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 二 小动物上学 11《比长短 比高低》比高低基础习题(无答案) 浙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二小动物上学11《比长短比高低》参考课件浙教版
√
比长短、比高矮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 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高和矮是相对的,进一 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 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 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 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长 短
活动
在最长的后面画“√”。
√
在短的后面画“√”。
√
√ √
1 3254
14 23
仔细观察左边四个 图形,想一想哪个 积木上的绳子比较 长呢?依长短的先 后顺序,在方框里 填上数子1-4。 (积木完全相同)
高矮
如何比身高是公平的? 同一高度
×√
பைடு நூலகம்
活动
说一说
在最高的下面画“√”。
一年级数学比长短高矮练习题及
1.比高矮。
(高的画””,矮的画”○”。
)
(1)(2)
2.轻的画””,重的画”○”。
(1)
(2)
3.哪个树粗些?在里画”○”。
4.在最大的下面的里画”☆”,在最小的下面的里画”△”。
5.在最粗的下面的里画”☆”,在最细的下面的里画”△”。
6.哪只小熊挑的水重?在下面的里画””。
7.在适当的内画””。
(1)比
(2)比
(重、轻) (重、轻)
(3)哪个最重?
这是一座由课内通向课外的桥梁……
8.小猴要到外婆家去做客,外婆嘱咐它要走那条最近的路,小
猴该选哪条路呢?在里画”9.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一天中,大树是早晨的影子长,还是中午的影子长?
早晨()中午()
”。
新课标第一网
10.在最轻的里画””,在最重的里画”○”。
11.把四个大小不同的球放入水中(如图),你能判断出哪个球最
重吗?在里画”12.最快的画√,最慢的画△。
①②③④
□□□□④③
”,哪个球最轻,在里画”○”。
跃过去,你就是尖子生!
13.生活多棱镜。
②①
(1)下雨啦!在同一地点相同的时间内,(
)号杯接到的水最多,()号杯接到的水最少。
(2)大象、小狗、小马、小鸡分别乘着同样的小船去游览,你能
判断出每条船里分别乘的是谁吗?连一连。
一年级数学上册 二 小动物上学 11《比长短 比高低》知识拓展 长短的详细解释素材 浙教版
长短的详细解释1. 长和短。
指距离、时间。
《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
” 晋向秀《难嵇叔夜<养生论>》:“若性命以巧拙为长短,则圣人穷理尽性,宜享遐期;而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上获百年,下者七十,岂复疏于导养邪?顾天命有限,非物所加耳。
”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夫良知之於节目时变,犹规矩尺度之於方圆长短也。
” 巴金《秋》二九:“它一扬一顿,甚至声音的长短,都像是合着节拍的。
”2. 偏指长或长度。
《齐民要术·薕》引汉杨孚《异物志》:“薕实虽名三薕,或有五六。
长短四五寸。
” 宋苏轼《私试策问》之四:“古者坐於席,故籩豆之长短、簠簋之高下,适与人均。
”《水浒传》第二四回:“便将出那绫绸绢缎来,妇人将尺量了长短,裁得完备,便缝起来。
”3. 长处和短处。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二》:“人各有长短,子欲学我亦不能,吾欲效子亦败矣。
” 明张居正《陈六事疏》:“臣窃以为事无全利,亦无全害;人有所长,亦有所短。
要在权利害之多寡,酌长短之所宜,委任责成,庶克有济。
” 清唐甄《潜书·讲学》:“此长短明蔽,人各有其一二,皆可以相资。
”4. 偏指长处、正确之处。
《汉书·张汤传》:“有郎功高不调,自言,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
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
”5. 偏指短处、错误之处。
《史记·酷吏列传》:“﹝宁成﹞致产数千金,为任侠,持吏长短,出从数十骑。
其使民威重於郡守。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后娶》:“子诬母为妾,弟黜兄为佣,播扬先人之辞迹,暴露祖考之长短,以求直己者,往往而有。
悲夫!” 宋苏轼《上皇帝书》:“上有监司伺其过失,下有吏民持其长短,未及按问,而差替之命已下矣。
”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五·方尔止》:“ 刘贡父平生未尝议人长短,有不韪,必面折之。
一年级数学上册二小动物上学11《比长短比高低》参考课件浙教版
√
长 短
活动
在最长的后面画“√”。
√
在短的后面画“√”。√来自√ √1 3254
14 23
仔细观察左边四个 图形,想一想哪个 积木上的绳子比较 长呢?依长短的先 后顺序,在方框里 填上数子1-4。 (积木完全相同)
高矮
如何比身高是公平的? 同一高度
×√
活动
说一说
在最高的下面画“√”。
比长短、比高矮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 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高和矮是相对的,进一 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 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 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 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 二 小动物上学 11《比长短 比高低》教材解读 浙教版
