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艺术探究》结题报告
《教学中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题总结
《教学中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题总结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推动学生探求新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事实告诉我们: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能促进学生自觉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疲地勤奋学习。
因此,作为一名在一线教学的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以及将近一年来的小课题研究中,总结了一些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经验,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渗透师生感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
老师爱护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在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中,学生就会喜欢上语文课。
语文教师就像个导演,要善于用富有激情的言行举止将学生带入到语文境界中,深刻领悟课文丰富的内涵与特色。
教师还要注重调整好心态,把感情融入到课文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课文主旨。
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真正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
在课堂上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要进行认真的评价,多鼓励,多发现。
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感与自信心。
二、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
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就应当注意深浅得当,难易适度。
其要求是,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经过一定努力所能掌握的。
同时,还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讲授某些新知识,并把新知识纳入到己有的知识体系中。
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如和这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应指导学生准确地概括。
根据这两篇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特点,这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是采用连段意法比较好,中心思想的概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关键词句及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提炼、概括。
小学作文教学中激发作文兴趣的研究 结题报告
小学作文教学中激发作文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作文教学中激发作文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小学作文教学中激发作文兴趣的研究课题编号:G120943徐州市侯集实验小学徐守芝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作文是衡量其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写作文的内在动力,“只有引发学生写作的冲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写作、传递与交流。
” 德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
因此,关注作文教法,关注儿童生活、情感、情趣的转变是更新作文教学观念的关键,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就要用真诚的情感投入到作文的教学之中。
在满怀激情的抒发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作文具有生命的活力。
兴趣是儿童对客观事物的体验,兴趣是儿童的创造性活动的动力。
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创作的活动,是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表达的综合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感受着各种新奇的信息,进行一系列思维活动,对客观事物的情感体验。
浓厚的兴趣往往作用于创造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写作欲望、催动思维、生发想象,而且能深化认识、净化思想、美化心灵,增强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形象描述的效果。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白兴趣教学的作用,注意积极地激发兴趣,并在实际中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研究的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三、研究的方法以实际研究为主,辅以文献调查、个案研究、实验总结等方法,边实践,边学习,边研究,边分析,总结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经验。
1、教学研究策略:(1)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常写作文,让学生不再畏惧写作文。
(3)老师写“下水文”,引发学生写作兴趣。
(4)巧妙运用“迁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精品
《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概述(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前些时候在办公室常常听到一些教师说:“现在的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讲了几遍他还是一问三不知。
”“没法!这些学生根本不想学!”那么风华正茂的学生,何以如此讨厌学习,不求上进?通过多次听课和调查学生我发现,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
为什么呢?老师没有把培养学习兴趣真正落实。
教学改革年年喊,但“年年岁岁花相似”,板着脸孔说教,老一套“填鸭式”教学方法却根深蒂固。
这样下去,兴趣从哪来,恐怕是索然寡味吧。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跟上改革浪潮,变学生不想学为乐意学呢?为此,我提出:“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研究”的课题,正如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希望通过研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
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相关研究的概述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对学习的巨大作用。
何谓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学习者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他总是积极主动而心情愉悦地去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它能激发和引导人员的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研究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
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1.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作的兴趣和态度,为制定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2.教学实验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文和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提高作水平。
