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和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服务社会》优质课教案_3
《7.2 服务社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极参加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活动,培养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延伸生命价值,提升我们的道德境界;2、养成亲社会行为,提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3、理解服务和奉献社会对我们青少年成长的意义,掌握中学生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做法。
【教学重难点】1、服务社会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何意义?2、在服务和奉献社会中,我们应如何践行?【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学流程】一:导入新闻播评(两位小主播进行新闻播报)过渡语:感谢两位小主播的精彩播报。
无论是看望抗战老兵、还是麓谷清理垃圾、义务植树,都汇聚了同学们满满的爱心,向我们传递了义智少年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
二:学生质疑古人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课前,同学们在预习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三:主问题导学1、服务社会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何意义?2、在服务和奉献社会中,我们应如何践行?四、自能展示1、老师讲述自身支教的经历,拓展延伸至八年内的自身服务社会的活动2、学生献青丝带:青丝带传递活动青丝带代表的是奉献、是付出、是真爱青丝带到达的地方将充满付出,充满奉献;青丝带走过的地方,花香满地,真爱长存。
同学们手捧青丝带,闭上眼睛,回忆,在咱们班,最乐于奉献的同学是谁。
同学们静静地走到他的身边,诚挚地为最乐于奉献的同学系上青丝带。
同学们看谁系得最多,评出“奉献之星”。
3、采访第一类:献丝带的同学你把青丝带献给他,是因为他做了哪些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事情呢?第二类:丝带最多的同学请你与我们一起分享你的付出给你自己带来的收获。
4、小结:服务社会对我们青少年成长的意义五、合作探究1、展示校长理念:“办一所现代化社区学校”“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2、“青丝带”微公益活动策划书3、活动规则: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策划,时间为5分钟;②每组确定一位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策划成果4、学生逐一展示本小组的“青丝带”微公益活动策划书5、希望大家有计划,也要有行动,讲求实际效果。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服务社会》本框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的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的第二框,也是全书的重点章节。
教材围绕为什么热心公益和如何奉献、服务社会展开设计,通过列举身边的公益活动及参加公益活动的感受,提升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感。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2、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3、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能够主动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把握知识内涵,培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促进全面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搜集服务社会的典型事例。
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问题: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与同学分享你的感受。
教师总结、过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什么要服务社会、如何服务社会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服务社会绚丽人生(一)服务社会的意义活动一:我的价值在这里(学生阅读教材P80—81“探究与分享”)1、思考:曹师傅的行为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教师讲述: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公益活动的好处在于,帮助别人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可以为别人、为社会有所贡献,就会感觉个人不再是渺小的、隐藏于芸芸众生中的微小部分,而是对别人有意义的,为外界所认可的。
这不但可以让自己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也使自己成了改变社会和世界的一个积极的力量。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3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服务社会》优质课教案_15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第七课第二框《服务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思想(或理念)坚持“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有探究的“学”,在开放性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构建“感知符号——自主探究——合作互补——充分展示”的学习模式。
在教学中,借助《感动中国》中的人物事迹为主线,贯穿始终。
引导学生自悟,激发学习激情。
通过分享时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通过“炎黄”“微尘”“屠呦呦”“吴锦泉”的故事,引发思考,让大家体会服务社会对于人生的意义,不断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提升自我成长的能力。
运用公益组织的引入,激发学生为奉献意识,担负起历史使命,实现情感升华。
在这节课中,视频资料基本都来自于《感动中国》这个经典节目,自成一体,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共鸣。
吸引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情感体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服务社会》一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
本框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积极安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围绕奉献助我成长、奉献社会我践行展开学习。
因此,教学目的为让学生知道体味奉献的意义,培养其奉献精神;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了解服务社会的活动对个人成长的意义;知道中学生奉献社会的途径。
三、学情及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等问题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
大多数同学基本认同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正向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但是,有的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以各种理由拒绝参与学校、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他们恩威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和奉献社会都是很美好、很遥远的事情,作为学生只要好好学习,就能再将来服务和奉献社会。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公开课教案_0
八年级上册第七课《服务社会》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二课时《服务社会》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八年级的教材从个体过渡到社会,开始关注学生的公共参与和政治意识。
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是本课的逻辑起点,第三单元的第六课的责任与角色同在是知识背景和重要前提。
认识到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才能进入服务社会。
本课分为两目,第一目奉献助我成长围绕着奉献社会对个体的作用展开;第二目奉献社会我践行围绕着服务社会的要求展开。
《服务社会》一课不仅承接了前面的个人与社会,同时也对后面展望国家打下基础。
本课的教材知识逻辑清晰,从为什么到怎么做,具有深刻的实践指导作用。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开始更多了关注切身相关的人和事。
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进一步深入,学生的集体观念得到发展。
同时他们的社会经验有所丰富,认知能力和辨析思维都有所发展。
此时,了解身边的世界走进社会可以培养出更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一时期的初中生,也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时期,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在参与集体中容易产生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所以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四、教学目标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奉献社会中体现自我价值;热爱劳动,爱岗敬业在学习上增强自制力,寻找自我学习目标;乐于奉献,正确的认识公益活动。
能力目标:能够具备参与社会的基本能力,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微公益”;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具备与人交往和自我表达能力;增强选择社会服务途径的能力。
