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ppt课件
合集下载
短暂脑缺血发作(TIA)课件
健康生活方式
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预防措施
患者应积极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 险因素,降低复发和脑梗死的风险。
伴随症状
01
02
03
04
头痛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头痛,多为 轻度至中度。
恶心或呕吐
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感,严重 时可出现呕吐。
意识障碍
少数患者会出现短暂的意识丧 失。
其他脑功能异常
如计算能力下降、反应迟钝等 。
体征与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可能出现一侧肢体肌力减退、 共济失调等表现。
眼底检查
可能出现视网膜动脉硬化、视 网膜出血等异常。
症状标准
TIA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局 灶性脑功能障碍,如单侧肢体麻木、 无力、视力模糊、言语
03
脑梗塞
脑梗塞的症状通常持续时 间较长,可能超过24小时 ,并且可能出现意识障碍 、偏瘫等症状。
癫痫
癫痫发作时可能出现意识 丧失、抽搐等症状,与 TIA的症状有明显区别。
偏头痛
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寒冷 刺激等诱发TIA的因素。
05 TIA的预后与康复
预后情况
短期预后
TIA患者短期内复发的风险较高,需要密切关注并 及时治疗。
长期预后
TIA患者长期内发展成为脑梗死的风险也较高,应 积极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
并发症
TIA患者可能出现认知障碍、抑郁等并发症,影响 生活质量。
特点
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通常在 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完全恢复,不 留后遗症。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血 液成分异常等。
病理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血流动 力学改变或微血栓形成,引起局部脑 组织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课件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早期诊断和预防
未来研究将更注重TIA的早期诊 断和预防,以降低患者的风险。
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针对不同 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将是未
来的研究重点。
多学科合作
多学科合作将有助于更全面地研 究和治疗TIA,包括神经科、心 血管科、内分泌科等多个领域。
THANKS
感谢观看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 胖。
预防措施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早发现并处理 可能导致TIA的危险因素。
控制慢性病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长时间久坐、过度疲劳等诱发 TIA的因素。
情绪管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
04
TIA的并发症与预后
常见并发症
分类
根据症状持续时间和表现形式, 可将TIA分为颈内动脉系统TIA和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两类。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随着年龄增长,TIA的发 病率逐渐升高,尤其在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更为 常见。
性别差异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 TIA,比例约为1.5:1。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群发 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地 理环境、生活习惯和遗传 因素等有关。
一步损伤。
抗血小板治疗
溶栓治疗
在急性期,应使用抗血 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
,以防止血栓形成。
对于某些TIA患者,可以 考虑使用溶栓药物,以
溶解形成的血栓。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抗血小板药物
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 司匹林,可以降低TIA的复发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ppt课件
(二)手术治疗 颅外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严重狭窄(75%以上)伴 反复TIA者,可通过血管内介入手段,扩张血管狭窄部位,并置入血 管内支架;也可行颈动脉剥除术,使脑血管保持通畅。
(三)病因治疗 积极寻找TIA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是防止TIA再发 的关键。治疗心脏病、调整过低的血压、纠正异常的血液成分均可能 取得效果。
可编辑课件PPT
5
【鉴别诊断】
1. 部分性癫痫 表现为单个或一侧肢体抽搐、发麻,常自局部向周围 扩展,可有癫痫病史,多由脑部局灶性病变引起,因此,CT或 MRI可发现相应的脑损害,脑电图异常有助于诊断。
2. 内耳性眩晕 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发病年龄较轻,症 状时间持续长,多超过24小时。常伴耳鸣,眼球震颤明显,发作多 次后听力减退。
可编辑课件PPT
3
【辅助检查】 可帮助明确TIA的病因般头颅CT或MRI检查无异常发现,但MRA 可见颅内动脉狭窄征象,发作时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 灌注加权成像(PWI)可发现局部脑缺血改变。 CT或MRI可 见部分患者脑内有陈旧性梗死灶。
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1. 颈内动脉系统TIA 表现为短暂性偏瘫或单个肢体无力,面部、单个 肢体或偏身麻木,同向偏盲、单眼一过性失明等单个症状或多个症 状组合。发生在优势半球时可有失语。
2.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常见为眩晕、复视、平衡失调和吞咽困难等脑 干和小脑症状,眩晕常伴有恶心、呕吐,但一般无耳鸣。脑干不同 部位损害时,可有交叉性瘫痪,单个肢体、偏瘫、甚至双侧肢体无 力或感觉障碍。脑干网状结构缺血所致的猝倒发作,表现为突发四 肢无力、跌倒,随后在极短时间内自行起立,病人不觉察到意识障 碍,是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的一种特殊表现。另有少数患者出现一 过性意识障碍,清醒后可无任何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ppt课件
ppt课件
7
病因及发病机理
3.血液学改变
