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指南 2-记叙文

合集下载

中考复习之现代文阅读——记叙文

中考复习之现代文阅读——记叙文

一、一条线索线索是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能把文中的多个材料连缀成一个有机体,如同文章的纲,握住了这条纲就便于理顺文章的主题。

文章的线索可以是人物线索、时间线索、地点线索、事件线索、物件线索、感情线索。

复杂的记叙文常有明暗两条线索。

●如何找线索?●把握住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注意文章的标题;●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或事物;●从结构层次入手,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安排结构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二、两种描写方法按描写内容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按描写方法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对人对事对物直接进行描绘;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不直接描绘,而是从另一个角度间接描绘人事物。

三、三种记叙顺序●顺叙:按时间顺序来记叙事情;●倒叙:把事情的结果放在开头写,再按时间顺序来写;●插叙:先按时间顺序写,在中间为了文章的需要插入一段另一个时间发生的事情;(补叙:在文章结尾进行补充说明。

)三、三种人称●三种人称:●第一人称:“我”,作用是更真实生动,更具体形象;●第二人称:“你”,作用是更亲近,更容易表达思想感情;●第三人称:“他”,作用是更理智清晰,不受限制,可以加以议论。

四、四大体裁四大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散文: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是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为写作手段,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具有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的特点。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中招语文复习 专题二 记叙文(含散文、小说)阅读

中招语文复习 专题二 记叙文(含散文、小说)阅读

第5 页
三、答题方法 1.理解标题的含义 (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将标题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还原后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有些文章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这就要我们 先将它的本义还原后再作分析。 (2)把握文章感情的出发点。 (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把握文章标题的象征义。 (6)寻找文章的文眼。
第 12 页
二、常见题型 1.文章某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 2.文章开头运用倒叙的方式,有什么作用? 3.某段插叙了××的什么往事?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4.作者运用了怎样的顺序构思全文?这样处理有何妙处?
第 13 页
三、解题方法 1.提取标志性词语。有的文章在叙述上有很明显的标志性词语可以看出记叙顺序,尤其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行文的文章。抓住 这些词语,就可以判断出文章的叙述顺序。 2.辨析开篇段落。文章采用的写作顺序,在开篇的段落都会有所暗示,这类方法对于倒叙的文章尤为适用。 3.抓住关键段落。这种方法适用于插叙的文章,因为插叙的段落一般都会独立成段,与其他段落有较大的区别。
第7 页
考点二 理解、赏析重点词语 把握文章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 一、常见题型 1.文中加点词“××”用得很传神,请作简要分析。 2.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文中“××”一词能否换成“××”?请说明理由。 5.结合上下文意思,谈谈你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6.文中多次(几次)使用了“××”一词,有什么作用?见P206~P207“典例精析”第(1)题。
第 22 页
(2)内容。即该句子所叙述或描写的内容。要分清是人物描写,还是环境描写,揭示其与描写对象特点之间的关系或作用。 (3)情感。即结合文章的主题分析该句子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另外,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去深入理 解句子,是可取并且常用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的阅读之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阅读技巧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的阅读之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阅读技巧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的阅读之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阅读技巧七年级语文现代文的阅读之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阅读技巧在学习语文时,阅读现代文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现代文包括了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它们各有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掌握阅读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提升语文水平。

下面是一些针对七年级学生的阅读技巧,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记叙文的阅读技巧记叙文是通过讲述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感受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故事情节的发展。

记叙文通常会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叙述故事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通过理清故事的起承转合来把握整个文章的脉络。

其次,要注意描写细节的理解。

作者会通过细腻的描写来表达对事物的观察和感受,我们要仔细品味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最后,要抓住故事的主旨思想。

记叙文有时会通过故事来传递一种价值观或道德观念,我们要通过故事的发展过程,找到其中蕴含的含义和观点。

二、议论文的阅读技巧议论文是通过论证和表达观点来影响读者的一种文体。

阅读议论文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作者通常会在文章开头或结尾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句,理解作者的意图。