知识目标:认识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掌握服务社会的原因;理解和践行参与社会服务的方法和途径。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奉献和服务社会对我们的作用,实现社会服务的具体途径和要求。
教学难点: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认识到奉献的价值。
六、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问题探究法合作学习法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志愿成就梦想》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教案一. 教材分析《服务社会》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服务的意义,明白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到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需要别人的服务和帮助,同时也要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服务社会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对社会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服务社会的意义和重要性可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服务的意义,明白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愿意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意识。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实践服务社会的理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服务的意义,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愿意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服务的意义,引发学生思考。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服务社会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分享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服务经验,激发学生的服务热情。
六. 教学准备1.案例材料: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服务社会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
2.讨论话题: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服务社会的重要性的讨论话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角色扮演情境:教师准备一些服务社会的情境,用于学生角色扮演。
4.分享交流时间:教师安排一个分享交流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服务经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服务社会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服务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关于服务社会的重要性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明白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第2节《服务社会》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第2节《服务社会》教案《服务社会》教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能够主动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
2、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在实践中培养亲社会行为。
二、评价任务1.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2.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2004年,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区的几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2006年9月1日,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2011年学校被列入正式国民教育序列。
临汾红丝带学校是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郭小平目前担任临汾市红丝带学校校长,艾滋病感染儿童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安心接受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
多年来,郭小平创建红丝带学校一事,在社会上也受到不少争议郭小平一直在艰难中努力坚持。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随着社会进步,艾滋病患儿终究会到正常的学校去上学。
2014年,彭丽媛向红丝带学校写信,并在采访中说:“我希望这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
议一议:1、郭小平身上具有怎样的高贵品质?2、这种优秀品质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有何意义?3、你从中有何启迪?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二框服务社会(二)自主预习1.我们为什么要主动服务社会?(1)服务社会体现。
(2)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
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什么?怎样实现?为什么?(1)应该看他什么,而不应当看他什么。
(2)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和,实现自身的价值。
(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和条件,人人都有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3.服务社会促进我们全面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的不断拓展,不断丰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能力不断提升,境界不断提高。
4.我们应怎么服务和奉献社会?(1)积极参与社会。
7.2 服务社会 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服务社会的教案【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政治认同:弘扬感恩他人、奉献社会的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体味奉献的意义,培养奉献精神。
法治观念:增强劳动观念,爱岗敬业。
责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服务和奉献社会。
【重点难点】(一)重点难点重点:奉献社会的积极意义。
难点: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材料导入:京东是大家熟识的网络购物平台。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从公司创立之初就把乐于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为国家和人民做一些普惠价值的事情作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理念。
在刘强东的带领下,京东依托互联网和公益的跨界结合、京东商城和京东金融的业务优势开发慈善平台,拓展爱心捐赠渠道和模式,服务慈善事业,解决社会问题。
与此同时,刘强东号召京东员工关注环境保护并发起多项绿色公益项目。
思考问题:京东的做法给你带来哪些启示?点拨提示:企业也好,个人也好,都要具备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积极亲近社会。
教师总结:京东的所作所为彰显了一家企业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
作为个人,我们也要具备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精神。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服务社会》。
【新课讲解】(一)新课讲解一、奉献助我成长1.运用经验:小羽参加过的社会公益活动示例:看望革命老兵、捡拾垃圾、当志愿讲解员、爱心义卖赶大集2.小记者采访参加服务社会活动的经历及收获。
观看材料及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说一说:请大家分享曾经参加服务社会活动的经历及收获。
教师点拨:只有人人都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悟服务和奉献社会并不是高大上,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具有重要的人生意义和成长价值。
3.案例补充:时代楷模-朱彦夫思维冲浪:小组探究服务奉献社会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分小组上台交流自己的感悟。
教师归纳:①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公开课教案_0
章节名称
服务社会1课时课源自要求积极参与公公共生活与公益活动,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
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列举自己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归纳出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全面发展自我。
2.通过对图片和材料的探究,探讨参与服务社会的方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岗敬业的意识,做有益于社会的人。
通过特蕾莎修女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生命的价值是什么?(索取?奉献?)
