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谒诗
干谒诗 文档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hùn)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jí),端居耻圣明。
译文:秋水盛涨,几乎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茫茫一片,波涛汹涌似乎想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当。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溪而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
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作品赏析: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
洞庭湖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再加上这样浩大的水势,使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
此时的诗人面对洞庭湖,极目远眺,眼前不仅是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在湖水中,仿佛是湖水孕育出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
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如沸滚蒸腾一般泛起惊涛,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事物由此获得了飞扬的动势,足以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
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
“涵”,有包含的意思。
“虚”,指高空。
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
“太清”指天空。
“混太清”即水天相接。
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
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
“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
李白写的干谒诗
李白写的干谒诗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
以下是李白写的几首干谒诗:
1.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2. 《与韩荆州书》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3.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其一)
少年不得意,落魄无安居。
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
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
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
汉家天子驰驷马,赤军蜀道迎相如。
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
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
翰林秉笔回英眄,麟阁峥嵘谁可见?
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
龙驹雕镫白玉鞍,象床绮席黄金盘。
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
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
爱君山岳心不移,随君云雾迷所为。
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
别后遥传临海作,可见羊何共和之。
干谒诗知识点总结
干谒诗知识点总结一、干谒诗的历史渊源干谒诗起源于中国古代,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在古代中国,官员出外干谒时常常会写诗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思念,这种诗歌形式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学风格,从而形成了干谒诗。
在唐代,干谒诗的流行达到了巅峰,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有干谒诗作品。
而后,干谒诗逐渐淡出文学舞台,但其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地位依然举足轻重。
二、干谒诗的特点风格1. 格律严谨干谒诗的格律十分严谨,一般要求诗的格式为七绝或五绝。
七绝要求一首诗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五绝要求一首诗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
此外,干谒诗还要求对仗工整,行文流畅,要求诗的韵脚一致,语言简练,富有节奏感。
2. 表现手法多样干谒诗以表现干谒者的心情、思想以及所见所闻为主要内容,常常运用对比、象征、比喻等手法进行写作,以突出主题,表现出干谒者内心的矛盾、不安、思乡之情等。
同时,干谒诗也常常通过描写干谒场景、环境等来展现干谒者的心情和思绪,使读者产生共鸣。
3. 内容丰富干谒诗常常以诗人在路上的所见所闻为素材,展现出干谒者的内心世界,干谒诗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描绘出干谒者所遇到的自然景色、人物形象、各种感受等,使诗歌更具真实感和生动性。
三、干谒诗代表作品1. 杜甫《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首著名的干谒诗。
诗中描绘了诗人登上岳阳楼,眺望远方的江水景色,表现出诗人的壮怀忧国之情。
通过对岳阳楼的描写,杜甫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首著名的干谒诗。
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旷远的原野上,望着将离的朋友,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逝去友情的缅怀,以及对未来的向往与祝福。
3. 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首著名的干谒诗。
诗中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远眺长安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沧桑和社会变迁的感慨和思考,展现了诗人的高远志向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洞察。
