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配方和功效
老中医:劳心者的专用补血药~归脾汤
归脾汤【名方出处】南宋《济生方》。
【使用历史】约750年。
【主要成分】人参(或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酸枣仁,桂圆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
【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
【典型征象】面黄肌瘦,失眠健忘。
【禁忌人群】身体壮实不虚者忌服。
归脾汤为补血名方,具有补血养心、健脾益气的功效。
归脾汤出自南宋的医家严用和的《济生方》。
当时,严用和的归脾汤的方子还不完整,到了明代时,太医院的院长薛立斋在这个方子里加上了当归和远志,至此归脾汤就变成了现在药店里的人参归脾丸了。
归脾汤适合经常操心、劳累的人,因为操心劳累而损伤了心血,所以方剂中的药物也重在补血。
在《济生方》中,对归脾汤的应用只有“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怔忡健忘”这短短的一句话,不过话虽少,但涵盖的范围却很广,凡是有肢倦乏力、失眠健忘、心慌心悸、崩漏或月经量少等心脾两虚症状的患者均可使用。
气血双补的经典方归脾汤这方子看似简单,但是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首先,这个方子里包含着补气的四君子汤,黄芪也是补气的,乍一看,大家似乎觉得归脾汤是补气的,但是,它在方剂学中确实归属补血类,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要从气和血的关系谈起,气和血是互生的,气生血,血生气。
中医讲血需要依靠脾气才能行使功能,所以中医在补血的时候很少只开补血剂,一般都要同时补气,就好像是赋予了血细胞干活的动力一样。
有人将气血的关系比作夫妻,气为阳,主动,扮演着丈夫的角色;血为阴,主静,扮演着妻子的角色。
一个美满的家庭,夫妻和睦是关键,同样,对于身体而言,如果想要保持健康,气血平衡是关键。
一旦气虚或者血虚,疾病就会随之而来,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那么,气虚是什么呢?我们刚才说了气扮演的是丈夫的角色,如果气虚,就好比一个家庭里,作为一家之主的丈夫懦弱无能。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家首先经济来源会出现问题,而没了钱的支援,各家庭成员的吃喝问题就得不到保证,可以说这家人只能处在低水平的生活状态;其次,因为丈夫太懦弱,家庭就很容易受到其他强势者的欺侮。
归脾汤
(君)
方解
人参 白术
龙眼肉:补心脾益心气
甘温补气,助芪补脾益气之力 (臣) 宁心 养心血 通心肾
当归:滋养营血,助龙眼肉补心养血之力
茯神 枣仁 远志 宁心安神
(佐)
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腻
炙甘草
补气健脾助参术芪(佐) 调脾胃(佐使) 姜枣: 调和诸药(使) 资生化
配 伍 特 点
一是心脾同治,重在补脾,脾 旺则气血生化有源。
[临床报道]
[现代研究]
有升压、抗 溃疡、激活胆碱 能神经系统功能, 增强记忆等。
可用于肝炎、神经 衰弱、顽固性失眠、脑 外伤后综合征、乙肝、 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苯中毒、冠心病、 心律失常、更年期综合 征、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病。
归脾汤guipitang归脾汤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茯神远志木香生姜大枣炙甘草功用主治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失血证分析气血不足心脾两虚思虑过度心血暗耗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劳伤心脾脾气不足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血虚于内阳浮于外虚热盗汗脾气虚则统摄无权崩漏便血紫癜方解黄芪
汤 归
GUI
脾
PI
TANG
归 脾 汤
黄芪 人参 白术 当归
龙眼肉
酸枣仁
茯神
远志
木香
生姜
大枣
炙甘草
益气补血 健脾养心
功用
主治
心脾气血两虚证 脾不统血失血证
思虑过度 心血暗耗
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体倦食少,面色萎黄 虚热盗汗
分 析
心气 脾血 两不 虚足
劳伤心脾 脾气不足 血虚于内 阳浮于外 脾气虚则 统摄无权
崩漏,便血,紫癜
黄芪:补脾益气
二是气血并补,重用补气,意 在生血,寓当归补血汤之意, 使气旺则血自生,血足则心有 所养。