2.服务社会对个人成长有何意义?
小组分享。通过分享的内容,学生归纳出以下三个问题:.我们可以组织或者参加哪些社会公益活动?
你参与过哪些公益活动?简述活动经历以及在活动中收获与感悟。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归纳出服务社会的意义
环节二
服务社会我践行
展示三组材料,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讨论,1.我们可以组织或者参加哪些社会公益活动?
2.这些服务和奉献社会的行为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小组交流并回答问题。
学生知道如何服务和奉献社会。
拓展空间
拟定一份微公益活动方案——积小善,成大德
提示:1.微公益:微小公益;
2.确定本组的微公益主题,制定本组微公益活动策划方案。包括理念、实施过程、预达成的目标等。
教学策略
合作探究法,归纳法。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思
路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思
路
教学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目标与评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教学设计
小李的做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得出: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感悟: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
此活动意在让学生明白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探究活动四:
观看小视频《扶不扶》;展示现实生活中扶老人被讹的真实事例,分组进行辩论。
甲方:看到老人摔倒要扶
乙方:看到老人摔倒不扶
总结:扶老人成了高风险的动作,无疑刺痛了不少国人的心。我们不必评判究竟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而更应该反思,为何善举遭遇“寒冬”?
能力: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行为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帮助、关爱,引导学生初步形成乐于助人,关心、爱护他人的良好品质;明确公民最重要的责任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要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
课题: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
教学对象:人教版八年级
课时:
2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价值)
课题:积极奉献社会
学习内容:《关爱他人》这一框,主要讲了关爱的含义和表现,关爱他人的意义,知道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懂得如何关爱他人。《服务社会》这一框,主要是让学生懂得服务社会对于我们成长的重要性,服务和奉献社会我们的做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题设计基本观念、教学活动策略)
设计理念: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学习。
教学策略:
教法:活动探究法、情境体验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结合设置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情境体验法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服务社会》优课获奖教案_0
达标
1.大庆市肇源县的高大义,是当地有名的“爱心爸爸”。由他成立的“阳光爱心小组”,六年来资助了42名贫困学生。在他心中,不让孩子失学是他最大的快乐。高大义的行为()
①体现了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美德
②是为了获得社会对他的赞扬和褒奖
③是一种亲社会的行为
④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和文明的社会风气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P82页探究与分享: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
6.欣赏歌曲《志愿者之歌》,出示P83页相关链接,学生分小组研讨:“做志愿者,就得牺牲、甚至放弃本职工作。”这个观点对吗?
7.视频《坚守岗位》,作为中学生应该坚守哪些岗位,服务社会?
8.共同归纳:应如何服务社会?
最后以学生齐读青年志愿者誓词结束本课。
3.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社会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
4.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要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学会全力以赴、__________、__________,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
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下面属于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是()
①捐赠学习用品,为贫困地区的孩子贡献自己的力量
②参力“公益一小时”活动,保障灾区儿童的健康
③15名小交通志愿者上街劝阻“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人
④积极参与暴力恐怖事件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拓展
辨析:有人说:“服务社会又累又没有回报,我们不要去做这样的事情了。”这种观点正确吗?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部编版)7.2 服务社会 教案
场地管理者;入场引导者;外宾接待员;运动员管理员等。
你想成为其中一员吗?
分析:每种志愿者需要什么样的人?
思考:你想报名参加哪一项?说出你胜任的理由?
总:志愿服务需要不断提升自己我们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为将来更好的服务社会做好准备。
提升:介绍微公益和当前的微公益活动。
微公益我们在行动:微公益活动虽小,却意义重大。请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份微公益活动。注重可行性和实效性。
课堂小结
志愿服务不仅一个人价值的体现,更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中学生的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参与到各种形式的志愿活动中。
板书
梳理本课知识结构
帮助学生从整体角度把握本课知识结构
感受体悟志愿服务的艰辛
学习志愿者的相关知识,了解当前志愿者服务的现状
思考问题
参与活动
制定一份微公益活动
让学生对志愿服务有正确的认识
让学生对志愿者以及志愿精神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思考公益不是只有参加志愿服务团队才行。
在活动中认识到志愿活动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服务设计会
通过自我设计,感受到公益从我做起,公益就在身边。
重点
服务社会的意义
难点
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宣传片
讲解: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来自于我国各行各业、不同阶层,共计7万人。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感受北京奥运会强大的志愿者阵容,体悟志愿服务的美好。
这种典型的案例的导入,吸引学生注意,体悟志愿服务的美好。
讲授新课
一、奉献助我成长
1.分享:你参加过哪些志愿服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教案
第二框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八()班
指导老师
课标要求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积极参与公益生活、公益活动”;“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等问题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大多数学生基本认同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正向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能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但少数同学的表现令人担忧。通过本课学习,分析服务和奉献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明确服务社会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努力服务和奉献社会。
教学方法
与策略
情境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经验分享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播放视频:《大爱十二中》
提问:视频中的人大家认识吗?十二中的大爱体现在哪里?
