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用量

合集下载

归脾汤

归脾汤
归脾汤
明 薛己《正体类要》
组成
白术 当归 黄芪 远志 酸枣仁各一钱(3g) 木香五分(1.5g )
生姜 大枣
茯苓 龙眼肉 人参一钱 (6g) 炙甘草三分(1g)
水煎服。
[功用]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心脾气血两虚证。 脾不统血证。
心悸怔忡
心 脾 气 血 两 虚 证
健忘失眠
面色萎黄
体倦食少 盗汗 舌淡 苔薄白
脉细弱
脾不统血证
便血


皮下紫癜
月经超前,量多色淡,崩漏
舌淡,脉细弱
பைடு நூலகம்解
黄芪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当归 龙眼肉 茯神 酸枣仁 远志 木香
补气健脾 补血养心安神
养 血 补 心 安 神
宁心安神
理气醒脾 调和药
生姜 大枣
配伍特点
心脾同治,重在治脾。
气血并补,重在补气。
临床应用
1、为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 2、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神经衰弱等属心
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可选用本方。
返回目录

归脾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归脾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归脾汤《中医治法与方剂》归脾汤(《济生方》)【组成】人参12g 白术9g 茯苓12g 甘草6g 黄芪20g 当归12g 龙眼肉15g 酸枣仁15g 远志6g 木香3g 【用法】水煎温服。

亦可倍其量,作蜜丸,每次服10g。

【主治】1.心脾亏损,心悸、怔忡、健忘、不寐,体倦食少,舌淡脉弱。

2.脾不统血,气不摄血,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皮下出血,舌脉如前。

【证析】本方所治,虽有心神不宁,血不归经,脾运不健三类证象,但因脾虚气弱才是病根,故其余证象都是标象。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导致心气与心血两虚,心体失养,心用不宣,由是心悸、怔忡、健忘、不寐见矣!血行脉中,有赖卫气固护,卫气充盛,全凭谷气资生。

脾虚不运则卫气无源,卫气既弱则统摄无权,于是血溢脉外,而月经量多,淋漓不断,皮下出血诸证见矣!上述诸证若不兼见体倦食少,舌淡、脉弱,不得竟指其是气虚,所以体倦食少舌淡脉弱才是辨证依据。

【病机】心脾亏损【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宁神法【方义】心脾气血亏损而呈心神不宁,法当补气益血,宁心安神。

故方用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

血虚补脾,是因血生于脾而养于脾的缘故。

此证既已血虚,兼补其血亦理所当然。

故配龙眼、当归补其心血,酸枣仁、远志宁其心神,并佐少许木香行气以防参芪呆滞,共呈健脾益气,养心宁神功效。

如系气不摄血而血溢脉外,则当补气以摄血。

方中人参补元气于下焦,白术、茯苓、甘草健脾气于中焦,黄芪实卫气于上焦,三焦元真得补,自能固护营中之血使其不致外溢。

若再加人大枣,则益气摄血功效更为显著。

学习此方应该注意四点:①证象反映心系血虚而从补气健脾论治,是从气血生化关系施治的典范。

②气不摄血的出血证候,益气即可摄血,此方并无止血药物而能止血,是针对病机施治的典范。

③无论心经证象还是出血证象,均从脾胃着手,又是治病求本的典范。

④所治健忘、不寐,是心系手厥阴心包证象,配伍远志开其心志,酸枣仁安其心神,指此言也。

归脾汤

归脾汤

归脾汤中文名称:归脾汤英文名称:guipi decoction定义:同名方约有7首,现选《正体类要》卷下方。

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各一钱,木香五分,甘草(炙)各三分,人参一钱。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方剂学(二级学科);方剂(二级学科)合征、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属于心脾血虚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临床应用①心悸怔忡《南雅堂医案》:用心过度,阴血必受损耗,怔忡健忘,皆心血不足之故,生血者心,统血者脾,当握要以图之。