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液中的有行成份在脑 部的血管中淤积、阻塞血管,也可导致TIA.其他血 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异常 蛋白血症、血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和各种原因所致 的血液高凝状态等都可以引起TIA。
ppt课件
8
病因及发病机理
4.其他
脑血管痉挛:血管痉挛不仅可以发生在大血管,如颈内动脉、
■其他:精神症状、半侧舞蹈样发作、偏身投掷症状等
☆据统计90%的TIA发生在颈内动脉供血区域, 7% 在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域,3%二者共有。
ppt课件
13
2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特征性的症状:
◇交叉性感觉障碍:Wallenberg综合征 ◇脑神经交叉性瘫痪:脑干不同平面脑神经受损(Weber、MillardGubler、Foville、Dejerine综合征) ◇发作性一侧或双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大脑后动脉缺血致枕叶皮层 受累。 ◇跌到发作:脑干网状结构缺血所致。 ◇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TGA):常突然起病,主要表现记忆力丧失 而即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ppt课件
1
一 概念 二 有关的流行病学资料 三 病因及发病机理 四、临床表现 五、辅助检查
五、辅助检查 六、TIA的诊断 七、TIA的鉴别诊断 八、TIA的治疗 九、TIA的预后
ppt课件
2
TIA概念
以往的TIA定义;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部局灶性或视网膜功 能障碍,24小时以内症状、体征完全缓解,不留后遗,称之为短 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短 暂 性 :多 数 发 作 持 续 2- 15分 钟 , 有 时 可 达1或数小时 , 但一般 不超过24小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症PPT演示课件
分型
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颈内动脉系统TIA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颈内动脉系统TIA主要表现为一侧大脑半球的症状 ,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主要表现为脑干、小脑、枕叶、颞叶等症状,如眩晕、 平衡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和复视等。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诊断依据
01
02
03
病史采集
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制定 基于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制定 针对性的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 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率 和复发率。
新型诊疗技术开发
积极开发新型诊疗技术,如高分 辨率影像学技术、生物标志物检 测等,提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 诊断和治疗水平。
临床试验与转化医学研究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 ,验证新型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 全性,推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 疗的转化医学研究。
家属支持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 心。
社会资源链接
为患者提供相关的社会资源链接,如康复机构、支持团体等,以便患 者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本次项目成果总结回顾
1 2 3
病例收集与整理
成功收集并整理了多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 详细病例资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 持。
生活调整建议提
健康生活方式
建议患者保持低盐、低脂、均衡的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可能诱发短暂性脑缺血发 作的因素。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
心理干预和支持服务提供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颈内动脉系统TIA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颈内动脉系统TIA主要表现为一侧大脑半球的症状 ,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主要表现为脑干、小脑、枕叶、颞叶等症状,如眩晕、 平衡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和复视等。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诊断依据
01
02
03
病史采集
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制定 基于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制定 针对性的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 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率 和复发率。
新型诊疗技术开发
积极开发新型诊疗技术,如高分 辨率影像学技术、生物标志物检 测等,提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 诊断和治疗水平。
临床试验与转化医学研究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 ,验证新型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 全性,推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 疗的转化医学研究。
家属支持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 心。
社会资源链接
为患者提供相关的社会资源链接,如康复机构、支持团体等,以便患 者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本次项目成果总结回顾
1 2 3
病例收集与整理
成功收集并整理了多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 详细病例资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 持。
生活调整建议提
健康生活方式
建议患者保持低盐、低脂、均衡的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可能诱发短暂性脑缺血发 作的因素。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
