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和热量【公开课教案】新教科版【公开课教案】2

合集下载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内能和热量内能》优秀教学案例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内能和热量内能》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以生动的语言、简洁的板书,系统地阐述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内能与热量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体验热传递过程,理解热传递的原理。
3.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比热容,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4.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讲解内能和热量在实际中的应用,如节能减排、热机效率等。
3.提醒学生做好课后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优秀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生活实例与科学的完美结合:本节课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如烧水、烧菜等,引导学生关注热量与内能的变化关系。这种结合使得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具体而有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实验与观察的互动体验:通过设计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热传递过程,理解热传递的原理。这种互动体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如“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水的比热容是否大于砂石的比热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节能方案、评估热效率等。
(四)总结归纳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反思,总结实验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什么是内能?”,“内能与热量有什么关系?”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如“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水的比热容是否大于砂石的比热容”,激发学生的思考。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节能方案、评估热效率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1.2《内能和热量》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

1.2《内能和热量》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

1.2《内能和热量》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2节《内能和热量》。

本节课主要介绍内能的概念、内能与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具体内容包括:1.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热量的概念: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3.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内能发生变化。

4.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能描述内能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热量的概念,能解释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3. 让学生了解内能与热量的关系,能分析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时内能的变化。

4. 让学生掌握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热量的关系、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热量的关系,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冬天搓手取暖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内能的概念,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内能的含义。

讲解热量的概念,强调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

讲解内能与热量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时内能的变化。

讲解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两种方式的实质。

3. 例题讲解:讲解课本上的例题,让学生通过例题加深对内能、热量以及改变内能方式的理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内能的概念2. 热量的概念3.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4.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题(1)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内能和热量教案教科版物理

内能和热量教案教科版物理

内能和热量教案教科版物理教案:内能和热量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和热量的概念和物理意义;2.掌握内能与温度、质量、物质的热容和相变等因素之间的关系;3.认识内能转化和热量传递的过程和方式;4.理解内能守恒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1.内能和热量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2.内能与温度、质量、物质的热容和相变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热量传递的方式和内能转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实验装置:热传导棒、测温仪;实验器材:热水、冷水;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与导入(5分钟)二、讲解内能和热量的概念(10分钟)1.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分子在运动中所具有的能量,用符号U表示,单位是焦耳(J)。

2.热量的概念:热量是物体因温度差异而发生能量传递的过程,用符号Q表示,单位是焦耳(J)。

三、内能与温度、质量、物质的热容和相变的关系(20分钟)1.内能与温度:内能正比于温度,即U∝T。

2.内能与质量:内能正比于质量,即U∝m。

3.内能与物质的热容:内能正比于物质的热容,即U∝C。

4.内能与相变:在相变过程中,内能发生改变,但温度保持不变。

四、实验演示:热传导的实验(15分钟)1.用热传导棒实验演示热量传递的过程。

2.通过测温仪测量棒的两端温度的变化,观察热量从高温端传递到低温端的过程。

五、内能转化和热量传递的方式(20分钟)1.内能转化的方式:机械能转化、电能转化、化学能转化等。

2.热量传递的方式:热传导、热辐射、对流传热。

六、内能守恒和热力学第一定律(15分钟)1.内能守恒:封闭系统中,内能的增减等于系统所吸收的热量减去系统所做的功,即ΔU=Q-W。

2.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七、总结与小结(5分钟)通过对内能和热量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内能和热量的概念、关系,了解内能转化和热量传递的过程和方式,认识内能守恒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原理。

课后作业:1.总结内能和热量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2.思考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热量传递和内能转化的例子。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2内能和热量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2内能和热量

第2节内能和热量【仪器材料】蓝墨水、冷、热清水和烧杯一.教学目标要求1.知道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2.了解热量的概念;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演示实验或自主实验探究,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类比已经认识到的宏观能量(机械能),认识物体内的微观能量---内能---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