归脾汤。

《续名医类案》:马元仪治一人患心悸症,肢体倦怠,或以阴虚治之不效。

诊其脉浮虚无力,盖得之焦劳思虑伤心也。

心之下脾位,脾受心病,郁而生涎,精液不生,清阳不布,故四肢无气以动而倦怠也。

法宜大补心脾,乃与归脾汤20剂,即以此方作丸,服之痊愈。

归脾汤(5张)②心痛《南雅堂医案》:诊得脉细小,右寸涩,心下悸,痛甚喜按,得食少愈,大小便俱见清利,系虚痛之候,用归脾汤加石菖蒲治之。

《脉诀汇辨》:邑宰章生公,南都应试,时8月初5日,心脾痛甚,食饮皆废。

诊其两寸,涩而无力,与大剂归脾汤加人参3钱、官桂2钱,煎服之。

不逾时痛减,续进1剂,痛竟止。

③失眠《中医杂志》(1955;2:30):患者是41岁男子,曾患肺结核及肋膜炎。

现因工作繁重,思虑过度以致失眠,日益严重,有时夜间只能睡1-2小时,身体疲倦,记忆力减退,食欲不佳,经常头痛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方论】本方是在严氏《济生方》归脾汤的基础上加当归、远志而成,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证。

方中以参、耆、术、甘草温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苓、远志宁心安神;更以木香理气醒脾,以防补益气血药腻滞碍胃。

组合成方,心脾兼顾,气血双补。

【方解】本方证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均属气血不足之象。

归脾汤加减方有哪些?归脾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归脾汤加减方有哪些?归脾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归脾汤加减方有哪些?归脾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归脾汤归脾汤用术参,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性粹健忘便可却,肠风炉漏总能匪。

(一)归脾汤的组成与功效归脾汤由黄芪、酸枣仁、龙眼肉各12克,白术、茯神、当归各9克,人参、木香、远志各6克,炙甘草3克,大枣5枚,生姜3片组成。

水煎服。

本方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

是主治心(血)脾(气)两虚症的首选方剂。

临床应用以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面色萎黄、便血及崩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为其辨治之要点。

但邪热内伏及阴虚脉数者忌用。

凡属心脾气血两虚和脾不统血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神经衰弱、心脏病、失眠、头晕、白细胞减少、脑外伤后遗症、脱发、特发性水肿等病症,用治有效。

(二)加减方法①用于崩漏下血而偏寒者,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

②若崩漏下血而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③月经淋漓不止,加山萸肉、五味子,以养肝收涩止血。

④严重失眠,加磁石、龙骨,以重镇安神。

(三)名中医用方心悟雍履平(安徽天长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余取归脾汤(太子参30克,黄芪、当归、白术、茯神各15克,酸枣仁20克,甘草、远志、龙眼肉各10克,木香6克)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加熟地黄30克,麦冬10克,滋阴补精,加菖蒲、制胆南星各6克,郁金10克,丹参2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以增强化痰祛淤,安魂定魄之力。

临床用于治疗抑郁性神经症,奏效颇佳(摘自《临证验方治疗疑难病》第74页)。

陈泽霖(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另一体会为不能用当归,当归虽说能引血归经,但因其气味辛温,用后反增出血,故以不用为好。

对于月经持续不断漏下,常用归脾汤去当归,酌加益母草、仙鹤草,有的只需服用1~2剂,即可止血,在临床上不妨一试(摘自《名医特色经验精华》第223页)。

刘炳凡(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研究员)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形成崩漏,腹痛有凝块,淋漓不断,或经期延长出现气血两虚症状),以归脾汤为主,加蒲黄炭、五灵脂炭各10克,荆芥炭5克。

心脾气虚《归脾汤》,健脾养心第一方!

心脾气虚《归脾汤》,健脾养心第一方!

心脾气虚《归脾汤》,健脾养心第一方!
归脾汤《正体类要》
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龙眼肉、远志、酸枣仁、木香、甘草、人参。

加生姜、大枣煎服。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

人参、白术和黄芪,都是补气、健脾比较重要的药物。

其中,茯神、远志、龙眼肉,可以补益心脾;
当归、甘草、酸枣仁,也可以养血安神。

整个方子既可以补心,也可以健脾。

在补血的同时有益气,体现中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思路和理念。

所以,对于气血亏虚、心血不足、血不养神、血不能安心,而脾虚出现的乏力倦怠,都可以用归脾汤进行调理。

归脾丸
归脾丸属于一种滋补性质的中成药,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心脾两虚引起的心悸、失眠、月经不调等症状。