心理干预和支持服务提供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PPT课件
2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诊断及鉴别诊断 2. TIA的鉴别诊断 其他 接近皮层或者皮层内肿瘤、脓肿、慢性硬膜下血 肿、脑内寄生虫、低血糖、低血压、小灶性脑 出血等亦可出现类似TIA发作症状。
2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治疗
TIA是急症。 TIA发病后2~7天内为卒中的高风险期,对患者
进行紧急评估与干预可以减少卒中的发生。
1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临床表现
(3) 颈内动脉(ICA)主干TIA
眼动脉交叉瘫 单眼一过性失明或黒蒙 (眼动脉受累),对侧偏瘫及感 觉障碍。
Horner交叉瘫 同侧Horner征(眼裂小、眼球 内陷、瞳孔小和同侧面部无 汗),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
1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临床表现
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禁忌。
3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治疗
扩容治疗: 纠正低灌注,适用于血流动力型TIA
溶栓治疗: 对于新近发生的符合传统TIA定义的患者,虽神经影 像学检查发现有明确的脑梗死责任病灶,但目前不 作为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在临床症状再次发作时, 若临床已明确诊断为脑梗死,不应等待,应按照卒 中指南积极进行溶栓治疗。
眩晕或头晕 共济障碍 眼球运动异常 视野改变 意识改变 典型或不典型的脑干缺血综合征(延髓:Wallenberg综合征,
Dejerine综合征;脑桥:Millard-Guber综合征、脑桥 被盖下部综合征等;中脑:Weber综合征、红核综合征 等。)
1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临床表现 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治疗
啥时候降压
高血压治疗
1. 是脑血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2. 普通高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诊断及鉴别诊断 2. TIA的鉴别诊断 其他 接近皮层或者皮层内肿瘤、脓肿、慢性硬膜下血 肿、脑内寄生虫、低血糖、低血压、小灶性脑 出血等亦可出现类似TIA发作症状。
2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治疗
TIA是急症。 TIA发病后2~7天内为卒中的高风险期,对患者
进行紧急评估与干预可以减少卒中的发生。
1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临床表现
(3) 颈内动脉(ICA)主干TIA
眼动脉交叉瘫 单眼一过性失明或黒蒙 (眼动脉受累),对侧偏瘫及感 觉障碍。
Horner交叉瘫 同侧Horner征(眼裂小、眼球 内陷、瞳孔小和同侧面部无 汗),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
1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临床表现
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禁忌。
3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治疗
扩容治疗: 纠正低灌注,适用于血流动力型TIA
溶栓治疗: 对于新近发生的符合传统TIA定义的患者,虽神经影 像学检查发现有明确的脑梗死责任病灶,但目前不 作为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在临床症状再次发作时, 若临床已明确诊断为脑梗死,不应等待,应按照卒 中指南积极进行溶栓治疗。
眩晕或头晕 共济障碍 眼球运动异常 视野改变 意识改变 典型或不典型的脑干缺血综合征(延髓:Wallenberg综合征,
Dejerine综合征;脑桥:Millard-Guber综合征、脑桥 被盖下部综合征等;中脑:Weber综合征、红核综合征 等。)
1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临床表现 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治疗
啥时候降压
高血压治疗
1. 是脑血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2. 普通高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课件
控制危险因素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和 控制,有助于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风险。
溶栓治疗
对于某些特定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如存在大血管狭 窄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所致,可考虑使用溶栓药物进 行治疗。
预防复发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 疾病,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预
特点
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通常在 几分钟到几小时内自行缓解,不 留后遗症。
发病机制
01
02
03
微栓塞
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 或心脏血栓形成引起。
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压波动或心脏功能障碍 导致脑部血液灌注不足。
脑血管痉挛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 等原因导致脑血管暂时性 收缩。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尤其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更 为常见。
症状在24小时内消失:符合 临床表现中的描述。
反复发作:符合临床表现中的 描述。
鉴别诊断
癫痫
癫痫发作时也会出现局灶性脑功 能障碍,但通常有意识障碍,且
发作后会有短暂的意识模糊。
脑梗塞
脑梗塞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持续时 间较长,通常超过24小时,且恢复 不完全,常留有后遗症。
颅内占位性病变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脑肿瘤、脑脓肿 等也可能引起局灶性脑功能障碍, 但通常不会出现反复发作的特点。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ppt课 件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与概述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与风险因
素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与诊
