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标准模板

合集下载

玉米验收标准 (2)

玉米验收标准 (2)

玉米验收标准1. 引言玉米(学名:Zea mays L.)是全世界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保证玉米的品质和安全,确保农民和消费者的权益,制定了一套玉米验收标准。

2. 玉米外观要求玉米外观是玉米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主要包括玉米的颗粒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

下面是对玉米外观的具体要求:•颗粒大小均匀饱满,不应出现过大或过小的颗粒;•颗粒形状应规整,不应出现畸形、短粒等情况;•颜色应呈现金黄色或浅黄色,不应出现发黑或发白的现象。

3. 玉米含水量要求玉米的含水量是衡量玉米储存和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适宜的含水量有助于防止霉菌的生长,保持玉米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以下是玉米含水量的要求:•普通玉米的含水量应控制在13%以下;•种子玉米的含水量应控制在15%以下。

4. 玉米杂质要求玉米中的杂质包括不同种类的杂质,如石头、杂草种子等。

这些杂质会影响玉米的品质和食用价值。

以下是对玉米杂质的要求:•石头、杂草种子等大颗粒杂质应控制在每千克玉米中不超过3颗;•破碎颗粒、矮粒等小颗粒杂质应控制在每千克玉米中不超过50颗。

5. 玉米霉菌毒素要求玉米霉菌毒素是玉米产生的一种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

以下是对玉米霉菌毒素的要求:•玉米霉菌毒素B1的含量应控制在每千克玉米中不超过5微克;•玉米霉菌毒素B2的含量应控制在每千克玉米中不超过5微克;•玉米霉菌毒素G1的含量应控制在每千克玉米中不超过1微克;•玉米霉菌毒素G2的含量应控制在每千克玉米中不超过1微克。

6. 玉米重金属残留要求玉米重金属残留是指玉米中可能含有的有害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以下是对玉米重金属残留的要求:•铅(Pb)的含量应控制在每千克玉米中不超过0.2毫克;•镉(Cd)的含量应控制在每千克玉米中不超过0.05毫克;•汞(Hg)的含量应控制在每千克玉米中不超过0.02毫克。

7. 玉米检测方法为了确保玉米的质量和安全,需要使用适当的检测方法对玉米进行检测。

玉米储藏技术规范

玉米储藏技术规范

玉米储藏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储藏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入仓过程管理、储藏期间技术措施、基本工艺、技术方案和粮情检测分析与品质检验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储存在粮油仓房内的玉米的储藏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53-2007 玉米GB 2715-2005 粮食卫生标准GB/T 20570-2007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17913-2002 粮食仓库磷化氢环流熏蒸装备LS/T 1211-2008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LS 1212-2008 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LS/T 1213-2008 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规程GB/T XXXX-2008 低温储粮技术规程GB/T XXXX-2008 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GB/T XXXX-2008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GB/T XXXX-2008 谷物冷却机应用技术规程GB/T XXXX-2008 粮食烘干机安全操作规程GB/T XXXX-2008 整仓干燥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安全水分safe moisture content在常规储藏条件下,粮食和油料能够在当地安全度夏而不发热、不霉变的最高水分含量。

3.2安全水分玉米safe moisture corn水分含量未超过安全水分的玉米。

3.3偏高水分玉米semi-safe moisture corn水分含量略高于安全水分、差值≤1.0%以内的玉米。

3.4高水分玉米high moisture corn水分含量高于安全水分、差值>1.0%以上的玉米。

3.5储粮生态区域typical ecological areas of grain storage根据影响粮食安全储藏的生态和气候条件科学划分的储粮区域。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标准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标准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标准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质量:包括颜色、形状、粉尘和污垢等。