3.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内能是一种重要的能量形式。

4.用能量的观点认识燃料这一人类目前利用得最广泛、最重要的能源。

从能的转化角度认识燃料的燃烧过程。

5.通过实例认识做功过程、热传递过程都是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

三.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认识到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认识到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

本节的难点是:温度、内能、热量三个基本热学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学过程本节包括三个教学板块。

(1)温度与热运动。

突出温度的微观实质----反映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2)物体的内能。

强调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是能量的一种重要形式,改变和得用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3)燃烧:放出热量。

从能量观点认识燃料和燃烧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1)温度与热运动为了使学生感悟温度这一宏观可测量与微观世界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关系,应着意做好温度对扩散的影响这一对比演示实验。

为了使实验效果明显,需要冷热水的温差大一些。

要使学生首先明确:观察的是两杯水各滴入一滴蓝(红)墨水后两杯水呈现均匀蓝(红)色的过程。

哪杯水先变得均匀,说明哪杯水扩散得快。

这个实验一般在2~3min内即可完成,实验中要适时组织讨论交流。

墨水在冷水和热水中扩散的快慢不同,说明扩散的快慢跟温度有关。

既然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那么扩散进行得快,则是由于分子运动得快;扩散进行得慢,则是由于分子运动得慢。

实验中,热水温度高,扩散进行得快,说明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得快;冷水温度低,扩散进行得慢,说明温度低时分子运动得慢。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2内能和热量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2内能和热量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2内能和热量教案(新版)教科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பைடு நூலக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2内能和热量教案(新版)教科版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的第二个知识点“内能和热量”。具体内容包括:
5.学生可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内能与热量的科普文章或研究报告。
6.学生可利用课后时间,参与内能与热量相关的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2.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数学计算等方法分析内能和热量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内能和热量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科学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1.内能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的计算:引导学生利用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计算公式,计算简单物体的内能。
3.热量的传递:介绍热量在物体间的传递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热量传递的条件。
4.热量公式:讲解热量公式Q=cmΔt,使学生掌握热量计算的方法。
2.讨论法:在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和热量公式的应用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在讲解分子动理论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如分子运动实验,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内能的关系。

九年级物理上册《1.2内能和热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2内能和热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2 内能和热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科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分享一次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内能和热量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内能和热量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交流,理解内能和热量的转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冷水、杯子、温度计、热源(如热水壶)、热量转化器(如风扇)。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泥。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我将准备两杯不同温度的水,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然后让幼儿观察两杯水的温度差异,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有温度差异。

2. 互动讨论:我将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内能和热量的理解,引导他们通过交流互动,共同探讨内能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3. 实践操作:我将指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如将热水倒入冷水中,观察热量的传递过程,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理解热量的转化过程。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内能和热量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交流,理解内能和热量的转化过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效果,观察幼儿对内能和热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还将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内能和热量的问题,拓展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通过这次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够帮助幼儿掌握内能和热量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次教学设计,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幼儿理解内能和热量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难点。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2 内能和热量 教案2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2 内能和热量 教案2
热值定义:我们把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
请勾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热值的符号,单位。
燃烧放热计算方法Q=mq
各符号的介绍
例1: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温度为0摄氏度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
例4:30千克的焦炭〔q=3*107Kg/J〕,当燃烧一半后,剩余焦炭的热值是
,完全燃烧剩下的一半焦炭能释放J的热量。
通过本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
学生思考
冷水和热水中墨水的分布不一样
属于扩散现象
说明温度会影响扩散现象的快慢
分子在做无规那么运动
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快慢
学生勾画
学生思考
热量单位的介绍:J
生活中常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如:生活做饭,取暖等。
生活中的热量主要从何而来?
燃料燃烧过程实际上是能量的转化,是什么能向什么能转化?
你的身边都有哪些燃料?
根据你的经历,一样质量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是够一样?
即:不同燃料的成分不同,储存的化学能也不一样,所释放出来的热量也不一样。为了描述燃料的这种性质,引入了热值。
授课时间
课时
1
课型
讲授课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地描述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2〕、了解热量的概念。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及燃烧问题简单计算。
〔4〕、知道改变内能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分析实例,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内能。让学生在动手实验探究改变内能的方式。利用生活经历了解不同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同。