断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与预防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预后与康复 •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ppt课件
2. 预防性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治疗:可减少微栓子发生,减
少TIA复发。选用阿司匹林50~325mg/d,
或波力维,75mg/d。治疗期间应监测临床
疗效和不良反应。
(2)抗凝治疗 对频繁发作的TIA,特别是 颈内动脉系统TIA较抗血小板药物效果好;对 渐进性、反复发作和一过性黑蒙的TIA可起预 防卒中的作用。可用低分子肝素5000IU,2次 /d,腹壁皮下注射,较安全。也可选择华法林 2~4mg/d,口服。
头或仰头时,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无
意识丧失,常可很快自行站起;系下部脑干
网状结构缺血所致;
②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发作时出现短时间记忆丧失,
病人对此有自知力,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
发作时对时间、地点定向障碍,但谈话、书写
和计算能力保持;是大脑后动脉颞支缺血累及
不同血管的 TIA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TIA 偏身运动障碍 偏身感觉障碍 单眼一过性黑蒙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眩晕 平衡障碍 复视
一过性语言障碍
吞咽困难和构音不良
交叉性运动障碍和/
【病因及发病机制】
TIA 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其发病与动脉粥样硬 化、动脉狭窄、心脏病、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 化等多种病因及多种途径有关。常见病因如下:
见图Willis环 见图脑基底部动脉
供应大脑 半球后 2/5 部分 即枕叶及颞叶的基底面, 枕叶的内侧及丘脑等
颈内动脉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统
新概念
TIA 是由脑或视网膜引起的短暂神经功能异常,临床症状 一般持续1小时之内,缺乏梗死证据。
神经病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正式)课件
鉴别诊断
癫痫发作
癫痫发作通常表现为反复的、刻 板的、短暂的、无规律的症状, 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通常 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有明确
的诱因和恢复完全。
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的症状通常比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更严重,患者可能出现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症状,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
状相对较轻。
颅内占位性病变
健康教育与生活方式调整
提高健康意识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认识和重视,促进健 康行为的养成。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推荐每周进行至少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均衡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 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
神经病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正式)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与概述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与病理机制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与评估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与康复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0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与 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 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短暂性 神经功能缺损,通常在24小时内 完全恢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 检查结果,包括突然出现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持续时间 不超过24小时,且无急性脑梗死的证据。
诊断流程
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 进行体格检查和神经功能评估,可能需要进行一系列辅助检 查,如脑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和血管检查等,以明血管扩 张剂等,用于改善脑部血 液循环,缓解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讲座ppt课件
为何会发生小中风
颈椎骨质增生压迫血管,患者 转头时,可引起椎一基底动脉 高位缺血,发生缺血症状。
精品课件
18
上述因素可引起小中风反复发
作,发病次数的增多,不仅可损害 脑的功能,而且增加了发生完全中 风的危险性。
精品课件
19
据统计:有过小中风的病人,1/3在1年
内有很大可能要得一次脑梗塞。因此早期积 极防治小中风的发展,是预防中风的最有效 方法。
分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发作和椎基底 动脉系统缺血发作 。
精品课件
8
颈内动脉系统缺血发作
✓ 短暂持续性单眼失明(2-5分钟),并可伴 有一侧肢体的感觉运动障碍。
✓ 上、下肢体偏瘫或单瘫 。 ✓ 口齿含混不清,并可伴有一侧肢体感觉运
动障碍。 ✓ 说话发音困难伴有一侧面部和舌肌的无力。 ✓ 精神障碍或遗忘症。
《证治汇补·预防中风》篇说:“平人手指 麻木,不时晕眩,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 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事,调情志。”
精品课件
26
误区二:小中风不是中风
万一有不明原因的突发性的头晕、晕厥, 应该赶紧去看医生,做身体检查。
小中风是中风的先兆,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精品课件
27
误区三:中风不会重复发生?
12
为何会发生小中风
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是最常 见的原因。
精品课件
13
为何会发生小中风
脑血管痉挛:由于吸烟等有害 因素的作用,引起血管痉挛, 导致短暂性脑缺血 。
精品课件
14
为何会发生小中风