女性服用归脾丸:
1、能够起到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可以预防和治疗女性因为月经不调引起的慢性贫血,身体乏力等症状;
2、还可以很好的缓解更年期综合症的症状;
3、由于归脾丸健脾、补血、益气的功效,可以调节月经的崩漏症状;
4、归脾丸对于女性的白带增多、颜色异常、心悸、失眠、盗汗等症状,也具有比较好的调理效果。

注意事项:
以上归脾汤配方需在医师指导下购买使用,归脾丸可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进行购买使用,不可自行购买盲目服用。

关键词:归脾丸、健脾养心、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食少。

【优秀文档】归脾汤

【优秀文档】归脾汤

归脾汤
归脾汤一般情况下大家可能都会觉得陌生,不过我们根据它的名称也能猜到它的效用,归脾肯定是和脾脏有关的,但是具体有什么用估计就不太清楚了吧,归脾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归脾汤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吧。

【方剂名】
归脾汤,出自《正体类要》。

【组成】
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各一钱(各3g)木香五分(1-5g) 甘草炙,三分(lg) 人参一钱(3g)。

【用法】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效】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神疲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方解】
本方证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必致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脾虚统血无权,则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下血;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

归脾汤加减的功效与作用

归脾汤加减的功效与作用

归脾汤加减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归脾汤加减,有的人或许还不太熟悉,其实归脾汤加减是一种中药方剂,对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关于归脾汤加减的功效与作用将会在下文中给您介绍。

【处方】
白术10克,黄芪15克,党参12克,炙甘草10克,当归15克,丹参15克,龙眼肉10克,木香6克,鸡血藤15克。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养血消斑。

主脾虚不运,气血不和,肌肤失养。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
李元文方
通过以上介绍,对归脾汤加减成分、功能主治都有了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对归脾汤加减这样药物的选择上可以放心进行,不过在吃的时候,需要适量的进行,这样才不会对身体造成不适。

归脾汤?云南吴生元

归脾汤?云南吴生元

归脾汤云南吴生元归脾汤源于《济生方》,云:“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由白术、茯神(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30g,人参、木香各15g,甘草(炙)7.5g组成。

《正体类要》卷下“归脾汤”是在严氏《济生方》归脾汤的基础上加当归、远志而成。

别名有加味归脾汤(《古今医鉴》卷十一)、归脾养营汤(《疡科心得集》)、归脾丸(《中国医学大辞典》)等。

归脾汤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之功。

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发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以及脾不统血所致便血,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者。

现代常用于心脏病、神经衰弱、贫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病证的治疗。

正如张秉成《成方便读》云:“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以致血不归经,而为健忘不寐怔忡等证。

夫心为生血之脏而藏神,劳则气散,阳气外张而神不宁,故用枣仁之酸以收之,茯神之静以宁之,远志泄心热而宁心神,思则脾气结,故用木香行气滞、舒脾郁,流利上中二焦,清官除道,然后参、芪、术、草、龙眼等大队补益心脾之品以成厥功,继之以当归,引诸血各归其所当归之经也。

”临床常用归脾汤加减化裁,用于治疗失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消化性溃疡出血、崩漏、再生障碍性贫血、抑郁、焦虑等属心脾两虚证者,疗效显著。

一、不寐董某,女,73岁,1999年1月19日就诊。

患者半月前,曾因感冒受凉咳嗽来诊,经用中药杏苏二陈汤加减治疗后,咳嗽明显减轻,现眠差多梦,神疲乏力,微咳怕冷,口干不喜饮,饮食少,大便不爽,舌淡苔白,脉沉细。

中医诊断:不寐(心脾两虚证)。

治宜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为法,方用归脾汤加减。

处方: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5g,茯神15g,当归20g,桂圆肉15g,炒枣仁15g,木香10g,炙远志10g,炒黄芩10g,夜交藤10g,火麻仁15g。

服药5剂,患者睡眠明显好转,精神转佳,饮食可,大便通畅,效不更方,守方再服5剂,睡眠恢复正常,未诉特殊不适。

归脾汤治疗眩晕气血亏虚证

归脾汤治疗眩晕气血亏虚证

归脾汤治疗眩晕气血亏虚证归脾汤《重订严氏济生方》:归脾汤处方白术茯神(去木)黄耆(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30克人参木香(不见火)各15克甘草(炙)7.5克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补血养心。

