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下20.11《本章复习一》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分式》课堂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精品教案】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分式》课堂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精品教案】

课堂实录分式(复习课)课前延伸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分式,现在我们来做一组试题,大家掌握得如何? 教师出示试题:1.在代数式13+x x 、212+-x 、23y x -、23+-a b a 、112--x x 、πa 中,分式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2.当x 为何值时,分式2122---x x x 的值为零? 3.计算:(1)222---x x x (2)xx x x x x 2421212-+÷⎪⎭⎫ ⎝⎛-+-+ 4. 若关于x 的方程233x m x x -=--+1无解,则m 的值是多少? 5.某市在旧城改造过程中,需要整修一段全长2400m 的道路.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城市交通所造成的影响,实际工作效率比原计划提高了20%,结果提前8小时完成任务.求原计划每小时修路的长度.若设原计划每小时修路x m ,则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学生开始作业,教师巡视6-8分钟后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解答.师:大家放下笔,请一个同学把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

生;(1)C (2)x =1 (3)24-x 和12---x x (4)m=1 (5)()240024008120%x x-=+ 【评析】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能力培养的前提,从学生课堂表现看,掌握的情况尚可,作为复习,我们可以继续下面的内容。

师:很好,有没有哪一题需讲解的,(停顿)从刚才大家完成的情况,同学们掌握得很好。

下面大家说说本章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生:分式的定义及基本性质;分式的运算;分式方程及应用。

师:对于分式的定义要注意除式不能为零;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分式的运算与分数的情形类似,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地与分数情形进行类比;解分式方程的思想是把含有未知数的分母去掉,从而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这时可能会出现增根,必须进行检验;本章的知识结构图为:【评析】把知识进行小结、串联,使学生形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的系统,能提高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这是复习时要考虑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 一至四单元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一至四单元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

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实录【人教语文八年级下】1.藤野先生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藤野先生》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

本单元学习的目的是“欣赏散文,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文中的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写,品味精妙的语言。

”本文的重点是抓住典型事件,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并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对恩师深深感激之情。

2、设计理念: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设计。

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展开横向思维,读懂事件与主题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的同时,使学生受到前人高尚情操的熏陶,达到既学读书又学做人的目的.3、学生分析:经过进三年的学习,初三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对于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概括,分析能力,但有些内容理解得不够全面、客观。

不过,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只要给他们机会,就会展示出来。

具有好强,好胜的特点。

班级中已初步形成交流、探索、合作的良好氛围。

因此教学中,我以讨论交流为主,“还政于民”适时引导,这样学生会更易接受。

二、课堂实录(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师: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与他人的因素,而老师又是其中很重要的角色.大家所熟悉的鲁迅先生也是这样.师: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记得三味书屋中老先生的名字吗?生:寿镜吾师:今天,我们再通过鲁迅先生的文字一起认识一下鲁迅先生的另一位老师藤野先生。

去看看这位洋老师给了鲁迅怎样的印象和影响。

(导语的设计,抓住学生初读中的漏洞,许多学生读后并没想到 ,鲁迅先生在私塾中的启蒙老师.导语的设计意在“温故而知新”。

既简洁,节省时间,又能一下子触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急于了解鲁迅先生的洋老师,激发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的欲望。

)(二)引导学生将事件归类,培养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课文要求一边细读,一边找出课文中所写的事件,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学生都快速读起来)师:时间到,现在谁能概括?其他同学在注意听的过程中,针对文中所写内容可以加以补充更正。

八年级数学下册《四边形复习课(1)》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四边形复习课(1)》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