微血栓:小血管内微小栓子是 引起脑暂时缺血发作的主要原 因之一,栓子来源多是由椎动 脉和颈动脉内硬化斑脱落下来 的碎块及血小板、纤维蛋白、 胆固醇的结晶、心脏瓣膜的栓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ppt_图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ppt_图文.ppt
基础知识 病例汇报 个案护理 作(TIA)是指因脑血管病 变引起的短暂的、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 网膜功能障碍。
一般持续10-20分钟,1小时内缓解,不超 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影像学检查无相关病灶
住院期间患 者头晕好转
护理计划
便秘护理
护理
护理措施
1 指导患者增加粗 纤维食物的摄取
2 适当增加饮水量 1500-2000ml 3 可环形按摩腹部 ,每日1-2次,每 次15-20分钟 4 遵医嘱给予缓泻 剂,观察不良反应
效果评价
主要期间患者无便 秘发生
6.16-患者入院第7天:
精神好转,头晕减轻。饮食正常、二便正常 。
甘油三酯:2.15mmol/L,空腹血糖 6.83mmol/L,嘱患者低脂饮食,另加用非 诺贝特0.2口服1/晚。
6.23-患者入院第14天
经治疗后患者患者症状好转,未再有头晕发 作。
注射用奥拉西坦
护理
改善脑代谢
脑苷肌肽 红花黄色素 硫酸氢氯吡格雷
【治疗】
1.病因治疗 病因明确者应针对病因治疗 控制卒中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颈椎病等) 消除微栓子来源&血液动力学障碍 戒除烟酒 坚持体育锻炼
【治疗】
2.预防性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凝集剂(首先):阿司匹林、氯
吡格雷、奥扎格雷。 抗凝药物(非常规治疗):伴房颤、频繁
【病因和发病机制】
1.微栓子形成 来源:颈内A狭窄处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
化斑块脱落、心源性栓子、胆固醇结晶 小栓子阻塞小动脉导致供血区脑组织缺血
;小栓子溶解、血管再通→临床症状缓解
基础知识 病例汇报 个案护理 作(TIA)是指因脑血管病 变引起的短暂的、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 网膜功能障碍。
一般持续10-20分钟,1小时内缓解,不超 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影像学检查无相关病灶
住院期间患 者头晕好转
护理计划
便秘护理
护理
护理措施
1 指导患者增加粗 纤维食物的摄取
2 适当增加饮水量 1500-2000ml 3 可环形按摩腹部 ,每日1-2次,每 次15-20分钟 4 遵医嘱给予缓泻 剂,观察不良反应
效果评价
主要期间患者无便 秘发生
6.16-患者入院第7天:
精神好转,头晕减轻。饮食正常、二便正常 。
甘油三酯:2.15mmol/L,空腹血糖 6.83mmol/L,嘱患者低脂饮食,另加用非 诺贝特0.2口服1/晚。
6.23-患者入院第14天
经治疗后患者患者症状好转,未再有头晕发 作。
注射用奥拉西坦
护理
改善脑代谢
脑苷肌肽 红花黄色素 硫酸氢氯吡格雷
【治疗】
1.病因治疗 病因明确者应针对病因治疗 控制卒中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颈椎病等) 消除微栓子来源&血液动力学障碍 戒除烟酒 坚持体育锻炼
【治疗】
2.预防性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凝集剂(首先):阿司匹林、氯
吡格雷、奥扎格雷。 抗凝药物(非常规治疗):伴房颤、频繁
【病因和发病机制】
1.微栓子形成 来源:颈内A狭窄处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
化斑块脱落、心源性栓子、胆固醇结晶 小栓子阻塞小动脉导致供血区脑组织缺血
;小栓子溶解、血管再通→临床症状缓解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ppt课件
❖4.其他 ❖ 常规的化验对TIA的诊断意义不大,如血
常 ❖规、血脂等,但对于查找病因和判断预后是
十分 ❖必要的。 ❖ SPECT和PET检查可发现局部脑血流量减
少和 ❖ 脑代谢率降低。 2022/1/5
3.辅助检查和诊断
表 4 TIA 的诊断标准
(1)TIA的限局性神经系统体征在24小时内(多数在1小时内)完全消 失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022/1/5
目录
CONTENT
添加标题
定 义
2022/1/5
添加标题
临床 表现
添加标题
辅 助 检 查 和 诊 断
添加标题
治 疗
添加标题
预 后
1.定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是指由于某种因素造成的脑动脉一过性或 短暂性供血障碍,导致相应供血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 视网膜功能障碍。症状持续时间为数分钟到数小时,多在 1小时以内,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 征,结构性影象学检查无责任病灶。
(2)起病突然 (3)TIA的症状
TIA 的诊断标准
a.颈内动脉系统TIA
①表现为身体的一侧体征(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单眼失明、失语等)
②发作次数少,每次发作症状相同
③易继发脑梗塞
b.椎基底动脉系统 TIA
①症状为身体的一侧、两侧,多种多样
②脑神经症状(复视、眩晕、咽下困难、两眼视力消失、偏盲)★
③发作次数多,每次发作症状不同
TIA的治疗是综合性的治疗 (一)病因治疗 这是根本的主要 措施
对于TIA患者要积极查找病因, 针对可能存在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
常 ❖规、血脂等,但对于查找病因和判断预后是
十分 ❖必要的。 ❖ SPECT和PET检查可发现局部脑血流量减
少和 ❖ 脑代谢率降低。 2022/1/5
3.辅助检查和诊断
表 4 TIA 的诊断标准
(1)TIA的限局性神经系统体征在24小时内(多数在1小时内)完全消 失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022/1/5
目录
CONTENT
添加标题
定 义
2022/1/5
添加标题
临床 表现
添加标题
辅 助 检 查 和 诊 断
添加标题
治 疗
添加标题
预 后
1.定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是指由于某种因素造成的脑动脉一过性或 短暂性供血障碍,导致相应供血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 视网膜功能障碍。症状持续时间为数分钟到数小时,多在 1小时以内,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 征,结构性影象学检查无责任病灶。
(2)起病突然 (3)TIA的症状
TIA 的诊断标准
a.颈内动脉系统TIA
①表现为身体的一侧体征(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单眼失明、失语等)
②发作次数少,每次发作症状相同
③易继发脑梗塞
b.椎基底动脉系统 TIA
①症状为身体的一侧、两侧,多种多样
②脑神经症状(复视、眩晕、咽下困难、两眼视力消失、偏盲)★
③发作次数多,每次发作症状不同
TIA的治疗是综合性的治疗 (一)病因治疗 这是根本的主要 措施
对于TIA患者要积极查找病因, 针对可能存在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急性期-高压氧 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反盗血”;增强脑组 织有 氧代谢。
急性期-抗血小板聚集
.