高考语文干谒诗 课件
投赠诗
• 李白与韩荆州书》《赠何其七判官昌浩》《赠韦秘 书子春二首》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走 笔赠孤独驸马》《赠从兄襄阳小府皓》《赠徐安宜》 《赠任城卢主簿》《赠范金乡二首》 ;
• 卢纶《送颜推官游银夏谒韩大夫》
• 李益《献刘济》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藏在深山待人识
——干谒诗(兼谈投赠诗)
古代文人为了求得晋升机会,常 含蓄地写诗文呈献给达官贵人推销自 己,展示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类 似于现代的自荐信。
•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 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 孟郊《古意赠梁肃补阕》《上包祭酒》《献汉南樊尚 书》《献苏州韦郎中使君》
• 杜甫《赠送特进汝阳王二十韵》《赠比部萧郎中十兄》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赠翰林张四学士》《三 大礼赋》《敬赠郑谏议十韵》《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赠田九判官》《寄高三十五书记》
张籍看后大为赏识,回诗一首,同为“闺阁诗”: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抵万金。
• 韩朝宗喜欢识拔后进,曾向朝廷推荐崔宗之、 严武等人,所谓“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致“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
——李白《与韩荆州书》
《与韩荆州书》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 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 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 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蟠 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 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 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高考诗歌鉴赏:干谒诗精品课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二、唐代干谒诗的风格类型
3、自负豪迈
《上李邕》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干谒依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有方法, 按照干谒目的不同,或为求取科举而干谒,或为求官、 而干谒,或为入幕而干谒。以干谒者身份的不同又分 应考士子、在朝官员等。在干谒方式上则又有互利法、 恳请法、激将法等不同。因为干谒诗带有明确的目的 性,所以,我们就从干谒诗的写作时间、干谒者的生 活状况及干谒者的身份出发,以干谒目的的不同来对 干谒诗进行分类研究。
若能有幸成为您的学生,我将感到无比幸运和自豪。最后,也感谢您能够在百忙之 中阅读此封邮件。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学生:XX
可以说,干谒诗是炫耀与谦虚,恭维与尊严的结 合与平衡。越是好的干谒诗,就越要达到这种平衡。
干谒诗作为一种带有明确请求援引目的的诗歌类 型,自汉以来,历代都有,而在唐尤为壮观,创作队 伍庞大,数量可观。
藏在深山待人识
——干谒诗(兼谈投赠诗)
含义 类型 手法和主旨
干谒诗
所谓“干”,就是“求”“求取”,“谒”就是 “拜谒”“拜见”。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 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 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 迹。
【干谒】gānyè,为某种目的而求见(地位高的人) 。
——《幽闲鼓吹》
项斯,字子迁,江东人。 始未为闻人,因以卷谒杨敬 之,杨苦爱之,赠诗云: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 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 到处逢人说项斯。”未几诗 达长安,明年擢上第。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干谒诗-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干谒诗一、干谒诗概念:干谒言志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自荐信。
一些文人为求得进身机会(科举登第、入仕、入幕等),十分含蓄地写一些诗歌,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标题的标志:标题中往往含有奉呈、奉赠、投赠、献、上、显贵的官名(姓)等字眼。
二、常见情感:①对自己才华的昂扬自信;②积极入仕的急切心情;③对推荐者的赞美;④潇洒旷达、傲视权贵的态度;⑤贫贱骄人、悲愤难鸣的心情;⑥命运多舛、出身寒微、无所依托的苦闷。
三、常用手法:①比喻。
登龙门、折桂喻登第,落羽比喻落第,飞鸟、良马喻己。
②对比。
孤鸿与燕雀相比,衬托高洁之志;凤凰与蚂蚁相比,显示双方地位悬殊。
③双关。
干谒诗大都具有表里双层意蕴,其表层意蕴常取自比喻性的意象或描述性的意象;而里层意蕴则取自象征性的意象。
④借景抒情。
借四海升平之景表达对显贵的赞美。
四、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南见真师①戴复古②致身虽自文章选,经世尤高政事科。
以若所为即伊吕,使其不遇亦丘轲。
长沙地窄儒衣阔,明月池干春水多。
天以一贤私一路,其如四海九州何?[注]①真师:真德秀,南宋学者,庆元进士,时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
师,对人的尊称。
②戴复古:南宋后期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干谒诗,同题材的诗还有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B.首联高度称赞真师,直言他不仅凭借文章优异出仕,而且政治才能也非常卓越。
C.颔联议论,认为真师若得志可以胜过伊尹、吕尚,不得志亦可以比孔子、孟轲。
D.尾联以问句结尾,直指上天偏心潭州的百姓,暗指真师是一位难得的济世之才。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情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上包祭酒孟郊岳岳冠盖彦①,英英文字雄。
琼音独听时,尘韵固不同。
春云生纸上,秋涛起胸中。
有哪些干谒诗推荐?