四边形复习课教学实录师:(微笑)同学们课前完成了“学案”上“课前延伸”部分一组题,老师批改之后,值得高兴的是同学们的正确率挺高的,下面我对这组题进行一下点评.第1题我请同学回答.生1:(举手很踊跃)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是梯形生2: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生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有一个角是直角且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师:还有补充的吗?生4: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是直角梯形.师:很好师:请同学回忆下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生: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师:正确师:那矩形呢生: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师:很好师:我们还学习过哪些特殊的四边形生: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师:再请同学说说它们的性质生:菱形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对角线平分每一组对角,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等腰梯形同一个底上的两个角相等,对角线相等.师:(赞许地点点头)正确,请坐.请一位同学说说“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生:(没有举手,教者有意叫他)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师:(点着头)还有吗?生:(赶紧补充)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师:(很高兴)请坐.你能正确叙述出来,老师很高兴,虽然基础不好,但是经过努力,不是完成得很好吗?说明只要肯付出,一定会有回报.〖评析〗一名基础差的同学回答正确,充分调动了教师上课积极性;老师对差生取得成绩的肯定,也激励了他,使其充满信心地继续学习.这种“良性循环”势头要保持.师:有哪位同学说说矩形的判定方法生:三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师: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有不同意见吗?生:有,应该是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而不是平行四边形师:很好师:为什么只要是四边形就行呢生:因为三个角是直角可以得出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后面是平行四边形就重复了师:很好师:菱形有哪些判定方法呢生: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师:正确师:正方形有哪些判定方法呢生:一个角是直角且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师:(稍作停顿)请同学们拿出学案,看“课内探究”部分题目.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第一题.生:(捧着学案)读题:如图,矩形ABCD中, O是AC与BD的交点,过O点的直线EF与AB、CD的延长线分别交于E、F.(1)求证:求证:△BOE≌△DOF;(2)当EF与AC满足什么关系时,以A、E、C、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证明你的结论.师:请同学们开始分析本题,有了思路就请举手.(1)生:(很得意,高高举手)因为矩形ABCD所以AB∥CD所以可以得出内错角相等,因为矩形所以AO=CO从而可以得出全等,第二问根据上面的全等可以得到BE=DF进一步可以得出以A、E、C、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当EF与AC垂直时以A、E、C、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师:(很高兴)完全正确,大家用掌声鼓励他一下.(啪、啪、啪)请坐.师:(很高兴)很好.下面同学们把过程写下来,请XXX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学生哗哗地开始做,教师行间巡视.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师:(比较满意)已经完成了的同学,看黑板上同学做的,检查是否正确?(老师环顾四周,没有同学有不同意见).同学们完成情况很好,下面继续做第二题,完成后,小组长组织本小组讨论.〖评析〗第一题让学生先分析,学生代表口述分析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评判,然后学生书写过程,同时学生代表到黑板上板演,以便教师统一解题解题格式等方面要求.这样,部分本没有分析思路的能听懂,从而顺利地解决第一题.第二题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后在小组内讨论,由于本题较容易,相信学生完成情况会很好,所以学生会继续兴奋地往下学习.(两分钟之后)师:(用非常信任的目光投向大家)完成情况较好的小组长举手示意一下.绝大多数小组完成得很好,有没有刚开始不会,后经小组成员点拨弄懂的同学,如果有,请勇敢地站出来.(大约有5名同学站起来)老师想请站着的同学中的一位把思路说一下.生:(很腼腆地回答)要证AD=CE可以证明△ADO≌△CEO,易用ASA或A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师:很好,请坐.不会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想去弄会.同学们继续完成后面一小问,把原题结论改为开放性问题,并作解答.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各小组同学纷纷行动起来,讨论很热烈)〖评析〗课堂本来就是学生的,教师要敢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时间给学生,让其充分思考,允许他们讨论,给他们相互取长补短的机会.师:(很高兴地)同学们刚才表现很好,学习就应该这样,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评析〗教师要善于抓学生闪光点、兴奋点,用一只“无形的手”带着他们向前前进.适时的表扬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情愿跟着老师后面往前走.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多好的一幅场景.师:下面大家完成第三题,完成后继续小组讨论.(三分钟后)师:完成好的小组长举手示意.(许多小组长举手)老师想听听同学们的分析.△≌△的生:我们小组方法是用 AAS证明BED CFD师:很好〖评析〗教师是引导者体现出来了.学生已会的,教师就不要讲了,学生有疑问,教师就应该解答,学生考虑不周全的,教师就应该提醒,解答不是要把答案告诉学生,提醒不是把过程全部讲给学生听,点拨学生让其去思考,不是更好吗?教师要有“把自己想说的话借学生的嘴说出来”的本领.师:下面大家完成第四题,完成后继续小组讨论.生:可以用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的判定定理来证明〖评析〗学生自己通过分析,能够找到适合本题的判定方法,只有认真审题,充分挖掘题目条件,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颔首微笑)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判定是很重要的.生:(挠挠脑袋)认真审题生:要学会由已知想可知,这对正确解题很重要.生:有时一道题可能多次使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视具体情况而定.师:(有点兴奋)同学们总结得较完整,总结实际上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从整节课情况来看,同学们掌握本课知识是基本到位的,课后请完成“学案”上的“课后提升”.。

8下期末复习《勾股定理》课堂教学实录

8下期末复习《勾股定理》课堂教学实录

课堂教学实录《勾股定理》(复习课)课题: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复习)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延伸【知识梳理】一.复习知识点师:同学们好,我们今天一起来复习第十八章《勾股定理》(板书课题《勾股定理》复习)。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希望大家能达到以下目标:学生朗读:1.掌握勾股定理,能利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几何计算.2.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3.通过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复习巩固,进一步提高大家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能力等。