治思虑过多,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枣子1枚,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正体类要》卷下:归脾汤拼音Guī Pí Tāng别名加味归脾汤(《古今医鉴》卷十一)、归脾养营汤(《疡科心得集》)、归脾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处方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耆(炙)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各3克木香1.5克甘草(炙)0.9克人参3克功能主治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发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以及脾不统血所致便血,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者。

现用于心脏病,神经衰弱,贫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属心脾气血两虚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备注本方是在严氏《济生方》归脾汤的基础上加当归、远志而成,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证。

方中以参、耆、术、甘草温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苓、远志宁心安神;更以木香理气醒脾,以防补益气血药腻滞碍胃。

组合成方,心脾兼顾,气血双补。

摘录《正体类要》卷下《济生》卷四:归脾汤处方白术1两,茯苓1两(去木),黄耆1两(去芦),龙眼肉1两,酸枣仁(炒,去壳)1两,人参半两,木香(不见火)半两,甘草(炙)2钱半。

功能主治解郁,养脾阴。

主思虑伤脾。

健忘怔忡,吐血下血。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

大枣1枚,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医碥》:脾气虚寒,不能运血归经,故用参、耆、术、草以补脾,又用木香引之;气虚则易散,故用枣仁以敛肝;血不归经则心失所养而不宁,故用圆眼肉、茯神以补心。

归脾汤标准配方

归脾汤标准配方

归脾汤标准配方归脾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汤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

它是由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等药物组成的,具有益气健脾、和胃止泻的功效。

下面将介绍归脾汤的标准配方及制作方法。

一、归脾汤标准配方。

1. 黄芪 15克。

2. 白术 10克。

3. 茯苓 10克。

4. 甘草 5克。

5. 生姜 3片。

二、制作方法。

1. 将黄芪、白术、茯苓、甘草放入药材袋中;2. 将药材袋放入煮药锅中,加入适量清水;3. 放入生姜,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4. 煎煮后,去除药材袋和生姜,取汁饮用。

三、服用方法。

1. 成人每次服用200毫升,分2次温热服用;2. 儿童酌情减量,一般每次服用100毫升。

四、注意事项。

1.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2. 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3. 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疾病患者慎用;4.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宜长期连续服用。

五、归脾汤的药理作用。

归脾汤具有益气健脾、和胃止泻的功效。

其中,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健脾益肺的作用;白术能健脾胃、利水消肿;茯苓能健脾益肾、清心安神;甘草具有和中健胃、解毒止痛的作用。

因此,归脾汤对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六、归脾汤的适应症。

1. 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2. 腹胀腹泻、大便稀溏;3. 脾虚湿困所致的水肿;4. 脾肾阳虚引起的腰膝酸软、畏寒乏力。

总之,归脾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汤剂,对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在使用时,应按照标准配方及制作方法进行制作,服用时要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

同时,注意事项和适应症也需要引起重视。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身体健康!。

加减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加减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加减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养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养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药的方剂可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叫做加减归脾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养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养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药的方剂可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叫做加减归脾汤的方剂。

【处方】人参3钱,当归3钱,茯苓3钱,白术3钱,白芍3钱,甘草5分,半夏5分,川芎2钱,白豆蔻1粒,柴胡1钱,远志1钱,枣仁1钱,麦冬5钱。

【功能主治】劳倦伤脾,色白神怯,秋间发热头痛,吐泻食少,两目喜闭,喉哑昏昧,粥饮有碍,手常揾住阴囊。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九
【处方】人参、黄耆、枣仁(炒)、归身少许、白茯苓、木香少许、白芍(炒)、百合。

【功能主治】胎元不足,面白心慌,或泄泻盗汗。

【用法用量】大枣1枚为引,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炙绵黄耆3钱,白术1钱5分,炙甘草5分,枣仁(炒)
1钱,远志肉(炒)8分,广木香8分,归身3钱,茯神3钱,党参3钱,煅龙骨2钱,乌贼骨1钱。

【功能主治】白淫、白淋、白带。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方简义》卷五
生活常识分享。