4.交流评价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促进提高,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经过实验,学生的作兴趣得到了明显提高,作文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激发。
同时,交流评价的方式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学生作兴趣是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六、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培养学生作兴趣是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交流评价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针对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作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学校应该建立全面科学的作文评价体系,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评价。
3.学生应该注重发现生活的美好和多彩,从而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1、采用文献法,通过网络和相关出版物收集小学作文教学的资料,将材料归类为不同项目,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采用行动研究法,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学模式。
3、采用经验总结法,在实践中研究、实践、研究和交流,及时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4、采用信息反馈法,及时收集来自老师和学生的反馈信息,验证实际可行的实施方案。
5、实践与操作:一)组织各种与作文有关的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由敢说、多说到会说、爱说,并及时指导他们用写作记录下素材,逐渐对作文产生好感。
二)注重实践,走进生活,发现素材,使学生有东西可写。
教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收集写作素材。
最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0915-讲解资料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本课题是2007年4月启动,经本人推荐和研究成员的共同论证,被列为我校《厌学情绪的研究》的子课题。
课题组成立以后,我们认真进行了理论研究,通过不断学习,探讨有关理论专著,思想认识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并结合中学生的特点,按照研究目标和阶段具体实施方案,课题组各成员都确定了自己的阶段研究成果,深入开展了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都已撰写出论文、报告,进行课题总结,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研究背景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便会在学习中产生极大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学习活动。
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提,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就尤为重要。
中学的学生大多处在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叛逆心理很强,他们总幻想着离开老师、离开作业、离开考试,做一些不动脑筋,不劳力的事,总想冲破校园的纪律,自由自在。
“厌学”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引起了教育届,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视。
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多因为没有兴趣所致,所以我们深入透彻地摸清中学学生的兴趣现状,及其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总结出这样一套对策: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通过培养形成终身受用的学习习惯,用以指导中学教育教学工作,通过研究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完善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树立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术水平。
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达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目的。
二、研究目标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研究,一方面我们要了解中学生学习兴趣现状。
调查研究学生当前的兴趣取向,弄清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对症下药,探索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并付诸实践,寻求有效的措施策略,用于指导中学教育教学工作,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另一方面力求以研促教,完善学校管理体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学校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提高学困生对语文学科学习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最新版】
提高学困生对语文学科学习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语文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我们发现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完成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任务,几乎每个老师都要面对解决学困生的问题。
就语文学科来说,许多人认为“语文不难学”。
确实,语文从考试范围来看,广泛丰富;从考试成绩来看,差距不大。
对于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来说,语文学习轻松且灵活;对于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则是“语文难,不学”。
如何关注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过程(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少年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我们的教学思想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转变,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教育的公平,不能只培养尖子生。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让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课堂不再是优等生的“专利”,在实施开放教学的今天,教师肩负着使全体学生走上成才之路,将他们培养成不同层次人才的重任。
作为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中唤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那些“学困生”,不能使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作为老师的我们若不及时采取一些措施,他们将逐渐发展为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的态度,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很难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为此,我们必须对这些“学困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
