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教学设计(优秀)
《德育渗透》教学设计(优秀)目录•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课堂氛围营造与互动环节•案例分析与启示•家校合作与资源整合•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课程背景与目标德育渗透概念及意义德育渗透是指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各门学科和各项活动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熏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育渗透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社会发展对德育需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对人才的德育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社会需要具备高尚品德、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的公民,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挑战。
同时,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人才,这些素质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德育的渗透和熏陶。
青少年成长特点与问题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
当前青少年成长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网络成瘾、心理健康问题、校园欺凌等,这些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需要通过德育渗透来加以引导和解决。
本课程目标与任务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德育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
本课程的任务包括:挖掘各门学科中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德育的内涵;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教学内容与方法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如诚信、友善、尊重他人等,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责任意识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明白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加以实践。
渗透德育实施方案
渗透德育实施方案渗透德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将德育理念和教育内容渗透到课程教学、学校管理、师生互动等各个方面,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
渗透德育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渗透德育实施方案需要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学校在制定渗透德育实施方案时,首先要明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明确学校德育的核心理念和核心价值观,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内容,确立德育工作的长远目标和具体任务,为渗透德育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其次,渗透德育实施方案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每个学校的德育工作都有其独特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因此在制定渗透德育实施方案时,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充分考虑学校的师资力量、学生群体、教育资源等各方面的条件和环境,科学合理地制定渗透德育实施方案,确保其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性。
再次,渗透德育实施方案需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和关键,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德育水平直接影响着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在制定渗透德育实施方案时,需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加强对教师的德育理念和方法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使其能够全面贯彻执行渗透德育实施方案。
最后,渗透德育实施方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学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受益者和对象,学生的德育水平和品德修养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和效果。
因此,在制定渗透德育实施方案时,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学校的形象和荣誉。
总之,渗透德育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只有不断完善和落实渗透德育实施方案,才能够真正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坚实的道德和智慧基础。
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德育
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德育综合实践课程的德育教育应该渗透在课程设计中。
课程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道德发展和心理成长,选取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项目。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境整治、义工活动、农村支教等社会实践,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培养他们乐于助人、团结互助的品质。
在综合实践课程的课程设计中,还要设置一些道德伦理相关的专题,比如安全教育、网络道德、环保意识等,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行为,强化其道德自觉和责任担当。
德育教育还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实现。
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方式应当多样化,既要有课堂讲授,还要有实验研究、社会实践等教学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引用一些优秀的道德故事、名人事迹、历史事件来引发学生的共鸣,唤起他们对美好品德的追求。
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增进共识、形成价值观念,提高道德素养。
而在实验研究环节,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从实践中认识到科学研究和创新的重要性,形成一种精益求精的品质。
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和责任。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往往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他们学会承担风险和压力,在困难面前不气馁、不退缩,这也是一种重要的品格教育。
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课程中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这些实践活动既可以是学校组织的校内实践,也可以是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或义工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习实践中的知识和技能,锻炼实践中的能力和素养,感受实践中的艰辛和快乐。
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的现状和问题,从而激发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参与义工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他人的艰辛和需要,从而培养出一颗爱心和奉献精神。
实践活动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收获到知识、能力、情感和信念的成长。
《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中学教育是学生一生中重要的一段时光,因此,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德育环境。
遵从课程标准,把德育融入教学中,让德育具体、见效、持久是中学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针对中学德育渗透如何融入学科教学,深入探讨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方法和措施,从而给教育工作者提供建议和参考。
一、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原则(一)立足学科课程标准,把德育融入教学中。
中学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要坚持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科课程教学中汲取内涵,将德育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中,积极宣扬正能量。