【方朝晖:加减归脾汤-缺铁性贫血,气血亏虚证】

【方朝晖:加减归脾汤-缺铁性贫血,气血亏虚证】

加减归脾汤
【药物组成】
黄芪30g,当归25g,党参、白术、茯苓各15g,远志、阿胶、益母草各l0g,甘草6g。

加减变化:
偏气虚重用黄芪、党参;
偏血虚重用阿胶、当归;
偏阳虚加淫羊藿、炮姜;
偏阴虚加生地、丹皮。

【治疗方法】日1剂水煎服。

头煎加水400ml,煎30分钟,取汁150ml;第2煎加水300ml ,取汁150ml,二煎混合,分2次服用。

【功效主治】益气健脾,补血养心。

主治缺铁性贫血。

【临床运用】用本方治疗缺铁性贫血32例。

用药3个月,结果:显效(红细胞、血清铁或铁蛋白明显改善,血红蛋白男性> 120g/L,女性〉100g/L,或3次査上升>
50g/L)13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

【经验体会】缺铁性贫血属祖国医学萎黄、虚劳证等范 畴。

病位主要在中焦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胃之受纳腐熟与脾之运化吸收功能失调,导致水谷精微不足,气血生化无源而出现气血亏虚之证。

故补益心脾是本病的治疗关键。

方中黄芪、党参、白术、陈皮、甘草益气健脾;当归、熟地、酸枣仁等补血养心,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之效。

【方剂来源】方朝晖.归脾汤加减 治疗缺铁性贫血32例.山西中医,(2); 14:
1997.。

千古名方归脾汤,治“痛”独具特色

千古名方归脾汤,治“痛”独具特色

千古名方归脾汤,治“痛”独具特色归脾汤方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炒)各一两,人参、木香各半两,炙甘草二钱半,当归、远志各一钱。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本方由四组药组成:用参、芪、术、草益气,用归、枣、龙眼肉以养血,用酸枣仁、远志、茯神以宁神,用木香、生姜以醒脾行滞。

从而发挥气血双补,心脾兼顾,补而不滞的作用。

是治疗心脾两亏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证的首选方。

但本方在临床还有不少用途,这通过对方药作另一角度的解析可以得到说明。

本方集中四君子汤,并加黄芪、大枣以补益脾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肌肉,通过补脾不仅能疗脾虚血少之食少倦怠,面色萎黄,肌缓,肉痿,并可疗脾虚而不能统血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鼻衄,崩漏等出血;脾虚不能固涩之带下清稀,绵绵不止;脾虚不能生化气血以上输营脑,造成的头昏头痛。

补脾药与养心药同用,这是本方与其他气血同补方的主要区别,也是其作用面的特殊所在。

入心经之药的作用,在这里不单是安神定志。

由于脾为心之子,补脾即可养心,所谓子能令母实。

因而,当它得到大队补脾药的力量支持时,即可发挥对脾虚血少而致心失所养的多种病证的治疗作用。

如血不养心,心神不宁而致的失眠,冠心病的心律不齐,神经衰弱之健忘等。

因此,归脾汤的临床应用可归纳为如下六个方面:1.脾虚血少而致的头昏倦怠,面色萎黄。

2.脾气亏虚而致的食少困倦,肌痿乏力,大便稀溏。

3.脾不统血而致的妇人崩漏,慢性衄血,皮下瘀斑。

4.心脾亏虚而致的心悸征忡,失眠健忘。

5.脾虚湿甚而致的带下清稀,身沉体重,微微浮肿。

6.气血亏虚而致的“不营而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夜间或空腹时胃脘疼痛,慢性头痛。

归脾汤证的脉多细弱,舌淡、苔薄白。

本方需要特别推介的是,它对“不营疼痛”的“特异性”治疗作用。

对于疼痛,特别是剧痛,临床首先想到的总是不通则痛,因此,人们熟知寒性收引而致的挛急剧痛,热毒壅滞的炎性剧痛。

郝大夫说古方:治疗心脾两虚的第一方—归脾汤

郝大夫说古方:治疗心脾两虚的第一方—归脾汤

郝大夫说古方:治疗心脾两虚的第一方—归脾汤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生活工作的压力都很大,常常有思虑过度的问题,忧思伤脾,过度思虑也会耗散心血。