归脾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归脾汤《中医治法与方剂》归脾汤(《济生方》)【组成】人参12g 白术9g 茯苓12g 甘草6g 黄芪20g 当归12g 龙眼肉15g 酸枣仁15g 远志6g 木香3g 【用法】水煎温服。
亦可倍其量,作蜜丸,每次服10g。
【主治】1.心脾亏损,心悸、怔忡、健忘、不寐,体倦食少,舌淡脉弱。
2.脾不统血,气不摄血,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皮下出血,舌脉如前。
【证析】本方所治,虽有心神不宁,血不归经,脾运不健三类证象,但因脾虚气弱才是病根,故其余证象都是标象。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导致心气与心血两虚,心体失养,心用不宣,由是心悸、怔忡、健忘、不寐见矣!血行脉中,有赖卫气固护,卫气充盛,全凭谷气资生。
脾虚不运则卫气无源,卫气既弱则统摄无权,于是血溢脉外,而月经量多,淋漓不断,皮下出血诸证见矣!上述诸证若不兼见体倦食少,舌淡、脉弱,不得竟指其是气虚,所以体倦食少舌淡脉弱才是辨证依据。
【病机】心脾亏损【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宁神法【方义】心脾气血亏损而呈心神不宁,法当补气益血,宁心安神。
故方用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
血虚补脾,是因血生于脾而养于脾的缘故。
此证既已血虚,兼补其血亦理所当然。
故配龙眼、当归补其心血,酸枣仁、远志宁其心神,并佐少许木香行气以防参芪呆滞,共呈健脾益气,养心宁神功效。
如系气不摄血而血溢脉外,则当补气以摄血。
方中人参补元气于下焦,白术、茯苓、甘草健脾气于中焦,黄芪实卫气于上焦,三焦元真得补,自能固护营中之血使其不致外溢。
若再加人大枣,则益气摄血功效更为显著。
学习此方应该注意四点:①证象反映心系血虚而从补气健脾论治,是从气血生化关系施治的典范。
②气不摄血的出血证候,益气即可摄血,此方并无止血药物而能止血,是针对病机施治的典范。
③无论心经证象还是出血证象,均从脾胃着手,又是治病求本的典范。
④所治健忘、不寐,是心系手厥阴心包证象,配伍远志开其心志,酸枣仁安其心神,指此言也。
归脾汤
谢谢!
红人参8g、白术10g、黄芪10g、炙甘草10g、当归10g、茯神10g、远志 10g、酸枣仁30g、元肉12g、木香3g、夜交藤15g、白芍15g、生姜5片、 大枣3枚。 服药7剂,心悸大减,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夜间能睡眠。精神转佳,诸 症亦随之好转。效不更方,又服十余剂,心悸不发,夜能安睡,逐渐康 复。嘱其安静,将息调养。 归脾汤方用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大枣甘温以补心脾之气虚;当 归、元肉味甘而润,能补心脾之血虚;茯神、远志宁心安神定悸;酸枣 仁敛肝安魂;木香气香领药归脾,以养忧思之所伤,又能促进脾胃之运 化。加白芍助当归以补血,加夜交藤助酸枣仁养心舍神而治不寐。
二诊:血压:80/50mmHg,腹胀纳差,上方去藕节炭、乌贼骨加木 香、陈皮、砂仁健脾理气,服用月余,病情好转,以后月经已正常 来潮。
本案月经淋漓不断半月不止,源于手术对女性内分泌功能造成了紊 乱。失血过多致血虚头晕心悸,血压低,以归脾汤健脾补血,统摄 血液回归根本,生脉饮益气养血,提升血压。茜草、煅龙骨、牡蛎、 乌贼骨、藕节炭、炮姜收敛止血。
人参 “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神农本草经》), 补气生血,养心健脾; 龙眼肉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臣药
黄芪、白术 助人参益气健脾; 当归 助龙眼肉养血补心。
佐药
茯苓、远志、酸枣仁 宁心安神; 木香 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补而不滞。
佐使药
炙甘草 益气案
范某,女,23岁,学生。主诉月经半月不止。半月前因“纳氏囊肿” 手术治疗,术后三天来经,一直持续不断,半月不止。现月经不止, 出血量较多,血色淡红,无血块,疲乏无力,心悸头晕。舌质红,苔 薄白,脉细弱。血压:80/50mmHg。 中医辨证:崩漏,气血亏虚,气不摄血,心血不足。 治法:健脾补血,益气养心。以归脾汤、生脉饮加减。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0克,黄芪15克,龙眼肉10克,桂枝12克,茜 草10克,煅龙牡各15克,藕节炭15克,乌贼骨15克,茯神10克,远志 10克,炒枣仁20克,麦冬10克,炮姜6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7剂。 血止,头晕乏力减轻。
心脾气虚《归脾汤》,健脾养心第一方!
心脾气虚《归脾汤》,健脾养心第一方!