九年级物理上册1.2内能和热量教案新版教科版 (2)

九年级物理上册1.2内能和热量教案新版教科版  (2)

1.2内能和热量学点 1 温度与热运动观察如图1-2-1所示的实验。

图1-2-1思考:问题1:温度表示物体的__冷热__程度。

物体的温度越高,扩散越__快__,说明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__剧烈__。

问题2: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__热运动__。

学点 2 物体的内能阅读教材P8第1、2、3段。

思考:问题1:物体内所有分子的__动能__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__势能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问题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__内能__。

问题3: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__越大__。

内能还和物体内部__分子的多少__、分子的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

问题4:根据内能的知识,分析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

①__d__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__水的质量最大、温度最高__。

②__a、b__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__a杯中水的温度高,b杯中水的质量大__。

学点 3 改变内能的方式(1)阅读教材P9第1段。

思考:问题1: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__热传递__和__做功__。

内能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直接传递叫__热传递__;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内能或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叫__做功__。

问题2: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__等效的__,但它们的本质不同。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能量的__转化__;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内能的__转移__。

问题3: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也会感到暖和。

前者是利用__做功__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__热传递__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2)阅读教材P9第1段、P11最后一段。

思考:问题1:在热传递过程中,__转移内能__的多少叫热量。

问题2:热量用字母__Q__表示,其单位是__焦耳__,简称:__焦__,符号是__J__。

问题3:请将下列“热”字的含义填入空内。

①今天天气很热的“热”指的是__温度__。

九年级物理上册《1.2内能和热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2内能和热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科版
4.热值的计算:介绍热值的概念,讲解热值与燃料种类、质量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热值计算热量。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如“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生活中的热量传递现象”等,进行深入探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相互提问、解答,共同提高。
1.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进度,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
九年级物理上册《1.2内能和热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科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了解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温度的变化来体现。
2.学习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影响内能和热量传递的因素,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热量传递的概念,逐步引导他们理解内能的微观机制。
3.针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加强实验指导,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热量传递的原理。
4.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2.掌握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影响内பைடு நூலகம்和热量传递的因素。
4.理解热值的概念,能够运用热值计算热量。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冬天烤火、热茶散热等,让学生感受到内能和热量传递的普遍存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2内能和热量(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教科版)

1.2内能和热量(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教科版)

教案:1.2 内能和热量学年:20232024学年学期:九年级上学期教材:物理(教科版)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介绍内能的定义,内能与物体分子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

2. 热量的概念:解释热量的含义,热量是能量的一种传递方式,表示能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

3. 内能的改变:讲解内能的增加和减少,包括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

4. 热量传递的规律:介绍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规律,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5. 热量计算公式:学习热量计算公式Q=cmΔt,其中Q表示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能够解释内能的含义及其与物体分子运动的关系。

2. 掌握热量的定义,了解热量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

3. 学会计算热量,能够运用热量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4. 能够分析热量传递的规律,解释热量如何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验观察热量传递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热量计算公式的运用,热量传递规律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热量传递的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水瓶、热水、冰块、温度计、实验器材一套。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热水瓶,让学生观察热水瓶内水的温度变化,引发学生对内能和热量的思考。

2. 内能的概念:讲解内能的定义,用具体例子解释内能与物体分子运动的关系。

3. 热量的概念:解释热量的含义,通过实验观察热量传递的现象,让学生理解热量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

4. 内能的改变:讲解内能的增加和减少,通过实验演示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对内能的影响。

5. 热量传递的规律:介绍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规律,通过实验观察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6. 热量计算公式:学习热量计算公式Q=cmΔt,通过例题讲解公式的运用。