(二)以德育教育为主线,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中学教育的目的是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德育教育为主线,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去实践和掌握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形成学生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从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三)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技能。
实践教学是有效推进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课题中注重实践教学,及时把德育内容融入实践教学体系中,引导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把德育知识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从而增进学生德育素养。
二、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一)讲故事、旁征博引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可以运用讲故事、旁征博引等形式来引导学生融入力所当然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乐于思考,引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对德育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二)采取多元教学方式,完善教学环节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多渠道传授德育知识,同时让学生经常多方位的讨论,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发表见解的能力,从而实现德育教育渗透。
(三)加大考试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是学生一生的事业,在德育渗透中,教师要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合理把握考试压力,使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措施(一)不断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建立完整的德育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深入分析课程内容,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德育内容在中学课程教学中的功能,实现德育渗透。
2024年中学数学德育渗透计划
2024年中学数学德育渗透计划2024年中学数学德育渗透计划1(约2020字)《中小学德育大纲》规定:“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有人认为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的,数学是自然科学,没必要进行德育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我认为数学课中的德育教育必不可少,它是感化学生心灵、唤起学生自信的良药。
那么怎样在数学课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我想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相对抽象而枯燥。
虽然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
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必须渗透德育教育。
关于这一点,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可见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
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
数学科学的各种概念、定理间的联系、发展变化是无穷的。
在教学中根据这些特点,利用中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例如,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完成了基础知识传授、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一些特殊图形,如:平行四边形、萎形、矩形、正万形等几个概念的内含与外延进行比较。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概念间的联系其妙无穷。
同时对这些图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进行比较,认识这些定理的发展变化规律。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要精于创设利于德育渗透的情境。
教师应熟悉各种创设情境的形象化手段,并根据各章节中包含的德育素材的不同性质、特点,结合各种形象化手段的效果特点,确定采用何种手段创设情境,必要时还要进行剪接、合并、创新等。
如学习有理数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__内容,安排好学生演员,扮成正数、零和负数,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及乘方的演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育渗透实施方案
德育渗透实施方案一、引言德育渗透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将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和德育要求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全面培养其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德育渗透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德育渗透的基本原则1. 整体推进原则:德育渗透要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相结合,贯穿于学校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教育格局。
2. 课程融合原则:德育渗透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通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3. 实践体验原则:德育渗透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情感体验,通过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 师生互动原则:德育渗透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三、德育渗透的实施路径1. 课程融合:通过课程改革,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操。
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悟人生道理;在科学课上,可以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在历史课上,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道德选择。
2. 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比如,开展主题班会、德育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组织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德育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和专业水平,引导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德育渗透教案化学版初中
德育渗透教案化学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中的德育意义。
2. 掌握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范。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化学实验中的德育渗透教学内容:1. 德育意义介绍:化学实验中遵守规则,保持诚实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2. 安全操作规范:学生需要戴好实验服、手套和护目镜,遵守实验室规定,注意实验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3. 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互相协助、互相检查,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通过介绍化学实验中的德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遵守实验规则和保持团队合作。
2. 教师讲解:讲解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范,重点强调戴好实验服、手套和护目镜的重要性。
3.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每组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任务。
4. 展示成果:学生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分享实验中的团队合作体会。
5. 总结讨论: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团队合作经验,引导学生反思并提出改进意见。
评价方式:1. 学生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验安全操作规范的掌握程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实验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包括遵守规则、团队合作等方面。
