
杨大夫观察到于女士脸上有黄褐斑,人很清瘦,并心事重重、郁郁寡欢。
他试探性地询问于女士最近月经如何,她说,月经不调,来后十多天才干净,已持续半年多。
(图1) 杨大夫告诉于女士,她没有抑郁症,可能最近有让她特别操心、思虑过度的事情。
听到这些,于女士主动跟杨大夫说出了自己的心事。
杨桢说,一年多前,于女士还是一个所谓的剩女,三十多岁嫁不出去,心情焦虑,可想而知。
通过网络,她和一个美国人相识,并擦出了火花。
这个美国人到中国后,两个人相互感觉很好,于是登记结婚。
大龄女青年能够嫁出去是好事,为什么于女士被爱情折磨成这个样子呢? 原来,婚后于女士申请美国签证,却被拒签,只好再次申请。
而美国老公不能长期留在中国。
新婚燕尔,难舍难分,要为了缓解相思之苦,两人只好网络传情。
可是中国和美国的时差,两个人网上见面,只能一个人牺牲睡眠时间,所以于女士常常半夜起来和老公倾诉衷肠。
为此,于女士把稳定的工作也辞了。
全面了解于女士的病因后,杨大夫开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方子——归脾汤,让她服用一个月。
杨桢说,服用一个月后,她情况基本好转,体重略有增加,这是一个特别典型的归脾汤症。
中医认为,她是心脾两虚,这种病人因为气血不足,养心的能力减弱了,所以引起心的病变。
气血从何而来呢?脾胃生化而来,她因为长期不愿意吃饭,饮食少,脾胃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大大降低,自然心血、气血不足,血不养心,出现心悸、心慌等症状。
中医内科选择题
中医内科学选择题汇总一、单项选择题1、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或伴有鼻紐,齿紐,便血,尿血或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首选:A、归脾汤B、十灰散C、茜根散D、知柏地黄丸E、加味清胃散2、通瘀煎适用于厥证的哪一种A、气厥实证B、气厥虚证C、血厥实证D、血厥虚证 E 、痰厥证3、《证治汇补,郁证》指出“郁证虽多,皆因气不周流。
”并据此提出下列哪些治疗原则A、破气为先B、散气为先C、补气为先D、降气为先E、顺气为先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实喘的表现A、呼吸深长B、吸入为快C、气粗声高D、痰鸣咳嗽E、脉数有力5、痫症的病理因素以下以下哪项为主A、气滞B、血瘀C、火D、痰E、食滞6、下列名称有哪一项不属于泄泻A、濡泄B、飨泄C、五更泄D、大瘕泄E、暑泄7、称阳痿为阴痿的医书是A、《灵枢.经筋》B、《素问.痿论》C、《景岳全书》D、《诸病源候论》E、《灵枢.邪气脏腑病形》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腹痛的辩证A、寒B、热C、虚D、实E、痰9、鼓胀肝脾血瘀证的常用治疗主方是A、调营饮B、血府逐瘀汤C、膈下逐瘀汤D、茜根散E、桃红饮10、痿证与痹症的鉴别重点是A、发热与否B、肢体能否活动C、病程长短D、肌肉是否萎缩E、疼痛与否11、患者小便不爽,点滴短少二天,伴头痛鼻塞,咳嗽咽干,烦渴欲饮,呼吸气短,舌苔薄黄,脉浮数属:A、肝郁气滞之癃闭B、肺热壅盛之癃闭C、膀胱湿热之癃闭D、尿路阻塞之癃闭E、膀胱湿热之癃闭12、风寒头痛常用方剂为A、川芎茶调散B、芎芷石膏汤C、桑菊饮D、羌活胜湿汤E、天麻钩藤饮13、肾虚腰痛的特征A、热通B、冷痛C、刺痛D、重痛E、隐痛14、患者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属下列哪项胁痛A、肝气郁结证B、瘀血停着证C、肝胆湿热证D、肝阴不足证E、肝火旺盛证15、我国最早的肺痨专著是A、《外台秘要》B、《红炉点雪》C、《理虚元鉴》D、《十药神书》E、《丹溪心法》16、“胃不和则卧不安”的临证方剂为A、黄连温胆汤B、黄连阿胶汤C、安神定志丸D、天王补心汤E、半夏絉米汤17,气虚发热在治疗时当采用下列哪一类药物A、辛散之剂B、苦寒之剂C、酸收之剂D、甘温之剂E、养血之剂18、下痢稀薄,带有白冻,甚则滑脱不禁,或腹部隐痛,食少神疲,四肢不温,腰酸怕冷,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2023年执业药师之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2023年执业药师之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精选试题及答案二单选题(共45题)1、处方名王不留行,调配时应付( )A.炒焦品B.麸炒品C.清炒品D.酒炒品E.炒炭品【答案】 C2、材料题A.气滞血瘀B.气虚血瘀C.痰瘀痹阻D.寒凝心脉E.心肾阳虚【答案】 C3、某男,31岁,天气突然转冷,衣着单薄,致左上腹部暴痛,喜温恶寒,得温痛减,口和不渴,恶心欲吐,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A.胃痛B.胸痹C.痞满D.腹痛E.嘈杂【答案】 A4、妊娠妇女体温上升多少度就可以导致胎儿畸形A.0.5℃B.1℃C.1.5℃D.2℃E.2.5℃【答案】 C5、患者,男,45岁,用香加皮、当归、川芎、红花自制药酒,服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律失常等症状。
医生诊断为香加皮中毒的不良反应。
拟制定香加皮中毒的解救措施和方案。
A.山梗菜碱B.水合氯醛C.甘露醇D.抗生素E.葡萄糖【答案】 A6、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