急性期-脑代谢活化剂和中药 胞二磷胆碱、脑活素、心脑通、都可喜 等。 丹参、川芎嗪、脉络宁、黄芪。 急性期-手术 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颅内外动脉吻合
.
恢复期 促进康复: 按摩、被动运动、针灸、理疗、功能训练。 预防性用药: 肠溶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维生素E。
.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 系各种原因导致脑动 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 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或 脑软化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
一、概念
八、护理评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九、常用护理诊断
三、病理和病理生理 十、护理目标
四、临床表现
十一、护理措施
五、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十二、护理评价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神经内科一
主讲人:李瑞平 2018年2月22日
.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
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短暂发作的局灶性 脑功能障碍,亦即尚未发生脑梗死的一过性脑 缺血。 又称小卒中。
.
.
+ 颈内动脉系统TIA 常见症状: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 特征性症状:眼动脉和Horner征交叉瘫。 可能出现症状:对侧单肢或半身感觉异常。
.
+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常见症状:眩晕及平衡失调。 特征性症状:跌倒发作和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可能出现症状:吞咽障碍、共济失调等。
.
+ 高危因素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
.
临床特点 多见于50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 压、 糖尿病者; 安静或休息状态发病,部分有前驱症状 (肢 体麻木、无力等);
.
临床类型 完全型卒中(complete stroke); 进展型卒中(progressive stroke); 缓慢进展型卒中; 大块梗死型卒中(大面积梗死);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
.
发病机制
粥样斑块脱落→管壁溃疡→plt粘附→血栓
↓
↑促进
管腔狭窄 + 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脱水
.
病理分期(梗死后) 超早期(1-6h) 急性期(6-24h) 坏死期(24-48h) 软化期(3d-3W ) 恢复期(3-4W后)
.
病理生理 缺血半影区(半暗带: IP): 梗死灶中心坏死区周围可恢复的部分血流 灌注区。 治疗时间窗: 卒中发生后最有效的治疗时间(6h之内)。
.
+ 手术治疗 适用于经血管造影证实颈部血管动 脉硬化斑块引起明显狭窄或闭塞者。 手术方法: 颈动脉内膜剥离修补术。 颅内-颅外血管吻合术。
.
+ 知识缺乏 知识宣教;告知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的重 要性;加强饮食和生活行为指导、用药指导。
+ 潜在并发症 脑血栓形成(脑卒中) 调整饮食;坚持用药并加强护理;避免诱因。
.
+ 焦虑 与发病突然影响正常工作有关。
+ 有受伤的危险 与眩晕和共济失调有关。
.
治疗原发病的重要性 精神紧张和体力劳累与疾病的关系 饮食习惯和生活行为对疾病的影响 遵医嘱用药和定期复查的意义
.
(cerebral infarction CI)
路丽娜
郑州大学护理学院临床教研室
.
概念 分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腔隙性脑梗塞) (脑分水岭梗塞)
.
病史 病因和诱因、主要及其伴随症状、高危因 素。 身体评估 生命体征、意识和精神状态、肌力和肌张 力、 语言功能等。
.
躯体移动障碍 与神经细胞损害有关。 吞咽障碍 与肢体瘫痪和认知障碍有关。 语言沟通障碍 与语言中枢功能受损有关。
.