归脾汤《正体类要》
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龙眼肉、远志、酸枣仁、木香、甘草、人参。
加生姜、大枣煎服。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
人参、白术和黄芪,都是补气、健脾比较重要的药物。
其中,茯神、远志、龙眼肉,可以补益心脾;
当归、甘草、酸枣仁,也可以养血安神。
整个方子既可以补心,也可以健脾。
在补血的同时有益气,体现中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思路和理念。
所以,对于气血亏虚、心血不足、血不养神、血不能安心,而脾虚出现的乏力倦怠,都可以用归脾汤进行调理。
归脾丸
归脾丸属于一种滋补性质的中成药,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心脾两虚引起的心悸、失眠、月经不调等症状。
女性服用归脾丸:
1、能够起到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可以预防和治疗女性因为月经不调引起的慢性贫血,身体乏力等症状;
2、还可以很好的缓解更年期综合症的症状;
3、由于归脾丸健脾、补血、益气的功效,可以调节月经的崩漏症状;
4、归脾丸对于女性的白带增多、颜色异常、心悸、失眠、盗汗等症状,也具有比较好的调理效果。
注意事项:
以上归脾汤配方需在医师指导下购买使用,归脾丸可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进行购买使用,不可自行购买盲目服用。
关键词:归脾丸、健脾养心、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食少。
中医十大名方之归脾汤心脾同治,重点在脾
中医十大名方之归脾汤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中医十大名方的归脾汤,出自《济生方》(又称《严氏济生方》)。
此方为补益剂,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那么归脾汤的配方有哪些,归脾汤的特点是什么?接下来我们一起详细了解此名方。
归脾汤配方组成白术9克、茯神10克、黄芪12克、龙眼肉10克、酸枣仁10克、党参12克、炙甘草5克、当归10克、远志10克、木香10克。
归脾汤治证是因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劳倦过度,损伤心脾。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衰血少,心无所养,不能藏神,故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脾气虚则统摄无权,故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下血等。
治宜益气补血与健脾养心兼顾。
方中黄芪甘微温,补脾益气;龙眼肉甘温,既能补脾气,又能养心血,共为君药。
人参、白术甘温补气,与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当归甘辛微温,滋养营血,与龙眼肉相伍,增加补心养血之效,均为臣药。
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滞,俱为佐药。
张璐曾说:“此方滋养心脾,鼓动少火,妙以木香调畅诸气。
世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闷,或泄泻、减食者,以其纯阴无阳,不能输化药力故耳”(《古今名医方论》)。
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药。
用法中加姜、枣调和脾胃,以资生化。
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
方名归脾,意即在此。
二是气血并补,但重用补气,意在生血。
方中黄芪配当归,寓当归补血汤之意,使气旺则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
所以《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指出:“归脾汤方确为补益血液专剂”。
本方原载宋·严用和《济生方》,但方中无当归、远志,至明·薛己为加强养血宁神之效,将此二味补入。
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归脾汤
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归脾汤归脾汤可以提到调理脾脏的作用,并且能有效改善失眠健忘的问题,可以补充气血具有多种养生功效,并且能有效治疗思虑过度引起的慢性疾病,归脾汤的药用价值非常高,归脾汤可以调理身体,可以防止疾病,有利于脾脏的排毒,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归脾汤。
处方:归脾汤加减,黄芪,蜜远志,合欢皮,当归,白术,柴胡,茯苓,白芍,党参,黄芩,薄荷,黄连,炙甘草,鸡血藤,首乌藤,嘱咐患者在中药内服的同时,服用失眠食疗方作为辅助治疗,炙甘草、炒酸枣仁、冬小麦、大枣,黄黏米熬稀饭。
方解:归脾汤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方中黄芪甘温,补脾益气,为君药。
党参、白术皆为补脾益气之要药,与黄芪相伍,其补脾益气之功效显著,当归补血养心,均为臣药,茯苓益心脾,补气血,安神志,蜜远志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合欢皮,入心、肝经,善于疏肝解郁,悦心安神。
《神农本草经》就有“合欢,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的记载。
柴胡配黄芩以疏肝解郁,调畅情志,鸡血藤既能活血又能补血,首乌藤,甘平,入心肝二经,补养阴血,养心安神,与合欢皮、远志配伍,增强养血安神的功效。
加入少量薄荷,入肝经,配伍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之品,疏肝理气,透达肝经之郁热,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益气养血,健脾养心,补而不滞,为治疗思虑过度气血亏虚、心脾劳伤之良方。
诸药配合,共成养心与健脾同施、益气与补血相融之剂。