通过该课题研究,能够促进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有长足的进步,改变他们在学生、老师、家长眼中的灰色形象,重新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个孩子的语文素养都能有所提高,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对于“学困生”将有更多的了解,总结出培养高年级语文“学困生”学习兴趣的一些途径,积淀研究者自身的语文素养,提高专业研究水平。
(二)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各地有关语文生活情境教学、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语文等学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课题研究总结
《语文等学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课题研究总结在各级教育专家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课题研究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行动扎实,现将本年度的课题研究工作作如下汇报:一、课题实施的进展情况1.加强理论学习,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教育教学理论是课题研究工作的先导,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底蕴,对课题研究工作就没有基本认识,甚至连基本的技巧、方法都不懂,研究工作就没有什么收效。
因此,半年来,我校多次组织教师学习课题研究有关理论。
2.成立领导小组和实验小组。
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开展工作。
半年来,课题组共召开2次全体教师会议,学习本课题前期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研究内容,按照开题报告中的安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12月又召开第二次课题组会议,此次是安排问卷调查工作,了解课题进展情况。
3.问卷调查及分析。
设计了课题研究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学习习惯、方法、策略、兴趣及学习的收获、效果。
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学习兴趣的状况及影响因素。
收集、整理分析原始数据,汇总并完成了一份“调查分析报告”,为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4.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按专题引领、范例引导、研究创新的思路,开展座谈、竞赛(创新课评比、优秀论文评比等),交流(科研联谊、课题研讨会,成果展示等)研究活动。
围绕研究重点,撰写、收集案例,认真分析、反思调整,进行试模研究。
二、初步取得的成绩:1.调查收集资料,建立课题档案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建立了档案资料,针对课题建立档案。
2.实验教师认同度高,积极参与。
初步开展了课题研究,努力向课题研究靠拢。
三、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要进一步借助于培训、教研、自学等途径努力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激活高中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教育斓 ) 代杜
“ 激活高中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方法研究’ ’ 结题研究报告
黑龙江省孙 吴县第一中学
2 0 1 1年 1 0月 1 2日我的个人课题正式批准通过 ,下达了 任务下达书。自此 , 我便按照既定的方案逐步展开研究 , 在这 两个学期的课堂实验 中, 我细心观察潜心研究 , 为 自己的设想 找到科学而有力的证明。如今,课题接近尾声 , 回首这近一年 来的点点滴滴 ,即有成功的欣慰 , 也有迷惘中的无奈。但总的 说来 , 形成了对语文课堂教学 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 隋进行了 探究和积累。 下面就这一课题研究所取得的绵薄之功做一简要
总结 。பைடு நூலகம் 课 题提 出的 背景 、 目的和意 义
一
张广红
、
孙吴县是个边陲小镇人 口不多 , 县 内设有两所初中—所高 中, 每年初 中为高中输送的学生人数有限, 为了确保生员学校 把分数线降得比相临市县低一些, 可仍要招一批自费生才能满 足高一年组八个教学班的班额。 学校为了提高高考升学率, 分 设 了两个文班六个理班 ,理科班设两个尖子班 ,四个普通班。 本来理科班的学生对语文学科重视不够 , 总觉得上课多听点少 听点无所谓 , 反正高考也不考上课学的内容 , 只要考试时答题 态度端正弄个及格是不成问题 , 而普通理科班的学生是选完尖 子班甩下来的,自费生多基础差 , 有时连最起码的写作业和听 课都难达到老师满意 ,就更别提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了。 所 以, 如何调动普通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为摆 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 课改实验使课堂教学呈现 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改变了以前 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学习方式 , 活跃了师生的思 维, 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 , 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语文课 堂也在这种大趋势下不断进行着改变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 写作的主宰。 教师则成为课堂的辅助者 , 学生写作时的引路人 。 纵观当前语文课堂教学 , “ 灌 、抱、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还 普遍存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尚难以落实,所以, 激活语文 课堂教学是深化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 我从 “ 激活高中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入手 , 在所执教的学校和班级来探究活跃 高中语文课堂 , 调动 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 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也让 自己在教 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可行的经验和方法 。 二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因素的研究。应试教育的影响。在 教育体制上 , 高 中学校过分重视高考 , 视高考为学校 的生命线 , 它必然使众多受教育者争先恐后地挤 “ 独木桥”,使考试分数 和升学率的重要性被过分强调。 低效 、 简单 的教育方法。 陈旧 、 简单 、 低效的教育方法严重制约了教育能量的发挥 。当前 , 一 些教师的授课方式仍是 “ 一言堂 ”,缺乏必要 的师生交流 , 也 缺乏吸引学生参与交流的手段 , 许多教师仍满足于 “ 一块黑板 、 支粉笔 、 一本教材 、一份教案”的教学方式 , 对现代教育手 段知之不多 。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往往按部就班 , 创新精神严 重缺乏。 一些教师对了解 、 影响学生不以为意 , 师生间缺乏情 感交流 ,教师没有运用人格的感染 力感召 出学生对学习的兴 趣 ;经常采用生硬的方式批评学生 ,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疏远、 排斥甚至敌视 睛绪 。家庭 因素。在 “ 独生子女”社会 ,父母都 在寻求如何把子女培 养成材的途径 。 然而 , 一方面是家长对子 女的期望很高 , 另一方面是家长的教育知识严重缺乏 , 两者 的 矛盾冲突使家庭教育 目 标, 内容和方式出现严重异化 , 使家庭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学习兴趣激发工作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学习兴趣激发工作总结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旅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努力的重要方向。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在此进行总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真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尤为明显。