常常容易出现思维迟缓,精神委顿,失眠,健忘,眩晕,心悸,怔忡,不思饮食,倦怠等不适症状,这时可以用古方归脾汤来进行调理治疗。

归脾汤为中医药经典之名方,出自宋·严用和《济生方》。

明·薛立斋将当归、远志加入原方,共同组成现代临床常用的归脾汤。

本方由白术9克,茯神9克,黄芪12克,龙眼肉12克,酸枣仁12克,人参6克,木香6克,炙甘草6克,当归9克,远志6克,生姜6克,大枣3枚组成。

具有养血安神,补心益脾的功效。

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证。

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时服。

治疗心脾两虚的古方—归脾汤心脾两虚大多由于情志失调,肝郁气滞所致。

肝郁发生后,既易郁极化火伤阴液,又易郁逆克脾,或情志不畅,肝失条达,横犯脾土。

脾为后天之本,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日久导致心失所养,神不守舍;或长期思虑太过,伤及心脾,一方面直接耗伤心血,心虚则神耗,同时也要影响脾的运化功能。

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导致心神失养,神无所主,最终形成心脾两虚。

《证治汇补·郁证》云:“若夫思虑成郁,用归脾汤。

”归脾汤方解归脾汤健脾养心、补气生血,尤适用于心脾两虚者。

方中黄芪味甘,性微温,补脾益气;龙眼肉甘温,既能补脾气,又能养心血,共为君药。

人参、白术甘温补气,与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当归甘辛微温,滋养营血,与龙眼肉配伍,增加补心养血之效,均为臣药。

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相伍,补而不滞,俱为佐药。

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药,加姜、枣和脾胃,以资生化。

写在最后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则血液生化有源,心血自然充盈。

而归脾汤就是充分利用了中医这一认识,加以组方配伍,通过健脾来强心,养心来醒脾。

加减归脾汤(王云铭)

加减归脾汤(王云铭)

加减归脾汤(王云铭)
加减归脾汤(王云铭)
[组成] 党参15克黄芪30克阿胶15克(可烊化,分2
次服) 血余炭9克白术9克炒当归6克远志9克炒枣
仁15克棕榈炭30克陈皮9克甘草9克
[功效] 补脾摄血。

[主治] 崩漏之脾虚型。

症见阴道骤然下血或漏下不止,血
色鲜红或浅淡,小腹胀痛,食少便溏,心慌气短,倦怠乏力,腰
部酸痛,面色浮黄,舌淡苔薄,脉细数等。

[用法] (1)先将药物用冷水适量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
煮。

首煮武火(温度较高),煎沸后文火(温度较低),煎20~25
分钟,二煎武火煎沸后文火煎15~20分钟。

煎好后两煎混匀,总是以250.--.300毫升为宜,每日服1剂,每剂分2次服用。

早饭前
及晚饭后1小时各温服1次。

(2)连服5~10剂为1个疗程,待至下次月经来潮时,原方
如法再服1个疗程。

[方解] 方中党参、黄芪补气升阳健脾为主;白术、甘草甘
温益气,助主药以资气血之源;当归、枣仁、阿胶、远志补血宁
心亦当为辅臣;陈皮理气、燥湿两种功效以调理脾胃气机;棕榈
炭、血余炭收敛止血以塞流。


[加减] 临证时若遇血色红、口干脉数者,加地榆炭30克
血色暗有块,舌有瘀丝瘀斑,脉沉弦者,加三七粉6克(分二次
冲服);腹胀痛、两胁胀痛,舌质紫暗,脉弦者,_力Ⅱ乌梅30克;头
痛者,加荆芥炭9克;气短懒言,舌质淡,脉细弱者,减党参,加.
人参9克(另煎入);下血量多不止者,加醋30克配水煎。

归脾汤

归脾汤

归脾汤文章目录*一、归脾汤概述*二、归脾汤功能主治*三、归脾汤服用方法*四、归脾汤副作用*五、归脾汤注意事项*六、归脾汤药典记载归脾汤概述1、定义归脾汤,中医方剂名。

为补益剂,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2、别名归脾汤。

3、组方白术1钱,当归1钱,白茯苓1钱,黄耆(炒)1钱,龙眼肉1钱,远志1钱,酸枣仁(炒)1钱,木香5分,甘草(炙)3分,人参1钱。

4、制法上哎咀。

5、性状水状,颜色微黑,味甘甜。

归脾汤功能主治1、功效作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治思虑过多,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方中的人参、黄芪、白术能益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血,茯神、远志、酸枣仁养心安神,木香理气行滞,生姜、大枣和胃健脾。

2、临床应用1、健忘失眠。

药方:黄芪、白术、当归、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仁各30g,人参、木香各15g,炙甘草8g。