气旺脾健则营血生化有源,血能养心则神藏心宁,气血相融而阳能入阴,使阴阳交泰,昼精夜寐自无心悸、失眠、健忘等心神不宁之症。
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
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归脾汤,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比较广泛,可以起到调理脾脏的作用,并且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可以缓解精神方面的压力,能有效改善因疲劳过度引起的慢性疾病,很多慢性的疾病可以通过中医偏方进行调理,中医可以调理身体,也可以防治疾病。
归脾汤方剂配方
归脾汤方剂配方归脾汤【方剂名】归脾汤,出自《正体类要》,本方制丸,名“归脾丸”“人参归脾丸”。
【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炒黄芪、龙眼肉、远志、炒酸枣仁各一钱(各3克),木香五分(1.5克) ,炙甘草三分(1克),人参一钱(3克)。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神疲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冠心病等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3.失眠症:以Cochrane法系统评价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疗效,纳入12项研究1004例患者结论:归脾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失眠症有较好疗效,尚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有中医特色的研究加以证实。
(《光明中医》2013年第11期)4.心悸:以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心悸患者20例(治疗组),与三七片治疗20例对照。
疗程为7日。
以临床症状及心律失常等消失,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为治愈标准一结果: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0%。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年第5期)5.抑郁症:以归脾汤治疗抑郁症心脾两虚型患者30例,与盐酸氟西汀治疗30例对照,疗程均为6周。
结果:归脾汤组和盐酸氟西汀组的HAMD疗效有效率随治疗时间不断提高,两组的中医症状疗效有效率亦随治疗时间不断提高。
归脾汤可显著提高心脾两虚型抑郁症患者的HAMD量表及中医症状量表减分率,与盐酸氟西汀疗效相当,但比盐酸氟西i 丁不良反应少,起效更早。
归脾汤药方介绍
归脾汤药方介绍归脾汤具有改善骨髓微循环,增加骨髓造血组织,促进多能干细胞进多能增殖分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发育成熟,延长中性粒细胞寿命等作用。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归脾汤药方介绍,希望你喜欢。
归脾汤的处方白术 3克;当归 3克;白茯苓 3克;黄芪 3克;远志 3克;龙眼肉 3克;酸枣仁炒 3克;人参 6克;木香 1.5克;炙甘草 1克;归脾汤的方解本方证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均属气血不足之象。
上述诸症虽属心脾两虚,却是以脾虚为核心,气血亏虚为基础。
脾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故方中以参、芪、术、草大队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多用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复中焦运化之功,又能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用法中姜、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
全方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为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之良方。
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
故张璐说:“此方滋养心脾,鼓动少火,妙以木香调畅诸气。
世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闷,或泄泻,减食者,以其纯阴无阳,不能输化药力故耳。
”(《古今名医方论》)本方原载宋·严用和《济生方》,但方中无当归、远志,至明·薛己补此二味,使养血宁神之效尤彰。
本方的适应范围,随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不断有所扩充,原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之健忘、怔忡。
元·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增加治疗脾不统血之吐血、下血。
归脾汤标准配方
归脾汤标准配方归脾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
以下是归脾汤的标准配方及相关说明。
【药材组成】。
1. 白术(10克),白术性味甘苦,归脾胃经,具有健脾胃、益气力、止泻的功效。
2. 茯苓(10克),茯苓性味甘淡,归心脾、肺、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安神安眠的功效。
3. 炙甘草(6克),炙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益气养阴、和中止痛的功效。
4. 生姜(3片),生姜性味辛温,归肺、脾经,具有温中止呕、解表散寒的功效。
5. 大枣(5枚),大枣性味甘平,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制作方法】。
1. 将以上药材洗净,白术、茯苓、炙甘草、大枣加水煎煮成汁,去渣取液备用。