延伸拓展:1. 可以组织学生自主策划并开展化学实验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 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来校进行化学实验安全演示和讲解,加深学生对安全操作规范的认识。
教学反思:1.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和心理健康,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2. 需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后记:通过化学实验中的德育渗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希望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自觉遵守规则,保持诚实和团队合作,成为有担当的社会主人翁。
初中渗透德育的教案
初中渗透德育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道德教育: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团结互助等。
2. 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历史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
3. 思想教育: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观念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道德故事、名人名言、歌曲、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道德观念、爱国主义精神、思想觉悟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道德案例,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道德行为和不良行为,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和处理类似问题。
4.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如道德演讲、征文比赛、文艺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5. 总结提升: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思想觉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道德观念、爱国主义精神、思想觉悟等方面的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道德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和处理类似问题。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锻炼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道德演讲、征文比赛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知识。
德育渗透计划
德育渗透计划德育渗透计划是一项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良好品德的计划。
通过德育渗透计划,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德育活动和教育资源,以匡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一、计划目标德育渗透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水平。
具体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预社会公益活动,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并在集体中发挥积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朴重品质,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远离不良行为。
二、计划内容德育渗透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德育课程:学校将加强德育课程的开设,通过讲授道德教育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德育活动:学校将组织各类德育活动,如主题讲座、德育讲坛、道德模范事迹宣讲等,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感。
3. 德育实践:学校将鼓励学生参预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义工等,通过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德育评价:学校将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评估和奖励,以激励学生积极参预德育活动。
三、计划实施德育渗透计划将由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计划:学校将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项德育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并确定责任人和参预人员。
2. 宣传推广:学校将通过校园广播、班会、家长会等渠道,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德育渗透计划的目标和内容,提高他们的参预度。
3. 组织实施:学校将组织相关的德育活动和课程,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辅导。
4. 评估总结:学校将定期对德育渗透计划进行评估和总结,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和改进计划。
德育渗透心得体会三篇德育实践心得体会
德育渗透心得体会三篇德育实践心得体会德育渗透心得体会三篇【篇一】学校是育人的阵地,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大环境,我们学校根据自身的条,要求每个班开展德育实践周的活动,符合教书育人的教学要求。
上一周,我们14影技1、2班和14中医美容班共同体验了德育实践周的乐趣,我们本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了工作。
我们能风雨无阻的坚守在工作的岗位,这是对我们毅力的极好养成。
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但仍有小部分同学不配合执勤人员的工作,步入不戴校牌,穿超短裙、超短裤,早退现象尤为严重,与此同时,还有谩骂执勤同学的现象发生。
当然,也不排除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存在错误现象,小部分执勤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玩手机,吃东西,穿超短裤的不良行为,我们作为未来的医护工作者,应该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如果让这种行为放任下去,势必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产生更加恶劣的影响。
最后,希望在今后的德育实践周中,大家都能配合好执勤人员的工作,如果每位同学都能遵守好学校的滚章制度,执勤人员的工作量会减轻很多。
我希望每位同学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将心比心。
【篇二】对青少年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为他们以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课题。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这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带来新的挑战。
我们如何应对新的形势迎接挑战,有效的开展中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的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渗透计划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篇1一、教材结构七年级(上册)教材设四个单元,共10课。
上册为1-4单元,每个单元2课或3课,每课一般安排2课时,每册安排20课时左右,留出一些课时用于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社区活动等实践活动,每单元实践活动安排2课时。
二、教材分析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了针对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生活,解决适应与学会调适的矛盾,设立了四个单元的内容。
由“成长的节拍”(中学时代,学习新天地,发现自己)、“友谊的天空”(友谊与成长同行,交友的智慧)、“师长情谊”(师生之间、亲情之间)到“生命的思考”(探问生命,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以成长为核心,涵盖、整合有关学习、自我探索、交往和生命的话题。
从引导学生生活、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依据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相关要求,本册教材设立了相对独立的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作为对初中生活开端的理性阐述,具有统领全套教材的意义。
既是学生整个初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起点,也是全套教材建构逻辑的起点。
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阶段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变化,学生会有各种感受,也可能会有各种困惑和问题。
教材不是让学生被动去适应这些变化,而是把变化看成是生命成长馈赠给自己的礼物,认识到新的阶段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接纳变化,在积极面对中学习、自我探索等课题中成长。