2. 气味:应无异味或有明显异味。

3. 水分含量:一般要求玉米的水分含量不得高于14%。

4. 糊化度:玉米的糊化度要求在70%-90%的范围内,糊化度低于70%可以表示为口感硬,而高于90%则可能导致玉米流失淀粉和变得更加脆弱。

5. 硬度及密度:玉米的硬度和密度会直接影响其耐储存性和食用价值。

一般硬度指标数值越小越好,密度指标数值越大越好。

6. 酸度和霉变指标:玉米的酸度和霉变指标是储存品质的重要指标。

酸度指标不得超过0.5%,霉变指标不得超过3%。

7. 饱和质量:饱和质量是指玉米内部的油脂含量,通常要求其不得超过2.5%。

最终的玉米储存品质评估应该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方面的指标,并量化出一个综合评定值,以便帮助农民和生产企业判断储存品质的好坏。

青贮玉米质量标准

青贮玉米质量标准

一、青贮原理青贮是利用微生物的乳酸发酵作用,达到长期保存青绿多汁饲料的营养特性的一种方法。

青贮过程的实质是将新鲜植物紧实地堆积在不透气的容器中,通过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使原料中所含的糖分转化为有机酸,主要是乳酸.当乳酸在青贮原料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的活动,并能阻止原料中的养分被微生物破坏,从而将原料中的养分很好的保存下来.随着青贮发酵时间的延长,乳酸不断积累,乳酸积累的结果使酸度增强,乳酸菌自身亦受抑制而停止活动,发酵结束.青贮发酵完成一般需要17~21天。

由于青贮原料是在密闭并停止微生物活动的条件下储存的,因此可以长期保存,甚至有几十年不变质的纪录。

综上所述青贮是指建立乳酸菌厌氧发酵,产生酸性环境,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繁衍,从而达到长期保存饲料的技术。

青贮饲料也就是指将新鲜的青刈饲料作物、牧草、新鲜的全株玉米或收货籽实后的玉米秸等青绿多汁饲料直接或经适当的处理后,切碎、压实、密封于青贮窖、壕或塔内,在厌氧环境下,通过乳酸发酵而成。

二、青贮饲料及加工调制1、青贮饲料的营养特点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因原料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其共同特点是:青贮饲料中富含水分、粗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以全株玉米营养价值最高。

适口性好,易于消化。

青贮饲料气味酸香,柔软多汁,非蛋白氮中以酰胺和氨基酸的比例高,大部分的淀粉和糖类分解为乳酸,粗纤维质地变软。

因此易于消化。

2、青贮饲料的种类(1)常规青贮:目前常用于玉米秸青贮和全株玉米青贮。

青贮料可极大限度的保存原料原有的营养价值,适口性好。

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丰富,粗蛋白为8.4%,碳水化合物为12.7%。

(2)半干青贮:半干青贮又叫低水分青贮,是指青贮原料收割后,经风干含水量降到45%~55%,形成对微生物不利的生理干燥和厌氧环境,同时植物细胞形成高渗透压,使生命活动受限制,发酵过程变慢,在无氧的条件下保持青贮料的方法。

它兼有干草和一般青贮料的优点,干物质含量比一般青贮料多一倍。

《玉米》质量标准

《玉米》质量标准

生霉粒与卫生标准中霉变粒的区别?
• “生霉粒”指粒面生霉的颗粒。《粮食卫生标准》中的“霉变
粒”为粒面明显生霉并伤及胚和胚乳(或子叶)、无食用价值的 颗粒。
• 生霉粒与霉变粒有本质区别,检验中关键要观察霉变现象是否
伤及胚或胚乳,未伤及胚或胚乳的是生霉粒,伤及胚或胚乳的 是霉变粒;
• 两个指标的归属不同,生霉粒归属不完善粒,霉变种皮下 有明显青色霉菌的颗粒如何归属?
• 这种颗粒是在玉米脱粒、烘晒、过筛、整
理等环节,将玉米粒面的霉菌“擦”掉了, 按照《粮食卫生标准》中的霉变粒的定义 霉菌已经伤及胚和胚乳,该玉米颗粒应归 属霉变粒。
• 3.2.6热损伤粒:受热后籽粒显著变色或受到损伤的颗粒,
GB/T 5498 粮食、油料检验 容重测定法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LS/T 3701 HGT-1000型谷物容重器
• 3 术语和定义
•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 3.1 容重 • 玉米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3.2 不完善粒
• 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玉米颗粒。包括下列几种:
包括自然热损伤和烘干热损伤粒。 3.2.6.1自然热损伤粒:储存期间过度呼吸,胚部或胚乳显 著变色的颗粒。
• 3.2.6.2 烘干热损伤粒:加热烘干时引起的表皮或胚或胚
乳显著变色,籽粒变形或膨胀隆起的颗粒。
• 不完善粒检验是在检验过小样杂质的样品(100g
左右)中,按标准规定逐项检出不完善粒,合并称 量。
指标。卫生标准强调无食用价值,质量标准强调使用价值,不 符合卫生标准的玉米虽不能供人食用,但还可以作饲料或工业 用原料。
• 注意:当依据GB1353-2009《玉米》进行全项目检验时,应