2. 生姜切片备用。
【服用方法】。
1. 将煎煮好的药液倒入杯中。
2. 加入生姜片,搅拌均匀。
3. 每日饭后温服一次,连续服用7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2.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姜、大葱、辣椒等。
3. 忌饮酒,避免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
4. 忌疲劳过度,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
5. 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就医。
【药效功效】。
归脾汤主要通过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等药材的药性相互作用,能够健脾和胃、益气力、止泻、利水渗湿、和中止痛、解表散寒、养血安神等功效,对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总结】。
归脾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症状。
在服用归脾汤时,应按照标准配方和服用方法进行,同时注意避免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加减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加减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养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养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药的方剂可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叫做加减归脾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养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养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药的方剂可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叫做加减归脾汤的方剂。
【处方】人参3钱,当归3钱,茯苓3钱,白术3钱,白芍3钱,甘草5分,半夏5分,川芎2钱,白豆蔻1粒,柴胡1钱,远志1钱,枣仁1钱,麦冬5钱。
【功能主治】劳倦伤脾,色白神怯,秋间发热头痛,吐泻食少,两目喜闭,喉哑昏昧,粥饮有碍,手常揾住阴囊。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九
【处方】人参、黄耆、枣仁(炒)、归身少许、白茯苓、木香少许、白芍(炒)、百合。
【功能主治】胎元不足,面白心慌,或泄泻盗汗。
【用法用量】大枣1枚为引,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炙绵黄耆3钱,白术1钱5分,炙甘草5分,枣仁(炒)
1钱,远志肉(炒)8分,广木香8分,归身3钱,茯神3钱,党参3钱,煅龙骨2钱,乌贼骨1钱。
【功能主治】白淫、白淋、白带。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方简义》卷五
生活常识分享。
归脾汤标准配方
归脾汤标准配方归脾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汤剂,具有健脾益气、补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所致的乏力、食欲不振、脾胃虚弱、贫血等症状。
下面将介绍归脾汤的标准配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归脾汤的标准配方包括,黄芪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6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炙甘草6克。
首先,黄芪,味甘、甜,性平。
具有益气固表、扶正固脱的功效。
其次,白术,味甘、苦,性温。
具有健脾胃、益气止泻的功效。
再次,茯苓,味甘、淡,性平。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的功效。
甘草,味甘,性平。
具有益气养血、和中止痛的功效。
当归,味甘、辛,性温。
具有活血调经、养血益气的功效。
川芎,味辛、苦,性温。
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炙甘草,味甘,性平。
具有益气养阴、和中止痛的功效。
制作归脾汤的方法如下,将以上药物配比按照标准配方称量好,加水煎煮,煎至药液呈棕红色时即可。
每次服用200毫升,分2次温热服用。
归脾汤的适用人群主要包括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所致的乏力、食欲不振、脾胃虚弱、贫血等症状。
但是,孕妇、儿童、感冒发热、腹泻、高热、高血压、低血糖等患者不宜服用。
在服用归脾汤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多食用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同时,需要定期复诊,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
总之,归脾汤是一种具有益气健脾、补血止血功效的中药汤剂,标准配方包括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炙甘草。
在使用时需要遵医嘱,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郝大夫说古方:治疗心脾两虚的第一方—归脾汤
郝大夫说古方:治疗心脾两虚的第一方—归脾汤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生活工作的压力都很大,常常有思虑过度的问题,忧思伤脾,过度思虑也会耗散心血。
常常容易出现思维迟缓,精神委顿,失眠,健忘,眩晕,心悸,怔忡,不思饮食,倦怠等不适症状,这时可以用古方归脾汤来进行调理治疗。
