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1《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课讲解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诗歌及其背景知识。
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了解毛泽东对于故乡的思念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感受到时代对于文学艺术所提出的要求。
同时,培养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了解古典诗词的构成要素及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到《沁园春·长沙》的诗歌背景及其创作过程,理解诗歌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法;2、能力目标:通过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诗歌的阅读和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毛泽东对于故乡的思念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引导学生对于社会现实和个人经历的思考和感悟。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沁园春·长沙》诗歌的阅读,了解毛泽东对于故乡的思念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理解诗歌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法。
2、难点:培养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了解古典诗词的构成要素及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及其重要意义,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互动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探讨毛泽东在诗歌中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引导学生对于社会现实和个人经历的思考和感悟。
3、课堂演示:通过对于古典诗词的演示,诠释诗歌的构成要素及表现手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五、教学内容及方法1、讲解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2、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探讨毛泽东在诗歌中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引导学生对于社会现实和个人经历的思考和感悟。
3、通过对于古典诗词的演示,诠释诗歌的构成要素及表现手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毛泽东及其诗歌的背景,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
《沁园春·长沙》(上课稿)11
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巨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沁园春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1.文学体载的种类: 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 四大类
2.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
关 于 词 的 知 识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 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 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 牌”。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 “阕”。。 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 调。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至 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 4、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 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 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 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 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延伸阅读
1、毛泽东词欣赏
沁园春
长沙
《采桑子· 重阳》
1929年10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忆秦娥《娄山关》
1935年2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少年时期
青年时期
中年时期
中年时期
老年时期
返 回
写作背景
1911年,十八岁的毛泽东同志来到湖南省会长沙, 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 活。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 续从事革命工作。1925年春,他回湖南老家指导农民 运动。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湖南、广东等地农 民运动日益高涨。同年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
沁园春长沙试讲教案
沁园春长沙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用意,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二、重点内容1. 了解《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本课所学习的诗歌《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并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课文导读(10分钟)教师通过语音朗读《沁园春·长沙》,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韵律和音乐感,然后请学生跟读。
步骤三:诗意解读(20分钟)1. 解读诗歌的意境: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描写,感受作者对长沙的热爱和怀念之情,理解其中所表达的美景和喜悦。
2. 解读诗歌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激情和豪情,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爱国情怀和个人感受。
步骤四:语言表达(2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分享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他们的表达结果。
全班共同讨论并进行适当的修正和完善。
步骤五:情感体验(15分钟)1. 听音乐赏析:播放与《沁园春·长沙》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更好地感受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2. 朗诵演练: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诵,展示个人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步骤六:归纳总结(5分钟)学生或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诗歌知识和体验,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并展示一幅与《沁园春·长沙》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感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
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解词的相关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3、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沁园春·雪》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简略讲介作者毛泽东。