4.让同学们参与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强化数学的应用与建模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章知识结构图.(教师出示结构图)学生默读.师:同学们,在七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道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学习了勾股定理后,我们知道对于直角三角形来说,除了满足一般关系外,还有另外的特殊关系吗?生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若直角三角形中的两条直角边为a 、b ,斜边为c,则有222c b a =+。

师:不错!:我们学习了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所具有的关系,即勾股定理,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我们得到了它的逆定理,它的内容是什么?生: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师:第三边在三角形中长度如何?生:最长点评: 通过给出知识结构图和师生共同回顾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内容,把它们归结为一个整体,使本章所学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体系,能使学生对本章所学内容系统化.通过基础扫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内容,初步会运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提高认知能力.师:大家能运用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下列问题吗?(出示练习)二、基础扫描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A 、25B 、14C 、7D 、7或252.下列各组数中,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 =1.5,b =2,c =3B 、a =7,b =24,c =25C 、a =6,b =8,c =10D 、a =3,b =4,c =53.若线段a ,b ,c 组成直角三角形,则它们的比为 ( )A 、2∶3∶4B 、3∶4∶6C 、5∶12∶13D 、4∶6∶74.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的长为11,另两边为自然数,则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 )A 、121B 、120C 、132D 、不能确定5.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比为5∶12,则斜边上的高与斜边的比为( )A 、60∶13B 、5∶12C 、12∶13D 、60∶1696.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n 2-1,2n (n >1),那么它的斜边长是( )A 、2nB 、n +1C 、n 2-1D 、n 2+17.已知直角三角形ABC 中,∠C =90°,若a+b =14cm ,c =10cm ,则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A 、24cm 2B 、36cm 2C 、48cm 2D 、60cm 28.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8,周长为32,则三角形的面积为( )A 、56B 、48C 、40D 、329.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 +b )2=c 2+2ab ,则这个三角形是( )A . 等边三角形;B . 钝角三角形;C . 直角三角形;D . 锐角三角形.10.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在市内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草皮以美化环境,已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售价a 元,则购买这种草皮至少需要( )A 、450a 元B 、225a 元C 、150a 元D 、300a 元11.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 =3cm ,AD =9cm ,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则△ABE 的面积为( )A 、6cm 2B 、8cm 2C 、10cm 2D 、12cm 212.已知,如图,一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从港口A 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同时从港口A 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离开港口2小时后,则两船相距( )A 、25海里B 、30海里C 、35海里D 、40海里学生口答.生:互相合作,完成基础练习,小组交流。

七年级数学下册《本章复习(1)》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本章复习(1)》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

第10课 本章复习(1)(教学实录)【预习反馈】师: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运用,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完成下列两题. 出示投影仪:1.在数轴上表示出下列各式,其中正确的是 ( )(1)2≥x (2)2-≤x (3)1<x (4)1-≤x2.解下列不等式(1)47)5(49+<--x x(2)a a ->+1)1(3 (老师叫两个同学上黑板扮演,其他同学在下面完成,老师纠正同学的错误。

)〖评析〗:从几个问题回顾,可以看到,它们涵盖了在数轴上画出不等式解集,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不等式,从基础入手,层层深入。

【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运用,看看你们学得怎样。

生:好。

师:为了检验一下大家,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有趣的题目简单题目。

(教师出示题目)例1:已知x x 3)1(2-<-,化简x x 242---+.生:沉思。

师:谁愿意说说这道题目该怎么做啊?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1:得先解不等式,然后才可以化简。

师:很好。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解:去括号,得x x 322-<-移项,得232-<+-x x合并同类项,得2-<x所以 x x 242---+=)24(2x x ---+=x x 242+++=63+x〖评析〗:学生先求出不等式解集,再利用绝对值有关性质去绝对值符号,把问题相结合,拓展学生思维,教师启发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知识灵活运用。

学生思考,主动接受新知识,积极参与活动,使每名学生有收获。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这道题同学们还会吗?例2:求不等式73)43(21≤-+x 的最大整数解.生:(举手)先求不等式解集,然后寻求整数解。

生:(补充)等于时候要考虑最大整数解。

师:(赞许的点头,接着问道)谁愿意来试一试?生:(举手)解:73)43(21≤-+x 去分母:14643≤-+x移项:46143-+≤x合并同类项:163≤x系数化为1:316≤x ∴316≤x 的最大整数解为5=x . 师:分析此题是带有附加条件的不等式,这时应先求不等式的解集,再在解集中,找出满足附加条件的解。

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复习课》课堂实录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复习课》课堂实录新人教版