其次,要注意分析作者的论证过程。

议论文通常会使用一些事实、数据和例子来支持观点,我们要仔细分析这些论证手段,判断其是否具有说服力。

最后,要思考自己的看法。

与记叙文不同,议论文更注重读者对观点的思考和判断,我们要积极参与到文章中,思考自己的观点,并与作者的观点进行对比和思辨。

三、说明文的阅读技巧说明文是通过解释和描述来传递知识和信息的一种文体。

阅读说明文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理解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说明文通常会明确说明解释的对象和要达到的目的,我们要抓住这些信息,明确文章的核心内容。

其次,要注意理解专业术语和概念。

说明文有时会涉及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我们要通过上下文和其他提示来解读它们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篇:记叙文阅读——理解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现代文阅读篇:记叙文阅读——理解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年级初三学语文编稿老师李满园科课程标题现代文阅读篇:记叙文阅读——理解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1)一校林卉二校黄楠审核苏宇嵬一、考纲解说1.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局部精读的前提。

2. 明确各层次之间的关系——理清行文思路。

3. 理清文章的线索并理解其在组织内容、表达中心方面的作用,4.准确地摘取重要细节——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5.能找到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语句——把握思想感情的脉络(显性的关键词语,隐性的具体描述。

)二、考点要求理解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就是要求阅读文章,利用文中信息和日常积累对关键词句、重要段落、写作手法、情感认识等,进行合理地解释。

知识精讲、易错指津:立足于文章的重要词句,结合语境分析其含义、作用、表达效果。

重要词句:1. 文章题目。

2. 与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有关的词语或句子。

3.文章中议论抒情句。

4. 结合文章中某一信息点,概括回答“为什么”。

◆示例:一、文章的题目·选文第⑤段慕生忠给两片树林分别命名为“望柳庄”和“成阴树”,请根据文意说说将军这样命名表现了他的哪些心愿?(《望柳庄》)·奶奶为“我”取“心灾”这个乳名的用意是什么?(《心灾》) ·本文以“你遗失了感动吗”为题,有什么作用?(《你遗失了感动吗?》)·谈谈你对“我看到了一条河”这个题目的理解。

(《我看到了一条河》)·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六个馒头》) ·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的小花”的作用。

(《长在岩石下的小花》) ·你认为这篇文章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晨》)◆解题思路:题目的含义和题目的作用。

题目的含义:1. 原文可能会有解释。

例:《心灾》“奶奶为‘我’取‘心灾’这个乳名的用意是什么?”(1)为了消掉心里的灾,(2)叫“我”永远不要忘记这个灾。

答案就在文章中,仔细阅读就可以找到。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小说、散文)知识清单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小说、散文)知识清单
(6)打比方
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让复杂、抽象的科学道理简单化、具体化。
(7)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浅显易懂。
(8)引资料
引用具体事例、数据、名言警句、诗词、俗语、谚语、神话故事、新闻报道、谜语等,准确说明事物特征,富有趣味,或增添文章的诗情画意。
(1)写人类(2)记事类(3)写景类(4)状物类
记叙文
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的
线索
①以实物为线索:如张之路《羚羊木雕》。
②以人物为线索:如胡适《我的母亲》。
③以事件为线索:如孙犁《芦花荡》(复仇事件)。
④以人物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鲁迅《故乡》。
⑤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如魏巍《我的老师》。
(3)逻辑顺序
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说明,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逻辑顺序主要有以下七种: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④从概括到具体;⑤从、主要到次要;⑥从一般到个别;⑦从总到分。
说明方法
(1)举例子
列举真实典型的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
(2)分类别
(2)并列式:文章的段落层次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并重的。
(3)层进式:文章采取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的方式,从而由浅入深,把道理说深说透。
论证方法及作用
举例论证
也叫例证法。就是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事例真实、典型、有代表性,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道理论证
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也包括一些对结果的推导过程。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题方法(文题理解与拓展运用)含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题方法(文题理解与拓展运用)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题方法文题理解与拓展运用一、文题理解1.解题方法(1)把握文题的象征、双关义:一般从表层(字面义)和深层(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两个方面来分析。

如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为文题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形象。