2、由“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比较,学习词牌和词标题的常识。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每个词牌都规定了这系列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
所以,人们写词又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内容填进去。
而词的标题即是与词的内容有关。
3、多形式诵读课文,掌握词的读音、节奏,初步感知内容。
4、简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这首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协会,并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把贫苦农民发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斗争。
而这引起了当时土豪恶霸的恐慌,湖南反动军阀赵恒锡通缉毛泽东。
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来到长沙,同年秋天去广州接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长沙时,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绚丽的秋色,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当年在此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读一首诗:《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你知道本是谁所作吗?毛泽东。
看看毛泽东的情怀,想想我们现在考进华理大附中(许多人一副落丧的样子)的心态吧,我们不一定都具备毛泽东那样的领袖气质,但至少要自信啊!顺便再看一首毛泽东的诗:《立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引入到《沁园春·长沙》。
二、齐读全词。
正音。
三、了解大致背景。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诵读欣赏①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
②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表明地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独”“立”“洲”。
关键词句:上片“看”字、下片“忆”字。
“万类霜天竞自由”。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
有表现力的词句:上片“万”“遍”“漫”“争”“击”“翔”。
下片“挥斥”“指点”“激扬”“粪土”等。
2、整体感知思考:本词描述了几幅画面?试根据内容给各幅画拟出小标题。
讨论、明确: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160;湘江霜天图峥嵘岁月图#160;中流击水图五、再诵诗歌,品味鉴赏1、写壮景,抒豪情①独立寒秋图:注意“独”字。
②湘江秋景图:抓住“看”字。
注意视角、用词、手法。
品味明确:远眺:万山红遍#160;#160;#160;层林尽染#160;#160;(静)近观:漫江碧透#160;#160;#160;百舸争流#160;#160;(静、动)仰视:鹰击长空#160;#160;(动)俯瞰:鱼翔浅底#160;#160;(动)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篇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篇一第1课时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重难点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酝酿情感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能欣赏诗的人,他决不会感到人生是干枯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板书课题:沁园春长沙]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1、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2、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情境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泛读。
出示毛泽东该词手迹,欣赏。
(设计依据:范读用以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及情感把握的分寸;手迹用以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
4、鉴赏,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并写在笔记本上,然后请两名同学读自己的鉴赏记录。
5、评价,同学们互相评价,互相补充完善,教师引导、点拨。
6、老师总结陈述(作为一种意见供学生参考):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远望层层叠叠的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火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竞相行驶。
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
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令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同许多同学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那时,正值青春年少,风采迸发,才华横溢,意气奔放,遒劲有力,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7、再读,把握词的脉络。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8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优秀8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
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一、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二、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老而弥坚)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三、研习全文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
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奔击行啸翔游鸣走排藏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沁园春·长沙教案一、导入新课秋天,在一般人眼中,往往充满了苍凉,充满了伤感,而毛泽东主席在他年轻的时候,却曾为秋天吟唱过一曲昂扬的赞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充满力量、充满豪情壮志的《沁园春长沙》。
二、教师范读三、鉴赏诗歌内容,感受形象,理清思路首先分析上阕① 理解前三句提示: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
要靠想象把诗意串联起来。
请同学们按调整好的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提问: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明确:不能。
“独立”不仅仅是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是一个人。
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辑毛泽东。
诗人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达长沙,独自来到橘子洲头。
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诗人身处险境仍然“独立寒秋”,坦荡从容。
烘托出毛主席顶天立地、意气昂扬的形象,并为全词奠定豪迈风格的基调。
描绘出了一幅湘江秋景图。
②词的上阕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说说领起了哪几句?描绘了哪些秋景?“看”。
七句。