内能和热量2 教学设计

内能和热量2  教学设计

内能和热量(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3)知道人类改变和利用内能的两种方式;(4)了解热量的概念;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演示实验或自主实验探究,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类比已知认识到宏观能量(机械能和势能),认识物体内的微观能量——内能——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

(3)通过实例分析内能是一种重要的能量形式。

(4)用能量的观点认识燃料这一人类目前利用得最广泛、最重要的能源。

从能的转化角度认识燃料的燃烧过程。

(5)通过实例认识做功过程、热传递过程都是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内能及内能的改变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具有普遍性,提高利用内能服务人类社会的意识。

(2)认识使用燃料的价值,知道合理使用不同燃料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到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认识到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

教学难点:温度、内能、热量三个基本热学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用具:视频:汽车尾气黑烟、锅炉烟囱的黑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家里煮饭可以用干木材或天然气,质量相等的木材和天然气哪个更很好?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一)燃烧,放出热量1、燃烧是最常见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能量转化过程。

交流与讨论:(1)燃烧放出热量;(2)燃烧是化学变化,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3)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4)同一燃料,质量不同,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同。

提出问题: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1)热值是燃料的固有特性。

(石块、钢铁无热值)(2)只要是燃料就有热值,与它是否燃烧无关。

(3)热值是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完全燃烧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

2、热值:1kg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用q 表示。

单位: J/kg。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2节第2课时 内能和热量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2节第2课时 内能和热量教案

区中学20 -20 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物理备课组课程讲授进行新课。

(三)改变内能的方式。

情境:教师出示一段粗铁丝。

提出问题:让粗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有哪些方法?学生讨论交流可以采用的方法,并且可以具体试一试。

学生的举例可能有:①用火烤;②放入热水中;③用砂纸摩擦;④来回弯折;⑤用锤子敲打等。

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一是热传递,二是做功。

2.热传递。

(1)热传递现象: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

(2)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异,或物体不同部分间存在温度差。

(3)实质:内能的转移,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4)方向: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不存在内能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的现象。

3.做功和物体内能的改变。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还可以采用图1-2-1所示的器材演示说明“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这一规律。

事前组装好仪器,课前在瓶内装入少量的水。

实验时告诉学生,由于水的蒸发,瓶内存在水蒸气。

由于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水蒸气是看不到的。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瓶塞跳起时容器中有什么现象。

分析现象:瓶塞跳起是水蒸气对瓶塞做功,那么水蒸气的内能就减小,温度就降低,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有雾的产生。

4.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四)燃烧:放出热量。

多媒体展示篝火情境。

还可以结合教材第10页图文内容展示篝火情境。

1.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讨论交流:认识燃料。

教师点拨:燃料根据其状态不同可以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

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同。

如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是3.0×107J,1kg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是4.6×107J。

2022年教科版物理《内能和热量教案》精选教案(推荐)

2022年教科版物理《内能和热量教案》精选教案(推荐)