病人躯体活动能力恢复到最佳状态 病人吞咽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病人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恢复或达最 佳状态
.特ຫໍສະໝຸດ 别因梗死部位不同表现亦异
提
最常见表现为:
示
失语、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
头颅CT 24-48h后出现低密度影像。 脑血管造影 显示动脉瘤、动脉炎、狭窄和闭塞部位。 血生化 血糖、血脂、血流变等。
.
.
脑脊液 非必检项目。 外观正常或血性(出血性梗死)。 压力正常或增高(大面积梗死)。
.
50岁以上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糖病史 安静状态下发病 局灶定位症状而无全脑症状 头颅CT呈低密度影像
.
急性期-控制脑水肿 脑水肿高峰期为病后48h-5d。 20%甘露醇、10%复方甘油、速尿、白蛋 白。
.
急性期-改善微循环 低分子右旋糖酐。 急性期-抗凝 肝素、华法令。
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以防出血
.
急性期-血管扩张剂 应用时间: 发病以后24h内或2w以后。 常用药物: 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盐酸氟桂嗪、西比 灵。 引起问题:
+ 相关病史 TIA发作史。
+ 辅助检查 血脂、血糖、心电图、血流变。
.
+ 病因治疗
控制血压; 降低血糖; 降低血液粘稠度; 控制心律失常、稳定心脏功能; 防止颈部过度活动。
.
+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 肠溶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噻氯吡啶。 抗凝: 肝素、华法令。 钙通道阻滞剂: 尼莫地平、尼群地平、盐酸氟桂嗪、西比灵。
.
急性期-溶栓 时间:发病后6h以内。 药物:尿激酶、链激酶、t-PA。 年龄< 75岁;无明显意识障碍;发病< 6h; 瘫痪肢体肌力< 3级;排除TIA;CT排除脑 出血而低密度影尚未出现;无出血性疾病 或
.
急性期-调整血压 高血压(收缩压>220mmHg): 卡托普利维持血压于180/100mmHg。 低血压: 生脉饮、参脉注射液等适当升血压。
六、诊断要点 断
十三、其他护理诊
七、治疗要点
. 十四、保健指导
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 即动脉血栓性脑梗死。 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动脉壁病变的基础 上形 成血栓,造成该动脉供血区血流中断,局 部组
.
病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伴高血压最常见); 脑动 脉炎;先天性脑动脉狭窄; 血液粘稠度增加。 诱因
+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
+ 发病机制 微栓子、血流动力学障碍、 脑血管痉挛、颈动脉受压、 心功能障碍、高凝状态等。
.
+ 临床特点 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危因素及颈椎骨质增生者; 安静或活动时突然起病; 症状于2-5min达高峰,持续时间短暂,24h完全 恢复,不留后遗症状; 常反复发作。
急性期-高压氧 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反盗血”;增强脑组 织有 氧代谢。
急性期-抗血小板聚集
.
急性期-脑代谢活化剂和中药 胞二磷胆碱、脑活素、心脑通、都可喜 等。 丹参、川芎嗪、脉络宁、黄芪。 急性期-手术 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颅内外动脉吻合
.
恢复期 促进康复: 按摩、被动运动、针灸、理疗、功能训练。 预防性用药: 肠溶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维生素E。
.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 系各种原因导致脑动 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 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或 脑软化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
一、概念
八、护理评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九、常用护理诊断
三、病理和病理生理 十、护理目标
四、临床表现
十一、护理措施
五、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十二、护理评价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神经内科一
主讲人:李瑞平 2018年2月22日
.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
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短暂发作的局灶性 脑功能障碍,亦即尚未发生脑梗死的一过性脑 缺血。 又称小卒中。
.
.
+ 颈内动脉系统TIA 常见症状: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 特征性症状:眼动脉和Horner征交叉瘫。 可能出现症状:对侧单肢或半身感觉异常。
.
+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常见症状:眩晕及平衡失调。 特征性症状:跌倒发作和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可能出现症状:吞咽障碍、共济失调等。
.
+ 高危因素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
.
临床特点 多见于50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 压、 糖尿病者; 安静或休息状态发病,部分有前驱症状 (肢 体麻木、无力等);
.
临床类型 完全型卒中(complete stroke); 进展型卒中(progressive stroke); 缓慢进展型卒中; 大块梗死型卒中(大面积梗死);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
.
发病机制
粥样斑块脱落→管壁溃疡→plt粘附→血栓
↓
↑促进
管腔狭窄 + 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脱水
.