干谒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指的是在官员祭祀活动中所演唱的诗歌。
干谒诗既是一种文学形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在干谒诗中,既有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也有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今天,我们就来推荐几首经典的干谒诗,让大家感受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一首干谒诗是《大明宣德殿干谒诗》,这首诗是明朝官员在朝廷祭祀活动中所演唱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以宣德殿为背景,表达了对明朝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刻,是中国古代干谒诗的代表作之一。
第二首干谒诗是《祭祖长安词》,这首诗是唐朝官员在祭祀活动中所演唱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以长安为背景,表达了对唐朝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唐朝文化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刻,是中国古代干谒诗的代表作之一。
第三首干谒诗是《大明皇帝神道碑铭》,这首诗是明朝皇帝在祭祀活动中所演唱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以神道碑为背景,表达了对明朝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明朝文化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的语言雄浑,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干谒诗的代表作之一。
第四首干谒诗是《祭太庙词》,这首诗是清朝官员在祭祀活动中所演唱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以太庙为背景,表达了对清朝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清朝文化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的语言清新,意境深邃,是中国古代干谒诗的代表作之一。
干谒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历史厚重感。
通过推荐这几首经典的干谒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这些干谒诗也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文化宝藏,传承和发扬光大。
干谒诗十首
干谒诗十首干谒诗,是指登上山巅、山峦峻岭之上所撰写的诗作,表达了登山者对幽静山水的感慨和对自然恢弘壮丽的赞美。
下面是十首干谒诗和相关参考内容:1. 千峰万壑云洒秋,独上高山尽览愁。
参考内容:描绘秋天山脉云雾弥漫的景象,表达了登山者的孤独和对生活的疑惑。
2. 青山绿水诗中行,登高远望更添情。
参考内容:表达了登山者在登山过程中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身心愈合的期望。
3.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十里秋风劲。
参考内容:描绘了秋天山野的美景,表达了登山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自然景色的震撼。
4. 高山峻岭,俯瞰群川,云雾缭绕。
参考内容:描绘了登山者站在高山上眺望群山和云雾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敬畏和向往。
5. 长天如水,石壁峥嵘,溪水悠悠。
参考内容:描绘了登山者在山顶俯瞰长天如水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虚无和悠远的感慨。
6. 山川壮美,鸟语花香,人间仙境。
参考内容:表达了登山者对山川美景和自然生态的赞美,以及对人间仙境般美好的憧憬。
7. 蜿蜒山道,曲径通幽,步履蹒跚。
参考内容:描绘了登山者行进山道的辛苦和不易,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劳累而付出的感慨。
8. 山脉绵延,流水潺潺,心境宁静。
参考内容:描绘了登山者在山脉间听到流水声时的宁静和心境的平和,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9. 远眺群山,浩荡磅礴,人生壮丽。
参考内容:表达了登山者在山巅远望山脉时对大自然的壮丽和对人生的认知。
10. 高山巍峨,云雨飘渺,世外桃源。
参考内容:描绘了登山者登上高山时感受到的云雾弥漫和对世外桃源般美好的想象。
以上是十首干谒诗和相关参考内容,通过这些诗句可以感受到登山者在山巅的感慨、赞美和向往,这些诗句也向读者展示了山巅的壮丽景色和大自然的美好。
干谒诗十首
1、一、唐章碣的《东都望幸》:懒修珠翠上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
2、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
3、赏析:唐以洛阳为东都。
4、诗中字句,大意说东都的宫女日夜盼望君王巡幸洛阳,自己有机会承恩受宠,转念一想,又陷入绝望:因为君即使东巡,也会从长安带来他宠爱的美人,自己仍旧没有机会;以致懒于梳妆打扮,整日双眉紧锁,也不再上高台眺望了。