《第二节内能和热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温度与热运动的关系.2.知道内能的概念和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 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3.了解热量和热传递的条件;理解热值并能进行热量的相关计算.4.能正确理解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5.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教学重点内燃机的根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教学难点内燃机的工作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1课时内能观察上面插图思考:冬天手冷时为什么搓手能取暖?为什么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有灼热感?钻木为什么可以取火?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1课时内能》. 〔板书设计〕二、自学互研〔一〕温度与热运动自主阅读教材P7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1.把两滴墨水同时滴入10℃的冷水和50℃的热水中, 出现的现象如下图,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1)温度越高, 扩散越快, 分子运动越剧烈.(2)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 所以这种无规那么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二〕物体的内能自主阅读教材P8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2.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 叫做物体的内能.3.同一物体, 温度越高, 物体内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动能越大, 内能越大;内能和物体内局部子的运动、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4.对于以下图中两只企鹅的对话, 你有什么看法?答:右边企鹅说得对,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三〕改变内能的方式自主阅读教材P8~9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5.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做功, 另一种是热传递, 这两种方式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6.如下图的情景分别说明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其中A和B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和D说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三、合作探究1.对学分享独学1~6题:①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 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②对子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 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群学研讨:①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 ②针对展示的方案内容展开小组内交流讨论, 帮助解决组内疑难.四、交流展示方案一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热水和冷水, 向杯中分别注入一滴红墨水, 观察两个杯中有什么不同?请你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方案二(1)每小组在老师处领一根铁丝, 尝试着用多种方法升高铁丝的温度.(2)体会搓手和对着手“哈气〞时手的感觉.五、板书设计第1课时内能1.温度与热运动3.改变内能的方式六、教后反思第2课时热量与热值一、导入新课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2课时热量与热值》. 〔板书设计〕二、自学互研〔一〕热量和热传递的条件自主阅读教材P10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1.热传递发生条件两物体或物体的两局部间存在温度差热传递方向由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结果温度相同实质内能的转移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 转移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单位是焦耳2.根据现象答复以下问题:现象1:寒冷的冬天, 用热水袋取暖, 身体慢慢暖和了, 而热水袋却渐渐变凉了, 如图甲所示.现象2:工人师傅把烧热的工件放到冷水中“淬火〞, 工件变冷, 而冷水变热了, 如图乙所示.思考:(1)上述现象中, 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上述现象中, 物体的内能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的?答:(1)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 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2)热传递.〔二〕燃烧:放出热量自主阅读教材P11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3.