病理分期(梗死后) 超早期(1-6h) 急性期(6-24h) 坏死期(24-48h) 软化期(3d-3W ) 恢复期(3-4W后)
.
病理生理 缺血半影区(半暗带: IP): 梗死灶中心坏死区周围可恢复的部分血流 灌注区。 治疗时间窗: 卒中发生后最有效的治疗时间(6h之内)。
.
+ 手术治疗 适用于经血管造影证实颈部血管动 脉硬化斑块引起明显狭窄或闭塞者。 手术方法: 颈动脉内膜剥离修补术。 颅内-颅外血管吻合术。
.
+ 知识缺乏 知识宣教;告知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的重 要性;加强饮食和生活行为指导、用药指导。
+ 潜在并发症 脑血栓形成(脑卒中) 调整饮食;坚持用药并加强护理;避免诱因。
.
+ 焦虑 与发病突然影响正常工作有关。
+ 有受伤的危险 与眩晕和共济失调有关。
.
治疗原发病的重要性 精神紧张和体力劳累与疾病的关系 饮食习惯和生活行为对疾病的影响 遵医嘱用药和定期复查的意义
.
(cerebral infarction CI)
路丽娜
郑州大学护理学院临床教研室
.
概念 分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腔隙性脑梗塞) (脑分水岭梗塞)
.
病史 病因和诱因、主要及其伴随症状、高危因 素。 身体评估 生命体征、意识和精神状态、肌力和肌张 力、 语言功能等。
.
躯体移动障碍 与神经细胞损害有关。 吞咽障碍 与肢体瘫痪和认知障碍有关。 语言沟通障碍 与语言中枢功能受损有关。
.
病人躯体活动能力恢复到最佳状态 病人吞咽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病人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恢复或达最 佳状态
.特ຫໍສະໝຸດ 别因梗死部位不同表现亦异
提
最常见表现为:
示
失语、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
头颅CT 24-48h后出现低密度影像。 脑血管造影 显示动脉瘤、动脉炎、狭窄和闭塞部位。 血生化 血糖、血脂、血流变等。
.
.
脑脊液 非必检项目。 外观正常或血性(出血性梗死)。 压力正常或增高(大面积梗死)。
.
50岁以上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糖病史 安静状态下发病 局灶定位症状而无全脑症状 头颅CT呈低密度影像
.
急性期-控制脑水肿 脑水肿高峰期为病后48h-5d。 20%甘露醇、10%复方甘油、速尿、白蛋 白。
.
急性期-改善微循环 低分子右旋糖酐。 急性期-抗凝 肝素、华法令。
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以防出血
.
急性期-血管扩张剂 应用时间: 发病以后24h内或2w以后。 常用药物: 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盐酸氟桂嗪、西比 灵。 引起问题:
+ 相关病史 TIA发作史。
+ 辅助检查 血脂、血糖、心电图、血流变。
.
+ 病因治疗
控制血压; 降低血糖; 降低血液粘稠度; 控制心律失常、稳定心脏功能; 防止颈部过度活动。
.
+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 肠溶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噻氯吡啶。 抗凝: 肝素、华法令。 钙通道阻滞剂: 尼莫地平、尼群地平、盐酸氟桂嗪、西比灵。
.
急性期-溶栓 时间:发病后6h以内。 药物:尿激酶、链激酶、t-PA。 年龄< 75岁;无明显意识障碍;发病< 6h; 瘫痪肢体肌力< 3级;排除TIA;CT排除脑 出血而低密度影尚未出现;无出血性疾病 或
.
急性期-调整血压 高血压(收缩压>220mmHg): 卡托普利维持血压于180/100mmHg。 低血压: 生脉饮、参脉注射液等适当升血压。
六、诊断要点 断
十三、其他护理诊
七、治疗要点
. 十四、保健指导
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 即动脉血栓性脑梗死。 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动脉壁病变的基础 上形 成血栓,造成该动脉供血区血流中断,局 部组
.
病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伴高血压最常见); 脑动 脉炎;先天性脑动脉狭窄; 血液粘稠度增加。 诱因
+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
+ 发病机制 微栓子、血流动力学障碍、 脑血管痉挛、颈动脉受压、 心功能障碍、高凝状态等。
.
+ 临床特点 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危因素及颈椎骨质增生者; 安静或活动时突然起病; 症状于2-5min达高峰,持续时间短暂,24h完全 恢复,不留后遗症状; 常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