第9课反比例函数(复习)课堂实录【情境导入】师:(播放准备好的幻灯片)同学们,我们来看出示的题目,请大家认真观察并思考:其中用了那些知识点?同学们可以互相议论一下.(1)双曲线y= -2x经过点_______;(2)若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4),则k=_______,此图象在_______ 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减小而_______;(3)u与t成反比例,且当u =6时,t =18,这个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生:(1)(-2, 1 ).生:(2)二、四;减小.生:(3)u=34t.师:(颔首微笑)同学们答得都很正确!〖评析〗强化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以新颖的标题给学生自信与展现自我的欲望.当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后,并引导学生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对答案进行分析,将函数图象与函数类型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识图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探索新知】师:你能回顾与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与特征吗?(出示空表格,让学生抢答)生:图象是双曲线.生:当k>0时,双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当k<0时, 双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生: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 y随x的增大而增大生:双曲线无限接近于x. y轴,但永远不会与坐标轴相交.生:双曲线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生:任意一组变量的乘积是一个定值,即xy =k长方形面积 ︳m n ︱ =︳k ︱. 师:同学们基础知识学得还是很牢固的.〖评析〗通过学生对知识与方法的归纳,加深对“反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实质把握,并能用相应的方法去解决以后遇到的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巩固新知】师:下面,我们再来看这道题目:电压一定时,电流I 与电阻R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生:(脱口而出)B 师:有不同意见吗?生:(自信地)当电压U 一定时,电流I 与电阻R 的关系为I =RU,所以电流I 与电阻R • 成反比例函数关系,又考虑到电阻R >0,因此电流I 与电阻R•的函数图象应该是双曲线在第一象限内的一支,故选A 师:他答得太好了!大家为他鼓掌.〖评析〗教学过程中创设的这一问题情境具有跨学科背景,学生有深切的体会,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意识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师:问题:在函数y =x 2-的图象上有三点(-1,y 1),(41-,y 2),(21,y 3),则函数值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生:y 3<y 1<y 2师:你能说出为什么吗?生:(自信地)按座位.由于k =-2<0,所以此函数的图象在二、四象限,且在每个象限中函数值随着自变量值的增加而增加,•根据所给出的三点的横坐标知道其中的两个点在第三象限,一个点在第四象限,那么在第四象限的纵坐标y 最小,第二象限内的两个点,•横坐标大的,其纵坐标也大,所以y 1<y 2,因此y 3<y 1<y 2.〖评析〗对于函数值与自变量值的对应关系,前提是在每个象限内,本题给出的三个点不在同一象限内,所以不能简单地用“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这是容易疏忽的地方.另外,本题也可由已知各点的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函数值来比较大小.师:出示题目,让二个学生到黑板上分别解答.如图所示,在反比例函数y =x6的图象上取一点B ,过B 作AB 垂直x 轴于点A ,作BC 垂直y 轴于点C .①求矩形OABC 的面积S 1;②作类似矩形OA 1B 1C 1,求矩形OA 1B 1C 1的面积S 2; 生:解:①设B (m ,n ),所以n =m6,m n =6,而OA =│m │,OC =│n │, 生:,②类似①可得S 2=6. 师:大家有什么发现吗?生:对于函数y=kx,矩形的面积为定值│k│值师:对于函数y=kx,在其图象上任取一点,过这个点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它们与两条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为定值│k│〖评析〗在学生充分理解函数解析式与图像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体会反比例函数的实际意义和表示时的注意点.请你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①这两个变量之间可能是怎样的函数关系?你是怎样作出判断的?•请你简要说明理由.②请你写出这个函数的解析式.生:①比例函数:观察表格分析发现x与y的积约等于12,所以x与y成反比例关系,也可以通过描点画图来分析得出x与y之间的关系.生:②y =x12〖评析〗本题是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问题,实验过程中受各种因数的影响数据一定会出现多多少少的误差,所以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时,要考虑到这一点.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各种数据的出现难免会出现误差,学会处理这类问题才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师:如图所示是某个函数图象的一部分,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①请你根据所给出的图象,举出一个合乎情理且符合图象所给出的情形的实际例子.②写出你所举的例子中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生:①例如: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之间(质量一定时,物体的体积与密度之间等).生:②V =ts生:p =vm师:有什么补充的?生:(拍头)哦,还要交代范围.1≤t≤6,1≤V≤6〖评析〗反比例函数和其他数学知识一样,都不是彼此孤立的,掌握反比例函数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既有利于我们学好反比例函数和其他知识本身,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函数”内容的本身,•就较好的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通过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对比,让学生掌握比较.归纳的思想方法及类比的学习方法,为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设下伏笔.师:最后,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生:我明白了函数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我们要学好数学,就能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生:通过对知识与方法的归纳,加深对“反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实质把握,并能用相应的方法去解决以后遇到的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问题,实验过程中受各种因数的影响数据一定会出现多多少少的误差,所以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时,要考虑到这一点.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各种数据的出现难免会出现误差,学会处理这类问题才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生:反比例函数和其他数学知识一样,都不是彼此孤立的,掌握反比例函数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既有利于我们学好反比例函数和其他知识本身,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师:同学们谈得好极了,收获真不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有许多的数字问题,图形问题,数与形之间的问题还在等着我们,我们可要主动去寻找问题,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 【课堂测试】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做3道题.学生练习.教师批改.教师有重点讲评. 1.若反比例函数()0≠=k xky ,当x >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一次函数y =kx -k 的图象经过第几象限( )A .一、二、三B .一、二、四C .一、三、四D .二、三、四 2.如下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正比例函数y =(m -1)x 与反比例函数xmy 4=的图象的大体位置不可能是( )3.已知y =y 1+y 2,y 1与x 成反比例,y 2与x 2成正比例,并且x =2时,y =14;x=3时,3128=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评析〗要判断y =kx-k 的位置,需知道k 的符号,要判断直线和双曲线的位置关系,借助于它们的字母系数的符号,一个反比例函数和一个正比例函数相加,构成一个新的函数,从形式上较为复杂,但是用待定系数法求系数的方法一样.堂训练,当堂反馈的这一环节的实施不但使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和提升,同时又使得还存在模糊认识的学生得到进一步澄清,这就让学生在复习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提升,这正是高效的价值所在 , 让学生学有所用.【课后提升】请大家记好今天的作业:。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鉴赏复习课课堂实录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鉴赏复习课课堂实录