秋景是: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语段压缩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王大绩讲句式仿用③诗人是从哪些视角来描写这些绚烂多彩的秋景的?远看:万山层林;(静景)近观:漫江(静景)百舸;(动景) 仰视:鹰;俯察:鱼(动景) 首先看到的是山色:万,表示多,“红遍”二字,既写出色彩艳丽,境界开阔,又与“寒秋”二字呼应起来。
“层林尽染”四字,点明经过多次霜打,所有的树林都变(“染”)成红色。
其次,看到的是江景:“江”,指湘江即使到了深秋,水势仍然很盛,用一个“漫”(满)字来写它,可以说是恰到好处,“碧透”二字如实地描绘了湘江水清澈见底的特征。
如果说前面万山、层林、“漫江碧透”是静景,那么“百舸争流”便是动景船很多且争着行驶。
《沁园春长沙》上课用包含练习
漫江碧透 漫 透
百舸争流 百 争 鹰击长空 击 翔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竞
“万” 写出山之多
木的高低。
“遍” 写出红之广
“层” 既写出了山势的起伏,也写出随之而形成的林
“染” 山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拟人手法写出秋
色之深。
“漫” 写出湘江水面的深而宽阔。 “透” 写出江水的澄澈,水深而洁。 “百” 写出江中船只之多。 “争” 表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提 示
一、阐释
看啊!深秋时节的群山,层层叠叠 的枫树林,叶子全都像染过一样,红成 了一片;湘江的流水,碧绿通透,无数 的船只在你追我赶。矫健的雄鹰,在 广 阔 无垠的天空展翅飞翔,活泼的鱼群, 在清澈见底的江中,遨游自如。万物在 深秋季节里都在争取自由,显露出蓬勃 的生机。
二、景物的描写顺序和描写手法。
提 示
主要写作特色
1. 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2. 写壮景,抒豪情,独到的意境勾 勒。
本 课 作 业
1.背诵《沁园春长沙》。 2.根据本词上阕“看”引 出的内容,写一段200字左右 的景物描写。
练习探究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诗“独钓寒江”与毛 词“独立寒秋”所表现的 诗人的胸襟境界是否相同? 柳诗表达的是诗人身 处逆境决不向恶势力妥协 的“穷则独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身”的封 建士大夫的心志;毛词则 表达了词人身处险境、坦 荡磊落、砥柱中流的革命 伟人的气度。两者不可同 日而语。
赏 朗读下阕第二层,回答下列问题: 析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五 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 ) 万户侯。” 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 二、这一层是由哪个字统领的?塑造 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6篇)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6篇)《沁园春长沙》的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第三,了解词语结构及相关知识,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教学时间:1课时。
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毛泽东,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二十世纪的中国又出现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词人——毛泽东。
他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现在,就让咱们充满激情地追寻着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板书课题)2、简介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二、诵读鉴赏1、诵读欣赏①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
②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
"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
"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沁园春长沙上课实用
沁园春
长沙
• 1. 听朗 读录音, 注意语气。 • 2. 有感 情的朗读 全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 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 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 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 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 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 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找一找:上阕给我们描绘了哪些意象,营造
了怎样的意境?
想一想:上阕在写景的角度上有什么变化?
哪些字用的比较传神?
谁问 怅 主苍 寥 沉茫 廓 浮大 , ?地 ,
为何作者在面对如此多娇江山的时候,会发出
“怅”的情绪?这三句有何作用?
思考:作者回答了上阕的问题没有?答 案是什么?
这些早期的革命青年具有怎样的精神风貌? • • • • • • 青春年少 热情奔放 才华出众 关心国家 无畏无惧 敢于斗争
预习作业检测
• 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1)沁园春( ) (2)峥嵘岁月( ) (3)百舸争流( ) (4)怅寥廓( )( (5)挥斥方遒( ) (6)浪遏飞舟()
)
“意象”简释
意
创作者的 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 客观物象
诗人的 思想感情 与客观物 象融合创造和 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 的艺术境界
• 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
人怎样的感情?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
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 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 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振 兴中华的慷慨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 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艺术手法上:
沁园春·长沙(使用)
二、背景介绍
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起源于两汉,盛行于宋代。 特点是每首词都有词调,也叫词牌。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 有些词在词牌下会有另外的标题或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缘由。不同词 牌规定的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正所谓“词 有定阕,阕有定句,句有定字” 。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词,标题是长沙,是以地点作为标题。这就要联系 毛泽东写这首词的背景,大家看一下背景简介: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 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 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 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 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 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 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诗歌的发展
古体诗(四言、五言、七言、乐府) 近体诗(唐:绝句、律诗) 新诗(五四以后新诗体新内容)
沁园春
毛泽东
长沙
一、导入
大家知道,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革 命领袖,他领导中国走向解放,同 时他也是一位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 他的诗词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格 调高雅、积极向上,没有任何的虚 假造作。以前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 叫做《沁园春· 雪》,请大家一起朗 读来温习下。