燃料的热值燃料燃烧能量转化化学能→内能物理意义热值是表示不同燃料燃烧时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定义把1 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单位J/kg(固体、液体)或J/m3(气体)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qm(固体、液体)或Q=qV(气体)说明木炭的热值是3.4×107 J/kg, 它表示1kg的木炭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3.4×107__J三、合作探究1.对学分享独学1~3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 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 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 共同解决组内疑难.四、交流展示问题如下图, 图甲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 容器中的水温约20℃, 热奶约为90℃, 经过一段时间再测量一下容器中的水温和奶瓶中热奶的温度, 图乙为热奶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根据该图像答复以下问题:(1)热奶和温水终止热传递时的温度约40℃;(2)热奶的温度降低了50℃, 水的温度升高了20℃;(3)在0~5 min这段时间内温度变化较快的是热奶;(4)在这一过程中, 内能增加的是水, 内能减小的是热奶.五、板书设计第2课时热量与热值2.燃烧:放出热量六、教后反思知识要点课标要求知道电磁波可以携带信息, 也可以帮助人们获得信息;了解电磁波在电报、无线电播送和电视等方面的应用;知道电磁波的能量在太阳能、激光、γ射线等方面的应情景导入首先, 可以通过课前复习, 让学生多举出一些电磁波在生活、生产上应用的例子. 然后, 讨论在这些应用中哪些传播的是信息, 哪些是利用电磁波的能量. 进而引导出第一个教学板块——电磁波在信息方面的应用.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电磁波在信息方面的应用在这一板块中, 教科书把电磁波在信息方面的应用分成三种类型, 并展示了三组照片. 电磁波携带信息的第一组照片的三个例子, 学生会感到比拟陌生. 教师可以简要地解释一下, 并指出利用光谱〔或射线谱〕分析的方法获知物质组成, 探索未知领域, 是人类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观察:电磁波携带信息的第一组照片的三个例子, 体会携带信息的作用.对于电磁波的检测功能的第二组照片, 学生对雷达和 X 射线可能有所了解, 但认识比拟模糊. 可以简要地介绍一些雷达探测和用 X 射线拍照的最根本的原理. 还可以补充一些有趣的历史事件〔见本节参考资料1和2〕;并对于电磁波帮助人们获得信息的情况, 启发学生再举出一些例子. 如:在地球上向月球外表发射激光精确地测量月地距离, 红外摄影等.学生观察:电磁波的检测功能的第二组照片, 讨论“检测〞功能.教科书图 10-2-4 中电磁波是信息载体的三个例子, 学生比拟熟悉, 也容易激起他们的兴趣, 但对其原理并不一定了解. 这里, 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 把电磁波同车或船相类比, 把调制和解调与装船和卸船相类比, 使学生了解播送和通讯中电磁波发射与接收的根本过程. 应当知道, 正是电磁波承载了各种信息, 利用信息技术, 才使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 对于电磁波是信息载体的情况, 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 尽可能多举出一些例子. 如无线电报、遥控器的应用等. 有条件的地区, 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投影仪等, 通过大量图片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 感受到电磁波的应用价值.探究点二电磁波能量特性的应用对于电磁波能量特性的应用, 重点是太阳能和激光的应用. 对于学生非常熟悉的太阳能, 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1) 我们使用的哪些能源来自于太阳能? (2) 太阳能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3) 你所了解的都有哪些种类的发电站, 其中哪些是直接或间接利用了太阳能?对于激光, 可以指出激光是一种能量集中、方向性极好的特殊的电磁波, 属于可见光的范畴. 除了激光通信、激光探测等信息方面的应用以外, 在能量方面的应用也很广泛. 激光手术、激光钻孔、激光刻录等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探究点三减少电磁波污染电磁波的应用已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我们身处电磁波的海洋里, 无论生产还是生活, 都离不开它.空间中越来越多的电磁波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给我们带来了某些伤害, 已成为一种污染.1.电磁污染的重灾区. 研究说明, 高压线, 变电站、播送电台、电视发射塔. 雷达站、通信基站等设施周边电磁波较为密集电磁波携带的能量也较大, 是电磁污染的重灾区.2.生活中的电磁波辐射. 生活环境中, 计算机、电视机、微波炉等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也比拟高, 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防护措施.阅读课本P28, 说一说为减少电磁波侵害所采取的防护措施是什么?〔1〕为减少电磁波侵害, 国家制定了相关法规和标准, 限制建筑物的选址, 要求住宅、办公楼与高压线, 变电站、播送电台、电视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基站等这些设施保持一定的距离, 以保障居民的健康.〔2〕家用电器分散摆放, 以免使家中某个位置的电磁辐射剂量过大, 而使人体处于超量辐射的环境之中.〔3〕各种家用电器都应尽量防止长时间操作, 尽量防止多种电器同时启用.〔4〕使用电器时, 要保持一定的平安距离. 离电器越远, 受电磁波的侵害越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重点讲了电磁波在信息和能量方面的应用, 学生应知道一些重要的生活、生产、科学例子. 体会其作用.。