宜选用的方剂是( )A.归脾汤B.半夏厚朴汤C.甘麦大枣汤D.涤痰汤E.柴胡疏肝散【答案】 C7、女性白带混入尿液时可出现A.尿比重降低B.尿中白细胞阳性C.尿葡萄糖阳性D.尿胆红素阳性E.尿隐血阳性【答案】 B8、肾气不固证的常见症状是A.短气自汗,面色白,声音低怯B.体倦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萎黄C.体倦少气,少腹下坠,面色萎黄D.滑精早泄,腰脊酸软,小便频数而清E.腰背酸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多尿【答案】 D9、处方名莱菔子,调配时应付( )A.炒焦品B.麸炒品D.酒炒品E.炒炭品【答案】 C10、卫气的生理功能是A.润泽肌肤B.化生血液C.温养脏腑D.贯心脉行气血E.促进生长发育【答案】 C11、成人白细胞计数正常值的参考范围是A.(3.5~10)×10B.(4~10)×10C.(3.5~11)×10D.(4~11)×10E.(5~12)×10【答案】 B12、瘀血引起出血的特点A.出血量多B.出血颜色鲜明D.出血伴有血块E.出血色淡质清稀【答案】 D13、某女,56岁。
归脾汤的功能主治是哪些
归脾汤的功能主治介绍归脾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多种中草药组成。
它在中医理论中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脾胃的功能,具有多种主治功效。
功能主治以下是归脾汤的功能主治:1.补脾益气:归脾汤具有补益脾气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功能不足的症状。
脾胃功能不足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归脾汤可以通过增强脾胃的功能来改善这些症状。
2.健脾和胃:归脾汤对脾胃功能的调理效果非常显著,可以帮助消化和吸收食物,增强身体的营养吸收能力。
3.益气养血:归脾汤中含有一些具有补血作用的中草药,可以增加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改善贫血症状。
4.疏肝理气:归脾汤也有舒缓肝气的作用,可以缓解因肝气不舒导致的脾胃不和的症状,如腹胀、不眠、情绪烦躁等。
5.宁心安神:归脾汤中的某些成分可以起到安神和镇静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因脾胃不和引起的烦躁不安、失眠等症状。
6.润肤养颜:归脾汤中的一些中草药对皮肤有滋养和保湿的作用,可以改善皮肤干燥、粗糙等问题。
7.养肝明目:归脾汤中的一些成分对肝脏和眼睛有滋养作用,可以改善因脾胃功能不好而引起的眼睛干涩、视力下降等问题。
8.调节免疫系统:归脾汤中的一些成分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9.抗衰老:归脾汤中的一些中草药富含抗氧化物质,可以减缓细胞老化的速度,延缓衰老过程。
10.强健脾胃:归脾汤有助于增强脾胃的功能,可以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增强身体的健康状况。
使用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归脾汤一般需要由中医师根据个体情况开方,需要根据身体情况和病症来进行具体调理。
一般情况下,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注意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归脾汤。
2.对归脾汤或其中任何成分过敏的人禁止使用。
3.使用归脾汤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剂量和使用频率。
4.如果在使用归脾汤期间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以上是归脾汤的功能主治及相关注意事项。
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或医生的意见,以确保正确的使用和疗效。
孙丰雷教授应用归脾汤异病同治验案举隅
Professor Sun Fenglei'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reating different diseases with the Guipi decoction
杨晓坤i孙丰雷”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250014; 2.山东省中医院,山东 济南,250014)
CJCM中医临床研究2021年第13卷第7期