5、二、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6、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赏析:此诗又题《近试上张水部》。
7、张水部即张籍,他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合称韩张。
8、朱庆馀平日行卷于他,已得其赏识,可是临近科举,仍然心中忐忑,因而呈上此诗,以新嫁娘自比,以夫婿比张籍,以舅姑比考官,就应试前景征询于他。
9、诗中舅姑指公婆,唐俗,新嫁娘在婚礼次日清晨拜见公婆。
10、此诗抓住这一社会风俗中的生活细节,刻划了新嫁娘自信而又含羞、期待而又迟疑的心理,可谓体贴入微,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诗歌画面美、风俗美、人情美,兼之言外有言、意外藏意,令人赏爱不已。
11、三、李白《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12、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13、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14、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15、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四年游北海郡时写给北海太守李邕的。
16、头四句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7、”诗人自比大鹏,字里行间豪气激荡。
18、五六句表现凡俗之人不理解自己,意在讽刺,也饱含着世无伯乐的感慨。
19、宣父即孔子,唐贞观年间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
20、《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1、”末二句借此典劝李邕重视自己。
22、此诗言辞颇为自负,乍一看犯了干谒诗之忌,却通过“时人”和“丈夫”、“宣父”和“丈夫”两两对照,巧妙地恭维李邕超越“时人”,有“宣父”之雅量。
干谒诗 5首
干谒诗赏析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
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一)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岑参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
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
(1)诗中颔联写景有何作用?(3分)(2)简析诗歌颈联的妙处。
(4分)(3)诗歌尾联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愿?(4分)试题答案:(1)描写了秋夕读书的清幽环境,照应题目,烘托了岁月蹉跎的感伤之情,为下文言志抒情作铺垫。
(3分)(2)触景生情,以“惊蝉”和“旅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仕途上进的愿望。
(4分)(3)凿壁偷光(1分),希望得到李侍郎提携(2分)。
赏析这首诗当作于广德元年(763)秋始为祠部员外郎时,是岑参因官职低微而转求从军的干谒之诗。
诗题《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表现了诗人于秋夕读书之时产生的微妙感觉。
“夕”是个值得玩味的词。
“夕”表示时间,指的是夜晚,如“除夕”是指大年三十晚上。
杜牧《秋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也是指夜里看星星。
这首诗中和读书相关联的是“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这两句诗用了匡衡凿壁引光的典故,自然这也是夜晚。
也有人认为“明灯何惜借馀光”是用了“余光”的典故。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臣闻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余,子可分我余光,无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
”也有一定道理。
但匡衡凿壁便有“借光”的意思了,后句是申明前句之意,而不必叠床架屋,再用一个典故了。
审视岑参此诗的意思,其“幽兴”便是由读书借光联想到升迁靠关系了。
诗人先写自己“四十”始“为郎”有自伤身世之感。
接着一句“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使他悟到,没有外力的作用,没有他人的提携,要想使自己的政治理想得以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走“干谒”这条道路了。
干谒诗诗歌鉴赏
干谒诗诗歌鉴赏1. 干谒诗啊,就像是求职者的自荐书,只不过是用诗写成的。
你想啊,古代那些文人,空有一身才华,要是没个门路,咋能被发现呢?就像孟浩然写的“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他这诗就是在向张九龄说,我想入仕,但是没人引荐,我只能干看着别人风光,心里羡慕着呢。
这诗写得巧妙,把自己的心思藏在这些诗句里,就像把宝藏埋在土里,等着有心人去发现。
2. 干谒诗可有意思啦。
它有点像我们现在跟人套近乎的话,不过高雅多了。
诗人们得把自己的抱负、才华还有对对方的敬仰都写进去。
比如李白的“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哇塞,李白多狂放的人啊,可在这诗里,对韩荆州那是满满的崇敬。