引出课题
学生回答:
《服务社会》
通过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制作成视频进行导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2.能力目标: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能够主动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2.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讲授新课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说课稿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服务社会》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服务社会,如何关爱他人,如何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个阶段的学生对社会问题开始产生兴趣,关心社会热点事件,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但是,他们也可能存在自我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服务社会的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如何关爱他人,如何奉献自己的力量。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服务社会,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讨论题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服务社会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呈现几个关于服务社会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关爱他人、奉献自己的力量的。
3.知识讲解:引导学生总结服务社会的意义,讲解如何关爱他人、奉献自己的力量。
4.情景模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服务社会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勇担社会责任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服务社会》_0
《服务社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服务社会》是人教版八年上第七课第二框题的教学内容。
本框题分为三目:民俗风情知多少;差异在哪里;交往的障碍。
本单元主要内容“善于交往”围绕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性发展设计,主要对学生实行人际交往方面的教育。
第10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把人际交往扩大到世界范围,引导学生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不同国家民族的人民友好交往。
所以本单元既是前两个单元内容的延伸,也是对前两个单元内容的合理提升,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阶段的中学生对文化习俗的内容并不陌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了解,感性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的量,不过他们对怎样准确同世界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缺乏更为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清晰的理解,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正常交往。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化习俗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体会文化差异造成的行为方法和态度的不同;适合文化差异,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交往障碍。
2.水平目标:理解每一种民俗文化存有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学会从报刊图书、电脑网络上搜集、处理各种信息。
3.知识目标:懂得文化习俗所包含的内容。
了解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习俗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差异在哪里。
2.教学难点:差异在哪里;文化差异带来的交往障碍。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同学们,随着2010年世博会的开幕,中国上海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海内外无数宾朋。
作为国家的小主人,我们应怎样与他们友好交往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话题:文化习俗多姿多彩。
调动情绪,引发兴趣,积极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之中。
结合当前学生较为注重的世博会提出设问,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热情。
活动一【引发兴趣了解文化习俗】播放视频《新西兰风情》,设问:这则短片向我们展示了新西兰哪些独特的文化习俗?认真观看视频,共同领略热情奔放、活力四射的新西兰民俗风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教案.docx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1课时关爱他人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关爱他人的作用。
教学难点:关爱他人的艺术。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位老奶奶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年轻的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放开手。
老奶奶向她道谢时,那位女士对老奶奶说:“我的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她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你怎么看待这位女士的行为?教师讲述:奉献社会,不是远离现实的高谈阔论,而是平凡生活中的实际行动。
关爱他人能给人带来温暖,社会需要关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第1课时:关爱他人。
学习为什么关爱他人和怎样关爱他人。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一)关爱他人的含义及表现1.什么是关爱。
提示:关爱,就是关心爱护。
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2.你得到过哪些关爱?这些关爱对你的成长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回答)3.(多媒体展示一组有关关爱他人的图片)(二)理解关爱设计意图:通过再现公交车前等待老人的温馨一幕,旨在引导学生对情境中乘客、司机、售票员的行为作出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分析关爱对于他人、社会的意义,感悟关爱他人传递的社会正能量。
1.展示教材P76第一个“探究与分享”2.人物评价:分别对情境中的司机、售票员、乘客的行为进行评价。
提示: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体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令老人深受感动,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3.你从中体会到关爱具有怎样的作用?提示:因为关爱,大家相互尊重,互谅互让。
在与人为善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增进体谅,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教师总结: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4.回忆一下,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赶公交车的经历?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三)关爱他人也是善待自己活动一:关爱获幸福(多媒体展示材料)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公开课教案_0
八年级上册第七课《服务社会》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二课时《服务社会》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八年级的教材从个体过渡到社会,开始关注学生的公共参与和政治意识。
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是本课的逻辑起点,第三单元的第六课的责任与角色同在是知识背景和重要前提。
认识到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才能进入服务社会。
本课分为两目,第一目奉献助我成长围绕着奉献社会对个体的作用展开;第二目奉献社会我践行围绕着服务社会的要求展开。
《服务社会》一课不仅承接了前面的个人与社会,同时也对后面展望国家打下基础。