诗文复习专项训练教学设计设计者:陈克峰复习目标:1、背诵并会默写本册重点诗词。

2、通过语言的品读,学习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难点:品读诗词,并学会归纳方法和技巧应用复习导学:(见上一张练习)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我们共同复习诗词鉴赏。

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曾经说“情之所至,诗无不至。

诗之所至,情以之至”,诗人作诗,其情其志均见于语言,所以我们今天的复习目标是:(全班齐读目标)。

二、复习过程1、乐于记忆。

(1)教师:在本册13首诗词宝库中,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拿起笔,默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课前让学生把这13首诗歌抄写在黑板上,一个组两人)(在2分钟的时间内,看谁写的最多)(多媒体)(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默写记忆中的诗词,教师巡回查看。

(3)、每个同学从自己所默写的诗词中选择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分享给大家?好吗?(我最喜欢的诗句是:,。

然后尽量把整首诗歌背诵下来)教师:看来同学们积累了许多多美丽的诗词!而且,我一轮听下来竟然没有发现重复的。

可见古典诗词的魅力是无法估量的。

但是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所欣赏的诗词也是不一样的。

这些闪烁着光芒的诗句即使埋在记忆深处,也依然能够熠熠生辉,你能任选一句写出其精妙之处吗?时间两分钟。

2、美于品析教师:大家在写赏析的时候,不用重新誊抄你喜欢的诗句,直接标号后写下来就行了。

学生:纷纷动笔写自己的赏析。

教师巡回查看,适时指导。

(意境整体修辞词语典故)学生展示其赏析内容(格式:我赏析的是“XXX这句,)教师:我发现每个小组的赏析归纳都很精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诗词进行了鉴赏。

那么,我们能不能以小组为单位试着归纳一下,你的赏析是从那个角度入手的呢?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归纳诗词的鉴赏方法。

时间2分钟。

并结合具体诗句展示归纳的诗词鉴赏方法。

下面我们就把同学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归纳到黑板上,你们说,我来写。

学生:大声说出诗词鉴赏的方法,教师板书。

附板书:赏意境看关键词语抓整体内容+具体内容抓修辞借用典故3、学以致用教师:同学们今天的优秀让我刮目相看,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完成对下列诗句的赏析(任选一句即可)。