本单元以“成长的节拍”为主题,体现了学生初中生活的基调,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学会交往,处理交友中的问题既是学生道德和心理发展在本阶段的核心任务,也是初中生活全部展开后学生实际的需要,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期的同伴关系,不仅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朋友之间亲密感也进一步增加。
这一方面提高了中学生友谊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交友态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单元:承接上一单元学会与同伴交往,本单元则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继续与延伸。
八年级社会实践课德育渗透目标
社会实践课德育渗透目标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育教学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得到综合发展。
因此,将德育内容渗透于综合实践课程中,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学生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道德规范,并将其与生活中的道德观念有效融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综合实践课程主要是以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许多学生的生活都是由父母一手操办,学生缺乏自主能力,而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其独立自主能力,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
(三)实现德育的有效性
综合实践课程以实践活动为主,而在其中渗透德育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且在传统德育的基础之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生对德育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德育质量。
学生身心快速成长的重要时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活动构建起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更有利于对学生实施德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使学生能更好地体验社会生活,其中渗透德育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实现学生德育的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效地渗透德育内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高尚道德品质的作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这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
质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从而提高德育质量。
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和原则
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和原则一、德育渗透的途径1. 课程内容设计:学科德育应融入到各个学科的课程内容设计中,通过学习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
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人文关怀和社会正义;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2. 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师应注重自身修养和道德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学科学习中培养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3. 学科实践活动:学科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科德育的重要渠道。
通过开展各种学科实践活动,如实验、调研、实地考察等,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科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 学科评价体系:学科评价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科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科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除了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可以通过班级评议、自评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道德表现进行评价和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二、德育渗透的原则1. 个性化原则:学科德育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德育需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2. 综合性原则:学科德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学科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美感、情感和道德等方面。
德育不应与学科教学相割裂,而是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相互渗透,实现德育和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
3. 实践性原则:学科德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合作意识。
七年级道法德育渗透计划上册
七年级道法德育渗透计划上册道德教育在中学阶段的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涉及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价值观、道德观念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七年级道法德育渗透计划上册是对道德教育的一种系统化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这一计划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道德理论的学习、道德实践体验、道德模范的宣传和道德评价。
首先,学生需要通过学习道德理论来了解何为道德以及其重要性。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从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其次,道德实践体验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学生将亲身参与其中,领悟到仁爱、友善、勇敢等道德价值,从而培养出敢于奉献的习惯和精神。
第三,宣传道德模范也是道育渗透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开展校园道德模范评选、宣传先进事迹等方式,学生将能够认识到身边的道德榜样,受到他们的感染和启发,形成自己积极向上的道德榜样。
最后,道德评价是为了推动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而设立的。
学校通过制定相关评价指标,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定期、全面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引导他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七年级道法德育渗透计划上册的实施将有效促进中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通过系统学习道德理论,学生将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通过实践体验,学生将锻炼自己的道德能力,培养出敢于奉献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通过宣传道德模范,学生将能够学习到身边道德榜样的优秀品质,并自觉地去模仿和学习。
最后,通过道德评价,学校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形成积极向上、具有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的道德品质。
在这个渗透计划的指导下,七年级学生将得到全面的道德教育,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秉持公正、勇敢、乐观和善良的品质,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中学生。
同时,这种渗透式的道德教育也将使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以生为本视角下的初中德育工作渗透路径分析
以生为本视角下的初中德育工作渗透路径分析初中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在此过程中,以以生为本的视角考虑学生发展需要,深化对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对初中德育工作的渗透路径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课程渗透是初中德育工作的基础和核心。
在具体授课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融入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应加强对“素质课程”、“人文课程”、“公民道德课程”的编制和教学,使课程不仅呈现出科学性、知识性,还要展现出情感性、体验性、实践性,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所学知识的伟大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