(九年级物理教案)内能和热量教案2

(九年级物理教案)内能和热量教案2

内能和热量教案2九年级物理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内能是热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教材通过对比、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等多种形式,从宏观的机械能拓展到内能,再从物体分子热运动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讨论内能的改变,进而引出热量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分子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内能和热量的概念,还为下一章学习内能的利用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难点: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三)教材的处理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组教材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体验等学生资源,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和实验出发,让学生深入浅出的了解内能和热量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感性认识比较匮乏。

因此,教学中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借助实验等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从学生的体验、经历和身边的事物来建立和强化内能的概念,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内能的存在、什么是内能、内能有什么特点、内能是怎样变化和量度的。

三、教学目标(一)课标要求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了解内能和热量。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了解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对生活事例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2)通过分析事例,逐步形成用能量的观点看世界的意识。

●四、教法学法教法上主要以谈话法、讲解法为主,辅之以演示实验法来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体验乐趣,领悟科学研究方法。

内能和热量教案

内能和热量教案

内能和热量教案教案标题:内能和热量教案一. 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和热量的概念及其在物质中的存在;2. 掌握内能和热量的测量单位和转换关系;3. 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内能与热传递的机制。

二.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白板笔等;2. 教学素材:相关的图表、示意图等;3. 实验器材:热容器、热电偶、温度计、燃烧装置等。

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热能的思考,提问“你们都知道什么是热能吗?”让学生讨论并作答。

2. 激发兴趣:通过呈现一些与热相关的图像或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热与物质的关系。

步骤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讲解内能的概念:通过使用幻灯片或黑板,简单明了地解释内能的概念,包括内能的定义、内能与物质微观粒子运动的关系。

2. 讲解热量的概念:给出热量的定义,与内能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对比,强调热量是内能的一种传递方式。

步骤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实验1:热传导的示例实验。

使用一个热容器,填充不同温度的水,使用热电偶和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变化,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热传导现象。

2. 实验2:热辐射的示例实验。

使用燃烧装置,点燃一根蜡烛,照射到一个铁片上,然后使用热电偶和温度计来测量铁片的温度变化,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热辐射现象。

步骤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互动:学生围绕实验结果展开讨论,归纳出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共同点和差异,总结两者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2. 知识点总结:对内能和热量的概念、测量和传递方式进行总结,强调内能和热量在物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步骤五:拓展练习(10分钟)1. 以课堂讨论或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回答一些拓展问题,巩固他们对内能和热量教学内容的理解。