1 “异病同治”理论渊源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若促使发病的病机相同, 则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异病同治的理论基础在于辨证论 治,其源于《黄帝内经》,在《伤寒杂病论》中得到发展。 《素问•五常政大论篇》:“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 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明确提出了“同病异治”,为后世 “异病同治”治疗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汉代医家张仲景在 《伤寒杂病论》中虽然没有明确的文字提出“异病同治”,但 在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和具体的方药应用上都体现了这一思 想,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31条及32条分别讲“太阳 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合 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葛根汤具有发汗解肌,生津 舒筋之功效,既可用于治疗项背强痛,又治疗泄泻。前者为 太阳表邪未解,经脉受邪,气血运行不畅,经输不利,筋脉 失养而出现项背强几几,以葛根汤生津舒筋,解表祛邪。后 者以太阳、阳明经表受邪且阳明经邪为重,阳明经气抗邪于 表,不能顾护里之胃肠,而导致升降失常则见自下利,此时 仍用葛根汤解表邪,升阳明之气,表解里和,下利自止。类 于此者在《伤寒杂病论》中不胜枚举。自张仲景以后,历代 医家都广泛应用异病同治的治疗思想并不断丰富与发展其内 涵。清代医家陈士铎《石室秘录•同治法》叫“同经者,同 是一方,而同治数病也。四物可治吐血,又可治下血;逍遥散 可治木郁,又可治数种郁;六君子汤可治饮食之伤,又可治痰 气之积。然而方虽同,而用轻重有别,加减有殊,未可执之 以治一病,又即以治彼病耳”,明确提出“异病同治”,并指 出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归脾汤功效与作用
归脾汤功效与作用归脾汤是一种非常常用的中草药方剂,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这个方剂主要由白术、茯苓、甘草和炙甘草等成分组成,具有调和脾胃、健脾益气的功效。
归脾汤的作用非常广泛,包括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疲劳乏力等症状。
它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对于许多疾病的防治都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详细介绍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一、调和脾胃脾胃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产生能量等功能。
如果脾胃功能紊乱或虚弱,就会出现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归脾汤中的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以调和脾胃功能,促进食欲,改善消化不良的情况。
二、健脾益气归脾汤主要以白术为主药,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白术能够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增加体力和能量。
它还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加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各种疾病。
三、改善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以导致腹胀、胃痛、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
归脾汤中的白术和茯苓都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可以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茯苓还具有利尿作用,可以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保持身体的健康。
四、增加体力和能量归脾汤中的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以增加体力和能量。
体力和能量是维持身体健康和活力的重要因素,对于体力消耗较大的人群,如上班族、学生、运动员等,常常感到疲劳乏力,饮用归脾汤可以补充体力和能量,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五、抗炎作用归脾汤中的甘草和炙甘草具有抗炎作用。
炎症是许多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如风湿性关节炎、肠炎、胃炎等。
甘草和炙甘草可以减轻炎症的症状,缓解疼痛和不适感,促进炎症的愈合和恢复。
六、抗氧化作用归脾汤中的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氧化是细胞和组织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许多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归脾汤中的成分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反应的产生,延缓细胞和组织的老化,保护身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七、抗肿瘤作用归脾汤中的白术具有抗肿瘤作用。