其次,文化渗透是初中德育工作的延伸和支撑。
学校应该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如朗读、写作、讲座、比赛、音乐和戏剧等,让学生通过真正的文化体验感受到人文关怀和情感温暖。
同时,文化艺术活动也有助于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本我与他人的理解,是提高中小学生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
最后,实践渗透是初中德育工作的具体落实和推动力量。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和义务劳动,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提高其情感价值、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外,学校应该开办各种社会实践和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多样性和真实性,使学生明确人文关怀和贡献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和公共利益的尊重和维护。
总之,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德育工作的渗透路径应该是多元化和全方位的。
通过课程渗透、文化渗透和实践渗透,加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道德感受,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和体验知识的价值和实用性。
这些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的必由之路。
中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不可或缺。
这种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课堂外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反馈并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透析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充分认识加强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但是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德育的“首要地位”得不到落实,变成了“软任务”;德育没有像智育那样形成一套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并相对稳定的传授体系,并不同程度地存在脱离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知识水平和社会生活实际的现象。
因此,探索适应新形势和学生实际的中小学德育模式,是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我们知道,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社会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他们一方面充满生机,风华正茂,另一方面又极易变化、不稳定,对各种事物和观点缺乏识别。
在这个时期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爱憎观,真正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憎恨腐朽没落的东西;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使他们挑战困难和挫折;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自觉履行应尽义务,学会行使权利。
“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效,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这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的共识。
二、以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为平台,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德育渗透。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基地,是政府重点建设的国办青少年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场所,它集青少年思想教育、军事国防、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科技创新、生存磨练、突发事件应急教育为一体,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的良好场所。
就拿青州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来说,基地现已建有汽车模拟驾驶室、微机室、射击室、摄影室、电子技术室、手工制作室、美术创作室、生活实习室、卫生保健室、服装制作室、机械实践室等实践活动场所,开展军训、社会公德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等30 多项活动,能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向上的活动场所和精神食粮。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渗透德育的实践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渗透德育的实践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浅议在综合实践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简介】在学校的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培养社会型人才的需要。
学校教育中,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一条最基本的途径,无论从时间、空间、容量上都是最大、最广泛、最佳的方法。
新的教学改革和课程理念中,德育以学科渗透为基础扩展、延伸,形成合力,营造全员育人氛围,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整体功能。
在目前的学科教学中还没有找到德育渗透的规律和模式,也没有一整套的理论体系,但我们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实践。
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出发,简单说说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渗透德育的点滴做法。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德育教育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人才,学校教育的任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人才的含义是指“德才兼备”。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对成才、塑造完美人格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但其最重要的特点是“渗透”。
因而,我们教师应该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与实际,认真研究德育渗透的方法并形成规律,以培养学生德才兼备的素质。
下面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简单说说渗透德育的一些做法。
一.找准渗透德育的源泉。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材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德育素材(隐性的和显性的),在教学中要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就必须依托教材,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探寻知识教学与渗透德育的最佳“源泉”,即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点。
找渗透“源泉”就是进行探寻与发现,而关键是只有找准渗透源泉,德育的效果才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能根据教材制定具体的德育目标,过程是:先是把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和自己设计的主题活动)认真研读后列出一个结构图;再用结构图与德育内容从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进行整合,以学生的特点为基础,参研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最佳源泉;最后依据渗透源,确定在教学中采用的渗透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渗透【内容摘要】中学是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学生在中学阶段的文化水平与道德水平对其今后的“成人、成才”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新课标准则中提出现代教育工作的目标不仅是培养文化知识人才,更应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学校必须让学生接受足够的德育教育。
如何使学生对德育教育入脑、入心,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值得去积极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针对这一点,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重点谈一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综合实践渗透德育教育“先成人,后成才”,这是我国义务教育的优良理念,我们是教书育人的人,虽然我们不能决定学生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我们能够引导、影响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当好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教书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才是关键。