(2)把握作者的感情:有的文题是对作者内在感情的一种概括,或是作者寄托情感的事物,我们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情感,准确理解其含义。

如《枣核》无疑是宣泄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感情出发点,亦即标题的含义。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阿长与〈山海经〉》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的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4)寻找文章线索:即通过了解文章的背景或梳理的线索深层次地理解文章。

如《背影》就以标题“背影”充当线索表现父子深情。

2.文题的作用(1)散文文题的作用:①交代文章内容;②点明文章主旨;③交待行文线索;④具有象征意义;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等。

(2)小说文题的作用:①突出主题;②设置悬念;③贯穿全章的线索;④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二、拓展运用1.感受启示题:联系文章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如主旨、具体语句、具体情节、具体形象)谈。

先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面不宜太宽,最好抓住其中的一点,写出自己的创意。

例1:(同第2讲例文《一把芳香的泥土》)1.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标题中“芳香”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思路点拨】理解文题一般从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来分析。

文中“芳香”表面指土壤的香,实则象征泥土无私、伟大、宽容的精神。

【参考答案】“芳香”本指故乡“山地上的土壤是砂土质的,干净、爽气”,闻起来是芳香的。

实际上在这里象征泥土的精神。

泥土是无私、伟大、宽容的。

它一声不吭地奉献着。

河南2014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2

河南2014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2

【思路归纳】题干要求我们找出句子放学回家的路程,妈妈认为只需十五分钟,安安却走 了一小时零十分的矛盾点。首先,细读题干,可初步确定这个矛盾点是放学回家路上时间 的异同,妈妈和安安是两个年龄差距很大的人,他们的心理各不相同,他们对同一个概念 时间的理解也不同;其次,再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文章开头便交代了妈妈认为的时间,即 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很显然,这是以成人的思维,按直奔目的的时间计 算的;而安安放学后并不是直接回家,文章在第6到12段写了安安在回家路上发生的事, 细读这几段内容,可以发现安安是一路玩着回去的,并不是像妈妈认为的直接“拐三个弯” 到家的;最后,概括总结出答案,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矛盾点,即妈妈按成人的思 维来计算时间,但她完全忽略了安安还是个孩子,天性好玩,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很容 易就把回家的时间耽误了。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2
11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孩子往千 百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 党”。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 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 走几步,跳下来……11点45分。 经过一个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 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 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 叫着撤退。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 克利斯转弯,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 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 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 走。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妈妈很辛苦地等着。12 点15分。 史提方转弯。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 成调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安停下来。他看见 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跑过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 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 么——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12点25分。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题方法(品味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含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题方法(品味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题方法品味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一、人物形象刻画1.正面描写(1)直接描写:即描写主人公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这样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的性格特征。

(2)细节描写:即抓住人物细微而又具体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

突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如《故乡》中“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就是抓住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外貌进行生动细致地描绘,鲜明地刻画出杨二嫂俗不可耐的形象;“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把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中的一个“塞”字是对杨二嫂的动作进行的生动细致的描绘,把杨二嫂爱占小便宜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2.侧面描写(1)描写周围人物:衬托主人公……形象。

(2)描写环境、场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思想)或为主人公的出场和故事的展开做铺垫(埋伏笔)。

二、写作手法及作用1.表达方式及作用(1)记叙:交代背景,为下文做铺垫。

(①顺叙:使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②倒叙:使情节曲折,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内容对比鲜明,突出中心。

③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文章内容充实,结构紧凑;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2)描写: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人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①人物描写:展示……人物……特征。

②景物(自然环境)描写:交待时令、地点,营造……氛围;烘托人物……情感;为下文……做铺垫。

③社会环境描写:交待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社会现实。

)(3)抒情: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表达观点,引发读者共鸣;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