归脾汤为中医药经典之名方,出自宋·严用和《济生方》。
明·薛立斋将当归、远志加入原方,共同组成现代临床常用的归脾汤。
本方由白术9克,茯神9克,黄芪12克,龙眼肉12克,酸枣仁12克,人参6克,木香6克,炙甘草6克,当归9克,远志6克,生姜6克,大枣3枚组成。
具有养血安神,补心益脾的功效。
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证。
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时服。
治疗心脾两虚的古方—归脾汤心脾两虚大多由于情志失调,肝郁气滞所致。
肝郁发生后,既易郁极化火伤阴液,又易郁逆克脾,或情志不畅,肝失条达,横犯脾土。
脾为后天之本,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日久导致心失所养,神不守舍;或长期思虑太过,伤及心脾,一方面直接耗伤心血,心虚则神耗,同时也要影响脾的运化功能。
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导致心神失养,神无所主,最终形成心脾两虚。
《证治汇补·郁证》云:“若夫思虑成郁,用归脾汤。
”归脾汤方解归脾汤健脾养心、补气生血,尤适用于心脾两虚者。
方中黄芪味甘,性微温,补脾益气;龙眼肉甘温,既能补脾气,又能养心血,共为君药。
人参、白术甘温补气,与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当归甘辛微温,滋养营血,与龙眼肉配伍,增加补心养血之效,均为臣药。
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相伍,补而不滞,俱为佐药。
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药,加姜、枣和脾胃,以资生化。
写在最后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则血液生化有源,心血自然充盈。
而归脾汤就是充分利用了中医这一认识,加以组方配伍,通过健脾来强心,养心来醒脾。
归脾汤的功能主治与主治
归脾汤的功能主治与主治功能主治:•调理脾胃功能•润肺止咳•缓解疲劳主治:1. 调理脾胃功能:归脾汤主要起到调理和滋养脾胃功能的作用。
脾胃是人体消化和吸收食物的重要器官,若脾胃功能紊乱,就会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等问题。
归脾汤中的药物具有健脾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能够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改善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症状。
2. 润肺止咳:归脾汤中的一些中药药材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在秋冬季节,很多人会出现干燥咳嗽的情况,这是由于天气干燥、体质虚弱等因素导致的。
归脾汤中的药材中含有一些润肺的草药,可以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缓解咳嗽症状。
3. 缓解疲劳:归脾汤还具有一定的祛疲劳作用。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容易出现疲劳的情况。
归脾汤中的一些药物具有补益气血、调理五脏的作用,能够改善机体的疲劳状态,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制作归脾汤的方法:1.准备好归脾汤的配方,包括黄耆、白术、茯苓、甘草、淮山药等。
2.将配方中的药材洗净。
3.准备一锅清水,将药材加入水中。
4.文火煮沸后改小火慢慢炖煮约1小时。
5.炖煮完成后,将药渣过滤。
可以饮用药汤,也可将渣滓压出药浆。
6.归脾汤可盛入瓶子中密封保存,每次饮用时可适当加热。
注意事项:•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儿禁用。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油腻食物。
•饭后半小时内饮用效果更佳。
以上就是归脾汤的功能主治与主治的相关内容。
归脾汤作为一种中药汤剂,具有调理脾胃功能、润肺止咳和缓解疲劳的作用。
制作和饮用归脾汤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效果的发挥。
饮用中药时,建议在医生或中药师的指导下进行。
归脾汤配方归脾汤有哪些功效
归脾汤配⽅归脾汤有哪些功效归脾汤,中医⽅剂名。
为补益剂,具有益⽓补⾎,健脾养⼼之功效。
主治⼼脾⽓⾎两虚证。
⼼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少,⾯⾊萎黄,⾆淡,苔薄⽩,脉细弱;脾不统⾎证。
便⾎,⽪下紫癜,妇⼥崩漏,⽉经超前,量多⾊淡,或淋漓不⽌,⾆淡,脉细弱。
那么归脾汤的配⽅有哪些呢?接下来就和⼩编⼀起去看看吧。
⽅解⽅中四君⼦汤补⽓健脾,使脾胃强健、则⽓⾎⾃出、⽓能统⾎为主药;当归补⾎汤补⽓⽣⾎、使⽓固⾎充,为辅药;龙眼⾁,酸枣仁,远志养⼼安神,⽊⾹理⽓醒脾,使补⽽不滞,均为佐药;⽣姜、⼤枣调和营卫,为使药。
诸药合⽤,共凑益⽓健脾、补⾎养⼼之效。
配⽅组成⽩术9克、茯神10克、黄芪12克、龙眼⾁10克、酸枣仁10克、党参12克、炙⽢草5克、当归10克、远志10克、⽊⾹10克。
使⽤⽅法加⽣姜6克⼤枣3枚⽔煎服。
功效和作⽤1.⼼脾两虚,⽓⾎不⾜所致的⼼悸、健忘、失眠、⾷少体倦、⾯⾊萎黄、⾆⾊淡⽩、脉弱。
2.脾虚不摄所致的⽉经不调,崩漏带下,以及⽪下出⾎等证。
主治①⼼脾⽓⾎两虚证。
⼼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少,⾯⾊萎黄,⾆淡,苔薄⽩,脉细弱。
②脾不统⾎证。
便⾎,⽪下紫癜,妇⼥崩漏,⽉经超前,量多⾊淡,或淋漓不⽌,⾆淡,脉细弱。
配伍特点⼀是归脾汤⼼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化有源,⽅名归脾,意在于此;⼆是归脾汤⽓⾎并补,但重在补⽓,意即⽓为⾎之帅,⽓旺⾎⾃⽣,⾎⾜则⼼有所养;三是归脾汤补⽓养⾎药中佐以⽊⾹理⽓醒脾,补⽽不滞。
临床应⽤现代临床常⽤于⾎⼩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脑外伤综合征、⼦宫功能性出⾎等属于⼼脾⾎虚者。