本课的教材知识逻辑清晰,从为什么到怎么做,具有深刻的实践指导作用。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开始更多了关注切身相关的人和事。
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进一步深入,学生的集体观念得到发展。
同时他们的社会经验有所丰富,认知能力和辨析思维都有所发展。
此时,了解身边的世界走进社会可以培养出更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一时期的初中生,也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时期,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在参与集体中容易产生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所以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四、教学目标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奉献社会中体现自我价值;热爱劳动,爱岗敬业在学习上增强自制力,寻找自我学习目标;乐于奉献,正确的认识公益活动。
能力目标:能够具备参与社会的基本能力,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微公益”;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具备与人交往和自我表达能力;增强选择社会服务途径的能力。
知识目标:认识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掌握服务社会的原因;理解和践行参与社会服务的方法和途径。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奉献和服务社会对我们的作用,实现社会服务的具体途径和要求。
教学难点: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认识到奉献的价值。
六、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问题探究法合作学习法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志愿成就梦想》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七课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探究三 : 价值提升 效劳社会
〔一〕微公益,从我做起
1.视频中提到了哪些公益行为?
2.视频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阅读材料思考:张绍清的事迹给我们哪些启示?
第二目 小结
导学案 稳固训练
引起兴趣
直入主题
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并纠错
掌握根底知识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课题:第七课第二框 效劳社会
教材分析
教学目
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标:
让学生树立效劳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能力目标:理解效劳社会的意义,提高主动参与效劳社会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效劳社会,表达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开展,懂得效劳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谈话交流材料分析
板书设计
效劳社会表达人生价值
奉献助我成长
(作用)
效劳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开展
效劳社会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奉献社会我践行
〔做法〕 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教学流程及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 爱的奉献
学习新课
第一目
奉献助我成长
活动一
快乐分享 体味奉献
活动二
奉献自我 感悟价值
课
后
反
思
阅读教材80--81页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1.我们为什么要效劳社会?
2.我们应怎样效劳和奉献社会?
探究一: 快乐分享 体味奉献
思考:你参加过哪些类似活动?与同学分享你的收获!
探究二:奉献自我 感悟价值
〔1〕曹师傅的行动为什么能影响周围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探究
课
后
反
思
阅读教材80--81页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1.我们为什么要服务社会?
2.我们应怎样服务和奉献社会?
探究一: 快乐分享 体味奉献
思考:你参加过哪些类似活动?与同学分享你的收获!
探究二:奉献自我 感悟价值
(1)曹师傅的行动为什么能影响周围人?
(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第一目小结
阅读教材82--84页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培养阅读分析能力
师生共同归纳本目重点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巩固运用本课知识
课
堂
小
结
本节课学习了奉献助我成长和奉献社会我践行,知道奉献社会体现人生价值,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懂得了奉献和服务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我们要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
课题:第七课第二框 服务社会
科目
思品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授课
时间
主备
复核
执教人
教材分析
教学目
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能力目标: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提高主动参与服务社会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快乐分享 体味奉献
活动二
奉献自我 感悟价值
第二目
奉献社会我践行
解读志愿者的含义
活动三
价值提升 服务社会
1.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什么要服务社会、如何服务社会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人生价值在于奉献
教学难点
我们应怎样服务和奉献社会
学情分析
通过第六课的学习对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等问题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大多数同学基本认同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正向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通过本课学习,帮助学生分析服务和奉献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明确服务和奉献社会 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努力和奉献社会
3.服务和奉献社会要求我们在生活中怎样去践行?
PPT展示
探究三 : 价值提升 服务社会
(一)微公益,从我做起
1.视频中提到了哪些公益行为?
2.视频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阅读材料思考:张绍清的事迹给我们哪些启示?
第二目 小结
导学案 巩固训练
引起兴趣
直入主题
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并纠错
掌握基础知识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形成理性认识
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服务社会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让学生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师生共同归纳本目重点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并纠错
掌握基础知识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对志愿者有明确的认识
知道服务和奉献社会不在于年龄大小、时间早晚、精力投入多少,而在于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和实际行动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谈话交流材料分析
教学准备
导学案 课件
板书设计
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奉献助我成长
(作用)
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服务社会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奉献社会我践行
(做法) 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教学流程及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意见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 爱的奉献
学习新课
第一目
奉献助我成长
活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