(4)说明:详细、准确地介绍事物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5)议论:揭示主旨、画龙点睛、深化(升华)主题。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人记事记叙文45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人记事记叙文45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人记事记叙文45篇目录1 绿茵场上的非主流 (2)2 没落下去的手掌 (4)3 大地的耳朵 (6)4 创造月亮 (8)5 大风 (10)6 成长的桥 (12)7 天职 (14)8 有本事,你也撕 (16)9 家里养着月亮 (18)10 但愿有个梦 (20)11 火车上的故事 (22)12 名人墙 (24)13 被放逐的皇后 (26)14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28)15 手掌里的清凉 (30)16 野马嘴里有清泉 (32)17 母亲养蜗牛 (34)18 老海棠树 (36)19 百合花开 (38)20 父爱就像那场雪 (40)21有什么比捉迷藏更好玩 (42)22 中午的黄昏 (44)23 种春风 (46)24 温暖心窝的话语 (48)25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50)26 特殊的圣诞礼物 (52)27 冬天过去了 (54)28 集中营的课堂 (56)29 继父 (58)30 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 (60)31 雕花烟斗 (62)32 老汪栗子 (64)33 回家去问妈妈 (66)34 希望是一只美丽的风筝 (68)35 为一只小鸭子痛哭 (70)36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72)37 善良的种子 (74)38 1945年的母亲 (76)39 祖母的葵花 (78)40 十毫升母爱 (80)41 那盆水仙花 (82)42 青虫之爱 (84)43 干净 (87)44 风筝的心 (89)45 春天里种植自己 (91)参考答案 (93)1 绿茵场上的非主流①他出生在意大利的富豪家庭,父亲是钢铁大亨,其家族企业涉足50多个国家。

在很多人眼里,他这辈子只要守住家业即可,根本不需要什么奋斗。

然而,当他接触足球后,突然觉得,跟绿茵场相比,钢铁经营之类的事情简直索然无味。

从此,他的梦想是成为职业球员。

父亲骂他没出息,说:“我可以买下一家足球俱乐部给你经营。

”他却说:“如果我整天躺在你的钱上睡觉才是没出息。

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知识

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知识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 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 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 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 不能互换。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 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 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 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 到远)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 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 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 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 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 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 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 不符。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表现方式:1、 以小见大 2、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 (以静写动或以动写静) 3、象 征 4、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先扬后 抑或先抑后扬) 5、烘托或衬托(正 衬或反衬) 6、对比 7、夹叙夹议 或叙议结合 8、化虚为实(以实写 虚)或化实为虚(以虚写实) 9、寓 理于事,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或情景 交融),借物抒情 10、托物言 志 11、讽刺(反语) 12、撇开
衣着、体貌)描写
2、语言(对话)描写 3、动作(行动)描写

广西2019年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二记叙文阅读课件

广西2019年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二记叙文阅读课件

为一个短语或一句话。
(2)深层含义:①分析标题的修辞义。将标题中运用的修辞手
法还原后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有些文章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
这就要先将它的本义还原后再作分析。②分析标题的双关义。③
分析标题的象征义。④分析标题和文章内容、作者情感之间的关 系。
3.考向1:(2017北部湾经济区25题)本文的标题“笨拙的土豆”有怎 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和第⑨段“偶尔,我会想起火车上遇到的那个人。”一句照应。
考点 5
方法指导
概括文章主旨(2012南宁.25)
(1)标题提示法,即从文章的标题上窥视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2)首尾归纳法,即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3)段意串联法,即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4)重复即中心法,即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中发现文章的
中心主旨。 (5)层次顺序分析法和关键词归纳法。 答题规范: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景物), 抒发/揭露了作者……的感情/思想(性格、精神、实质)。
5.(原创)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题。(3分)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设问】(2012柳州23题)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补充完整下面一段
【答案】A 回忆名画
A 听闻故事
B 探究土豆 C 想种土豆
爱吃土豆 C
考点 2
信息提取与概括(2017北部湾经济区.23)
【考情搜索】直接提取类:北部湾经济区:2017.23;原因概括类: 其他地市常考考点

现代文阅读复习(记叙文)教案及反思

现代文阅读复习(记叙文)教案及反思

现代文阅读复习(记叙文)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张文慧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记叙文阅读的知识点,练习在具体文章阅读分析中运用,进一步提高记叙文阅读理解能力;2、在复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素材,尝试为记叙文阅读命题,互相检测;3、分析命题,筛选高质量的命题,总结答题要点,提高表达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难点:1、阅读知识点在具体阅读素材分析上的运用;2、根据素材进行命题及答题要点分析。