当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时,他们会更主动地参与课堂,积极思考问题,课后也会自觉进行阅读和写作练习。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从优化课堂导入环节入手。
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教授《背影》这篇课文时,我会先播放一段关于父爱的感人视频,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更愿意去深入了解文中父亲的背影所蕴含的深情。
在讲解古诗词时,我会讲述诗人创作时的背景故事,或者展示一些与诗词意境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下,更快地进入诗词的世界。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尝试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学习小说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在学习议论文时,开展课堂辩论,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化对论点的理解。
这些方法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丰富教学内容也是激发兴趣的关键。
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还应拓展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我会引入时事新闻、经典影视作品、流行文化等元素,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比如,在学习说明文时,让学生分析热门电子产品的说明书;在写作教学中,以热门电影或综艺节目为话题,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和感受。
再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尊重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课堂上,我会用微笑和眼神与学生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期待;课后,我会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与他们分享读书心得和生活趣事。
激发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激发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第一篇范文:激发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语文学习是初中生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认为激发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以激发初中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要激发初中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们首先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需求和兴趣,因此,我们需要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看法和感受。
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讲解古诗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的山水画面,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优美意境;在讲解现代文时,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文中的情感和故事情节。
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愿意参与语文学习。
三、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一对一辅导、降低学习难度等方式,帮助他们建立自信,逐步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对于一些优秀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更高难度的学习材料、组织竞赛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通过注重个体差异,我们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各种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例如,在讲解文言文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文吟诵比赛,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在讲解作文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评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题报告】《提高学困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学困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前言提高学困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2018年9月通过评审,被立项为县级教师小课题。
自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方法和策略。
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语文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觉有困难的学生。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语文学困生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是下足了工夫,而成绩却不见长,以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有的是提起语文就没了兴趣。
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教者,该如何培养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成绩呢?今年七年级学生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从入学考试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许多问题。
特别是学困生比较多,40分以下占比例是40%。
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初中教学的成果是可怕的。
在七年级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研究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达到培养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的目标。
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直是困扰教学工作者的一个难题。
关于如何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我认为,首先要弄清学困生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再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施与不同的方法,长期坚持,一定能让学困生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由于屡屡受挫,他们对自己失去了自信,有的孩子甚至破罐子破摔。
意志薄弱。
自制力差,管不住自己,没有毅力,遇到困难退缩、畏惧,做事不能持之以恒。
逆反心理强,盲目的认为老师家长处处和他过不去,对老师家长的批评当作耳旁风置之不理,甚至故意和大人对着干。
厌倦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有一种说不出的苦闷感和畏惧感。
二、核心概念解析1.学困生: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
2.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艺术探究-结题报告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艺术探究》结题报告河南省济源市济水一中课题组一、实施方案简介(一)课题的提出新课标实施以来,虽然教师们的观念在发生变化,但是传统的语文课的“少、慢、差、费”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上法依然在影响着我们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语文课成了纯粹的工具训练课。