看
画色 彩 绚 图烂 的 秋 景
胸 壮怀 博 大 的 志凌 云
心 中 抒 情
2、下阕:
峥 嵘 岁 月 忆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风同 华学 正青 茂春 年 少 我 奋辈 然破 前浪 行锐 进
豪 迈 气 概
《沁园春长沙》教案:品味毛泽东的诗意长沙
《沁园春长沙》教案:品味毛泽东的诗意长沙“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一望洞庭湖所作。
这首诗描绍了湖南省长沙市的秋景和湖水。
这首诗是毛泽东的家乡,长沙的描写,也同样是毛泽东的个人情感的寄托。
此处不是对诗歌的典故,而是研究诗歌文学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讲授方法。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品味诗歌的诗意呢?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课前导入:教师可以采用文学名句、诗歌等相关课文作为导入。
例如,在讲解《沁园春·长沙》之前,可以让学生朗读《七步诗》的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两句的情感通过对同根生的呼应,展示出了这段历史的挑战和悲苦。
在学生读懂这首诗后,再使用毛泽东的散文,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中国的武装斗争的形势”,与这首诗呼应。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但他对家乡——长沙的热爱与狂热篇幅,更加让人感到他所描绍的景象的真切感。
二、目标引导:在学生熟悉前面的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着重引导学生:“诗是用语言刻画心灵和生活的美情的艺术创作,请问在这首诗中,毛泽东和我们分享了哪些长沙的美好之处呢?”三、理念教导:在学生了解课文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思想,与诗歌中的意境相呼应。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文学赏析”的方法,通过“让学生了解作者、了解作品情境、了解诗歌创作伦理、了解诗歌的艺术性能”等步骤,来引导学生认识诗歌。
在理念教导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诉求、美感、思想感受、创作技法等目标。
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毛泽东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授:1. 学生要理解毛泽东在诗歌中呼吁的“坚持不懈的革命斗争。
”2. 学生要探讨毛泽东的思想——组织劳动者建设全民共产国家的结构设计。
3. 学生要思考如何通过这首诗表达爱国主义。
四、教学方法:教师在上课时,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例如,展示图片或配备音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环境。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 长沙》上课用
任务2:阅读诗歌,根据要求,梳理 文本结构。
上片: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彩 的秋景图
下片:抒情,借回忆青年时代的 革命活动抒发革命豪情
领字
看:统领到哪一句?
万类霜天竞自由
齐读这一段描写, 思考:这七句的视角变化 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
由远及近 由上自下
远眺
仰望
由静到动 近看 俯瞰
这些早期的革命青年具有怎样的精神风貌?
词的组成
标题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词牌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着词的字数、
句数和平仄声韵。
★按字的多少,词一般又有小令(58字内)、
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 式。
解题
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 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 由此而得名。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朗诵 时语气要舒展平和,语速稍缓。“恰”后面停一 下,下面四句要读得干脆有力、意气风发、连贯 流畅;后面三句更加有力,速度比前四句还要加 快,到“粪土”之后再放慢。整个这一层要一气 贯通,铿锵有力,激昂奔放。最后三句起句应轻 而慢,第二句加快上扬,到“水”字又放慢拖长 ,最后一句,总体要读得慢、高、强,尤其是“ 遏”字要突出强调。末句要读得震撼人心,令人 荡气回肠,以突出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以天下为 己任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 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 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 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 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 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上课版)
毛泽东
长沙
一、关于词的常识
产生时间 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 名 称 “曲子词”(曲词、曲子) “诗余”、“长 短句”、“琴趣”、“ 乐府” 词 牌 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 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 “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 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天净沙 秋思》《沁园 春 长沙》。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
古人笔下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凄惨,而毛泽东笔 下的秋景为什么如此灿烂多彩,充满生机? 提示:毛泽东的身份、地位、抱负
3、体会“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丰 富含义。 “怅”包含着一个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这 样的蓬勃绚丽,而现实社会却如此沉闷黑暗,“独 立寒秋”的诗人,俯仰天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 有所思,思有所忧。禁不住问苍茫大地:谁来主宰 你的盛衰荣枯? “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提示: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人以天下为己任,忧国 忧民的广阔崇高的心境 小结:“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 词的“词眼”。上阕就是通过这样写景,提出“谁 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伟大的抱 负。
词人如何刻画“同学少年”这一意象 的?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
年龄气质
(同学少年 精神状态 (书生意气 战斗行动 (指点江山 粪土当年万户侯)
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激扬文字
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 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精神 十分旺盛。 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谈论。经常在一起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讨恶扬善的文章,把主 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的如粪土一般。
(2)讨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能感受到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词? 豪迈大气
齐读,思考上、下片主要写什么 内容