2. 布置作业:留下一道练习题作为回家作业,要求学生写出内能和热量的定义,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四.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对概念讲解和实验演示的理解情况,以及他们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2内能和热量教案新版教科版2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2内能和热量教案新版教科版2
三、燃烧:放出热量:(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讨论交流:认识燃料
燃料热值:我们把1㎏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用q表示 单位J/㎏
Q放=mq
Q放单位 焦耳m单位 千克q单位 J/kg
燃料热值的意义:表示一定质量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的多少,同种燃料的热值相同,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同。
机械能与内能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同一物体,机械能是由其宏观运动速度和相对高度决定的,而内能是由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和聚集状态决定.例如放在桌面上静止的木块温度升高,其机械能不变,而内能发生了改变.
例2:下面有关机械能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也大。
B、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其运动速度越来越大,物体内分子平均动能必增大。
讨论交流:使用燃料
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
小结:
作业
必作
媒体
运用
摩擦盛有乙醚的铁管的实验
气体压缩做功
电锯锯木头
拖拉机打火、行驶
选作
后记
(3)热量的多少与物体内能的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
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暖程度的物理量。表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2)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温度增高是,内能增大。
(3)热量是在热传递时,传递能量的多少。
联系: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一个物体的内能,传递热量的多少可以量度物体内能转移的多少。物体吸收或防出热量,它的内能将发生改变,但温度不一定改变。
A、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相等
B、水的分子势能比冰的分子势能大
C、水的分子势能比冰的分子势能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I)
一.复习:(1)什么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
二.引入新课
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也就是说当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时,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物体的温度,同学们能够从生活实际上举出许多的事例。今天我们先研究一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
三.进行新课
2.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热传递。
3.燃料热值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
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第1课时内能
一.复习:
1.机械能的分类。
2.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3.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
二.新课讲授。
(一)温度与热运动
[实验]温度对扩散的影响
[思考]实验表明了什么?
(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1.列举事例说明热传递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概括热传递共同特点:
①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直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②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
③热传递现象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即是内能的转移)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3.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例子:锯条温度上升了)
4.热量的单位:焦(j)
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可用物体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来量度。热量和功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也应该相同,都是焦耳。
5.小结:
(1)通过师生共同议论,总结热传递现象。
①热传递现象: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
②热传递的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异,或物体不同部分间存在温度差。
③热传递的实质: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之一。
④热传递的方向: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不存在内能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的现象。
答案:1.17×109J 26.1
【当堂训练】完成第12页自我评价
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
学生操作,并归纳方法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讨论
第二节内能和热量
课题
第二节内能和热量(3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
3.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这改变。
三.进行新课
(一)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实验探究]让笔杆热起来
教师:你怎样做能让笔杆热起来?试一试,你有几种方法?
将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分类。
[实验总结]克服摩擦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教师播放多媒体视频:压火仪将棉花压燃。
学生讨论:棉花燃着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总结]压缩体积做功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2)纠正学生错误认识:“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温度”
(3)强调: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不能说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三.布置作业:《课课通》
回答问题
学生举例
概括
总结
3.热量的单位:焦(J)。
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可用物体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来量度。热量和功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也应该相同,都是焦耳。
4.小结:
(1)通过师生共同议论,总结热传递现象。
①热传递现象: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②热传递的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异,或物体不同部分间存在温度差。③热传递的实质: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之一。④热传递的方向: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不存在内能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的现象。
观察并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②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Fra bibliotek物体温度升高。
③归纳:热传递现象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即是内能的转移)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讨论交流]南极的冰山有内能吗?
[总结结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是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例1:相同质量的0℃水与0℃的冰相比较
A、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相等
B、水的分子势能比冰的分子势能大
C、水的分子势能比冰的分子势能小
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的事例。
归纳学生所举事例,得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就会增大。
2.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演示实验]气体膨胀温度降低的实验。
按照课本图1-2-7所示,事先组装好仪器。应用温度-压强传感器探究气球破裂时温度的变化。
3.内能的改变可用做功来量度。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内能和热量
课题
2.内能和热量(3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知道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影响内能多少的因素。
4.了解热量的概念、符号、单位,知道燃料热值的概念和单位,会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重点
1.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结论]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说明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激烈。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二)物体的内能
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出去温度外,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
4.使学生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事例;
5.知道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
6.能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
7.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事例;
8.知道热传递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
9.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及热量的单位——焦耳
10.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内能也常称为热能。
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让学生讨论,并归纳回答,教师作启发诱导)
——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是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5小结和课后练习。
6五分钟测试和评析。
重点
内能的概念和其与温度有关。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热传递和内能改变的关系
难点
内能,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
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
判定内能改变的方式
教具
演示
烧杯、清水、红墨水等。压缩空气引火器,机械能转化热能演示器,无色玻璃瓶,橡胶瓶塞,打气筒等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2.热值: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与燃料质量m的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3.单位:J/kg
4.性质: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热学性质,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因素无关。
二.热量的计算
公式:Q=mq。
[讨论交流]
例2燃烧1m3的煤气大约放出热量3.9×107J(q=3.9×107J/ m3),某市管道煤气收费标准为0.87元/ m3,有一户人家一个月内燃烧煤气30 m3,那么,该月该户烧煤气共消耗了多少热量?应交纳煤气费多少元?
一.复习引入新课:复习内能的概念,复习中强调物体的内能是能够改变的。通常物体温度的升降,反映出内能的改变。那么一个物体温度的升高除了上节课讲的摩擦生热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二.新课教学
1.热传递:列举事例说明热传递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概括热传递共同特点:
①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直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
(2)分析现象:组织学生议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棉花燃烧。
(3)生活事例:实际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遇到过。例如,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打气筒也会变热,这也是由于压缩空气的缘故。用其他的方法对物体做功,也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摩擦生热就是一个例子。让学生解释课本图2-9、图2-11的事例,并列举其他事例。
(2)分析现象:瓶塞跳起是水蒸汽对瓶塞做功,那么水蒸气的内能就减小,温度就降低,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有雾的产生。
3.内能的改变可用做功来量度。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是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4.小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5.练习、布置做业。
(III)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1)演示实验:压缩空气引火实验。出示压缩空气引火器,简单介绍它的构造。取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干燥硝化棉,用镊子把棉花拉得疏松一些,放入玻璃筒底。将活塞涂上少许蓖麻油(起润滑和密封作用),放入玻璃筒的上口。此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筒内的棉花。迅速地压下活塞,可看到硝化棉燃烧发出的火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