教学过程:一、记叙文阅读考点复习结合已做二模卷中的记叙文分析记叙文考点的落实。

二、阅读小小说《病人》阅读后,结合记叙文阅读考点复习,进行命题练习1.学生阅读2.学生讨论3.命题展示与答案讲评(1)设计题目,并附标准答案(2)讲解命题考查的知识与能力,做答题要点分析。

4.精品题目评选预设:(1)字词(给拼音写汉字);(2)标点(双引号的作用);(3)第(2)段的插叙;(4)第(1)段肖像描写,第(3)段第一句环境描写;(5)概括姑娘为他人做的几件事;(6)对结尾的理解;(7)对题目“病人”的理解;(8)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读后的感想5.总结读懂文章是前提;分析试题的考点找到答题要点很关键。

字词、句段、篇章多层次思考;材料、思路、主旨、表达等多角度审美。

三、作业:精选《命题》,分析答题要点,逐题整理标答。

教学反思:二模以后,语文复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有了各区二模卷作为训练素材,复习应逐步专题化。

我结合考纲,组织了三个文体的专题复习。

复习中,先结合之前练习,梳理考点及题型,然后再指导学生在二模练习卷中实际运用、总结。

这节课就是针对记叙文阅读复习的一个专题练习。

在授课中,侧重了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情节概括,人物与主旨几个方面,利用《病人》这个阅读素材,让学生自主阅读、分析、命题、交流。

教学中,整体阅读更好把握主旨这一方面还有待加强。

另外,时间处理上有些仓促,内容太多,总想面面俱到,还没有做到深入下去。

课后思考,如果从描写的环节入手,复习与应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两个知识点,这堂专题课可能更“专”。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 复习教学设计 (一)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 复习教学设计 (一)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中考即将到来,各科的复习工作也进入了最后阶段,其中语文是很重要的一门科目。

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阅读,而记叙文阅读则是其中的重头戏。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记叙文阅读,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

2. 熟悉文中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

3. 了解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二、教学过程1. 学生预习在课前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在阅读记叙文时先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其次,阅读时要重点关注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

同时,学生还要注意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2. 教师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安排,选择一个篇目展开讲解。

首先,要介绍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让学生了解整个故事的过程;然后,分别讲解文章中的重要人物,加深学生对这些人物的理解;最后,重点分析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如何营造出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3. 学生互动在教师介绍完毕后,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一下篇目,并分析其中的人物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感受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然后再与同桌或整个班级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4. 练习评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题型进行训练和评估。

例如,选择题,填空题,以及写作题等等。

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比赛,分角色扮演等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更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了解人物性格和心理,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中考做好语文复习铺垫。

专题1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清单

专题1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清单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一、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或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记叙文类别:(一)按写作内容分:1、简单记叙文:事件较简单,线索和记叙方法比较单一,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2、复杂记叙文:事件比较复杂,内容分支较多,采用综合的表达方法,如《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按写作对象分:(1)写人类记叙文(2)叙事类记叙文(3)写景类记叙文(4)状物类记叙文四、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先看标题的本义再思考深层含义。

深层含义包括:(1)引申义;(2)比喻义(3)象征义2、标题的作用(好处):(1)是文章的写作对象,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如:《回忆我的母亲》、《昆明的雨》(2)贯穿全文的线索。

如:《社戏》、《背影》(3)概括文章内容。

如:《散步》、《阿长与山海经》(4)文眼,揭示文章主旨。

如:《再塑生命的人》、《白杨礼赞》(5)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如:《紫藤萝瀑布》、《美丽的颜色》(6)一语双关(比喻义、象征义)如:《驿路梨花》、《变色龙》【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五、记叙文段落的作用。

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一)开头段的作用内容上:1、开篇点题,总领全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思考。