2、阳痿。

药方: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生姜、当归、茯神、枣仁、龙眼肉、远志、木香。

3、更年期综合征。

药方:用本方去龙眼肉,加白芍10克,煅龙牡各15克(打碎先煎)为基本方。

每日1剂,水煎服。

归脾汤服用方法1、适宜人群睡眠障碍人群,更年期妇女等。

2、用法用量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耆(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人参3g,木香1.5g,甘草(炙)1g。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崩漏下血偏寒者,可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归脾汤副作用吃多了容易导致上火、长期吃会增加肝脏负担。

归脾汤注意事项1、小儿、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敏感人群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服药两周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出现加重的情况,应停用。

归脾汤药典记载1、归脾汤来自宋代《济生方》。

2、汪昂《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

一剂归脾汤,能治8种病

一剂归脾汤,能治8种病

一剂归脾汤,能治8种病归脾汤,见于宋代严用和所著的《济生方》,治疗脾阳虚弱、心阴亏损而致气血两虚之证。

其后薛立斋加入远志,是针对心血虚而设,加强养心宁神作用。

归脾汤:党参5钱、黄芪5钱、白术5钱、茯神5钱、酸枣仁3钱、远志1.5钱、木香2钱、桂圆肉3钱、当归3钱、炙甘草2钱,水煎服。

归脾丸是归脾汤的中成药。

本方属补血剂。

前人根据长期临床实践经验,体会到补血和补气是不可分割的,而且补血必先调气,本方也是以补气为先。

黄芪、党参、甘草是补脾以固肺气,茯神、白术既可宁心,又能补脾;木香醒脾气又能行血中之滞,且可助参、芪补气;当归滋阴养血;远志、枣仁、龙眼甘温酸苦,用以补心。

凡治血症,不离心、脾、肝三经用药,然而治实火之血,以顺气为先,气行则血自归经,治虚火之血,以养正为主,气壮则能摄血,归脾汤以补益脾气为主、配合养血补心而治血虚,符合上述原则。

临床应用一、治头晕、头痛、耳鸣、视蒙。

适宜于病后阳气虚弱、心血亏损、肝血虚者用。

一般体弱、贫血、神经衰弱而有上述症状者可用之。

李x x,女,42岁,间发性头晕头痛已三年多,近半年来晨起有耳鸣(似闻蚊子嗡嗡声),并有视蒙,胃口较差,睡眠易醒,精神疲怠,诊之脉弦弱,舌淡苔白。

症由脾肾两虚所致,先用归脾汤加枸杞子2钱,服5剂后明显好转,后改用归脾丸,服一月,逐渐复原。

二、治心悸、心慌。

自觉心动不安,甚而有惊恐感觉,心神不宁,其症与神经衰弱、心脏神经官能症有关者,可用归脾汤治之。

潘x x,女,24岁,因新参加工作不习惯,比较繁忙紧张,思虑较多,渐感失眠,记忆力减退,伴有心悸心慌,月经失调,偶觉头晕头重,胃纳亦差,脉弦弱,舌淡不渴。

拟为脾阳及心气两虚,嘱每日服归脾丸二次,每次钱半,并嘱多作运动锻炼,加强工作计划性,三周后恢复正常。

三、治失眠、健忘。

由神经衰弱及一般体弱引起者,适宜用归脾汤治疗。

陈x x,女,36岁,一年来失眠、记忆力减退,晚上只能睡一、二小时,精神较疲乏,月经有时迟十天左右,色较淡,脉弦缓,舌淡质红,苔白。

归脾汤加减

归脾汤加减

归脾汤加减归脾汤加减,中药方剂,用于健脾益气,养血消斑。

主治不运,气血不和,肌肤失养。

方药组成:黄芪30克,白术15克,党参30克,木香10克,龙眼肉10克,炙远志10克,当归10克,炙甘草6克,生姜5片,炒酸枣仁10克,每天1剂,分两次温服,5~7天为一疗程。

流血多或血虚明显者加何首乌、阿胶、白芍药,气滞血瘀明显者加香附、桃仁、红花、益母草,阴虚有热者加黄柏、地骨皮,大便干者加火麻仁,心烦失眠者加五味子、夜交藤,小腹疼痛者加延胡索、没药。