最新玉米储藏技术规范标准

最新玉米储藏技术规范标准

最新玉米储藏技术规范标准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储藏技术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最新玉米储藏技术规范标准的内容:一、储藏前的准备1. 清洁与消毒:储藏设施在使用前应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以消除可能的微生物和害虫。

2. 设施检查:确保储藏设施的结构完好,无漏雨、漏风现象,通风系统正常运作。

二、玉米的收获与处理1. 适时收获:根据玉米的成熟度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

2. 去杂:收获后的玉米应去除杂质,如秸秆、叶片等。

3. 干燥:玉米收获后应尽快进行干燥处理,以降低水分含量至安全储藏水平。

三、储藏条件1. 温度控制:储藏环境的温度应控制在15℃以下,以减缓玉米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活动。

2. 湿度控制: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以下,避免玉米吸湿发霉。

3. 通风:确保储藏环境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利于热能和湿气的散发。

四、储藏方式1. 堆垛:玉米应按照一定的方式堆垛,堆垛高度和密度应根据储藏条件和玉米特性确定。

2. 隔离:使用隔离材料,如塑料薄膜或专用垫料,以防止地面湿气对玉米的影响。

五、储藏期间的管理1. 定期检查:定期对储藏的玉米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如霉变、虫害等。

2. 记录:建立储藏记录,包括温度、湿度、检查结果等,以便于管理和追溯。

六、病虫害防治1. 物理防治:通过清洁、通风等物理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可使用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需严格遵守使用规范。

七、出库管理1. 出库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玉米品质,制定合理的出库计划。

2. 出库检查:出库前对玉米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出库玉米符合标准。

八、安全与环保1. 安全操作:在储藏和出库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事故发生。

2. 环保意识:在储藏过程中,注重环保,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以上规范标准旨在确保玉米在储藏过程中的品质和安全,同时也为提高玉米储藏效率和经济效益提供了指导。

玉米术语、验收标准和检测方法

玉米术语、验收标准和检测方法

玉米术语、验收标准和检测方法术语和定义1、容重玉米籽粒在单位容器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2、不完善粒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玉米颗粒。

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碎粒、生芽粒、生霉粒和热损伤粒。

2.1虫蚀粒被虫蛀蚀,并形成蛀孔或隧道的颗粒。

2.2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2.3破碎粒籽粒破碎达本颗粒体积五分之一以上的颗粒。

2.4生芽粒芽或幼根突破表皮,或芽或幼根虽未突破表皮但胚部表皮已破裂或明显隆起,有生芽痕迹的颗粒。

2.5生霉粒表面生霉的颗粒。

2.6热损伤粒受热后籽粒显著变色或受到损伤的颗粒,包括自然热损伤粒和烘干热损伤粒。

自然热损伤粒:储存期间因过度呼吸,胚部或胚乳显著变色的颗粒。

烘干热损伤粒:加热烘干时引起的表皮或胚或胚乳显著变色,籽粒变形或膨胀隆起的颗粒。

3、杂质除玉米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

3.1筛下物通过直径3.0mm圆孔筛的物质。

3.2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物质。

3.3有机杂质无使用价值的玉米粒、异种粮及其他有机物质。

3.4色泽、气味一批玉米固有的综合颜色、光泽和气味。

4、质量要求和卫生要求4.1质量要求各类玉米质量要求见表1。

其中容重为定等指标,3等为中等。

表1玉米质量标准4.2卫生要求食用玉米按GB2715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5、检验方法5.1 扦样、分样:按GB5491执行。