8下期末复习《反比例函数》课堂教学实录

8下期末复习《反比例函数》课堂教学实录
教师:(播放幻灯片3)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章知识结构图.
现实世 界中的 反比例 关系
反比例 函数
实际 应用
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和性 质
学生默读. 教师:让我们一起对照知识结构图解决“课前延伸”中的相关内容。
课前延伸
1.小华以每分钟 x 字的速度书写,y 分钟写了 300 个字,则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为( )
2.若 y = (m -1)x m -2 为反比例函数,则
m=______ .
教师在学生练习后,请学生回答. 学生 1:(1)a=0,(2)m=±1. 教师:(假装邹眉头)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积极举手,教师让举手的其中一名学生回答)
学生 2:第(2)题中 m ≠1,因为 m=1 时,反比例函数的系数是 0.
学生
1:(恍然大悟)三种形式:即
y
=
k
,
y
=
kx
1
, xy
=
k
(k
0 ).所以(1)、(3)、(4)是反比例
x
函数,(2) 、(5)不是. 教师:(高兴地)原来如此,回答非常正确.下面我们看两道题一起进一步熟悉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
(打开幻灯片六)
2
小试牛刀:
2 1.若 y = xa-1 为反比例函数,则a=______ .
(2)根据图像的性质可解得:x<-1,或 0<x<2
(3)设 MN 交 y 轴于点 A,从而可把△MON 分成△MOA 和△AON,S MON =3.
教师:在生活中反比例函数的关系也处处存在,我们一起看例 3.(出示幻灯片 14)
7
综合运用:
2.某商场出售一批进价为2元的贺卡,在市场营销中发现此 商品的日销售单价x(元)与日销售量y(个)之间有如下关系:

8下期末复习《反比例函数》课堂教学实录

8下期末复习《反比例函数》课堂教学实录

小组内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01
学生按照小组进行讨论,交 流各自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路
和方法。
02
小组内成员相互学习、借鉴 ,共同提高解题能力。
03
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
提问环节,解答学生疑惑
学生提出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 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
关系。
三角函数在反比例函数中的应用
学生应能够理解和应用三角函数在反比例函数中的相关知识点,如利用三角函数求解反 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等。
三角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
学生应能够综合运用三角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如涉及多个未 知数的方程求解、复杂图形的面积计算等。
变式训练
某商店经销一种商品,由于进货价降低了5%,出售价保持不变,使得利润率由m%提高 到(m+6)%,求m的值。
04
学生自主练习与互动环节
完成教材上相关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反比例函数练习题,巩固所学知 识。
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 助。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集中讲解和纠正。
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3
某工厂生产一种产品,每件产品的成本是40元,销售单价是60元。该厂每月其他开支是 5000元,总利润y(元)与月销售量x(件)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并求出月销售量为多少时, 可获得最大利润?
解题思路
首先根据题意建立总利润y(元)与月销售量x(件)之间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反比 例函数的性质求出月销售量为多少时,可获得最大利润。
其他实际问题

八年级下册地理 中考复习 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地理   中考复习 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地理中考复习听课记录一、导入(1.1)1、教师行为:•简要介绍:《礼记》是古代礼制的集大成者,教师简要介绍了其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大道之行”的含义,引导学生探讨理想社会。

•引导思考:通过提问,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古代理想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

2、学生活动:•聆听:学生专注听讲,对《礼记》和“大道之行”产生兴趣。

•思考回答: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分享对理想社会的理解。

•准备学习:学生为接下来的地理复习课程做好准备。

3、过程点评:•点评:导入环节通过《礼记》的介绍和问题讨论,成功吸引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朗读课文:教师正确示范朗读地理相关课文,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

2.文本解析: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释重点地理术语,分析地理现象。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地理知识,比较理论与现实情况。

4.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如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

5.案例分享:教师提供地理相关的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学生活动:1.跟读课文:学生跟读并模仿教师的朗读技巧。

2.积极参与:学生在文本解析时提出问题,与同学交流想法。

3.讨论交流:在小组中积极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4.思考应用:学生思考如何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过程点评:•点评: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并学会实际应用。

三、提纲式板书设计地理复习课程主题1.地理概念复习2.地理现象解析3.地理知识应用4.地理案例分析–国内外地理案例–地理问题解决方案四、作业布置1.复习课文:学生需复习并掌握地理课文的重点内容。

2.撰写总结:学生撰写对地理复习课程的总结和心得体会。

3.研究案例:学生选择一个地理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课堂小结教师行为:•总结内容:教师回顾课程要点,强调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

•鼓励实践:教师鼓励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解决现实问题做准备。

八下第一单元复习学教案

八下第一单元复习学教案
②这是对公民权利进行法律保障的又一重大举措
③说明喝酒是违法行为,醉酒是犯罪行为
④彰显了法律对公民生命的尊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①权利和义务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对等性);
②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制约性);
③某些权利和义务是彼此结合的(合一性)。
师生反思、总结:
①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②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④正确行使自己的财产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④
7、20XX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并举,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这项举措………………………………………………………………………( )
③认为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④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这句谚语的寓意是( )
①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②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④公民只履行义务不享有权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刘丽——厦门最美的洗脚妹,每天辛辛苦苦给客人端水洗脚做按摩,却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赞助了上百个贫困学生。刘丽用自己的工资赞助贫困学生是……………………………………………()
青坨营中学八年级思品复习导学案
主备人:刘立江备课组长签字:年级主任(组长)签字:日期:编号:11
课题
八年级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
课时
1
授课教师
学习
目标
1、理解权利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能够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8下第一单元复习教案.doc