他这就像是在说,我李白啥都不图,就想认识您这位大佬。
这诗一递出去,就像抛出了一个充满诚意的绣球,就盼着对方能接住呢。
3. 干谒诗鉴赏起来可别有一番滋味。
这就好比是一场特殊的对话,一方是满心期待的诗人,另一方是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
诗人在诗里把自己的境遇和渴望一股脑儿倒出来。
像朱庆馀的“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表面上是说新媳妇见公婆的事儿,实际上呢,是在问考官,我这水平能不能行啊?这诗就像一个精致的礼盒,里面装着诗人的忐忑和期待。
4. 嘿,干谒诗你可不能小瞧。
它就像通往成功大门的敲门砖。
诗人们拿着这块砖,敲得小心翼翼又充满力量。
你看王维的“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王维直接就说,我这个小人物来求您啦,您看我能不能在您帐下做事呢?这多直白啊,就像一个小孩眼巴巴地望着大人,说我想跟您一起玩,您带我一个呗。
干谒诗就是这么个充满希望又有点卑微的存在。
5. 干谒诗呀,那是诗人的心声在诗里的呐喊。
想象一下,古代那些有才华的人,困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只能通过诗去寻找出路。
岑参说“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侧身佐戎幕,敛衽事边陲。
”他这是在表达自己有幸得到赏识后的感激和决心。
这就好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人,突然看到了一丝光亮,于是紧紧抓住不放。
干谒诗的题目标志
干谒诗的题目标志
干谒诗有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章碣的《东都望幸》和张籍的《酬朱庆余》等。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
唐人干谒诗是时代和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面士子们以之铺垫进身的台阶,因而言词颇多限制,作起来往往竭尽才思,另一方面由于阅读对象或为高官显贵、或为社会贤达,干谒诗大多表现出含蓄的美学特征,作者也常以比体为之,行卷其实就是一种干谒行为,行卷之诗,从宽泛的意义上说,都可以视为干谒诗。
同为干谒诗,朱庆馀温婉,孟浩然恳切,而李白竟能出之于豪迈,优秀的作家即使是戴上脚镣舞蹈,也总能创造典范、展现风格。
另外,含蓄,多用比喻,也是干谒诗的特点。
干谒诗作为唐代诗歌中较为可观的客观存在,往往因其内容单调,多乞怜语而为人所轻。
但是,干谒诗中体现出来的文人干谒心态对研究诗人,诗歌的意义以及干谒诗的写作技巧却是不容忽视的。
干谒诗精选
干谒诗精选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o作者:孟浩然o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闺意献张水部》o作者:朱庆馀o诗句:“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1.《上李邕》o作者:李白o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1.《东都望幸》o作者:章碣o诗句:“懒修珠翠上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
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
”1.《橘柚垂华实》o作者:汉·无名氏o诗句:“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
闻君好我甘,窃独自雕饰。
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
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
人倘欲我知,因君为羽翼。
”1.《投长沙裴侍郎》o作者:杜荀鹤o诗句:“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1.《献淮南李仆射》o作者:赵嘏o诗句:“早年曾得圣人书,拟把生平一举酬。
今日雕虫蒙记忆,他年鸿业借扶摇。
”1.《上尚书范阳公启》(注:此为启文而非诗歌,但体现了干谒之意,故在此列出作为参考)o作者:***o节选:“愈自以曩者窃承公之馀论,每有所作,未尝不心讽口咏,以自开导也。
伏惟尚书公体仁足以长人,嘉德足以合礼,博物足以穷理,约言足以立身,诚可谓具美矣,蚤夜以思,实所景仰。
”。
望洞庭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望洞庭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首诗是孟浩然的一首典型的干谒诗,干谒诗也叫投赠诗。
所谓干谒,就是古人为求显声扬名或经世致用而求见达官显贵,希望他们能够赏识自己,荐举自己或重用自己。
那么,干谒诗就是古人为推荐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相当于现代的自荐信。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目的就是想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希望他能给予引荐,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先看标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洞庭湖现在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但在唐朝的时候,洞庭湖号称“八百里洞庭”,面积超过鄱阳湖,是第一大淡水湖。