5.2 色泽、气味检验:按GB/T5492执行。

5.3 类型及互混检验:按GB/T5493执行。

5.4 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按GB/T5494执行。

5.5 水分检验:按GB/T5497执行。

5.6 容重检验:按附录A执行。

水分不高于18%的玉米直接测定容重,高于18%的玉米应按附录B的规定降水后再测定容重。

6、检验规则6.1 检验的一般规则按GB/T5490执行。

6.2 检验批为同种类、同产地、同收获年度、同运输单元、同储存单元的玉米。

6.3 判断规则:容重应符合表1中相应等级的要求,其他指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国粮发(2000)143号储存判定规则

国粮发(2000)143号储存判定规则

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的通知国粮发[2000]1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厅(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谷粮油集团公司,各粮检机构:为加强粮油质检工作,及时掌握粮油储存品质变化情况,准确判定陈化粮油,适时推陈储新,现将修订后的《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原《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试行)(国粮[1991]148号)即行废止。

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二〇〇〇年七月二十日《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试行)1、范围本规则规定了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粮油品种的品质判定定义、储存品质控制指标、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的使用与判定、试验方法等要求。

本规则适用于中央储备粮油、定购粮油、保护价收购粮油,其它性质的粮油亦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下面标准被修订后,则引用修订后的新标准。

GB1350—86 稻谷GB1351—-86 小麦GB1352—86 大豆GB1353—86 玉米GB1354—86 大米GB1355—86 小麦粉GB1534—86 花生油GB1535—86 大豆油GB1536—86 菜籽油GB2716—88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T 5490—85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规则GB5491—85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492—85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 5511—85 粮食、油料检验粗蛋白质测定法GB/T 5516—85 粮食粘度测定法(毛细管法)GB/T 5520—85 粮食、油料检验种子发芽试验GB/T 5530—85 植物油脂检验酸价测定法GB/T 5538—1995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B10464—89 葵花籽油GB/T 14488.1—93 油料种籽含油量测定法GB/T 14607—93 小麦粉干面筋测定法GB/T 15682—1995 稻米蒸煮试验品质评定GB/T 15684—1995 谷物制品脂肪酸值测定法3、定义3.1宜存粮油:符合判定为“宜存”规定的,可继续储存的粮油。

全株青贮玉米质量判定的四大标准

全株青贮玉米质量判定的四大标准

表3青贮玉米发酵指标判定表2青贮玉米感官判定全株玉米青贮是奶牛重要的口粮,约占奶牛日粮干物质的30%-40%。

一般来讲,优质的玉米青贮相对于劣质青贮可降低公斤奶成本0.2元/公斤(优质青贮含有较多的干物质、淀粉,更低的使用损耗等)。

如何评定一窖青贮好坏,我们需要关注哪些质量指标呢?本文结合前辈经验,特整理如下:1全株青贮玉米制作原理全株玉米青贮是将带有籽实的整株玉米通过机械切碎压实,经乳酸菌发酵产酸,当pH 值低于4.2时,其他微生物活性被抑制,达到能够长期保存营养价值的奶牛粗饲料。

整个青贮发酵过程一般分为好气性菌活动阶段、乳酸发酵阶段和青贮稳定阶段。

2全株青贮玉米营养特点全株青贮玉米制作简单、贮存容易、营养丰富,一年四季可保持青绿多汁的特性,消化率高。

3全株青贮玉米质量判定结合笔者经验,我们一般需要从感官、发酵、营养和卫生指标四方面考评青贮质量。

3.1感官指标优质的青贮玉米可保持原有植株切碎后的状态,无味或有淡淡的芳香味。

3.2发酵指标判定青贮发酵的好坏直接影响青贮制作的优劣,可通过以下4项指标进行判定:3.3营养指标判定发酵指标决定了青贮的优劣,但由于青贮玉米表1不同粗饲料营养成分对比技术专题奶牛》2019年09期231青贮发酵原理青贮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活动和生物化学变化过程。