归脾汤加减治疗复发性过敏性紫癜的疗效与护理
病诊 断及疗效标 准 》 中过敏性 紫癜 的诊断标 准 : ( 1 ) 发病前 1 ~ 3周 常有低 热 、 咽痛 、 上 呼吸 道感 染及 全 身
不适 等症 状。( 2 ) 以下肢 大关 节附近 及臀 部分 批 出现 对称分 布 、 大小 不等的斑 丘疹样紫 癜为 主, 可伴有 荨麻
观察组 3 O例 , 两组均遵 医嘱予 以强的松 1~ 2 mg / ( k g・ d ) 分次服用 , 待 血小板恢 复至正常 或接近正常 后逐渐减量 , 小剂 量( 5~ 1 0 m g / a ) 维持治疗 3~ 6个月 ; 给予潘生 丁 5 0 m g 、 维生 素 c 2 0 0 mg 、 西替利嗪 5 m g等药物 口服 , 3次/ d ; 儿童根据体重适 当调整
1 . 3 . 2 护 理
痛、 胃肠道症 状及 肾脏损 害 为临 床特 点 。患 者 常有 低
热、 恶心 、 呕 吐、 呕血 、 腹泻、 便 血、 关 节肿 胀 疼 痛 等 不 适, 通过西 医治疗 预后 良好 , 但 有一 半 患者 易复 发 , 我 科2 0 0 9年 1 月一 2 0 1 2年 1 2月通过采用 归脾 汤配 合相 应的护理措施治疗 复发性 过敏性紫 癜患者 , 疗 效满 意 , 现报道如下 。
剂量 。观察组加 服归 脾 汤 , 每 日 1剂 , 早 晚 2次 水煎 服 , 两 组都 配 合 相应 的护 理 措施 。结 果 : 观 察 组 患 者疗 效 优 于对 照 组 ( P< 0 . 0 5 ) 。结论 : 归脾汤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复发 性过 敏性紫癜疗效显著 , 能有 效提 高治愈率 , 值 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归脾汤 ; 过敏性紫癜 ; 护理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9 6 7 6 . 2 0 1 3 . 0. 2 0 1 1
归脾汤临床应用体会
归脾 汤方 药 组 成 及 常 用 剂 量 为 白术 15g,党 参 30g,黄 芪 30g,当归 15g,炙 甘 草 6g,茯苓 30g,炙 远 志 8g,炒 枣 仁 30g,木 香 lOg,龙 眼 肉 15g,大 枣 15g,生 姜 6g。血 虚 者加 重 黄 芪 、当归 用量 ,气虚者加重党 参、黄芪用 量 ,脾不统 血 者可加 红参 、阿 胶、白芍等 ,失眠者可加重枣仁用量。
例 3:陈某 ,女 ,61岁 。患 高 血 压 5年 ,血 压 140/100mmHg 左右 ,伴失眠、多汗、烦躁 。去年曾因天气太热出现心动过速 , 服心得安后好转。近年来心悸气短 ,身软乏力 ,心 累,失 眠,善 太息 ,舌淡苔薄 白腻 ,脉细弱。辨证 为心脾两虚证 ,用归脾汤 。 太子参 30g,黄芪 30g,白术 15g,当归 15g,茯 苓神 30g,炙远志 lOg,木香 10g,龙眼肉 15g,甘草 6g,炒枣仁 30g,丹参 30g,夜交 藤 30g。水 煎 服 。 每 日 1剂 。 服 15剂后 症 状 好 转 。再 诊 时诉 胸 痛 ,前方 去 龙 眼 肉加 枳 壳 15g、薤 白 15g,服 3剂 后 好 转 。后 以前方 合 逍 遥散 加 减 ,服 至 症 状 消失 停 药 。血 压 136~130/94 ~ 90mmHg,余无不适 。
归脾汤的临床应用
归脾汤出处原文
归脾汤出处原文摘要:一、归脾汤的来源二、归脾汤的组成成分三、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四、归脾汤的主治病症五、归脾汤的现代研究及应用正文:归脾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出自于古代医学经典《金匮要略》。
此方剂由多种草药配伍而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下面将详细介绍归脾汤的来源、组成成分、功效与作用、主治病症以及现代研究及应用。
一、归脾汤的来源归脾汤最早见于《金匮要略》,距今已有约两千年的历史。
它是一种古老而著名的方剂,经过历代医家的实践和总结,其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二、归脾汤的组成成分归脾汤主要由以下几味草药组成:白术、当归、茯苓、甘草、红枣、人参、远志、龙眼肉、生姜。
这些草药具有补脾养心、益气养血、安神定志等功效,相互配伍后,使得归脾汤的疗效更为显著。
三、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归脾汤具有补脾养心、益气养血、安神定志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心脾气血两虚所致的病症,如失眠、心悸、食欲不振、乏力等。
此外,归脾汤还能增强免疫力,改善疲劳,延缓衰老。
四、归脾汤的主治病症归脾汤主要用于治疗心脾气血两虚的病症,如:1.失眠:心神不宁,难以入睡,或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
2.心悸:心跳加速,心慌不安。
3.食欲不振:食欲减退,食量减少,腹胀等。
4.乏力:四肢无力,精神不振。
5.面色苍白:面部缺少血色,晄白。