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
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严重缺失!学生们因为不喜欢语文课而不喜欢语文。
许多人把学科性学习之外的书籍斥之为“闲书”,认为学生读“闲书”会干扰读“正书”,会直接影响学业成绩。
因此,教师、家长都不提倡读课外书,久而久之,课外阅读就淡出了学生的日常生活。
由于缺乏大量阅读,缺乏母语的积累,独立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自然也无从谈起,无论做试题还是写作文都成了学生非常为难的事情。
没有成就感自然就更缺乏兴趣。
因为语文难学、见效慢,学生们为了取得好成绩,就把精力转移到了其他学科。
让学生重拾语文学习的兴趣,学好母语,无疑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眼前的紧迫任务。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1、成立课题小组2、拟订研究计划我们把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2007.9——2007.10),实施阶段(2007.10——2009.7),总结阶段(2009.7——2009.10)。
3、具体实施(1)准备阶段:我们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研究方向及分工。
经过广泛调查、查阅资料,课题组成员结合我校和研究人员的特点,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以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课外阅读激趣;以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激趣;以语文课堂的魅力激趣。
主要研究人员及分工(2)实施阶段①课题组成员各自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目标。
②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和学习特点,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
③课题组内的成员积极参加各种公开课、优质课评比,并积极听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④课题组内的成员互相听课,定期开会,交流研究进展和心得,共同研究、解决遇到的困惑。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研究报告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研究报告内容提要:本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问题提出的背景:2001年运河中学承担了北京市“十五”重点课题“以校为本,在师生互动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我们教科研小组根据新课程要求承担了子课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研究。
第二,研究对象、步骤。
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以运河中学2000级和2002级两个年级的学生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共1300人。
研究步骤:课题研究时间为两年,分四步:第一步:制定并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步:收集相关的理论资料和参考文献并设计问卷调查第三步;实施方案第四步:成果总结,撰写论文,完成结题报告。
第三,实施措施及过程。
四、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它能激发和引导人员的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正如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
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
所以说激发兴趣对语文教学而言、对学生的学习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即语文教、学的双赢策略。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口,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育思想。
其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学科人文特性的要求,是学生面向未来的需要。
汉语言文字伴随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历史的狂风大浪,平安地走到了今天,它是世界上仅有的沿用至今的象形文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仍在大规模使用的文字之一。
历史证明它有丰厚的底蕴,蕴涵中华民族的督智,优良的传统、崇高的道德,是我们培养龙的传人崇高道德情操,承传华夏文明的最佳教材。
古人云:“文以载道”就是这个意思。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结题报告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结题报告《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结题报告洛南县洛源镇腰庄小学刘先荣在积极实施“新课标”的今天,“以生为本”的观念已放到课改的首要位置。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如何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快乐体验,为学生的生命打上亮丽的底色?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关键。
针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影响的因素,课题组各成员在识字写字、阅读积累、口语交际、习作等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究,体验到师生感情和谐、善于用好文本、语文课堂自主、评价富有激励性、语文活动开放等是“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在积极实施“新课标”的今天,“以人为本”的观念已放到课改的首要位置。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成长的快乐?我们认为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关键。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精妙传神。
语文肩负着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神圣使命,语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文学品位。
遗憾的是,课标改了,教材改了,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学生们普遍对语文学习有畏难情绪,教师对如何唤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颇费心机,在教学形式上不断翻新,有时搞得热热闹闹,有时搞得高深莫测,结果语文课不像语文课,倒成了“花里胡哨”、“花拳绣腿”,失去了儿童本位、语文本色、课堂本真,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荡然无存。
我们的课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就是针对这一状况而提出。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课题主要在本校三和六年级进行,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总结归纳创新等方法进行。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1、通过多种方法研究,找出“影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
2、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有效策略”。
多角度多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把学生引上自主学习的轨道,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每一次都学有所得,逐渐做到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会学语文,最终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