1.归脾汤⽤于⼼脾两虚的⼼悸、失眠;对于脾虚⾎少的⾎证,可加⼊阿胶、⾸乌、⿅⾓霜等补⾎、⽌⾎药同⽤。
2.归脾汤⽉经后期,⾊淡量少,或停经再⽣,淋沥不断,以及⽉经过多,伴有头晕、⼼悸、体倦等⼼脾两虚见症,可⽤本⽅治疗。
3.归脾汤可⽤于久病体虚遗精、盗汗、⾃汗、脏躁等证。
现代研究本⽅具有激活⽼龄动物脑内功能低下的胆碱能神经作⽤,能改善学习和记忆能⼒,能增强免疫,调节中枢神经功能,增进造⾎功能,有强壮作⽤。
归脾汤标准配方
归脾汤标准配方
归脾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汤剂,具有益气健脾、补血止血的功效。
它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贫血等症状。
归脾汤的配方经过千百年的实践验证,具有较好的疗效,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
下面介绍归脾汤的标准配方及使用方法。
一、归脾汤的标准配方。
1. 归脾汤的原料包括:
当归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炙甘草6克。
生姜3片。
2. 制作方法:
将上述原料加水煎煮,煎煮后去渣,分两次服用。
二、归脾汤的使用方法。
1. 服用剂量:
成人每次服用一剂,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
2. 使用注意事项:
在服用归脾汤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若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三、归脾汤的药理作用。
归脾汤的主要原料当归、白术、茯苓等具有益气健脾、补血止血的功效。
当归具有活血调经、补血养血的作用,适用于血虚引起
的头晕、月经不调等症状;白术具有健脾胃、利湿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气健脾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水肿等症状。
炙甘草具有和中健脾、缓急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胃痛等症状。
综上所述,归脾汤是一种具有较好疗效的中药汤剂,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贫血等症状的患者。
在使用归脾汤时,应按照标准配方和使用方法进行制作和服用,同时注意使用注意事项,以确保药效和安全。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归脾汤的标准配方和使用方法有所帮助。
千古名方归脾汤,治“痛”独具特色
千古名方归脾汤,治“痛”独具特色归脾汤方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炒)各一两,人参、木香各半两,炙甘草二钱半,当归、远志各一钱。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本方由四组药组成:用参、芪、术、草益气,用归、枣、龙眼肉以养血,用酸枣仁、远志、茯神以宁神,用木香、生姜以醒脾行滞。
从而发挥气血双补,心脾兼顾,补而不滞的作用。
是治疗心脾两亏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证的首选方。
但本方在临床还有不少用途,这通过对方药作另一角度的解析可以得到说明。
本方集中四君子汤,并加黄芪、大枣以补益脾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肌肉,通过补脾不仅能疗脾虚血少之食少倦怠,面色萎黄,肌缓,肉痿,并可疗脾虚而不能统血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鼻衄,崩漏等出血;脾虚不能固涩之带下清稀,绵绵不止;脾虚不能生化气血以上输营脑,造成的头昏头痛。
补脾药与养心药同用,这是本方与其他气血同补方的主要区别,也是其作用面的特殊所在。
入心经之药的作用,在这里不单是安神定志。
由于脾为心之子,补脾即可养心,所谓子能令母实。
因而,当它得到大队补脾药的力量支持时,即可发挥对脾虚血少而致心失所养的多种病证的治疗作用。
如血不养心,心神不宁而致的失眠,冠心病的心律不齐,神经衰弱之健忘等。
因此,归脾汤的临床应用可归纳为如下六个方面:1.脾虚血少而致的头昏倦怠,面色萎黄。
2.脾气亏虚而致的食少困倦,肌痿乏力,大便稀溏。
3.脾不统血而致的妇人崩漏,慢性衄血,皮下瘀斑。
4.心脾亏虚而致的心悸征忡,失眠健忘。
5.脾虚湿甚而致的带下清稀,身沉体重,微微浮肿。
6.气血亏虚而致的“不营而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夜间或空腹时胃脘疼痛,慢性头痛。
归脾汤证的脉多细弱,舌淡、苔薄白。
本方需要特别推介的是,它对“不营疼痛”的“特异性”治疗作用。
对于疼痛,特别是剧痛,临床首先想到的总是不通则痛,因此,人们熟知寒性收引而致的挛急剧痛,热毒壅滞的炎性剧痛。
归脾汤治疗郁证心脾两虚证
归脾汤治疗郁证心脾两虚证归脾汤《重订严氏济生方》:归脾汤处方白术茯神(去木)黄耆(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30克人参木香(不见火)各15克甘草(炙)7.5克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补血养心。
治思虑过多,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枣子1枚,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正体类要》卷下:归脾汤拼音Guī Pí Tāng别名加味归脾汤(《古今医鉴》卷十一)、归脾养营汤(《疡科心得集》)、归脾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处方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耆(炙)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各3克木香1.5克甘草(炙)0.9克人参3克功能主治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发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以及脾不统血所致便血,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者。