五、归脾汤的现代研究及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归脾汤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现代研究发现,归脾汤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多方面的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归脾汤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贫血、慢性疲劳综合症等疾病。
综上所述,归脾汤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方剂,其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中医十大名方归脾汤(补)
中医十大名方归脾汤(补)归脾汤为补益心脾的代表方剂,创方已有700余年,首载于宋·严用和《济生方》第四卷,为严氏根据《内经》“二阳之病发于心脾”的理论而创新,用于治疗“思虑过多、劳伤心脾”之证。
后明·薛己在此方基础上加入当归、远志两味药物,增强其养心安神之效,扩大了本方的治疗范围,一直沿用至今。
源流发展宋归脾汤首载于宋·严用和之《济生方》第四卷,用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之证,原方药物记载为:“白术茯神(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炒枣仁(炒,去壳)各一两人参木香(不见火)各半两甘草(炙)二钱半”。
元后元·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对本方有所发挥,增补其治疗脾不统血、气血妄行所致吐血下血之证。
由此,本方作为补益心脾、益气摄血之剂传于后世。
明及至明代,薛己在本方基础上加入当归、远志两味药物,增强其养心安神之功,并在其著作中对本方的临床应用加以扩展。
薛氏精于内、外、妇、儿及骨伤、口齿各科,他将归脾汤用于“失血少寐、发热盗汗、嗜卧少食、惊悸怔仲、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疮疡不敛”等症,均获良好疗效。
薛氏增补“当归、远志”两味药物的见解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故其方一直沿用至今。
明代,吴昆在《医方考》中指出:“饮食太饱伤脾,脾伤则面黄善卧,此方主之”。
此外,赵献可在《医贯》卷3中写到:“凡治血证,前后调理,须按三经用药。
心主血,脾裹血,肝藏血,归脾汤一方,三经之方也。
远志、枣仁补肝以生心火,茯神补心以生脾土,参、芪、甘草补脾以固肺气。
木香者,香先入脾,总欲使血归于脾,故曰归脾。
有郁怒伤脾,思虑伤脾者,尤宜。
”清到了清代,归脾汤的临证应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李用粹《证治汇补》中载其治“喜恐惊劳,气散于内,房劳后着气,厥逆不省,少顷复醒,而脉虚细者”。
汪文绮《杂症会心录》中载其治“湿饮不行,则痰起于脾,脑转眩冒,食饮不甘,脉象缓者”。
徐大椿《兰台轨范》中载其治“乳母脾经气郁,致儿为患。
运用归脾汤治8种病
稍加挤压 ,其 出如 注,乳房 柔软 ,无红 肿压 经量多, 淋漓难净。曾在某医院检查 , 诊为 “ 原 痛及硬结 。伴形体消瘦 , 四肢倦怠 , 头晕心悸 ,
月经 2月未潮 , 小便微黄 , 大便微溏 , 口微苦 , 纳差胸闷 , 面 白, 唇色少华 , 舌质淡 , 苔薄 白,
的松治疗 ,症 状一度缓解 ,但未根治 。来就
圃 床医生园地 2 0 1 6年 1 0月第 1 0 期
运用归脾汤 治8 种病
天津 / 贾佩琰
归 脾 汤 由 人 参 、黄 芪 、 白 术 、 龙 眼 肉 、
2 0克 ,党参 1 5克 ,白术 1 5克 ,桂圆 1 0克 ,
酸枣仁 、木香 、炙甘草 、生姜 、大枣组成。
诊 时患者面色萎黄 ,全身皮肤瘀斑显 露 ,大
脉细弱 。辨证为心 脾两虚 ,脾不 统血 。拟补 如 钱 币,下肢 为多 ,斑 色淡 紫 ,无痛 无痒 ,
养心脾 ,益气摄血 。方用 归脾汤加味 : 黄芪 脉细软 ,舌淡苔薄 。属心脾两虚 ,不能统血 。
2 0 1 6 年1 0月第 1 0期 露 床医生园地
~
8 . 功能性子宫出血
辨证 治疗功能性子 宫出血数例 ,均属 冲
任血虚型 ,用归脾汤加乌豆 、地榆 、仙鹤草 、
治拟调益心脾 ,补气摄血 。药用归脾汤加减 :
的患者有一定 的效果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经
炙黄 芪 3 0克 ,当 归 1 O克 ,党 参 1 2克 ,炒 使用强 的松 、瓜蒌薤 白汤、炙甘草 汤、参 附 白术 1 0克 ,酸枣 仁、炙甘草各 1 2克 ,淮小 汤等治疗无效后 ,改用归脾汤来治疗取得了 麦3 0克 ,紫 石英 1 5克 ,仙 鹤草 3 O克 ,大 满意效果。 枣 1 0枚 ,龙 眼 肉 1 2克 。服 药 1 0剂后 ,精 神较振 ,瘀斑有隐退之 势 ,适值 经行 ,原方
对归脾汤的再研究
对归脾汤的再研究目的探讨古方归脾汤的理论与应用。
方法通过查阅古文献和现代文献,并结合自己的应用体会,对归脾汤的方源、方理、药理、现代药物实验以及临床应用等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探讨。
结果归脾汤处方合理,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男科等临床各科,疗效显著。