青贮过程是指在密封的状态下,为乳酸菌生长繁殖创造有利条件,使乳酸菌大量繁殖,将青贮原料中可溶性糖类变成乳酸,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可抑制有害菌生长,从而达到长期保存青绿饲料的目的。

因此,青贮的成败,主要决定于乳酸发酵的程度。

刚刈割的青饲料中,带有各种细菌、霉菌、酵母等微生物,其中腐败菌最多,乳酸菌很少。

新鲜青饲料上腐败菌的数量,远远超过乳酸菌的数量。

青饲料如不及时青贮,在田间堆放2~3天后,腐败菌大量繁殖,每克青饲料中往往数亿以上。

因此,要想制作出高品质青贮饲料,必须具备两个因素:厌氧环境和酸性环境(高有机酸含量,低pH 值)。

国家商品玉米标准1

国家商品玉米标准1

国家商品玉米标准12. 产品等级:一等、二等、三等、四等3. 外观特征:1) 形状:颗粒形状完整,基本呈圆形或扁圆形。

2) 颜色:一等品为金黄色或淡黄色;二等品为黄色或淡黄色;三等品为较深黄色或淡褐色;四等品为褐色或深褐色。

3) 杂质:应无异物、杂质和霉变等现象。

4. 理化指标:1) 水分含量:一等品不大于14.5%;二等品不大于14.5%;三等品不大于15.0%;四等品不大于15.0%。

2) 筛分率:废粒不大于2.0%,杂质不大于0.5%。

3) 容重:一等品不小于69kg/hl;二等品不小于68kg/hl;三等品不小于66kg/hl;四等品不小于64kg/hl。

4) 酸值:按氢氧化钠滴定法测定,不大于0.20ml/100g。

5) 淀粉含量:不少于70%。

5. 加工技术指标:1) 精制程度:应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精制程度应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2) 碾米质量:碾米质量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严格控制碾米损失和不合格率。

3) 石磨条理:石磨出的面团应具有良好的条理,无结块现象。

6. 实物质量检验方法:1) 颜色检验:采用人眼观察比较法进行检验。

2) 杂质、霉变等检验:采用肉眼观察、闻气味、手摸等方法进行检验。

3) 水分含量检验:采用烘箱干燥法进行检验。

4) 容重检验:采用电子天平进行检验。

5) 酸值检验:采用氢氧化钠滴定法进行检验。

7. 包装和储运:1) 包装:采用塑料袋或麻袋包装,每袋净重不超过50kg。

2) 储存: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阴凉处,避免阳光暴晒和雨淋,防止霉变。

8. 标志和售后服务:1) 标志:应印刷国家规定的标志,并在包装上注明产品等级、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

2) 售后服务:生产厂家应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及时解决消费者咨询和投诉问题。

(085)玉米验收标准

(085)玉米验收标准

玉米验收标准一、适用范围1.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的定义、分类、质量指标、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2.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玉米。

二、分类根据玉米种皮颜色分为三类:1.黄玉米:种皮为黄色,并包括略带红色的黄色玉米。

2.白玉米:种皮为白色,并包括略带淡黄色或粉红色的白色玉米。

3.混合玉米:混入本类以外玉米超过5.0%的。

三、质量指标1. 各类玉米按容重定等,其质量指标见表1:2. 各类玉米以二等为中等玉米,低于三等的为等外玉米。

3. 上述容重指标只适用于水分含量在23%(含)以下的玉米。

4. 卫生检验和植物检疫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四、检验方法1. 检验的一般规则按GB/T5490执行。

2. 扦样、分样按GB5491执行。

3. 容重检验按附录A执行。

4. 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按GB/T5494执行。

5. 水分检验按GB/T5497执行。

玉米水分含量大于16.0%的采用两次烘干法测定。

6. 互混检验按GB/T5493执行。

7. 色泽、气味鉴定按GB/T5492执行。

五、包装、运输和贮存包装、运输和贮存按国有家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六、附加说明1. 容重粮食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2. 不完善粒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