与传统的理论教学不同,综合实践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觉参与各类活动的方式锻炼自己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如: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等,为学生的能力培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同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灵活性也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会。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些体会。
一、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讲究“礼仪廉耻、道德品质”自古以来都是我国继承的文化传统。
根据我国传统道德的深刻内涵分析,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渗透如下的一些德育教育内容:1.民族精神教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56个民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团结合作,共同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稳定发展。
德育教育中的民族精神是重点教育内容,该精神的核心思想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培育和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我国民族长盛不衰、永久发展的精髓。
如:“飘香粽子”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恰巧是在端午节左右,这时在活动中由粽子引出了屈原,从而让学生去了解粽子与屈原的故事,从中让学生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浅谈德育在实践活动中的渗透
浅谈德育在实践活动中的渗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们时刻铭记在心的事情。
“教书育人”,教书的目的就是育人。
学有再多的知识,良好的品德修养才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最坚实的垫脚石和最有力的敲门砖。
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拥有再多的知识,对社会也是百害而无一益的。
监狱中的罪犯,个个身怀“绝技”,因为无德,锒铛入狱。
相反,如果具备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再加上渊博的知识,出众的才能,那必将是社会的栋梁之才:历史上的豪杰人物,现当代的精英大家,莫不如此。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教育的开展怎样做到更有实效呢?根据学校这一年多来德育工作的开展,及学校大队部工作的安排,作为一线的德育工作者——班主任,我认为活动中的德育渗透,德育教育,其效果远比简单的说教效果好得多。
一、在社会活动中渗透德育社会公益性活动是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活动,也是处理自我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
让学生在助人中体验服务的快乐,在奉献中培养无私的精神。
从中不仅使学生获得了人生意义的感悟,而且这种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的活动更有利于老师引导学生说、学、做合一,知行统一,对以往说与做两张皮的现象,具有特殊的修正作用。
在这个教育平台中,老师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没有过多的要求,而是将教育目标隐含起来,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去感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学生参加这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了社会,在活动中理解了社会福利事业,献爱心活动对每个人的意义,这正是爱国爱家爱人的具体体现,真正使学生们感到公益活动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这样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律性和社会责任感。
所以说,社会活动中的德育渗透润物无声,作用更大。
二、主题班会中德育渗透更有指导性。
教育家讲过: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
对于学生来讲,没有活动的教育是枯燥无味的,是苍白无力的。
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渗透德育养成教育
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渗透德育养成教育“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道德的实践本质决定了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
新课程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没有围墙”的学科。
它是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一门课程,其课程内容来源于学生生活,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因此,围绕问题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其意义在于比其它课程更注重德育教育的价值。
本人认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渗透德育养成教育必须从如下几方面入手:营造环境育人;分层教育育人;亲身体验育人;家校合力育人;社区实践育人;学科教学育人。
(一)营造环境育人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有目的、有计划的建设积极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的醒目校风、教风、学风育人向上、向善;名人画像,振奋人心;板报张贴了学生们的出色作品,激励着他们积极进取;温馨的校园提示语、每日提示语等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要爱护花草、爱护公物、节约用水、注意安全等等……处处体现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环境建设,只有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才能发挥它的巨大魅力。
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让师生参与到校园环境建设中来。
我校在校园建起“生物实践活动基地”,为学生参加劳动、学习新知提供了平台。
里面的蔬菜区:种马铃薯、辣椒、萝卜、玉米、黄瓜等;花卉区:养有月季花、含笑、丹桂等花卉;林果区:栽有橘子、柿子、琵琶等十余种树木。
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师生们在基地中忙碌的身影。
每到春天,师生们开始做发芽实验,为果树剪枝;夏天,师生们为基地中植物浇水、施肥、捉虫,进行管理;秋天,是师生们收获的季节,收割庄稼,采摘瓜果,收获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冬天,师生们忙着给小树穿棉衣以保护它们顺利过冬。
时常看到学生们拿着小本记观察日记,老师们带着学生到基地上课……等等这些已成为学校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学生们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优良品质在活动中逐渐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陈芸
来源:《师道》2016年第12期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大都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重视将来“何以为生”知识与技能,而相对轻视“为何而生”的德育教育。
加之传统德育方式单一,大多以说理教育、观念灌输为主,德育的目标、内容与过程等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使得学校德育,特别是遍布青春期学生的中学,德育实效很低,形同虚设。
笔者以为,要改变此现状,中学生实践活动大有可为,它不仅是德育的有效载体,还能为德育提供广阔的途径与空间。
一、实践的内涵与特点
实践是人们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能动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
它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是人的理智、情感、意志等内在本质力量的对象性表现,也是人的自觉性和自由精神运动的最现实表现。
实践包含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它能甄别正确与谬误,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不仅为人类的发展创造物质前提,而且具有改造人类思维、优化主题的客观教育功能,人们在积极能动地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也在改变、优化自己。
与传统的讲授方式相比,实践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针对性等特点,它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作为个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的价值需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这个空间的主导者。