现用于心脏病,神经衰弱,贫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属心脾气血两虚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备注本方是在严氏《济生方》归脾汤的基础上加当归、远志而成,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证。
方中以参、耆、术、甘草温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苓、远志宁心安神;更以木香理气醒脾,以防补益气血药腻滞碍胃。
组合成方,心脾兼顾,气血双补。
摘录《正体类要》卷下《济生》卷四:归脾汤处方白术1两,茯苓1两(去木),黄耆1两(去芦),龙眼肉1两,酸枣仁(炒,去壳)1两,人参半两,木香(不见火)半两,甘草(炙)2钱半。
功能主治解郁,养脾阴。
主思虑伤脾。
健忘怔忡,吐血下血。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
大枣1枚,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医碥》:脾气虚寒,不能运血归经,故用参、耆、术、草以补脾,又用木香引之;气虚则易散,故用枣仁以敛肝;血不归经则心失所养而不宁,故用圆眼肉、茯神以补心。
归脾汤
归脾汤
中医证
1 心脾两虚证: 2 脾不统血证:
证候1
证候2
归脾汤
西医疾病
可以用于治疗精神、 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 统疾病,血液疾病,以用 慢性胃炎,慢性胰腺炎等 病证而见上述病变证机者。
归脾汤
方解
人参→补气。 黄芪→益气。 白术→健脾。 当归→补血。 龙眼肉→养血。 酸枣仁→补血安神。 茯苓→宁心安神。 远志→开窍安神。 木香→行气。 甘草→益气和中。
归脾汤
用药要点
以益气药、补血药, 安神药三位一体,并酌用 行气药,相互为用,以建 其功。
归脾汤
用方要点
以心悸,怔忡,健忘, 或出血,舌淡,苔薄白为 辨证要点。
一剂归脾汤,能治8种病
一剂归脾汤,能治8种病归脾汤,见于宋代严用和所著的《济生方》,治疗脾阳虚弱、心阴亏损而致气血两虚之证。
其后薛立斋加入远志,是针对心血虚而设,加强养心宁神作用。
归脾汤:党参5钱、黄芪5钱、白术5钱、茯神5钱、酸枣仁3钱、远志1.5钱、木香2钱、桂圆肉3钱、当归3钱、炙甘草2钱,水煎服。
归脾丸是归脾汤的中成药。
本方属补血剂。
前人根据长期临床实践经验,体会到补血和补气是不可分割的,而且补血必先调气,本方也是以补气为先。
黄芪、党参、甘草是补脾以固肺气,茯神、白术既可宁心,又能补脾;木香醒脾气又能行血中之滞,且可助参、芪补气;当归滋阴养血;远志、枣仁、龙眼甘温酸苦,用以补心。
凡治血症,不离心、脾、肝三经用药,然而治实火之血,以顺气为先,气行则血自归经,治虚火之血,以养正为主,气壮则能摄血,归脾汤以补益脾气为主、配合养血补心而治血虚,符合上述原则。
临床应用一、治头晕、头痛、耳鸣、视蒙。
适宜于病后阳气虚弱、心血亏损、肝血虚者用。
一般体弱、贫血、神经衰弱而有上述症状者可用之。
李x x,女,42岁,间发性头晕头痛已三年多,近半年来晨起有耳鸣(似闻蚊子嗡嗡声),并有视蒙,胃口较差,睡眠易醒,精神疲怠,诊之脉弦弱,舌淡苔白。
症由脾肾两虚所致,先用归脾汤加枸杞子2钱,服5剂后明显好转,后改用归脾丸,服一月,逐渐复原。
二、治心悸、心慌。
自觉心动不安,甚而有惊恐感觉,心神不宁,其症与神经衰弱、心脏神经官能症有关者,可用归脾汤治之。
潘x x,女,24岁,因新参加工作不习惯,比较繁忙紧张,思虑较多,渐感失眠,记忆力减退,伴有心悸心慌,月经失调,偶觉头晕头重,胃纳亦差,脉弦弱,舌淡不渴。
拟为脾阳及心气两虚,嘱每日服归脾丸二次,每次钱半,并嘱多作运动锻炼,加强工作计划性,三周后恢复正常。
三、治失眠、健忘。
由神经衰弱及一般体弱引起者,适宜用归脾汤治疗。
陈x x,女,36岁,一年来失眠、记忆力减退,晚上只能睡一、二小时,精神较疲乏,月经有时迟十天左右,色较淡,脉弦缓,舌淡质红,苔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脾汤配方和功效
归脾汤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归脾汤可以治疗心悸,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总会遇到失眠的问题,这时候,归脾汤就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而女性来月经的时候,身体非常虚弱,还可能会遇到头晕,但是喝归脾汤却可以改善这类情况。
所以,下面就要带大家了解一些归脾汤配方和功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配方组成】:
白术9克、茯神10克、黄芪12克、龙眼肉10克、酸枣仁10克、党参12克、炙甘草5克、当归10克、远志10克、木香10克。
【使用方法】:加生姜6克大枣3枚水煎服。
【功效和作用】:
1.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健忘、失眠、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色淡白、脉弱。
2.脾虚不摄所致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以及皮下出血等证。
【临床应用】:
现代临床常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脑外伤综合征、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属于心脾血虚者。
1.用于心脾两虚的心悸、失眠;对于脾虚血少的血证,可加入阿胶、首乌、鹿角霜等补血、止血药同用。
2.月经后期,色淡量少,或停经再生,淋沥不断,以及月经过多,伴有头晕、心悸、体倦等心脾两虚见症,可用本方治疗。
3.可用于久病体虚遗精、盗汗、自汗、脏躁等证。
以上就是归脾汤配方和功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归脾汤的作用很大,可以治疗很多疾病。
女性很容易遇到月经不调,所以有月经不调的女性可以喝归脾汤做调节。
在归脾汤中加入生姜和大枣,效果会更好,而且也可以减小归脾汤中的怪味。
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