包括下列几种:①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②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③破损粒:籽粒破损达体积五分之一(含)以上的颗粒。

④生芽粒:芽或幼根突破表皮的颗粒。

⑤生霉粒:粒面生霉的颗粒。

⑥热损伤粒:受热后外表或胚显著变色和损伤的颗粒。

3. 杂质通过规定筛层和无使用价值的物质,包括下列几种:①筛下物:通过直径3.0mm圆孔筛的物质。

②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杂质。

③有机杂质:无使用价值的玉米粒、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杂质。

4. 色泽、气味一批玉米固有的综合色泽和气味。

七、凡违反以上规定之一者,视其情节轻重向公益基金会捐赠50-500元。

玉米质量标准新国标

玉米质量标准新国标

玉米质量标准新国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玉米质量标准(GB/T XXXXX-XXXX)发布日期:XXXX年XX月XX日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的质量要求、实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2.引用文件以下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以下文件的任何修改单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关于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的信息,参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3.术语与定义本标准适用以下术语的定义。

3.1 玉米块茎玉米(Zea mays L.)的成熟果穗,含有谷粒。

3.2 抗霉菌对玉米中的霉菌(如Aspergillus flavus)具有抵抗能力。

4.质量要求4.1 外观和色泽玉米应具有外观饱满,茎秆完整,无破损或良性病变的特征。

它的色泽应为黄色或金黄色。

4.2 尺寸玉米粒的长度应在10-20毫米之间。

直径应在5-10毫米之间。

玉米的外部结构应整齐,无残留物。

4.3 抗霉菌性能玉米中的霉菌含量应符合卫生标准。

抗霉菌性能应符合相关要求。

4.4 含水率玉米的含水率应控制在相应的范围内,以确保保持其品质和保存期限。

5.实验方法5.1 外观和色泽检验采用目视法观察和评估玉米的外观和色泽。

5.2 尺寸测定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玉米粒的长度和直径。

5.3 抗霉菌性能检验使用适当方法检测玉米中霉菌的含量,并参照相关要求评估其抗霉菌性能。

5.4 含水率测定使用可靠的方法测定玉米的含水率。

6.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玉米的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相关规定。

备注:本标准根据国际经验制定,适用于我国的玉米生产和加工。

对于进出口玉米,应遵守相关的进出口贸易法规和标准。

国标玉米安全储存水分标准

国标玉米安全储存水分标准

国标玉米安全储存水分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玉米质量安全标准》(GB/T 13690-2018),
玉米的安全储存水分标准如下:
1. 玉米的安全储存水分范围为13.5%~15.5%。

这意味着在
储存过程中,玉米的水分含量应保持在13.5%到15.5%之间。

超过或低于这个范围都可能会导致玉米的质量下降或产生
安全隐患。

2. 在储存过程中,应定期检测玉米的水分含量,并采取相
应措施进行调整。

如果发现玉米的水分含量超过15.5%,应
采取降低水分含量的方法,如通风、晾晒等。

如果水分含
量低于13.5%,则需要进行适当的湿润处理,以防止玉米的
质量下降。

3. 在储存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玉米受到雨水或其他水源的
浸泡,以防止水分含量超出安全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的玉米可能会有不同
的安全储存水分标准,具体的标准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和相关法规进行确定。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建议根据当
地的标准和要求来确定玉米的安全储存水分标准。