3、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或揭示主题。

4、开篇写景,由眼前景物引起下文的内容。

5、交代故事起因(或六要素),为下文作铺垫。

6、概括介绍人物的性格品质(或事物特点),总领全篇。

7、概括介绍人物特点(或开篇写景),与下文的某一内容形成对比(欲扬先抑)。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全文可读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全文可读
句子具体表达效果 ,哪个表达效果更好 ,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 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 、 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
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 ,用了, 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
语言赏析或广告:
类型1 、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策:( 1) 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 , 把事物 说得形象具体; 使用成语 ,为文章增色; 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 、核心事物 、核心 事件 、时间 、地点 、作者的情感
作用: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 地连在一起 ,使文章条理清楚 、层次清晰。
为文章拟标题 。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依据有 ( 1) 核心人物(2) 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 作者情感
别类法
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 。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 者的主观感情 。以“状物 ”为主记叙文 ,往往使用“托物言志 ” 的写法。
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 4.选用合理的句式 利用恰当的句式作答 ,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语
言组织能力和对文章的认知能力, 同时亦能巧妙 地回答问题 ,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所以在作答时, 选用何种句式 ,应仔细斟酌 。答题应注意与题目 相关联 。所谓"相关联" ,就是" 问"与"答"具有联 系性 ,如何问就如何答 ,一可体现答案的完整性, 二可激发灵感 ,确定选用何种句式作答 ,避免误 答 。答题还应注意叙述对象 。答题都有一定的针 对性 ,而许多考生在答题时却往往忽视了它的针 对性,疏忽了叙述的对象 ,导致错用句式, 出现 语病 ,不完整又不规范 ,甚至误答 ,所以在作答 时 ,写出叙述对象有百益而无一害,但避免张冠 李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材料的规范性:与中学的任何课程一样,语文课培养的阅读能力也是规范的或是理想状态下的能力,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也大体局限在不同文体规范性的样板之内。

正因如此,高考现代文的阅读选用的材料,都是十分规范的文章,我们这里说的规范,包括中心明确、结构严整、相应文体要素清晰等诸方面。

这种规范性不是一篇或几篇的特例,而是全部阅读材料的共性,应当指出,这种规范性往往不是原始材料所具备的,而是命题者为规范而节选、改编而成的。

与高考现代文阅读材料的规范性截然不同,某些模拟试题选材不精,或保持材料的自然姿态,这当然达不到应有的训练目的。

2、语感:准确地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需要具备书面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有了较强的语感,阅读时就能准确地抓住关键所在。

敏锐语感的培养,靠一时的突击是不会奏效的,只有通过平时多读、多思考、多品味才能获得。

3、阅读的心理准备:近年阅读以主观题为主,甚至全用主观题。

考生关键在于祛除恐慌心理,最忌一见长文、难文就心烦心慌,又忌一见短文就草率下笔,所以不管是何文章,都要镇静、认真地带着问题去读。

4、答题的基本步骤:(1).初读:感知全文结构、中心,勾画关键词句。

(2).看题:审读题干,弄清所考知识点。

可以从客观题中获取信息,先打草稿。

(3).做题时,必须依序来做,出题者往往强调题目的整体性,系统性。

(4).语境求解的关键是:做题时,必须紧扣中心作答。

记叙文阅读目标:1、结构层次,文章思路,内容要点。

2、中心主题3、写作特色4、关键词、句、段落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5、人物形象特征,人物描写方法6、线索7、人称8、环境描写10、表达方式11、顺序、倒叙、插叙12、六要素一、结构层次,文章思路,内容要点1、怎样给文章分段?(1).按情节发展划分:抓过渡句、过渡段,有四分法,多指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三分法多指记叙文(起因----经过----结果)。