湖畔有有名的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就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说法。
孟浩然的这首诗,既然是“望洞庭湖”,自然也就是立足于洞庭湖的烟波浩渺之上,但这只是诗题的前半部分,诗题还有后半部分,“赠张丞相”即赠给张九龄,那么,写洞庭湖与他赠诗又有何关系呢?作为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孟浩然起笔就从洞庭湖写起,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就写出了站在湖边,远望洞庭湖的景色。
八月时节,秋高气爽,湖水暴涨,几乎与岸齐平,水天一色,天水相接,水映天空,天空倒映水中,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给人以开阔、浩淼之感。
其中的“虚”“太清”都是指天空的意思,“涵”有包含的意思,点明洞庭湖的汪洋万顷,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度,颇以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描写:“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这两句把洞庭湖写得极其浑厚阔大,开朗涵浑,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首联把洞庭湖写得如此阔大,颔联写什么呢?“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继续写洞庭湖的雄壮宽广,但目光有所改变,由远变近,由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如果说首联是静态描写,那么这一联就是动态描写,并且这两句堪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李白的诗词《咏桂》赏析
【导语】《咏桂》是唐代诗⼈李⽩的⼀⾸⼲谒诗。
诗通过南⼭之桂与趋势媚俗的桃李作⽐较,赞颂了秋桂清雅⾼洁的品性。
下⾯就和⽆忧考⼀起了解下李⽩的诗词《咏桂》,欢迎阅读! 《咏桂》 唐•李⽩ 世⼈种桃李,皆在⾦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赏析】 这是⼀⾸咏桂诗,同时也是⼀⾸⼲谒诗。
“⼲谒”即为谋求禄位⽽请见当权的⼈。
唐朝时,⼲谒的风⽓盛⾏,⼠⼈们在考试前多结交名公贵⼈,向他们提供诗⽂以⾃荐。
李⽩青年时受到当时⼲谒风⽓的影响,⼀直到晚年的安史之乱⾄流放夜郎期间,以⾄于终其⼀⽣都在忙于⼲谒。
这⾸诗的背景不可得知,字⾥⾏间流露出作者对趋势媚俗之⼈的蔑视,表达了坚持⾼洁品格的信念,以及渴望得到知遇赏识的迫切愿望。
诗的前⼏句描写的是社会上的不良风⽓,流露出作者对此不屑⼀顾的态度。
“安知南⼭桂,绿叶垂芳根”两句歌咏的是南⼭桂,以南⼭之桂与上⽂“⾦张门”之桃李形成鲜明的对⽐。
南⼭中的桂树,“绿叶垂芳根”,意味着诗⼈有满腹才华却不被⼈赏识。
南⼭之桂,常年绿叶垂阴,不仅给⼈带来清凉,还为⼈间播撒芬芳。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两句点明⼲谒之旨,以桂树植⼊“君园”之请求,委婉地表达了⾃⼰渴望得到“君”之赏识的愿望。
也有⼈认为,这是⼀⾸托物⾔志诗,诗⽤了对⽐的⼿法,写出了桃李和桂花截然不同的精神⾯貌和结局,借以映射显赫⼀时的朝中权贵⼀旦失宠,荣耀就难以保存,⽽像⼭野桂树⼀样的李⽩本⼈,却能悠然⾃得于⽥园,其格调⾼下也由此可见。
扩展阅读:李⽩诗歌的成就 李⽩的乐府、歌⾏及绝句成就为。
其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切固有格式,空⽆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的绝句⾃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表达出⽆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谒诗背景来看,应该是一种孤傲情绪的表达,表明了作者真实复杂的心态:既想 得到别人的提携,又要维持维护自身孤傲耿介的处世做人态度。从结构上看,一改 前两句的高亢,诗歌节奏突然缓慢低沉,这样的艺术手法使整首诗歌的节奏富于张 弛变化,委婉从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 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 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 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 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 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
• 行卷是唐代科举的一个特有的衍生物,由于 唐代科举考试的试卷是不糊名的,这就给行 卷带来了可能,所以唐代科举考试的录取并 不一定由考生在考场中的试卷的优劣而定, 而与考生的诗名以及得到位高权重者的赏识 和推荐关系密切。有的时候甚至在试前就已 决定。”能不能得到位高权重者的赏识,对 于能否考中起到异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士子 们在投递行卷方面殚精竭虑、苦心经营,就 不足为奇
• 诗歌委婉地表达了希望为圣朝干一番事业的急切心情。