《在教学中激发小学生语文兴趣的研究》总结
《在教学中激发小学生语文兴趣的研究》总结《在教学中激发学校生语文兴趣的讨论》总结培育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同学探求真理的欲望。
' 因此,培育同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训练界重要的讨论课题。
探讨同学的语文学习兴趣的培育,有着较为特别的现实意义,不但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涉及到专业学问能否更全面的把握。
同学对学习有兴趣,学起来就轻松开心,感知效率就高,认知心理、情性心理也会和谐共进,思维也最主动、最有效。
同学对学习本身所怀有的主动情感体验,能促进同学的学习活动,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教学是科学、是艺术。
因此,老师必需充分展现教学的魅力,选择实行新奇活泼的教学形式,才有利于培育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尽量优化教材,优化方法,创设情境,寓教于趣,以趣促思,使同学以良好的认知心情和深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自觉地去阅读、探究和钻研,让语文课成为同学求知的乐园。
让语文学习在今日仍能成为同学的最爱。
我参与了我校组织的语文组的课题讨论:在教学中激发学校生语文兴趣的讨论,在学习讨论中,收获良多,依据平常的观看和大家的共同讨论,总结出了应从如下几方面培育学校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从课堂内培育学校生的学习兴趣。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
假如说问题是探究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究的动力与"调味剂'。
老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同学思索的问题,更应当在每节课的开头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同学主动探究的兴趣。
老师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奇妙合理、生动形象,能充分吸引住同学的留意力,触发同学的兴奋点,激发同学学习的情趣。
传统的章回小说,或评书艺人,常在讲到关键时刻,突然停住:"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是卖关子,也就是设置悬念,引起听众对下情的探究。
这对我们教学工作很有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艺术探究》结题报告河南省济源市济水一中课题组一、实施方案简介(一)课题的提出新课标实施以来,虽然教师们的观念在发生变化,但是传统的语文课的“少、慢、差、费”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上法依然在影响着我们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语文课成了纯粹的工具训练课。
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
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严重缺失!学生们因为不喜欢语文课而不喜欢语文。
许多人把学科性学习之外的书籍斥之为“闲书”,认为学生读“闲书”会干扰读“正书”,会直接影响学业成绩。
因此,教师、家长都不提倡读课外书,久而久之,课外阅读就淡出了学生的日常生活。
由于缺乏大量阅读,缺乏母语的积累,独立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自然也无从谈起,无论做试题还是写作文都成了学生非常为难的事情。
没有成就感自然就更缺乏兴趣。
因为语文难学、见效慢,学生们为了取得好成绩,就把精力转移到了其他学科。
让学生重拾语文学习的兴趣,学好母语,无疑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眼前的紧迫任务。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1、成立课题小组2、拟订研究计划我们把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2007.9——2007.10),实施阶段(2007.10——2009.7),总结阶段(2009.7——2009.10)。
3、具体实施(1)准备阶段:我们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研究方向及分工。
经过广泛调查、查阅资料,课题组成员结合我校和研究人员的特点,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以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课外阅读激趣;以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激趣;以语文课堂的魅力激趣。
主要研究人员及分工(2)实施阶段①课题组成员各自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目标。
②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和学习特点,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
③课题组内的成员积极参加各种公开课、优质课评比,并积极听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④课题组内的成员互相听课,定期开会,交流研究进展和心得,共同研究、解决遇到的困惑。
⑤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激发学生兴趣。
(3)总结阶段①反馈评价,总结实践经验,进行小范围的经验推广。
②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接受总课题组的评估和验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苏霍姆林斯基告诫老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这种内在的力量就是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艺术论》指出:教学艺术往往创造一种最佳的教学境界,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为“我情我景”,这就激励学生思维活跃,他们的注意、记忆、想象、思考、兴趣、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凝聚在一起,智力活动进入了“最佳时期”,学生的灵感火花得到较多机会的撞击,想象得以驰骋,思考力得以充分发展,学生显得格外聪明、灵活,学习几乎到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境地。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标1、课题研究的意义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
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汲取知识养料的要求,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觅取珍宝,乐此不疲,即所谓的“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如果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能完善一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方法,激活学习的主体,诱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就能使学生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最佳的接收教学信息,这样,教和学就能和谐发展,也就能更好的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达到语文教与学的双赢。
2、课题研究的目标在学校现行的教育机制下,通过教师自身努力,为语文学习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们要通过努力,尽量广泛地影响更多的人认同我们的观点,树立大语文的思想,克服大多数人在教育上的短视行为,为语文学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家长的态度和社会的文化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
如果家长和社会都来参与我们的语文学习,不愁学生没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教师自身的授课素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美读、入境、导想、悟文、悟理、鉴赏、迁移等带领学生进入美的圣殿,引导学生去感知汉语言文字的形象美,领悟语言的音乐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欣赏文章结构的变化美,把握整体的风格美,在美美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过程:1、前期调查。