结论古方归脾汤,未来前景广阔。
标签:归脾汤;方源;方理;实验;应用归脾汤,为祖国医学的经典名方,由人参、黄芪、当归、龙眼肉、白术、木香、茯神、远志、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等功效,在临床各科中被广泛应用,疗效显著。
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文献学习和临床应用体会,就其方源、方理、药理、现代实验以及临床应用等各方面做新的探究,现报道如下。
1?历史溯源归脾汤,方源始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严方刚柔相济,佐使合宜,平正稳妥,很受后世医家推崇,距今已500余年,初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对本方有所发挥,将所治之证增补了脾不统血而妄行之吐血、下血。
明代薛立斋《校注妇人良方》,在原方中增加了当归、远志两味药物,沿用至今。
清代汪讱庵《医方集解》更扩充其适应范围,先后将它用于惊悸、盗汗、食少、妇人经带、肠风崩漏等症。
时至今日,古方也在日新其用。
2?处方机理方中以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甘温补脾益气;当归甘辛温养肝脏而生心血;茯神、枣仁、龙眼肉甘平养心安神;远志交通心肾而定志宁心;木香理气醒脾,以防益气补血药滋腻滞气,有碍脾胃运化功能。
故本方养心与益脾共进,益气与养血相融,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养心之功用。
主治心脾两虚,脾不统血,血不养神诸证。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
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脾气亏虚,因而体倦、食少、虚热;心血暗耗,心失所養,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面色萎黄,舌质淡,苔不薄白,脉细缓,均属气血不足之象。
脾司统血摄血,若脾气虚,统摄无权,则会引起出血证;脾虚而不运湿,则湿浊下注为带下证。
学习辅助网www5730net莘...
半夏临床有新用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
其性温,味辛,有毒,归脾、胃、肺经。
在我国历史上,善用半夏者,当推医圣张仲景。
在他所著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方剂中,运用半夏的方子有47首,以半夏为君或命名者21首。
概括起来,半夏的功效主要有降逆止呕、化痰蠲饮、消痞散结、健脾益胃、通络止痛,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人们通过现代科学手段发现,半夏中含有生物碱、β-谷甾醇、多糖、氨基酸、挥发油、半夏蛋白及无机元素等多种成分。
前不久,在哈尔滨市举办的中国医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上,有专家报告了半夏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指出半夏在临床中可应用于镇咳、抗溃疡、抗肿瘤、抗早孕、抗心律失常、镇静催眠、解毒抗炎及一过性降压,与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基本相符。
些新的认识,为半夏的老药新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镇咳祛痰。
半夏镇咳效果与西药可待因相似,其机理初步认为是生物碱抑制咳嗽中枢所致。
动物实验证明生半夏、姜半夏的煎剂灌服,可明显抑制因电刺激喉上神经引起的咳嗽。
对犬和兔的药理实验也表明,半夏燥湿化痰是有显效的,且半夏贮存时间越长,祛痰作用越强。
保护心脏。
动物实验显示,半夏能抗心律失常,可拮抗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
半夏煎剂可降血脂,有助于阻止或延缓高脂血症的形成。
从半夏挥发油分离出的茵香脑能促进骨髓中粒细胞成熟,提前向周围血液释放,可用于白细胞减少症。
抗击肿瘤。
研究表明,半夏的炮制品总生物碱可抑制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
从半夏中提取的多糖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增殖。
进一步的观察表明,半夏蛋白30%硫酸铵的沉淀部分,有较强的促使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抑制炎症。
半夏经乙醇提取的有效成为,能拮抗蓖麻油和蕃泻叶引起的实验小鼠腹泻。
半夏总生物碱对多种炎症动物模型均有明显的对抗效果。
这一机理与炎症因子前列腺素E2的产生和释放受到抑制有关。
抗早孕。
有研究人员从半夏中分离出半夏蛋白,并发现半夏蛋白具有抗早孕活性。
归脾汤的现代临床应用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21 Vo1.21 No.8投稿邮箱:sjzxyx88@280·中医中药·归脾汤的现代临床应用冯连艳(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天津 300000)摘要:归脾汤用于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之证,现代临床应用广泛,临床中用于治疗脑系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心系疾病、肺系疾病、男科系疾病等疗效颇佳。