8下第一单元复习教案.doc

课题语文八下第一单元复习课型课时主备人李云复习课一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和体悟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用V3、掌握一些字词的音和形。

历,并在品读中陶冶情操。

去,翻译重点句子。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翻译重点句子。

2、感受和体悟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怀,并在品读中陶冶情操。

教法学法归纳、整理,识记辅助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字音字形。

胆怯()翡()翠垣()子主字()婆攀()知()枝秀顾()奇崛()柔媚()莓()然丰月* ()金拶()尽隼()自()马姓()溅伫()立握()起呻畛()倦也()搪()木枯臀()犀()利睇()齿洋滨()多()死沉萍()修()仃争ydn ()斗艳ycinycin ()欲睡旁yi ()斜出坦荡如di () qianzi ()暗长忍jdn ()不禁涟yi ()锤lidn ()无边无yin ()二、现代文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理解。

1、《海燕》是一篇散文诗,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

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本文是作者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

通过对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大海景象的描绘和对海燕战斗英姿的刻画,反映了1905 年俄国革命前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并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2、《白杨礼赞》是一篇散文,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本文用象征手法,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歌颂的感情。

文章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依次从生长环境、外在形象、内在精神这三个方面来表现“不平凡”。

3、《石榴》作者是郭沫若,选自《丁冬草》。

文章以状物抒情的方式,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含蓄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堂实录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一滴水经过丽江》。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一滴水经过丽江,经历的彷徨与追梦的故事,让我们非常感动和启示。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的内容吧。

一、导入老师为我们播放了一个视频,里面展示了美丽的丽江,让大家先了解了一下这个地方的风景和人文。

还让我们思考,我们身边有哪些景点离我们不远,可以去一次呢?二、课堂讲解1. 故事人物故事里的主要人物是一滴水,它来自带有颜色的大溪流,被龙王鉴定为属于“勤劳宝珠二级”,意味着这滴水有着非凡的命运。

在路上,它遇见了不同的事物和人,而最后它的归宿是成为属于丽江古城的一条小溪流。

2. 故事情节这滴水经过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和人物。

比如它经过了玉龙雪山,传说只有“雪域桃花”的人才能看到它的神韵。

它还遇见了旧鞋子老人,“梦想是最有力的动力”这句话在他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最后,它成为了丽江古城一条小溪流的一部分。

3. 故事内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无数的选择和奇遇,每一个选择,每一个奇遇都会改变我们的命运。

我们要学会珍惜眼前的机遇,勇敢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地寻找自己的归宿。

正如那滴水一样,它没有放弃自我,也没有迷失方向,最后还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条水路。

三、小结通过这次课堂学习,我们对于《一滴水经过丽江》这个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我们要学会珍惜眼前的机遇,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会找到自己的归宿。

这是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最重要的内涵。

四、课后练习老师让我们在课堂上完成一道选择题:“‘你只需沿着河流的方向走,河流就会带你到达终点。

’这句话的意思是:”A.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随意选择方向。

B.人生道路充满着选择和奇遇。

C.我们要关注内心的声音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去追寻自己的梦想,珍惜眼前的机遇,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就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归宿。

八下三单元复习课教学实录

八下三单元复习课教学实录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学实录(下)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主要复习了本单元的一些文言知识,在复习过程中,老师始终在强调一种“建群”的思想。

“建群”有助于我们在归纳、比较中,更加灵活地掌握知识。

我们在复习本单元诗文的内容和主旨的时候也可以采用建群的思想。

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可以怎样建群?生:我认为可以将三篇“记”组成一个群,两首诗组成一个群。

师:是个好主意,但这样似乎割裂了诗与文的关系。

考虑到这五篇文章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老师就从文学的作用出发把他们放在一个群里面。

那文学的作用是什么呢?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有句经典的话,请同学们齐读PPT上的话。

屏显:生齐读。

师:那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本单元的几篇诗文中,我们分别看到了什么呢?我们首先从本单元的第一课开始。

生:《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想让我们看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请你具体解释一下。