为了了解我校教师语文教学的能力、水平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因素和原因,探索出一套适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模式,为课题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我们进行了“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前期调查。
调查采用记名和无记名问卷式调查与个别走访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内容:1、你喜欢参加什么样的语文活动?2、你认为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3、你认为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4、你所在班级的语文课堂气氛怎么样?调查对象:七年级至九年级的学生。
下表显示的是部分问题的调查结果:2、制定改进措施,实施教学改革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语文学科学习的具体要求,我们对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和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筛选,提出了以下相应对策并予以实施:(1)作为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不是有知识就能做好一名教师。
一个真正的教师,他对教育的认识,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育契机的捕捉,都有着极强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所以课题组成员要广泛阅读,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
我们经过研究,列出必读和选读书单,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认真阅读,并定于每周二教研活动时间开会,交流大家的阅读心得。
必读书籍清单:《爱心与教育》(李镇西);《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选读书籍:《教育的奇迹》(主编朱永新);《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著;《教育理想与信念》(肖川)、《教育中国——50名流素质教育访谈》夏欣著.余映潮、卢勤等人的著作及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文章。
(2)把自己打造成魅力教师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
一名充满魅力的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所谓“学高为师”。
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
”智慧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博览群书,教师要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经史典籍,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来自于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勤思考,善钻研,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
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舌绽莲花,旁征博引、游刃有余,谈吐不凡、妙趣横生,这样的课堂,才能深深吸引学生。
(3)把语文课堂打造成魅力课堂①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营造一种愉悦的,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随时可站起来质疑,突出学生主体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在教学中坚决杜绝对学生训斥性的评价,尽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用丰富、鼓励性的评价去营造和谐的氛围。
即使是批评,也要用婉转的语言。
为此我们总结了和谐课堂40字以人为本,尊重差异谅解第一,理解万岁点滴帮助,润物无声真诚面对,学会感恩因势利导、精神关怀②改进教学方法,把课堂换给学生二十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皮亚杰强调儿童运用游戏形式“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
他认为游戏、竞赛活动最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爱玩、好胜是儿童的天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新课,兴致盎然地学习新知识,同时师生共同体验游戏所带来的愉悦情绪,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
我们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力求多样化,既有讨论、交流,还有充分的合作。
08年学校推行“三环自主式”教学模式改革,我们在实践中完善了小组合作的竞争体制,经常采用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八人小组展示成果的方式,学生们自己发现、研讨、解决问题,让思想碰撞,情感交融,学习完善,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我们组织了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
为配合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积累,锻炼胆量提高能力,我们在语文课前开展“我的时间我做主”活动,学生轮流上台展示,主题演讲、好文章赏评、新闻联播、介课绍学习方法、评论名人、补充教材知识等,形式、内容自定,极大的扩充了堂的容量。
我们通过多种课堂活动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我们经常搞小组竞争抢答、小辩论、读课文比赛、背课文接龙游戏、文言知识竞赛等,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将语文学习引向课外,培养学生“博闻”意识针对学生对读书的消极态度,无书读、无时间读、无目的读的情况,我们采用了“引”、“拉”“教”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把语文学习引向更深远的方向,培养学生博闻强记的意识:“引”,即定时搞“名著推荐”和“好书读后感”活动,用教师和一部分学生的阅读收获来引发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活动发现,往往是一介绍就有许多学生抢着去读这本书了。
“拉”,即教师推荐他们应读和能吸引他们的名著、杂志,刚开始利用阅读课时间阅读,他们对书上瘾后,就会自觉的抽出课外时间阅读了,教师的目的就达到了。
本学期,我们的学生除了语文书后推荐的名著外,还把《读者》《小小说》《中学语文阅读》等杂志作为案边好友,并阅读了《红岩》《斑羚飞渡--沈石溪作品集》和冯骥才的一部分作品。
“教”,即教师教会学生怎样阅读,如: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做摘抄,写读后感,随笔等,并把所有的早读时间让出来,让学生积累阅读到的精华,提高自己文学素养。
这样,学生对阅读就越来越有兴趣了。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收获成功我们每个学期都会结合教材内容,定期不定期的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有时是在班级,有时是在全年级或者在全校。
我们开展了讨论会、辩论会、故事会、诗歌朗诵、课本剧编演、手抄报评比,社会调查、续编课文等多种活动。
例如:学习完《杨修之死》之后,我们让学生搜集《三国演义》中与这个故事相关的情节,然后自由组织人选,进行改编、整理、加工,自制道具,然后表演出来,通过自主、合作,在表演中加深对文中人物的感悟。
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香菱学诗》等选自文学名著的课文时,我们就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并举办一些活动来巩固阅读成果,例如“名著人物大家评”,或“假如我是某某”“如果我是生活在三国”,以及围绕名著中的人物举办故事会等等。
我们还引导学生注重整合探究,联系其它学科学语文。
例如:在教学古诗《西江月》(辛弃疾)一文时,就是这样处理课堂教学的。
在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再现古诗情境,学生们通过画诗、演诗、仿作诗等形式更深刻的理解了古诗、深刻感受到了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