上片: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 彩的秋景图
下片:抒情,借回忆青年时代 的革命活动抒发革命豪情。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历史回放
1911年,毛泽东18岁时到湖南长沙,在 此从事革命活动13年。 1913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读 书, 1918年与何叔衡等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 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运动时,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
赏 朗读上阕第三层,然后回答问题:
析
(
三 )
“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
二、这一层采用了什么句式?在词 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 调。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至 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
《沁园春.长沙》词特点
分为上下两阙 上阙13句56字 下阙12句58字
属长调
基础知识 请给下列红体色字注音。
沁园春 ( qìn ) 峥嵘( zhēng róng) 挥斥方遒 ( qiú)
百舸( gě ) 寥廓( liáo kuò) 浪遏飞舟( è )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 些成分省略。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 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在深秋时节,我独立于橘子洲头, 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赏 析
朗读上阕第一层,然后回答问题:
(
一 )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
头。”
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 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 随后,又领导了驱逐 湖南督军兼省长军阀 张敬尧的斗争。
写作背景
1925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国共统一 战线已经确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 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革命该由哪个阶 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 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 习所,经过长沙,重游了他在长沙读书 时常去的橘子洲,回忆当年求学和革命 斗争生活,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 心潮激荡,豪情满怀,吟成此篇。
基础知识
字义 百舸 寥廓 峥嵘 苍指宇宙的广阔 不平凡,不寻常 旷远迷茫 正当,正值 奔放 强劲有力 阻止
听录音,小声跟读,纠正字音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 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 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与下阕开头“携来百侣曾游”相照应, 说明今天是一人旧地重游;
3、联系创作背景,可以看出这里更表现 出了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在革命斗争的惊涛 骇浪中昂然屹立的高大形象。
赏 朗读上阕第二层,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析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 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
二 由。”
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
二、这一层主要交代了什么?
三、体会“独立”这个词语的表现力。
提
阐释
示
在深秋的季节里,我独立在
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停
地向北流去。
返回 回目录页
提
大意
示
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环境。
返回 回目录页
三、体会“独立”这个词语的表现力。
1、写出独自一人来此游览,远望、凝思 的情状,思考自我的人生价值;
图 片 欣 赏
毛泽东手书《沁园春 长沙》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页
沁 园 春 长 沙
关 于 词 的 知 识
1、词,又称长短句。兴起于唐,盛 于宋,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 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 样,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 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 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 牌”。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 “阕”。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 “长沙”是题目。
作
毛 泽 东 ( 1893-
者
1976),字润之,湖 南湘潭人。伟大的
介
无产阶级革命家、
绍
军事家、战略家和
理论家,中国共产
党、中国人民解放
军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主要缔造者和
领导人,诗人,书
法家。
历史回放
1910年农历7月,毛泽东将近17岁,他第 一次要离开家乡,到50里以外的地方去。临 行前写下了这首诗。
返回 回目录页
领字
看:统领到哪一句?
万类霜天竞自由
齐读这一段描写, 思考:这七句的视角变化 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
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
远
近
山上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静景
远眺
相 间 、 动
江中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近观
静 结
合
天空 鹰击长空, 动景
仰视
, 对
水底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俯视 比 鲜 明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万类霜天竞自由
鱼鹰 翔击 浅长 底空
百漫 舸江 争碧 流透
小组交流 在这几句写景的句子中,你觉得哪个
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
写出了色彩浓烈 写出了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
鹰击长空 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强劲 有力之状
鱼翔浅底 突出了鱼儿自由轻快之态
竞自由 生命力
有力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
)
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
二、“看”字领起哪几句?
提
阐释
看啊!深秋时节的群山,层层叠叠的
示
枫树林,叶子全都像染过一样,红成了
一片;湘江的流水,碧绿通透,无数的
船只在你追我赶。矫健的雄鹰,在广阔无
限的天空展翅飞翔,活泼的鱼群,在清
澈见底的江中,遨游自如。万物在深秋
季节里都在争取自由,显露出蓬勃的生
机。
写景句“感情色彩”总结
“万类霜天竞自由”,是眺望之余一个有力的哲理性的 概括,透露出词中写到的枫树、鹰、鱼等,及那些未写出 的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即使是在“寒秋”里,仍在不断地 变化着、发展着、斗争着。而且,正是这种变化、发展和 斗争,它们才显示出无限的生机和美丽,特别是一个“竞” 字,把意境开拓得极为广阔,把“万类”描绘得极富有生 命力量,透过这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联系当时的政治形 势,使我们感到强烈的时代气息,想起了风起云涌,如火 如荼的革命运动;看到了当时革命者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冲决一切罗网的战斗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