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融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卷第7期2015年7月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TheoryandPracticeofContemporaryEducation

Vol.7No.7

Jul2015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5.07.043

论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融合

赵红梅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摘 要: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这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融合途径指明了方向。以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一致性为视角,探究二者融合的途径,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维护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者。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一致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5)07-0133-04

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表明必须认真审视道德和法律的互补作用,认识到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不可“各自为营”“厚此薄彼”,必须加强二者的有机融合[1]。大学生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群体,理应成为社会美德及良法的拥护者和实践者。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虽然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下“走在了一起”,但由于受到我国传统“重德轻法”思想的制约,高校常以“区别对待”之实冠以“有机结合”之名,导致教学结果跟不上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成效自然也就不尽如人意。因此,以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一致性为视角,旨在找准二者融合的契合点,探究出有针对性的融合途径。

1 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内涵

1.1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涵

道德是被人们广为认可并传承下来的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教育是为了向人们传播统治阶级的知识、文化以及意识形态,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而产生的社会活动。“道德教育”即指在我国“以德治国”方略的背景下,根据这一方略的精神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性的有关道德规范的宣传和教育。使人们在系统性的教育活动中了解道德内容,在先进的道德案例中感受道德的魅力,在道德活动中分辨道德行为的对错,最终在人们之间产生良好的道德影响,促使人们接受道德准则、履行社会义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就是以大学生为道德教育的对象,根据大学生的社会地位、身心发展特点、知识结构以及社会阅历等具体情况,借助于思政课这一主渠道,以一种软性的,宣传、感染为主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力图将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以期培养一种自觉性,使他们在面临道德选择时,能够鉴别是非善恶,选择一种符合社会要求的积极行为[2]。

收稿日期:20150416

基金项目:西南石油大学人文社科专项基金项目(2014RW004)

作者简介:赵红梅(1992-),女,贵州毕节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7卷

1.2 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内涵“法治”的内涵至今仍没有明确的界定,往往把它与“法制”一词相比较来进行阐释,“法治”与“法制”虽同音却不同质。“法制”是指国家维持社会秩序的一切法律规则及相关的制度,更多的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法治”则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包括从法的制定到法的运行整个完整的系统,强调一种依法治国的状态。所以“法治教育”是根据“依法治国”方略的精神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性的“法治思想”的宣传和教育,使人们不仅仅了解基础的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人们的

法治观念,促使人们共同加入到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建设中去[3]。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即针对大学生

进行的法治精神的教育,使其不仅“知法、懂法、用法”,更重要的是培养法治思维,树立法治信仰,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 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一致性的体现

2.1 教育性质的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

动”

[4]。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治观、道德观的教育,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以及法律素质,以培养道德水准高,能够对他们生活的圈子发生良好辐射作用的现代人。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把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融入“基础”课程,就是为了借助于课程这一平台,力图从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

2.2 教育原则的一致性

社会要发展,靠的是每一个不同的个体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扮演好自己要饰演的角色,所以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就是为了通过教授、体验、宣传、感悟、实践等方式,培养大学生对道德的认同感,让他们自觉地把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信仰,自觉用法律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弥补道德教育力量的不足。虽然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培养人的侧重点不同,但其目标的趋同性都是把“以人为本”的原则作为教育活动开展的宗旨,把教育和学生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更大程度地挖掘大学生的价值。

2.3 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前提,只有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因素都得到普遍的提高时,社会发展才有可能。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就是围绕“人的发展”这一核心,为大学生量身定做一套符合他们能力素质各方面得以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道德教育就是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况,真正地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挖掘出学生最潜在的道德良知,让他们遵循道德规范不是因为外在的压力或是奖励,而是真正出于自己内心的涌动。同样,法治教育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灌输基础的法律知识,而是要法治的精神深入到学生的意识中,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让他们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抵得住各种违法犯罪的诱惑。可见,无论是道德教育还是法治教育,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的触角能够伸入到社会中更广阔的领域。

2.4 教育价值的一致性

现实的发展状况往往同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不一致,因此在社会上的某个阶段总会有一个宏观性的目标引领社会群众为之奋斗。在现阶段我们所向往的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的和谐是社会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4

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