从以上几首诗歌可以看出,我们的先人推荐自己 时多么地羞羞答答。我国是一个不喜张扬、崇尚 含蓄的国度。中国人很看重面子,自己有才能, 但不能显露,得“藏在深山待人识”,得“千呼 万唤始出来”。侯赢在信陵君几次盛邀之下勉强 应邀,诸葛亮在刘备三请之后方才出山。历史上 虽有自我推荐的毛遂,有个别文人写诗文求谒的 故事,但为世人不屑,君子不齿。我是千里马, 没有盛情之邀,自己跑出来,岂不掉了价丢了面 子。这种心理加上社会因素,古代的一些文人往 往怀才不遇也就不足为怪了。
• 这种矛盾心理的表现就在于:他既想通过写干谒诗得到别人的提携, 又要维持维护自身孤傲的立身处世做人的态度。想做官的语气要诚恳 打动人,但又不能失掉自身身份,不能低三下四。这种高傲的文人情 绪与作者对科举的孜孜追求使诗歌在矛盾中形成了一种张力,表现了 丰富细腻的内心情绪。
• 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有地”,是有根 据的意思,引指在能力所及范围之内。“等闲”是随便之意,此 句的意思是男子汉是否接受别人的恩惠,必须根据自己能力而定。 这句又回到了干谒诗的表白自己心迹,愿为报恩的常见内容上来。
• 颔联,“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意思是希望自己 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考取进士功名,而不是通过其他途 径。至此,前四句从起到承,一气呵成,节奏明快,内容清晰, 针对性强。可以看出诗人不愿放弃科举这条,也是惟一的一条能 实现自己兼济天下愿望的道路,虽然充满辛酸和曲折,但是诗人 还是决定走到底。
• 这种风气的出现与科举制度的实行密不可分。自隋朝 实施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以来,历代无数文人士子便在 这条路上艰辛跋涉前行。唐代此风尤盛。这是因为, 科举是一般文人士子致仕的主要途径,而“进士”又 是当时社会最崇尚的科目,所谓“位极人臣,不由进 士,终不为美”。所以由科举之路踏上仕途,是唐代 读书人的奋斗目标,也是最重要的价值取向。
• 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此句一改前两句的 明快节奏,从叙述议论变为景物描写,借景抒情,别具一格。 “垂纶”即“垂钓”之意,“渔乡思”暗含作者出世归隐之意。 在古代诗歌中,“渔樵”常常作为文人学士隐居的象征词语。
• 仔细品析第三联,发现作者存在十分矛盾的心理。秋天是生命的凋零 之季,是生命的衰落之季,在这个季节里,写思归,作者其实想表达 的是不是真正的思归,而是想说:如果不能做官,不如摆脱名缰利锁, 不如退隐归去。在干谒诗中出现如此消极情绪,似乎很不正常。但仔 细体味,这种“归隐”“退隐”之思,是一种很高的格调,表现了作 者高傲的心态,有一种立身刚直、不卑不亢、高洁耿介的品格。
• 杜荀鹤干谒权贵可谓历时之久,然而干谒朱门并未给作者的科举梦 带来任何好处,在这样的生活中,诗人感到心力交瘁痛不欲生。 “多情御史应嗟见,未上青云白发新”,正因诗人把登科作为自己 一生的梦想,而除了诗以外再也没有别的可以让别人引以为荐的资 本了,而一次一次的落第,一次次干谒如石沉大海的打击,使得诗 人的前期的干谒诗几尽哀鸣,声泪俱下。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 明的对比。
•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 去寻找捷径。
•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 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 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 另一位张水部》探听虚实:
•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 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洞房花烛夜后,早晨要 拜见公婆,精心梳妆,羞问夫婿,眉毛画得深浅合 不合时宜?
• 此诗借新婚之后的脉脉情事,把自己比喻成即将拜 见公婆的新媳妇,把张水部比喻成舅姑(公婆), 探听虚实。比喻通俗贴切,别出心裁。
• 要做好这道试题,首先要读懂诗歌。首先我们看诗歌题目:投 长沙裴侍郎。“投”是“投赠”之意,裴侍郎是诗歌投赠的对 象,他当时曾任礼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副部长,到长 沙去担任刺史的官职,题目仍以“裴侍郎”称呼他。可见,这 首诗就是作者写给长沙刺史的一首干谒诗。
• 首联,“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意思为虽然出身 低贱,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朱门”指古代王侯贵族 的府第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后指富贵人家,本诗中代指世 俗权势。“孔门”指孔子的门下,代指儒家。
干谒诗的情感
• 为得到对方赏识和录用,表现自己的才华, 抒发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手法:比兴,比喻,典故
• 2019全国Ⅱ卷诗歌鉴赏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 坚定不移。
• 唐代诗人孟浩然,苦学多年,进京赶考,名落孙山。他给 丞相张九龄写了一首五言律诗《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期 求得到援引推荐 [2]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色。八月湖水,碧波荡漾, 水天相接,混为一体;湖面之上,雾气升腾,波浪翻滚, 撼击岳阳。后四句转入抒情,言明心迹。想渡湖而无舟楫, 圣明时代却不能有所建树,心感愧耻;看着别人垂钓,多 想一展自己的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