在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自或者是以团体为单位完成整个活动,教师处于“引导者和旁观者”的位置,使学生更能有所感有所悟。
二、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德育意义
(一)实践活动为德育提供了载体和平台
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生活中的问题为核心,其活动内容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群体而制定。
实践活动课程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进行开发,如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可以开展关爱弱势群体、参观大型企业等活
动;有特色教育的学校,可以带他们走进不同的社会领域,感受不同职业的魅力,让他们为梦想而努力等等。
实践活动转变单一的授课形式,不以应试为目的,强调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因此十分受学生欢迎。
学生乐于参与,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懂得去感受和体验生活,个人的品德修行也有了实际锻炼的机会。
久而久之,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发展,自我德育的成效也非常显著。
可以说,实践活动课不仅是各门学科的高度综合,还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自我养成。
(二)实践活动为德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实践活动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具有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
学生在实践中可以获得丰富的道德体验,培养道德情感,锤炼道德意志。
也只有植根于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中,道德教育才能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
例如,通过研究性实践学习,学生把生活中的道德现象与德育理论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探讨,深化道德认知。
在信息的整理和收集时,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规范学生使用网络信息的道德准则。
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在社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或者集体参与义工活动,借此可以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意识、互助合作精神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和责任感。
又如通过劳动技术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实现知识与劳动技能的结合,在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同时,把热爱劳动的思想转化为勤劳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因此,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情感、直觉、悟性等去体味与领悟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准则,把道德行为规范上升为自觉的行为,内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知行合一的德育效果。
(三)实践活动课程弥补了当前中学德育的诸多不足
道德教育如果离开了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就会变成空洞无聊的灌输,不但事倍功半,而且往往还会适得其反。
实践活动注重“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鼓励学生自觉追求、亲身体验道德准则,其主题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源于学生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各种社会现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更具生活性和生动性,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又具有现实意义。
其方法与途径多种多样,在活动过程中注重教育者与学生的互动,有效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德育工作者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力度。
同时,实践活动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使学生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者”。
他们不再认为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是别人的事情,而是可亲可信且不可缺少的生活的一部分。
三、中学实践活动中有效的德育渗透
(一)制定有针对性且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群体,有着不一样的需求。
实践活动要真正体现其德育功能,必须根据参与者的实际需求与兴趣、个性与心理特点等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制订好相应的方案和总体目标。
学校可以根据德育理念,制定相关的总体目标,然后各年级、各班级、各社团再紧密结合其构成群体的实际,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小目标,由浅及深,循序渐进,慢慢深化,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制定的目标要具体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也可以制定一个由许多小目标组成的总目标,但每一个小目标都要具体实施的时间和具体的操作。
此外,要为每一个目标制定合理有效的评价标准,便于老师、家长以及学生对目标层次有正确合理的了解和认识。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施活动的方法需要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不能沿用一味灌输的教学方式,也不能随意放手不管,让学生自由发挥。
正确的实施方法应该是多样的,根据实践活动的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整合。
为使德育渗透行之有效,整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在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德育教育,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尊重学生的内在需要,通过平等的交流,对学生实行有的放矢的引导;其次,教师要注重师生的合作,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往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在活动实施时,把学生活动和社会活动结合起来,把活动的目的和社会的需求、个人的目标统一起来,使学生在和谐的集体活动氛围中有所感有所悟。
德育的内化主要还是依靠“行动”,依靠主体的“体验”。
(三)教师需要转换角色,重视学生的道德感悟和体验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和合作者。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以其良好的师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并联系社会现实,加强道德教育,逐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
例如,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不定期开展各种专题讲座和过程指导小会,将德育思想和理念贯穿其中。
又如,观察活动过程中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引导,以释疑的方式反馈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以后类似的情况中懂得如何处理或者避免同类事情的发生。
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将实践中的行为与日常所学德育理论相联系,通过实践活动达到德育理论的内化,做到德行一致。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实践活动需要建立开放性和发展性的评价机制,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评价,才能让教师、家长、学生对课程实施结果得出恰当的结论,并以所得结论为依据制定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及新的德育渗透方案。
如此良性循环,必能在实践活动课程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
力和自我德育的能力,强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四耕.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南出版社,2004.
[2]邓黎莉.目前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
[3]陈仙红.综合实践活动中德育渗透初探[J].学生之友,2010.
[4]李双,朱华.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德育渗透[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
[5]刘敏.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M]. 新课程导学,2015.
(作者单位:广州广雅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