生:陶渊明描绘了一个景色优美,人民淳朴热情、安居乐业的桃花源。

但这样的桃花源是并不存在的,这只是陶渊明的一种美好的想象。

师:你解释得非常清楚,看来你真正读懂了这篇文章。

大家说一下文章中哪里集中描绘了桃花源美丽的风光和幸福生活?生: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师:老师记得《礼记》中有一篇名为《大道之行也》,它有一部分是这样写的。

请大家看大屏幕。

屏显:师:大家比较一下这段文字与《桃花源记》中的文段有什么异同?生:都写了人民生活的幸福。

师:能说得具体一些吗?生:都写道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的生活。

生:还写到了青年男女有归宿,有活干。

师:有什么不同?生:我觉得《桃花源记》中有细致的描绘。

师:比如说——生:比如说《桃花源记》中具体写了老人孩子都怡然自乐。

师: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生:有许多老人坐在树下悠闲地闲谈,有许多孩子围绕在他们的周围追逐、嬉戏。

师:那你觉得老人们在谈论什么呢?生:他们在谈论庄稼生长得非常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实录
数据的分析复习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预习反馈】
师:今天我们复习数据的集中程度相关知识.首先我们评析课前复习预习练习.
你们完成了没有?
生:(齐声回答)完成了.
师:那首先把课前延伸检查一下(学生检查自己的课前延伸练习).
师:好,谁来把答案说说看.
生:第一题的答案是18.8 ,6
生:第二题的答案是15
生:第三题的答案是13
生:第四题的答案是5、4.5
生:第五题的答案是平均分分别是70,68,68所以选A.若考虑权重则分数分别是
65.75,75.875,68.125所以选B.
生:第六题的答案是甲车床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是:10、10、9.9 乙车床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是:10、10、10
由这三个量可以看出乙车床性能更好些.
师:几位同学都很好,课前都认真的完成练习.大家对几位同学的答案都认同吗?生:没有.
〖评析〗通过课前对这一组题目的完成,唤起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回忆.
【知识归纳】
师:在前面的练习中,有哪些特征量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生: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师:在应用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有异同吗?请同学们交流你们学习心得.
〖评析〗以课堂作为教学的辐射源,通过教师、学生、多媒体多点辐射,带动和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加到学习中来.
生:这三个统计量的相同之处:都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都可用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师:很好,那么不同点呢?
生: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相应的变动,这既表明平均数非常充分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信息,也带来了求平均数较为麻烦的问题.
生:中位数的大小仅与数据的排列有关,当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最为中间的数据为中位数,于是部分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常用它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师;那么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呢?
生:一般地,n个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时,存在最中间一个数据;如果数据有偶数个时,不存在最中间一个数据,取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即“一看二排三定”.
师:这些同学说的都很不错,再来看看众数.
生:众数着眼于对各数出现的频数的考查,因此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既不需要计算,也不要排序,而只要数出出现次数较多的数据的频数就行了,众数的大小仅与一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它的众数也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集中趋势.
师:从刚才的回答中,我们看到他们有各自的特点.具体应用中应选择确当的量.〖评析〗在本课的复习教学中,宜注意讲清上述三个量的联系与区别,它们都是描述一切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但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在具本问题中采
用哪能种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要看数据的特点和我们所关心的问
题了.
【课堂反馈训练】
1.在我市的“非常宝贝”的电视大赛中,评分办法采用现场打分,每位选手的最后得分是取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数,已知10位评委给某位小选手的打分如下:9.4、9.4、9.3、9.7、9.3、8.7、9.5、9.4、9.3、9.6.则这位小选手的最后得分是.
2.初三·一班五个劳动竞赛小组一天植树的棵数是:10,10,12,x,8,如果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12 B.10 C.9 D.8
3.某电脑公司的王经理对2006年4月份电脑的销售情况做了调查,情况如下表:
请你回答:2006年4月该电脑公司销售电脑价格的众数是.
4:
(1)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众数是________;
(2)该城市一年中日平均气温为26℃的约有________天;
(3)若日平均气温在17℃-23℃为市民”满意温度”,则该市一年中达到市民”满意温度”的约有_________天.
〖评析〗教师深入到小组,重点关注:①学生能否发现数学问题;②学生对于公式能否熟练运用;③学生在活动中解题是否规范.
【课堂小结】
师:从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生: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具体应用中应该选取确当的特征量.生:我明白了处理数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我们要学好数学,就能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
师:同学们谈得好极了,收获真不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有许多的问题在等着我们,我们可要主动去寻找问题,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有信心吗?
生:有!我们一定能行!
〖评析〗教学设计在遵循教材编写原理的基础上,对教学题材进行了重组,提供现实背
景,改变呈现方式,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
学会交流.充分地挖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
的情境中.让学生分析、小结,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课堂延伸】
请大家记好今天的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