《比长短、比高低》教材解读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物体的横向长度叫做长短,把物体的纵向长度叫做高低(矮)。
教材把长短与高低的比较安排在同一节课,有利于学生建构更加完整的概念。
长短的教学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短的概念;二是比长短的方法。
看与问第一个环节,看图提问。
以小兔、大熊、山羊三者为比较对象,通过相互关联的情境图,展示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渗透比较的相对性。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谁长得最高?谁爬得最高?教材有意安排三只小动物爬栏杆,这样学生既可以直观判断动物的高矮,也可以通过数栏杆档数来判断,渗透用单位长度去度量,用具体的数量来刻画。
这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说的能力:小兔爬到第5档,爬得最高;小熊爬到第2档,爬得最低;走下来比一比,小熊占5格,长得最高;小兔占3格,长得最矮。
第二个环节,看一看,说一说。
引导学生根据三种动物高矮的比较结果合理分配床位。
③号床最长,分配给谁?②号床最短,分配给谁?要让学生完整地进行表达。
练与用第1题,可以让学生先仔细观察题中卷着的三根皮带,然后教师提问:能直接比较这三根皮带的长短吗?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该如何比较卷着的皮带的长短。
最后得出用“化曲为直”的方法解决问题,渗透比较的思想。
第2题,训练的重点放在“齐头比较”和“数格子比较”上。
两支笔的长度非常接近。
因为它们没有对齐放,所以单凭眼睛看,有一定的困难。
怎么办?这时,使用数格子比较的方法来解决是比较合适的。
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物体的长度,主要方法有:齐头比、化曲为直、数格子等。
第3题,根据高矮排序。
可以让学生综合图中的信息先独立思考,学生可以凭借直观来判断哪种动物高,哪种动物矮。
然后看后面的格线,数一数每种动物各有几格高。
第4题,不仅可以举例,还可以进一步说明比较的方法。
如让一组同学按照高矮的顺序来排队。
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
现实生活中,许多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比较,这时就需要借助标准进行间接比较。
浙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模拟练习 一课一练 2.11《比长短、比高低》
一年级数学上册试题一课一练《比长短、比高低》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1和8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82和81和79>78□435中,□可以填()。
后面连续三个数是()。
、8 、9、9 、10、7、84最大的两位数的()5小鸡和小兔谁多谁少?A小鸡比小兔多B一样多C小兔比小鸡多6下面各数中,最小的数是()。
7“45+39○82”,比较大小,在○里应填的符号是()A>B<C=D+8“2×3○40÷5”,比较大小,在○里应填的符号是()A>B<C=D+9“36÷4○72÷8”,比较大小,在○里应填的符号是()A>B<C=D+10比一比,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A.多一些B.少一些C.多得多D少得多(1)(2)二、填空题(共5题;共202111比16大、比19小的数是________和________。
12在5,0,8,12,17,20215,1,9,14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_,最小的数是________,从左边数2021________个数,2021边有________个数。
13香山高575米,泰山高1533米,________山高。
和1238,________比较小。
比2683________。
(填“大”或“小”)三、解答题(共5题;共50分)16按要求画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7把下面各组数从大到小排列.①2千克510克2千克41克2021克②1千米6米10米6分米1千米6厘米③5吨5800千克4000000克5吨80千克④5000米5600米9千米800分米.18比一比,画一画。
画比多一个。
19帮啄木鸟大叔把卡片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大小2021小伞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答案部分第 1 题:【答案】B第 2 题:【答案】B第 3 题:【答案】B第 4 题:【答案】B第 5 题:【答案】A第 6 题:【答案】C第7 题:【答案】A第8 题:【答案】B第9 题:【答案】C第10 题:【答案】(1)C(2)B第11 题:【答案】17;18第12 题:【答案】2021;6;4第13 题:【答案】泰山第14 题:【答案】238第15 题:【答案】小第16 题:【答案】□|□□|□□□|□□□□|□□□□□第17 题:【答案】①2千克510克>2021克>2千克41克②1千米6米>1千米6厘米>10米6分米③5800千克>5吨80千克>5吨>4000000克④9千米>5600米>5000米>800分米第18 题:【答案】解:第19 题:【答案】解:第2021:【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