关键词:归脾汤;脑系疾病;心系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肺系疾病;男科系统疾病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21.08.115 本文引用格式:冯连艳.归脾汤的现代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08):280-281.0 引言归脾汤始载于严用和的《济生方》,由人参、白术、黄芪、当归、甘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组成。
其中以人参、白术、黄芪、甘草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当归甘温补血养心;茯神、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
本方配伍特点为心脾同治,证属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用此方均可见显效。
经过历代医家不断发挥补充,此方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将近年来归脾汤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1 脑系疾病归脾汤中酸枣仁[1]可敛气安神,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酸枣仁可以影响脑组织中神经递质,实现安神镇静的作用;茯苓能够对咖啡因诱发的机体兴奋状态,形成良好抑制作用,因而具有良好的催眠、镇静和养心安神等功效[2]。
王燕[3]等人将63例失眠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以口服归脾汤加减,治疗组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为80.65%,结果显示与西药对比,归脾汤没有药物依赖性、耐药性等不良作用。
高更力[4]选取110例郁病患者,观察组采用EFT(情绪释放技术)疗法结合归脾汤治疗,对照组采用EFT 疗法,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为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同时观察组焦虑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5中医内科护理学习题(交稿)
《中医内科护理学》复习题一.单选题1.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A.整体观念,辨证论治B.整体观念,辩证施护C.辩证护理,辨病护理D.未病先防,既病防变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A.辩证施护B.标本缓急C.同病异护,异病同护D. 三因制宜3.中医护理病情观察的的目的除外哪一项()A.为疾病诊断和辩证提供依据B.判断疾病的进退C.为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D.及时发现危重病症及并发症,防止病情恶化。
4.根据病人的体质、疾病证候,结合食物的性味功效选择不同的食物进行调护,称为()A.饮食随和B.治疗饮食C.辩证施食D.饮食有节5.情志护理的原则不包括哪一项()A. 诚挚体贴B. 因人施护C. 避免刺激D. 顺情从欲6.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以()邪为主因,兼夹它邪。
A. 风B. 寒C. 暑D. 湿7.感冒的病机为:( )A.肺气不清,失于宣肃B.邪犯肺卫,卫表失和C.痰阻气道,肺失肃降D.风邪闭肺,肺失宣肃8.感冒的病理性质为()A. 实证B. 表实证C. 表虚证D. 虚实夹杂证9.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主要鉴别依据()A.恶寒发热的孰轻孰重 B.渴与不渴 C.流涕的清与浊 D.头身疼痛与否10.恶寒重,发热轻,肢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证属()。
A.风寒感冒 B. 风热感冒 C. 暑湿感冒 D. 时行感冒11.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代表方剂是()A. 新加香薷饮B. 荆防败毒散C. 银翘散D. 桑菊饮12.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证属()A. 暑湿感冒B. 风热感冒C. 气虚感冒D. 阴虚感冒13.治疗气虚感冒方药是()A.荆防败毒散B.银翘散C.新加香薷饮D.参苏饮14.感冒的治疗原则为()A.辛温解表B.辛凉解表C.解表达邪D.清暑祛湿解表15.下列感冒的护理措施中哪项是不正确的()A. 外感风寒汤药宜热服,服药后卧床休息,盖被以利汗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脾汤新用:治疗某些皮肤科病变