如《皇帝的新装》分为“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

(2).按时间顺序分:抓时间词。

如〈〈老山界〉〉,“第一天:下午、天黑、夜里、半夜,第二天:黎明、下午”(3).按地点的变化划分:抓方位词的变化。

如:〈〈藤野先生〉〉“东京—仙台—北京”。

《小橘灯》“乡公所楼上——小姑娘家——寓所——离村后”。

(4).按段落的内部关系划分:A.总分关系:大部分记叙文有“总—分—总”结构 B.转折关系; C.并列关系 D.因果关系 E.递进关系。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总写:概括赞美——分写:三个事例三个角度——总写:收篇总结,再次赞美”(5).按写了几件事或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划分:例如《春》“盼春”——“绘春”(春草图、春雨图、春花图、迎春图、春风图)——“颂春”(6).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来划分。

(7).按描写角度(正面或侧面)来划分。

(8).按作者的情感变化来分。

例如:《荔枝蜜》“不喜欢”——“想去看看”——“赞颂”——“想变成”2、如何归纳段意、层意:(1).抓段首或段尾的中心句或中心词:如果中心句以转折、递进、因果句式出现,要取其正(重心)的部分,转折、递进句式以后为正。

(2).抓过渡句。

(3).逐句或逐段归纳内容要点,看几个要点之间是什么关系,并列关系相加相综合;偏正关系以正为主,抓主带次,谁为主,谁为次,要联系全文中心来定。

递进和转折关系都是以后为主。

(4).复杂段落,勾画重点词,连词成句,改造即成。

3、划分段落的步骤:(1).先看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讲的什么意思,逐段归纳要点,排列出文章写了那些材料,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

(2).理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解决“怎么写的”的问题,再根据分段的依据分段。

4、划分段落的意义:文章的结构是作者思路的体现,作者的思路是通过安排文章结构的次序体现出来的。

叶圣陶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体现,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弄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及一段内部的层次,才可能真正理解文章。

分段训练有助于我们写作,要写好文章,就要先会拆文章,会分析文章。

二、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看标题,标题表明内容。

如《回忆我的母亲》、《最后一课》。

2、抓文章的中心句、中心词,概括句(往往是第一段、末段的首句或尾句)以及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3、通过分段,看各段之间是何关系,并列关系相加,偏正关系以正为主。

三、如何归纳主题、中心思想:1、分析写作背景,背景出主题出。

2、看标题,标题点明中心。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3、看开头结尾的中心句:大都是议论、抒情句,这些句子的作用在结构上:总领下文、总结全文、承上启下、开篇点题、篇末点题;在内容上:突出主题、画龙点睛、揭示深化中心。

例如:《驿路梨花》的末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在结构上篇末点题,在内容上深化中心,歌颂了雷峰精神已经发扬光大。

4、抓文眼:因为文眼是文章中最精彩传神的词语或句子,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凝聚点,也就是中心词、中心句。

5、小说的主题应该从人物形象特征入手,通过故事情节来表现中心。

6、注意中心主题该深化要深化,要由小我向大我转化。

四、写作特色:1、结构布局上:①、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

②、首尾呼应。

③作铺垫、埋伏笔。

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运用倒叙、插叙。

⑤、出人意料的结局。

⑥结构严谨、清晰。

⑦利用引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表现手法(写作方法)上:①、以小见大。

②、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

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④、景物烘托。

⑤、对比、对照、衬托(正衬、反衬)。

⑥欲扬先抑。

⑦、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3、语言特色:①、婉约动人,生动形象,清新优美。

②、豪放粗犷。

③、诙谐幽默。

④、夸张、辛辣讽刺的语言。

⑤、朴素的语言饱含深情。

⑥、大量运用修辞手法。

⑦、句式骈散结合。

⑧、含蓄深沉的语言。

4、表达方式上:①、先叙后议。

②、夹叙夹议。

5、选材剪材上:①、详略得当。

②、选材典型、新颖、别具一格。

五、关键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和含义:..、句子..或段落1、结构上的作用含义:①、前后照应:指对前文(含标题)作必要的回应,照应是针对前文说的。

包含四种情况: A、首尾内容呼应 B、内容照应标题(开篇点题、结尾点题) C、前文作铺垫、埋伏笔,后文回应 D、前文设置悬念,后文回应。

两个概念:伏笔:是对后文内容所作的暗示。

伏笔是针对后文说的,文章往往同时使用伏笔和照应两种方法,即前有伏笔,后作照应。

悬念:引起读者期待心理并急于阅读下文的一种手段。

一种是通篇设置悬念,贯通全篇:“前文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寻根究底——释除悬念”。