基本信息中文名:归脾汤加减所属类别:中药方剂功效:健脾益气,养血消斑处方:白术10克,黄芪15克,党参12克等相关推荐归脾汤生姜、大枣,水煎服补肾汤每剂以水5盏,煎取3盏,去滓,分3次温服。

加减逍遥散养血健脾,疏肝清热活络效灵丹广泛用于各种瘀血阻滞之痛症人参养荣汤中成药心血不足知柏地黄汤处方药天王补心丹丸剂(大蜜丸)清胃散抑菌,免疫,抗炎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玉女煎清热方-清脏腑热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桃红四物汤补益剂-补血当归四逆汤桂枝汤去生姜加当归、细辛、通草等升陷汤补益方-补气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归脾汤加减一百方归脾汤如何加减不上火归脾汤归脾汤加减调脾肾两虚药方简介方剂名称:归脾汤加减正在加载当归处方:白术10克,黄芪15克,党参12克,炙甘草10克,当归15克,丹参15克,龙眼肉10克,木香6克,鸡血藤15克。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养血消斑。

主治脾虚不运,气血不和,肌肤失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李元文方药方名称:加减归脾汤药物组成:炙绵黄耆3钱,白术1钱5分,炙甘草5分,枣仁(炒)1钱,远志肉(炒)8分,广木香8分,归身3钱,茯神3钱,党参3钱,煅龙骨2钱,乌贼骨1钱。

处方来源:卷五。

方剂主治:白淫、白淋、白带。

人参归脾汤的做法

人参归脾汤的做法

人参归脾汤的做法
人参归脾汤组成:黄芪20克,白术20克,红参15克,茯苓15克,桂圆肉20克,酸枣仁20克,大枣10枚,木香10克,细辛5克,薏苡仁20克,砂仁20克,鸡内金20克。

功用:健脾益气,滋肾养阴。

适应证:脾肾气阴两虚型,多见于全身肌无力型及延髓型。

症见双手不能握物,双腿不能抬起,右眼睑下垂挡住眼睛及视线,肌肉消瘦,张口困难,伴有烦躁、口渴、四肢畏冷,面色晦暗无华,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注意事项:细辛有一定的毒性,用量一般不超过3克,治疗期间应注意避免过劳和精神刺激,同时及时治疗各种感染。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

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同用参、芪、术、草以益气补脾。

前者以补气药配伍养心安神药,意在心脾双补,复二脏生血、统血之职,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以及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等。

后者是补气药配伍升阳举陷药,意在补气升提,复脾胃升清降浊之能,主治脾胃气虚、气陷之少气懒言、发热及脏器下垂等。

人参归脾汤是一类比较常见的中医食疗,这类汤羹能够满足我们日常的营养需求,而且还能够缓解很脾寒肾虚的症状,是比较不错的食补汤羹。

除了这类汤羹的营养补充,我们还应该适当的进行身体
锻炼,强身健体是最好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脾汤用量
归脾汤这种药材的用量是根据我们病情的严重性来决定的,而且药材的用量是需要非常重要的,不然会导致我们出现药效相反的情况,所以大家可以来了解归脾汤的用量。

归脾汤这种药材由白术当归白茯苓等药材组成,这些都是3克,而人身6克,可以起到健脾养心以及益气补血等效果。

【组成】白术(3克)当归(3克)白茯苓(3克)黄芪炒(3克)远志(3克)龙眼肉(3克)酸枣仁炒(3克)人参(6克)木香(1.5克)炙甘草(1克)
【方组趣味记忆】四君归期早,远知龙眼香。

解:四君(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归(当归),期(黄芪),早(酸枣仁),远知(远志),龙眼(龙眼肉),香(木香)。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
用量
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耆(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
人参3g,木香1.5g,甘草(炙)1g。

用法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方义
本方多由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治疗以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为主。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均属气血不足之象。

方中以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多用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复中焦运化之功,又能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用法中姜、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

配伍特点
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

加减化裁
崩漏下血偏寒者,可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比较
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同用参、芪、术、草以益气补脾。

前者以补气药配伍养心安神药,意在心脾双补,复二脏生血、统血之
职,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以及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等。

后者是补气药配伍升阳举陷药,意在补气升提,复脾胃升清降浊之能,主治脾胃气虚、气陷之少气懒言、发热及脏器下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