玉米质量及储存品质检验

玉米质量及储存品质检验

V1—滴定邻苯二钾酸氢钾溶液所耗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0—滴定空白溶液所耗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204.22—邻苯二钾酸氢钾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
注意事项:
(1)称量基准物质邻苯二钾酸氢钾时,应将其盛放试剂的瓶盖妥善放置,严防污染。
滴加酚酞指示剂 3-4 滴后,用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微红色,30s 不褪色为止。记下
耗用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V1。
注意事项:
①滴定速度的控制:滴定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一般控制在 6-8mL/min,即每秒 2-3 滴,
7
滴定液成串不成线。 ②终点的观察:临近滴定终点时, 要适当放慢滴定速度,注意观察样液的颜色变化。测
无机杂质
2
(3)有机杂质:无使用价值的玉米粒、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杂质。
轻型杂质
异粮粒
注意事项: ①玉米以外的有机物质,包括异种粮粒均为杂质。 ②严重病害、热损伤、霉变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变色变质无使用价值的玉米均为杂质。 2.大样杂质检验 按标准规定分两次进行筛选,然后拣出筛上大型杂质和筛下物,合并称量。 注意事项: ①应将玉米芯上玉米剥离,分别归属。 ②应将筛底中的筛下物清理干净。 3.小样杂质检验 从检验过大样杂质的试样中分取试样约 100 g。小样用量不大于 100g 时,精确至 0.01g; 小样用量大于 100g 时,精确至 0.1g,倒入分析盘中,按标准规定,拣出其中的杂质并称量。 4.杂质总量检验 杂质总量为大样杂质与小样杂质之和。 (六)不完善粒检验 按 GB/T 5492—2008 执行 1.不完善粒: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包括下列几种: (1)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储存品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判定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在安全储存水分和正常储存条件下玉米的
储存品质, 指导玉米的储存和适时轮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必不可少。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 5490- 粮油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 扦样、分样法
GB/T 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 5507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25069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GB/T 29405- 粮油检验谷物及制品脂肪酸值测定仪器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2506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色泽color
玉米在规定条件下的综合颜色和光泽。

3.2 气味odor
玉米在规定条件下的综合气味。

3.3 蒸煮品评cooking quality evaluation
将玉米制成玉米粉, 在规定条件下制作成窝头后, 对其色泽、气味、外观结构、内部性状、滋味等进行品评的试验, 结果用品尝评分值表示。

3.4 品尝评分值tasting assessment value
窝头品评试验所得的色泽、气味、外观结构、内部性状、滋味等各项评分值的总和。

4 储存品质分类
按储存品质的优劣将玉米分为宜存、轻度不宜存和重度不宜存三类。

5 储存品质指标
玉米储存品质指标见表1。

表1 玉米储存品质指标
6 检验方法
6.1 脂肪酸值检验: 按附录A执行。

6.2 色泽、气味评定: 按附录B的B.3执行。

6.3 品尝评分值检验: 按附录B执行
7 检验规则
7.1 一般规则
按GB/T 5490- 执行。

7.2 扦样、分样
按GB5491执行。

7.3 储存品质检验
7.3.1 入库前, 应逐批次抽取样品进行检验, 并出具检验报告, 作为入库的技术依据; 入仓时, 应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检验, 并出具检验
报告, 取平均值作为该仓( 垛、囤、货位) 建立质量档案的原始技术依据。

7.3.2 储存中, 应定期、逐仓( 垛、囤、货位) 取样进行检验, 并出具检验报告, 作为质量档案记录和出库的技术依据。

8 判定规则
8.1 宜存
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指标均符合表1”宜存”规定的, 判定为宜存玉米, 适宜继续储存。

8.2 轻度不宜存
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指标均符合表1”轻度不宜存”规定的, 判定为轻度不宜存玉米, 应尽快安排出库。

8.3 重度不宜存
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指标中, 有一项符合表1”重度不宜存”规定的, 判定为重度不宜存玉米, 应立即安排出库。

因色泽、气味判定为重度不宜存的, 还应报告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检验结果。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
玉米脂肪酸值测定方法
A.1 手工滴定法( 第一法)
A.1.1原理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 15℃~25℃) 用无水乙醇提取试样中的游离脂肪酸, 氢氧化钾滴定中和提取液中游离脂肪酸等, 以人的视觉感官判定滴定终点, 或自动滴定仪自动判定滴定终点。

A.1.2 试剂
A.1.2.1 无水乙醇
A.1.2.2 95%乙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