另一种只是局部设置悬念。

②、承上启下。

③、总领下文或归结全文。

④、为后文作铺垫、为后文埋下伏笔(伏笔:见上文解释)。

⑤、与后文形成对比、对照,反衬后文,从而突出中心。

2、内容上的作用含义:①、语境求解,紧扣中心主题分析。

(文中开头结尾的议论抒情句,往往画龙点睛,点明升华主题)。

②、从修辞手法的作用上结合中心分析。

(例:“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逼”字运用拟人,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小草的青翠,蓬勃的生命活力)。

③、找关键词,语境求解。

(例:“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

“寻”字是无中生有,表现贾雨村阴险毒辣,过河拆桥)。

说明:★对文章相关的环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详写的作用: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

如《星空》中开篇对达里湖的美作详细的描写;又如《南极的植物》开篇对南极恶劣的生存条件作详细的描写。

★在文章的开头简略交待一些情况的作用: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埋伏笔。

如《寻找生命归宿的年青人》开头一段。

《2002年眉山中考题》★文章开头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作用:为下文展开作铺垫,或烘托了某种气氛。

如《夜走灵官峡》的开头起铺垫作用。

《驿路梨花》的开头烘托了气氛。

★议论抒情式的开头或结尾的作用:往往起点明中心的作用。

★文章在开头要是有铺垫、伏笔,后面必有照应,这样才能结构严谨。

如《一面》中可累见到鲁迅先生后,他断定鲁迅“一定是个不平常的人”,此处是伏笔、铺垫,后面必有照应。

六、人物形象:1、运用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去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综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进行人手形象的整体分析。

同时不要忽略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各种描写都是为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感情、内心世界而服务的。

七、文章的线索:1、线索的特点:A、连贯性:贯穿全文,不脱节,不跳跃;B、始终性:线头在开端、线尾在末段,线索在开头结尾都要有体现。

2、线索的分类:①以某一事物..为线索:如《背影》以“背影”为线索,《枣核》以“枣核”为线索,《记一辆纺车》以“怀念纺车”为线索。

②以某一事件为线索:如《社戏》中的“看戏”,《卖蟹》中的“卖蟹”。

③以某一人物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如《夜走灵官峡》、《孔乙己》两文中都是以我的见闻和感觉为线索。

④以时间为线索:如《老山界》、《驿路梨花》。

⑤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春》以“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为线索,《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感情”为线索。

⑥以地点或(行踪)的转换为线索:如《散步》《老山界》。

⑦以景物的变化为线索:如《海滨仲夏夜》。

八、人称:1、主要人物(主人公)的确定:最能表现中心的人物。

2、第一人称:①第一人称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任务。

②第一人称做次要人物的作用:陪衬,穿针引线的作用。

③采用第一人称的优点: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缺点:不能超出“我”耳闻目睹的范围。

3、第三人称:①优点:不受时间和室间的限;②缺点:不如第一人称那样容易使读者感到亲切和真实。

说明:有些文章采用第二人称,但仍然是通过“我”的角度来展示的,所以仍然属于第一人称。

九、环境描写:1、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人为性的环境,可出现在文中任何地方,包括人物或事件。

如《最后一课》中“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布告牌上传出的坏消息”。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交待的时代背景。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A、烘托、衬托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性格、人物心情等。

B、渲染某种气氛。

例如:《故乡》中对萧索破败的乡村景象的描写,渲染了沉寂、荒凉的气氛,烘托出我的悲凉心情。

《挖荠菜》中“夜色越来越浓,村落啦、树林啦、坑洼啦、沟渠啦,好象一下子全部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这一环境描写,衬托出作者恐怖害怕的心理。

《七根火柴》中,“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象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

”这段环境描写就衬托了无名战士坚强不屈,勇于牺牲的精神品质。

十、表达方式:1、记叙:侧重叙说和交待。

描写:侧重于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2、说明:对事物或事理作解说、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