归脾汤出自《济生方》,由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功效。
笔者在临床中以此方新用,化裁治疗某些皮肤科病变,获效较好,举例如下。
病例一荨麻疹
姚某,女,52岁,2005年6月16日初诊。
周身瘙痒,抓后起大小不一条状团块,呈淡红色,时起时消,已年半。
息斯敏、敏迪、激素、钙剂、维生素C、赛庚啶、苯海拉明等注射,内服多次,外用数种激素类霜、膏、洗剂,但上述皮损仍未治愈,反复再现。
无口渴,二便可,肢体倦怠乏力,头晕心悸,面色少华,纳差,失眠多梦。
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诊断:荨麻疹。
辨证:病程较久,心脾两虚,兼感风侵所致。
治则:补益心脾,佐以疏风止痒。
处方:党参30g,白术12g,茯苓10g,黄芪30g,当归15g,白芍20g,阿胶10g(烊化),龙眼肉12g,远志10g,炒枣仁10g,防风9g,白蒺藜9g,僵蚕9g,大枣4枚,水煎服,日一剂。
2诊:服药9剂后,淡红色丘疹团块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痒感随之减轻,肢体明显有力,面色转润,睡眠正常,纳食增加。
原方中去阿胶、炒枣仁,防风、白蒺藜、僵蚕易为6g,续服6剂后,诸症全消。
按本例迁延年余,感痒搔抓后即现淡红色丘疹团块,用西药常规疗法获效不著。
据肢体倦怠乏力,面色少华,心悸头晕,失眠多梦等症,辨属心脾两虚,肤失濡养,感受风侵所发,因而取党参、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当归、白芍、阿胶、大枣补益心脾,益气养血;远志、炒枣仁安神催眠;伍入防风、白蒺藜、僵蚕疏风止痒。
因药证相符,而收全功。
病例二皮肤瘙痒症
孔某,女,53岁,2001年3月10日初诊。
全身皮肤阵发性瘙痒4月余,曾予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息斯敏等交替注射、内服,外用赛庚啶软膏、肤轻松软膏、皮炎平霜、樟脑酊等疗效均不显著。
近月来逐日加重,痒感剧烈,发作频繁,搔抓至皮肤出血仍不止痒,直到痛时方才暂感痒轻。
查见周身有不规则的条状抓痕累累,伴少许细薄鳞屑,点状血痂分布及色素沉着。
面色少华,肢体乏力,心悸,眩晕健忘,失眠多梦,纳差。
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诊断:皮肤瘙痒症
辨证:心脾两虚,风邪侵袭。
治则:补益心脾,疏风止痒。
处方:党参30g,黄芪30g,白术12g,茯苓12g,当归15g,白芍20g,龙眼肉15g,
远志10g,炒枣仁12g,防风10g,白鲜皮12g,蛇床子10g,甘草6g,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一剂。
2诊:服药8剂后,痒感大减,面色已转淡红,纳增,肢体明显有力,睡眠可,肌肤觉有润感,抓痕血痂逐渐消退,余症俱轻。
原方党参、黄芪减为20g,入砂仁6g,白蒺藜9g。
续服7剂后瘙痒症状全消,皮肤恢复正常之色,诸症治愈。
按皮肤瘙痒症,中医称为“痒风”。
《外科证治全书》说:“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
”《千金方》描述:“痒症不一,妇人血虚,或通身痒,或头面痒,如虫行皮中。
”此例瘙痒数月,并逐渐加重,兼有面色少华,心悸眩晕,失眠健忘,肢体乏力等症状表现。
究其原因,此乃心脾两虚,气血缺损,肤失润养,风邪入侵而成瘙痒。
故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龙眼肉、当归、白芍、酸枣仁、大枣等补益心脾,益气补血;白蒺藜、白鲜皮、蛇床子、防风疏风止痒,而收全功。
病例三斑秃
任某,女,46岁,2005年4月3日初诊。
头皮部发生3处约5分硬币大圆形光滑皮损,境界明显,皮肤正常,毛囊口清楚,无明显症状8个月。
曾服胱胺酸、维生素B1、B6、谷维素、养血生发胶囊等多次,外用绿云生发酊及其他外搽药(不详)未愈。
查见其痛苦面容,面色少华,并述其发病前曾与同事发生纠纷,未与别人说清楚或发泄出来,从此经常思虑过度,失眠多梦,精神不振,惟恐治疗不愈,周身乏力,纳差。
舌质淡,苔薄,脉弱。
诊断:斑秃。
辨证:思虑过度,心脾两虚。
治则:补益心脾,生发。
处方:党参20g,白术12g,茯苓12g,黄芪15g,当归15g,白芍30g,炒枣仁12g,远志10g,木香5g,龙眼肉10g,红花10g,赤芍10g,大枣3枚,水煎服,日1剂。
外用:肉桂20g,红花12g,白酒200ml,浸泡1周后外搽,每日3次。
2诊:服药15剂后,精神振作,肢体有力,面色开始转润,晚间睡眠可,纳食增加,患处已见少数新发生出,上方去木香,白芍减15g,续服12剂,外用药同上。
3诊:原有症状全部消失,脱发处已有新发明显生出,精神愉快,纳眠正常,停内服药物,续用外搽药酊10日后告愈。
按斑秃病变与精神神经因素有关,临床中观察,成人多在神经精神性创伤后发病,本例病前与同事之间发生纠纷,未能即使发泄出来为其主因,后常思虑过度,影响脾胃运化,使出现上述心脾两虚种种症状。
所以取归脾汤加减,以党参、白术、茯苓、黄芪补脾益气为主;炒枣仁、远志、龙眼肉、当归、白芍补心养血安神;木香理气键脾;红花、赤芍活血,具扩张毛细血管功效,并配合药酊外搽,诸药互用,收到较好疗效。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马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